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明朝的第一功臣是刘伯温还是徐达?

开创明朝的第一功臣是刘伯温还是徐达?,第1张

按照朱元璋大皇帝的意思,开国第一大功臣是李善长,他把李善长比喻成汉代萧何,而李善长是文人,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带兵打仗是   局部   的细节,而刘伯温他们所决定的是大局,没有大局就没有方向,所以       我认为刘伯温和徐达相比刘伯温更胜一筹。

因为李善长洪武四年退休,而胡惟庸是洪武六年才当的右丞相。而且徐达是右丞相、李善长是左丞相。因为中国古代左为上位,所以左丞相地位较右丞相高。

龙凤元年(1355年),胡惟庸投朱元璋于和州,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职。吴元年(1367年),召为太常少卿,进本寺卿。

洪武三年(1370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凭李善长推荐,任右丞相,约至洪武十年(1377年)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扩展资料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续保留左右丞相。秦二世时,秦朝才又增加设置了中丞相一职,此时左丞相、右丞相、中丞相同时存在。

汉承秦制,依然设置相国,同时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西汉也设丞相,至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这段时间有300多年,是历史上丞相这一官职设置最久的时期。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南宋乾道八年(1172)亦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朝于中书省置丞相。

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丞相的1600年间,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作为官名的丞相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并不长。

参考资料来源:-胡惟庸

参考资料来源:-丞相

24集。

徐达北伐归来,朱元璋亲驾龙辇率众皇子及文武出城三十里相迎,朱元璋在武英殿设宴为徐达接风,席间,朱元璋问徐达当丞相怎么样,徐达说他是武将做不了丞相。

朱元璋说李善长想当丞相,但得有人制衡他,于是命徐达担任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担任中书省右丞相。

剧情:

元朝末年,政治统治日趋腐败,各地义军云起,天下陷入战乱时, 朱元璋(胡军饰)从一个乞丐参加到义军,南征北战,一步步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最终在鄱阳湖大水战中消灭了劲敌陈友谅(李明饰),创建了明朝。

明朝建立后,他厉行改制严惩贪官污吏,创造了诸多治国新法,使国家迅速恢复生机,又先后处死李善长(陈长海饰)、胡惟庸(尹国华饰),杨宪等一批勋贵形成的恶势力。

为了江山永固,他将蓝玉(曾昂饰)等一批战功卓著的武将几乎杀尽,又将才华非凡的刘伯温牢牢控制在手中,刘最终中毒而死。

连自小和他一起长大的徐达也只能自走绝路,唯有汤和装瘫卖疯逃得一命。马皇后在对朱元璋的爱与恨中死去,继而太子朱标也猝然身亡,朱元璋悲痛欲绝,最终自己也随着落山的夕阳一起走向了人生的终点。

明朝第一功臣徐达出将入相,位列开国“六王”之首,是五位丞相中唯一能够得以善终的人,也是功臣集团中为数不多能够善终的人,洪武十七年徐达留守北平时得了背疽,第二年病情加重而死,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

▲徐达

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自为他写了神道碑文,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十七年甲子,太阴数犯上将,朕恶之,召罢北镇,劳劳于家。是年腊月二十有一日,染疾,朕恐之,星驰四召名医咸至,终疾弗瘳,明年乙丑二月二十七日乙末薨。

这里说到朱元璋看天象知道将星有难,感觉徐达要糟糕,于是叫他回家,还派了名医给徐达看病,可惜还是医治无效,在第二年病死,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赐徐达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

民间广为流传的徐达犯背疽,朱元璋故意赐烧鹅给他使得徐达病发身亡的说法,《龙兴慈记》:徐达病疽,帝赐以蒸鹅,疽最忌鹅,达流涕食之,遂卒。

这个是野史,可信度相当的低,烧鹅这种东西容易加重湿热症,但并不能确定烧鹅不利于背疽患者,也没有得了背疽的人吃

烧鹅会死的说法,不过朱元璋杀贪官杀功臣,杀的人太多,很可能后人对他不满,就编纂了这个故事,加上明朝印刷业发达,这故事就广为流传了。

徐达能够得以善终,其实跟汤和是差不多的,徐达也是濠州钟离人,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不过汤和是朱元璋的领路人,徐达是朱元璋回乡招兵时才加入的,只是徐达加入朱元璋队伍后,很快就被朱元璋发现他的才能,于是委以重任,代替朱元璋征战四方。

朱元璋在郭子兴手下时,徐达跟汤和一样,“奉约束甚谨”,帮朱元璋树立威信,朱元璋离开郭子兴自立门户时,徐达义无反顾的跟随朱元璋,成了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徐达对朱元璋忠心耿耿。

在郭子兴与另一首领孙德崖发生冲突攻打和州时,孙德崖被郭子兴抓了,而朱元璋却落到孙德崖部众手里,徐达提出用自己交换朱元璋,用自己的性命换朱元璋的性命,直到郭子兴释放孙德崖后,他才被放出来。

朱元璋的大敌主要是北元、陈友谅和张士诚,在跟这三方作战时,徐达和常遇春皆身先士卒,立下许多功劳,徐达善于在战争中锻炼自己军事才干,小时候没机会读书,在带兵出征时“常延礼儒士,说古兵法”,归朝后又经常“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论终日。”

徐达在战争的历练和刻苦学习下终成一代名将,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之功。

不过徐达虽然功高却不震主,严于律己,不贪女色,不图货利,平时在南京住的房子也不大,朱元璋几次说要给他换房子,徐达都推辞了,朱元璋还跟徐达结成亲家。

明朝建立后,徐达被朱元璋授太傅、中书右丞相,后封魏国公,面对朱元璋的恩宠,徐达并没有飘,而是依然保持人臣之道,从不居功自傲,在朱元璋面前恭敬谨慎,象不敢讲话一样。

徐达不仅仅保持谨小慎微的人臣之道,每次“功成而还,拜上印绶,待命于家,略无几微矜伐之色”,还和同乡保持距离,不和他们拉帮结派,胡惟庸想要结好徐达,徐达根本不加理睬,胡惟庸想贿赂徐达阍者福寿来结好徐达,福寿向徐达汇报后,徐达便不时提醒朱元璋,说胡惟庸这人不适合当丞相。

后来胡惟庸案发,朱元璋想起徐达的话,越发敬重徐达。

徐达能够善终,最主要是他的头脑始终保持清醒,再好的朋友有了君臣名分就应该尊卑有别,在政治上忠诚不二,在经济上不贪不占,生活上十分检点,没有任何把柄给朱元璋抓,更何况对朱元璋还有救命之恩。

朱元璋称赞“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在徐达死后亲自为他撰写神道碑,赞扬他“忠志无疵,昭明乎日月”,历史上能够象徐达这样功高而不居功自傲的人很少,象唐朝的郭子仪也是如此,才能避免功高震主、“狡兔死走狗亨”的厄运!

“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 ”这是朱元璋对于徐达死后的评价。朱元璋是一个心狠手辣的政治家,曾经一起和朱元璋在战场上厮杀的兄弟大部分都死在了朱元璋的手里,所有将领当中徐达的功劳最大,但是竟然能够寿终正寝,有很多人对徐达的结局感到不解。朱元璋杀死的大臣当中,都是他自以为会对朱允炆构成威胁的人,他们平时的表现嚣张跋扈,不懂得收敛。

在朱元璋去世之后必将会对朱允炆的统治造成威胁。朱元璋杀死的人主要就是这些嚣张跋扈的骄兵悍将,而徐达的为人让朱元璋非常放心。徐达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武将,很多重大的军事活动都是徐达来执行,每次徐达带领军队去攻打敌人都会及时把战场的情况如实报告给朱元璋。每次徐达率领军队回到阵营当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兵符交到朱元璋手中,他从来不会贪恋手中的兵权,这一点让朱元璋颇为欣赏。

在朱元璋封赏功臣,徐达排在李善长之后。徐达并没有做出任何的怨言,他对于权力也没有太多的欲望,自己已经征战沙场多年他不想再卷入任何的政治斗争,只想安安稳稳的过完自己的下半辈子,但朱元璋并不会浪费徐达的才能。徐达和李善长并为左右丞相,他们共同帮助朱元璋处理国家大事,徐达多次向朱元璋提出辞呈,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

朱元璋杀死那么多的大臣是为了告诉后人什么事情不应该做。朱元璋确立徐达的地位是告诉后人什么应该做,徐达就是所有人心目当中的一个标杆,是朱元璋为自己手下确立的一个标准。

徐达晚年不得善终从何说起?是不是小说、电视剧看多了?众所周知,洪武二十五年,懿文太子朱标因病英年早逝之后,明太祖朱元璋为孙子明惠帝朱允炆上位铺路,开始大肆屠戮自己曾经的战友、“兄弟”、“子侄”——淮西勋贵集团。此后,在朱元璋不遗余力的“努力”之下,淮西勋贵集团的高层人物几乎被屠戮殆尽,中下层人物也有不少受到了株连。这其中就包括文臣之首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的继任者胡惟庸、朱元璋一起长大的发小江夏侯周德兴、淮西籍骄兵悍将的代表人物凉国公蓝玉等等。不过,虽然老朱手黑,却还是有几位高层人物得以幸免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信国公汤和了。除了汤和以外,徐达也算是一个善终的,但是,徐、汤二人的情况还有所不同。  

汤和之前已经写过一篇文章具体讲过,这里就不铺开说了,今天具体讲一讲徐达。  

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人。濠州钟离,是不是很熟悉?是的,徐达和朱元璋、汤和是同乡,而且还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和汤和不同,汤和是朱元璋的“革命引路人”,而徐达却是朱元璋招的兵。因为有发小这层关系,加之徐达的军事才能也的确非常出众,很快便成为了朱元璋的左膀右臂。  

之后,徐达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在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张士诚之后,徐达更是被朱元璋任命为征虏大将军,率师北伐。可以这么说,朱元璋开元建国前后最为重用的将领应当就是徐达了。徐达也不负朱元璋厚望,一路所向披靡,于洪武元年八月(阴历)占领元大都,元顺帝率一众宗室、官员、军队退回蒙古故地,史称“北元”。自此,作为中央政权的元王朝正式灭亡。  

灭元之后的徐达并没有回师南京,而是在朱元璋的命令下,率师继续追击退回蒙古故地的北元政权。之后,徐达与汤和、邓愈、李文忠等人配合,大败元廷残部,俘元顺帝嫡子买的里八剌及诸王、将相等数百人。元顺帝的皇太子爱猷识理答腊近乎只身逃遁漠北。  

战后,大军凯旋,朱元璋亲自郊迎。凭借灭元之功,徐达获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位列武臣之首。同时,挂名兼任中书右丞相的徐达也成为了朱元璋用来牵制中书左丞相李善长权力的一柄利剑。  

此后,徐达又多次率师北上,迎击北元残部。洪武六年,徐达率部驻守北平戍边整整三年才返回南京。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发,朱元璋借势罢中书省,废丞相。徐达主动配合,毫不犹豫地交出了中书右丞相大印,此举让朱元璋非常受用。洪武十四年,徐达再次率师北征。洪武十七年,徐达在留守北平期间患上了背疽(古代的背疽实际上就是西医所说的急性蜂窝织炎,属于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一种。在没有抗生素的明朝,这一疾病是足以致命的),时好时坏,最终于次年、也就是洪武十八年病逝。个人觉得,徐达很可能是死于败血症之类感染继发性疾病。

死后,徐达被朱元璋追赠中山王,并赠祖上三世王爵,谥“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其魏国公爵位由嫡长子徐允恭承袭,徐允恭即徐辉祖,明惠帝即位后为避帝讳,更名辉祖,也就是后来“靖难”时和姐夫明成祖朱棣对着干的那位国舅爷。  

看到这里不知道您有没有明白为什么徐达得以善终了?原因其实很简单,徐达去世比较早。彼时尚有战事,朱元璋还要用他,怎么可能傻到自断股肱?更何况,洪武十八年时,朱标还活得好好的,朱元璋也才五十八岁,身体棒棒哒。彼时的朱元璋还没有开始为身后之事作准备,也还没有开始大规模屠戮淮西勋贵集团。而且,徐达这个人不犯嫌,很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不仅对自己的“革命引路人”兼老板朱元璋一直恭恭敬敬,从不居功自傲。而且,除了打仗,徐达从不拉帮结派,政治斗争更是从不参与。就连很少公开夸人的朱元璋都曾经公开称赞徐达:“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洪武十八年时,这样一个置身政治漩涡之外的本分人,朱元璋真心没理由要除掉他。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徐达活到洪武二十五年之后,又或者朱标没死、而徐达活到了朱元璋临终,他的命运还真的很难说。为什么?因为他是朱元璋第四子、明成祖朱棣的岳父。朱元璋想让孙子朱允炆顺利上位,又或者朱标没死、为了让朱标顺利即位。留着这么一个长期在军中任职、且身居高位的资深开国元勋岳父给朱棣做后台。如果我是朱元璋,我都睡不着觉,不是吗?可是,历史没有假设,徐达的的确确是得以善终了,虽然身患背疽、死得并不那么舒服。至于那些野史、小说的演绎,茶余饭后看看就行了,别太当真。如果吃鹅肉能够加重蜂窝织炎、甚至致命,作为临床执业医师的我就只能呵呵了。看来,这么多年医学院我算是白读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594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