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2日,宣统退位,袁世凯继位大总统,但袁世凯不愿意到南京就职,因此南京的议员们不得不同意政府迁往北京。8月25日,在宋教仁的努力奔波下,同盟会与其他几个团体改组成为国民党,准备参加第一届中国国会两院议员大选。
1913年1月10日,袁世凯下达正式国会召集令,命令所有当选的参众议员,于同年3月齐集北京,作为在大选中胜利的国民党代表,宋教仁应袁世凯之邀。3月20日,宋教仁及前来送别的国民党重要人物黄兴、于右任等到达车站,当宋教仁在大家的簇拥下走向检票口时,一声沉闷的枪响过后,宋教仁捂住腹部,痛苦地说道:“我中枪了。”宋教仁被刺杀。
黄兴等人护送宋教仁到车站外,拦住一辆车,由于右任送宋教仁到沪宁铁路医院,击中宋教仁的子弹从他的右肋穿到腹下部,伤及小腹及大肠。医生给宋教仁做了第一次手术之后没有效果,医生们又给宋教仁做二次手术,除了缝补大肠的穿孔外,发现他的肾脏也受到伤害,大小便失禁,流血不止。3月22日凌晨,宋教仁不治身亡。
宋教仁遇刺案瞬间成为了当时的焦点,1913年3月21日,袁世凯得知宋教仁遇刺的消息后,当即发来慰问电报,并且在发给江苏都督程德全等人的电报中明确要求:“立悬重赏,限期破获,按法重惩。一面由该交涉使、县知事亲莅医院慰问宋君,切劝静心调治,以期速愈。”宋教仁于3月22日凌晨去世后,袁世凯复电陈贻范说:“……责成江苏都督、民政长迅缉真凶,穷追主名,务得确情,按法严办,以维国纪而慰英魂。
不久抓获了一名不明身份的男子,这名男子叫武士英,被当时在刺杀现场的人认出就是凶手。而且有人举报上海滩大名鼎鼎的黑帮人物应桂馨,曾经有买凶杀宋教仁的计划,并在应桂馨家发现大量秘密电报,竟是由当时担任袁世凯临时政府的总理赵秉钧及内务部秘书洪述祖发来。还有就是黄兴也与应桂馨有大量电报往来,洪述祖的电报内容,主要是以如何对付宋教仁为主,里面有“毁宋”的文字,提到在日本找到了宋、孙、黄等人的劣迹。而与黄兴的电文,则是帮黄兴打理钱财。
通过调查的线索,矛头直接指向袁世凯临时政府的总理赵秉钧及内务部秘书洪述祖,那么他们是不是袁世凯所致使的呢?宋教仁案是否有其它的内幕呢?
1913年3月31日下午,公共租界会审公廨第一次开庭预审,后面有联系6次开庭,但是宋教仁案经过会审公廨连续七次的依法预审,遗留下来的最大疑点和盲点,就在于原、被告双方配合默契地避免了武士英与应桂馨的当庭对质。这样也使得一桩并不复杂的暗杀凶案,只要把已经抓捕归案的武士英、应桂馨、陈玉生,以及参与或见证暗杀活动的吴乃文、拓鲁生、王阿发等人拉到一起当庭对质,便可以真相大白。但是没有这样做,致使这件案件成为了悬案。
针对网络上的几个说法,我们可看看哪一种可信。
首先是宋教仁死于袁世凯之手
,因为宋教仁组建的国民党很有可能成为当时的执政党,而总统临时约法又会限制袁世凯的权利,限制的机构就是政党议会,所以宋教仁冲击了袁世凯的利益,袁世凯就要杀死宋教仁。
但是这个中说法存在几个疑点,第一当时国民政府在北京,是袁世凯的老巢,袁世凯权谋之术能被议会约束的可能性有多大;第二当时的约法是临时约法,随时都可以取消,只要袁世凯颁布一个正式的法律,而政府搬迁到北京之后,法律内容走向也必然朝着袁世凯有利的方向发展,袁世凯大可不必着急。所以总的来说宋教仁不是袁世凯最大的敌人,而宋教仁被杀的最大得益者自然也不是袁世凯,所以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种说法是孙中山暗杀。因为孙中山与宋教仁在国民党组建上面存在很大的意见分歧,两者之间有矛盾,并且同盟会是一个暗杀成风的组织,所以有人就猜测是孙中山谋杀的宋教仁。
这种说法同样存在一些疑点,首先是同盟会就是一个刺客很多的组织,为什么孙中山需要同应桂馨等人联系,而不是派遣一些自己的内部人员进行,要知道孙中山的死党很多。其次孙中山与宋教仁虽然有矛盾,但是黄兴与宋教仁没有,若是孙中山要刺杀宋教仁,为何还有黄兴在里面联系,这显然说不通。
所以孙中山刺杀宋教仁的说法也不成立,但是必须说孙中山等国民党利用了此次宋教仁被刺杀的案件,他们使用这次案件勾践了反袁同盟,将所有罪责推向袁世凯,给他们第二次革命创造契机。
第三种说法是赵秉钧暗杀。
赵秉钧时任北京政政府的总理,并且有直接与应桂馨联系的邮件,所以他直接指挥应桂馨买凶杀人的证据链是完整的,并且由于宋教仁北上之后,很有可能担任政府总理,直接取代赵秉钧,两者之间有利益冲突,赵秉钧有杀人动机。
赵秉钧刺杀宋教仁的可能性最大,因为赵秉钧作为北洋人员,对权利都是看的非常重,现在宋教仁成为了他最大的威胁,所以为了除去这个威胁,除去宋教仁的可能性非常大。
那么宋教仁被暗杀的原因就很有可能是赵秉钧担心宋教仁威胁其内阁总理的职位。
宋教仁
革命家宋教仁
字遁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1882年生,1904年与黄兴、陈天华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策动起义未遂一,流亡日本。1905年在日本参加同盟会,任《民报》摆述。
宋教仁遇刺
袁世凯深深感到了宋教仁和国民党对他的威胁,先是试图拉拢宋教仁,还在陆征祥辞去内阁总理时,就曾请宋担任内阁总理,条件是放弃政党内阁的主张,被坚决拒绝;继而用金钱贿赂,也未成功。民国元年10月18日,宋教仁南下省亲。沿途,他广泛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表明与专制独裁势不两立的态度。此时,各地选举越来越有利于国民党,最终获胜似成定局,对宋教仁当选内阁总理的呼声也很高。袁世凯一伙更加紧张,不仅在报刊上恶意攻击,而且阴谋以暗杀手段除去政敌。民国2年3月上旬,宋刚抵上海,便接到袁世凯发出的“即日赴京,商决要政”的急电。3月20日晚10时,宋拟由沪乘火车去北京。宋与送行的黄兴、于右任、廖仲恺等人一一握别,正要上火车,被袁世凯所派刺客开枪射中,22日凌晨,宋与世长辞,年仅31岁。在死前,他还对袁世凯抱有幻想,对身边的人说要提醒袁世凯“以共和为重”。孙中山挽联称宋教仁:“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1910年至1911年在上海任《民主报》主笔,7月与谭人凤等组织中部同盟会,策动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武装起义。辛亥革命后,参与筹建临时政府。1912年担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院长,参与南北议和,5月在北京出任农林总长。8月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任代理理事长。主张“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反对袁世凯专权。1913年2月4日,参、众两院复选结果,国民党获392席,占绝对多数。宋教仁希望以多数党的地位,成立责任内阁,约束袁世凯专权。在正式国会开会之前,他亲到长江流域各省宣传演说,为建立责任内阁,实现民主政治大造舆论。
1913年3月20日,国会召开前夕,袁世凯使赵秉钧派人跟踪到上海火车站,伺机暗杀了宋教仁,两天后身亡,时年仅32岁。“宋教仁案”揭露后,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上海,主张立即“武力讨袁”,进行二次革命。
宋教仁著有《宋教仁集》。
宋教仁早年
宋教仁(1882-1913),字遁初,号渔父,桃源县上坊村湘冲(今八字路乡渔父村)人。6岁人私塾,17岁人桃源漳江书院,受县教谕黄寿彝和书院山长瞿方梅等人影响,淡薄科举功名,关心天下大事,萌生反清思想。清朝光绪二十八年(1902),他以优异成绩考取武昌普通中学堂。翌年入学,“九省通衢”的武汉给他展现了一片新天地,由吴禄贞等人组织的革命团体武昌花园山聚会吸引了他,常与同学田桐、吴昆等人议论时政,畅谈革命,决心走反清革命的道路。是年8月,黄兴到武昌,两人相识并从此成为至死不渝的挚友。不久,黄兴因激烈的反清言论,被驱逐出武昌,回到长沙。随后,宋教仁也回到湖南,为成立革命团体到长沙、常德一带做联络工作。
11月4日,宋教仁以赴黄兴30岁寿宴为名,与黄兴、刘揆一、陈天华、章土钊等在长沙黄宅筹创华兴会。光绪三十年二月,华兴会在长沙正式成立,选黄兴为会长,宋为副会长。该会的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华兴会成立后,立即着手扩大组织,准备武装起义。宋教仁在华兴会的活动初步显露出卓越的组织才能。是年7月,宋教仁在武昌发起创建“科学补习所”,以此为掩护,在新军和学校中开展革命活动。是年,华兴会策划在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时在长沙、岳州、衡阳、宝庆、常德分五路同时起义。宋教仁负责常德一路的组织发动工作。9月,宋教仁回常德,在城内五省客栈设“湘西联络总站”。10月初,在常德笔架城举行的会党集会上被推为龙头,大家议定:起义时,会众扮作朝五雷山的香客,到笔架城边的文庙集合,听候指挥。11月5日,为筹备经费,宋教仁到长沙,发现起义事泄,湖南巡抚陆元鼎下令搜捕。是年底,宋教仁经武汉、上海登轮潜赴日本。
同盟会元老
光绪三十年12月13日,宋教仁到达日本。刚安顿下来,他就重新开始革命活动。首先,他筹创革命杂志《二十世纪之支那》,三十一年6月出版。8月,在孙中山倡导下,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并将《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宋以同盟会司法部检事长身份兼该报撰述。是年6月,宋教仁进入日本政法大学学习,次年2月进入早稻田大学预科学习,本打算升人本科,因生病而辍学。
光绪三十三年春,宋教仁潜返辽宁安东,筹建同盟会辽东支部,联络东北“马侠”李逢春等人,策划在沈阳发动武装起义,事泄,潜回东京。在东北活动期间,获悉日本企图吞并“间岛”的阴谋,他暂时放下革命联络工作,在日本友人片山潜的帮助下,打人日本从事阴谋组织活动的组织长白山会,冒着生命危险,侦获该会大量假证据。回东京后,他又查阅大量典籍,很快写出《间岛问题》一书,论证间岛及延吉地区自周秦即属中国领土。日本政府侦知此事,以五千巨金索购书稿,未遂。转递清政府,如获拱璧,清政府对日谈判,凭此书的有力论据而获胜。
宣统二年(1910)春,长江中下游流域革命力量骤增,宋教仁提出相应转移革命重心。年底,从日本返抵上海,于右任聘任他为《民主报》主笔,他以“渔父”笔名撰写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次年7月,宋教仁与谭人凤、陈其美在上海组建同盟会中部总会,亲任总务干事。他亲自或派人来往于上海、两湖各地,积极发展中部总会分会,筹款,购买武器弹药,推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革命进程。两湖革命形势空前高涨,终于导致武昌起义的爆发。
武昌起义成功,宋教仁非常高兴,他在上海大造革命舆论。通过发表文章和拍电报,积极敦促各国政府对中国革命严守中立,承认革命军为交战团体;对内则大力宣传革命的宗旨,说明“革命党之主义即声言在推翻恶政,出人民于水火之中”,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同时,他积极策应长江中下游举义响应。他在《民主报》上发表《湖北形势地理说》,论述武昌的重要性,反复申言:“今天下之形势,重在武昌也。”激动之余,宋教仁对军政首脑大权旁落深为忧虑。10月24日,黄兴由香港抵上海,宋教仁与他“久别重逢,倾谈竞夕”,劝黄兴率第九镇新军夺取南京,并攻取江浙,以免受制于黎元洪,黄兴不听。28日,宋教仁与黄兴到达武汉。此时,都督政府的组织大体建立,宋教仁仅被胡瑛所拉协助办理外交。此时列强已表示中立,外交无大事可做。宋教仁试图策动黄兴为湖南湖北大都督,未成功,他又转而从地方政权建设人手,起草《鄂州约法》,经审定,随即由军政府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共和制宪法性质文件,体现了近代西方民主精神。但当时并未付诸实施,黎元洪都督地位和权力并无减损。黄兴主持的军事,也景况不佳。宋教仁于11月13日离开武昌,决定赴南京开辟新的局面。
为共和奔走
宋教仁往来于镇江、上海,督促速攻南京。12月2日,古城南京终于宣告光复。7日,组成新的江苏都督府,宋教仁担任政务厅长。此时,已有十余省宣布独立,站到革命阵营,组织临时中央政府已属急务。宋教仁也急欲以此抵制黎元洪,但其正确主张不被理解,屡受挫折。在实行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问题上与孙中山也发生分歧,孙中山主张总统制,宋教仁主张内阁制。民国元年(1912)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宋教仁仅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许多人为宋教仁未担任内务总长而抱屈,他却说:“总长不总长,无关宏旨,我素主张内阁制,且主张政党内阁,如今七拼八凑,一个总长不做也罢。共和肇造,非我党负起责任,大刀阔斧,鼎故革新,不足以言政治。旧官僚模棱两可,畏首畏尾,哪里可与言革命、讲共和?”宋教仁很重视立法工作,很快就起草了一部宪法草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仍然主张内阁制,并被孙中山所接受。以后出台的《临时约法》,就是以宋教仁的《鄂州约法》和该宪法草案为蓝本的。
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后,宋教仁于4月27日就任唐绍仪内阁的农林总长。他的兴趣在政治,立即开始实施他的政党政治理想。他让仇鳌等人创办《亚东新报》,“监督政府,指导国民,巩固共和政体,注重民国主义”并以“桃源渔父”的笔名,在报上发表长篇论文。7月上旬,宋教仁因不满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行为,辞去农林总长职务。7月21日,同盟会本部召开夏季大会,宋教仁当选为总务部主任干事,成为同盟会实际上的主持人。他加快了组织大党的步伐。8月25日,以同盟会为核心、联合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派等党派,组成中国国民党,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选为理事长,宋教仁以仅次于孙中山和黄兴的票数当选为理事,被孙中山委任为代理理事长。此时,孙、黄的兴趣和主要精力放在实务建设上,主持北京国民党本部的是宋教仁。是年底,国会议员选举拉开序幕。至次年3月,国民党获压倒多数席位。
这位先生的死,可谓是将民主进程又推后了很多年。从小经历私塾教育并且家庭条件优越的他,早早的就接触了成熟思想。在同伴中也是第一位发起反清活动的人,并且一直致力于在民主的道路上更加深刻努力。他的思想与能力,以及自身的号召力都非常高,有了他,我们的民主进程就会提前很久,对未来发展不可预估。
然而在民国时期,这一切都在刺杀中结束了。夜半,他和好友因为大帅的邀请而直接踏上了不归路。他正和友人说笑时,飞来的子弹结束了生命。他立刻被好友带到了医院,然而医生在诊治后却宣告伤势太重。几次手术也没能留下他,在弥留之际他依旧惋惜自己还有很多事没有完成,甚至哀叹到底是谁的私仇,自己平生是不结仇的。
这桩案子马上得到举国的关注,虽然大家找出了杀人者。但是这位杀人者居然是大帅身边的人,并且在刺杀后马上躲藏了起来。甚至大家还找到了好几个秘密商量的信,然而在开庭前,这位杀人者却意外的死亡了。因为没有他的支持,对于民主的进程引起了巨大的纷争,也无法对抗列强。
很多人认为其实幕后者就是袁大帅,没办法民主的最后受益者就是这位他了,他没有对抗的人也没有兵权纷争。毕竟少了一位领头者,对党支持就少了很多。况且离奇的死亡与那位死在开庭前的凶手,难道都值得怀疑。
孙 文 马少骅 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孙中山。
黄 兴 姚居德 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
袁世凯 张秋歌 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宋庆龄 文 清 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宋教仁 张页石 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缔造者,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
陈粹芬 王思懿 自愿随孙中山奔走革命,照顾孙中山的起居饮食,身兼护士与卫士。
秋 瑾 萧 蔷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1907年,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
胡汉民 铂 岑 中国国民党元老和早期主要***之一,国民党前期右派代表之一。
卢慕贞 关丹俐 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原配夫人。
蔡 锷 于荣光 护国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倪桂珍 于小慧 清未民国初余姚县最杰出的女性人物之一,宋庆龄之母。
宋嘉树 刘伯英 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财力支柱。
黎仲实 刘 岳 十四学生之一,1905年加入同盟会。
徐世昌 尼格木图 前清举人,后中进士,与袁世凯并为盟友,一文一武,互为同道。
黎元洪 翟万臣 1894年,参加中日甲午海战,袁世凯死后,由副总统继任总统。
张振武 石 凉 因助徐锡麟举义受连避走日本,后创办体育会及公立学堂联络同志。
汪精卫 马光泽 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建设》杂志创办者。
陈璧君 马赫遥 同盟会中最年轻的会员,汪精卫之妻。
方君瑛 罗忆楠 中国同盟会会员,在清末时主张暴力革命,负责组织刺杀行动。
蔡元培 王 楠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廖仲恺 高 宇 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
陈其美 王雅迪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青帮代表人物,与黄兴同为孙中山的左右股肱。
张 继 张睿涵 国民党元老。同盟会的司法部判事,直隶主盟人。
袁克定 杨俊勇 袁世凯长子,拉拢汪精卫。后鼓吹帝制,帮助父亲袁世凯复辟。
马 湘 纪 帅 1909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
尹维峻 白 瑶 尹锐志之妹。1905年加入光复会,到绍兴明道女学堂学习。
尹锐志 王卓娅 辛亥革命时期著名女杰之一,15岁入明道女学堂,后加入光复会。
孙 武 杨 帆 野外战术及新式炸弹研究员,同盟会会员。
居 正 孙磊岩 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指挥者之一,辛亥革命元勋。
袁克文 万毅夫 民国总统袁世凯的次子,被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
章太炎 马晓伟 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朴学大师,光复会发起人之一,《民报》主编
谭人凤 张世会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义和团运动前后,与会党秘联,进行反清活动
朱执信 鲁 林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同盟会评议部议员兼书记。
刘揆一 赵 凯 华兴会组织者,民国国会议员。
陈天华 李晓枫 革命家,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出色的宣传家。
喻培伦 林毅杰 民主革命者,曾研制炸弹,组织暗杀团。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徐锡麟 范雨林 绍兴体育会、大通师范学堂创立人,规定入校学生均为光复会会员。
苏曼殊 郝晓东 参加过中国在日留学生的爱国组织革命团体青年会和拒俄义勇队。
宋霭龄 李巍巍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支持中国工业合作社。
吴兆麟 于 千 武昌起义的元勋之一,把黎元洪推上武昌起义***的主要人物。
熊希龄 国文学 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由于他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久被迫辞职。
冯国璋 王 喆 辛亥革命时率领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其曾孙为文艺演员冯巩)
段祺瑞 王 伟 民国时期政治家,“北洋三杰”之一。皖系军阀首领。
鲁迅 王凯阳 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新文化运动领导者。
胡道南 叶 进 因涉嫌出卖秋瑾,被人枪杀。直至辛亥革命后,其冤才大白天下。
杨 度 赵立新 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奇特的政治家,先后投身截然对立的政治派别。
赵秉钧 李宏伟 镇压京津一带义和团运动者。
刘师培 张 粟 1903年结识章太炎、蔡元培等人,并改名光汉,参入反清宣传。
黄 侃 鹿 昊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为章氏(章太炎)门下大弟子。
汤寿潜 张 波 清末民初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是晚清立宪派的领袖人物。
小凤仙 孙 格 原名朱筱凤,曾帮助共和名将蔡锷将军逃离袁世凯的囚禁。
袁世凯六姨太 何泓姗 袁世凯的六姨太太叶氏,本是南京钓鱼巷的妓女,误嫁给袁世凯。
奕 劻 郑天庸 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孙。宣统三年任首任内阁总理大臣。
倪嗣冲 陈 周 镇压革命党有功者,后任总统府(袁世凯时期)军事顾问。陆军上将
载 沣 王茂蕾 清摄政王,末代皇帝溥仪生父。
隆裕太后 周 卿 慈禧太后的内侄女。
梁启超 樊晓洋 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张之洞 董 照 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铁 良 张春林 铁良潜心研究陆军,自诩知兵,被时人视为满族中杰出的军事人才。
铁 忠 马文波 原名铁良,因避兵部侍郎、江宁将军铁良之名而改名铁忠。
恩 铭 王国京 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的女婿。1907年被徐锡麟开枪杀死。
宫崎寅藏 米冈宽纯 中国革命事业支持者,孙中山的日本好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