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口令是死的,人是活的。
如果你说的口令特别具有细节性,比如山式,很多老师的口令都是:脚趾打开伸展,脚的根基稳定,足弓上提,大腿内侧向后,臀部向前,大腿前侧上提带动髌骨上提,肩膀向上向后,肩胛骨稳定,等等……其实,这些细节口令并非适合所有练习者,因为有的学生大腿内侧已经过度向后,有的学生脚趾已经是过度打开了,面对几十个学生的课程,细节越多越会带来负面效果。
同样,比如猫式,很多人的授课口令是这样的“抬头塌腰翘臀,低头含胸拱背”,对于练习者来说他真是使劲的抬头,用力的把腰椎向地面压低,使劲的翘臀部;当然,他们非常听话的去用力低头,使劲含胸,卖力的拱背……如果一个人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人,你让他塌腰翘臀还说的过去(当然不要这么说);但是一个腰曲线过大的人,你让他塌腰翘臀就会产生腰部的挤压疼痛。
一个教室中有20个学生同时上课,他们的身体是不同的。所以,你会发现瑜伽口令说的越详细,那么他的应用的面就越窄,如果你的口令说的非常的概括,那么他所应用的人群就越多。
其次,想让别人听懂,首先你自己要明白透彻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从所谓的瑜伽细节口令的困惑中走出来。
很多瑜伽爱好者之间对于一个体式如何练习都存在着不同观点,这就是很正常,我们谈论一个体式如何正确有效练习,都应该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必须是针对哪一个人来讨论,而不是云里雾里,只是谈一个体式。因为体式是为人服务的,就如同衣服,它需要穿在一个模特的身上之后,我们去探讨这个衣服是否漂亮合适,你不能只是谈论一个丢在地上的衣服去谈论它的价值吧。瑜伽也是这样,你必须吧瑜伽体式结合一个具体的练习者去讨论他的练习形式,如何调整,而不是死板的照搬一个标准去探讨,那样毫无讨论的意义。
最后,很重要的是,对于一个初入瑜伽大门的学生更不要说那么多的细节,似乎细节说的越多越证明你技术好似的,没有必要,一定对人说人话,对鬼说鬼话,说对方能够听得懂的瑜伽口令。
瑜伽拜日式的口令:
1、站立在垫子的一边,双腿并拢,双手合十胸前。
2、吸气,让你的双臂由胸前向上方伸拉,并让上体向后弯曲,保持一个呼吸。
注意:身体向后的同时你的髋部尽可能的向前顶出,不要向体操与动员一样臀部后翘,从而减少对腰椎的压力。
八体投地式:
心意:向赐予力量者致敬!
动作:保持身体状态,慢慢弯曲手肘,双膝放在地面上,胸部下颌贴于地面。
功效:内脏倒置,促进内脏自我按摩和自愈,加强肠道蠕动。强化身体协调能力。
瑜伽拜日前屈式
心意:向诱发活动的人致敬!
动作:慢慢呼气,双手臂带动身体向前弯曲,保持双腿伸直不要弯曲,双手掌尽量按在地面上,上身尽量靠近双腿。
功效:预防胃病,促进消化,缓解便秘,柔软脊柱,加强脊神经。
动作:双手控制力量,慢慢吸气,左脚向后一大步,抬起背部,再次吸气,脊柱向后卷起,胸部推向前方。
功效:按摩腹部器官,改善其活动功能。加强两腿肌肉,增强平衡能力。
以上内容参考 -拜日式
举个例子:下犬式
大家都知道下犬式是可以伸展腿后侧的,那么通常我们不去关注拮抗力的时候,引导会是这样:脚寻找地面,或者坐骨向后上方伸展……
我们的口令可以说是不完整的,因为我们只讲了A或者只讲了B。
准确来讲,下犬式中腿后侧的引导:保持坐骨向后上方伸展着不动,这是稳定A,再让脚后跟向下踩,这是稳定A的同时再去伸展B,所以口令中一定要有两端的引导,不能只讲一端。
如果只讲一端的话,对于体式练习来讲,就不是哈他的练习,哈他是两面的、平衡的。
比口令更重要的一点
口令很重要,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监督口令,就是在课堂上的观察,你的口令讲出来之后,学员是否有按着你的口令去做?
如果没有,口令无效。
太多的人练习都是,A拽着B不动,或者B拉着A向前走。比如说下犬式,很多人做的时候,坐骨提的时候脚丢失了向下,脚向下的时候坐骨又丢失了坐骨的向后伸展。
用心观察自己的练习,用心观察学员的练习,试着在每个体式中去寻找A和B。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