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其实很简单!祛湿健脾是关键!

减肥!其实很简单!祛湿健脾是关键!,第1张

胖子多“湿重” ,根子在脾虚;三式“祛湿补脾法”,解救无数湿人!

现代很多人去看中医,都会被告知“湿重”,几乎大部分人都会喝喝薏米红豆祛湿。

下面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湿”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以及祛湿的几个关键穴位

一、湿的存在有三个因素

1、因为吃了过多的油腻物,消化不了,堆积成湿;

2、虽然没多吃,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点儿就腻住了,也会成湿;

3、还有就是环境、季节因素的影响,比如四川多湿,那里的人不吃辣椒就会不舒服。比如夏天,很多人体内都会有湿,身体会变得很重、很懒。

这三种症状归根结底都和脾气有关系。

二、“湿重”是标,“脾气虚”是本

中医说的脾,是负责运转的,任何代谢产物的排除都要借助脾气的力量。脾气一虚,脏东西就要潴留体内。脏东西是什么呢可以是多余的脂肪,也可以是异常的分泌物、排泄物。

胖人多阳虚“湿重” 很多胖人看似壮实,实为虚寒。特别是肚子上脂肪多、游泳圈越来越大的人,更不能忽略他们体质的寒性。你如果去摸这种胖人,他们的皮肤一般都是凉凉的。就是因为他们的身体自己知道缺少阳气,本能地增多脂肪,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就像过去没有冰箱的时候,夏天卖冰棍的人,都会用一条棉被包住冰棍,棉被是防止散热的。胖人身上的脂肪起的也是这个作用,所以也就有“胖人多阳虚,而瘦人多阴虚”的理论,往往是越胖越虚,越虚越胖,形成恶性循环。

胖人的正确减肥方式应该是温化寒湿,“温”是增加代谢脂肪的能力,“寒湿”就是指那些不该积存在体内的脂肪。

三、爱睡觉的孩子可能是“湿重”

很多孩子,很乖,而且特爱睡觉,这也很可能是被湿邪困住了。这些孩子之所以湿重,首先可能是孩子本身先天的脾胃不是很强,后天喂养的时候,家长可能没注意到,伤了他的脾气。

脾气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糟粕的能力,如果这种能力下降了,营养吸收不了的同时,糟粕也排不出去,留在体内就成了湿。带着这些废物,身体自然就觉得疲劳了,所以小小的年纪就容易犯困。

被湿邪击中的典型症状是:身体总觉得疲劳,但这种疲劳不是因为哪里酸痛,如果酸痛的话,可能是你有血虚的问题。

1、身体发沉、发重,头也发蒙,虽然头不疼,但是不清爽;

2、皮肤上会有湿疹,胃口也不好,吃什么都觉得没味道,嘴里发黏。

3、舌头伸出来时,你会发现舌质很胖,颜色偏淡。症状严重的,舌头边上会有齿痕,甚至像孩子的小裙子似的,这叫“裙边舌”,这就是比较严重的脾虚湿困了。

四、再介绍几个人体祛湿大穴

1

承山穴

位置:承山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位于小腿肚子下方正当中,是除去人体湿气的最佳的穴道。

按摩方法:每天早上起床时,将两腿伸到床外,让承山穴正好搁在床沿上,两腿左右摆动,以按摩承山穴。

功效:按承山穴,都会有明显酸胀痛感,这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是膀胱经上的阳气在起作用,身上的湿邪,正随着微微升高的体温向外逃逸。

2

涌泉穴

简便找涌泉穴的方法:将脚趾头向下弯,在脚心处会形成一个凹陷,陷下去的地方就是涌泉穴。

按摩方法:点按早晚各一次,每次点揉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佳,两侧交替进行。也可用温热水泡脚后艾灸,双足穴位各灸15-20分钟。

功效:涌泉穴受湿气入侵,会导致膝关节痛、风湿及全身疲劳、浮肿。常按此穴有助促进睡眠,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头痛、腰痛等有一定的疗效。

3

大椎穴

位置:低头,颈后最高起的骨头下边就是大椎穴。

按摩方法:低头,双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用双手大拇指同时用力来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发热。

功效:大椎穴受湿气入侵,易造成肩颈病症如肩膀颈椎酸痛不适等。刺激该穴位可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提高免疫力。

4

神阙穴

神阙穴即是肚脐。

按摩方法:顺时针揉动腹部,也可点燃艾炷来灸熏穴位;或者涂抹艾草精油于腹部后用热水袋温敷;或使用艾盒,将其点燃后固定在腹部20分钟,注意温度不要太烫。

功效:该穴位受湿气入侵,则脾胃不适、腹胀、大便粘腻,女性还容易引发妇科炎症如白带增多、经血不畅等。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为主,刺激神阙穴有助于健脾祛湿、强健身体。

5

阴陵泉穴

位置:本穴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

按摩方法:点按为主,每次按摩100~160下,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处3-5分钟。

功效:若该穴位受湿气入侵,则会出现膝盖疼痛、两脚笨重、行走不畅之感。刺激该穴位可达到清利湿热,通经活络的效果,帮助缓解腹胀、膝痛等不适之感。

温馨提醒,祛湿的穴位很多,其他各种养生穴位、养生方法更是说不尽。大家不要贪多,根据自己身体情况,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坚持下去,待这个穴位透了再去调理下一个即可。勿要一时眼花缭乱,终仍无所得。

五、祛湿健脾,推揉“健脾线”

以下再给大家分享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自己在家就可排湿毒。只要经常推一推三阴交及阴陵泉,湿毒就跑光光。

方法是:从三阴交穴开始向阴陵泉穴推(顺推为补), 然后顺着骨缘推到阴陵泉穴,反复地推。推的过程中,找到痛点或者有疙瘩的皮下阻塞,慢慢的揉按开,不必拘泥于穴位,哪里觉得最痛,就多按揉哪里。

把它推到不疼了,这时“脾经管道”就打通了。

脾经一通,多余的水湿就会顺畅地排出去了。脾经是通过膀胱来排湿的,所以坚持推一段时间后,会感觉小便增多,这就是排湿的表现。

三阴交穴是三条阴经的交叉点,可以调动肝、脾、肾这三条经络的气血以通畅脾经。

六、养生站抱桩:有效祛除体内寒湿

现代人,忙碌的快节奏生活让绝大部分人没办法抽出多余的时间去运动,以下就给大家分享一个简单易行并有效缓解疲劳及排除湿寒的养生功法:养生站抱桩。

方法如下: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跟稍稍抬起,重心落在脚掌前2/3处,也就是涌泉穴上,两臂交叉在胸前环抱,全身都放松下来。站立15~20分钟。

大家可以在看电视的时候可以做,每天进行。这个动作的受力部位刚好是两腿前外侧和小腿肚子,鼓动了多气多血的胃经,能促进人体气血的通畅;两腿肚子所受的力,正是作用于承山穴(人体祛湿最佳穴位)。

可快速有效达到减缓疲劳,祛除体内寒湿的效果。

这些方法都可以很方便的应用到生活中,是不是简单易行,大道至简,提醒大家不要因为看着简单就忽视哦!

《灸法秘传》,清·金冶田传,雷少逸编。刊于1883年。全书主体部分为中风、尸厥应灸七十症的灸法取穴。

中 风

中风者,卒然中倒,人事无知,口眼歪斜是也。方书有中经、中络、中脏、中腑之分。医之乏效者,必须用灸。或未经疗治者,急灸无妨。当其初中之时,先灸百会,或灸尺泽。如口噤者,灸风池。左瘫右痪者,灸风市。如两额暴痛,口眼歪斜,牙关紧闭,失音不语,灸客主人。如因痰而中者,灸环跳穴可也。百会穴、尺泽穴、风市穴、客主人(两耳前骨工宛中间,开口即穴处。)环跳穴、风池穴。

尸 厥

《金鉴》云:尸厥者,类中风之称也。谓其形厥而气不厥,口鼻无气,状类死尸,而脉自动也。延医不及,急宜灸大敦穴。倘有四肢厥冷,宜灸内庭,又灸行间,不可误也。大敦穴、内庭穴、行间。

偏 风

偏风者,或左肢不遂,或右肢不遂。在左者为瘫,血虚也。右者为痪,气虚也。左瘫右痪者,气血两虚也。总宜先灸百会,次灸合谷。如一偏疼痛,手臂不仁,拘挛难伸,灸手之里,兼灸腕骨。倘痛甚不能提物,灸肩髃。两手挛痛,臂细无力,灸曲池。半身不遂,灸环跳。按穴灸之,自然却病。百会穴、合谷、手三里、腕骨、肩髃、曲池、环跳。

眩 晕

眩,目花也。晕,头昏也。其病之因有五:一曰无痰不眩,一曰无火不晕,一曰木动生风,一曰水不涵木,一曰土虚木摇是也。医者莫分,药多罔效,灸神庭穴,自获安全。若未中机,再灸肝俞必验。神庭、肝俞。

痿 症

经曰:肺热叶焦发为痿躄,痿躄者,足软而不能步也。其症有五,不可不明。盖痿躄属肺,脉痿属心,筋痿属肝,肉痿属脾,骨痿属肾也。总当先灸足三里,甚则灸三阴。灸法得宜,较汤散为胜也。足三里、三阴交。

痹 症

痹者,即俗称为风气也,症由风寒湿之气杂合为病。益风胜为行痹,寒胜为痛痹,湿胜为着痹,往往蔓延不愈。倘三气痹痛,灸环跳,兼灸脾俞、肾俞。足痹不仁,灸腰俞。如手臂作痛,不能提举,灸尺泽。两腿麻木,不能步履,灸风市。按图而灸,庶乎肢体自若耳。脾俞、肾俞、腰俞。

劳 伤

五劳者,烦冗劳心,谋虑劳肝,过思劳脾,过忧劳肺,色欲劳损。七伤者,久视伤血,久行伤筋,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立伤骨,房劳思虑伤心肾也。至于骨蒸劳热,药石乏效者,先灸大椎,并灸胆俞。久嗽劳热者,灸肺俞。久虚不食者,灸上脘。真气虚弱者,灸气海。男子血损者,灸天枢。女子阴虚,灸足三里。凡有一切虚损劳瘵,及至形神大惫,惟灸膏肓穴,可冀挽回,否则无救矣。大椎、胆俞、肺俞、上脘、气海、天枢、足三里、膏肓。

咳 嗽

先贤论咳嗽,以有声为咳,有痰为嗽,有声有痰为咳嗽。其初起多因于风寒,延久多成于虚损。若咳甚欲吐,灸身柱。因痰而嗽,灸足三里。气促咳逆,觉从左升,易于动怒者,灸肝俞。咳嗽见血者,灸肺俞,或灸行间。吐脓者,灸期门。日久成劳者,灸膏肓弗误。身柱、期门。

喘 症

喘病之因有四:有因寒邪入肺而喘者,有因病阻肺气而喘者,有因水停心下而喘者,有因肾不纳气而喘者。统宜先灸天突,次灸中脘,甚则兼灸肺俞。所有哮喘不得卧者,须灸灵台。行动遂喘急者,须灸气海。得能按穴灸之,去沉疴犹拔刺耳。天突、中脘、灵台。

血 症

书谓:吐血成升斗者属胃血也,其余咯血属心,呕血属肝,咳血属肺,唾血属肾。凡有一概血症,总当先灸胆俞。血痰灸其上脘。咯血喉中有声,灸其天突。如五劳七伤,诸虚百损而患血者,灸其膏肓,弗可缓也。据(管见),暴患之血症,实火为多,不宜辄灸;灸患之血症,虚火不少,用灸无妨,切须辨之。

汗 症

汗有自盗之分,不可以不知也。盖自汗为阳虚,不因劳动而自出也。盗汗为阴虚,睡而汗出,醒而收也。灸其尺泽,可以奏勋。设未效者,膈俞灸之,必然全愈。膈俞。

肺 痿

久嗽肺虚,而成肺痿。痿者萎也,犹枝叶之萎落也。时吐涎沫,声音不扬,或嗽血丝,形容枯槁。斯症属虚者多,艾灸非肺痈属实之可比。当先灸其肺俞,兼灸膏肓可也。

肺 痈

久咳不已,胸中隐隐而疼,吐痰腥臭,或吐血脓,是为肺痈。痈者,壅也。良由风寒内郁,郁久成火,火刑金脏而成。法当灸其天突,兼服清肺之方,庶几有效。

惊 悸

怔忡 《正传》曰:惊悸者,忽然若有惊,惕惕然心中不宁,其动也有时;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不静,其作也无时。医家虽有辨别,总灸上脘穴为宜。

健 忘

忘前失后,曰健忘也。良由精神短少、神志不交所致,亦有因思虑过度者,或因所愿不遂者,或因痰溷心者包。病因虽异,皆当灸百会一穴而记忆自强矣。

阳 痿

阳痿者,阳物痿软而不举也。年老之人,则常有之。若少壮之人,是为真火衰惫,法当灸其气海。

阴 痿

阳物收缩,卵阴入腹,皆为阴症也。法宜先灸气海,再灸大椎。

臌 胀

倪氏论臌,有气、血、虫、水、单是也,论胀,有寒、热、虚、实、湿、食、瘀、积、肝、肾是也。方家必分五臌若何?十胀若何?余谓:臌胀在上,灸于上脘,在中;灸于中脘;在下,灸于下脘,或灸气海。至若胀及两胁者,灸于期门。胀及背腰者,灸于胃俞。胀至两腿者,灸足三里。胀至两足者,灸行间可也。

肿 满

先圣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盖脾主水谷,虚而失运,水谷停留,故成肿满也。后贤分而为四:一曰水肿,皮薄色嫩,按之成凹也,一曰气肿,皮厚色苍,按之即起也;一曰风肿,走注肿疼,皮肤麻木也;一曰瘀肿,肿而红亮,有血缕痕也。以上诸肿,宜灸内庭。如罔验者,行间、大敦皆可灸之。

症 瘕

症有七,蚊、蛇、鳖、虱、肉、米,发也。瘕有八,青、黄、燥、血、脂、狐、蛇、鳖也。其实症者,征也,有块可征。瘕者,假也,假物成形。总之不外乎气血交滞。倘因气滞而成者,灸气海。因血凝而致者,灸天枢可耳。

痃 癖

痃者,弦也,有若弓弦,腹有一条扛起,现于肌肉之外。癖者,僻也,隐僻于膂脊肠胃之后。皆宜灸下脘,或灸足三里。

疝 气

疝有七,寒、水、气、血、筋、狐是也。时俗统称为小肠气。张子和谓疝气虽有七种,总不离乎肝病也。七疝之症,先宜灸气海,继宜灸中极,或灸三阴。若阴囊偏肿者,灸大敦有效。

伏 梁

伏梁者,心积也,起于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则令人烦心。当灸上脘,或灸中脘可安。

奔 豚

奔豚者,肾积也,发于少腹,上至于心,如豚奔走状,上下无时,久则喘逆,骨痿少气。先灸气海,兼灸中极为是。

脚 气

脚气者,两脚浮肿而重,湿脚气也。不红不肿而痛,干脚气也。不拘干湿,皆宜灸风市灸。倘或红肿,行步艰难,灸大敦穴可愈。

腹 鸣

腹鸣者,腹中鸣响也。其因痰饮者,灸上脘。因胃寒而肠鸣者,灸胃俞穴,或灸足三里。

噎 膈

噎膈之因有五:有气滞者,有血瘀者,有火炎者,有痰凝者,有食积者。虽分五种,总属七情之变。凡药不能效者,上宜灸天突,中宜灸中脘,下灸足三里为要。

反 胃

反胃者,饮食能入,入而反出,故曰反胃。良由脾胃阳虚,运行失职,不能熟腐水谷,变化精微,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即王太仆云:食入反出,是无火也。法当灸中脘、下脘,兼灸膈俞。若未效者,再灸脾俞、胃俞,甚则灸足三里。

霍 乱

霍乱症,猝然心腹作痛,上吐下泻,谓之湿霍乱也。欲吐不吐,欲泻不泻,谓之干霍乱也。急灸期门可愈。

头 痛

头痛者,有外感、内伤之分。如痛无休息者为外感,时痛时止者属内伤。若因头风而痛,宜灸百会,并灸神庭,合谷、胆俞皆可灸之。若头痛如破,或因内伤,宜灸命门自痊。

心 腹 痛

真心痛者不可治。今云心痛者,皆胸中胃脘痛也。若胸腹痛者灸上脘,痛而不已灸行间,并灸膈俞。脐下冷痛,灸气海、关元。少腹寒痛,灸中极。夹脐而痛,上冲心痛,灸天枢。

背 痛

太阳之脉行身之背,忽被风湿所侵,则背膂强痛,宜灸身柱则瘳。

胁 痛

胁痛在左,肝经受邪;在右,肝邪入肺。宜灸临泣可愈。临泣。

腰 痛

腰痛有四,当分灸之。如因房劳过度,则肾虚,灸肾俞穴。偶然欲跌则闪挫,灸气海穴。负重损伤,不能转侧,灸环跳穴。湿气下注,不能俯仰,灸腰俞穴。倘连腹而引痛者,灸命门穴则安。

耳聋耳鸣

《绳墨》曰:肾气充盛则耳聪,肾气虚败则耳聋,肾气不足则耳鸣,肾气结热则耳聋。经谓耳为肾窍,肾虚耳聋宜灸肾俞,耳鸣宜灸风池。初患者先灸百会为是。

目 疾

眼科治目有五轮之分:两眦属心,曰血轮;乌珠属肝,曰风轮;两胞属脾,曰肉轮;白精属肺,曰气轮;瞳神属肾,曰水轮。其实肝开窍于目,总病实在乎肝。目初病者,先灸百会、上星、神庭三穴。日久内障起翳者,当灸临注。

咽 喉

咽乃饮食之道,喉乃呼吸之区,不容纤邪所容,否则遂成喉症矣。咽喉疼痛者,当灸内庭。喉疮、喉风者,当灸天突为亟。

齿 痛

齿乃骨之余,肾主病也。然则因阳明火炽而痛者,有因风、因虫而痛者,亦有因虚而痛者,方药莫能奏捷,必当用灸。倘颊肿牙痛灸风池,红肿牙痛灸手三里,齿龋须灸内庭也。

鼻 血

鼻血者,因于肺肝有火也。肺窍在鼻,肝脏藏血,二经有火内炽则血沸腾,乘肺窍而出者也。急宜灸合谷穴一壮。

脑 漏

胆移热于脑,脑漏黄浊之水,由鼻而出,甚则腥秽。亦有鼻塞不闻香臭者。均宜灸上星穴可也。

脱 颏

颏者,口之下唇至末之处,俗名下巴也。有因气虚而脱者,有因呵欠而脱者,皆可灸风池穴。

遗 精

书谓有梦精出为梦遗,无梦自遗为精滑。大凡梦遗者,由于相火之强。精滑者,由于心肾之损。拟方当分虚实,灸法统宜于关元、中极及之阴交。设未瘥者,再灸肾俞可耳。

浊 症

丹溪曰:浊症之因有二,肥人多湿热,瘦人多肾虚。总之肾虚之质,下焦空豁则湿热阻于精窍,而成赤白浊也。当灸关元,兼灸行间自痊。

淋 痛

滴沥涩痛谓之淋,急满不通谓之闭。五淋之别,虽有气、砂、血、膏、劳之异,然皆肾虚而膀胱生热也。若小便赤涩,灸其下脘。小便痛沥,灸其关元。五淋之症,皆宜灸其中极。

溺 血

经谓胞移热于膀胱则溺血,是症未有不本于热者。当灸关元数忙。

遗 溺

遗溺者,由于中气虚衰,不能摄固所致。老年下元不足,孩提脬气未固多有之。总当灸其三阴。若小便频数者灸大敦,小儿遗尿者灸气海。

便 血

便血之症,有肠风,有脏毒。如下鲜血,大便燥结,名曰肠风。血色黯浊,大便溏泻,名曰脏毒。脏毒者灸肾俞,肠风者灸会阳。会阳。

脱 肛

肺与大肠相为表里,故肺热则肛藏,肺虚则肛脱。或因肠风痔漏,或因久痢久泻,或因产妇用力太早,或因小儿叫啼伤气。总须上灸百会,下灸会阳。

痔 疮

古人论痔,有牝、牡、虫、血之分。其实皆大肠积热所致。当灸会阳几壮,庶冀而安。

泄 泻

泄泻有五,乃脾虚、肾虚、湿寒、湿热、食积也。脾虚则食少便频,肾虚则五更作泻,湿寒则便溏溺白,湿热则下利肠垢,食泻则吞酸嗳腐。在医家当分而治,在灸家先取天枢,其次会阳之穴。

痢 疾

古人以赤痢为湿热,伤于血分;白痢为湿寒,伤于气分。凡初患赤白痢积者,法当灸其天枢,兼之中脘。如日久不愈,脾肾两伤者,当灸脾俞,兼之会阳也。

伤 寒

伤寒者,由冬令伤于寒邪,法当辛散。其误治也,变为结胸,宜灸期门。若妇人经水适来,邪热入于血室,昼则明了,夜则谵语,亦灸期门之穴。若饮水过多腹胀者,灸其中脘。

热 病

经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至夏为热病。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当用辛凉之剂。设未效者,当灸上脘。若烦闷者,须灸行间。

疟 疾

疟疾之病,由夏令先受暑邪,至秋时发为疟疾。秋风欲入,伏暑欲出,表里交争,寒热成矣。连日发者则浅,隔日发者则深,隔两日发者则更深矣。诸般疟疾,法当先灸大椎。痰盛之体,灸其尺泽。日久不已,灸其内庭。按穴灸之,则疟自遁。

黄 疸

黄疸有五,曰阳黄、阴黄、酒疸、谷疸及女劳疸。其病本皆不离乎湿也。应灸之穴有四,即上脘、肝俞、胆俞、脾俞是也。

癫 病

经谓重阴者癫,癫则多喜,若痴若呆,或笑或泣,缘于所谋不遂而致也。当灸身柱一穴。

痫 症

痫症者,忽倒无知,神昏牙闭,角弓反张,抽搐流涎。古人分为五痫,有马鸣、羊嘶、牛吼、犬吠、猪啼等语,究属痰涎蓄于经络也。灸家不须细别,当其初发之时,先灸百会,兼灸上脘。每发每灸,日渐自瘥。

癞 病

癞病,疠风也,俗称为大麻风。良由湿胜则生风,风胜则生虫,所以皮肤脱落,肌肉浮紫,满躯作痒,状若虫行。宜灸曲池可愈。

疹 病

肌发红点,有若蚊咬者为热疹,细粒透显者为风疹,不透出者为隐疹。隐疹宜灸曲池,风疹、热疹宜乎合谷、环跳。

痰 疾

痰属湿,津液所化也。流则为津,行则为液,聚则为痰,上则为涎。其实百病兼痰为多也,灸其上脘,痰自化矣。

饮 食

胃司纳受,脾主消导,一纳一消,运行不息。设脾胃衰弱,则失消纳之权。若饮食不思,灸其上脘。饮食少减,灸其中脘。饮食不化,灸其下脘,或灸天枢。食不下、欲干呕者,宜灸胆俞穴也。

调 经

月经者,一月一至也。超前退后,谓云不调。女子经水不调者,当灸气海,兼灸中极。妇人月水枯闭者,当灸腰俞可愈。

血 崩

血崩之症,良由肝脾两伤。盖肝不能藏,脾不能统,所以经血忽崩。宜灸气海、大敦二穴。

带 下

古人治带,有五色之论,而分五脏之疗。又以赤属血、白属气之说。其实带下之病,本在乎带脉,以带脉横于腰间,如束带然,故名也。法当灸关元数壮。

种 子

女子不孕之故,由伤其冲任也。若三因之邪伤其冲任之脉,则有月经不调、漏崩带下。或因宿血积于胞中,或因胞寒、胞热,或因体盛痰多,脂膜壅塞胞中,皆不能成孕也。当灸中极为要。

胎 漏

怀胎数月,而经水偶下者,谓之胎漏也。由于劳力损伤,或由冲脉有热,或由气怒伤肝,皆能致之也。宜灸关元自止。

产 后

产之疴,莫能尽述,应灸之症,姑略详之。恶露不行,宜灸中极。恶露不止,宜灸气海,或灸关元。关元、中极只离一寸,一欲其行,一欲其止,分寸不准,灾害并至矣。

胞衣不下

胞衣停滞者,或因气力疲败,或因恶露所阻,皆令不下也。服诸药罔效者,当灸中极立下。

惊 风

惊风者,有急慢之分焉。急惊者,忽然搐搦,身体壮热,面红唇赤,牙闭痰迷,兼之二便不通,宜灸身柱、曲池。慢惊者,缓缓搐搦,身体温和,面色淡黄,或睡露睛,兼之大便青色,宜灸腕骨、尺泽。若闭目、摇头、额汗、昏睡、面青、肢厥、频吐清水,此慢脾风,不可救也。腕骨。

疳 劳

小儿疳劳之症,面黄形瘦,肚大露筋,尿如米泔,午后潮热。皆因肥甘无节,停滞中州,传化迟滞,肠胃内伤,则生积热,热盛生疳。宜灸下脘、胃俞,自然告痊。

以上七十症,按穴灸之,自无差忒。若遇跌打损伤、瘀血疼痛、痰核疬串、无名肿毒,皆于患处灸之,使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即愈。

药店飞龙的意思是:药店里的龙骨。比喻人瘦骨嶙峋。

成语“药店飞龙”用来形容人瘦骨嶙峋。中医中的“药店飞龙”本来是指药铺里一种叫作“龙骨”的常用中药。龙骨是一味矿物类中药,性平、甘涩,归心、肝、肾及大肠经,常与牡蛎合用,起镇静安神、平肝潜阳的作用。

如今审美都说以瘦为美,但是人一旦瘦到了皮包骨头的地步,一定不会是件好事。中医认为过瘦的人可能存在长期血虚或者阴虚的情况,或由大病引起,或长期阴阳失衡得不到调理引发。《黄帝内经》里讲“阴虚则内热”,血虚、阴虚都可以导致“火旺”,内耗增强,人自然就会消瘦。

对于阴虚的瘦人怎么调理,中医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养阴。如果只是消瘦却没有特殊不适症状,可以采取食疗加穴位按摩调理,吃一些补养肝肾、滋阴清热的食物,比如蜂蜜、百合、苦瓜等,少吃或者不吃辛辣的食物;保证夜晚充足的睡眠,也是养阴的好办法;坚持按摩或者艾灸涌泉和三阴交穴,可以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有引火归元的效果。

如果极瘦,并出现脸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慌等症状,要考虑血虚的情况,可用补养气血的食药来调理,比如黄芪、当归、大枣等制作的药膳。特别严重的消瘦伴有明显不适症状的,一定要请医生帮助检查和治疗。

我们经常会觉得瘦子会很怕冷,而胖子不怕冷,其实这样只是一般的情况,也不能以偏概全,因为人怕冷和体质有很大的关系,有的瘦子体质比较好,也是不怕冷的,而有些胖子是虚胖,到了冬天也会怕冷。接下来一起来揭晓一下吧!。

1、胖人比瘦人怕冷?

我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因为办公室的一个资深胖子,注意,不是那种结实的壮,而是松软喧乎的胖。每天5月份刚过,他就在办公室嚷着要开空调,到7、8月份,他就把空调霸道地开到18摄氏度,其他人体谅他这么胖,也就不计较了。可是10月刚过,他就开始羽绒服加身,天天盼着暖气到来。真的让人不可理解,脂肪的功能之一不就是御寒吗?似乎效果不佳啊,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背后一定有隐情,查阅了相关资料,恍然大悟,和大家分享下控制人体体温的奥妙吧!

2、人体的体温调控系统

人的体温恒定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条件,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人体经体内的体温调节系统,通过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并且能保持高于环境温度的体温,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就像不熄灭的“炉火”,由“火”所产生热,热不断产生也不断散发。体温在一昼夜之中,呈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而每日温度的波动一般不超过1℃。而且在环境为23℃时测定,足皮温为27℃,手皮温度为30℃,躯干为32℃,额部为33℃-34℃,四肢末梢皮肤温度最低,越接近躯干,头部温度越高。如果精确地量一下,肝脏的温度为38℃左右,全身最高。脑产热较多,温度也接近38℃。

可以解释:

(1)备孕期女人清晨刚醒来时测基础体温

(2)下午是合适的锻炼时间

(3)室内温度过高会影响入睡

(4)人们常常摸额头看有没有发烧

3、影响体温变化的规律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情况下,体温略有升高;使用麻醉药、抗惊厥药、新生儿、老年人的体温会相应的变低。在寒冷环境中,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温会随之降低,体热散失减少。相反,炎热的夏天,皮肤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温因而上升,散热增加。

注意,喝酒暖身只是暂时性的,毛细血管扩张引起体热外散而已,之后会感到更加寒冷。

人怕冷又怕热的原因(注意是“胖”不是“壮”)

4、怕热的原因

肥胖人的皮肤下有一层层散热的屏障(脂肪),脂肪组织含水分少,血管分布少,不易传热,不利于体内热量的散发,因此,天气一热,肥胖者就会出现气喘嘘嘘,张口呼吸,借助肺的呼吸增加散热,由于满足不了生理需要,故胖人特别怕热。从体温变化的角度来说,体热的散发不良对身体是有害的,也就是说肥胖对人的健康是不利的。

因为皮下和内脏脂肪多,身体各部位肌肉含量少,水分和血管也相应少,肌肉不仅血管丰富,而且肌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水,1克蛋白质结合约35克的水存在于肌肉组织中。丰富的血管和水分有利于体内营养物质和产热向全身送达。而胖人的脂肪组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挡了外界寒冷的入侵,但是体内的热量却传达受阻,所以外界温度过低时,还是会感觉寒冷,尤其是皮肤和肢端,但是体热却散不出来,容易内热。

5、怕冷的原因

因为皮下和内脏脂肪多,身体各部位肌肉含量少,水分和血管也相应少,肌肉不仅血管丰富,而且肌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水,1克蛋白质结合约35克的水存在于肌肉组织中。丰富的血管和水分有利于体内营养物质和产热向全身送达。而胖人的脂肪组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挡了外界寒冷的入侵,但是体内的热量却传达受阻,所以外界温度过低时,还是会感觉寒冷,尤其是皮肤和肢端,但是体热却散不出来,容易内热。

或许有人要说,胖人那么多脂肪难道不能燃烧供热吗?然而事实真相是,无论是身体里的脂肪,还是吃进去食物里的脂肪,要燃烧供能,都需要“锅炉”,这个锅炉就是细胞里的线粒体,但是线粒体在肌肉细胞中密密麻麻分布,而人体脂肪细胞中却少得可怜。所以有燃料没有锅炉,还是不能生火。而冰块上盖着棉被一样是冷。当然,相比较脂肪和肌肉都很少的干瘦型的人,胖子的御寒能力可能还好强,毕竟人家好歹也穿了件棉袄。

本文无意诟病胖人,关于美丑也只是审美的事,可是为了健康,为了更好地适应四季的变更,真的该和脂肪打一场硬仗,尤其是内脏脂肪!

6、怕冷怎么办

1、加强营养

加强谐养、多食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要补充足够的糖类、脂肪、维小素、矿物质和纤维素

适当多食柑橘、全麦饼干、各种水果、花生米、乳制品、豆浆、巧克力等食品

畏寒拍冷者多选样偏碱性食物和富含锌、铁、钙的食物,如虾、海参、核桃、糯米、韭菜、辣椒、牛肉、鸡肉、狗肉、羊肉

和鹿肉等。平常烹饪时,适当多加五香粉、八角、茴香、砂仁、生姜、葱等作料,以促进人体阳气外达。

2、药浴调理

利用中药的温经散寒的作用,借助药液的轻清之气,直透肌腠,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温阳散寒的作用。可用桂枝、麻黄、生姜各20克,苍术15克,共用纱布包好放在温度适宜的浴水肿,将全身浸泡其中,每次30分钟,可以芳香通透、温经散寒,对畏寒怕冷者有良效。

3、足底敷贴振阳气

将炙甘草5克,肉桂、吴茱萸各3克,当归1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于睡觉前敷贴约双脚涌泉穴上,外用纱布固定,第二日起床后除去。可以温经通络、活血药驱寒,适用于阳气不足,冬季特别怕冷的人调理使用。

4、艾灸调理

取关元穴以艾条温和灸法进行艾灸。关元穴在肚脐下3寸处,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剧烈关元穴15-3厘米,每次艾灸10-20分钟,艾灸后适量饮水。可以提升人体阳气,冬季特别怕冷的人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调理,持之以恒可以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

5、足部按摩御寒冷

足部按摩疗通过按摩足部的特定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供应,起到御寒的目的,采用摩擦脚心的方法,每晚上床前先用热水泡脚,然后擦干两脚,以左手按揉右脚的脚心100次左右,复一右手按揉左脚的脚心100次左右,至两脚心发热为止。

5/6 分步阅读

消瘦者脾胃功能多半不好,不是食欲不振,就是消化吸收功能不良,因此想增肥必须先补脾健胃。

2/6

一日三餐按时吃,让肠胃养成正常运作的习惯,而且餐前一小时避免零食,以免影响吃正餐的食欲。

3/6

合理分配三餐的摄取比例,早餐要吃饱,午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

4/6

确保三餐的营养均衡,以米饭为主食,搭配鱼、肉、菜等五大类食物。

5/6

保证睡眠充足,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体内脂肪与蛋白质的合成与利用,让身体睡饱有利于身体长肉。

6/6

温馨提示:瘦人尽量不要挑食,要保证营养均衡。

人消瘦说明身体出现了问题,吃的东西消化不良,无法吸收营养,消化不良就是脾胃虚,脾胃虚大便不成型,时间长久对身体无益。所以必须调理,有条件可以中医诊断是否脾虚,肾虚,

调理步骤可参考

一:首先以素食为主,让自己饿一点,清清肠胃,让自己有饥饿感。

二:合理安排饮食,早上营养好点,中午可以适当多点,晚上吃少点,易消化的,继续清肠。

三:适量逐步增加运动量,只有增强体质,才可以正常的胖起来。

四,随着运动量增加,保证营养,达到良性循环。

五,多喝水,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身体像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必须保证各零部件完好。

祝早日胖起来!纯手写,仅供参考!

身体廋,应该是由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不良,每天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能正常的吸收造成的。

指导意见

1,首先你得知道你瘦就是因为吃的少。所以先把你的胃打开 用什么打开胃?用馒头!每顿饭最少吃三个,不管用什么方法。吃辣椒酱也行,少吃菜,先实现这个小目标。

2 ,等你的胃打开后,你就可与每顿饭把馒头换成可以增肥的菜,比如土豆,各种肉类。

3,记住,稀饭用鸡蛋代替。早上喝一碗,晚上再来一碗。

4,然后就是嘴巴不要停,中间各种水果,各种干果猛吃。

5充足的睡眠也是必,当你心里觉得一顿饭吃少了,耽误你长肉的时候,你就成功一半了,

谢谢你的邀请!嗯,看到这个题目相信有不少朋友可能纳闷,特别是很多女性朋友每天都忙着减肥,没想到还有瘦人想长胖这件事。其实均匀的身材是最合理的,当然是根据个人审美的不同,有些喜欢瘦一点有些喜欢丰满一点的。那么那些过瘦的人想长胖应该怎么办呢?下面就和大家聊一聊。

瘦人怎样才能长胖

1、调理脾胃功能。消瘦者脾胃消化功能多半不好,不是食欲不振,就是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所以吃再多东西身体也不长肉。

2、睡眠充足。想长肉或长高一定要充分把握睡眠时段,因为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体内脂肪与蛋白质的合成与利用。因此,有熬夜习惯的人,若想长胖,得先调整生理时钟早早入睡,让身体睡饱有助身体长肉喔!

3、不摄取过量宵夜。可以在睡前半小时喝杯加糖的热牛奶,它有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功用,加速蛋白质与糖分转化为脂肪,而且不会造成肠胃的负担,想增胖的人可以试试。

4、餐后甜食。如果对西餐比较熟悉的朋友就会知道,在西餐当中饭后甜品是非常重要的。甜点顾名思义都含有不少的糖分,如果你想增肥的话一定不能错过。如果你觉得自己做甜点比较麻烦,你也可以直接购买小蛋糕或者布丁、蛋挞等作为甜点来吃。

5、适度增加脂肪摄取量。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油炸食品的热量是非常高的,吃了就会增肥,但是其他油炸食品更大的特点是会让人上火,肠胃一旦上火更加无法正常运作,不利于瘦人长胖。增加脂肪更好的选择是吃一些五花肉或者是奶油、黄油类的食品,只要身体没有不良反应就可以多吃。

6、三餐应定时。三餐定时让肠胃养成正常运作习惯,而且餐前一个小时避免零食,以免影响食欲、影响正餐的摄取量,就算是增肥,也应以三餐为主要的营养及热量摄取来源才对。

7、三餐种类丰富多样。其实就是说饮食要均衡的意思,没一顿饭应该包括主食和蔬菜以及蛋白质。作为瘦人的话在蔬菜和蛋白质上面没有什么要求,主食可以选择米饭、面条以及红薯、芋头等粗粮搭配着吃,只吃主食或者只吃蛋白质类都是不科学的。

农夫老岳/20190923

4加强 体育 运动。

加强运动,以无氧运动为主,以增加肌肉含量,让身体看起来强壮,对先天性瘦人,要增加体重,这个方法相对更容易一些。最好选择健身房进行器械练习,要以自己最大力量去完成动作才有效果,如举哑铃就要举起自己能举起最重的那个。

通过你的身高体重,计算了你的BMI为196,在正常的体重范围。而你的理想体重为134斤,目前体重与理想体重相差约14斤,这个差额还是比较少了。

怎么吃到不胖可能原因为:

1、遗传因素,爸妈及长辈很多体型偏瘦的;

2、你现在还年轻,才20岁,基础代谢为最高时期,能量消耗这阶段为最高,所以就会给人感觉怎么吃也吃不胖;

3、肠道不好,吃的多,吸收的少;

4、其它高代谢身体疾病。

那我们怎么改善

1、首先,排除其它高代谢疾病;

2、调理好肠道,建议每天摄入10g益生元,如低聚果糖、菊粉、低聚半乳糖等;

3、在平时饮食的基础上,增加约500kacl能量,可以根据你自身饮食习惯调整,比如主餐多摄入,或增加餐间小吃,或增加宵夜。举例,上午多吃一根约200g香蕉,约200kcal,下午多吃30g坚果,约170kcal,睡前多喝250ml牛奶,约140kcal;

4、增加运动量,每周4次,每次30分钟中等以上强度运动,如游泳、跑步、打球等。平时如有运动,那不需要额外再增加食物摄入量,如果平时没有运动,那要通过饮食弥补这部分消耗的能量。

注意事项:还是希望 健康 的减肥,不建议为了增肥,吃大量的垃圾食物。

瘦人增肥饮食很重要是一方面,最关键的还是看他脾胃消化吸收系统,瘦人并不少吃食物,吃的食物不能生化吸收,这就形成了瘦人食多并不胖的原因所在

瘦人怎样才能胖起来?瘦人胖起来,在于以科学的方式、方法增肌增重。

身材适中,不仅形体好看,也有益于身体的 健康 。身材偏瘦,或者体重不足,容易导致脱发、贫血、记忆力衰退、骨质疏松、关节炎、胃下垂、心脏病、呼吸道疾病等。

瘦人胖起来,排除病理因素之外,应全方位增加饮食营养,坚持多做力量训练。胖起来,不是增加脂肪,而应是增肌增重;体脂率过高,同样无益于身体的 健康 。

胸部、背部、腹部、臀部、腿部等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力量训练方式。增肌增重,是根据身体情况,针对身体的不同部位,以相应的训练方式、方法和大重量、少次数的训练原则,循序渐进训练。

力量训练增肌增重,也是对美好身材的打造。女生通过力量训练,可以打造 马甲线、翘臀、修长腿等,拥有曲线身材;男生通过力量训练,可以打造和拥有人鱼线、倒三角身材。

谢谢题主,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要想胖起来首先需要知道瘦的原因

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人说我怎么吃也不变胖,那么说这句话以为瘦子就无解了。

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误解,我告诉大家没有吃不胖的瘦子。

那么一个人为什么总是这么瘦呢,瘦子的原因主要有6类

第一类是生理性甲亢或者脾气急躁,特点是饭量大好动,这个和心脏有关系或者先天交感神经电位异常不稳定容易激发,增肥的同时需要配合调理心脏功能,可以内服钙剂和B族、谷维素之类; 有甲亢的人甲状腺激素分泌多,促进了新陈代谢所以消耗能量多

第二类是生理性甲减,特点是脾气慢悠悠、饭量小,吃什么都不长肉,物质代谢合成慢;

第三类是肠胃不好,特点是常年大便不成形或者消化能力差,吃什么拉什么;比如吃青菜拉青菜

第四类是患者从小胃功能被伤到了,特点是饭量很小,就算吃的再饱很快就饿,其实根本没吃饱,只是胃被伤到根本吃不下,他们感觉自己吃饭还正常,其实摄入明显小于消耗;

第五是气血差的人,这类人身材苗条瘦长,两手总是青筋暴露,眼角有长长血丝,睡眠差,用中医的说法叫血虚血不藏神。

第六类是遗传,都是从小就很瘦的,比如 父母确实很瘦,这种也容易瘦

那么仔细分析大多数瘦子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胃肠不好导致的。

胃肠不好的人,食欲差,胃动力差,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导致能量摄入量小于消耗量所以体重增加很慢,简单说胃肠不好的人吃的少,自己觉得吃的不少不行的。

所以对于瘦子来说,首先分析清楚自己是哪种原因引起的瘦

然后再用针对性的方法去调理,慢慢的体重就增加了。我只是针对胃肠不好的瘦子说一下调理方向。比如 补充优质蛋白,增强胃平滑肌弹性,增强胃动力这样吃的食物多了慢慢体重就增加了

再就是可以用艾灸热敷肚脐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胃部的营养物质供应,增强胃肠功能。

如果胃肠有严重的炎症或者其他问题,都需要采取针对性的调理方法,这样慢慢体重就增加了

具体情况还需要具体分析。还有可能很多朋友觉得自己比较瘦。给大家一个简单判断胖瘦的方法

检测一下到底是胖还是瘦

男性:身高厘米减去105 女的减去107,5 这就是你的标准体重

我举个例子 比如 身高170厘米 减去105 就是65公斤

首先要排除疾病方面的因素,比如甲亢,肠胃吸收不好,脾胃不调等因素(可以去医院做一个检查)。

我自己也是一个瘦子,我讲讲我的经历吧!

我曾经微胖过,也有过大肚子(还是在正常范围之内),但我本身不喜欢胖,人胖了之后,体能就会下降,不够灵活,上下楼不方便,于是想减肥。我吃饭之前肚子也不饿,我就感觉是自己吃多了导致胖的,于是饭量从两碗减到一碗半多点,没多久就瘦下来了,后来瘦的太多,想增肥,又多吃,但是吃不下了。所以瘦的一个原因是饮食量不够,肚子容量有限。

但实际上一碗半米饭也不少了,另一个原因就是家里是老人做饭,老人喜欢吃素,所以我蛋白质摄入也不足。

按道理来说,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发胖的(减肥的人需要多吃蛋白质),我为什么不胖呢?

我还有一个习惯是运动(空气不好不运动),但运动后没有补充能量,加上蛋白质摄入不足,所以肌肉生长的慢,人看起来精瘦的。

另外我也没有加餐习惯,没有吃零食习惯, 健康 饮食,不吃垃圾食品,不喝饮料,不喝酒等,导致我看起来比较瘦,但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瘦的状态感觉好,也就没有刻意增肥。

你若想增重,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增加肌肉,一个是增加脂肪。增加肌肉主要通过力量训练加上科学饮食来达到。增加脂肪主要通过饮食来实现。

 日常艾灸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其实艾灸还可以治疗疾病,冬季手脚冰凉的朋友就可以试试艾灸的方法来缓解,那么, 女人艾灸哪个部位最好 、怎么艾灸呢

女人艾灸哪个部位最好

 一、涌泉穴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施灸方法:

 可以在晚睡前,先热水泡脚20-30分钟,然后点燃两个大艾柱分别放在两个艾灸罐里面,上床睡觉,包好毛巾分别绑在两个足底的涌泉穴。

 二、足三里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有“若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不干”因此而来。

 有关研究发现,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

 施灸方法

 艾灸足三里是以温和灸为主,尽量不要发生灸疮。艾灸足三里,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艾灸,每穴施灸时间在10-20分钟,如果图方便也可以使用艾灸罐,每穴施灸时间在20-30分钟。

 三、大椎

 属于督脉,有通督行气,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同时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颈椎病,治疗取穴大椎也是首选,都是在治疗寒凉疾病,那么大椎在上焦,治疗寒凉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选穴位。

 施灸方法

 大椎穴位,如果是胖人可以使用双眼艾灸盒艾灸,插两根艾条;瘦人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每次施灸10-20分钟。以自己适应为度,可以逐渐延长施灸时间。

 四、命门穴

 补肾壮阳灸命门,命门是人体生命之门,先天之气蕴藏所在,生命的根本。

 临床上,命门火衰主要表现为四肢清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男子阳 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舌质淡,脉沉迟等虚寒之象。

 所以要长灸命门和大椎可提高督脉之阳气,大椎和命门艾灸,补足督脉元阴元阳,补命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灸命门给各脏器的生理活动起到温煦,生发和推动作用,故灸命门是推动生命之火。

 施灸方法

 可以使用方四眼艾灸盒施灸,先逐渐适应,开始插两根艾条,然后增加到三根,最多的时候可以插四根艾条,循序渐进施灸,每次施灸时间在20-30分钟之间,可以在神阙上下移动艾灸,热度以自己自己适应为度。

 五、神阙穴

 在脐窝正中,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主要用于治疗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神阙是气和,气舍,气具之穴,是任脉在此会和,此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在中焦部位起到沟通上下之功效。

 施灸方法

 可以使用方四眼艾灸盒,先逐渐适应,开始插两根艾条,然后增加到三根,最多的时候可以插四根艾条,循序渐进施灸,每次施灸时间在20-30分钟之间,可以在神阙上下移动艾灸,热度以自己自己适应为度。

 都说一灸神阙暖全身,灸神阙,有沟通上下之功效联系任脉之上下。而且灸神阙还可以治疗胃肠疾病,妇科疾病,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疾病,所以阳虚体质灸神阙可以很快得到改善,就是灸了神阙可以打通任脉。

 五个穴位不需要一次灸完,可以一次施灸1-2个穴位,隔天再施灸余下的穴位,只要坚持下来一定会看到疗效。

针灸要注意什么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4、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另外,中医专家提醒,露天里进行针灸、拔火罐等中医疗法,无法做到高压消毒,牵扯到扎针、放血等,可能会感染一些传染性疾病,患者应当选择到正规的中医医疗机构就医。

精彩推荐:

子宫内膜异位症 妇科炎症 月经不调 地中海贫血 前列腺炎 紧急避孕药月经不调怎么办 气血不通导致月经量少怎么办 子宫内膜太薄怎么办 月经量少如何食补

01

驱邪蠲痹

痹证多由感受风寒湿邪所致,治疗上应以驱邪为主。

李师治痹基本方是以独活寄生汤化裁 (独活、桑寄生、秦艽、防己、威灵仙、桂枝、石楠藤、海风藤、牛膝、五加皮、海桐皮、甘草)

本方适用于一般寒湿痹痛发作,或下冷水使痹痛更严重的病例。

根据具体病情,酌加下列药物:

全身痛无定处,或上肢偏重者,加防风、羌活;

下肢痛甚湿胜者,加木瓜、苡仁、萆薢、蚕砂;

腰痛明显者,加狗脊、杜仲、续断;

兼瘀,痛点固定者,加乳香、没药、片姜黄、刘寄奴;

久痹顽固不易愈者,加钻地风、络石藤、千年健、老鹳草,或浸酒五至七天后饮药酒;

痛剧,寒湿甚,脉滞细无数象者,加附片、川乌、草乌。

02

柔润舒筋

对于他医用温燥剂屡治不效的痹痛,则用柔润舒筋法,易使疼痛消失,关节运动恢复正常。

故李师认为不可一概用祛风散寒化湿法去治疗痹证。

兹将柔润舒筋法介绍如下:

(姑名柔润舒筋汤)药物为:天冬、麦冬、石斛、白芍、木瓜、当归、熟地、苡仁、牛膝、桑枝、络石藤、石楠藤、甘草。

主要适用于素体阴亏血少而罹痹证者,或热痹后红肿发热虽退,津伤液劫未复而痹痛未去者;或试用温经燥湿通络之剂,以及火罐艾灸等法后,使筋脉失于濡养、运动更为不利者。

一般可见到患者比较消瘦,纳谷减少,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结,患肢不能屈伸,疼痛夜甚于昼,脉象细数。

阴血不足,可以影响关节活动、产生痹痛。而热痹可以伤阴,更不言而喻,所以这类痹证,是不可以用辛温燥热之品去治疗的。

但有关内伤阴虚痛风的治法记载不多。朱丹溪氏在《丹溪心法》中言:“瘦人肢节痛,是血虚,宜四物加防风、羌活”,对我们制定柔润舒筋法有启发作用。

曾某,女,30岁,农民,1964年12月14日入院,住院号2206。

全身骨节疼痛已一个多月,先后服过麻黄附子细辛汤、阳和汤、蠲痹汤等未见效。又曾注射链霉素、口服磺胺类药片及用过火针,疼痛反见增剧。

入院时已不能步履,不能脱衣,呻吟呼痛,不能入寐。表情痛苦,形瘦如柴,不思饮食,心中嘈杂,大便数日未行,口渴苔黄,脉弦数,四肢关节并不红肿。

属血脉关节失于濡养,拟方柔润舒筋。

熟地、木瓜、薏米仁,天冬、麦冬、石斛、牛膝、当归、白芍、秦艽、石楠藤、络石藤、海风藤,嫩桑枝,甘草。服5剂,疼痛消失。

惟肩臂不能上举,再服10剂,活动自如,胃纳精神如常。

出院后二月,同村病人来门诊,谓该人关节痛未发,形体已充,且已参加劳动。

03

温阳宣通

李师治痹痛,除独活寄生汤及柔润舒筋汤外, 对于阴寒凝滞而致痹痛,选用《外科全生集》的阳和汤(麻黄、熟地、白芥子、炮姜炭、甘草、肉桂、鹿角胶)。

阳和汤原治“流痰及一切漫肿无头,平塌白陷之阴疽”。李师根据其温经散寒之作用,用治阴寒凝滞的痹痛,特别是西医所称的坐骨神经痛,有一定疗效。

若用一般驱风散寒之剂不效,痹痛不能站行,脉沉细不数者,可考虑选用阳和汤。

方中熟地必须重用,以监制其他药物的辛燥; 还可加用穿山甲,取其攻通之性以助阳药深入病所;也可加用附片,以散寒止痛。

蒋某,男,40岁,驾驶员,1965年1月18日入院,住院号99。

患者1961年即患脚痛不能行走,反复发作,西医诊为坐骨神经痛。

这次发作已二周,足不任地,夜痛不能入寐。经治一月,效不显著。

请李师诊治,见其形痩,下肢运动不利,但无红肿,纳减,二便如恒,脉沉细而濡。断为寒湿沉积于筋骨之间的痹痛,用阳和汤加减。

  足跟痛一般发生在中老年人,足跟痛最常见在早晨起床落地的时间第—、二步最痛,走几步後便可以逐渐缓解为特点的脚跟疼痛。今天,我为你带来了足跟痛艾灸的 方法 。

  足跟痛艾灸的技巧

 一、涌泉穴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施灸方法:

 可以在晚睡前,先热水泡脚20-30分钟,然后点燃两个大艾柱分别放在两个艾灸罐里面,上床睡觉,包好毛巾分别绑在两个足底的涌泉穴。

 二、足三里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有“若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不干”因此而来。

 有关研究发现,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

 施灸方法

 艾灸足三里是以温和灸为主,尽量不要发生灸疮。艾灸足三里,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艾灸,每穴施灸时间在10-20分钟,如果图方便也可以使用艾灸罐,每穴施灸时间在20-30分钟。

 三、大椎

 属于督脉,有通督行气,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同时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颈椎病,治疗取穴大椎也是首选,都是在治疗寒凉疾病,那么大椎在上焦,治疗寒凉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选穴位。

 施灸方法

 大椎穴位,如果是胖人可以使用双眼艾灸盒艾灸,插两根艾条;瘦人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每次施灸10-20分钟。以自己适应为度,可以逐渐延长施灸时间。

 四、命门穴

 补肾壮阳灸命门,命门是人体生命之门,先天之气蕴藏所在,生命的根本。

 临床上,命门火衰主要表现为四肢清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男子阳 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舌质淡,脉沉迟等虚寒之象。

 所以要长灸命门和大椎可提高督脉之阳气,大椎和命门艾灸,补足督脉元阴元阳,补命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灸命门给各脏器的生理活动起到温煦,生发和推动作用,故灸命门是推动生命之火。

 施灸方法

 可以使用方四眼艾灸盒施灸,先逐渐适应,开始插两根艾条,然后增加到三根,最多的时候可以插四根艾条,循序渐进施灸,每次施灸时间在20-30分钟之间,可以在神阙上下移动艾灸,热度以自己自己适应为度。

 五、神阙穴

 在脐窝正中,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主要用于治疗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神阙是气和,气舍,气具之穴,是任脉在此会和,此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在中焦部位起到沟通上下之功效。

 施灸方法

 可以使用方四眼艾灸盒,先逐渐适应,开始插两根艾条,然后增加到三根,最多的时候可以插四根艾条,循序渐进施灸,每次施灸时间在20-30分钟之间,可以在神阙上下移动艾灸,热度以自己自己适应为度。

 都说一灸神阙暖全身,灸神阙,有沟通上下之功效联系任脉之上下。而且灸神阙还可以治疗胃肠疾病,妇科疾病,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疾病,所以阳虚体质灸神阙可以很快得到改善,就是灸了神阙可以打通任脉。

 五个穴位不需要一次灸完,可以一次施灸1-2个穴位,隔天再施灸余下的穴位,只要坚持下来一定会看到疗效。

常用针灸足部保健法

 1毫针刺法。

 采用毫针刺入穴位,通过提、插、捻、转等手法,产生疗效,从而达到祛病养生的目的。针刺后必须有一定针感,也就是毫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针感因人而异,一般会有酸、麻、胀、重感,或沿着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开来。临床上如果针刺没有产生针感,就要分析原因,或取穴不准,或手法运用不当,或为针刺角度有误。中医非常重视针刺疗法,认为针刺对人体具有整体性、双向性的调整作用,并且对机体的多个器官组织及各个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良性影响,通过建立生理稳态,调节自身机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2灸法。

 灸法就是借助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来达到养生防病、延年益寿的目的。一般都以艾叶为主要施灸材料。灸法具有良好的温补阳气、活血通络、防病保健的作用。一年四季都可以施用,尤其以冬季为宜。常用的艾灸,可以小艾炷灸或隔姜灸,每次每个穴位灸5~7壮,或用艾条温和灸腧穴30分钟。每周1-2次,具有强身健体作用。中医认为,借助艾草燃烧时发出的药力和温热刺激,来熏灼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还能够增加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3拨罐。

 该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并通过负压、温热等作用达到强身保健效果。拔罐法具有祛散风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清热拔毒等作用。用于保健拔罐的方法很多,作用各异,如循经走罐还能改善经络功能,有利于经络整体功能的调整;药罐法,在罐内负压和温热作用下,局部毛孔、汗腺开放,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可更多地被直接吸收,根据用药不同,发挥的药效各异;水罐法以温经散寒为主;针罐结合因选用的针法不同,可产生多种效应。

 4刮痧。

 这是中国民间流传最为广泛的养生方法之一。它是选用边缘光滑的瓷器片、古钱币、玻璃短棍或用手指等在体表皮肤由上至下,从左至右或从中心向外侧刮动的一种防病保健养生方法。刮痧的刮拭区域,应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结合腧穴的治疗特点和病变的部位,进行选择。常用的刮痧部位主要是背腰、胸腹、肘窝、膝窝等。常用的刮痧法有刮背法、刮痧法、提痧法等。一般每周刮痧1-2次,能达到最佳保健效应。中医认为,刮痧疗法能刺激皮下神经末梢,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可使血液回流、淋巴液的循环加快,进而促进毛细血管的渗出液自行吸收,使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增强,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有效缓解足跟痛方法

 足跟痛,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或脚底酸胀或针刺样疼痛。

 足跟痛患者应避免长期站立和长期行走,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避免穿着薄底布鞋,多用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另外,常做三个动作也可以缓解足跟痛。

 足弓拉伸:平躺在床上,抬起并伸直腿,用一条毛巾把足前部裹起来,然后双手拉动毛巾,拉伸大脚趾根部球状关节和脚踝,直到膝盖伸直,足部慢慢指向鼻子。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拉伸足跟筋膜。

 脚底蹬踏动作:平躺在床上,双脚伸直,模拟登自行车的动作,这个动作能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脚趾夹物法:这个运动专门拉伸处于足底筋膜下的肌肉组织群,只要简单的把脚趾弯曲做出宛如要夹住一支铅笔的姿势即可。

足跟痛偏方

 材料:威灵仙,川芎,小米醋

 做法:将威灵仙、川芎捣碎后与米醋一起放入锅内,加入清水1000毫升,熬煮5~10分钟后,倒入盆内泡洗足部骨刺患处(水热度自己掌握,防止烫伤),每日1~2次,10天为1个疗程。

 威灵仙、川芎为中药(药店可买),有活血、化瘀、通络功效;小米醋有消肿、软化骨刺组织等作用。

 治疗期间要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一要减少足部的活动量;

 二要穿软跟厚底鞋,垫个硅胶足跟鞋垫,同时还可在长骨刺的部位将鞋垫掏一个洞,以防行走时骨刺受压疼痛;

 三是不要轻易做封闭治疗,以防滥打封闭而掩盖病症。

猜您感兴趣:

1 艾灸操作的方法

2 艾灸的六大功效和作用

3 艾灸经络养生的方法

4 艾灸的养生方法

5 实用的艾灸养生方法

6 中医艾灸的简单操作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467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