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里扬卡·甘地的助母竞选 崛起政坛

普里扬卡·甘地的助母竞选 崛起政坛,第1张

在许多印度民众眼中,普丽扬卡与其祖母英迪拉·甘地有着相似之处——体态优美,英姿飒爽,颇具领袖风采又深得普通大众喜爱。据说,当年英迪拉·甘地在谈起这个小孙女儿时说:“总有一天,她会让印度人民忘记我。”普丽扬卡曾就读于德里大学心理学系,由于父亲、祖母和曾外祖父都曾贵为印度总理,母亲又是国大党主席,因此普丽扬卡自然而然继承了家族的参政传统,但自父亲被刺后,她一直在公众场合保持低调。

普里扬卡最早进入公众视线是在1998年。当时,她陪着母亲索尼娅四处奔波,在全国各地展开竞选活动。她经常走入人群,与选民握手拥抱,深受选民喜爱。2000年印度第13届国会下院大选时,由于一直协助母亲索尼娅·甘地在全国各地奔波竞选,普丽扬卡迅速崛起为一颗“政治明星”。在国大党与印度人民党激烈异常的选举战中,她经常站到前台,帮母亲拉选票。用她的“甘地”姓氏和一口流利正宗的印地语征服了选民,让不大会讲印地语的母亲成功当选为议员。虽然大选仍以国大党失利而告终,但当时舆论普遍认为,正是所谓“索尼娅+普丽扬卡效应”为国大党保住了面子,才不至于输得“一败涂地”。更有不少人认为,今天的普丽扬卡让人联想起处于上升时代的英迪拉,她也许正是沉寂已久的尼赫鲁家族热切盼望的明日之星。当时,普里扬卡在几乎所有的竞选集会上都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一些农民甚至长途跋涉去参加集会,只为一睹这位甘地家族传人的风采。

  国名 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

  面积 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印度政府自称32878万平方公里。面积居世界第七位。

  人口 1112亿(2006年),居世界第二位。有十个大民族和几十个小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463%,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达族39%,马拉雅拉姆族39%,奥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约有80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他宗教有伊斯兰教(134%)、基督教(23%)、锡克教(19%)、佛教(08%)和耆那教(04%)等。

  首都 新德里(New Delhi),人口13851万(2001年)。

  国家元首 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Pratibha Patil)。2007年7月25日就任。

  重要节日 共和国日(Republic Day):1月26日。1950年1月26日,印度议会通过了印度共和国宪法,印度成为共和国。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8月15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人民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取得独立。洒红节(Holi):每年公历3月、4月间,印度教四大节日之一。该节日正处于印度春季收获季节的作物即将开镰收割,冬去春来之际,因此也被称为春节。灯节(Divali):在公历10月、11月间,是印度教徒最大的节日,全国庆祝3天。

  简 况 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大体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凉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与中国时差-25小时。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2世纪灭亡,小国分立。公元4世纪笈多王朝建立,后形成中央集权大国,统治200多年。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398年突厥化的蒙古族人由中亚侵入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印度沦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占领。1857年爆发反英大起义,次年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1947年6月,英国通过“蒙巴顿方案”,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政 治 印度独立后长期由国大党统治,反对党曾在1977年至1979年、1989年至1991年两次短暂执政。1996年后印度政局不稳,到1999年先后举行3次大选,产生了5届政府。1999年至2004年,印度人民党为首的24党全国民主联盟上台执政,瓦杰帕伊任总理。

  2004年4月20日至5月10日,印举行第14届人民院选举。国大党领导的团结进步联盟获得的议席居首位,国大党获得组阁的优先权。5月15日,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被选为国大党议会党团领袖。19日,曼莫汉•辛格被推选为总理。22日,新政府正式成立,团结进步联盟政府根据《最低共同纲领》,对内强调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推行人性化的经济改革;强调社会和谐与地区平衡发展;提高对教育和卫生的投入。对外强调外交独立性;突出周边外交,优先发展与邻国关系;重视大国外交,注意发展同大国关系。

  宪法 宪法于1950年1月26日生效。规定印度为联邦制国家,是主权的、社会主义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国,采取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公民不分种族、性别、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点,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经 济 独立后经济有较大发展。农业由严重缺粮到基本自给,工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自给能力较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发展迅速,占GDP比重逐年上升。印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重要出口国。

  印于1991年7月开始实行全面经济改革,放松对工业、外贸和金融部门的管制。1992年至1996年实现经济年均增长62%。“九五”计划(1997年至2002年)期间经济年均增长55%。1999年起实行第二阶段经济改革。2001年,出台“十五”计划(2002年至2007年),深化第二阶段经济改革,加速国有企业私有化,实行包括农产品在内的部分生活必需品销售自由化,改善投资环境,精简政府机构,削减财政赤字。

  “十五”计划期间,GDP分别增长38%、85%、75%、94%、96%,年均增长78%,高于“九五”计划的55%,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07/2008财年预计增长90%。国民收入、财政收支状况和基础设施建设均有改善。但农业增长缓慢,通膨压力加大。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4693602万亿卢比(2007/2008财年),约合116万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21美元(2007/2008财年)。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90%(2007/2008财年)。

  货币名称:印度卢比(Rupee)。

  汇率(2008年11月):1美元=4901卢比。

  通货膨胀率:8%(2008年11月)。

  失业率:83%(2004/2005财年)。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8年11月月度经济报告)

  资源 资源丰富,有矿藏近100种。云母产量世界第一,煤和重晶石产量居世界第三。截至2000年,主要资源可采储量估计为:煤253301亿吨,铁矿石1346亿吨,铝土2462亿吨,铬铁矿9700万吨,锰矿石167亿吨,锌970万吨,铜5297万吨,铅2381万吨,石灰石75679亿吨,磷酸盐142亿吨,黄金68吨,石油756亿吨,天然气1075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森林6783万平方公里,覆盖率为2064%。

  工业 主要工业包括纺织、食品加工、化工、制药、钢铁、水泥、采矿、石油和机械等。汽车、电子产品制造、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十五”计划期间,工业分别增长57%、70%、84%、82%、116%。2008年4月至11月,工业同比增长41%。近年来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经济概览、印度政府2008年11月月度经济报告)

  农业 拥有世界十分之一的可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人均017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农村人口占总人口72%。由于投资乏力、化肥使用不合理等因素,近年来农业发展缓慢。“十五”期间,农业增长率分别为-72%、100%、00%、59%、38%,年均增长率25%。2008/2009财年第二季度增长率为27%。近年来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如下(单位:百万吨):

  服务业 1993年至2006年,印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增幅在57%至105%之间,2005年成为世界第六大服务业出口国。2007/2008财年,服务业增长108%,占GDP比重升至556%。其中,交通通讯业和建筑业发展尤其迅速,“十五”期间年均增长分别达153%和129%,2006/2007财年增幅为166%和12%。金融服务业“十五”期间分别增长80%、56%、87%、114%和139%,年均增长95%。

  旅游业 旅游业是印度政府重点发展产业,也是重要就业部门,提供两千多万个岗位。入境旅游人数近年来逐年递增,旅游收入不断增加。2005/2006财年,外国游客4053万人次,增长125%,创汇5931亿美元。2006/2007财年,外国游客463万人次,增长13%,创汇9696亿美元。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那烂陀、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交通运输 铁路为最大国营部门,拥有世界最大铁路网之一。公路运输发展较快,承担全国70%货运量和85%客运量,是世界最大公路网之一。海运能力居世界第18位。

  铁路:总长633万公里(2006/2007财年),其中电气化铁路178万公里,占铁路总长的28%。年度客运量6219亿人次,货运量为4834亿吨公里。

  公路:总长334万公里(2006年初),其中国家级公路66万公里,占总长2%,承担运输总量的40%,邦级公路13万公里。机动车辆85896万辆(2006/2007财年),其中客车934万辆,货车4782万辆。公路运输收入中央为49991亿卢比,各邦为216891卢比。

  水运:主要港口12个,包括孟买、加尔各答、钦奈(原名马德拉斯)、科钦、果阿等,承担3/4货运量。孟买为最大港口,1/5海运和1/2集装箱运输经此港。中小港口200个。内陆可航行河道总长14万公里,但实际使用不足30%。有83家海运公司,其中19家承担远洋运输业务,49家承担近海运输业务,其余两兼。2006/2007财年,港口货运总量65亿吨。

  空运:经营定期航班的航空公司共14家,包括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印度航空公司等,有飞机334架。专营非定期航班的空运企业65家,飞机201架。航线通达各大洲主要城市。国际机场5个,分别位于德里、孟买、加尔各答、钦奈和特里凡特琅。国内机场92个。“十五”期间,航运业发展迅速。2004年至2007年,旅客数量翻一番。2003/2004财年至2006/2007财年,货运量增加45%。

  财政金融 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立,预算有联邦和邦两级。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为一个财政年度。多年来推行赤字预算以刺激经济发展,中央和邦级债务累积占GDP的80%。“十五”期间,中央财政收入年均增加162%,其中税收收入年均增加207%。2006/2007财年,中央财政赤字142573亿卢比(约合340亿美元),占GDP的34%。2007/2008财年,中央财政赤字预计为150948亿卢比(约合360亿美元),约占GDP的32%。通货膨胀率控制在5%以下。

  截至2007年3月底,外债为169629亿美元,其中长期外债143390亿美元,短期外债26239亿美元。截至2008年2月8日,外汇储备约2908亿美元。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经济概览)

  对外贸易 近年来,进口激增,出口增长缓慢,贸易赤字扩大,成为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外贸情况如下:

  (单位:亿美元)

  主要出口商品为:制成品686%,主要包括纺织品、珠宝、机械产品、化工产品、皮革、手工艺品等;初级产品151%,主要包括农产品和矿产品;石油类产品15%,主要包括成品油、原油和石油产品等。主要进口商品为:石油产品308%,电子产品86%,金银79%,机械75%,化工产品52%。美国是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居第二位。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包括德国、阿联酋、沙特、新加坡、英国、瑞士、法国、伊朗、日本、香港等。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经济概览、印度政府2008年11月月度经济报告)

  外国资本 1991年起积极引进外资。1991年8月至2007年3月,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累计232041亿卢比(约合54628亿美元)。2007年4月至11月,外资45098亿卢比(约合1114亿美元),同比增加36%。毛里求斯是第一大投资来源国。2000年4月至2007年11月,对印累计投资最多的国家分别是:毛里求斯(4424%)、美国(937%)、英国(798%)、荷兰(584%),吸引外资较多的行业包括金融服务、计算机软硬件、通讯、建筑、汽车、房地产、能源和化工等。2008/2009财年头7个月,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87亿美元,对印投资最多的国家分别是毛里求斯(44%)、新加坡(8%)、美国(8%)、英国(7%)、荷兰(5%)和日本(3%)。

  外国援助 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的受援国之一。2006/2007财年,外援总额194190亿卢比(45045亿美元),其中贷款168906亿卢比(3918亿美元),赠款25284亿卢比(5865亿美元)。

  人民生活 据印度国家计划委员会2007年3月公布的统计结果,全国有24亿贫困人口(城市居民月收入低于678美元,农村居民低于632美元)。人口出生率235‰(2006年),死亡率75‰。新生婴儿死亡率57‰。人均寿命为632岁(2001年至2005年)。医院和诊所共32156万家(2006年1月),各类郊区、基础和社区卫生中心171567万家(2006年3月),医生660801万人(2005年),护士148 127万人(2005年)。截至2007年底,有电话(包括移动电话)27288亿部,普及率239%,其中城镇6004%,农村79%。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经济概览)

  军 事 印军前身为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雇佣军。1947年印巴分治后始建分立的三军。1978年创建独立的海岸警卫队。总统是名义上的武装力量统帅,内阁为最高军事决策机构。国防部负责部队的指挥、管理和协调。各军种司令部负责拟定、实施作战计划,指挥作战行动。现陆军参谋长迪帕克•卡普尔上将(Deepak Kapoor),空军参谋长法里•霍米•梅杰上将(Fali Homi Major),海军参谋长阿琼•普拉卡什上将(Arun Prakash)。实行募兵制。陆、海、空三军总兵力为127万,居世界第四位。其中陆军1035万,海军7万,空军17万。另有50多万预备役军人和100多万准军事部队。

  2007/2008财年,国防预算为9600亿卢比(约合240亿美元),约占GDP的2%,同比增长10%。

  文化教育 教育 实行12年一贯制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年学士课程、2年硕士课程和3年博士课程。还包括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规教育。2004/2005财年,有小学767520所,初中274731所,高中152049所,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19403所(2005/2006财年),其中综合性大学350所,著名的包括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加尔各答大学等。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监督报告》,1990年至2004年,印人口识字率从494%提高至61%,但15岁以上文盲人口仍有27亿,居世界之首。2004/2005财年,印6岁至14岁儿童入学率为9354%,其中男童9691%,女童8987%。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经济概览)

  新闻出版 印报刊大多属私人和财团所有。截至1993年底,共有96种文字的报刊33612种,总发行量67611万份。印地文和英文报刊分别占总数的37%和16%。最大的三家日报依次为《印度时报》、《马拉雅拉娱乐报》和《古吉拉特新闻》。主要印地文报纸有《旁遮普之狮报》、《今天日报》、《印度斯坦报》等。主要英文报纸有《印度斯坦时报》、《政治家报》、《印度教徒报》、《印度快报》等。

  主要新闻机构和通讯社有:(1)新闻发布署:相当于政府中央通讯社,拥有1100多名国内和180多名国外特派记者,电传网覆盖全国各地,向8000余家新闻单位供稿。设有8个地区总分社和27个分社。(2)印度报业托拉斯:印最大通讯社,半官方性质。成立于1947年8月,后兼并印联合通讯社和路透社印度支社,于1949年元旦开业。现设136个国内分社和11个海外分社,员工1000多名,海外记者30多名。英文日发稿量超过10万字。在北京派驻记者。(3)印度联合新闻社:印第二大通讯社,系报业同仁的合股企业。1959年登记成立。现有分社100多个。目前向四个海湾国家及新加坡、毛里求斯提供新闻服务,在迪拜、华盛顿和新加坡设有分社,向22个国家派驻记者。(4)印度斯坦新闻社:私营,主要编发印地文、马拉地文、古吉拉特文和尼泊尔文的新闻。

  全印广播电台隶属政府新闻广播部,广播网覆盖全国人口991%。对内使用24种语言和146种方言播音。对外使用27种语言广播。

  全印电视台于1959年9月试播,1976年脱离全印广播电台成为独立机构,隶属新闻广播部,是世界最大的电视网络之一。截至2005年3月,全国共有56家电视台,23个卫星频道。电视网覆盖全国陆地面积的775%和人口的896%。

  对外关系 印为不结盟运动创始国之一,历届政府均强调不结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础。印努力与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力争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冷战结束后,印政府调整了过去长期奉行的倾向苏联的大国政策,推行全方位务实外交,营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持久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

  印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考虑到所有国家利益并能为所有人接受的国际政治新秩序,要求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呼吁各国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第三世界发展的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建议扩大安理会,实现决策民主化,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1992年联大期间正式向大会提出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2005年,印度与日本、巴西和德国组成“四国集团”,提出安理会改革框架决议草案,要求扩大安理会,同时增加常任理事国与非常任理事国,并坚决要求拥有安理会否决权。

  在人权问题上,主张推进人权应考虑各国的具体情况,认为最根本的人权是生存的权利;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问题优于民主和人权,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反对利用人权干涉他国内政,从而损害别国的主权和统一。

  重视全球环境保护问题,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应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要求相联系,环保的主要责任应由发达国家承担,建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从事研究和开发来解决环境问题。

  2008年以来,印政府继续推行全方位大国外交战略,高度重视印中关系,优先发展与美关系,巩固印俄传统关系,推进与欧、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关系。与巴基斯坦关系因孟买恐怖袭击事件而趋于紧张。继续推行东向政策,推进与东盟及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重视能源安全,逐步拓展同海湾、中亚等能源供应国的交往与合作。强调外交为经贸服务,注重发展经贸科技合作,吸收外国资金和技术。

  同中国的关系 见“中国印度双边关系”。

  同美国的关系 2005年7月,印美宣布建立全球伙伴关系。2006年3月,美总统布什访印。双方就印度核设施分离计划达成协议,制定两国贸易三年内翻番的目标,宣布成立科技委员会,探讨民用航天合作。12月,美国会通过印美民用核能合作法案。

  2008年2月,美防长盖茨访印。3月,美助理国务卿鲍彻访印,印外长慕克吉访美。9月,印总理辛格访美,与布什总统举行会谈。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同意开展民用核能合作。美在印增设驻海德拉巴总领馆,印在美新增驻亚特兰大和西雅图两个总领馆。核供应国集团取消对印度的核出口限制后,美众议院批准《印美核协议》。11月,印总理辛格赴华盛顿出席20国集团金融峰会。12月,美国国务卿赖斯访印,就孟买恐怖袭击事件了解情况。

  同俄罗斯的关系 印俄双边关系密切。2000年,两国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建立年度峰会机制。

  2008年2月,俄总理祖布科夫访印,出席在印举办俄罗斯年开幕式。双方签署关于执法和档案合作的2份谅解备忘录。9月,印外长慕克吉在出席第63届联大期间会见俄外长拉夫罗夫。12月,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访印,分别会见印总统、副总统、外长及议会反对派***,与印总理辛格举行会谈,并出席印“俄罗斯年”闭幕式。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并签署了能源、经贸、金融、海关、旅游、航天等领域的10个合作协议。

  同日本的关系 印日关系发展势头良好。2000年,印日建立全球伙伴关系。2004年起,印成为日最大海外开发援助对象。2006年12月,印总理辛格访日,双方宣布建立战略性全球伙伴关系,并将2007年定为“印日友好年”和“印日旅游交流年”。

  2008年7月,印总理辛格赴北海道出席G8会议。8月,日本外相高村正彦访印。10月辛格总理访日,与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举行会谈,双方同意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联合国改革等问题上加强合作,发表了《印日安全合作联合宣言》和《印日全球战略伙伴关系进展联合宣言》。

  同欧盟及欧盟国家关系 2000年,印度与欧盟建立首脑会晤机制。2005年双方正式确立印欧战略伙伴关系。欧盟作为整体是印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来源地。

  2008年1月,希腊总理卡拉曼利斯和匈牙利总理久尔恰尼先后访印。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印,出席第四届印英峰会。法国总统萨科齐访印,作为主宾出席印共和国日庆典。2月,丹麦首相拉斯穆森、英国首相布朗访印。3月,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访印。9月,印总理辛格访法,与法国总统、欧盟轮值主席萨科齐举行会谈,出席印欧商业峰会并发表演讲。双方签署了《印法联合声明》、《印欧联合行动计划》等文件。12月,英国首相布朗访印。

  同东盟及东盟国家的关系 印度同东南亚国家地理位置相近,有悠久的历史关系。印积极推行“东向政策”,加强同东盟的政治经济关系,积极参与东亚合作。

  2008年1月,缅甸外长吴年温访印。印防长安东尼访问马来西亚。8月,老挝总统朱马利•赛雅贡访印。11月,印度总统帕蒂尔访问越南、印度尼西亚。

  同南盟及南盟国家的关系 印度是南盟创始国之一,现为轮值主席国。印于1986年、1995年和2007年三次主办南盟首脑会议。作为南盟最大国家,印强调加强南亚各国联系,积极推动在南盟范围内实现物流、人员、技术、知识、资金和文化的自由流动,最终建立南亚经济共同体。2008年8月,辛格总理出席在科伦坡举行的第15届南盟峰会。

  2004年以来,印巴保持和平对话进程,双边关系继续缓和。2008年5月,印外长慕克吉访巴,双方决定继续推进印巴和平进程。6月,巴外长库雷希访印,商讨两国第五轮全面对话进程安排。7月,印巴启动第五轮全面对话进程。9月,印总理辛格在第63届联大期间会见巴总统扎尔达里。10月,印总理辛格在北京出席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会见巴总理吉拉尼。11月,巴外长库雷希再次访印。11月26日,孟买发生连环恐怖袭击事件后,印指责巴境内的恐怖组织“虔诚军”制造了此次事件。印巴关系紧张,和平进程中断。经国际社会斡旋,两国紧张局势有所降温,但尚未根本缓解。

  2008年2月,马尔代夫总统加尧姆访印。3月,孟加拉国陆军参谋长莫因访印。5月,辛格总理访问不丹。6月,印度外长慕克吉访问斯里兰卡。8月,印总理辛格赴科伦坡出席第15届南盟峰会期间会见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9月,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访印。10月,印度外长慕克吉在第63届联大期间会见斯里兰卡外长波格拉加马。11月,印外长慕克吉访问尼泊尔,辛格总理在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第二届峰会期间会见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12月,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访印。2009年1月,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访印。

谁告诉你印度女人不奋斗的?

女性作为一个国家最高***在如今的世界似乎不是那么不可能性,但是在印度能够存在就变的很有探讨的价值!那么这位印度首位女性总统是谁?她是如何能够成功当选的呢?

她既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又没有特别的声望,但依靠个人奋斗,加上历史机遇,让她获得了成功。1934年12月19日,帕蒂尔出生在印度中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座小城——贾尔冈。她的家庭属于当地的一个富裕之家,其父是一名检察官,她是家里六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自然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帕蒂尔在贾尔冈和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孟买度过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并获得法律学士和艺术学硕士学位。年轻时,帕蒂尔非常活跃,尤其喜欢体育运动,在大学期间曾获得印度大学生乒乓球赛冠军。

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帕蒂尔一步一个脚印地为自己铺设政治之路。1962年,二十八岁的帕蒂尔当选为马哈拉施特拉邦议会议员,成为当时最年轻的议员之一。在此后的二十三年间,她一直是邦议会议员,创造了该邦妇女连续从政的时间纪录。她还先后七次出任邦政府部长,主管社会福利、公共卫生、文化教育等事务。1985年,帕蒂尔成为印度议会联邦院(上院)议员,随后担任联邦院副议长,1988年担任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国大党主席,1991年当选为印度议会人民院(下院)议员。2004年11月,帕蒂尔被国大党任命为拉贾斯坦邦邦长,成为印度有史以来唯一一位女邦长。

帕蒂尔一向平易近人,因此熟悉她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普拉蒂芭大嫂”。在担任拉贾斯坦邦邦长期间,帕蒂尔的邦长府大门每天都敞开,接待大量来访的民众。这种平易亲和的做法为帕蒂尔赢得了不少人心,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她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

众所周知,甘地家族在印度政坛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圣雄”甘地是印度独立运动***,有印度“国父”之称;创建于1885年的国大党曾在尼赫鲁、英迪拉以及拉吉夫祖孙三代带领下,先后执掌印度政权四十多年,在印度现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国大党的这段灰暗时期,帕蒂尔没有像其他***一样另起炉灶,而是坚定地站在英·甘地一边。更为难得的是,在英·甘地的小儿子意外去世后,是帕蒂尔守在厨房里,每天为这位伤心的母亲精心准备餐饮。由此,她与甘地家族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帕蒂尔的付出得到了甘地家族的报答。1977年12月,帕蒂尔曾因抗议英·甘地被捕而被抓进监狱,在里面待了整整十天。随后,饱受奚落的帕蒂尔又毅然担当起马哈拉施特拉邦反对派领袖的重任。帕蒂尔的一贯忠诚赢得了英·甘地的青睐,树立了她在国大党内的地位。英·甘地遇刺后,帕蒂尔情绪非常低落,这一点受到英·甘地的儿子——总理拉吉夫·甘地的赏识,将她提升到中央议员和议会上院副院长的位置,此后拉·甘地还曾亲自任命帕蒂尔为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国大党主席。正因为有了甘地家族的支持和提携,才使得帕蒂尔在政坛上左右逢源。在这次总统选举中,把帕蒂尔扶上马的就是索尼娅·甘地。印度宪法规定,总统每五年选举一次。印度在任总统卡拉姆的任期到2007年7月24日结束,推举总统候选人就成了印度朝野各派重视的大事情。

总统选战是在2007年6月打响的。帕蒂尔是执政联盟的候选人,而与她对垒的则是反对派联盟支持的在任副总统、上议院议长拜龙·辛格·谢卡瓦特。印度媒体曾报道说,在帕蒂尔多年从政的经历中,从未输掉过一次所参加的选举。这一次大选,她又“笑到了最后”—— 2007年7月19日,印度总统选举如期举行。两天后,印度选举委员会公布了计票结果,帕蒂尔以超出谢卡瓦特三十万张选票的优势成为印度新一任总统。大选结束后,索尼娅·甘地马上对她表示祝贺,并对媒体说:“这是印度独立建国六十年来,最令人骄傲的历史时刻,印度诞生了一位女性总统。”

尼赫鲁—甘地家族之所以在印度政坛占有如此显赫的地位,首先是由于前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与其父莫蒂拉尔、其女英迪拉一家三代追随圣雄甘地,为印度的民族独立与自由作出了极大贡献。独立后尼赫鲁一门父、女两代人,先后当了30多年印度内阁总理,人称“尼赫鲁王朝”。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是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内阁总理,直至他1964年逝世。

英迪拉是尼赫鲁的独生女,她于1938年参加国大党,她在英国求学时,与一位年轻的印度记者费罗兹·甘地在伦敦邂逅并相爱,于1942年与费罗兹结了婚,并自然随夫姓,成了英迪拉·甘地。与费罗兹的这场婚姻带给英迪拉的一笔巨大财富是使她从此拥有了甘地这个有着非同寻常效应的姓氏。尽管费罗兹的家族与圣雄甘地家族没有任何关系,但在国内外,始终有人以为英迪拉是圣雄甘地的女儿、孙女或媳妇。

英迪拉·甘地在1966—1977年、1980—1984年间两度出任内阁总理,也是印度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总理,1984年6月遇刺身亡。英迪拉·甘地被刺后,巨大的同情浪潮使国大党在大选中再次获胜,她的长子拉吉夫·甘地出任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1991年遇刺身亡。他的妻子索尼娅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印度的政治圈子中,1998年,索尼娅出任国大党主席,但却在10月的选举中败给了瓦杰帕伊的人民党及其同盟。

在人类社会的体系中,家庭作为社会组织,往往以血缘关系形成庞大的社会关系,这也促使社会发展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所以说到家族,历史上总有那些显赫的家族影响了几代人。历经沧桑,我们来了解一下历史上最显赫的十二大家族有哪些。

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12号罗斯柴尔德家族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国际知名的银行金融家族。这个德国犹太家族在整个欧洲建立了他们的金融王朝,并被奥地利和英国政府授予爵位。是迈耶a罗斯柴尔德让这个家族享誉国际。老迈耶有远见卓识。他的成功策略是将企业牢牢掌握在家族手中,并让家族成员有权决定自己的财富和企业发展规模。

迈耶罗斯柴尔德通过精心安排的通婚成功控制了家族内部的财富。内森梅尔罗斯柴尔德于1811年在伦敦的新法院圣斯韦辛兰建立了NM罗斯柴尔德父子公司,从而开始了他在伦敦的生意,直到今天还在营业。1818年,他向普鲁士政府提供了500万英镑的贷款,发行政府贷款债券成为其银行业务的支柱。内森在伦敦获得了巨大的权力,这使他能够向英格兰银行提供足够的资金来转移市场,以偿还1825年至1825年的危机。

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金雀花王朝

在金雀花王朝和都铎王朝的艰难抉择中,金雀花王朝最终胜出,因为这一时期英国的文化和政治制度更加发达。都铎王朝时期,英国国教形成,所以有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但实际上,金雀花王朝的影响更加深远和显著。金雀花王朝由安茹伯爵高德弗罗伊五世之子英格兰亨利二世建立。金雀花王朝的国王从12世纪开始统治英格兰王国。

从1154年到1485年,金雀花王朝有15位国王,包括普通分支。。在金雀花王朝时期,在一些国王的鼓励下,英国出现了文化和艺术的独特融合,这些国王是英国诗歌之父杰弗雷乔叟的保护者。这一时期,哥特式建筑风格非常流行,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和约克大教堂就是在这个时候转为哥特式风格的。金雀花王朝也有很长的社会发展历史,比如约翰王签署大宪章。这对普通法和宪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政治上,英国议会和模拟议会都起源于这一时期;在教育方面,金雀花王朝时期也产生了剑桥和牛津大学。

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NO10尼赫鲁-甘地家族

尼赫鲁-甘地家族因塑造了现代印度而闻名。尽管这个家族与圣雄甘地同姓,并且都为印度独立而战,但他们的关系仅限于此。圣雄甘地是精神领袖,而尼赫鲁-甘地家族自印度宣布独立后就控制了印度国大党,从而成为一个政治王朝。

这个家族的三个成员都曾经是印度的总理,其中两人被刺身亡。家族的第四位成员索尼娅甘地现在是国民议会主席,而她和拉吉夫的儿子拉胡尔甘地作为家族中最年轻的成员,也参与了政治活动。拉胡尔参加了2004年的选举,赢得了印度议会下院的一个席位。尼赫鲁-甘地家族是亚洲民主国家王朝领导传统最突出的代表。

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9号儒教克劳迪斯王朝

古罗马两大家族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强大的王朝,书写了帝国的历史。朱利叶斯克劳迪斯从公元前14年到公元68年统治罗马,有五个皇帝:奥古斯都、提比略、瑞古拉、克劳迪斯和尼禄。他们都是通过婚姻和收养继承王位的。朱利叶斯凯撒常被誉为王朝的缔造者,但实际上,他从未登上王位,与克劳迪斯家族也没有血缘关系。

这一切都始于王朝的第一位皇帝屋大维凯撒,他是朱利叶斯凯撒的侄子和养子,也是改变欧洲版图的帝国的创始人。他是一位革命独裁者和有远见的政治家,为西欧的罗马化奠定了基础。

  历史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后创造了印度河文明。约在公元前14世纪,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并征服了当地土著。约公元前1000年,开始形成以人种和社会不同分工为基础的种姓制度。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开始统一印度次大陆,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自11世纪起,来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断入侵并长期统治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开始沦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占领。1857年爆发反英大起义,次年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1947年6月,英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主要城市

  孟买 英语:Mumbai;印度西岸大城市和全国最大海港。是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府。

  德里 印度前首都德里分为旧德里和新德里两部分,新德里为于南部,与旧城隔着一座德里门。新、旧德里的总人口为1130万(1997)。

  加尔各答是印度的最大城市,也是印度的主要港口。

  金奈(泰米尔语:''Chennai'' )以前称为马德拉斯(英文 ''Madras''),南印度东岸的一座城市。

  班加罗尔(Bangalore)

  印度南部城市,卡纳塔克邦首府。人口连郊区2914万(1981)。

  艾哈迈达巴德(Ahmadabad)

  一译“阿默达巴德”。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最大城市和重要纺织中心。人口连郊区2515万(1981)。

  海得拉巴(Hyderābād),印度南部城市,安得拉邦的首府,人口连郊区2528万(1981 )。

  坎普尔(Kānpur)

  印度北部北方邦南部城市,临恒河,加尔各答以西970千米。市区面积262平方千米。人口约1688万(含郊区)。

  浦那(Pune)

  印度西部城市,在孟买东南140公里。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第二大城。人口连郊区1685万(1981)。

  那格浦尔(Nagpur)

  印度中部城市。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东北部。濒临纳格河,几乎位于印度的地理中心。人口1298万(1981)。[编辑本段]政治体制

  体制

  印度是一个资本主义联邦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其职责是象征性的,实权由总理掌握。国家的总统及副总统任期5年,由一个特设的选举机构间接选举产生。印度副总统在总统无法行使权力时,并不能自动接任总统。

  行政权力由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即印度的内阁)行使。议会多数党向总统提名总理人选,由总统任命总理。然后再由总理向总统提名副总理及其他内阁成员。

  印度国务院设国务卿一名、国务委员若干名。不设副国务卿。

  宪法

  宪法于1950年1月26日生效。宣称印度为所谓的联邦制国家,是主权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国。采取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公民不分种族、性别、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点,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由联邦议会及邦议会组成选举团选出,每届任期五年。总统依照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的建议行使职权。

  议会

  由联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组成。联邦院共244席,议员由各邦及中央直辖区立法院议员选举产生,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1/3。联邦院每年召开四次会议。宪法规定副总统为法定的联邦院议长。

  政府联邦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 (Pratibha Patil),2007年7月当选总统;印度副总统兼联邦院议长拜龙·辛格·谢卡瓦特 (Bhairon Singh Shekhawat),2002年8月当选;首相兼国务卿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2004年5月任职;执政党印度国大党主席为索尼娅·甘地。

  司法

  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权力机关,有权解释宪法、审理中央政府与各邦之间的争议问题等。各邦设有高等法院,县设有县法院。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委任。总检察长由总统任命,其主要职责是就执法事项向政府提供咨询和建议,完成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检察权,对宪法和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等。

  政党

  ①印度国民大会党(英迪拉·甘地派)(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Indira Gandhi〕):简称国大党(英)。国大党(英)是印度最大的资产阶级政党。据称有初级党员3000万,积极党员150万。1885年12月成立,领导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印度独立的斗争。印独立后长期执政,1969年和1978年两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组建新党,改用现名。该党现为最大执政党,现任主席索尼娅·甘地(Sonia Gandhi)。

  ②印度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1980年4月成立,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自称有350万党员。印度人民党是印度第二大资产阶级政党。代表北部印度教教徒势力和城镇中小资产阶级利益,具有极端民族主义和极端教派主义色彩。现任党主席为奈杜(Naidu)。

  ③印度***(马克思主义)(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简称印共(马)。1964年以孙达拉雅和南布迪里巴德为代表的一派从印度***分出后组成。近年来发展较快,党员增至70万,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党。在西孟加拉邦长期执政。现任总书记哈·辛·苏吉特(HSSurjeet)。

  ④印度***(Communist Party of India):成立于1920年。有党员54万。1964年分裂,以党主席什·阿·丹吉为首的一派仍沿用印共名称。1981年4月,丹吉因支持英·甘地与党内发生分歧而被开除出党,该党再次分裂。现任总书记A·B·巴尔丹(A·B·Bardan)。

  ⑤泰卢固之乡党(Telugu Desam Party):安得拉邦地方政党。近年来是印度政坛的一支重要力量,1999年大选成为全国最大的地方政党。在安得拉邦执政,党主席、邦首席部长钱·奈杜(Narra Chandrababu Naidu)以重视信息技术著称。

  重要人物

  普拉蒂巴·帕蒂尔(1934/12/19~),联邦总统、律师、政治家,国大党成员,曾任拉贾斯坦邦邦长,现任印度总统。

  普拉蒂巴·帕蒂尔,1934年12月19日出生于印度中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个检察官家庭。她早年毕业于孟买的政府法律学院,获法律学士和艺术学硕士学位。1962年,帕蒂尔当选马哈拉施特拉邦议会议员,开始了从政生涯。1986年,她当选为议会联邦院(上院)副议长,1988年担任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国大党主席,1991年当选为印度议会人民院(下院)议员。2004年,她出任印度拉贾斯坦邦邦长,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女邦长。

  2007年6月14日,帕蒂尔被印度团结进步联盟推举为印度总统候选人。7月21日当选为印度首位女总统。

  帕蒂尔的丈夫谢卡瓦特是一名教育家,也曾担任过议员和市长的职务,有一双儿女。

  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1932/09/26~),总理、外交部长,资深政治家,国大党元老,2004年5月19日被总统任命为新总理,并在任命国务院成员时兼职外交部长,22日正式宣誓就职。

  2004年5月印度国大党意外赢得印度第14届议会选举后,就在人们普遍看好国大党主席索妮娅·甘地即将出任印度新总理之时,索妮娅·甘地于2004年5月18日表示拒绝出任,推荐前财政部长辛格出任。[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印度矿产资源丰富,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资源可采储量估计为:煤46389亿吨(不含焦煤),铁矿石9754亿吨,铝土2253亿吨,铬铁矿124亿吨,锰矿石6550万吨,锌589万吨,铜352万吨,铅136万吨,石灰石68477亿吨,磷酸盐8100万吨,黄金86吨,石油896亿吨,天然气697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云母、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矿藏。森林覆盖率为219%。

  印度有世界上第四大蕴藏量的煤炭。其他主要的自然资源还有铁矿、锰、云母、铁矾土、钛矿、铬铁矿、天然气、石油、钻石、石灰石和可耕地等。印度经济以传统耕种、现代农业、手工业、现代工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但是,印度的资源利用率很低,开发利用不高。据统计为15-30%左右。(主要是煤炭,铁矿)[编辑本段]文化教育

  文化

  印度已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以雅利安人第一次在印度北部定居的移民浪潮为始。很可能在移民和当地居民之间发生了激烈冲突。但显然是伟大的印度的同化精神和忍耐精神取胜,这种精神一直持续到现在。在以后的一千年间雅利安人遍布整个印度,创造了大部分早期的古典梵语文献,如《梵经》、《吠陀经》、《奥义书》和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 《摩诃婆罗多》。

  印度到处是无数历史纪念碑。 一些保存佛祖舍利的古老佛塔、刻有法令的阿育王柱、铜匾和石碑散布在整个次大陆。玛哈拉施特拉邦等地有雕刻精美的阿旃塔石窟、爱罗拉石窟、艾勒凡塔石窟,东西南北有保存完好的不同建筑风格的雄伟的庙宇,拉加斯坦的城堡和庄园、德里的壮丽红堡、历史纪念碑、壮观的法特普尔西克里王宫、宏伟美丽的泰姬陵……数说不完的名胜古迹。游客一旦被吸引到神化般的印度来,会让他目不暇视、流连忘返。

  现代印度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 就透明的民主性而言,她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应该为此感到自豪。二战以后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中,有很少的国家能象印度那么忠实地保护其民主制度。不可讳言,印度城镇还有穷人,还有贫民窟。但随着印度的科学和工业技术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会随之提高,到了21世纪,一定会达到中等生活水平。印度新兴的信息技术工程人员和信息企业赢得了世界的尊敬。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仅次于中国。印度人民决心在现代世界崛起,印度脉搏随着人民的青春般的活力跃动。

  印度的语言同样多样化。印度有大约2000种语言,其中55种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学。有各自文学宝库的19种完善语言被定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的每个宗教在次大陆都有它的信徒。信仰印度教的人占绝大多数,为85%,其次为穆斯林、基督教、佛教、犹太教、拜火教、耆那教等,所有不同宗教和谐相处。整个印度次大陆遍布无数漂亮的庙宇、雄伟的教堂、宏大的清真寺、香火旺盛的佛教寺庙、犹太教堂和拜火教寺院。印度西部商业特大都市孟买可以说是印度宗教、种族、语言多样性的一个缩影。市内除了以上各教的庙、堂外,还有著名的亚美尼亚教堂、神道教庙和大同教庙等。[编辑本段]中印边界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长约650公里,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之处的底宛格里;中段,长约400公里,从西藏普兰县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至札达县的6795高地;西段长约650公里,从札达县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整个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背景。

  中印作为亚洲及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保持中印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对维持亚洲及世界和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平解决两国边界问题是中印关系发展关键。然而中印边界问题仍然困扰两国战略合作向实质性方向迈进,同时也制约中印关系的纵深发展。

  2008年1月,辛格总理在访问中国后不久,就到包括中印边界东段争议区视察,抛出推动印度东北边境地区开发的一揽子计划。11月8日,印度外长慕克吉又在中国达旺地区(印度称为“阿鲁纳恰尔邦”)访问时老调重弹,再次宣称印度对达旺拥有主权。印度强化对中印边界争议地区“事实占领”和“事实开发”的做法,不利于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不利于两国在安全领域增加的互信。2008年美印核协议签署和美印太空合作等第三方因素,如果不在中印战略对话层次增信释疑,可能也会阻碍中美关系提升的高度。

  不论是东线的麦克马洪线,还是西线的约翰逊线,都不具有法律依据,从来没有得到过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承认。在中印边界谈判中,中国政府本着“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原则,在边界协定中,中国间接承认了印度对锡金的主权,为解决边界争端做出了重大让步。锡金王国是1975年被印度并吞的,北京一直拒绝接受这一既成事实。这次签署的边界协定规定,中印两国重新开放自中印边境战争以后一直封闭的一个锡金边界口岸,另外还准备在中印边境再开放一个口岸。在中印边界协定中,锡金被视作印度的一个邦,喜马拉雅山麓的纳图拉口岸定为边防和海关检查关口。

  印度在边界谈判中顽固坚持自己的主张,不仅对中国在东线合理的领土要求置之不理,甚至还妄图在西线阿克赛钦瓜分一片土地。鉴于印度的强硬立场,解决中印边界争端任重而道远。

  1962年11月21日24日,中印边境中国边防部队接到了毛泽东签署的命令。 总参谋部用特急电报下发到各部队。电文如下:西藏军区前指、军 区、丁指、康指、新疆军区并成都、兰州、北京军区:为进一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中央决定我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为了促成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 ,我军决定于11月22日零时起,主动停火,并于12月1日开始,主动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的内侧20公里地区。

  1962年11月22日零时。中国军队遵照毛泽东的命令,在中印边界 全线停火。1962年12月1日,中国军队主动后撤。到1962年3月1日全部后撤到1959年9月7日的实际控制线20公里以内。这是中国政府出于保持中印友好关系的愿望,再一次用实际行动 表示中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而不是通过武力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诚意。

  中国边防部队奉命将在反击战中缴获的大批武器、车辆进行擦拭维修,将缴获的其他 军用物资进行整理包装,于12月中旬交还给印度。对被俘人员,一律不杀、不打、不骂、不侮辱、不没收私人财物。生活上给予优待,受伤者给予治疗。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不同于国内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也不同于抗美援朝战争。第一,这场战争是由印度企图以武力解决边界争端引起的,是政治军事仗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和平谈判解决边界争端,而印度尼赫鲁政府则坚持扩张主义立场,执意以武力实现其领土要求这就决定了这场战争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军事,政治,外交斗争融为一体,交织进行军事斗争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政治,外交斗争这个特点,不仅制约着这场战争的形式,进程和结局,而且影响着双方的战略指导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谈判解决边界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即使在印军蓄意挑衅,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官兵的严重事态下,仍克制忍耐,这就在政治,外交斗争和道义上处于主动地位只是在印军完全拒绝和平解决边界争端,发起大规模进攻的情况下,中国边防部队才后发制人,实施反击而在首战告捷后,中国政府却发表声明,申明大义,仍坚持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印度政府蛮横拒绝和平谈判,再度发起进攻,中国边防部队再次被迫反击并取得反击作战的决定性胜利,为进一步开展政治,外交斗争赢得了主动,得到了世界人民广泛的同情和支持这场边境局部战争,决定了军事斗争必须服从政治,外交斗争,三者要紧密结合政治,外交斗争的需要,决定军事行动的打,停,进,撤;军事上的胜利,又为政治,外交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进而争取以打促谈,以打促和及相对的和平稳定

  第二,这场战争,中印双方力量对比虽互有优长,但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大于印度,中国军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高于印度军队这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敌强我弱的情况是不尽相同的

  印度军队,原属英国殖民主义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德,意,日法西斯军队作过战,号称"打遍欧,亚的劲旅"其参战部队主力印①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73页军第四师系"王牌部队"印军技术水平好,后方运输线短,后备兵团机动快,补给便利但印军又是资产阶级的雇佣军队,带有浓厚的封建和殖民主义色彩,沿袭英军的基本制度,进行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失道寡助,士气较低,内部矛盾重重且战术思想比较保守,害怕近战,夜战而中国边防部队,则是中国***领导和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久经考验的人民军队,具有很高的政治觉悟,严格的组织纪律,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战略战术机动灵活指挥有方,多数部队具有高原地区作战经验,而且系正义之师,得道多助这个特点为中国的胜利奠定了客观基础

  第三,这场战争,是在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地区的特殊环境下进行的该区属于"世界屋脊"的一部分,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经济落后东段作战地区,山高谷窄,路险林密,气候多变西段作战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主要山峰在6000米以上,地表裸露,终年积雪,严重缺氧,气候酷寒这些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严重影响着军队作战行动,部队集结,机动,指挥和协同困难,战场容量较小,容易发生非战斗减员,武器技术性能难以正常发挥,后勤补给十分艰难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成为夺取作战胜利的关键

  第四,这场战争,是在地处祖国西部边疆主要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进行的,群众工作,民族和宗教政策,对战争有重大影响只有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取得边疆各族人民群众和爱国僧侣的支持,才能取得战争胜利西藏,新疆边防部队正是在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经过长期艰苦和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紧密团结边疆少数民族的基础上,取得战争胜利的

  第五,这场战争,中国边防部队的后勤补给基本来源于内地,路线长,道路少,运输手段落后,难度大这对战役规模和持续时间有极大制约而印度军队后勤补给基地距战场较近,交通方便,利于持久作战这些特点,规定着战争的复杂性,影响着战争的规模,进程和结局这些特点,是双方指导战争的客观基础,必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在这方面,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深诸这场战争的特点,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运筹谋划,作出一系列符合战争实际的决策,实施正确的战略指导;战区指挥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战场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发扬军事民主,作出了正确的部署,进行了周密的战役指挥;参战部队扬长避短,依靠政治优势,吃苦耐劳,英勇善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从而在中印边境这一战争的舞台上,演出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谱写了新的光辉篇章[编辑本段]对外关系

  印为不结盟运动创始国之一,历届政府均强调不结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础,努力与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力争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冷战结束后,印政府调整了过去长期奉行的倾向苏联的大国平衡政策,推行全方位务实外交,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持久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

  在印度的传统上十分重男轻女,因为女儿结婚时,父母必须准备一笔丰富的嫁妆,如果没有嫁妆,女儿是嫁不出

  印度教徒在恒河“圣水”中沐浴去的。而这对于贫穷人家而言,确实是一项庞大的负担。

  印度人如果生下的是女儿时,会用拍手示意,代表两手空空来也。但如果生的是儿子时,那就大大不同了,家人会立刻敲锣庆祝,表示儿子将来娶老婆时,可以带来响当当的嫁妆。

  印度人庆祝小孩出生与平安成长的方式,就是到寺庙进行“普迦仪式”、唱颂祈祷文,然后和亲朋好友举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后,父母都会找人为他们占卜,小孩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只。小孩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视,因为这可以决定小孩未来的婚姻对象。

  葬礼

  印度教徒死亡时,都会在河坛举行火葬仪式。印度教徒去世后,家人会以**或白色绢布包裹尸体,然后放在两根竹制担架上,以游行方式抬到河坛火葬地点。

  传统上,将死者抬送到火葬场的任务,应该由家属担任,但是现在大部份的人都交给专人处理。在印度,专门处理丧葬事宜的人,都是被视为种姓地位最低的贱民。

  一般送葬的仪式都非常简单,但是比较富有的人家,可能会请乐师在前面演奏,浩浩荡荡地游行。火葬前,死者的长子必须手持油灯绕行遗体3次,当火葬柴堆被点燃时,死者长子必须将头发剃光,只在后脑勺留一小撮,然后到河里沐浴净身。火葬结束后,死者骨灰会被扫到河里,代表灵魂已经脱离躯壳、得到解脱。

  婚礼

  身穿传统服饰的印度妇女 印度人的婚礼是社会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最重大的仪式。印度青年到了适婚年龄,都会由父母代为寻找社会阶级、语言、区域、背景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对象。

  印度婚礼仪式相当繁琐,结婚之前,双方家长会透过充当媒人的祭司讨论嫁妆事宜,女方必须答应男女提出的嫁妆数量后,双方才选定黄道吉日、开始筹备婚礼。婚礼前一天,新娘必须根据传统化妆方式,开始抹油、沐浴、更衣、梳头、画眼线、抹唇砂、并且在脚上涂以红色、在额头点红色蒂卡、在下巴点黑痣,接着还要用植物染料在手脚上绘饰汉那图案,然后洒香水、配戴首饰和发饰,最后是把牙齿染黑、嚼槟榔、擦口红,才算大功告成。

  婚礼当天,新郎官骑着一匹白马浩浩荡荡地来到新娘家。这时女方家里已经架起火坛,双方亲友在祭司念诵的吉祥真言中,绕行火坛祝祷。之后、新娘在女伴的簇拥下走到火坛前面,由祭司将新娘的纱丽和新郎的围巾系在一起,代表婚姻长长久久。

  印度婚礼的晚宴是在新娘家里进行,一对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亲友的祝福。婚礼当天晚上新郎是在新娘家过夜,翌日才将新娘迎娶回家。

  普迦仪式(Puja)

  普迦是印度教中向神只膜拜的仪式,普迦仪式必须由祭司担任。仪式中信徒会将神像装饰后抬出寺庙游行庆祝,并且奉献鲜花、椰子、蒂卡粉……等供品。最后再由祭司手持油灯,在神像前面进行“阿拉提(arati)”。

  “阿拉提”的过程中,信徒用手轻轻覆盖祭司手中的灯火,然后在自己的眼睛上碰触一下,代表接受神只赐予的力量。

  通常在普迦仪式结束后,信徒可以分到一些祭祀过的鲜花、蒂卡粉或水,称为“波拉沙达(Prasada)”。所以在印度,只要看到印度人从寺庙膜拜出来,额头上几乎都涂有红色或白色的粉末。

  传统服饰

  在印度,可以由不同的服饰和装扮,看出当地人的宗教信仰、种族、阶级、区域等。

  男性包头巾:

  印度男性多半包有头巾,这种头巾称为Turban。头巾有各式各样的包裹方法,其中锡克教男性头巾,具有特定样式。

  根据传统,锡克人从小到大都必须蓄头发、留胡须,并且包着头巾。小孩头巾样式比较简单,只用黑布绑成发髻形状。成年人的头巾样式比较复杂,首先必须用黑色松紧带将长发束成发髻,然后再以一条长约3公尺的布,裹成头巾,样式为两边对衬成规则状。锡克人头巾色彩繁多,有的人甚至搭配衣服颜色。

  印度男性多半穿著一袭宽松的立领长衫(Tunic),搭配窄脚的长裤(Dhoti),拉贾斯坦地区男性,裤子是以一条白色布块裹成的,头上的布巾,花样变化极多,色泽鲜明。

  女性穿纱丽:

  印度妇女传统服饰是纱丽(Sari),纱丽是指一块长达15码以上的布料,穿著时以披裹的方式缠绕在身上。印度妇女擅长利用扎、围、绑、裹、缠、披……等技巧,使得纱丽在身上产生不同的变化。

  拉贾斯坦妇女的纱丽较短,只有披覆在头上,但是彩色缤纷、镶有金银绣边。拉贾斯坦妇女的上衣,有点像似没有领子的中国凤仙装,下身是一条滚边的及地长裙。

  纱丽穿著方式:

  印度妇女传统服饰,是用一块长达3公尺的布包裹出来的,这块布称为纱丽(Sari)。印度纱丽的穿著方式变化繁多,不同的种族、区域、信仰,会有许多不同的色彩、质感和穿裹方式。印度妇女穿著纱丽时,上衣是一件短袖、露出肚脐的紧身衣(Choli),下身是一条及地的直筒衬裙(Ghagra)。

  纱丽最基本的穿著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首先拉住纱丽布左边一端,塞进右侧的衬裙裙头。

  2 将纱丽布由右至左环绕下围,约三、四圈。

  3 接着用纱丽布在右前方折成四折,并且塞入裙头。

  4 然后将剩余布块,由左后方绕过右边腋下,披向左边肩膀上。

  5 最后直接将纱丽布披在肩上、或披覆在头上。

  饮食习惯

  印度人的日常饮食,南北方有很大差别。北方人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食,尤其喜欢吃一种叫做“恰巴提”的薄面饼。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人们以大米为主食,爱吃炒饭。而中部德干高原则以小米和杂粮为主。印度人喜欢吃带有辣味的、伴有咖喱的食物。在饮水和饮料方面,印度人和西方人一样,没有喝热水的习惯,一般喜欢喝凉水或者饮用红茶、牛奶和咖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662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