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术后的饮食要注意什么?

胃息肉术后的饮食要注意什么?,第1张

首先,要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胃的活动是有规律的,胃的生理活动包括运动、分泌等,决定了它的功能。当饮食不规律时,必将导致胃活动的不协调。

其次,避免各种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浓咖啡、浓茶、芥末、生蒜等,同时避免过硬、过酸、过辣、过咸、过热、过分粗糙的食物。

第三,患者应以吃易消化的软饭为主,多吃含植物蛋白、维生素多的食物,如豆腐、胡萝卜等;豆浆、牛奶营养高且有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应列为常用食品。

最后,应鼓励吸烟病人戒烟或少吸烟。吸烟可影响胃粘膜的血液供应以及胃粘膜细胞的修复与再生,是产生胃炎的原因之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多见于中老年人。这种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出现持续或间断性饱胀或钝痛,少数病人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体质消瘦、贫血等营养不良症状。如果患者同时存在胃溃疡、胃息肉、胃粘膜脱垂等症,其症状往往会加重。据有关资料介绍,这种病的形成除一些社会因素(如环境、污染、情绪等)外,还与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胆汗反流、免疫力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有关。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临床的许多疗法均采用对症处理。对患者来说,仅靠药物治疗不能完全奏效,应及时戒烟忌酒,饮食要规律,过热过咸及辛辣食物不宜食用。无返酸患者可适量使用蛋白酶及多酶片治疗,以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治疗应避免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红霉素、可的松等。对幽门螺旋杆菌检出阳性患者,可加服抗生素,如得乐冲剂、阿莫西林胶囊。为加强胃粘膜保护,增加胃粘膜更新,提高细胞再生能力,可使用维生素A、E和中药复方猴头冲剂等。

再则,加强胃动力改善,也是消除症状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吗丁啉、普瑞搏思(西沙比利)较为理想,可增加食道下段括约肌张力,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和十二指肠运动鞋,防止胆汁返流,调节和恢复胃肠运动,对消除饱胀感、腹胀、餐后不适、上腹烧灼感、恶心等有良好的效果,且无副作用。但对胃粘膜脱垂患者不宜使用。

此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特别是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伴有中重度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者,胃癌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但与胃癌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因此,对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定期复查,以防万一。

古人云,十人九胃病,说明自古以来胃病都是很常见很普及的一种疾病。胃病的种类很多,包括各种急慢性胃炎、胃息肉、胃癌等。胃病的临床症状很多,形式多样,虽然同为胃病,但是每个人的症状都不相同。

老人的胃肠道疾病多是功能性的,但是也应该掌握一些鉴别诊断知识,增加对疾病的了解。出现哪些症状,需要马上就医。

一、分清胃肠疾病

1进食时有胸骨后受阻、停顿、疼痛感,且时轻时重者,可能患有食管炎、食管憩室或食管早期癌。

2饭后上中腹痛,腹胀或有恶心、呕吐、积食感,病史可以多年,常在秋冬季发作,疼痛可能有节律性,如受凉、生气,摄入刺激性食物可诱发,可能是胃溃疡。

3常在空腹时开始胃痛,或半夜痛醒,吃点东西可以缓解,常有反酸现象,秋冬易发,疼痛在上腹偏右,常有节律性,要想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炎症。

4饭后腹部胀痛,常有恶心、呕吐,偶可呕血,过去有胃病史近来加重,或过去无胃病史近期才发,且伴有贫血、消瘦、不思饮食、在脐上或心口处摸到硬块,则考虑为胃癌。

5突然发作的上腹剧烈疼痛,如有饮食不洁或受凉史,坐卧不安,偶伴有呕吐、腹泻,可在1-2小时后自行缓解,可能是胃痉挛。

6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冷,肚子硬不能触碰者可能是溃疡病急性穿孔。吃东西不当心或受了凉后发生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畏寒、发热,可能是急性胃肠炎、急性痢疾。

7饭后立即腹泻,吃一顿泻一次、稍有受凉或吃东西不当心就发作,时而腹泻时而便秘,腹泻为水样,便秘时黏液较多,有时腹胀有便意而上厕所又无大便,数年并未见消瘦,多为慢性过敏性肠炎或者功能性腹泻。

8腹部隐痛或胀痛,过去可能有便秘,近来经常腹痛,大便常带黏液和脓血;或过去大便正常,现在经常腹泻,消瘦明显,面色苍白,要考虑直肠或结肠癌的可能。

二、日常生活建议

“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是首要原则。

老年人常出现的胃肠道问题是功能性疾病,多因整体机能下降导致,无论是腹胀、嗳气、排便不畅均与胃肠道蠕动能力下降有关。

身体 健康 有利于消化功能的正常运行,良好的消化功能可增强体质,二者相辅相成。

如胃下垂患者多见于体弱消瘦者,由于胃的排空下降,常出现上腹饱胀“不消化”的情况。如果适当加强腹肌锻炼,可以提高腹腔内压力,对腹内下垂的脏器起支撑作用。

饮食建议:

1定时定量,粗细搭配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每餐只吃七、八分饱。每餐粗细粮搭配合理,多吃蔬菜、水果,既可均衡营养,又能保证每天摄入必要的维生素。维生素可促进食物在肠道中移动,保持肠道中含有一定量水分,促进消化,防止便秘。

常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粗粮)食品、薯类、青菜、白萝卜、芹菜、丝瓜、菠菜、海带、西红柿、苹果、香蕉、梨等,合理搭配,以刺激肠道蠕动,加快粪便排出。

避免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油炸、油煎食物,未煮熟的肉类、鱼类、蛋类等,均不易消化。高脂肪食物会延缓胃排空,应该尽量少吃。

2摄入食物要新鲜

不吃变质食物,不吃街头无卫生保障的食品。由于腹部喜暖怕凉,胃肠道遇寒冷刺激时易出现痉挛,可发生阵发性腹部绞痛,因此,应根据天气情况增减衣服,入睡时也应将腹部盖好,防止受凉。

3用水冲刷胃肠道

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一般在早晨醒来和夜晚睡前都应该喝一杯水,既起到“内洗涤”“稀血液”的作用,又刺激胃肠道,利于软化粪便。

生活建议:

1定时排便

不拖延时间,使肠中常清。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及会阴部,保持清洁。

2保持良好心情

消化系统活动由植物神经调节,精神状态与植物神经关系密切。乐观的情绪可以提高人的消化能力,增强食欲,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情,对胃肠道的 健康 来说十分重要。

3不乱服损伤胃肠道的药物

如果是心脏支架植入术后等情况需要长期服药,建议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损害。

4按时揉腹

每天早晚及午睡后将两手相叠揉腹,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揉100次,可促进腹腔血液循环,助消化、通肠胃,从而促使大便顺畅排泄。

5适度运动

每天早晚慢跑、散步,促进胃肠道蠕动。另外,早晚各做一次腹式呼吸,时间为15分钟,使小腹、腰背部有发热感觉。随着腹肌的起伏运动,胃肠蠕动加快,消化功能也得到增强。每天早晚的提肛运动以及规范的生物反馈治疗,可增加肌肉训练,有效防止因肛门括约肌松弛而出现轻度大小便失禁。

6修补好牙齿,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

老年人多有牙齿松动、脱落,会使食物在口腔里咀嚼不完全。整修好牙齿,从容咀嚼,缓慢吞咽,加强了食物的机械性加工,既可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又可以避免粗糙、坚硬的食物对消化道粘膜的不良刺激。

三、定期检查

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胃镜、肠镜检查,主要是觉得这些检查非常痛苦。

很多胃肠不适者因此延误了病情,往往发现时已是癌症中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所以专家建议45岁以上中老年人,建议隔年坚持做胃镜和肠镜检查。镜下可以使胃肠道情况清晰地呈现出来。一旦发现病症,可以得到及时有针对性的治疗。

如果出现胃痛、胃胀、反酸、烧心、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甚至大便带血等症状,需要马上接受胃镜、肠镜检查。

因为这些症状很可能是由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结肠息肉等良性疾病引起,需要对症治疗。

也可能是胃癌、食道癌、结肠癌等发病率逐年攀升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引起,这一类疾病只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对于上述疾病,一般的体检检查很难做出早期或明确诊断,检查胃肠道疾病最准确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做胃镜和结肠镜。

二毛有话说:老年人养好肠胃,才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保持 健康 的身体状态。记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和定期检查都是关键。

胃病,是一个相当笼统的概念。从现代医学上讲,胃病真是五花八门,有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的各种肿瘤,胃下垂,急性胃扩张,幽门阻塞等等。在临床上,它们经常出现相似的症状,如胃部的疼痛,饱胀,嗳气,胃酸逆流,恶心,呕吐等。

以下介绍最常见胃病——胃炎和溃疡病

胃炎,各种原因导致胃的黏膜发生炎症,称为胃炎,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大类。急性胃炎有急性单纯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等,急性胃炎患者经常有上腹疼痛,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表现,症状轻重不一,有的无明显症状。有病菌毒素污染食物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常伴有腹泻。急性单纯性胃炎,临床最为常见,几乎每个人都患过。急性糜烂性胃炎以胃黏膜多处发生糜烂为特征,常伴有出血,又称为急性出血性胃炎,会伴有急性溃疡形成;也有人把本病称为急性胃黏膜病变。有统计表示,在上消化出血的病例中,有20%是由于急性糜烂性胃炎造成的。急性腐蚀性胃炎,是由于误服或有意吞服强碱或强酸,造成胃壁破坏,特别在幽门前区多见。慢性胃炎是指为黏膜的慢性炎症,最常见的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占慢性胃炎的80%~90%,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发生癌变,慢性萎缩性胃炎占慢性胃炎的10%~30%,好后年龄在40岁以后,60岁左右达到高峰。据报道,国内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约为25%。慢性浅表性胃炎一般只限于为黏膜的表皮上层,有的发生糜烂,有的出血。

慢性萎缩性胃炎,已侵犯到胃黏膜深处的腺体,使腺体发生萎缩,数量减少,胃的分泌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低下,也有的伴有局部黏膜的增生,医学上称为“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由于胃的腺体萎缩,分泌功能减退,会造成营养不良,病人因此会日渐消廋,贫血,有的病人就会怀疑得了胃癌,给自己造成很大的负担,对疾病的治疗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要诊断萎缩性胃炎,也必须通过胃镜和胃黏膜的检查。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人类常见病,一般认为人口中约10%在一生中患过此病。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的消化作用有关,所以称为消化性溃疡。本病95%以上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由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在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医生有时也难以将两者区分开,因此往往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本病临床表现很有特点:病程很长,少则几年。多则十余年或更长;发作呈现出周期性,疼痛也有节律性,常伴有嗳气,胃酸逆流,胸口灼热等感觉,甚至出现恶心,呕吐,吐血和便血。通过检查可以表现,在胃肠出现圆形,椭圆形的慢性溃疡。

注:溃疡病的并发症及其发病原因

溃疡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治,可能会发生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了溃疡病的本身,有的甚至会危及生命。消化性溃疡常见有大量出血,穿孔,幽门阻塞,癌变四大并发症。

1 大出血:根据对25 000年余例消化性溃疡病的统计,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 升)的发生率为14%~67%,一次大出血的死亡率约为7%。溃疡病出血,是因为溃疡侵蚀基底部的血管使其发生破裂所致。如果破坏的是微血管,往往只有少量渗血,患者没有什么感觉,如果较大血管被破坏,出血量就比较大,病人会出现吐血,心悸,乏力,面色苍白,甚至休克等表现,大便为柏油样。大出血的溃疡一般位于胃小弯和十二指肠后壁,因为这两处有较大动脉通过。溃疡病出血的诱发因素很多,如饮食失调,精神过度紧张,劳累,药物使用不当,发生感染后等。必须警惕的是,溃疡病恶化时经常会发生出血。

2穿孔:这是溃疡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一般来说,溃疡仅限于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年末下层的肌层。但是,当溃疡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病变就会不断向深层侵蚀,很快就会深达胃和十二指肠的最表层——浆膜层,最后形成穿孔,使胃肠内容物流入腹腔,造成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溃疡穿透后,也会侵犯毗邻的实质性脏器如肝,脾,胰,或者进入空腔脏器如结肠,胆管,胆囊等。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穿孔的比率分别为2%~5%和6%~11%。引起溃疡的常见原因有:精神紧张,过度劳累,使胃壁自我保护消弱,加深溃疡发生穿孔;进食过饱,使胃压力增高,易诱发穿孔;剧烈呕吐或咳嗽,会使腹内压力明显升高,易引发穿孔;刺激性食物,钡餐检查,洗胃,外伤,寒冷刺激等,均能成为溃疡急性穿孔的诱因。

3幽门阻塞: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幽门管溃疡,发生率约为3%。幽门发生阻塞后,胃不能及时排空,上腹部会发生胀满,疼痛,进食后加重,可能恶心,呕吐,大量呕吐后症状可以减轻或缓解,呕吐物多为隔夜食,有酸臭味。引起幽门阻赛的原因有三种:因为溃疡的刺激,可使幽门括约肌发生痉挛而致幽门阻塞;幽门附近,十二指肠球部因为炎症而充血,水肿,导致幽门狭窄或阻塞,炎症消失后可以缓解;以上两种原因都是暂时的。如果幽门附近的溃疡反复发作,在它愈合时能产生很多疤痕组织,收缩时会导致幽门阻塞,这是永久性的。

4癌变:只有少数胃溃疡(1%~5%)会发生癌变;十二指肠溃疡也不会发生癌变。慢性胃溃疡,年龄在45岁以上,症状比较顽固,经过一个月的严格内科治疗没有什么效果,而且粪便潜血试验持续为阳性的患者,因考虑癌变的可能,必须做进一步检查,只有胃癌的初期外形很像胃溃疡,往往无法由胃镜所见的外形分辨出来,所以一有怀疑就要做切片检查,或是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再追踪检查。

一、胃息肉的定义

胃息肉是指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良性隆起性病变,表面常较光滑。胃息肉被视为胃癌的癌前疾病。

胃息肉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单发占多数。

若胃的表面散布多个大小不等的息肉,则称为胃息肉病。

胃息肉可以分为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两种,真性息肉又称为息肉样腺瘤,其病变性质属于肿瘤性增生,可以发生癌变。假性息肉则为粘膜炎性增生而形成。

胃息肉常在慢性胃炎的基础上形成,与胃炎合并存在,早期可以无明显症状,多于胃肠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

二、胃息肉的临床表现

胃息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小息肉可以无任何症状,也可出现上腹部轻微疼痛或不适、恶心、厌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及慢性腹泻等症状。如果息肉表面糜烂、溃疡,可以发生间歇性或持续性出血。较大的息肉可以阻塞于幽门或息肉样胃窦粘膜滑入十二指肠,则可以出现幽门梗阻症状。

生活中,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还很多,但若由于我们缺乏相关的知识而对一些隐患熟视无睹时,我们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一个人若连对自己都随随便便了,别人还敢轻易相信他吗?一旦发现自己出现胃息肉的临床表现,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596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