世界肠道健康日丨让我们从“肠”计议!

世界肠道健康日丨让我们从“肠”计议!,第1张

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肠道是人体吸收营养、排出废物的重要器官,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肠道含有大量肠道相关淋巴组织,近年发现多种细胞和细胞产物参与肠道免疫应答,就像守门员一样,防止外来致病因素的入侵;同时它也是人体内最大的储菌库,细菌种类达400种以上,正常情况下,肠道微生态处于平衡状态。

据《生命时报》调查,在中国每年有超过10亿人次出现腹泻或便秘症状,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受便秘影响,70%的国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肠不适,新增大肠癌患者达40万,且在我国所有肿瘤的发病率中排名第五,平均发病年龄为58岁,比欧美国家提前12-18年。

这些数字让人感到非常的触目惊心!那么哪些人群最容易被肠道疾病登门拜访呢?

中老年

中老年人牙齿多松动脱落,或由于疾病原因,常常喜欢吃精细软烂的食物,纤维量摄取不足。

这种饮食习惯使肠道内益生菌减少,容易出现肠道菌群紊乱,导致便秘或腹泻。

婴幼儿

小宝宝的肠壁薄,黏膜弱,肠液中的各种酶含量较成人低。肠系膜长而薄,发生肠套叠、肠扭转的机会比成人高。

同时婴幼儿神经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善,发热、感冒、肺炎等均可影响消化功能,造成食欲不振、呕吐和腹泻。

美食爱好者

有些人似乎天生长着一副好肠胃,各种美食来者不拒大快朵颐。实则这样的你也要注意哦,常言道:病从口入,大部分病菌都是从嘴里吃进去的。

若只管满足口腹之欲,不注重食品卫生,平时胡吃海塞不在意自己的肠胃,小心会吃坏你的消化系统,让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找上门。

久坐加班族

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加班熬夜,饮食不规律,已经是办公室“码农表妹们”的日常写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打破肠道规律,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而久坐导致的胃肠蠕动缓慢,使身体不能及时将毒素排出,引发便秘等问题。所以办公室白领要时不时地站起来活动一下,让你的肠道动起来。

旅游发烧友

对于大多数旅游爱好者来说,贝爷的荒野求生好像还只能是神一般的存在,通常大家还是会选择相对安全成熟的旅游路线。可即便如此,“水土不服”也经常成为我们忠实的旅伴。

“出师未捷身先死”,旅游中水土不服,伴有发生腹泻、腹痛、呕吐,严重者会导致脱水。所以经常旅行或出差的人肠胃多脆弱,需要更多的呵护。

好啦,经过一番对号入座,心中的警铃是否已经拉响了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养护你的肠道吧。

保持好心情

肠道是一个很聪明的器官,肠壁内的神经细胞超过1亿个,就好像我们个人思维的体内传感器。

古人也常常用带“肠”字的词语来表达一个人的性格或心情,例如“肝肠寸断”,“荡气回肠”,“古道热肠”,“菩萨心肠”,“小肚鸡肠”等等。可见心情不好,肠胃功能是首当其冲的。

压力大、精神紧张,抑郁都会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肠道动力减弱。所以学会调控和驾驭自己的情绪,对维护肠道内环境稳定大有裨益。

注意饮食搭配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膳食平衡,增加粗纤维果蔬的食用,控制高脂肪高蛋白食品的摄入量。膳食纤维可以维护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如果饮食结构中缺乏粗纤维食物,会使粪便通过肠道的速度减慢,使其中的致癌废物与肠黏膜接触时间延长,增大癌变风险。

增加体育锻炼

保持适度的运动,对于防止肠道老化有非常好的作用。运动能够加强胃肠道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加强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运动还可以增加呼吸的深度与频率,促使膈肌上下移动和腹肌较大幅度地活动,对胃肠道起到较好的按摩作用,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加强胃肠道黏膜的防御机制,尤其对于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有积极的作用。

治疗肠道疾病合理用药

肠道是很娇嫩的器官,对于肠道疾病的治疗,对症下药是很重要的,谨慎使用抗生素。

首先,为了防止脱水,我们应进行间断、少量、多次的口服补液(ORT)治疗。

其次,在治疗症状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注重对肠道的保护,保证肠道内的菌群比例,恢复肠道原动力,让肠道恢复自然健康的运行状态。

以日常中经常碰到的腹泻为例,在止泻治疗方面,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它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会在肠内吸附、清除病毒、细菌及其毒素,随消化道自身蠕动排出体外,同时覆盖受损黏膜,不仅可以止泻,同时还可以起到保护肠黏膜的作用。

最后,饮食治疗也很重要,腹泻发生后及时补充清淡、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我们尽快恢复。

肠道健康关乎营养吸收、消化食物、情绪控制和免疫等诸多功能,大量的免疫细胞都配置在肠道内,所以肠道是保护我们身体健康的前沿阵地。在发现肠道问题时,一定要及时调理、就医,保护好这个阵地。

正因为肠道健康对于我们的幸福生活如此的重要,近年来,科学家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对机体肠道进行研究,发现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与人体各种疾病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此我们整理了近期的相关研究进展,分享给各位!

Nature:肠道微生物与脑血管疾病存在关联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肠道微生物组中的细菌促进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CM)的形成。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5月1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ndothelial TLR4 and the microbiome drive 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

在这项研究中,Kahn团队发现CCM形成的分子通路是由TLR4激活的。TLR4是细菌分子脂多糖的一种受体。细菌分子脂多糖激活大脑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上的TLR4会极大地加快CCM形成。相反地,如果通过基因手段将TLR4从血管内皮细胞中移除,或者如果小鼠接受阻断TLR4功能的药物的处理,那么就可阻止CCM形成。这项研究提示着改变CCM病人的肠道微生物组可能是一种有效地治疗这种脑血管疾病的方法。

此外,研究结果鉴定出肠道微生物组与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存在着一种出人意料之外的直接关联性。论文通信作者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血管医学教授Mark Kahn博士说,“这提示着旨在阻断TLR4信号或改变肠道微生物组的疗法可能被用来治疗这种疾病。”

Microbiome:肠道微生物与慢性疲劳症存在关联

最近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患有慢性疲劳症(CFS)的患者肠道微生物的水平出现异常。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Microbiome》杂志上,论文标题为“Fecal metagenomic profiles in subgroups of patients with 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对50名欢患有ME/CFS的患者以及50名健康人的肠道微生物进行了检测,并且对血液中的免疫分子进行了检测。他们发现有7类微生物种群与ME/CFS的疾病发生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患有ME/CFS的患者肠道的微生物构成发生了变化。而且基于症状严重性的不同,肠道微生物的变化特征也有差异。这一证据表明CFS并不仅仅是患者的大脑出现了问题。

此前已经有文章表明80%的患者可能通过肠道微生物进行准确诊断,而这一发现又提供了新的证据。当然,这一研究的样本量较小,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佐证,尽管如此,这是首次基于肠道微生物对ME/CFS进行诊断以及治疗。

Science子刊:肠道细菌影响IBS患者肠道和行为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肠道中的细菌或许能够影响肠道易激综合征(IBS)患者机体肠道和行为的症状。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在这项研究中,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将IBS患者(焦虑或者非焦虑患者)机体的微生物群落转移到了无菌小鼠机体中,随后研究人员发现,相比接受健康个体微生物的小鼠而言,接受IBS患者机体中微生物的小鼠慢慢会表现出肠道功能和行为的改变。通过粪便移植所影响的小鼠的疾病情况包括胃肠道症状、肠屏障功能障碍低度炎症以及焦虑样行为等。相关研究或为研究人员开发微生物定向疗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见解。

更有意思的是,研究者还发现,肠道中的微生物或许还能够影响大脑的功能,这就表明,肠道微生物或许在多种脑部障碍的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焦虑、自闭症、帕金森疾病以及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同时,该项研究也为研究人员开发靶向作用肠道微生物的新型疗法,以及寻找诊断IBS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新的线索。

文章第一作者Giada De Palma说道,这是一项标志性研究,因为其超越了一种简单的关联性研究,而且本文研究发现了肠道微生物的改变会同时影响IBS患者机体肠道和行为的反应。他总结道:本文研究或许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包括益生菌疗法等微生物定向疗法或许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肠道症状,同时也能够有效缓解IBS患者的疾病表现。

Microbiome:肠道微生物潜在塑造大脑结构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大脑产生的信号能够影响肠道微生物组的构成,而肠道微生物分泌的化学物质又能够反过来塑造大脑的结构。相关结果发表在近期的《Microbiome》杂志上。论文标题为“Differences in gut microbial composition correlate with regional brain volume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在这项研究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收集了29名患有肠道应激综合征(IBS)的患者以及23名健康人的行为学以及临床检测相关数据,还有他们的粪便样本进行分析。通过DNA测序以及多种数学手段对微生物的的多样性以及丰度进行定量计算。之后,研究者们将这一结果与大脑的结构特征进行了一一比对。此外,研究者们还对儿童外伤,大脑的发育以及肠道微生物组结构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这项研究第一次揭示患有IBS的患者肠道微生物组与大脑参与处理感受信号的区域之间的关系。早期的创伤史与大脑的结构、功能的改变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且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因此,有可能肠道微生物感知到这些信号,进而导致其微生物的组成发生永久性的改变。这些改变将可能对大脑的感受区域产生反馈,改变对肠道信号刺激的敏感度。

对肠道微生物进行分析渐渐成为临床长筛查IBS的主要手段。而在不远的将来,控制饮食以及摄入特定的微生物也将成为个体化治疗的主要方式。同时,对于患有IBS且大脑与肠道特征具有明显特异性的人群来说,他们对于大脑降压式的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以及靶向药物治疗的反应效果也将有明显的差异。

Cell Host & Microbe:肠道微生物诱发机体老化相关的炎症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肠道微生物或许是机体老化相关炎症和过早死亡的罪魁祸首之一,老年小鼠机体中肠道微生物的失衡或许会促进肠道组织易于泄漏,从而释放细菌产物来诱发炎症,并且损伤机体的免疫功能。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Host & Microbe上,论文标题为“Age-Associated Microbial Dysbiosis Promotes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Macrophage Dysfunction”。

在这项研究中,来自麦克马斯特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无菌的环境中培育小鼠,并且将这种小鼠同常规环境中培养的小鼠进行对比研究。然后他们发现,相比常规环境培育的小鼠而言,无菌小鼠并不会表现出老化相关的肠道通透性增加、细菌产物水平的增加,以及血液中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增加;此外,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无菌小鼠都能够存活到600天,而且来自老年无菌小鼠机体中的巨噬细胞还能够继续维持其机体的抗菌活性。

未来研究中,研究者Bowdish及同事将会通过更为深入的研究来鉴别出能够随着机体老化维持肠道健康及完整性的优良细菌,而且研究人员还希望通过研究理解机体微生物群落发生改变的时间以便可以及时采取策略来改变机体的免疫功能。本文研究结果或能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疗法来通过操控机体微生物组改善肠道健康,并且降低老化相关的炎症表现。

Scientific Reports:肠道微生物潜在预防2型糖尿病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血清中高浓度的吲哚丙酸可以预防2型糖尿病。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论文标题为“Indolepropionic acid and novel lipid metabolites are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the Finnish Diabetes Prevention Study”。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比较了两组参加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所的参与者的相关数据。在研究开始时,所有参与者都超重,葡萄糖耐受功能受损。有的参与者在第一个五年中发展为2型糖尿病,有的在15年的随访中,未发展成2型糖尿病。这项发现为肠道细菌在饮食、代谢与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观点。

肠道细菌的直接识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然而通过其代谢物来分析肠道细菌对于发病机制的作用似乎是可行的,通过此次研究,科学人员得出结论,通过控制生活方式,2型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减肥,多运动,饮食调整,包括多吃全麦食品和高纤维食品。

Neurology:帕金森症有可能源于肠道

科学家们最近发现了新的证据表明帕金森症有可能是起源于肠道,进而扩散到了大脑:经历了迷走干神经切断术的患者帕金森症的发病率得到了明显的减轻。相关结果发表在《Neurology》杂志上,论文标题为“Vagotomy and Parkinson disease: A Swedish register-based matched-cohort study”。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对瑞典国内40年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了9430名进行了迷走神经切除术的患者以及377200名对照人群的信息。这项经历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接受这一手术的患者帕金森症的发病率相比对照组下降了40%。这一结果更加能够证明帕金森症有可能是来自于我们的肠道。

研究者们相信,这一发现能够进一步证明帕金森症与肠道异常之间的关系,并且有助于开发针对性的预防与治疗的方法。如果我们对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能够有清楚的理解,那么将会有助于防止此类疾病的发生。

AJCN:益生菌组合疗法治疗过敏症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益生菌组合或许能够帮助减轻花粉症的症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招募了173名健康成年人进行研究,研究对象都表示经历过季节性过敏,研究人员在春季过敏高峰时进行了相关实验,相比安慰机组研究对象而言,摄入益生菌治疗的研究对象表示其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比如益生菌组个体遭受的花粉症相关的鼻腔症状明显减轻了。

研究者Jennifer Dennis表示,并不是所有益生菌都能够帮助抵御过敏症,如今我们知道,一种由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组成的益生菌组合能够帮助维持机体消化系统和部分免疫系统的健康。后期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更为深入的研究来开发新型有效的疗法治疗个体的季节性过敏症。

Nat Immunol:肠道益生菌逆转炎性肠病

根据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有益细菌或许是帮助逆转炎症性肠病中肠道炎症的关键。研究人员在这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e Immunology上的新文章中介绍了缺少一种叫做NLRP12的炎症抑制因子如何导致炎症失控(DOI: 101038/ni3690)。

这种蛋白在保持肠道菌群稳定防止炎症方面有重要作用。文章作者Liang Chen表示,NLRP12是免疫系统的一个检查点,能够检查炎症水平,如果缺少了这种蛋白,就会出现严重的肠道炎症,促进炎症性肠病。这不仅是NLRP12本身的作用还包括其与肠道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添加有益细菌或靶向炎症信号可以逆转不良循环。他们认为他们的研究发现或有助于开发治疗方法,治疗因NLRP12表达下降导致的炎症性肠病。

BJN:鼠李糖乳杆菌HN001降低孕期糖尿病风险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一种叫做鼠李糖乳杆菌HN001的益生菌或许能够降低女性妊娠糖尿病的风险,同时还会降低个体的空腹血糖水平,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上(DOI:101017/S0007114517000289)。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让194名孕早期的女性摄入含有HN001的胶囊,同时让另外200名孕早期女性摄入安慰剂,随后在女性怀孕24-30周时评估个体的妊娠糖尿病水平。然后研究人员发现益生菌治疗组与安慰剂治疗组的女性相比,患上妊娠糖尿病的比例下降了68%。

此外,摄入益生菌HN001后也能够明显降低研究组女性机体中的空腹血糖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益生菌HN001或许能同以某种方式同正常的肠道细菌发生相互作用从而降低孕期女性机体的葡萄糖水平;此前研究人员也通过研究发现,相同的益生菌对机体免疫系统也会产生相应的保护效应,同时还会降低个体婴儿期50%患湿疹的风险。

研究者Crane教授说道,下一步他们将会深入研究调查益生菌是否会降低普通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研究者们希望后期能够通过更多研究来利用这种益生菌结合益生元来观察是否其能够有效抑制成年人前驱糖尿病的进展。

如果要避免直肠癌,需要戒烟,戒酒,适量饮茶。

直肠癌是什么

直肠位于消化道的最末端,长约10到15公分,直肠癌是发生在直肠部位的恶性肿瘤,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与结肠癌合称为大肠癌。直肠癌比结肠癌发生率高,约为15: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虽然它是恶性肿瘤,但是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总的5年生存率在60%左右,而早期直肠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能达到80%-90%。

直肠癌的症状

肠癌初期以便血为主,其次是大便习惯改变,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此外还极易引起梗阻现象,产生肠道刺激症状等。肠癌有很多突出的临床表现,患者还需多加小心。肠癌初期表现,以无痛便血为主,血液呈红色或鲜红色,与早期内痔的症状非常相似,后期便血多为暗红色,混有粪便之粘液血便或脓血便。其次大便习惯改变是肠癌中晚期的典型表现,由于直肠肿块及其产生的分泌物,可产生肠道刺激症状,导致患者出现便意频繁、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症状,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脓血状物,此时粪便形状也发生了改变,大便越来越细。

由于癌肿绕肠壁周径浸润,使肠腔狭窄,尤在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多为狭窄型硬癌,极易引起梗阻现象。晚期直肠癌患者,由于疾病长期慢性消耗,会出现一些全身恶变病质。此外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食欲减退,患者一定要及时注意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肠癌到晚期常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如膀胱和前列腺等邻近组织,引起尿频、尿急和排尿困难。侵及骶前神经丛,出现骶尾和腰部疼痛。直肠癌还可以向远处转移到肝脏,引起肝肿大,腹水、黄疸,甚至恶液质等表现。

直肠癌的并发症

肠梗阻是肠癌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肿瘤逐渐增大使肠腔越来越狭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而导致机械性肠梗阻。

出血肠癌很少出现急性大出血,因为肠癌病变距离肛门较近,血液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而且是血、便分离。只有出血量稍多时大便呈棕红色、果酱样。

肠穿孔时主要表现出急腹症的症状,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X线检查可见患者膈下有新月形游离气体。

神经痛是肿瘤压迫坐骨神经或腰骶部的闭孔神经根引起的疼痛。

预防直肠癌的方式

多吃豆类食品:大豆中含有天然的抗癌物质,而且经常吃大豆对女性的身体是很有帮助的,可以预防女性骨质疏松症、停经等。

适量饮茶:茶是一种天然的植物,而且茶内含有多种抗氧化物,氧化物过高是造人体老化和得癌症的罪魁祸首。

每天吃5种蔬菜和蔬果:长期吃蔬菜、水果可以有效的起到直肠癌的预防,同时特别注意限制过量的摄取肉类,多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患癌的几率较大。

减少酒精的摄入:喝酒过多,摄入的酒精就越多,得癌症的几率也就与越大,若是在加上吸烟就会加大患癌症几率,女性喝酒、吸烟的乳腺癌的机会也会增加。

避免不良情绪长期出现焦躁、紧张生气等不良情绪,会影响到人体的消化以及代谢功能,进而增大患直肠癌的概率。

定期检查:除了以上五种,想要预防直肠癌,还需要定期到医院去体检,才能有效的关注直肠的健康,防止直肠癌变的发生。

就以目前来说,人们的很多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都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饮食方面,应该重点关注,一般情况下,如果能够对饮食方面加以重视,那么疾病发病率将会大大降低。多数癌症都是由于生活方式存在问题所导致,这一点要明确。

腹部手术,在某些肥胖的病人,由于切口感染,脂肪液化,腹肌薄弱,或者腹围太大,拆线以后没有用腹带保护,拆线以后手术切口是有可能裂开的。

至于要不要找医院的麻烦,要看医院有没有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从你的描述来看,术后二十一天才拆线,这已经是大大长于七到十天的正常拆线时间了,可能医生已经考虑到了以上情况,如果一开始间断拆线,拆线后用了加压腹带保护,对于切口换药时候已经做了处理,你找不到医院麻烦的。

有部分病人因为体质原因存在线头反应,就是说病人的身体对手术缝线产生排斥反应,轻的表现为伤口不愈合,重的缝线周围组织坏死液化。这种情况剖腹产术后及某些肿瘤术后比较常见。不属于医疗事故或差错。处理办法是发现后及时拆除缝线,清理坏死组织,妥善包扎伤口等待自行愈合,也可采用臭氧包裹治疗促进伤口愈合。也许有人会疑问伤口没愈合为什么能拆线?其实线头反应的患者伤口不愈合的原因就是由于缝线的存在,拆除缝线后伤口自然恢复愈合功能。

这个不算医疗事故。因为伤口没有愈合跟自身体质有关。家人手术是北京做的,五天就出院,拆线是回地方拆的。医生看到伤口没长好,说已经超过七天了,再留着没有好处,就给拆了,拆了线伤口裂开了,就拿医用胶带先粘上,使伤口的肉粘合,嘱咐我回家带上腹带,因为日常活动吃饭后肚皮会有伸缩,带上腹带五六天伤口就愈合了,可以多带两天会更好,比起手术所受的苦这是小事儿,也就是个小插曲,放宽心快快乐乐的,身体也康复得快,祝身体 健康 !

你这意思是要来一台医闹?要不就赔钱?你要知道,修个车都有可能修不好,人体生理病理千差万别,别指望个个一样。你自己今天活的好好的,你能保证你明天不出事?

在疫情还没有过去的现在,你问这个问题合适吗。?你有应该直接问,得了新冠肺炎,没救活,算不算医疗事故,应该怎么让医院赔偿!

21天还没长上,只能说你天赋异禀。是你自己的问题!你自己的肉不向一起长,互相不融合,还能怨他人?!

走在路上卡倒了,膊了盖卡吐露皮了,向土地老索赔合理不

你怕得了妄想症!医生跟你医了病,你还想咬一口!生病就继续医!有什么难的吗?首先想到就是找医生垫背!你这种人就不配有医生跟你医疗!

首先正常情况的结肠癌手术21天拆线绰绰有余,绝大部分病人没有问题!但是有一部分病人如果术前就存在肥胖,营良不良,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等问题,那么他的伤口愈合时间就会大大延长。往往会出现表面看上去伤口已经长好了,但是一拆线当时甚至过了了几天,伤口全层裂开的现象。这是医生也无法确保的!是属于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的。不属于医疗事故!

[抠鼻]先想想自己都干过啥吧!

不良饮食习惯易引发大肠癌  1、钙质摄取缺少 ,也可能会引发大肠癌发生的,主要是因为钙质可以结合胆酸和脂肪酸,进而可能会减少大肠壁与此等一些胆酸接触的时间,防止大肠癌的发生。  2、摄取高动物性脂肪食物过多 ,有可能会增加到粪便当中胆酸的浓度,而胆酸可能会促使大肠癌的产生,在对喜吃高脂肪食物大肠癌病人粪便检测中发现,胆酸含量高出低脂肪膳食者和正常人许多倍,胆固醇含量也比健康人高一倍以上。再加上高脂肪食物往往是高热量的。根据相关最近的研究,热量摄取的太高,体重可能超重,也可能会增加到大肠癌的机率。  3、经常吃腌制食品, 有较多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与肉中的二级胺合成亚硝酸胺,是导致胃肠道癌肿的直接元凶。在烟熏类食品中含有高达107微克的强烈致癌性的3,4-苯并芘;电烤箱熏肉,每千克肉中则含23微克;在熏制的肉中及煎炸类食品还含有较多的杂环胺类化合物。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千克食品中丙烯酰胺不得超过1毫克,丙烯酰胺可导致基因突变,诱发良性或恶性肿瘤。 4、摄取维他命A、C、E及矿物质硒减少 ,则可能减少体内的抗氧化剂,影响大肠黏膜细胞的生长及分化,导致大肠癌。  5、缺少纤维素的摄取亦可引发大肠癌发生,纤维素大都来自蔬菜水果,它与致癌物质结合,可吸附胆酸,胆固醇及有害物质,加上它不可溶解而且有保水性,可使粪便量增加,亦可促进大肠蠕动,使吸附的致癌物快速排出,减少大肠癌发生,反之纤维素摄取太少,则有罹癌可能。  久坐容易得大肠癌  不少人有这样的错觉:大肠癌是中老年人的事,青年人不在此列。这主要因为:大肠癌早期常无症状,及至出现便血、腹痛、腹泻等非特异症状时,已属中晚期。 据对美国洛杉矶地区29009多名男性癌症患者的调查,发现从事体力活动越多,大肠癌发生率越低,而从事低度活动者的大肠癌发生率为从事高速活动者的16倍。研究发现,与体力活动有关的大肠癌中,以结肠癌最为明显。所以,提醒那些在办公室久坐不动的人,要保持健康必须坚持体力活动和运动,这样才能减少或避免大肠癌的发生。  如何积极有效的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多吃蔬果预防肠癌。蔬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纤维对预防肿瘤作用可能有如下几点:通过加快结肠粪便的运输时间而减少结肠与癌性物质的接触;增加粪便量,可稀释或影响致癌物质在肠内的浓度。研究显示,当排便量每天为100g时,结肠癌的危险性比每天排便量为200g的高3倍。有人认为排便量多少与腔内粪液引起的肠粘膜DNA损失伤有关;利于肠道菌群改变具有致癌性的胆汁酸代谢减少次级胆汁酸的形成。  除了多吃蔬果、合理饮食之外,平时还要注意如下问题: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保持正常与大便畅顺。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增加活动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遇事不过喜或过悲。积极防治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如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

腹肌是通过瘦身练出来的,如果-胖子想拥有明显的腹肌,建议把体重减到健康的体重,这样才能有明显的腹肌。同时也有利于身体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朋友都非常羡慕有腹肌的,有时候看看自己腰腹的赘肉,着实羡慕嫉妒恨。

那么,如何才能练出腹肌呢,如下:

一,饮食方面。

1,控制主食和限制甜食。

如原来食量较大,主食可采用递减法,一日三餐减去50克。逐步将主食控制在250-300克左右,主粮有麦,米和一些杂粮可选用,但食量必须严格控制,养成吃七八分饱的习惯即可。对含淀粉过多和极甜的食物,如甜薯,马铃薯,藕粉,果酱,蜂蜜,糖果,蜜饯,果汁甜食,尽量少吃或者不吃。

对一些含脂肪过多的食物,如花生,核桃,芝麻以及各种动物油,奶油和油炸的食物也应该加以节制。副食品可采用瘦肉,鱼,蛋,黄豆制品和含糖分较少的蔬菜,水果等。

2,膳食纤维。

纤维能阻碍食物的吸收,纤维在胃内吸水膨胀,可形成较大的体积,使人产生饱腹感,有助于减少食量,对控制体重有一定的作用。人吃含纤维多的食物就能在一定时间内很好地进行消化吸收而后将废物排泄。饮食中食纤维多的人,咀嚼的次数也多,因此进餐速度减慢,使小肠能够慢慢地吸收营养,血糖值难以上升。

由于食物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若大量食用,则便秘也自然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也会下降。所以肥胖者还是多食些纤维为好。

3,适量饮水或喝汤。

饮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需要。夏季可食用西瓜,西红柿等解渴,西瓜汁,冬瓜汤还能利尿。过分限制水,能使胖人汗腺分泌紊乱,不利体温调节,尤其是尿液浓缩,代谢残渣不易排净,还可引起烦渴,头痛,乏力等症状。适量饮水,可以补充水分,调节脂类代谢。

常喝汤,保健康。喝汤对人体健康有好处。研究发现汤是一种良好的食欲抑制剂。因此,一些肥胖者就采用喝汤来减肥。在平时就餐时多喝些汤,以减少主食的摄入量,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如蔬菜汤,瘦肉汤等。

二,运动方面。

1,空腹训练。

空腹训练,能够很好的控制腹肌,从而让效果更佳。建议在每天早晨醒来,或者晚上睡前,亦或是每次训练的最后加入腹肌训练。

2,高频率训练。

腹肌需要高频率反复轰炸,所以必须要进行高频率训练,建议一周做3~4次的腹肌训练。如卷腹等运动。

3,有氧运动。

其实每个人都有腹肌,或大或小而已。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要清晰的线条,原因在于在腹肌上面盖了或厚或浅的一层脂肪。有氧运动可以帮助燃脂,建议一周至少三次有氧训练。这样对练出腹肌有很好的辅助帮助。如跳绳,慢跑,快走等运动。

有关您奶奶的病情,建议采用生物治疗,泰安凤凰灵芝有限公司经销的宝来利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富锗富硒灵芝宝尔效果不错,只是价格高点,一个周期要2000-3000元(50天),一般一个月可以见效。

以下是有关直肠癌的治疗、病理、预防等相关知识:

(一)手术治疗 分根治性和姑息性两种。

1根治性手术 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但还有残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复发转移几率非常高。手术方式根据癌肿在直肠的位置而定。直肠壁内有粘膜下淋巴丛和肌间淋巴丛两个系统,癌细胞在肠壁内淋巴系统的转移不多见。一旦癌细胞穿透肠壁,就向肠壁外淋巴系统扩散。一般首先累及癌肿同一水平或稍高处的肠旁淋巴结,然后向上逐渐累及与痔上动脉伴行的中间淋巴结群,终至肠系膜下动脉旁淋巴结群。上述向上方的淋巴转移是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如癌肿位于直肠下段,癌细胞也可以横向沿肛提肌和盆壁筋膜面的淋巴管侵及闭孔淋巴结,或沿痔中动脉流至髂内淋巴结。有时癌细胞也可以向下穿过肛提肌,沿痔下动脉引流至坐骨直肠窝内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由于直肠上段癌的淋巴转移方向几乎均向上,手术切除癌肿邻近和在此平面以上的淋巴组织,即可达到根治目的,手术有保留肛括约肌的可能。直肠下段癌的淋巴转移虽主要也是向上,但同时尚有横向转移至髂内淋巴结和闭孔淋巴结的可能,根治性手术需包括直肠肛管周围组织和肛提肌,故无法保留肛括约肌。

(1)经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手术):适用于距肛缘不足7cm的直肠下段癌,切除范围包括乙状结肠及其系膜、直肠、肛管、肛提肌、坐骨直肠窝内组织和肛门周围皮肤、血管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或结肠左动脉分出处下方结扎切断,清扫相应的动脉旁淋巴结。腹部作永久性结肠造口(人工肛门),会阴部伤口一期缝合或用纱布填塞。此手术切除彻底,治愈率高

(2)经腹低位切除和腹膜外一期吻合术,也称直肠癌前侧切除术(dixon手术),适用距肛缘12cm以上的直肠上段癌,在腹腔内切除乙状结肠和直肠大部,游离腹膜反折部下方的直肠,在腹膜外吻合乙状结肠和直肠切端。此手术的损伤性小,且能保留原有肛门,较为理想。若癌肿体积较大,并已浸润周围组织,则不宜采用。

(3)保留肛括约肌的直肠癌切除术:适用于距肛缘7~11cm的早期直肠癌。如癌肿较大,分化程度差,或向上的主要淋巴管已被癌细胞梗塞而有横向淋巴管转移时,这一手术方式切除不彻底,仍以经腹会阴联合切除为好。现用的保留肛括约肌直肠癌切除术有借吻合器进行吻合,经腹低位切除-经肛门外翻吻合,经腹游离-经肛门拖出切除吻合,以及经腹经骶切除等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2姑息性手术 如癌肿局部浸润严重或转移广泛而无法根治时,为了解除梗阻和减少病人痛苦,可行姑息性切除,将有癌肿的肠段作有限的切除,缝闭直肠远切端,并取乙状结肠作造口(hartmann手术)。如不可能,则仅作乙状结肠造口术,尤在已伴有肠梗阻的患者。

(二)化学治疗

直肠癌约半数患者在术后出现转移和复发,除部分早期患者外,晚期和手术切除后的患者均需接受化疗。化疗在直肠癌综合治疗中是除外科治疗后又一重要治疗措施。化疗会抑制骨髓造血系统,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这时候有必要服用中药真情散来配合,这样才可以弥补化疗的不足,降低化疗对造血系统的伤害

(三)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地位已日益受到重视,有与手术、中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和单纯放射治疗两种。

1手术、中药与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①术前放疗可控制原发病灶,控制淋巴结转移,提高切除率和减少局部复发,适用于Ⅲ期(dukes c级)直肠癌。采用盆腔前、后二野对穿照射,放射剂量可达40~45gy(4000~4500rad),放疗后3周手术;

②术后放疗适用于病理检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癌肿已明显浸润至肠壁外,盆腔内残留无法切除的病灶。一般在术后1~2月待会阴伤口已痊愈后开始,采用盆腔前、后二野照射,有时也加用会阴野照射,放射剂量可达45~50gy(4500~5000rad)。

(四)中药治疗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对中晚期病人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或对产生耐药的患者再次进行化疗只能导致虚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临床常常可以见到,患者死因不是因为癌症本身造成,而是由于不科学、不恰当的杀伤性治疗所致。如肝癌多次介入后出现腹水、黄疸等肝功衰竭而致死;肺癌胸水化疗后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胃癌、肠癌化疗后恶心、呕吐,患者更加衰竭而死亡;白血球下降,患者感染而死亡等。中医中药治癌可减轻病人的症状和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降低癌症的死亡率。

直肠癌放疗的并发症

放射治疗的并发症有局部性损伤和全身性损伤。局部损伤有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肠炎、放射性骨炎等;全身损伤有消化系统反应和骨髓抑制。

1) 局部损伤:①放射性皮炎:放射初期可见皮肤发红,发痒,类似日晒性皮炎改变;放射中期皮肤色素沉着,变厚粗糙,毛孔粗黑;放射后期在皮肤皱褶、腹股沟区可出现湿性脱皮,局部皮肤浮肿,严重时出现水疱,继而破溃、糜烂,甚至溃疡;②放射性肠炎:在放射中后期,患者可感到腹部不适,进食或饮水后加重,严重时可出现肠梗阻。这是由于肠道在放射线损伤下,出现黏膜充血、水肿所致;③软组织纤维化:在放射后期出现,常表现为局部组织变硬,失去正常组织的弹性;

2) 全身不良反应:①消化道反应:放疗初期患者常出现口干、大便干燥;在放疗中、后期,患者可发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②骨髓抑制:多发生在放疗后期,表现为全身乏力,血液学检查发现白细胞(WBC)总数下降。

直肠癌放疗的适应症:

直肠癌细胞对放射线杀伤具有中等敏感度,因此在直肠癌的治疗中,放疗往往作为综合方法之一,与手术、化疗相配合,以期达到根治目的。放疗在直肠癌治疗中适用于:术前放疗、术中放疗、术后放疗、姑息放疗、治疗转移癌等几个方面。

1) 术前治疗:术前放疗可减少术中肿瘤种植,降低术后盆腔小肠粘连的发生率;可使原发肿瘤体积缩小,若肿瘤位置接近齿状线,则可使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手术由原来的不可能变为可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可降低盆腔淋巴结分期,减少肿瘤的局部复发率,并能改善患者的5年生存率,对Dukes C期的患者更是如此;

2) 术中放疗:可以减少局部皮肤放射性损伤,减少局部复发。对于某些较晚期的病例,在手术切除肿瘤病灶并进行淋巴结清扫后,在术中实施整个术野的放射治疗,剂量较大,然后缝合皮肤。这样做可以一次性杀灭残存的癌细胞,防止术后复发,延长生存期;

3) 术后放疗:可以减少局部和区域性复发,限制远处转移;

4) 单纯根治性放疗:对某些年迈体弱的早期直肠癌患者,同时又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内脏疾病而不适宜手术者,可以实施根治性放疗;

5) 姑息放疗:对某些已经丧失根治性手术机会的直肠癌患者,仍然可以实施放射治疗,以达到抑制肿瘤发展、控制病情、延长生命的目的;

6) 治疗转移癌:放射治疗是目前为止治疗骨转移疼痛的最好方法。对脑转移也可以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延缓生命的作用。

常用直肠癌手术方式有哪些?

常用的直肠癌手术方式可以分为保留肛门和不保留肛门手术两大类。首先介绍一下临床上常用的保留肛门手术方式。这类手术方式比较多,是希望在直肠肿瘤切除后作结、直肠的吻合,特别对于低位直肠癌这显得尤为重要。(1)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术)切除范围:该手术需要切除足够长的乙状结肠和直肠,并清扫相应的系膜及周围组织及相应的淋巴结。切除后行结、直肠端端吻合。若吻合平面较低时可借助吻合器进行。该手术可保留肛门,若切除彻底时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2)腹会阴联合切除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Bacon术)与Miles术不同之处是会阴部在齿状线处切断直肠,保留了肛门括约肌及周围组织,将切除肿瘤后的结肠断端由会阴拖出缝合于皮肤切缘上,该手术保留了括约肌,但排便反射差,且会阴部切除不彻底,故适用于中段直肠癌。如腹膜外套叠式吻合术,肛门外翻出吻合术,以及经腹游离骶前吻合术等。近年由于吻合器的应用,低位结、直肠吻合已较方便,除某些特殊情况,上述手术已少采用;(3)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Miles术):该手术的切除范围包括部分乙状结肠、全部直肠、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提肛肌,坐骨直肠窝组织,肛门周围直径5cm的皮肤及肛管,、括约肌。切除后结肠断端在腹部作永久性人工肛门,会阴伤口缝闭。手术时经腹游离,腹会阴部同时手术。该手术的优点是切除彻底,缺点的创面大,永久性人工肛门给生活带来不便。所以近年来有人设计了股薄肌代替括约肌,结肠肌管代替内括约肌,结肠套叠,骶前结肠成角等手术方法,试图在去除肛门及括约肌的情况下,将人工肛门设置于会阴切口处,虽有一定效果,但控制排便能力仍有一定差异。

2.辨证施治。

1) 湿热蕴结型;白头翁汤加减。

白头翁30g秦皮15g黄连3g黄柏9g红藤15g败酱草15g苦参15g马齿苋15g白槿花12g藤梨根30g

2) 瘀毒内阻型:膈下逐瘀汤加减。

桃仁9g红花9g赤芍9g当归9g川芎6g五灵脂9g香附9g元胡15g莪术15g甲珠9g土茯苓30g

3)脾虚气滞型: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木香6g砂仁3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陈皮6g八月札12g枳壳9g乌药9g绿萼梅9g沉香曲9g

4)脾肾阳虚型:理中汤加减。

党参15g炒白术12g炮姜炭3g肉豆蔻9g补骨脂12g五味子6g吴茱萸3g附子6g肉桂3g

(五)肿瘤局部冷冻、激光和烧灼治疗 晚期直肠癌病人伴有不全肠梗阻征象,可试用肿瘤局部冷冻或烧灼(包括电烙烧灼和化学烧灼)治疗,使肿瘤组织缩小或脱落,暂时缓解梗阻症状。近年来开展激光治疗,应用nd-yag激光,功率65w,分点照射局部肿瘤组织,遇有出血、改用功率40w在出血点四周聚集照射止血,每隔2~3周重复照射,个别病例的肿瘤可见缩小,暂时缓解症状,可作为一种姑息治疗方法。

(六)转移和复发病人的治疗

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但还有残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复发转移几率非常高。

1局部复发的治疗 如果局部复发病灶范围局限,且无其他部位的复发、转移时,可予手术探查,争取切除。如复发灶局限于会阴切口中央,两侧尚未延及坐骨结节者,有广泛切除的可能。如会阴部结节或肿块系盆腔复发灶伸向会阴部的下极,不宜手术,因无法完全切除病灶,反而切开肿瘤组织,遗留久不愈合的创口。

盆腔内复发病灶采用放射治疗,每疗程20gy(2000rd),可暂缓解疼痛症状。

2癌转移的治疗 近年来不少研究证实直肠癌转移灶的手术切除效果不是原来想象的那样悲观。若能在切除原发病灶的同时切除肝转移灶,则可提高生存率。凡属单个转移灶,可行肝段或楔形切除。如为多个肝转移灶而不能手术切除者,先用去动脉化措施,即结扎肝动脉,使肝瘤坏死,再通过结扎肝动脉的远端插入导管,从中注入氟尿嘧啶和丝裂霉素;也可采用肝动脉栓塞术,使肿瘤体积明显缩小。但上述治疗禁用于伴有明显黄疸、严重肝功能异常、门静脉梗塞以及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放射治疗可改善部分病人的症状。

(七) 放疗可有效地减少肿瘤的局部复发

术前、术后均可行放射治疗。术前放疗,可提高手术疗效,减低病人术后复发率;术后放疗,可杀灭残留微小病灶。同时适用于晚期病人或术后复发者。

(八)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尚无定论

(九)基因治疗(Genetherapy)直肠癌仍较遥远

可有效地减少肿瘤的局部复发

[编辑本段]如何预防直肠癌

由于直肠癌的病因还不完全明确,所以至今还没有特殊的预防办法。下面列举的预防措施,主要是为了减少癌变机会和早期发现病人、早期治疗。

⑴、积极防治直肠息肉、肛瘘、肛裂、溃疡性结肠炎及慢性肠道炎症的刺激;对多发性息肉、乳头状息肉,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手术切除,以减少癌变机会。

⑵、饮食宜多样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经常吃些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可能对预防癌症有重要作用。

⑶、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⑷、高度重视定期的防癌普查工作,随时注意自我检查,提高警惕性,发现“警戒信号”后,及时进行诊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直肠癌的生存率。

直肠癌的用药原则:

手术前行肠道准备时以口服庆大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及灭滴灵大量饮水辅以肠内营养药

术中术后除继续输液及应用抗生素外尚需视具体情况输血人体白蛋白等

术后如发生并发症除调整应用敏感抗生素外加强支持及对症治疗实属必要

[编辑本段]直肠癌护理措施和术后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需作永久性人工肛门时,会给病人带来生活上不便和精神上的负担,应关心病人,讲明手术的必要性,使其能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2)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的少渣饮食,以增加对手术的耐受力。

(3)充分的肠道准备,以增加手术的成功率与安全性。

(4)术前3日给肠道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预防术后感染。

(5)术前3日给流质,术前1日禁食,以减少粪便和容易清洗肠道。

(6)术前1日根据病情行全肠道灌洗,同时应观察灌洗效果。

2、术后护理

(1)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2)术后禁食、胃肠减压至肠蠕动恢复后可进食。饮食应循序渐进。

(3)保持引流通畅,并遵医嘱定时冲洗引流管。

(4)长期置尿管者,应每日清洗尿道口,预防尿路感染。

(5)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可涂用氧化锌软膏或紫草油。

(6)作好人工肛门的护理。

[健康教育]

1、对病人进行饮食指导,肠蠕动恢复后方可进食。以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太稀或粗纤维太多的食物。多食豆制品、蛋、鱼类等,使大便干燥,便于清洁处理。

2、教会病人适当掌握活动强度,避免过度活动增加腹压而引起人工肛门粘膜脱出。

3、让病人掌握人工肛门袋的应用方法。用肛袋前应先以清水将周围皮肤洗净,肛袋松紧适宜,随时清洗,避免感染和减少臭气。

4、指导病人掌握人工肛门的护理,定时指扩,若发现狭窄或排便困难,及时到医院复查。

[编辑本段]直肠癌的危险人群

大肠癌指的是发生在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的癌瘤,是一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各种恶性肿瘤中排行第三。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呈显著上升趋势,仅上海在20年间发病率就增加了2~3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人患大肠癌的比例在增加。虽然医生们都相信大肠癌的增加与饮食中脂肪含量的增加有关,然而其确切原因仍不清楚。目前,医学界已知的是某些疾病与大肠癌关系密切,患这些疾病的人被称为大肠癌的高危人群。所以,从预防和早期诊断的角度来了解这些疾病和易患人群,是很有好处的。

大肠息肉:息肉是从肠黏膜上长出来的一种赘生物,大小、形状、数目、部位各异。患者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较多,随着年龄的增加息肉也在增多,依靠结肠镜即可确诊此病。息肉究其来源主要分为腺瘤性和增生(炎症)性两大类。已知腺瘤性息肉,尤其是多发性的和直径大于1厘米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危险性较大,被称为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必须摘除干净;即便已经根治了腺瘤性息肉的患者,也要定期复查,以观察是否复发。

溃疡性结肠炎:不是一般说的结肠炎,而是以反复发作的脓血便为主要症状,结肠镜检可见“口疮”样溃疡的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癌变的几率比正常人高5~10倍,特别是未成年时就发病,而且病变一直在活动、病变范围广泛、病程在5年以上的人,癌变危险性更大。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明显增多,由此引发的癌症患者也在增多。

日本血吸虫病:该病流行于我国南方长江以南地区。血吸虫的虫卵长期存在于大肠黏膜中刺激肠黏膜而导致癌变。血吸虫病重灾区与无此病地区相比,大肠癌的检出率要高123倍。

盆腔接受过放射治疗者:子宫、卵巢癌患者常要接受放疗,其直肠癌的发生率比常人高出4倍,尤其是放疗10年后、放疗剂量较大的患者。

以前患过大肠癌者:约2%~11%的大肠癌患者在治疗了第一个癌灶后又发生第二个原发大肠癌灶(不是复发),这被称为异时多发。所以说,患者不要因已经治疗过就高枕无忧,而要定期复查。以往接受过卵巢癌、乳腺癌手术,或施行过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的人也是大肠癌的高发人群。

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有大肠癌家族史者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家族史者高3倍,除遗传因素外,可能与相同的饮食习惯有关。

其他:胆囊切除术后的病人,小肠吻合术后的病人,石棉加工业与纺织业的工人也是高危人群。

直肠癌患者的膳食原则

肠癌患者的饮食要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常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及防癌食品。如西红柿、深绿色和十字花科蔬菜(芹菜、莞荽、甘蓝、芥菜、萝卜等)、大豆制品、柑橘类水果、麦芽及麦片、葱、蒜、姜、酸奶等。

直肠癌患者的膳食原则

(1)结肠、直肠癌病人多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腹泻,消化能力弱,故应予以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

(2)结直肠癌病人多有便中带血,晚期病人常大量便血,故应少服或不服刺激性和辛辣的食物。

(3)病人久泻或晚期病人长期发热、出汗、损伤津液,故宜多饮水或汤液,主食可以粥、面条等半流滇饮食为主。

(4)病人多有食欲不振、恶心,甚至呕吐等症状,故宜摄取清淡饮食,切忌油腻。

(5)结直肠癌晚期病人久泻、便血、发热,大量营养物质和水分丢失,身体消瘦,体重减轻,气血两亏,宜服富有营养的滋补流汁药膳。

[编辑本段]直肠癌饮食提示:

直肠癌少吃烟熏食品,油炸食品,过于辛辣,刺激性太强,不好消化的食品。

(1)从饮食中摄入的动物脂肪越多,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质的危险性就越大。

(2)高脂肪饮食可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后者对肠道粘膜有潜在的刺激和损害。如果长期处在这种刺激和损害中,可能诱发肿瘤细胞的产生,导致大肠癌。

饮食建议一

(1)少吃或不吃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包括:猪油、牛油、鸡油、羊油、肥肉、动物内脏、鱼子、鱿鱼、墨鱼、鸡蛋黄以及棕榈油和椰子油等。

(2)植物油花生油、豆油、芝麻油、菜籽油等限制于每人每日20~30克左右约合2~3汤匙。

(3)不吃或少吃油炸食品。

(4)适量食用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金枪鱼等。

(5)在烹调过程中,避免将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油过度加热。

(6)摄入膳食纤维素。预防大肠癌的生力军增加膳食纤维素的摄入,能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其原因,可能是膳食纤维素有较强的吸水性,可增加粪便的体积,使粪便成形,利于排便,降低肠道中致癌物质的浓度,从而减少发生大肠癌的危险。

饮食建议二

(1)每日补充膳食纤维素30克以上。

(2)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素的食物。如:魔芋、大豆及其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藻类等。

(3)在维持主食量不变的前提下,用部分粗粮替代细粮。

(4)摄入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作用不可小视,科学研究表明,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等在预防恶性肿瘤方面都有潜在的作用。

饮食建议三

(1)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

(2)适量食用核桃、花生、奶制品、海产品等,以补充维生素E。

(3)注意摄取麦芽、鱼类、蘑菇等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

(4)如果因各种原因,难以保证上述食物的摄入,可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合剂。

[编辑本段]直肠癌常见并发症

1、肠梗阻 肿瘤增大可致肠腔狭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而导致机械性肠梗阻。

2、肠穿孔 临床有典型的急腹症表现,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X线平片见隔下新月状游离气体等,可作出初步的诊断。

3、出血 急性大出血是大肠癌较少见的并发症。

放疗常见的并发症

放射治疗的并发症有局部性损伤和全身性损伤。局部损伤有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肠炎、放射性骨炎等;全身损伤有消化系统反应和骨髓抑制。

1) 局部损伤:①放射性皮炎:放射初期可见皮肤发红,发痒,类似日晒性皮炎改变;放射中期皮肤色素沉着,变厚粗糙,毛孔粗黑;放射后期在皮肤皱褶、腹股沟区可出现湿性脱皮,局部皮肤浮肿,严重时出现水疱,继而破溃、糜烂,甚至溃疡;②放射性肠炎:在放射中后期,患者可感到腹部不适,进食或饮水后加重,严重时可出现肠梗阻。这是由于肠道在放射线损伤下,出现黏膜充血、水肿所致;③软组织纤维化:在放射后期出现,常表现为局部组织变硬,失去正常组织的弹性;

2) 全身不良反应:①消化道反应:放疗初期患者常出现口干、大便干燥;在放疗中、后期,患者可发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②骨髓抑制:多发生在放疗后期,表现为全身乏力,血液学检查发现白细胞(WBC)总数下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8222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8
下一篇2023-09-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