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运动的损伤,主要集中在肩部、肘部和脚腕部,几乎每个打球超过半年的朋友都会遇到,那么对于“新手”及已经逐渐康复的“老手”该如何预防损伤和提高抗病能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排球运动的损伤与维护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排球运动损伤的预防
a肩 部
肩部最主要的受伤原因便是在用力击球时,你的“肘关节”超过了“肩关节”,使得:
1、肩部肌肉和韧带被过分拉长,以出现肌肉拉伤的现象。
2、肩关节属于“球窝关节”,其稳定性和抗击力较差,以出现脱臼现象,于是,便会出现肩部肌腱炎等炎症。
但是,作为排球运动的运动规律来说,肘部高于肩部是扣球时肯定出现的情况,不可必免,于是我们只好首先做好预防工作。
预防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提高你的肩部的抗击力,方法是:竖直站立或者坐在椅子上,上身保持直立状态,用你发力的胳膊垂直于地面。拿一重物(哑铃最好),重量为25kg-75kg,因人而异。随后,你的大臂保持不动,仍与地面成垂直状态;小臂向上弯起,肘关节成90度角;转动你的手腕,使拳眼向上;随后,使你的肘关节成为--轴心,大臂仍不动(但随小臂内旋),小臂旋内至腹部前(一拳的距离)!然后再恢复到起始的(大臂垂直于地,小臂向上弯起)----这便完成了一次运动,你在继续,运动量以12-15次,共3-4组为宜。
预防的第二步,就是在运动前,好好的给你的肩部,特别是发力扣球的一侧“拉伸”一下,方法是:例:若拉伸右肩,右臂伸直,右肘屈曲,用左小臂(桡骨)处放在右大臂下端(肱骨下端),左小臂微微用力,拉伸你的右肩膀。(左肩同理)。
b肘 部
肘部的伤病俗称“网球肘”,其根源是由于“腕部”活动太多而造成的。其导火索则是由于手腕处用力过猛,冲撞以及长时间的重复运动所造成的。其“病症”是肘部:1、酸痛,2、刺痛,3、红肿,4、肱二、三头肌软弱无力。
预防方案:强化肌肉---小臂肌肉群
若愿意,打球时可以买副护腕,不仅保护手腕,而且也保护肘关节。
打球前的伸展---伸展小臂肌肉群---两臂伸直成“僵尸”状,之后手向下伸展小臂肌肉,15-20秒为宜。
c脚腕部
人体关节中,脚腕部是最薄弱的,而且脚腕部位的力量和抗击力也是人体各个部位中最难以提高的地方之一。如果要想提高脚腕部的抗击力,只有从小腿后侧的腓肠肌和腓肠肌旁边的比目鱼肌着手。
锻炼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以持重提踵为最好:双手各拿一重物(哑铃最好),各75-15公斤,因人而异。提踵(后脚跟)12-15次,共3-4组。
锻炼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会相对提高你脚腕部的抗击力,但是不是直接预防的方法。直接预防的方法,只能是打球下落时多注意对方及队友的脚。一旦踩到,就地一个滚翻,最好买副“足果”。在预防脚腕受伤的问题上,我们采取的方式就是将受伤达到最小化(运动界现在也在积极寻找解决脚腕部过于薄弱的训练方法)
一旦受伤,我建议大家采取price的紧急处理方法
p---保护受伤部位
r---休息,停止运动(即使还可以继续打球,但是最好还是停止,以免伤势加剧)
i---冰敷受伤部位
c---包扎受伤部位
e---抬高受伤部位
要注意的是,脚腕受伤后,人们通常会用土方法来治疗,其中有的方法会加重脚腕的伤势。
harm---不正确处理
h---热敷
a---用酒精摩擦
r---走动
m---按摩
膝关节急性损伤
膝伤是排球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可缩短运动寿命,因而不容忽视。膝关节损伤一般是由起跳落地时旋转外力造成的。如果运动员身体与球没有相互对准(拦网、垫球、传球),运动员不得不尽力够到球,落地时会失去平衡,即出现膝关节急性损伤。
1、内侧副韧带损伤
内侧副韧带是控制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拦网、击球后失平衡落地的动作,或单腿落地,或垫球传球中半蹲姿势等,造成的膝关节内旋外翻动作,可伤及内侧副韧带。表现为膝内侧剧烈疼痛、肿胀,膝关节内翻时疼痛加重。专科医院的体查、X线及CT、核磁检查可做进一步诊断。 损伤后立即采用RICE常规治疗(R:rest,休息;I:ice,冰敷;C:compression,加压包扎;E:elevation,抬高患肢)。早期用支具或石膏固定。如果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应及时手术治疗。
2、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
前交叉韧带是控制膝关节前部稳定的重要结构,尤其对于竞技运动员。该韧带损伤可使运动员反复出现膝关节不稳,影响竞技水平甚至日常生活。拦网、扣球、截击、救球或起跳后单腿落地,致使小腿胫骨内旋,而身体向相反方向旋转,此时正好膝关节过度伸展,则会损伤前交叉韧带。多数病人伤时膝内由撕裂感,疼痛,失力不能立即行走,甚至伤时可听到断裂声,关节内积血,关节肿胀,肌肉痉挛。 对于成年患者建议尽早手术治疗,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术后积极配合进行康复训练可使运动员恢复原来运动水平。现代关节镜技术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恢复时间,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可帮助运动员重返赛场。
3、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位于股骨、胫骨内外髁之间,属于纤维软骨组织,其水平面为半月形,而切面为楔形,半月板可承受载荷,促进润滑,使胫骨关节匹配等。排球运动中半月板的损伤机制与前交叉韧带基本相同。半月板损伤一般出现关节间隙疼痛,活动量大时疼痛加重,交锁,打软腿,半蹲时痛,有时会出现弹响,关节内可能会出现积液。 急性期需RICE处理。症状较重者应行手术治疗。
4、髌腱腱围炎和髌尖末端病
病变发生在髌腱及其腱围和髌腱在髌骨尖的附着处。由慢性劳损,反复牵拉引起。排球运动中弹跳动作较多,膝关节经常在负重下由屈到伸,易使该部位损伤。跳跃、上下楼、半蹲发力时痛,打软腿。 该损伤患者主要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如功能锻炼(包括静蹲练习、直抬腿),按摩,理疗及封闭注射。
排球运动常见的伤病
排球运动常见的伤病原因:
①项目对运动员的素质要求:1)爆发力。2) 快速移动能力。3)较好的反应时。
4)全身的控制能力。5)有氧与无氧的能力。6)顽强拼搏的意志力。
②排球是一种有接触的运动项目,指与队员和地面,球网的接触,因这些接触而导致各类损伤的发生。
③排球运动员由于过早接触专业训练和过度训练而导致的运动损伤:1)膝关节的髌骨劳损与腰痛。2)跳跃与着地时对髌骨产生的压力刺激而导致的与膝关节有关的损伤,如跳跃膝,髌骨软骨病。3)肩关节结构的损伤。4)重复的动作产生的局部压力过大而导致的损伤,如腰骶关节的损伤。
排球运动常见的伤病:
1)一般损伤:指的损伤,腕与前臂的损伤,肘关节损伤,肩关节损伤,面部损伤,膝关节损伤,踝关节损伤,足的损伤我,皮肤损伤等。
2)膝关节:由于过度使用导致膝关节受累,半蹲位的防守动作和过多的跳跃动作,增加膝关节的负荷。
机制:由于肱四头肌肉的重复收缩,使得跨越膝关节的伸膝腱膜疲劳与过度,对髌骨附着点的拉伸导致髌骨软骨病与跳跃膝的发生。
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原因:
①很多的训练动作要求从不同的方向落地以及赛季前的高强度训练负荷。②在较硬的场地上运动,身体的协调性不够以及鞋子吸收地面对身体的震荡能力不足所引起的对足,胫骨,膝和腰的压力刺激过大。
提示:欲降低损伤的风险,要注意运动场地的卫生,运动场地的材料。
具体的损伤介绍:
①跳跃膝:髌骨周围的伸膝腱膜由于过度使用导致的伸膝障碍。病因:1)在跳跃项目中膝关节的过度使用。2)胫骨前肌的力量不足。3)高髌骨位置的运动员。
②髌骨疼痛:胫骨结节骨骺炎。一旦发生炎症,在活动时将会引起症状产生。如坐,蹲,跪或上下阶梯时会有疼痛。
③肩的损伤:主要是因为扣球,发球,传球,拦球训练负荷过大所致。缺乏技术,缺乏专项工作肌肉训练,尤其是肩袖肌肉群,由于扣球的挥鞭动作,需要运动员有较好的肩的控制力,突然的发力或者制动,都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好的肌肉力量,柔韧性和较好的耐力。在对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时,要注意增加肩袖肌肉群的力量训练。热身不足也是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
④肩的撞击综合征:包括肩袖撕裂,含急性与慢性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肩后群肌肉劳损,冈下肌萎缩症,肩峰下滑囊炎。
⑤腰骶关节的损伤:在排球专项训练过程中,由于髋关节的屈曲动作过度和半蹲位导致的腰骶关节压力过大所致。
1 防止排球运动损伤的方法
2 排球运动的特点
3 排球运动的简介
4 排球运动所具备的特点
5 排球运动的论文介绍
要坚持正确锻炼,尤其骨四头肌的锻炼只有肌肉强度够了关节才会好转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1 本计划应在骨科医生的指导下执行2
由于每位患者病情不尽相同,具体进行康复锻炼时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个性化的康复方案3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要佩戴可拆卸支具或铰链式支具4-6周,除膝关节康复训练外,相邻关节的主动活动可以尽早开始4
康复锻炼中会存在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减弱或消失,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可以继续坚持康复锻炼
能。
对于一个人工韧带重建的患者,早期的康复,因为强度比较高,所以可以早期恢复功能的训练,总的来说,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一个损伤重建,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手术术式,术后完全可以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膝盖会出现错动感、疼痛感、弹响感,关节活动会受到明显影响,患者不能再继续进行体育活动。
2、前交叉韧带损伤后,患者要注意抬高患肢,促进患肢远端的血液回流,可以缓解肿胀。
3、前交叉韧带损伤后,患者应该及时进行冰敷,缓解肿胀和疼痛。
4、如果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肿胀明显,应该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来确定韧带损伤的程度,同时采取服用消炎止痛类药物(如布洛芬等)、理疗等方法,来防止滑膜炎的发生。
5、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在不影响血液循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戴护膝来保护膝盖,使膝盖更加稳定。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的一种或者几种,很大可能ACL已发生断裂,比一比,想一想,是否中招?当然,初步诊断只是最开始,如果自我感觉ACL已经受损,请第一时间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前交叉韧带重建恢复之路(一)
前交叉韧带重建恢复之路(二)
前交叉韧带重建恢复之路(三)
前交叉韧带重建恢复之路(四)
前交叉韧带重建恢复之路(五)
前交叉韧带重建恢复之路(六)
前交叉韧带重建恢复之路(七)
前交叉韧带重建恢复之路(八)
前交叉韧带重建恢复之路(九)
前交叉韧带重建恢复之路(十)
前交叉韧带重建恢复之路(十一)
1、跑步
每天坚持跑2000-5000米长跑,能让身体心肺功能耐受性大大提高。同时可以锻炼全身的肌肉群,是快速练好健美肌肉的基础。
2、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一天分早中晚做3组。每组做25-50个,是最为快速练腿部肌肉及拉长全身肌肉线条的方法。
3、俯卧撑
俯卧撑适合有一定力量基础的朋友做,每次做要让身体尽量绷直。尤其是腿部和腰部不能弯曲,每天至少做1组,每组20-50个。是锻炼手臂肌肉和力量的好方式。
4、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是常见的练腹肌方式之一,不占用场地。也很适合在家开展,仰卧起坐建议一次做30个以上。
5、哑铃
想要锻炼肱二头肌的朋友可以试试哑铃,通过手臂对哑铃的提拉。强化局部肌肉的锻炼,每次至少做50个。才能有效强化肌肉的形状。
6、游泳
会游泳的朋友,不妨试试每天去室内游泳池游几圈。游泳比跑步练肌肉更有效快速,且肌肉线条会更为修长漂亮。
红会?郑江手术的么?
关于支具的佩戴问题,术后第一个月24小时佩戴,术后第二个月睡觉时候佩戴,术后三个月的时候出门要佩戴。你也说了,你自己睡觉不怎么老实,所以还是乖乖的带着吧。吃饭的时候可以做个高点的凳子 ,这样腿也可以直着,不一定非要取支具。
关于恢复的进度,说实话,现在90度不算什么。刀口还没长好,长好后你回知道弯腿的进度有多困难。
你现在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踝泵,一方面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另外一方面可以防止血栓。
最后,一般术后三个月上班为宜。但是我也见术后一个月就上班的,不过恢复的不是很理想。
对了,做踝泵的时候可以取下支具
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d,注意关节是否肿胀,注意包扎物松紧度,观察引流的引流量、颜色,一般于术后24小时拔管。如果术后颜色较深、引流液较多,说明关节内有出血,此时要严密观察;如果术后2~3h颜色逐渐变淡,引流量逐渐变少,说明出血已停止,可不必处理;如果仍然引流量较多,颜色未变淡,可自引流管内注入适量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局部略加压包扎,出血会逐渐减少。
22 患肢体位 异体韧带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常规膝后垫软枕,保持膝屈曲15~20°。此种体位可使前交叉韧带处于松弛状态,移植后的异体韧带处于张力最小状态,有利于韧带与骨接合口的愈合。不可将软枕垫于膝后以远小腿处,此种体位相当于膝关节的前抽屉试验,会使交叉韧带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韧带愈合[1]。
23 镇痛和功能锻炼 因为膝关节镜手术本身创伤较小,故有些病人术后仅服用一般止痛药物1~2d。或行中频脉冲电治疗,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来达到疏通经络、止痛的目的。但大多数病人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因而明显限制了膝关节的活动,对这类病人我们常规给予自控镇痛(PCA)方法。使病人的疼痛降至最低限度,从而可使病人较从容地达到膝关节功能锻炼的要求。对于膝十字韧带重建,取髌韧带作置换物的病人,因为一端取一块髌骨另一端取一块胫骨为蒂,术后都有较严重的疼痛,这类病人是应用PCA的最佳适应症,对于其术后功能锻炼的恢复有较大的帮助,与常规的止痛方法相比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24 康复训练 术后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制定功能康复锻炼计划。术后24h后,即可指导病人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并进行踝关节的背伸屈运动,足趾的屈伸运动,同时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者主动练习,每日锻炼10~15次,每次5 min,以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宜。①术后第3d起,白天将患肢固定支架解除,练习股四头肌收缩,患肢平放于床上,主动使股四头肌完全收缩并停顿5s,然后完全放松,再停顿5s,这样一收缩一放松过程算1次,按此方法进行。循序渐进,刚开始20次/组,20组/d,第4d起增加至30组/d,以后每3d增加10组,直至50组/d为止。如病情允许,还可以做髌骨被动活动,即一日两次可持髌骨向左右两侧推动几次,以防止髌骨关节粘连,嘱患者座起时自己推动髌骨。利用CPM机进行膝关节活动,膝关节活动范围在30~60°被动锻炼,起始角度从30°开始,每天增加10°,每日2次,每次2h,每天鼓励患者与CPM机交替进行主动功能锻炼,每次练后局部冷敷,以减轻局部炎性反应,减轻疼痛。一般在1周内达到90°,3周内避免负重。本组有1例患者,因对疼痛较敏感,3周后屈膝达60°,给予心理疏导后,延长1周CPM机进行被动锻炼,第4周可达90°。本组患者中行半月板部分切除、侧副韧带修复,则需支架固定6周。②进行直腿抬高训练,2周后在保证膝关节伸直的前提下抬高下肢,维持5~10 s。再放下。10~20遍/次,4次/d,根据肌力情况逐渐增加抬起角度和和维持时间,可以在仰卧、俯卧和侧卧下进行该项训练,但应避免健侧卧位的直腿抬高及髋外展,以免加剧股内、外侧肌的失衡。负重训练承担重量是膝关节的重要功能。待肿胀消退以后就可以逐渐开始负重训练。术后第3d即可扶双拐下地行走,从拇趾着地开始,逐渐负重。如果不伴有半月板和关节内其他结构的损伤,对完全负重并无具体的时间要求,只要患者能够进行负重行走,就可鼓励其早期训练,以尽快恢复运动。一般从3~4周开始用双拐依据耐受情况部分负重,逐渐至完全负重,3~8周后弃拐负重步行。在患者锻炼过程中应经常观察、督促、检查功能康复计划实施情况,及时解决锻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其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强其功能锻炼的毅力和信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