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中举是什么意思

举一反三中举是什么意思,第1张

举一反三中的举是列举得意思。

拼音jǔ yī fǎn sān

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解释: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

近义词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反义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扩展资料:

举一反三的近义词:触类旁通

解释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出处《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解释:从一件事物中了解到道理所在,再引申到他的内在含义,触类旁通,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这样天下所有的事情也就都能理解啦。)

近义词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反义词一窍不通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方面

古代常说的中举是指通过乡试。

中举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各级考试最终获得进士及格资格的人。中举者可以成为官员、学者或高级知识分子,在政治、文化等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中举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对于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意思是科举时代称乡试考中为中举。代地方科举考试中试者之称。原意为举到之人,为应举者的通称。唐代以各地乡贡中试者,需入京应试,故有此称。

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中试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

乡试的应试对象

乡试由天子钦命的主考官主持,凡属本省生员、贡生、监生(包括未仕者和官员未入流者)经科试合格,均准应试,原则上包括州府县学中经过科考名列第一、二等级的生员以及三等的前三名。

但实际上凡经过科考,录科、录遗合格的考生均可以应试。但有过失而罢黜的官吏、街头艺人、妓院之人、父母丧事未满三年的,均不准应试。

中举就是中举,也就是考中举人,既不是指考中秀才,也不是指中状元,古代的科举考试都是一级一级考上来的,不存在跳级一说,先是府里的童生试,过了这一关就是秀才,才算是有了最低的功名,这才有资格再参加省城的乡试,考中的就是举人,这才有资格参加京城的会试,考中的就是进士,这还没完,后面还有终极考试叫殿试。有科举制度以来,就没有童生跳过秀才直接考举人的,更不会有秀才不考举人直接考进士的情况,就连皇亲国戚也不例外。

《儒林外史》里面的范进,从20岁开始考到53岁,这才考中了个秀才,这时候祖坟才算开始冒青烟,第二年又考中了举人,从此开始了神话般的开挂人生,你可别小看了范进的这次秀才考试,看似对范进的人生并没有带来任何改变,但如果不是这次乡试考中了秀才,那么再后来考举人的会试考场都进不去,再再后面的考中进士啦、任山东学道啦、荣华富贵啦、光宗耀祖啦等等那更是空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526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