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三国魏国推举孝廉的全部问题答案是什么?

QQ三国魏国推举孝廉的全部问题答案是什么?,第1张

是何事造成“二气周瑜” 刘备携夫人逃回荆州

是谁去向董卓颁诏命其回长安的? 李肃

是谁让谁不杀文鸯以得民心 钟会劝司马昭

是谁得知并向刘备汇报了彭羕欲与孟达勾结谋反 马超

是谁走马荐诸葛亮 许庶

是谁的计划平分三国 孔明

是谁把自己倒吊在城门上谏刘璋,最后撞死于地 王累

是谁识破袁术的“疏不间亲”之计,使其与吕布…… 陈珪

是谁负曹操,撑船渡渭河逃过了马超的追击? 许褚

是谁说:“吾有黄祖在彼营中,安忍弃之?” 刘表

是谁在岘山伏击,杀死了孙坚 吕公

是推荐让徐庶前来说降刘备 刘晔

是谁因劝阻曹操自称魏王被贬而郁闷而终的: 荀攸

是谁率领兵马在落凤坡埋伏射杀了庞统? 张任

是谁抬着棺材决心和关羽决一死战的? 庞德

是谁用计攻下了荆州 吕蒙

是谁入帐禀报军情而带熄诸葛亮的本命灯? 魏延

是谁擒住了祝融夫人,用以换回俘虏张嶷 魏延

是谁诱司马懿入上方谷将其大败? 魏延

是谁替曹操说降了徐晃 满宠

是谁受了献帝的衣带诏策划对付曹操之事? 董承

是谁劝阻了曹操杀刘岱、王忠? 孔融

是谁劝刘璋用坚壁清野的方法来对付刘备? 郑度

是谁提醒曹操铁索连船要防火攻? 程昱

是谁义释严颜? 张飞

是谁告知司马昭:钟会、邓艾将会谋反 贾充 (邵悌也曾告知司马昭:钟会将会谋反)

是谁将荥阳太守王植的阴谋告知了关羽? 普净

谁将汜水关太守卞喜的阴谋告知了关羽? 普净

是谁利用貂禅施反间计除掉的董卓的? 王允

是谁替刘备说降了马超? 李恢

是谁替董卓说降了吕布? 李肃

是谁最先向刘琮进言献出荆襄九郡给曹操的 傅巽

是谁先提出要结义 张飞

是谁主张杀了关公父子 左咸

是谁命弓箭手用毒箭射伤关羽? 曹仁

是谁建议立陈留王的 董卓

是谁建议诸葛亮分兵两班,互为轮换 杨仪

是谁向曹操报告孙策袭取许都之心,后被孙策所杀? 许贡

是谁向曹操推举华陀医头疼病的 华歆 (题目错字,华佗)

是谁向曹操献计用“霹雳车”对付袁军的高橹? 刘晔

是谁向刘璋建议请张鲁发兵攻打刘备? 董和

是谁赍表来报张飞被人所害之事? 吴班

是谁赍诰命往荆州,宣封关羽为五虎上将之首? 费诗

是谁一箭射瞎了夏侯惇的一只眼睛? 曹性[嘉峪关]

是谁射瞎夏侯惇的一只眼? 高顺 (真实是曹性)[嘉峪关]

是谁提议曹丕以七步诗来为难曹植? 华歆

是谁提出袁绍十败、曹操十胜的观点? 郭嘉

是谁杀了华雄 关羽

是谁杀死同伙杜远,救了甘、糜二位夫人? 廖化

是谁杀了严白虎献首及于孙策? 董袭

是谁杀死同伙杜远,救了甘、糜二位夫人? 廖化

是谁杀死了黄祖? 甘宁

是谁杀了曹髦? 成济

是谁杀了孙策 一小兵 (莫名其妙!真实是许贡家客,谎

谁最先刺杀董卓 伍孚

谁奉孙权之命至白帝城说刘备不要伐吴? 诸葛瑾

谁最后统一了三国 司马炎

谁知道袁潭用的兵器是什么? 长枪

谁知道吕布袭击了徐州,星夜差人至吕布处,许以粮五万斛、马五百匹、金银一万使夹攻

刘备? 袁术

谁原为曹军牙门将军,后因徐晃欲杀之而投刘备? 王平

谁双手掣二牛尾,倒行百余步,惊退流寇? 许褚

谁赤膊斗马超? 许楮

谁被汉灵帝称为“阿父”? 张让

谁病死在五丈原 诸葛亮

谁闻司马懿兵变欲去迎驾,其姊宪英劝其应坚守职位,莫要轻动? 辛敞

谁擒住了祝融夫人,用以换回俘虏张嶷、马忠 马岱

谁甘愿受一百脊杖行苦肉计再去曹营诈降 黄盖

谁偷渡阴平小道而突袭了成都 邓艾

谁威逼献帝下诏让曹丕嗣曹操爵位 华歆

谁推荐让徐庶前来说降刘备 刘晔

谁作《仇国论》一篇劝姜维体恤军士,不要征魏? 谯周

谁未在坚守绵竹一役中战死 董厥

谁诈降马超后暗调兵马将马超一举击溃,后被曹操封为关内侯: 杨阜

谁甘愿受一百脊杖行苦肉计再去曹营诈降? 黄盖

谁的大名,连小儿听了都 张辽

谁识破袁术的“疏不间亲”之计,使其与吕布 陈珪

谁告密使得吉平毒曹操一事泄露 秦庆童

1关于孝心的古诗句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1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2、《步虚》唐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13、《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唐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2关于簪的诗句

五声备奏,三献终祠。

车移凤辇,旆转虹旗。 礼周笾豆,诚效虔祗。

皇灵徙跸,簪绅拜辞。 庭陈大乐,坐当太微。

凝旒负扆,端拱垂衣。 鸳鸾成列,簪组相辉。

御炉香散,郁郁霏 霏。 共君结新婚,岁寒心未卜。

相与游春园,各随情所逐。 君念菖蒲花,妾感苦寒竹。

菖花多艳姿,寒竹有贞叶。 此时妾比君,君心不如妾。

簪玉步河堤,妖韶援绿蕺。 凫雁将子游,莺燕从双栖。

君念春光好,妾向春光啼。 君时不得意,妾弃还金闺。

结言本同心,悲欢何未齐。 怨咽前致辞,愿得中所悲。

人间丈夫易,世路妇难为。 始经天月照,终若流星驰。

长信佳丽人,失意非蛾眉。 庐江小吏妇,非关织作迟。

本愿长相对,今已长相思。 复有游宦子,结援从梁陈。

燕居崇三朝,去来历九春。 誓心接终始,蚕桑奉所亲。

归愿未克从,黄金赠路人。 洁妇怀明义,从泛河之津。

于今千万年,谁当问水滨。 更忆倡家楼,夫婿事封侯。

去时思灼灼,去罢心悠悠。 不怜妾岁晏,千载陇西头。

以兹常惕惕,百虑恒盈积。 由来共结缡,几人同匪石。

故岁雕梁燕,双去今来只。 今日玉庭梅,朝红暮成碧。

碧荣始芬敷,黄叶已淅沥。 何用念芳春,芳春有流易。

何用重欢娱,欢娱俄戚戚。 家本巫山阳,归去路何长。

叙言情未尽,采菉已盈筐。 桑榆日映物,草色盈高冈。

下有碧流水,上有丹桂香。 桂枝不须折,碧流清且洁。

赠君比芳菲,受惠常不灭。 赠君泪潺湲,相思无断绝。

妾有秦家镜,宝匣装珠玑。 鉴来年二八,不记易阴晖。

妾无光寂寂,委照影依依。 今日持为赠,相识莫相违。

春景娇春台,新露泣新梅。 春叶参差吐,新花重迭开。

花影飞莺去,歌声度鸟来。 倩看飘飖雪,何如舞袖回。

逶迤度香阁,顾步出兰闺。 欲绕鸳鸯殿,先过桃李蹊。

风带舒还卷,簪花举复低。 欲问今宵乐,但听歌声齐。

夜久星沉没,更深月影斜。 裙轻才动佩,鬟薄不胜花。

细风吹宝袜,轻露湿红纱。 相看乐未已,兰灯照九华。

大君端扆暇,睿赏狎林泉。 开轩临禁籞,藉野列芳筵。

参差歌管飏,容裔羽旗悬。 玉池流若醴,云阁聚非烟。

湛露晞尧日,熏风入舜弦。 大德侔玄造,微物荷陶甄。

谬陪瑶水宴,仍厕柏梁篇。 阚名徒上月,邹辩讵谈天。

既喜光华旦,还伤迟暮年。 犹冀升中日,簪裾奉肃然。

狭斜通凤阙,上路抵青楼。 簪绂启宾馆,轩盖临御沟。

西城多妙舞,主第出名讴。 列峰疑宿雾,疏壑拟藏舟。

花蝶辞风影,苹藻含春流。 酒阑高宴毕,自反山之幽。

春景娇春台,新露泣新梅。 春叶参差吐,新花重叠开。

花影飞莺去,歌声度鸟来。 倩看飘飖雪,何如舞袖回。

逶迤度香阁,顾步出兰闺。 欲绕鸳鸯殿,先过桃李蹊。

风带舒还卷,簪花举复低。 欲问今宵乐,但听歌声齐。

夜久星沉没,更深月影斜。 裙轻才动佩,鬟薄不胜花。

细风吹宝袂,轻露湿红纱。 相看乐未已,兰灯照九华。

瑜佩升青殿,秾华降紫微。 还如桃李发,更似凤凰飞。

金屋真离象,瑶台起婺徽。 彩缨纷碧坐,缋羽泛褕衣。

云路移彤辇,天津转明镜。 仙珠照乘归,宝月重轮映。

望园嘉宴洽,主第欢娱盛。 丝竹扬帝熏,簪裾奉宸庆。

丛云霭晓光,湛露晞朝阳。 天文天景丽,睿藻睿词芳。

玉庭散秋色,银宫生夕凉。 太平超邃古,万寿乐无疆。

元王诗传博,文后宠灵优。 鹤盖动宸眷,龙章送远游。

函关疏别道,灞岸引行舟。 北林分苑树,东流溢御沟。

鸟声含羽碎,骑影曳花浮。 圣泽九垓普,天文七曜周。

方图献雅乐,簪带奉鸣球。 古人一言重,尝谓百年轻。

今投欢会面,顾盼尽平生。 簪裾非所托,琴酒冀相并。

累日同游处,通宵款素诚。 霜飘知柳脆,雪冒觉松贞。

愿言何所道,幸得岁寒名。 温液吐涓涓,跳波急应弦。

簪裾承睿赏,花柳发韶年。 圣酒千钟洽,宸章七曜悬。

微臣从此醉,还似梦钧天。 《弘农清岩曲有磐石可坐,宋十一每拂拭待余,寄诗赠之》田游岩 信彼称灵石,居然狎遁栖。

裴回承翠巘,斌驳带深溪。 夕阴起层岫,清景半虹霓。

风来应啸阮,波动可琴嵇。 仆也颍阳客,望彼空思齐。

傥见山人至,簪蒿且杖藜。 九 九侍神仙,高高坐半天。

文章二曜动,气色五星连。 簪绂趋皇极,笙歌接御筵。

愿因茱菊酒,相守百千年。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皇居帝里崤函谷,鹑野龙山侯甸服。

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 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桂殿嶔岑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 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

复道斜通鳷鹊观,交衢直指凤凰台。 剑履南宫入,簪缨北阙来。

声名冠寰宇,文物象昭回。 钩陈肃兰戺,璧沼浮槐市。

铜羽应风回,金茎承露起。 校文天禄阁,习战昆明水。

朱邸抗平台,黄扉通戚里。 平台戚里带崇墉,炊金馔玉待鸣钟。

小堂绮帐三千户,大道青楼十二重。 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

绣柱璇题粉壁映,锵金鸣玉王侯盛。 王侯贵人多近臣,朝游北里暮南邻。

陆贾分金将宴喜,陈遵投辖正留宾。 赵李经过密,萧朱交结亲。

丹凤朱城白日暮,青牛绀幰红尘度。 侠客珠弹垂杨道,倡妇银钩采桑路。

倡家桃李自芳菲,京华游侠盛轻肥。 延年女弟双凤入,罗敷使君千骑归。

同心结缕带,连理织成衣。 春朝桂尊尊百味,秋夜。

3关于孝道的诗句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国”与“家”的关系协调的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则是“孝”。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

扩展资料: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从秦汉开始,我国就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建成它并维护它要有两条保证。第一条,要保证对广土众民的大国高度集权的有效统治;第二条,要使生活在最基层的个体农民,安居乐业,从事生产。

高度集中的政权与极端分散的农民双方要互相配合,减少对立,在统一的国家协调下,才能从事大规模跨地区的工业建设、文化建设,防止内战,抵御外患,救灾防灾。个体农民从中受到实惠,则天下太平。

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社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合理选择。家庭是中国古代一家一户的基层生产组织,从而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小农生产的家庭对国家有纳税的义务,国家有保护小农的责任,

“国”与“家”的关系协调的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则是“孝”。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融忠孝为一体。

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体系。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搜狗百科-游子吟

搜狗百科-孝道

4诗句意思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意思是说:推举、选拔出的秀才,不懂得四书五经,没有真才实学,推举、选拔出的孝廉,他的父母却单独居住,无人供养这是一种强烈的讽刺,讽刺当时官场黑暗,很多虚名徒有其表,丧失了其根本的意义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愿对你有所帮助。

5关于恩情的诗句有哪些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唐孟郊

2、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别老母》清黄仲则

3、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十五》宋王安石

4、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5、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母别子》唐白居易

6、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慈母爱》元杨维桢

7、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墨萱图》元王冕

8、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谁氏子》唐韩愈

9、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短歌行,无乐声。——《短歌行》唐王建

10、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11、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除夜作》唐高适

12、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步虚》唐司空图

13、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唐孟浩然

6有关孝心的诗句

高中时学习的《陈情表》,很感人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以下是译文: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我的母亲改嫁。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没有福泽,很晚才得到儿子。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单无靠地独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作伴。而祖母刘氏很早就为疾病所纠缠,经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食医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沐浴在清明政治的教化之中。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我为秀才。我因为没有人能照料祖母,就辞谢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以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去侍奉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够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辞谢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回避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星火还要急。我很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力,但是祖母刘氏的疾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得不到准许。我现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狼狈不堪。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受到怜惜抚育,何况我的孤苦尤其严重呢。再说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郎官,本来希望能够得到更为显达的官职,并不自以为清高。我现在是卑贱的亡国之俘,实在微不足道,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徘徊观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象太阳将要下山的人,生命不可能维持太长的时间,已经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我如果没有祖母抚养,就不可能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没有我的照顾,也不能够安度她的晚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由于这种出自内心的感情使我不能弃养而远离。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因此我效忠于陛下的日子还很长,而报答祖母刘氏的日子已很短了。我怀着象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能够准许我对祖母养老送终的请求。

我的苦衷,不仅蜀地的人和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到的,祈望陛下能怜惜我愚昧至诚的心意,同意我这点微小的愿望,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年。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结草来报答陛下的恩惠。我怀着象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谨此上表禀告。

  九品中正制

  东汉后期,以门阀世族为代表的大地主贵族,依仗权势操纵了地方选举。这样一来,就同要求参予政治的中小地主及知识分子发生了矛盾。地主阶级内部的这种冲突,使得双方在采取怎样的选官制度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九品中正制”就在此时应运而生。

  曹丕称帝以后,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就是通过品评,将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朝廷任命中正官到各地主持品评;被评为上等的人士将被推荐到各级政府中去做官。这一制度赋予中正官考察各地士人的权力。在初期,他们在品评人物时也还比较注意人才优劣和舆论的褒贬,使朝廷多少能够掌握一些选官权力。所以沈约在《宋书·恩幸传序》中评论九品中正制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不过,他的评价是指九品中正制的初行阶段,反映了庶族士人向门阀世族争夺选举权力的企图。这里所说的庶族士人,一般是指中小地主及知识分子。在当时,普通劳动者是没有资格参加品评的。所以九品高下,只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差别。

  曹魏后期,九品中正制开始发生变化,它很快就被势力雄厚的门阀世族所把持。这些豪门大族世代为宦,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各级中正官也由他们任命或直接担任。在世族们极为注重家世、谱系的情况下,九品中正制也就把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惟一标准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从此,九品中正制就成了豪门世族手中的工具了,反而为他们操纵品评、把持选官大权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九品中正制是这一历史时期选官制度的支柱,它可以保证门阀世族在政治上处于优越地位和享有特权。但是九品中正制只是将人品评为九等,作为授官的依据,而朝廷在选人任官时还要借用汉代察举的某些做法来实现。中正官一般是以孝廉、秀才两种名义向朝廷荐举人才。按照习惯,孝廉侧重于品行端正、精通儒家经学,秀才则突出于文学写作才能优异。当然,在凭借门第才能中选的时代,那些被推举为孝廉、秀才的人,未必具有真才实学。在南朝,还有一种“明经”科目。国家学校的学生可以通过明经科的考试,获得官职。当时的孝廉、秀才多为世族所垄断,但是明经不限门第,所以庶族寒门士人便可以通过明经途径跻入仕途。在北朝,荐举孝廉、秀才时对于家世门第的限制较之南朝要宽些,少数庶族寒门士人也有被选举的可能。随着九品中正制走向衰落,北朝在选举中首先对门第出身的限制呈现出松弛的趋势。

1 沈景为河间王相文言文翻译

河间王刘政傲慢暴戾,不守法度。

顺帝因为侍御史吴郡沈景有能力强的称誉,所以提升他为河间相。沈景到河间国后拜谒国王,国王的服饰不端正,傲慢地蹲坐在殿上。

侍郎们称拜,沈景却立而不行礼。他问王在哪里,虎贲说:“那不就是王吗?”沈景说:“国王 戴国王的服饰,与一般人有什么区别!如今我作为相来拜谒国王,怎能是拜谒无礼之人呢!”国王感到惭愧而去改换了服饰,沈景这才下拜。

沈景出住宫门之外,请来王傅责备说:“以前从京师出发,陛下下诏。因王不恭敬,所以派相检查监督。

你们空受爵禄,却没有尽到训导的义务。”因此便上奏要治他们的罪。

朝廷下诏批评刘政并责备傅。沈景接着便逮捕那些好人并上报他们的罪行,处决数十名十分可恶的,释放了一百多被冤枉的人。

2 沈景为河间王相文言文翻译

河间王刘政傲慢暴戾,不守法度。

顺帝因为侍御史吴郡沈景有能力强的称誉,所以提升他为河间相。沈景到河间国后拜谒国王,国王的服饰不端正,傲慢地蹲坐在殿上。

侍郎们称拜,沈景却立而不行礼。他问王在哪里,虎贲说:“那不就是王吗?”沈景说:“国王 戴国王的服饰,与一般人有什么区别!如今我作为相来拜谒国王,怎能是拜谒无礼之人呢!”国王感到惭愧而去改换了服饰,沈景这才下拜。

沈景出住宫门之外,请来王傅责备说:“以前从京师出发,陛下下诏。因王不恭敬,所以派相检查监督。

你们空受爵禄,却没有尽到训导的义务。”因此便上奏要治他们的罪。

朝廷下诏批评刘政并责备傅。沈景接着便逮捕那些好人并上报他们的罪行,处决数十名十分可恶的,释放了一百多被冤枉的人。

3 彭景直,瀛洲河间人,文言文翻译

原文

彭景直,瀛州河间人,中宗景龙末,为太常博士。时献、昭、乾三陵皆日祭,景直上言:在礼,陵不日祭,宗庙有月祭,故王者设庙、祧、坛、墠,为亲疏多少之差。立七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皆月祭远庙为祧享尝乃止去祧为坛去坛为墠有祷祭之无祷乃止谯周曰:“天子始祖、高祖、曾祖、祖、考之庙,皆朔加荐,以象生时朔食,号月祭,二祧庙不月祭。”则古无日祭者。今诸陵朔、望进食,近古之殷事;诸节进食,近古之荐新。郑玄曰:“殷事,月之朔、半,荐新奠也。”于《仪礼》,朔、半日,犹常日朝夕也,既大祥,即四时焉,此其祭皆在庙云。寻经质礼,无日祭于陵之文。汉时,京师自高祖下至宣帝,日祭诸寝,月祭诸便殿。贡禹以礼节烦数,白元帝愿罢郡、国庙。丞相韦玄成等后因议七庙外寝园皆无复修。议者亦以祭不欲数,宜复古四时祭于庙。魏、晋以降,不祭墓。唐家择古作法,臣谓宜罢诸陵日祭,如礼便。帝不从,因下诏:“有司言诸陵不当日进食。夫礼以人情为之沿革,何专古而泥所闻?乾陵宜朝晡进奠,昭、献陵日一进,或所司乏于费,可减朕常膳为之。”帝崩,葬定陵,有司议以和思皇后祔葬,后为武后所杀,不得其丧所,将以招魂合诸梓宫,景直曰:“招魂古无传,不可。请如桥山藏衣冠故事,纳后祎衣,复寝宫,举衣魂辂,告以太牢,内之方中,奉帝梓棺右,覆以夷衾。”众当其言,制曰:“可。”景直后历礼部郎中,卒。

翻译

彭景直,是瀛州河间人。中宗景龙末年,任太常博士。当时献、昭、乾三陵都是每天祭祀,彭景直上疏说,按照礼法,陵墓不是每天祭祀,宗庙一月祭祀一次,因此君王设置庙、祧、坛、墠,有亲疏多少之差。建立七庙、一坛、一墠。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都是一月祭祀一次。远祖之庙叫祧,四季各祭祀一次就可以了。不建祧庙的是坛,不建坛的是墠,有祷告时祭祀,没有祷告就停止祭祀。谯周说:“天子的始祖、高祖、曾祖、祖、父之庙,都是每月初一祭祀,以此象征生前初一享受丰盛的膳食,称为月祭。”可知古代没有日祭的。现在各个皇陵在初一、十五进献食品,是近古举行的盛大祭祀;在各个节令进献食品,是近古举行的以时鲜的食品祭献。郑玄说:“大祭,在每月的初一、十五。”在《仪礼》上,初一、十五,就像平常日子的朝一样,大祥期满以后,就按四季祭祀,这些祭祀都在宗庙中进行。贡禹以礼节烦多,建议元帝希望罢除郡庙、国庙。丞相韦玄成等人后来因为建议七庙外寝园都不再修建。议论者也认为祭祀不要过多,应该恢复古代四季在宗庙祭祀的旧制。从魏、晋以下,不在陵墓祭祀。唐家选择古制制定礼法,臣认为应停止在各个皇陵进行日祭,按照礼法灵活处理。中宗没有听从,因而下诏说:“有关部门说诸陵不应每天进献食品。礼法因人情发展变革,为什么只拘泥于古代的传闻呢?乾陵应于早晚致祭,昭陵、献陵每天一次致祭,如果有关部门费用缺乏,可以削减朕的日常膳食来解决。”中宗去世后埋在定陵,有关部门建议和思皇后祔葬,和思皇后被武后所杀,已找不到埋葬的地方,想通过招魂来合葬,景直说:“招魂自古没有记载,不可以采用。请像桥山藏衣冠旧例一样,取出皇后的祭衣,把皇后的灵魂招入寝宫,建衣魂车,以太牢之礼相祭,然后放入墓穴中,置于中宗梓棺右边,盖上夷衾。”众当认为他的建议很恰当,皇帝下制曰:“可。”彭景直后来历礼部郎中,去世。

4 河间王刘德文言文翻译

河间王刘德文言文翻译: 冬季,十月,河间王刘德来京朝见,进献用于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433633361郊庙朝会的正乐,回答了有关三雍宫(胡三省注:应劭曰:辟雍、明堂、灵台也。

雍,和也;言天地、君臣、人民皆和也。余谓对三雍宫者,对三雍之制度,非召对于三雍宫)的典章制度及皇帝拟定的三十多个问题。

他的回答,都是依据并阐明了儒学思想,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文字简捷,观点明确。武帝下令让掌管宫廷音乐的太乐官经常练习河间王所献的雅乐,作为年节典礼中的项目,但平常很少演奏。

春季,正月,河间王刘德去世,中尉常丽向朝廷报告了他的死讯,并说:“河间王立身端正,行为谨饬,温良仁义,恭敬俭朴,敬上爱下,聪明智慧,洞察隐微,恩惠及于鳏夫寡妇。”大行令奏报武帝:“《谥法》说:‘聪明睿智称之为献。

’议定河间王刘德的谥号为献王。” 班固赞曰:过去鲁哀公曾说过这样的话:“我在深宫中出生,在妇人抚育下长大,从不知道什么是忧愁,从未体验过什么是恐惧。”

这话说得多么真实啊。这样的人做君主,即便他不想使国家陷入危亡的绝境,也不可能啊!所以古人把安享太平看成为毒酒,把没有仁德而身居富贵之位称之为不幸(胡三省注:师古曰:左氏传:管敬仲曰:“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汉朝建国,直到孝平帝,诸侯王数以百计,大多骄横荒*丧失道德。

为什么这样呢?沉溺在放纵恣肆的环境中,他们所处的地位导致他们如此。即使是常人都要深受习俗的影响,何况鲁哀公之类的人呢!“学识渊博,出类拔萃”,河间献王刘德可说近似这样的人。

《资治通鉴卷第十七•汉纪十•汉武帝五年》:“冬,十月,河间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天子下太乐官常存肄河间王所献雅声,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也。

春,正月,河间王薨,中尉常丽以闻,曰:“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鳏寡。”大行令奏:“《谥法》‘聪明睿知曰献’。

谥曰献王。” 班固赞曰:昔鲁哀公有言:“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

信哉斯言也,虽欲不危亡,不可得已!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无德而 富贵谓之不幸。汉兴,至于孝平,诸侯王以百数,率多骄*失道。

何则?沈溺放恣之中,居势使然也。自凡人犹系于习俗,而况哀公之伦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5 文言文《薛世雄》翻译

薛世雄,字世英,原本是黄河以东汾阴人,他的祖先后来迁移到了关内。父亲叫薛回,字道弘,在后周做官,后来做到泾州刺史。开皇初年,封为舞阴郡公,槽渠的监管,因为年老回乡。世雄年幼时候,和孩子们玩耍,就在地上画城池,号令其他孩子们相互攻守,有不听话的,就抽他,孩子们都怕他,没有不规规矩矩的。他父亲看到了感到十分惊讶,对别人讲:这个孩子一定会让我们家兴旺。

十七岁的时候,跟随后周武王讨伐北齐,凭战功封为帅都督。开皇时期,屡次立有战功,升迁为仪同三司·右亲卫车骑将军。隋炀帝即位,夷和獠多次联合起来叛乱,派世雄讨伐。又升为右监门郎将。世雄为官清廉谨慎,每当行军到击败敌人的地方,绝不骚扰百姓,皇帝因此嘉奖他。皇帝曾跟大臣们说:“我打算推荐一个人,不知道大家认识他吗?”大家都回答说:“我们怎么能够揣测得到皇上的心思。”皇帝说:“我要举荐的人就是薛世雄。”大家都觉得不错。皇帝又说:“世雄廉洁正气,有古人的优良作风。”

年末,用世雄为玉门道行军大将,和突厥启民可汗联兵攻打伊吾。军队到达玉门后,启民可汗违背了盟约,不派兵,世雄孤军奋战。伊吾开始时听说隋军不能来,都不防备,等到世雄的军队抵达后,十分害怕,请求投降,来到军前送上牛和酒。世雄于是就在汉朝的老伊吾城的东边修建城池,称为新伊吾,留下银青光禄大夫王威率领数千人守城,便回去了。皇上十分高兴,升为正议大夫,赏赐给他两千段。辽东之战,让世雄做沃沮道军将,和宇文述都在平壤打了败仗。撤军到白石山,被敌人层层包围,四面箭如雨下。世雄用得胜的军队作为先锋,挑选精锐骑兵200人率先进攻,敌人稍微胆怯,于是派兵追击,得胜归来。损失了很多兵马,免于责罚。第二年,皇帝又攻打辽东,被封为右侯卫将军,进攻塌顿道。军队到达乌骨城,恰逢杨玄感作乱,就撤军了。

皇帝达到柳城,让世雄作为东北道大使,燕郡太守,驻守怀远。那时候突厥多有强盗,周围的郡县百姓多受其害,下令让世雄率领十二郡的军队,巡逻边塞。开皇十年,再一次跟随皇帝到辽东,升为左御卫大将军,仍旧在涿郡留守。没过几年,李密兵进逼东都,中原混乱,下令世雄率领幽 蓟的精兵来抵挡。军队行军到河间,在城南驻扎,河间等地方一起聚集,依靠世雄的大军,想要讨伐窦建德。窦建德的家将走露了风声,亲自挑选数百精锐,夜晚前来偷袭。先进攻河间的军队,被打散后撤到世雄的驻地。正赶上天下大雾,不能分辨彼此,军队溃不成军,都各自逃命,于是打败。世雄和周围数十个骑兵逃进河间城,不久便生病了,回到了涿郡,不久就死了,死时63岁。有儿子:子万述、万淑、万钧、万彻,都因骁勇善战而闻名。

一字一句纯手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6 河间王刘德文言文翻译

《资治通鉴卷第十七•汉纪十•汉武帝五年》:“冬,十月,河间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

天子下太乐官常存肄河间王所献雅声,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也。春,正月,河间王薨,中尉常丽以闻,曰:“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鳏寡。”

大行令奏:“《谥法》‘聪明睿知曰献’。谥曰献王。”

班固赞曰:昔鲁哀公有言:“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信哉斯言也,虽欲不危亡,不可得已!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无德而 富贵谓之不幸。

汉兴,至于孝平,诸侯王以百数,率多骄*失道。何则?沈溺放恣之中,居势使然也。

自凡人犹系于习俗,而况哀公之伦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参考译文 冬季,十月,河间王刘德来京朝见,进献用于郊庙朝会的正乐,回答了有关三雍宫(胡三省注:应劭曰:辟雍、明堂、灵台也。

雍,和也;言天地、君臣、人民皆和也。余谓对三雍宫者,对三雍之制度,非召对于三雍宫)的典章制度及皇帝拟定的三十多个问题。

他的回答,都是依据并阐明了儒学思想,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文字简捷,观点明确。武帝下令让掌管宫廷音乐的太乐官经常练习河间王所献的雅乐,作为年节典礼中的项目,但平常很少演奏。

春季,正月,河间王刘德去世,中尉常丽向朝廷报告了他的死讯,并说:“河间王立身端正,行为谨饬,温良仁义,恭敬俭朴,敬上爱下,聪明智慧,洞察隐微,恩惠及于鳏夫寡妇。”大行令奏报武帝:“《谥法》说:‘聪明睿智称之为献。

’议定河间王刘德的谥号为献王。” 班固赞曰:过去鲁哀公曾说过这样的话:“我在深宫中出生,在妇人抚育下长大,从不知道什么是忧愁,从未体验过什么是恐惧。”

这话说得多么真实啊。这样的人做君主,即便他不想使国家陷入危亡的绝境,也不可能啊!所以古人把安享太平看成为毒酒,把没有仁德而身居富贵之位称之为不幸(胡三省注:师古曰:左氏传:管敬仲曰:“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汉朝建国,直到孝平帝,诸侯王数以百计,大多骄横荒*丧失道德。

为什么这样呢?沉溺在放纵恣肆的环境中,他们所处的地位导致他们如此。即使是常人都要深受习俗的影响,何况鲁哀公之类的人呢!“学识渊博,出类拔萃”,河间献王刘德可说近似这样的人。

《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

繇(由)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

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

修礼乐,被(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而游。

武帝时,献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旨)明。

立二十六年薨。中尉常丽以闻,曰:“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鳏寡。”

大行令奏:“谥法曰‘聪明睿知曰献’,宜谥曰献王。”子共王不害嗣。”

参考译文 河间献王刘德(字道君,栗姬子)在景帝前元二年(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三月甲寅廿六)封王(都乐城(今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东南),辖境约相当于今河北东南部献县、交河、东光、阜成、武强一带),研习学业喜好古事,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从民间得到好书,一定要很好地抄录副本给书主,而留下书的正本,又加赐金帛以广泛招求好书。

这样四方有道德学术的人不远千里而来(史记集解汉名臣奏:“杜业奏曰‘河闲献王经术通明,积德累行,天下雄俊觽儒皆归之。孝武帝时,献王朝,被服造次必于仁义。

问以五策,献王辄对无穷。孝武帝艴然难之,谓献王曰:“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

王知其意,归即纵酒听乐,因以终’。”),有的有祖先旧藏的书,大多也进献给献王,所以得到的书很多,与汉王朝相等。

这时,淮南王刘安也爱好书,他所招来的书多半是没实用的。献王所得的书都是秦以前的古文旧书(指秦小篆以前的文字。

先秦:言秦之先),如《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等书,都是经传说记,孔子的七十弟子所著论的书。献王学习举用六经,设立了《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

修习礼乐,亲自感受儒家的学术,所向所学必定以儒术为准。山东诸儒多随从而游。

武帝时期,献王来朝见,奉献雅乐,答对三雍宫(谓辟雍、明堂、灵台)以及诏令策问三十多件事。就他所谈的道德学术(指儒术),正合事理之中,文辞简约明晰。

献王在位二十六年薨(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正月)。中尉常丽上奏朝廷,说(曰:李慈铭云,“曰”字上当有“制”字):“王自身端正且行为清明,温和仁慈恭敬俭朴,真诚敬爱下级,明知深察,恩惠及于鳏寡。”

大行令上奏:“谧法说‘聪明睿智曰献’,。

7 戚景通传 译文

《戚景通传》参考译文

戚将军景通,字世显,定远人。世代继承登州卫指挥佥事,凭借军功掌管军政的印章。派往他管辖地的使者推举孝廉,他被提升为江南运粮把总。他上任后就废除积弊,除去羡余,到了要把粮食输送到太仓。以前有虚报数目谋取私利的弊端,他的门人把这个情况告诉他。他生气地说:“我从成年后侍奉君主,(做任何事情)一概不欺骗。我宁愿受上级的责问,也不会做自欺欺人的事。”等到把粮食输送到太仓后,实际的数目与帐簿上的数目不符合,他受到度支官的审问,判罪官职降级。他管辖地的张千户悄悄地送来三百赢金。他笑着说:“我因不欺骗而承受罪过,反而收受余利的银子做欺骗的事吗?”他的事情查明后恢复了官职。戚勋凭借总督备倭的身份到他那里,邀请他改为同一姓氏。他说:“祖先以前姓倪,记载在勋府,就是自己想附属,我如何处理玺书(古代用印章封记的文书)?”最后他拒绝了戚勋。他被授予总督备倭,提升为山东都司佥书,又提升为大宁都司掌印。河间地方治理河道,好久都没有什么功绩。邀请他做植(古代军中督办工事的将领),不超过一个月就大功告成。大宁佥书职位缺少一个人,皇上要安排匈奴内附(少数民族、藩国归顺中央政权)的人,他说“安荣可以担任佥书”。安荣捧着百金来送给他。他用严厉的目光看着安荣说:“我推举贤能的人,所以我推举你。如果你要把这些东西送给我,那么我就不推举你了。” 安荣惭愧地回去了。……他头发花白了才有了儿子,儿子叫戚继光。继光穿着绣花鞋经过厅堂,他大骂继光说:“小孩子怎么能够这样穿着!你现在穿绣花鞋必定追求锦衣,追求锦衣以后必定追求肉食。你父亲为人清正廉洁,一定不会满足你。你日后就会贪占军队的钱财来满足自己!” 知道绣花鞋是外祖父家送的以后,最终还是扯下花饰扔在一边不许穿。他的住宅将近二百年的历史,才请人修缮。要求做四扇窗,放在厅堂前的柱子中间。工匠请求把窗户增加到十二扇。他说:“如果我不冒犯我的祖先,仍然可在这里居住,四扇窗足够了。如果不这样做,这个地方就不能保留下来。”他晚年时策划防御外国人,策划的内容累计起来有几百张文稿。

8 河间王刘德文言文翻译

河间王刘德文言文翻译:

冬季,十月,河间王刘德来京朝见,进献用于郊庙朝会的正乐,回答了有关三雍宫(胡三省注:应劭曰:辟雍、明堂、灵台也。雍,和也;言天地、君臣、人民皆和也。余谓对三雍宫者,对三雍之制度,非召对于三雍宫)的典章制度及皇帝拟定的三十多个问题。他的回答,都是依据并阐明了儒学思想,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文字简捷,观点明确。武帝下令让掌管宫廷音乐的太乐官经常练习河间王所献的雅乐,作为年节典礼中的项目,但平常很少演奏。

春季,正月,河间王刘德去世,中尉常丽向朝廷报告了他的死讯,并说:“河间王立身端正,行为谨饬,温良仁义,恭敬俭朴,敬上爱下,聪明智慧,洞察隐微,恩惠及于鳏夫寡妇。”大行令奏报武帝:“《谥法》说:‘聪明睿智称之为献。’议定河间王刘德的谥号为献王。”

班固赞曰:过去鲁哀公曾说过这样的话:“我在深宫中出生,在妇人抚育下长大,从不知道什么是忧愁,从未体验过什么是恐惧。”这话说得多么真实啊。这样的人做君主,即便他不想使国家陷入危亡的绝境,也不可能啊!所以古人把安享太平看成为毒酒,把没有仁德而身居富贵之位称之为不幸(胡三省注:师古曰:左氏传:管敬仲曰:“宴安鸩毒,不可怀也。”)。汉朝建国,直到孝平帝,诸侯王数以百计,大多骄横荒*丧失道德。为什么这样呢?沉溺在放纵恣肆的环境中,他们所处的地位导致他们如此。即使是常人都要深受习俗的影响,何况鲁哀公之类的人呢!“学识渊博,出类拔萃”,河间献王刘德可说近似这样的人。

《资治通鉴卷第十七•汉纪十•汉武帝五年》:

“冬,十月,河间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天子下太乐官常存肄河间王所献雅声,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也。

春,正月,河间王薨,中尉常丽以闻,曰:“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鳏寡。”大行令奏:“《谥法》‘聪明睿知曰献’。谥曰献王。”

班固赞曰:昔鲁哀公有言:“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信哉斯言也,虽欲不危亡,不可得已!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无德而 富贵谓之不幸。汉兴,至于孝平,诸侯王以百数,率多骄*失道。何则?沈溺放恣之中,居势使然也。自凡人犹系于习俗,而况哀公之伦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9 刘东堂言的翻译及启示

刘东堂说:有一个狂妄的晚辈书生,品性荒谬狂妄,对今人古人都鄙视谩骂,借以抬高自己的地位身价。如有挑出他作的诗、写的文章中一个字的毛病的人,他便对此恨之入骨,有时甚至殴打别人。

刘东堂言:狂生某者,性悖妄,诋訾今古,高自位置。有指摘其诗文一字者,衔之次骨,或至相殴。

正赶上河间府举行岁考,十几名考生同住在一起,有的相识,有的互不认识,夏天的夜晚大家分散坐在庭院中乘凉。狂妄的晚辈书生随心所欲地高谈阔论。大家惧怕他的尖刻的口舌,全都闭嘴不答理他;只有树后面坐着的一个人直言与他争辩,连续不断地揭出狂生谈论中的谬误。狂生理亏连争辩的言词都没有了,发怒问道:“你是谁?”黑暗中只听到回答说:“我是焦王相呀。”(焦王相是河间府一带有名的老儒生。)狂生惊骇地问:“你不是不久前已经死了吗?”只听黑暗中笑着回答说:“我如果不死,怎敢去冒险摸老虎的胡须呢?”狂生恼怒地跳脚叫喊,围绕着院墙四处寻找,但只听见吃吃的耻笑的声音,忽而在树梢上,忽而在房檐上罢了。

10 文言文 赵仲卿传翻译

赵仲卿传

赵仲卿,天水陇西人也。性粗暴,有膂力,周齐王宪甚礼之。从击齐,攻临秦、统戎、威远、伏龙、张壁等五城,尽平之。又击齐将段孝先于姚襄城,苦战连日,破之。平齐之役,以功迁上仪同,兼赵郡太守。

王谦作乱,仲卿使在利州,即与总管豆卢绩发兵拒守。为谦所攻,仲卿督兵出战,前后一十七阵。及谦平,进位大将军,封长垣县公,邑千户。

高祖受禅,进爵河北郡公。开皇三年,突厥犯塞,以行军总管从河间王弘出贺兰山。仲卿别道俱进,无虏而还。复镇平凉,寻拜石州刺史。法令严猛,纤微之失,无所容舍,鞭笞长史,辄至二百。官人战栗,无敢违犯,盗贼屏息,皆称其能。

迁兖州刺史,未之官,拜朔州总管。于时塞北盛兴屯田,仲卿总管统之。微有不理者,仲卿辄召主掌,挞其胸背,或解衣倒曳于荆棘中。时人谓之猛兽。事多克济,由是收获岁广,边戍无馈运之忧。会突厥启民可汗求婚于国,上许之。

十七年,启民窘迫,与隋使长孙晟投通汉镇。仲卿率骑千余驰援之,达头不敢逼。潜遣人诱致启民所部,至者二万余家。其年,从高颎指白道以击达头。仲卿率兵三千为前锋,至族蠡山,与虏相遇,交战七日,大破之。突厥悉众而至,仲卿为方阵,四面拒战。经五日,会高颎大兵至,合击之,虏乃败走。追度白道,逾秦山七百余里。时突厥降者万余家,上命仲卿处之恒安。以功进位上柱国,赐物三千段。朝廷虑达头掩袭启民,令仲卿屯兵二万以备之,代州总管韩洪、永康公李药王、蔚州刺史刘隆等,将步骑一万镇恒安。达头骑十万来寇,韩洪军大败,仲卿自乐宁镇邀击,斩虏首千余级。

明年,督役筑金河、定襄二城,以居启民。时有表言仲卿酷暴者,上令御史王伟按之,并实,惜其功不罪也。因劳之曰:“知公清正,为下所恶。”赐物五百段。仲卿益恣,由是免官。

炀帝嗣位,判兵部、工部二曹尚书事。其年,卒,时年六十四。谥曰肃。

翻译,没找到

1 翻译这篇文言文

《兰亭集序》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驱除不祥的礼俗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高茂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四周,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虽然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

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趣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将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屋子里与人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陈情表》 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能够去服待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狼狈。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

2 看到,见到用古文怎么说

“看到”古文:望、观、顾、瞥、瞧、视等。

“见到”古文:睹、会、阅、访等。

一、古文“看到”:

1、望 [wàng]:古字形像一人站立地上张大眼睛远望的样子,本义指向远处、高处看。

组词:看望、望月、仰望、张望等。

2、观[guān]:意为,看,察看,视觉,看到的景象或样子。

组词:观看、观察、观赏、观光等。

3、顾[gù]:意为回头看;泛指看。

组词:回顾、光顾、举目四顾、惠顾等。

4、瞥[piē]:本意是指目光向下歪斜地扫了一眼,很快地看一下。

组词:瞥见、一瞥、瞥视、瞥见等。

5、瞧[qiáo]:本意解释作看。可做形声词和动词。

组词:瞧见、细瞧、观瞧、瞧扁等。

6、视[shì]:最主要的意思为看,还用来表示看待、看望等意思。

组词:忽视、无视、藐视、歧视等。

二、古文“见到”:

1、睹[dǔ]:本意有察看,明白、懂得的意思。

组词:目睹、有目共睹、熟视无睹、耳闻目睹等。

2、会 [huì]:本意有见面;会见的意思。

组词:会面、约会、相会、幽会等。

3、阅[yuè]:本意有看,察看;经历, 容许的意思。

组词:阅览、阅读、检阅、阅历等。

4、访[fǎng]:本意有访 问,探问,向人询问调查,与国之君晤谈。

组词:访客、回访、拜访、互访等。

3 翻译这篇文言文

秋天的洪水按时到来了,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直流的水波这样的大,两岸和沙洲之间,广阔无边,分辨不清牛和马。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面向东看看不见水的尽头。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道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一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我要不来到你的门前,那就危险了。我将永远会被得大道理的人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它们被居住的地方所局限;对只生存在夏天的昆虫不可与它们谈论冰雪的事情,是因为它被生存的时令所局限;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大道理,是由于他的眼界被所受教育所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浅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广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水从尾闾泄流排放出去,虽然永无停止的时候,但海水却不见减少而流尽;海水不因季节变换而有所增减,也不因水灾旱灾而受影响。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凭什么能自满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蚁穴存在于旷野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小的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时---按时

涘---河岸

辨---分辨

穷---穷尽

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贻笑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两个成语我都打上了

它以河伯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宇宙无限,人的认识和作用因为受客观限制是有限的,因此,人不能自满自足,要不断开拓进取。

4 这篇文言文的白话文翻译

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拣起来!”

张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对方年纪很老,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那老人见了,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

张良很不高兴,但转念想到鞋都拾起来,又何必计较,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转身走了。

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请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应该早点来。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张良起了个早,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你又比我晚到,过五天再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下决心这次一定比老人早到。于是他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天蒙蒙亮时,他看到老人一步一挪地走上桥来,赶忙上前搀扶。老人这才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

老人说着,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

张良对老人表示感谢后,老人扬长而去。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5 英语翻译大家有没有看过这篇文

翻译世上传说公冶长能听懂各种鸟的语言一天,有一只老鹰来告诉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死獐,你吃它的肉,我吃它的肠!”公冶长应声而往,果然找到一头死獐,然而公冶长此时已没有让老鹰吃死獐的肠子的意思老鹰因此很怨恨他不久,老鹰又飞过来告诉公冶长同样的话公冶长再次前往,望见数人围着一件物体而议论纷纷公冶长以为是死獐,担心别人夺去,老远就喊道:“是我打死的!是我打死的!”到跟前,原来是一死人众人于是扭着公冶长见县官县官审问,公冶长再三为自己辩解,县官说:“你自己说‘是我打死的’,为什么还在欺瞒不承认?”公冶长无言以对。

王龚字伯宗,是后汉山阳高平人。世家都是豪门仕族。刚开始时因孝廉被推举,之后升迁为青州刺史,上奏弹劾了贪污腐败二千石财务的许多人,安帝十分嘉许,于是王龚又升迁为尚书。建光元年,被提拔为司隶校尉,次年升迁为汝南太守。他施政温和有方,喜好人才爱敬名士,推荐了他所在郡的人黄宪、陈蕃等。黄宪是不愿意为官,陈蕃出来任职。陈蕃的想法和气魄都十分高明,刚刚到的时候,王龚并没有立刻召见他。陈蕃于是登记谢绝称病退隐归去。王龚生气了,让属下除去了他的档案。建功立业的袁阆请求引荐陈蕃,袁阆说:“听闻有一句话'人臣不见察于君,不敢立于朝(作为臣子如果不获得大王朝见的话,那再也不敢在朝廷中立足了)',陈蕃既然是因为贤能而被引荐的,那么无礼地将其退回时不应该的。”王龚改了自己的态度说:“是我的错。”于是又将陈蕃召回厚待他。因为如此后来而起的名士莫不都来归顺。袁阆字奉高。屡次推辞公府的诏令,不改自己高尚的情操,因此在当时成了名。

永建元年,征召王龚为太仆,转任为太常。永建四年,升迁为司空,因为地震被策免了。

永和元年,被授予太尉。在位时特别地谦恭谨慎,如果不是公事,都不会去劳烦州郡书记。征召他做官的命令,都是四海之内有权势的人。王龚特别痛恨宦官专权,志在匡扶正业,于是上书给皇上说明专权的情况,请走皇上斥逐宦官。诸位在职的宦官十分恐惧。诸位宦官就上述诬陷王龚有罪,王龚顺从皇帝的命令急忙来如实自报。前参尉李固当时是为大将军梁商担任中郎,于是上奏梁商说:

今天早上听闻敕令王龚如实自报,也没有证实过这事情是真是假,真假几分。王龚一向都很严厉,督促奏乐修改文章,不求得到来历不明的东西,没有随便马虎的行为,如果因为贞坚的节操,违背礼俗失去民心,莫名其妙被悭吝的言说所污垢陷害,大家知道了,都不免叹息恐惧。三公位高权重,承天象极(易学术语,很厉害),从来没有道理在而要去诉说冤屈的做法。一点点不足道的感慨,就导致那么严重的决裂,依据旧的法律来说不算什么大罪,不至于如此严重的审问。王龚沉静内理分明,不能够强加一些不讲道理的事。如果有什么其他的变动,那么朝廷会背负上祸害贤能的骂名,群臣也没有救护贤能之人的节操了。以前绛侯获罪,袁盎替他解除罪过,魏尚获罪,冯唐替他陈述冤屈,当时的君王十分赞赏这种行为,还记成了书传。现在将军在内依靠着天子至尊,在外掌管国家大权,话语有分量比较有公信力,掌管大事没有违背的意见,很适宜施以援手,帮助王龚度过艰难。常言道:“善人在患,饥不及餐。(善良的人处于患难中,就算饥饿也来不及吃饭。善良的人指王龚,来不及吃饭的是担心王龚的人,大概可以这样解。)”现在正处于这个时候啊。

梁商跟皇帝上奏之后,事情才得以很好的解决。

王龚在位五年,因为年老生病请求退隐,在家中去世。儿子名叫畅。

因“善人在患饥不及餐”这句话关注到此篇文章。纯手工翻,因有错漏,多多见谅。打字不快,望有帮助。

善哉行中有提到类似一句“亲交在门,饥不及餐。”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年少时就学长

安,学习《欧阳尚书》,为博士九江人朱普做事。

桓荣贫穷如洗毫无资财,常常为他人做工用以养

活自己,精力充沛,十五年不回故乡一次。到王

莽篡位时才回来。正赶上朱普去世,桓荣到九江

奔丧,背土堆成坟,此后他顺便留下来教书,学

生门徒有数百人。王莽失败后,天下大乱。桓荣

抱着他的经书同弟子们一起逃到山谷之中躲藏起

来,虽然常饥饿困乏却不终止讲习讨论,后来客

居江淮一带授徒。

建武十九年,桓荣年六十多岁,开始在大司

徒府任职。当时显宗刚刚被立为皇太子,选求通

晓经籍之人,便提升桓荣的弟子豫章何汤为虎

贲中郎将,教太子《尚书》。世祖安闲地询问何

汤的老师是谁,何汤回答说:“我的老师是沛国

桓荣。”帝随即召见桓荣,让他解说《尚书》,十

分欣赏他。桓荣被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宫教

授太子。每次朝会,帝便让桓荣在公卿之前陈述

经书。帝大加称赞,说: “得到您差点晚了!”

正遇上《欧阳》博士缺少,帝想立桓荣为博士。

桓荣叩头推辞说: “我的经术肤浅不深,不如我

的同学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帝说: “好,

你去请他们吧,你能协调这一官职。”于是拜桓

荣为博士,引见的彭闳、皋弘为议郎。

帝曾亲临太学,正遇上诸位博士在太学前辩

论,桓荣披着儒生所特有的衣服,温和谦恭而且

宽厚有涵养,分辩说明经义,每次都以礼义谦让

来说服,而不用话的长短来战胜别人,在场的儒

生没有赶得上他的,帝便加以特别的奖赏.帝又

下诏让诸儒生吹管击磬演奏《雅》 《颂》之乐,

天黑才停。后来桓荣入朝参加宴会,帝下诏赐给

诸臣奇特的果子,接受的人都将它揣在怀中。只

有桓荣双手捧着果子拜谢。帝笑着指着他说:

“这是真正的儒生啊!”由此更加敬重厚待他,

常常让他在太子宫中过夜。如此五年,桓荣推荐

门下生九江胡宪侍奉讲说,这才得到许可不常

去宫中,每天早晨去一次就行了。桓荣曾经得

病,太子每天早晚派中傅来探问病情,赐给桓荣

美味佳肴、帐幕、奴婢,对桓荣说:“如有不测,

请不要为你的家室担忧。”后来病痊愈了,又入

宫侍奉讲经。

二十八年,帝召集百官,下诏询问谁可以做

太子的老师,群臣为了迎合皇帝的心意,都说太

子的舅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以胜任。博士张

佚严肃地说: “如今陛下立太子,是为了阴氏

还是为了天下百姓如果是为了阴氏,那么选阴

堡可以;如果是为了天下百姓,那么本来就应该

选用天下的贤才。”帝认为他说得对,说:“我想

设立傅的原因,是为了让他们辅助太子。如今博

士您不以纠正我的失误为难事,更何况对太子

呢”随即拜张佚为太子太傅,而以桓荣为少傅。

赐给他们辎车、乘马。桓荣召集他的诸位学生,

将他的车马、印绶陈列出来,说: “如今所蒙受

的这些东西,都是藉了古人的好处,可不能不努

力啊!”桓荣以太子经学已经掌握为由,上书辞

谢说:“我侥幸得以侍奉太子,连续数年教授经

学,然而我见识学问短浅,对太子一点帮助也没

有。如今皇太子凭藉聪颖通达之资质,通晓明了

经义,观看浏览古今书籍,作为储君太子没有能

如此精通博学的了。这实在是国家的福气,天下

百姓的幸事。我做少傅的职责已尽完了,一切全

靠太子自己了,谨派掾臣汜拜谢并辞职。”太子

回信说:“刘庄从幼稚孩童开始,学习经学九年,

可是典故训释仍有不明白,无法知晓懂得。《五

经》广泛博大,圣人的言语意义深远,不是天下

最出类拔萃的人,怎能参与此道!何况以我这样

无才之人,冒昧地承蒙教诲。从前先师辞去弟子

的情况也有,上等情况是因学生通达经义要旨,

明白章句含义,下等情况则是离家El久思念家

乡,向老师请求离去。如今我属下等情况,不敢

再说什么,希望您认真对待疾病注意饮食,保重

身体。”

三十年,桓荣被拜为太常。桓荣最初遭遇离

乱时,与族人桓元卿同遭饥饿贫困,而桓荣仍研

究朗诵不止。元卿讥笑桓荣说: “你遣只是白白

浪废力气,什么时候能派上用场”桓荣笑笑没

有回答。等到桓荣任太常时,元卿感叹说: “我

是个农家子弟,怎能想到有学问竟会有这么大的

好处!”

显宗即位后,用对待老师的礼节尊敬桓荣,

很受亲近重视,他的两个儿子被拜为郎。桓荣年

纪超过八十后,自认为已经衰老,多次上书请求

辞职,却每次被增加赏赐。帝曾乘车到太常府,

让桓荣坐在面朝束的地方,设置矮桌手杖,召集

百官及骠骑将军束平王刘苍以下以及桓荣的门

生数百人,天子亲自捧书求教,每次开口便先说

“大师在此”。请教完后,将太官供品用具全部赐

给太常家。天子对桓荣的恩惠礼遇就像这样。

永平二年,三雍刚刚落成,天子拜桓荣为五

更。每次大射养老礼仪完成之后,帝便请桓荣及

其弟子升堂,捧着经书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向桓荣

求教。封桓荣为关内侯,封邑五千户。

每次桓荣生病,帝便派使者来慰问,道路之

上可以频繁看到来桓荣家的太官、太医。到桓荣

病重时,他上书谢恩,请求归还他的爵号及封土

给皇帝。帝亲自到他家询问他的起居情况,进入

桓荣家所在街道时便下车步行,捧着经书来到桓

荣面前,流着眼泪抚摸着桓荣,赐给他床茵、帷

帐、刀剑、衣被,很长时间之后才离去。从此以

后,诸侯将军大夫来询问病情的,不敢再乘车到

桓荣家门前,并都在床下拜见。桓荣死后,帝亲

自改变干素的服饰,亲临丧礼并送葬,将首山的

南面赐给桓荣作墓地。任命桓荣兄长的两个儿子

补四百石俸禄的官职,都讲生八人补二百石官

职,其余门徒有许多官至公卿。桓荣子桓郁继承

爵号封土。

论曰:张佚严厉责备阴侯,以此取得高位,

直言得罪众臣,用正义感动圣明的君王,使君王

知道他耿直有余。至于因一句话而被赏赐,有志

之士则感到羞耻;接受爵号而不谦让,故而受到

诗人的劝告。但是张佚在朝廷上议论他人靠的是

外戚得到支持,自认为自己没有短处,想来大概

是清廉不足吧从前乐羊吃自己的孩子,虽然有

功也被怀疑;西巴放了麂,虽然有罪却当上了太

傅。也许是推想仁义审察虚伪,都是出自人之常

情。做君王的人能用这些来审察,那么真诚与奸

邪差不多得到分辨了。

桓郁字仲恩,年少时靠父亲的官位担任郎。

他诚实宽厚好学,继承父亲的学业,教授《尚

书》,常常拥有数百名门徒。桓荣死后,桓郁本

该继承爵位,但他上书让给兄长的儿子桓泛,显

宗不同意,他只好接受封号,而将全部租赋收入

送给桓泛。帝因桓郁是先师的儿子,拥有礼让的

品德,因此对他非常亲近厚爱,常常留在宫中谈

论经书,询问政事,逐渐迁升为侍中。皇帝亲自

撰写《五家要说章句》,命桓郁在宣明殿进行校

定,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永平十五年,桓郁入宫教授皇太子经学,迁

越骑校尉,天子下韶命太子、诸王各自去致礼庆

贺。桓郁多次进忠言,常常被天子采纳。肃宗即

位,桓郁以母亲丧事为由乞求退职,天子接受了

他的请求,让他以侍中身份守孝。建初二年,迁

屯骑校尉。

和帝即位时年富力强,侍中窦宪凭藉外戚的

势力,想让年少的天子多阅览经学,便上书给皇

太后说:“《礼记》说:‘天下百姓的命运,都决

定于天子;天子之善,靠在于所学来形成。学习

与智慧共同长进,则会切磋相正而不必勤勉;教

化与意念共同完成,则如同出白天性,言行自然

符合道义。昔日成王年幼,尚在襁褓之中,周公

在前,史佚在后,太公在左,召公在右。成王当

朝听政,四位圣人维护着他。所以考虑事情不会

不周到,做事不会有失误。’孝昭皇帝八岁即位,

大臣辅佐政事,也挑选名儒韦贤、蔡义、夏侯胜

等人到天子面前来传授经学,以完成圣德。近在

建初元年,张醋、魏应、召训也到宫中讲授。臣

我在下面考虑皇帝陛下本身具有天赋的资质,适

宜渐渐教学,可现在却只面对着左右小臣,听不

到典制礼义。从前五更桓荣,亲自做天子的老

师,他的儿子桓郁,从小便敦厚崇尚,继承传授

父亲的学业,故而再次以校尉之职入宫教授先

帝,父子在宫中供职,经历了四代,如今虽年老

但仍喜好礼义,经学品行更加完备。又有宗正刘

方,是宗室楷模,擅长《诗经》之学,受到先帝

的褒奖.应当让桓郁、刘方同入宫教授,以此推

崇本朝,显示广远深入的教化。”于是桓郁从此

迁长乐少府,再次入宫侍奉讲经。不久,转为侍

中奉车都尉。永元四年,代替丁鸿为太常。第二

年,因病去世。

桓郁为两位天子讲授遇经学,受到极大的恩

泽和宠爱,受到的赏赐前前后后达近千万,在当

时十分显赫。他的门人杨震、朱宠,都做官至三

公。

开始,桓荣向朱普学习四十万字的章句,浮

华之辞又多又长,有许多夸大其辞之处。到了桓

荣入宫教授显宗时,减少到二十三万字。桓郁又

删除省略确定成十二万字。从此有了《桓君大小

太常章句》。

桓郁的儿子桓普继承爵号,传到曾孙。桓郁

的二儿子桓焉,能够将他的家学继承下去。桓郁

的孙子桓鸾、曾孙桓彬都很有名气。

桓焉字叔元,少年时因父亲的官职而被封为

郎。深明经义且身体力行,因而很有声望。永初

元年,入宫教授安帝,多次迁升至侍中步兵校

尉。永宁年间,顺帝立为皇太子,封桓焉为太子

少傅,一个多月后,迁升为太傅,藉母丧之事乞

求退职,天子同意他以大夫身份守孝。过了一

年,天子下诏派使者赐给桓焉牛肉和酒,强行除

去丧服,当即拜为光禄大夫,迁为太常。当时天

子废皇太子为济阴王,桓焉同太仆来历、廷尉张

皓进行劝说,但没能成功,此事都在《来历传》

中。

顺帝即位,拜桓焉为太傅,与太尉朱宠共同

总领尚书职务。桓焉又入宫教授经学,乘着天子

在内廷召见时,建议应该请三公、尚书入朝管理

事务,天子听从了他的建议。天子因桓焉在朝廷

上议论时坚守正义,封他为阳平侯,但他坚决推

辞不接受。桓焉办公三年,因召用受禁锢的人为

官吏而被免职。后又拜为光禄大夫。阳嘉二年,

代替来历为大鸿胪,数Et之后,迁为太常。永和

五年,代替王龚为太尉。汉安元年,因出现El食

而被免职。第二年,死在家中。

桓焉有继承学业的弟子数百人,其中地位最

显贵的是黄琼、杨赐。桓焉的孙子是桓典。

桓典字公雅,重又继承家业,在颖川I教授

《尚书》,有数百名门徒。被推举为孝廉并担任郎

职。不久,正遇上国相王吉因有罪被杀,朋友亲

戚没有人敢到他家去。惟独桓典放弃官职为他收

殓尸体将他埋葬,并服丧三年,背土堆成坟,又

为他建立祠堂,按礼仪做完所有事情之后才离

去。

司徒袁隗召桓典到府中做事,因品第高受到

推举,拜为侍御史。当时宦官专权,桓典执政毫

不畏惧回避他们。他常常骑着青白色的马,京城

的人都十分畏惧他,说: “走着走着要停下来,

以避开骑青白色马的御史。”到黄巾贼在荣阳起

兵,桓典奉命督军。贼兵被击败,他回到朝中,

但因触犯宦官而得不到奖赏。他在御史任上七年

都没有得到迁升,后来到京城之外去担任郎官。

灵帝崩,大将军何进掌权,桓典参与谋划商

议,因而三次迁升至羽林中郎将。献帝即位,三

公上书言桓典以前与何进谋划诛除宦官,虽然没

有成功,但忠义之心显著。天子下诏拜桓典家一

人为郎,赐钱二十万。

桓典从西入关,拜为御史中丞,赐爵号为关

内侯。天子车驾至注都,迁但甚为光禄勋。§继

六年,死在任上。

桓鸾字始春,是桓焉弟之子。少年时便树立

操行,穿布衣吃粗食,不求丰足有余。他认为世

事污浊,州郡任官之人多不是贤才,觉得与他们

共事是羞耻,因而不肯出来做官。

桓鸾四十多岁时,当时的太守向苗有名望功

绩,他推举桓鸾为孝廉,迁为胶束令。他刚到任

而向苗却去世了,桓鸾于是便辞职去奔丧,三年

之后才回去,淮汝地区人们都称赞他的高尚情

义。后来担任巳吾、汲两县县令,很有名望和政

绩。诸公共同推荐,天子又召拜他为议郎。他上

书陈述五件事:推举贤才,审察然后授权使用,

罢黜奸臣,减省苑囿,停止徭役租赋。书奏上之

后,触怒了宫内小臣,因此他们没有让天子看到

这份奏章。后因为有病被免官。中平元年,年七

十七岁,死在家中。他的儿子叫桓晔。

桓晔字文林,一名严,更加注重培养志向节

操,他的姑姑是司空杨赐的夫人。最初桓鸾死

时,姑姑回家奔丧赴哀,将到家时,住在驿舍,

整顿随从人员之后才进家,桓晔心中认为这样做

不好。等到姑姑慰问他时,最终什么也没说,只

是号哭。杨赐派遣官吏供奉祠庙,在当地县调取

祠庙用具,桓晔拒绝不接受。以后每次到京城,

从未在杨氏家住过。他的坚定节操就像这样。他

的宾客及随从,都敬慕他的志气操行,从不接受

他人的一顿饭。桓晔任郡功曹。后来推举他为孝

廉、有道、方正、茂才,三公请他做官,他都没

有接受。

初平中,天下动乱,桓晔到会稽避乱,然后

从海上到交耻居住,越人受他的气节感化,直至

闾里之间没有争斗。后来他被凶恶之人诬陷,便

死在合浦狱中。

桓彬字彦林,桓焉兄长的孙子。

桓彬的父亲桓麟,字元凤,很早就聪慧有才

能。桓帝初,为议郎,入宫侍奉讲授经学,因为

太正直而触怒了天子左右的人,被贬出宫任羞

令,又因病免官。正遇上母亲去世,桓麟非常哀

伤,在母亲去世不到十三个月时,他也去世了,

年四十一岁。他所著碑、谏、赞、说、书共二十

一篇。

桓彬少年时与蔡邕齐名。最初被推举为孝

廉,拜为尚书郎。当时中常侍曹节的女婿冯方也

任郎,桓彬磨砺自己的意志和操行,与左丞刘

歆、右丞杜希有共同爱好并友好交往,从未与冯

方一同参加过酒宴,冯方非常恨他们,便宣扬说

桓彬等人是酒党。此事交由尚书令刘猛处理,刘

猛素来跟桓彬等人交好,因而不举报纠正此事,

曹节大怒,弹劾刘猛,认为他们是一伙的,请求

将他们收捕下狱,在朝的官员都因此而恐惧,刘

猛从容不迫,十曰便出狱,但被免官受禁锢。桓

彬因此被废除官职。光和元年,死在家中,年四

十六岁。诸位儒者没有不感到悲伤的。

桓彬着《七说》和书共三篇,蔡邕等人都作

序评述他的志向,都认为桓彬有四处超过常人:

智力早熟,幼年聪慧;学问优异文辞华丽,极其

通达;做官不因贪图俸禄而苟同他人,义气高

尚;辞高而虚心,操行纯洁。于是共同树碑赞颂

他。

刘猛,琅邪人。桓帝时为宗正,因正直而受

到排挤,自己辞官回家。灵帝即位,太傅陈蕃、

大将军宝武辅佐政权,又重新请他出来做官。

论曰:伏氏从东西京起相承袭而为名儒,

以此取得爵位。中兴之后桓氏家族十分昌盛,从

桓荣到桓典,一代代遵循他的路线,父子兄弟相

继担任天子的老师,跟随他们学习的人都官至卿

相,在当时十分显赫。孔子说:“古时的学习者

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如今的学习者学习

是为了别人。”为别人的意思,是凭藉声誉以显

扬自己;为自己的意思,是以自己的心去符合道

义。桓荣世代受到尊崇,这种学习哪裹是为了自

己呀!

工遮字茎公,题川走陆人。

父亲工缈,字乡游,是王菱末期守卫噩扰的

尉官.世担攻打题屋,疆陨坚守使世趄久攻不

下,丁办游说守城官,于是他们一同投降,世祖

大喜,重重地加以赏赐慰劳,拜丁绋为偏将军,

并因此跟随世祖进行征伐。丁琳率兵先渡过黄

河,向郡国发送檄文,攻打兵营占据土地,攻下

河南、陈留、颖川共二十一个县。

建武元年,拜丁绋为河南太守。到封赏有功

之臣时,皇帝让大家各自说自己喜欢的地方,诸

位将领都挑选丰美的都邑郡县,惟有丁琳愿受封

本乡。有人对他说:“别人都想要县,而惟独你

要求乡,为什么”丁绋说:“从前孙叔敖告诫他

的孩子,受封时一定要贫瘠之地,如今我才能不

够功劳微小,能得到乡亭已经是很优厚的待遇

了。”帝遵从了他的愿望,封他为定陵新安乡

侯,封邑是五千户,后来又迁升封为陵阳侯。

丁鸿年十三岁时,跟从桓荣学习《欧阳尚

书》,三年便明晓章句,善于议论辩难,任都讲,

于是便立志精心锐思,穿着布衣挑着担子,不远

千里去求学。

当初,丁绋跟从世祖去征伐,丁鸿独自与他

的弟弟丁盛住在一起,怜悯丁盛年纪幼小而共度

寒冷的日子。到丁绋死后,丁鸿应当继承封号,

他却上书将封国让给丁盛,但没有得到同意。丁

绋埋葬之后,他便将丧服挂在坟前草屋上,然后

逃走,他留给丁盛一封信说: “丁鸿贪恋经书,

不顾恩情礼义,少年时跟从老师,父亲活着没有

供养他,死后没有奉守丧礼,皇天先祖,全都不

保佑帮助,身遭大病,忍受不了茅草土气。前面

呈上疾病情况,情愿将爵号留给仲公,但奏章被

按下没给我回答,迫使我暂且继承封号。我现在

自愿放弃,去寻求好的医生。如果不能治好病,

愿永远被埋在山沟之中。”丁鸿当初与九江人鲍

骏共同事奉桓荣,相互十分友好,到丁鸿逃避封

号时,在东海遇到鲍骏,却装作不认识他。鲍骏

便拦住他责备说:“昔日伯夷、吴札是因乱世才

改变通常的做法,故而得以伸张他们的志气。

《春秋》之义,不因家事废弃帝王之事。如今你

因兄弟之间的私家恩惠而绝弃父亲的不灭基业,

能说是聪明的吗”丁鸿感触而醒悟,流泪叹息,

然后便回家接受封国,开设讲坛教授学生。鲍骏

也上书说丁鸿经学十分纯熟,显宗很认为他有才

能有道德。

永平十年皇帝征召丁鸿,他一到即受到召

见,让他讲解文章《侯之命篇》,赐给他御衣和

绶带,让他在公车署内待诏,与博士同样礼遇。

不久,拜为侍中。十三年,兼射声校尉。建初四

年,迁升封为鲁阳乡侯。

肃宗诏令丁鸿与广平王刘羡及诸儒士楼望、

成封、桓郁、贾逵等人在北宫白虎观编次确定

《五经》同异,让五宫中郎将魏应负责秉承皇帝

旨意提问,侍中淳于恭呈奏皇帝,帝亲自进行裁

决。丁鸿凭藉高才,辩论诘难最为高明,诸儒士

都称赞他,皇帝也多次感慨赞美他。当时的人感

叹说: “殿中无双丁孝公。”丁鸿多次受到赏赐,

被提拔为校书,接着代替成封为少府。丁鸿门下

从此更加兴盛,从远方到此的有数千人。彭城

刘恺、北海巴茂、九江朱伥都官至公卿。元和

三年,丁鸿迁升为马亭乡侯。

和帝即位,丁鸿为太常。永元四年,代替袁

安为司徒。当时宝太后临政,窦宪兄弟各自把持

重要权力。丁鸿便趁着出现H食,向皇帝呈上密

封的奏章,说:

我听说日是阳气精华,保持充实而不亏

损,是国君的象征;月是阴气精华,按照一

定的规律盈满缺损,是臣子的表征。因此H

食是臣下侵犯君王,阴气凌驾于阳气之上;

月圆满而不亏损,是臣下骄盛到头了。从前

周室衰落后期,皇甫之类的人在朝廷外专

权,与同类结党而势力强盛,侵犯夺取君主

权力,于是就出现日月相掩食,所以《诗》

说:“十月曰月相交,此月首日辛卯,日食

出现,此是巨大丑恶。”《春秋》上记有日食

三十六次,其中臣杀君三十二次。变故不会

没有缘由地产生,各有事件与之相应。威柄

不可以放手给下面,政权不可以借给他人。

观察往古,近察汉朝兴起,倾覆危亡的祸

害,没有不是由此产生的。因此三桓在鲁专

权,田氏在齐独揽政权,六卿瓜分晋;吕氏

家族掌权,统治者的继承者几乎被替换;哀

帝、干帝末期,祖庙得不到祭祀。所以虽然

有周公那样的亲属关系,却没有他那样的德

行,仍不能让他行使君权。

如今大将军虽想要整治约束自身,不敢

有越轨差错,但天下远近之人都惶恐害怕地

秉承他的旨意办事,刺史二千石刚升官便去

拜见告辞,请求通报等待回答,他们虽接受

的是皇帝赐的符玺,受的是尚书、御史等台

属的约束,却不敢随便离去,时间长的竟达

数十曰。背弃王室,倾向私门,此便是君王

威严受损,臣下权势隆盛。君臣之道相背离

于地下,效验便在天上出现,即使是隐藏的

阴谋,也会察照他们的真相,并显现出警

戒,以此告诉、提醒人君。不久前月在十五

之前就圆了,过了十五也不变缺,这是臣下

过分骄横违背国君,独断专行。陛下没有深

刻觉悟,故而上天两次警告,您实在应该感

到畏惧,以防止祸害。《诗》说:“恭敬地对

待上天的愤怒,不敢自我放纵安逸。”如果

整治政权自我责备,防微杜渐,那么凶兆妖

邪就会消失,祸害灭除而福气就会来到了。

那损坏山崖破坏岩石的水,它的源头也

不过是涓涓捆流;冲破云霄遮天蔽日的树

木,起自葱郁翠绿的幼枝细芽。禁止微小的

事物容易,一旦到了后期就困难了,没有人

不是因忽视细微之事而使它变大的。恩爱而

不忍教诲,义气而不忍割舍,从前发生过的

事情,对如今尚未发生的事来说是一面可以

照见未来的明镜。我愚蠢地认为不去侍奉天

子而去侍奉诸侯的官员背离正道依附私家的

大臣,他们依附权势之家,破坏谄媚阿谀,

以求得到容纳宠爱,陛下应该对他们施行所

有的刑罚。不久前大将军再次出行,威风震

动州郡,没有不向小吏百姓征收赋税,派使

者进贡的官员。大将军虽说不接受,可是东

西却没有归还主人,他手下的官吏做事肆无

忌惮,放纵地违法犯罪,而且不受到惩罚,

因此海内之人贪婪狡猾,竞相成为奸恶官

吏,百姓叹息,满腹怨恨。我听说天不能不

坚,不坚就会三光不明;君王不能不强,不

强就会使下面的官吏随心所欲。应该趁着出

现大变故,改善政治匡正失误,以满足上天

的意旨。

奏书呈上十几天,皇帝命丁鸿行太尉兼卫

尉,屯兵南北宫。于是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

丝带,窦宪同他的弟弟们全自杀了。

当时大郡人口五六十万中推举孝廉二人,小

郡人口二十万并有蛮夷人口的地方也推举二人,

皇帝认为不平均,将此事交给公卿共同商议。丁

鸿与司空刘方上奏说:“凡是按人口标准的条文,

应该有级别品第,蛮夷错综杂居,不能算数。从

今郡国一律按二十万人每年推举孝廉一人,四十

万推举二人,六十万推举三人,八十万推举四

人,一百万推举五人,一百二十万推举六人。不

满二十万人两年推举…人,不满十万三年推举一

人。”帝听从了他们的意见。

六年,丁鸿去世,皇帝对他的赏赐馋赠比按

常规礼仪有所增加。他的儿子丁湛继承爵号。丁

湛死后,他的儿子丁浮继承。丁浮死后,他的儿

子丁夏继承。

论曰:孔子说“太伯三次谦让天下,百姓不

知道该用什么来称赞他这样的举动和品德”。孟

子说“听说伯夷风范的人,即使是贪婪的人也会

变廉洁,即使是懦夫也会树立志向”。如果太伯

是为了天下而离开周,伯夷坚持廉洁情操而离开

国家,就都不会有谦让的名声了。因此太伯被称

为有最高德行的人,伯夷被称为贤人。后世之人

听说他们的谦让因而敬慕他们的风范,谋求他们

的名声却不明白他们是如何得到的,因此激昂诡

异行为出现而得到赋予很随便了。至于邓彪、刘

恺,用让位给他弟弟的方法得到义,使他弟弟受

到不该继承而继承的责难而提高了他自己的名

声,在道义上不是太虚假刻薄吗!君子讲话,不

是随便地显现它的道理,而是用来启发天下将要

醒悟的人;树立操行,不是仅为了独善其身,是

为了教诲天下正准备行动的人。言语行为的取

舍,可以不小心谨慎吗!推究丁鸿的用心,是出

于忠诚和爱护吗所以他最终醒悟而顺从正义!

与那些只知谋求名声的人是有区别的。

赞曰:五更等待询问,回答有如撞钟。庭院

排列着辎车,堂上奉行着礼制仪容。严肃认真的

陛下,手捧经书随后跟从。工迁恭敬谨慎,谦让

而不矫饰。白虎观中发表高论,深刻地谈论Et

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937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2
下一篇2023-11-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