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防总体要求有哪些,分别加以详细阐述。并谈谈你对结构抗震措施的一些了解。

抗震设防总体要求有哪些,分别加以详细阐述。并谈谈你对结构抗震措施的一些了解。,第1张

抗震设防总体要求:

1、达到抗震性能设计准则的标准要求。

2、符合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

3、设防类别符合规定。

4、设防烈度符合规范规定。

高度超过规定的错层结构,塔体显著不同或跨度大于24m的连体结构,同时具有带转换层、带加强层、错层、连体四种类型中两种以上的复杂结构,高度超过《高层混凝土结构规程》A级且转换层位置超过规定层数以及高度超过A级且水平和竖向均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

相关规定:

已建成的下列房屋建筑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且未列入近期拆除改造计划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按现行抗震鉴定标准进行抗震鉴定:

(一)《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甲类和乙类建筑工程。

(二)有重大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房屋建筑工程。

(三)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房屋建筑工程。

-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

法律分析:1乙类建筑的相关的抗震验算可以按照相关的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来进行采用;抗震构造除了9度外可以按照提高一度的要求来进行采用;丙类建筑的抗震验算和构造都应该按照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来进行采用;

2丁类建筑的7~9度的时候,抗震验算可以适当的降低相关的要求,抗震构造也可以按照降低一度的要求来进行相关的采用;6度的时候可以不做相关的抗震鉴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第三十六条 有关建设工程的强制性标准,应当与抗震设防要求相衔接。

主城区上世纪80年代后所建的房屋均按7度抗震设防设计,这些住房一般来说能够经受7级地震,即便遇7级地震,房屋也会震而不坏、裂而不倒。除上世纪80年代之前所建的,没有抗震设防措施的房屋和少数历史遗留的旧房外,全市的房屋基本上为完好房,均具备抗震7级地震的能力。

建筑抗震,是指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建筑。

地震区划是根据可能的地震破坏程度和强地面运动参数的大小所做的地震区域划分。地震安全性评价系指对具体建设工程区域或场地周围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震活动性、地形变等的研究,采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按照工程应采用的风险概率水准,科学地给出相应的工程规划和设计所需要的有关抗震设防要求的地震参数和基础资料。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即可作为该具体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重大工程与生命线工程的地震破坏,危害性大,损失严重,有时会造成城市功能的瘫痪,因此,相对于一般的建筑结构,要求对重大工程与生命线工程提高相应的抗震设防要求。

使建筑物具有抗震能力:地震灾害主要是由于工程结构物的破坏而造成的。因此,加强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提高现有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抗震设计是根据设防要求和规范进行的,而施工要根据设计进行。抗震设计与施工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良好的抗震设计应尽可能考虑下述原则:选择坚硬地;结构体形要均匀规整;提高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和延性;设计多道抗震防线;防止脆性和失稳破坏。

现有工程结构的抗震鉴定与加固:现有工程结构由于建造年代不同,依据的设计规范不同,结构形式不同,因而其抗震能力差别较大。特别是历史较长的结构,往往没有考虑抗震设防,应当进行抗震鉴定,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抗震加固,提高抗震能力。

工程结构的减震、隔震技术:建筑物遭地震波的侵袭而会破坏,利用隔震技术缓解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冲击,是有效防御地震的新方法。如:用特种橡胶、多层铅芯和钢芯做成建筑物的支撑坐垫等技术都能达到隔震消能、缓冲地震能量的效果。

法律依据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

第五条从事建设工程抗震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人员,应当依法对建设工程抗震负责。

第六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建设工程抗震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建设工程抗震知识宣传普及,提高社会公众抗震防灾意识。

第七条国家建立建设工程抗震调查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建设工程抗震性能、抗震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等进行调查,全面掌握建设工程抗震基本情况,促进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水平提高和科学决策。

第八条建设工程应当避开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确定的危险地段。确实无法避开的,应当采取符合建设工程使用功能要求和适应地震效应的抗震设防措施。

关键词:北京,城市,民用建筑,砖混结构,抗震标准。

抗震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33-2008),建筑与市政抗震通用标准(GB50xxx-202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l0(20l6年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50003-2012),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七级。

校舍抗震鉴定。经安全鉴定为Asu、Bsu、Csu的校舍,需进一步进行抗震鉴定。抗震鉴定应由县区校安办委托乙级以上资质的设计单位或房屋安全鉴定机构承担鉴定工作(地震部门、建委配合工作)并出具《抗震鉴定报告》。在抗震鉴定过程中,对需要进行实体检测的校舍,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负责检测,出具检测报告。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是根据抗震等级确定的,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建筑物的类别相关,不同的建筑物类别在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的抗震烈度与建筑场地类别有关,也就是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烈度与抗震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划分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也可见《建筑抗震设计手册》(1994年版)高层建筑没有丁类抗震设防。

人民网-贵阳市发文要求学校和幼儿园抗震设防烈度7度

高层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变形能力;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能力;应避免连续倒塌;

  3)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

  (2)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尚宜符合下列要求:

  1)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布置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

  2)宜具有多道抗震防线。

高层建筑抗震级别:40-47级左右、五级以上、六级以上。一要看结构。目前常见的住宅结构有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二是看抗震力。在国际上,地震震级采用里氏震级指标,分为1-89级,1-3级对建筑物无损坏,4级对建筑物有轻微破坏,5级以上就开始破坏建筑物。因此,5级以上的地震区在住宅设计时应考虑防震。 砖混结构的优点是造价低,保温、隔热性能好,便于施工。缺点是房屋开间、进深受限制,室内格局一般不能改变,墙体结构占据空间过多,整体性、耐久性较差。 钢筋混凝土结构适用于中高层住宅,其中高层住宅以全现浇剪力墙结构为佳,多层或小高层、高层住宅常用的有框架结构、大模结构、大板结构等。总体说来,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好,整体性强,防火性能、耐久性能好,室内面局较砖混结构灵活。但这种结构的施工难度相对较大,结构造价也相对较高。 一般来说,剪力墙结构更能承重能力更强,比一般结构更稳固安全。

抗震设防标准丙类为三级抗震。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甲类、乙类建筑:当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该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扩展资料

《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

第十四条 

对经鉴定需抗震加固的房屋建筑工程,产权人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进行抗震加固设计与施工,并按国家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抗震加固应当与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产权人的房屋维修计划相结合。经鉴定需抗震加固的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装修改造时,应当同时进行抗震加固。有重大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加固,应当注意保持其原有风貌。

第十五条

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鉴定、抗震加固费用,由产权人承担。

中央人民政府-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

2010年07月07日 泉州市质监站关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发布

泉州建筑抗震标准为

4类建筑抗震设防等级

特殊设防类 包括核电站等特殊建筑,其抗震设防标准需专门研究

重点设防类 包括医院门诊、病房、幼儿园、中小学教室、学生宿舍和食堂、大型商场、影剧院等,抗震设防标准须超过8度,其后续使用年限应至少达30年。

标准设防类 指民宅、厂房等一般建筑,抗震设防标准须达8度

适度设防类 次要且涉及人员较少的建筑,抗震设防标准为6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755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