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断裂接好后怎么恢复?

跟腱断裂接好后怎么恢复?,第1张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受伤机理:

包括前足负重伸膝状态下的后足突然离地、踝关节中立位下突然背伸等。急性跟腱断裂好发于跟骨结节上2~6cm范围内。

由此我们可知跟腱断裂后的直接影响是,踝的功能,包括背屈、跖屈、旋前、旋后,以及小腿、大腿肌力。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供的跟腱断裂术后康复方案概览如下:

康复方案原则:减重—稳定—负重

康复周期划分:

术后第1周:长腿石膏固定

术后第3周:跟腱靴保护下开始尝试负重

术后第6周:跟腱靴保护下水平面步行基本恢复正常

术后第9周:开始尝试脱离跟腱靴,开始双足提踵

术后第10周:开始上坡及上楼梯练习

术后第12周:开始下楼梯练习,开始单足提踵

术后第16周:日常生活无障碍

术后第20周:低强度配速跑

减重训练推荐: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仰卧位直腿抬高,空中自行车,弹力带踝关节背屈、跖屈、旋前、旋后抗阻训练

稳定训练推荐:悬吊核心力量训练,平衡球核心力量训练,TRX卷腹、平板撑外展内收、平板撑登山者训练,跟腱靴保护下软胎训练

负重训练:双脚提踵,单脚弹力带弓步蹲,钟表支撑,哑铃负重蹲起,单车,划船机

此康复方案得以实施并有显著效果的前提是,患者最好是通过“微跟通”技术修复的跟腱断裂。

如您想了解跟多关于“微跟通”手术及术后康复的问题可以私信我们。感谢支持!

伤筋动骨至少100天,跟腱由于血循环差,接受血营养比肌肉少;同时跟腱还必须被动活动(不可能一步不走)所以愈合比其它地方困难所需时间也较长。手术修复后跟腱应该尽量修养,不做剧烈走动。刘翔手术治疗后都超过一年,奥运会参赛又造成跟腱断裂就是最好例子。

保护和愈合期(第1~6周)

目标:保护修复的跟腱

控制水肿和疼痛

减少瘢痕形成

改善背屈活动度到中立位

增加下肢近端各组肌力到5/5级

医生指导下的渐进性负重

独立完成家庭训练计划

注意事项:避免被动牵伸跟腱

应把膝关节屈曲90°位下的主动踝背屈限制在中立位(0°)

避免热敷

避免长时间下垂位

治疗措施:医生指导下使用腋仗或手杖时,穿戴轮盘固定靴下渐进负重

主动踝背屈/砋屈/内翻/外翻

按摩瘢痕

关节松动

近端肌力练习

物理治疗

冷疗

晋级标准:疼痛和水肿得到控制

在医生指导下可以负重

踝背屈达到中立位

下肢近端肌力达到5/5级 早期关节活动(第6~12周)

目标:恢复正常步态

恢复足够的功能性关节活动,以满足正常步态(踝背屈15°)及上台阶的要求(踝背屈25°

恢复踝背屈,内翻和外翻肌力到正常的5/5级

注意事项:避免治疗性练习和功能活动中出现疼痛

避免被动牵伸跟腱

治疗措施:在保护下可闹手负重到完全负重练习步态,无痛时则可脱拐

水下踏车系统练习步态

鞋内足跟垫帮助恢复正常步态

本体感觉训练

等长/等张肌力练习:踝内翻/外翻

术后6周:膝屈曲90°位渐进性抗阻踝砋屈/背屈练习

术后8周:膝伸直0°位渐进抗阻踝砋屈/背屈练习

用屈腿装置和膝伸直位脚踏装置进行砋屈肌力练习

自行车练习

脚踏多轴装置上描绘字母

倒走踏车

物理治疗

瘢痕按摩

向前上台阶练习

晋级标准:正常步态

足够的被动踝背屈角度(20°)

踝背屈,内翻,外翻肌力达到徒手肌力评定达5/5级 早期肌力练习(第12~20周)

目标:恢复全范围主动关节活动

踝砋屈肌力到正常5/5级

恢复正常平衡能力(用NeuroCom或Biodex平衡系统评定

恢复无痛的功能性活动

下台阶能力

注意事项:避免治疗性练习和功能性活动中出现疼痛

避免跟腱高负荷(即整个体重下过度背屈踝关节或跳跃)

治疗措施:等张/等速的内翻/外翻练习

固定系行车,训练阶梯,Versa攀梯练习

本体感觉训练:本体感觉平板/BAPS/泡沫滚筒/弹簧垫/NeuroCom

加强踝砋屈渐进性抗阻来练习(强调离心运动)

亚极量专项运动技能练习

渐进性本体感觉练习项目

水下踏车系统跑步练习

下肢近端肌力练习(渐进性抗阻练习)

等速项目练习

活动中所需的柔韧性练习

向前下台阶练习

晋级标准:无恐惧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正常的柔韧性

足够的肌力,表新为能单腿提踵10次

往复下台阶的能力

对称的下肢平衡能力 晚期肌力练习(第20~28周)

目标:能够自如地在踏车上完成前向跑步活动

等速测定平均峰值力矩达到75%

能够满足日常胜过活动所需的最大肌力和柔韧性

恢复无限制的功能性活动

能无恐惧状态下完成更高水平的体育活动

注意事项:活动中避免疼痛和恐惧

未达到足够的力量和柔韧性之前避免跑步和体育活动

治疗措施:开始踏车上前向跑步练习

等度评定和训练

继续下肢肌力和柔韧性练习

干扰下高级本体感觉训练

轻度的功能往复运动(双脚跳跃练习)

亚极量的体育技能练习

继续自行车,训练阶梯,Versa攀梯练习

继续加强下肢近端肌力练习(渐进性抗阻练习)

晋级标准:无痛跑步能力

等速测定平均峰值力矩达到75%

正常的柔韧性

正常的肌力(踝关节所有肌力均为5/5级)

无恐惧地进行体育专项练习 全面恢复也体育技能(第28周~1年)

目标:无恐惧地进行体育运动

能够满足个人体育活动所需的最大肌力和柔韧性

垂直跳跃评定患肢达健肢的85%

等度肌力测定患肢达健肢的85%(砋屈/背屈/内翻/外翻)

注意事项:治疗性,功能性和体育性活动中避免疼痛

在具备足够的肌力和柔韧性之前避免全项体育运动

治疗措施:更高级的功能训练和灵活练习

功能往复运动

体育专项练习

等速评定

功能性评定,如垂直跳跃评定

出院标准:达到体育运动所需的肌力和柔韧性

能够无恐惧地完成体育专项运动

功能性评定患肢达健肢的85%

等速肌力测定患肢达健肢的85%(砋屈/背屈/内翻/外翻)

能够独立完成健身房/家庭训练计划

对于急性跟腱断裂的患者,康复过程要注意根据时间,循序渐进地进行复健,具体如下:

1、石膏固定期间,活动足指,促进血液循环以防肿胀。每天尽可能多地抬高下肢进行力量锻炼,以避免肌肉萎缩,也可拄拐下地行走。

2、4周后石膏去短至膝关节以下。

3、满7周后开始去掉石膏,练习踝关节的伸曲活动,将塑料矿泉水瓶灌满温水后用脚开始滚筒练习,下地一定要带石膏并扶拐。

4、8周去石膏,穿3~35厘米足跟垫拄拐着地走路,最好双脚一起垫足跟垫,否则两个脚不一样高,不好走路。此间,继续踝关节活动度练习,脚面绷、勾活动度接近正常。

5、3个月后开始由慢走过渡至快走练习,根据自身练习情况快走—慢跑—快跑。一定要防止摔倒,否则会出现跟腱再断裂。

6、3~4个月开始练习小腿三头肌的力量,一开始可练习双脚提踵,逐渐过渡到单脚接踵。

人民网—跟腱断裂后如何康复

跟腱还很硬很正常,以后多年你都会那样的,

理疗没必要了,可以做在椅子上,把受伤脚踩着篮球(或找个酒瓶子之类的圆柱体),各个方向活动球就可以了

此外,韧带撕(断)裂后的恢复,吃药基本是不管用的,你可以做提踵(抬脚跟的自我表现恢复),穿后跟2~3厘米的软底鞋

体育运动吗,游泳基本可以,球类最好先别打了(台球不算)

手术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 术后1天: (1)活动足趾: 用力、缓慢、尽可能大范围地活动足趾。但绝对不可引起踝关节活动!5次/组,1组/小时。 (2)继续并加强股四头肌等长练习。 术后2天: (1)继续以上练习。 (2)可扶双拐患脚不着地行走, 但只是去厕所但必要的日常活动。 (3)开始直抬腿练习,包括向上的,向内收的侧抬腿以及外展的侧抬腿,向后的后抬腿练习,以强化大腿前后内外侧的肌肉,避免过分萎缩无力。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4-6组连续,2-3次练习/日。练习时有可能因石膏托过重无法完成。 2 术后4—12周 一般于4周时将石膏托去短至膝关节以下。术后4周:(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1)踝关节被动活动度练习 被动地屈伸和内外翻踝关节,缓慢、用力、最大限度。但必须在无或微痛范围内!因早期组织愈合尚不够坚固,过度牵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10-15分/次,2次/日。练习前热水泡脚20-30分,以提高组织温度改善延展性,加强练习效果。 (2)开始膝关节屈曲练习, 15-20分/次,1-2次/日。因长时间固定膝关节活动度会有所下降,故练习初期可能有疼痛,坚持练习即可改善。 (3)开始膝关节伸展练习 15-20分/次,1-2次/日。因长时间固定膝关节活动度会有所下降,故练习初期可能有疼痛,坚持练习即可改善。 (3)开始腿部肌力练习 以恢复石膏固定期萎缩的大腿肌肉。练习腿部绝对力量,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60秒,至疲劳为止。 术后5周: (1)开始被动踝关节屈伸练习,逐渐加力并增大活动度,10-15分/次,2次/日。活动度练习应循序渐进,在2-3月内使踝关节的活动度(即活动范围)达到与健侧相同。 (2)踝关节内外翻活动度练习 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内外翻踝关节。必须在无或微痛范围内,并逐渐增加角度和活动力度!因组织愈合尚不够坚固,过度牵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10-15分/次,2次/日。 可在练习前热水泡脚20-30分,以提高组织温度改善延展性,加强练习效果。 术后6周: 去除石膏,开始穿垫高后跟的鞋逐渐负重和恢复行走。 (1)以硬纸板剪成鞋后跟大小,垫在鞋后跟内约3厘米左右,开始扶拐行走,大约2-3天撤掉一层纸板,2-3周内撤完,过渡至穿平底鞋行走。 (2)开始前后、侧向跨步练习: 前向跨步练习 力量增强后可双手可提重物为负荷或在踝关节处加沙袋为负荷。20次/组,组间间隔30秒,2-4组连续,2-3次/日。要求动作缓慢、有控制、上体不晃动。 后向跨步练习 力量增强后可双手可提重物为负荷或在踝关节处加沙袋为负荷。20次/组,组间间隔30秒,2-4组连续,2-3次/日。要求动作缓慢、有控制、上体不晃动。 侧向跨步练习 力量增强后可双手可提重物为负荷或在踝关节处加沙袋为负荷。要求动作缓慢、有控制、上体不晃动。20次/组,组间间隔30秒,2-4组连续,2-3次/日。 跨步幅度不能过大!跟腱处不能有过分的牵拉感! 术后7周: (1)开始静蹲练习加强腿部力量,以强化下肢功能和整个下肢的控制能力。2分/次,休息5秒,10次/组,2-3组/日。 (2)抗橡皮筋阻力完成“勾脚(脚尖向上勾的动作)”动作,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4-6组连续,2-3次练习/日。 (3)抗阻“绷脚” 抗橡皮筋阻力完成“绷脚(脚尖向下踩的动作)”动作,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4-6组连续,2-3次练习/日。 术后8周: (1)求达到正常步态行走。 (2)继续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 坐位垂腿“勾脚”练习 抗沙袋等重物的重量为阻力完成动作,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4-6组连续,2-3次练习/日。 抗阻内外翻练习;抗橡皮筋阻力完成动作,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4-6组连续,2-3次练习/日。 (3)强化下肢肌力,开始患侧单膝蹲起练习 要求动作缓慢、有控制、上体不晃动。必要时可双手提重物以增加练习难度。3-5分钟/次,2-3次/组,2-3组/日。 3术后3个月 (1)有条件可以使用固定自行车练习,无负荷至轻负荷,跟腱处不得有明显牵拉感。30分/次,1-2次/日。 (2)可开始游泳。但绝对避免滑倒! (3)运动员开始基项动作的专项练习。但此期间缝合的肌腱尚不足够坚固,故练习及训练应循序渐进,不可勉强或盲目冒进。且应强化肌力以保证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并应注意安全,绝对避免再次摔倒! (4)可以开始由慢走过渡至快走练习。 (5)开始提踵练习( 即用脚尖站立,2分/次,休息5秒,10次/组,2-3组/日。),逐渐由双脚提踵过渡到单脚提踵。 (6)可以开始尝试: 保护下全蹲( 双腿平均分配体重,尽可能使臀部接触足跟。3-5分/次,1-2次/日。 台阶前向下练习( 力量增强后可双手可提重物为负荷或在踝关节处加沙袋为负荷。要求动作缓慢、有控制、上体不晃动。20次/组,组间间隔30秒,2-4组连续,2-3次/日。 (7)术后6月开始恢复运动

无论是运动爱好者还是专业运动员,我们的运动生涯永远都是一个“不断受伤-不断恢复”的过程。简而言之,只要运动,就或多或少地会产生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并不是最可怕的,比运动损伤更可怕的是:无视身体发出的警告强行运动,对已经发生的运动损伤处理不当,以致于发生永久性运动疾症。

为了避免悲剧发生,无论是运动爱好者、专业运动员还是教练员,都有必要对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处理方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过度训练导致的肌肉酸痛

断裂-修复-超量再生,这是肌肉纤维组织发展的基本规则。只要你进行了足够强度的负重训练,肌肉纤维就会出现撕裂;只要这种运动的持续时间够长,就一定会在12-24小时后出现肌肉酸痛。

如果症状并不严重,痛感通常在下次运动开始之后逐渐消失,出现这种情况时不必过于担忧,只需要在运动开始前进行冰敷、拉伸和热身,在运动结束后再进行拉伸和冰敷(注意顺序),一般都不会有大碍。

如果症状比较明显,请先休息(或者只进行低强度的恢复性训练)一周左右,待症状消失后再开展常规训练。

挫伤

一般为外力(例如撞击)造成的深层软组织伤害,主要症状就是疼痛、肿胀,或者出现血斑和淤青,还可能会影响运动功能。

挫伤属于外伤,常规的处理手法是这样的:第一步采用冰敷防止肿胀加剧,待肿胀被控制后进行轻柔的按摩,待肿胀在数日后有消散迹象时,可配合热敷法促进淤物消散。

扭伤和拉伤

扭伤和拉伤多见于膝、踝、肩、腰背等关节部位。

扭伤是指韧带受力过大导致其不能承受而发生纤维断裂、局部断裂甚至整体断裂。韧带的主要功能是连接相邻的骨骼(例如那些用于连接大腿骨与小腿骨的“筋”状组织),一旦受伤,轻则冰敷、休息、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同时可配合少量非负重性的活动),重则影响基本功能,甚至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拉伤则是指肌腱(肌腱是连接肌肉与骨骼的“筋”状组织)因受力过大而发生的纤维断裂、局部断裂甚至整体断裂,处理方式与扭伤相同。

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最常见的就是跑步强度过大时的小腹痛,多因肌肉疲劳、缺氧所致。另外还有小腿肌肉痉挛也比较常见,主要原因是肌肉疲劳、缺氧或身体电解质过度流失所致。

发生肌肉痉挛后,正确的处理方法是饮用电解质饮料(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然后通过适度反方向牵拉的方式(例如:小腿抽筋时可以坐于地面并伸腿,然后向躯干一方拉前脚掌,使小腿肌肉得到拉伸),使症状得到控制。

如果只是因为运动强度过大而导致的轻度痉挛(例如腹部痉挛),还可以采用按压痛点并降低运动强度的方法使症状自行消失。

骨折

根据发生原因的不同,骨折有外力型骨折和应力型骨折之分。外力型骨折多因撞击、意外重压、机械力等原因所致,是一种破坏性较大的突发性骨折。如果不幸发生这种骨折,请保护骨折处不要动,然后在第一时间寻求医生的帮助。

应力型骨折则是一种因骨骼长期受压而逐步产生形变的“慢性骨折”,多见于小腿和足部,多因长期过量运动、肌肉乏力、体重超重等原因导致,其主要表现就是休息时没有痛感,一旦运动便会出现明显疼痛。

出现应力型骨折症状后,最有效的应对方法就是休息,然后再尝试通过降低运动强度、更换运动场地、更新运动装备、改善肌肉力量等方法加以应对,使症状不再反复,以避免出现永久性的、不可逆的破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756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2
下一篇2023-11-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