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文官等级制度中国晋朝性开放胜唐朝百倍

晋朝文官等级制度中国晋朝性开放胜唐朝百倍,第1张

晋朝文官等级制度,中国晋朝性开放胜唐朝百倍

晋朝文官等级制度

一、两晋官职

极品:丞相。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

从一品:开仪府同三司、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骠骑大将军等。

正二品:特进、太常、辅国大将军等。

从二品: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大都督、大都护、镇东大将军、大司农等。

正三品:侍中、中书令、尚书、少府、左右骁骑、左右武卫、上都护、冠军大将军、中都督等。

从三品: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勋、卫尉、廷尉、宗正、太仆、大鸿胪、左右散骑常侍、光禄大夫、校尉等。

正四品上阶:侍郎、尚书左丞、刺史、忠武将军等。

正四品下阶:尚书右丞、中郎将、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阶:秘书少监、少卿、长史、太中大夫、宣威将军等。

从四品下阶:少府少监、少伊、别驾、司马、都尉、明威将军等。

正五品上阶:太守、谏议大夫、御史中丞、中书舍人、长史、参军、定远将军等。

正五品下阶:内常侍、朝仪大夫、宁远将军等。

从五品上阶:秘书丞、著作郎、朝请大夫等。

从五品下阶:太常丞、太史丞、驸马都尉、奉车都尉、游击将军等。

正六品上阶:太学博士、太子舍人、京师县令、骁骑尉等。

正六品下阶:中牧监、上镇将等。

从六品上阶:起居郎、起居舍人、州郡县令、旅威校尉等。

从六品下阶:侍御史、国子监丞、旅威副尉等。

七品:诸州中县令、殿中侍御史大夫、主簿、主书、别将长史等。

八品:监察御史、征司郎、助教、兵曹等。

九品:中关令、诸州县尉、各府衙博士等。

二、两晋官制

两晋官制方面设有三省、一台、五监、州郡县等府衙。

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尚书省掌管秘记奉章、奏报正事、选举人才、赏罚百官及将皇帝诏示宣告内外、出纳皇命。由尚书令、左右仆射、列曹尚书、左右丞官员组成。

中书省负责修史、枢密机要、记录皇帝、皇族子弟日常活动及朝庭议事、礼仪、侍奉,掌管著作、三阁图书。由中书监、中书令、中书侍郎、中书舍人官员组成。

门下省执掌纠正、献纳、谏正、参政议事、外交等事务。由侍中、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给事中、通直散骑常侍官员组成。

一台即御史台,掌管纠察百官、颁布法令。由御史中丞、治书侍御史组成。

两三客优理论全新版晋时期因尚书省负责出纳皇命、奏报正事、宣诏布告等重要事务,是除皇帝之外最有权力之机构,故古人有言:皇帝之有尚书,犹天下之有北斗,拱北极之星,斗为天之喉舌,尚书为皇帝喉舌。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因此而成虚位,并无实权,只是地位象征而已。

五监即少府监、将作监、国子监、军器监、都水监,均为专门机构。

少府监负责全国丝织,相当于现在的纺织部;

将作监负责全国冶铁、铸造,相当现在的工业部;

军器监负责全国兵器制造、分配管理,相当于现在的国防科工委;

都水监负责舟楫制造、河道治理、漕运,相当于现在的水利部。

地方上划州、设郡、置县,州辖郡,郡辖县,即相当于现在的省、市、县,晋分天下为十九州、一百七十一郡国、一千一百零九县。州官由刺史担任,兼领武职,统领别驾、治中从事、诸曹从事、主簿官员;郡官由太守担任,下设主簿、主记室、五官掾、文学掾、功曹史、记事史等官职。京师河南郡称尹;县设县令、县长,大县置令,小县置长,下设主簿、录事史、主记室、功曹史、尉等官职。

州郡名称在两晋时期因诸雄割据建国,名称变化无常,如东晋以四川成都为益州,因为成汉占据,遂将重庆改为益州。再如晋初以江陵为荆州,前秦以襄樊为荆州等,不一而足。

晋朝的爵位制度

晋朝的封爵制度:晋朝是中国封建制度完善巩固时期,对后世的封爵制度有深远影响,实际是封建五等爵的建立时期。同时晋朝还是中国封建宗王制度建立、完善时期。

正是在晋朝,中国封建王爵开始有了亲王、郡王分封的区别,晋朝的亲王封爵不多,地位也最显贵,早期晋武帝仅封了自己杨皇后的亲生儿子司马柬为秦王、司马玮为楚王、皇叔祖司马伦为赵王等,也都是由郡王逐步升任亲王。其他儿子和宗室都是封郡王,

亲王的地位虽然高于郡王,但仅体现在封邑上,如亲王封邑最高的秦王封邑八万户,郡王最高的安平王四万户。到中原战乱时,因为鲜卑拓跋部援助有功,加封猗卢为代王,这是第一位非宗室的亲王,他的封邑就比原来亲王五万户以上要宽松,扩大到食二郡,后以代北五县为代王国,由于他是少数民族将领,对他在晋朝的作用史书记载也不多,但像拓跋仪说的,代王封爵直到什翼犍时期,一直是鲜卑拓跋部世袭爵位,奉晋朝为正朔,与另一晋朝亲王燕王结为兄弟。晋朝的亲王燕王慕容_,他也是少数民族将领,他早期是昌黎、辽东二国公,是领两郡的国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公,但比后来唐朝国公都是亲王衔国公低,慕容_领两郡,忠于中央,到儿孙辈时对封爵仅是国公、郡公不满,跑官要官上表请封王,晋朝中央政府就封他为燕王,晋爵亲王,在建康的中央政府只能通过当地忠于晋朝的民心、士心控制燕国,通过海运提供上亿军械物资,没能直接派驻军队和官员,这也是其半独立状态后来控制河北势力强大后,脱离中央独立称帝的原因。

晋朝对北方少数民族封亲王的情况与清朝封蒙古族首领为亲王相似,只是清朝蒙古亲王不像晋朝鲜卑亲王用晋人为辅相、幕僚。晋朝的郡王更多,多数宗室都是郡王,宗室郡王地位最高的是长辈之首安平王司马孚,郡王数量最初有二十多,到后期增加些,南渡的最初仅五王,后来恢复增多。异姓郡王与异姓亲王同样都很少,最有名的异姓郡王是晋朝的国宾曹氏,封为陈留王,由于晋书仅有燕亲王世家记载,没有陈留王世家的记载,也没有传记,对陈留王曹氏在晋朝的情况只能从本纪和传记中了解,知道历任陈留王的姓名和到南朝宋国建立时陈留王依然保留。

异姓郡王还有晋安王林禄,与古代封妇女为侯都属于特例封爵。林禄是晋元帝百六掾之一,也是活的最久的东晋开国元勋,享年八十多岁,任黄门侍郎、历事五朝,长期驻守晋安郡,在去世后追封为晋安王,但是属于名号爵,不是世袭爵。林禄是因为特殊的地位和资历元老而获得名号郡王,子孙世袭的是侯爵。晋朝功臣封郡公、县公、郡侯、县侯的最多,郡公的爵位也是始于晋朝,开国的郡公有郑冲、王祥、石苞、陈骞、王沈、何曾、贾充、荀_、荀勖、裴秀十人为郡公,中国统一后,功臣张华也升郡公,另外著名的郡公有张轨、李_在东晋是最重要的晋藩,王导、谢安、陶侃、温峤四人高官也是郡公,还有大臣贾疋、孙秀、刘弘、王敦、孟观、桓温等。

县公开国初有赵酆、统一后王浑升县公,晋书记载的县公不多,有卫_、华_、祖纳、高光、周_、周抚、毛璩、郗鉴、顾荣、陆晔、庾亮、桓冲、孙惠、潘尼等,还有祖约、苏峻,国宾刘禅也是县公。因为史料少,晋朝的郡公、县公总共加起来也仅有三十人左右,比有的朝代记载的异姓王还少,晋朝施行五等制,有晋一朝政府编制在历代算精炼,内官仅八百加外官仅六千,兼职很多,往往施行高官和显爵分离,担任高官的就不再居显爵,因此像太保李_、司徒李胤、开府杜预、王_等都是县侯爵,司徒山涛是伯爵、司徒魏舒是子爵,同时任高官、显爵的大臣很少除开国八公、郡公外仅王谢陶温等极少数人。晋朝的郡侯记载也很少,国初最著名的郡侯是太傅羊祜,他本来封郡公,辞让愿意任司马昭封的钜平侯,羊祜封郡侯如郡公例。

另外著名的郡侯是毛穆之,也是东晋名将,封建安郡侯,其子毛璩为县公,父子皆为晋朝名将,与寻阳周氏并列为晋朝著名将帅之家。晋朝的县侯著名人物有李_、李胤、郑袤、任恺、石鉴、王_、杜预、唐彬、王戎、周浚、刘琨、李矩、毛宝、刘_、马隆、鲁芝、武陔、卢钦、阮孚、罗宪、滕修等,伯爵有山涛、邓岳、和峤等,子爵有魏舒、胡奋、纪瞻等。男爵有江统、庾珉。

乡侯有贺循,亭侯有索靖,关内侯有庾纯、向雄。晋朝的爵位是实封,比起以后即使国公实封也仅有百户的强,也是封建制度从实封向虚封的转折时期。

晋朝的爵位有时不代表受封人的实际权力,往往是豪门势力强弱的标志,很多有实权的官员、执政官甚至没有爵位,例如乐广、刘毅等,有的三公爵位也不高,魏舒是司徒,胡奋是尚书仆射都是子爵,贺循、索靖都是司空,但爵位都不高,庾纯是中书令、向雄是侍中也仅是关内侯,与近代西方伯爵、子爵当首相性质相仿。

封建社会在晋朝开始将封户转虚封,是继曹魏将爵位转名号虚封后的发展,但是依然保留授户,到唐朝时,国公有时都没有实封民户,魏元忠当齐国公,获得一百户实封都要谢恩。到清朝初期,亲王也仅授田一千四百亩、郡王九百亩,几乎没有实封户数,统领的部民也是属政府,自己的奴仆才归自己。晋朝的爵位虽然是开创了封建社会的先河,丰富了封建制度的内容,使封建制度更加系统化、完整化,但是基本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制度本质,只是提高了中小地主阶级在封建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为封建社会发展到顶峰打下基础。

最开放的时代:魏晋南北朝的性聚会

魏晋士人猛吃毒药,各种毒物郁结体内,兼之多半嗜酒如命,在药与酒的双重刺激下,做出了众多怪异之举,绝不是现在的新新人类所能比肩的。中国有史以来,从没有一个朝代的上流阶层像魏晋时代的士人那样贴近于西方嬉皮士。

东晋的名士王忱,出身于琅邪王家,声名显赫,更做到过荆州刺史的头等要紧职位。但就是这么一个高官,其举动之荒诞,即便朋克乐队成员也会瞠目结舌。此人的老丈人亲人去世,他带着朋友前去吊丧。老丈人正在痛哭流涕,而他居然和十几个朋友一起脱得精赤条条,披散着头发闯了进去,十几个人绕着王忱的老丈人走了三圈。该老丈人正在伤心之际,忽然见以女婿为首的十几个光腚绕着自己转圈,其惊惧气愤可想而知。

王忱的行为属于荒诞狂放,周的行为则只能用兽欲勃发来形容。周是东晋初年的高官,位居尚书仆射之职。当时的大将军王敦非常忌惮他,一看见他就紧张,一紧张就出汗,只要碰见周,哪怕是冬天,王敦也要拿着扇子猛扇。后来王敦兵变成功,将其处死。周死前,破口大骂:老天有眼,快杀王敦啊!押解他的人用戟戳他的嘴,血从他嘴里一直流到脚后跟,周依旧神色不变,可见此人不是个平庸之辈。

就是这个慷慨激昂的周,却做出过荒唐至极的事情。尚书纪瞻邀请朝廷要员们到家里做客,席间叫出自己的宠妾给大家表演歌舞。别人看看歌舞,称赞几句也就罢了,可是周居然*心大动,众目睽睽之下忽然脱了衣服,当着人家丈夫的面冲上去就要强奸这个女人。众人一看,这还了得?当下一起死死把他按住,这才没有得逞。这种死不要脸的行径,若非在酒与药的双重作用下,恐怕不会出现。

魏晋时期士人行为的这种荒诞,全部归结到毒药和酒上面也不大公允,这种行为更多的是一种犬儒主义与自我放纵的混合变种,毒药和酒只是将其释放的一个由头。很多人是以酒和药为幌子,真正驱动他们的是骚动狂放的心灵。儒家的礼教已经被搁置一边,生与死的匆匆变换又见识太多,有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又有什么是被禁止的呢?这些士人物质上的满足可以轻易得到,心灵却又处于如此广阔的空间。自我被释放了,却又无处依托,就在广袤天地间随意游荡。有人在灵魂深处为自己寻觅到家园,有人则完全迷失。

这是一个审美压倒了伦理的年代,也是一个自由而迷惑的年代。这种背景之下,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特异行为,而且也不乏可爱之举。比如,阮籍经常和邻家酒铺的女掌柜一起喝酒,喝醉了就躺在她身边。做丈夫的开始很怀疑,观察了很久,发现阮籍确实没有任何不轨,就没有干涉。阮籍的心胸,确实不是何晏之流可以比拟的。

但有时,这种特异行为会变得极其下流,晋朝就有不少下流坯。西晋时期,许多贵族子弟经常举办性聚会,他们一起脱光了衣服喝酒,然后就各自和妾侍云雨,互相观摩。

不过,那种性party放到当时的社交大环境里看,却也是其来有自。晋朝人交往时相当亲昵随便,对男女之防也不大看重。炼丹家葛洪性格严肃,对当时的一些习气非常愤慨,发表了若干评论,留下了当时社交风气的记录。根据葛洪的说法,宾客相见也不互道寒温,客人一进来就喊:老东西在哪儿?主人马上回答:你这老狗来了?不这么打招呼的,大家都说他古板,不和他来往。招呼打完了,下面就是聚会,有人当众洗脚,有人就地撒尿。这些人对男女之嫌也不顾忌,往往直接就往人家内室闯,恣意欣赏人家的妻妾,嘴里还不干不净,对她们的身段和脸蛋大加评论,全无尊重之意。有些姬妾躲起来,这些人居然公然搜索,发现了就拖出来观看。主人虽然难堪,但当时习气如此,如果加以阻挡,倒显得自己小气。性party只是这种聚会的加强版。这些硬拉女人出来品评的男人固然下作,但也说明当时的性观念确实宽松。

一、潘安

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晋时河南人氏,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潘岳年轻时,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当时不少妙龄姑娘见了他,都会怦然心动给他一个“回头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着他走。因此常吓得潘安不敢上街。有的怀春少女难以亲近他,就用水果来投掷他,每每满载而归,于是民间就有了“掷果盈车”之说。以至后世文学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有个叫张孟阳的相貌奇丑,也学着潘岳的样子去郊游,但每次出门,妇人就往他车上吐唾沫,扔石头,石头倒也满载而归。典型的男性版东施效颦!

潘岳不仅长了张锦绣皮囊还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很小就显露出文学天赋,被乡里称为“奇童”。二十来岁时,晋武帝司马炎一天来了兴趣,下乡耕田作秀,大伙纷纷写马屁文章。结果潘岳的赋作得最好。大臣们一看,这小白脸,算什么东西,马屁胆敢拍得比我们好!嫉妒得要死,立马赶他出朝廷。赋闲十年后,潘岳终于被重新录用。先后当了河阳还令的县太爷,颇有政绩。风雅县令在河阳县种遍桃树,时人号称“一县花”。此后在政坛屡升屡降,直到元康六年(296)前后,回洛阳任京官。几曾持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鬓发花白,饱尝宦海艰辛,学会了趋炎附势。

当时掌权的是丑八怪皇后贾南风。她外孙贾谧好结交宾客,组织了个文人团“二十四友”,为贾氏外戚集团进行文字煽惑。潘岳是其中最卖力的一位。精彩之笔,当数搞垮太子的阴谋。具体过程如下:潘岳写了一篇狂草,贾南风派手下的宫人将太子灌醉,哄他抄写。太子醉眼模糊,根本辨不清纸上啥内容。照着笔画胡乱描了一遍。太子的墨宝别人当然也看不懂,何况当时皇帝还是个白痴。这难不倒才子潘岳,他模仿笔迹的工夫了得,在太子的纸头上照原来风格添置笔画,成为反迹昭著的逆书。正是以笔为刀,杀人不流血!太子死后,赵王司马伦借口报仇,兵变入宫除尽贾氏一党。潘岳从前就得罪过赵王伦的儿时好友孙秀,这会儿当然死翘翘,还是满门抄斩。他一生孝顺,却连累老母丧命于东市。不亦哀哉!

八王之乱中政治一锅粥,潘岳偏要凑热闹,落了个为虎作伥的恶名。好歹在文学史上占了一席之地,这辈子过得不算太衰。其文风华美却不失于雕琢;描写细致,尚不致于繁芜。善写清绮哀艳的悲情文章,是一个很忧郁的美男子。

在生活中潘岳绝对是个好男人,十余岁定婚,对发妻杨氏一往情深。杨氏不幸于元康八年(298)去世,潘岳的悼亡词写得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是中国此类题材中最早的名篇。可惜功名心太重,躁急干进,不知满足,终落得身首分离。

潘安是名气最大的美男了,他的名字就是美男的代称,就像形容女子“貌比西施”一样,男子能“貌比潘安”可以说是最大的外貌荣誉了。

二、宋玉

宋玉是中国历史上与潘安齐名的最著名的两大帅哥之一,但是这位先生的帅名却又多少来得有些蹊跷。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从来就没有哪部正经的史书甚至野史笔记里说过他是如何如何的帅,唯一的佐证便只有他写的那篇《登徒子好色赋》了。在那篇赋里,写有一位大夫登徒子说宋玉“为人体貌娴丽玉,口多微辞,又性好色”,宋玉就解释说有曾经有一位绝色美貌的东家之女登墙偷窥自己三年,但他都对人家不理不睬,因此不能说自己好色,接着他就描述登徒子如何喜爱丑陋的妻子,与她生了五个孩子,从而把“性好色”的罪名加到登徒子的身上。毕竟大家都比较相信帅哥,于是就听信了宋玉的话,而“登徒子”却成了“好色之徒”的代名词。除了这篇赋之外,就再也寻不到一分一毫关于宋玉之美的蛛丝马迹了。

据说,宋玉是屈原弟子,他并没有因为其美貌而青云直上,其在官场上混得还是比较差的,一生都没有做过什么大官,虽然靠写得一手好文章和精通音律,也曾接近过楚王,但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连提点建议都没被采纳。但他并没有从此自弃,而是投入到创作中去,也写出了不少好文章。他在屈原骚体的基础上变化出一种新体裁—-赋,虽不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算是不辱没师门了。其作品文字华丽,对事物刻画入微,像他那篇名作《登徒子好色赋》所塑造的“登徒子”形象就非常成功。

这篇著名的《登徒子好色赋》据说是一篇赝文,很多人都说它并不是宋玉的作品。如果真是这样,对我们考证宋GG是一位帅哥倒未尝不是件好事,因为假若真是别人写的,那宋玉之美大抵该是得到时人或晚近之人公认的了,否则的话,宋GG在自己的寓言之作中夸言己之美貌,那倒要很让人怀疑其真实性的。无论事实如何,宋玉终归是顶着了一顶帅哥的高帽了,他的帅名也早已流传千古,虽然多少还“犹抱琵琶半遮面”些,但考虑到他才子词赋家的身份,入选这份美男榜还是不遑多让的。

三、子都

《诗经》有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意思是说,一个女孩子本来跟某帅哥有个约会,可是她等啊等等啊等,心上人帅哥哥没有见到,却见到了一个愚驽蠢笨的傻佬。在这首诗里,“子都”被用作了帅哥的代名词,或者也可以说,子都乃是众多郑国少女——不排除某些少男——梦中的白马王子和假想的约会对象,少女们都以能见到那位帅名满全国的子都为荣,为了能见他一眼,甚至不惜呆呆的苦等上好几个小时,由此也便可以想象出,当子都未见而见到蠢夫的时候,少女会有多么的悲伤,哀怨和惆怅了。

《孟子》又曰:“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哎呀,连满嘴仁义的亚圣孟夫子都说“不知子都之姣者”是不长眼睛的人,可见子都可真真正正的的确确是个大帅哥了。那么,这个帅名动天下的子都老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怎么会有如此的魅力能让天下的女人们疯狂?且听我慢慢道来……

子都,春秋时期郑国人,大名叫做公孙阏,子都乃是其字。子都这个人,不仅相貌生的美,还有着一身的好武艺,能征善射,因此便做了郑庄公的大夫。然而,子都其人虽美,却是个小心眼。《左传·隐公十一年》里便记载了他因争车未遂而在阵前射杀己方大将颍考叔的光荣事迹,由这一点看,子都老兄多少还是缺了些大丈夫应有的宽广心胸和英雄气概,只能将其归入偶象派一类了。

虽然还存在着这样的不足,大帅哥子都毕竟是帅名远播的美男子,其容颜之美不仅震动了以庄公为代表的统治阶层,而且也得到了以郑国女子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和以孟夫子为代表的子孙后代的认同,仅凭这一点,子都之入选美男榜,便实在是实至名归的了。

美貌归美貌,子都可是非常有心计的一个人,有着那种深藏不露的腹黑系阴险哦!子都是郑国的大夫,算是要员,当年郑国要派部队出征,采用竞争上岗的办法选帅,老将颖考叔争得主帅,子都只当了个副帅。那场仗颖考叔在攻城拔寨爬到城墙上面的时候,子都放了冷箭,将颖考叔射杀了。而子都也因为做出这样奸恶的事被郑庄公问罪逼死了。

四、宋文公

宋文公没有做国君的时候,是宋国的公子,被唤做公子鲍。

各位看官或许会感到奇怪,要问我为什么在开篇第一句便说出一句废话来。没做国君之前,当然是公子了,难道是乞丐不成,这一句话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是有那么一点,然而尽管如此,我却还是要说,因为我要强调的是,如果按照正常情况发展的话,本来是轮不到他做国君的,能一辈子安安稳稳的做个公子,已经足够他祷诵好几遍阿弥陀佛的了。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历史照着非正常的状况发展了下去而让原先的公子鲍坐上了宋国国君的宝座的呢?原因就是因为他长的实在太帅了!

就因为他帅,公子鲍变成了宋文公?这未免也太过荒唐了吧?可是事实确实如此,虽然其过程并没有说起来这般容易。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荒诞的故事呢?因为一个女人爱上了他。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祖母(当然不是亲祖母),宋襄公的夫人,周襄王的妹妹王姬。

《左传·文公十六年》记载,公子鲍是一个“美而艳”的大帅哥,于是乎中年守寡,独居深宫而难耐孤寂的半老徐娘王姬便看上了他,“欲通之”。可是公子鲍不愿意啊,怎么办呢?王姬便千方百计的想尽办法拍公子鲍的马屁。你公子鲍不是喜欢布施恩惠于国人吗?(由此可见公子鲍恐怕亦心存夺国的野心)好,老娘我帮你布施;还不愿意吗?还不愿意,老娘我干脆把宋国的江山也献给你做交换吧。

昭公九年,宋昭公外出打猎,这正是上天赐予王姬的良机啊,于是她便派人把昭公干掉,而迎立昭公的弟弟公子鲍当了国君。一段因帅得国的千古神话终于成为现实。(据《左传》,昭公田猎,乃是王姬所使,且昭公亦知襄夫人将杀己,然也无可奈何,只能坐以待毙,可见昭公实在襄夫人控制之下,王姬欲献国于公子鲍,实是易如反掌)。

那么这位帅的biangbiang声,帅得令祖母倾心而折节欲通的宋文公,除了帅之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应该说还不错,起码要比他的哥哥,有“无道”之称的昭公好了许多。《左传》里说他“礼于国人”,《史记》中说他“贤而下士”,当然,这些都是在他做公子鲍需要收买人心的时候,至于他做了国君以后的表现,我却只能遗憾的说声“不可考”了。然而不管怎样,即便是因帅得国,也还是要付出代价的,至于代价是什么,大家稍稍想想便自然能够猜到。

五、嵇康

嵇康,字叔夜,谯郡銍县(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人耿直,他幼年丧父,励志勤学。后娶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女)为妻,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

嵇康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美男作家,精通文学,玄学和音乐,同时英俊潇洒,别人形容他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史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最有说服力的故事是,某次他去森林里采药,竟被樵夫误以为仙人下凡,其风姿可窥一斑。

嵇康喜爱音乐,他在《琴赋》序中说:“余少好音声,长而习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他对传统及当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这一点在他的《琴赋》中可见。

据刘籍《琴议》记载:嵇康是从杜夔的儿子杜猛那里学得《广陵散》的。嵇康非常喜爱此曲,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司马氏掌权后,不苟合于其统治,与阮藉,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号称“竹林七贤”,与司马氏相对抗,后被司马氏杀害,死时方四十岁。临刑前有三千太学生为其求情,终不许。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

嵇康人缘极好,王戎说与他交往二十年,未见其有不好的脸色。因此留下“意趣疏远,心性放达”之美名;然而嵇康更有“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的一面,他的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及对《广陵散》的喜爱便是他愤世嫉俗,桀傲不驯的性格的表现,而蔑视司马昭,进而遭致杀身之祸更是这种刚正不阿的显例。

据《琴议》记载:嵇康非常喜爱《广陵散》,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

魏晋时期的大帅哥嵇康在当时算是一个全才,文笔、音律、养生都是他最擅长的,嵇康弹得一手好琴,那一首《广陵散》在他死后便成了绝响。嵇康还写有《养生论》,从饮食说到运动,更重要的是平静的心情是可以延年益寿的。瞧这些特点:艺术、养生,心平气和,真是有金牛座的感觉。

可惜的是,嵇康娶了曹操的女儿而惹上了政治上的纠纷,加上得罪了大将军钟会,被司马昭斩首。据说问斩的时候,有3000人为这位美男求情,但反对无效,还是斩了。金牛座的嵇康临死时还泰然自若、不紧不慢的弹了那一曲《广陵散》,余音绕梁,令人辛酸,一代美男才子就这么香消玉陨啦!

六、卫玠

卫玠是历史上唯一因为太帅了而被人“看”死的美男子。

记得三国中杀掉邓艾父子的卫瓘吗?卫玠就是他的孙子,表字叔宝。关于卫玠的美,《晋书》里用词有“明珠”,“玉润”等等,他为人喜怒不表于形,总之是个面无表情的玉人。这孩子自幼风神秀异,坐着羊车行在洛阳街上,远远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时人称之“璧人”。洛阳居民倾城而出,夹道观看小璧人。可这玉人特爱开口。当时风气最盛行清谈:手里拿个麈尾模样悠雅地侃侃而谈。刚开始时,“清谈”主要谈老庄之道,还有点哲学氛围,后来变成了天南海北乱侃,比如谈论人家的长相和行为(两晋美男子多出名,也有这方面原因)。爹妈怕卫玠磨牙磨得太累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政治问题太敏感,最好避开,就限制他说话,真叫人吃不消。(我们有时候对着进不去的BBS也时不时会唉声叹气一翻)。

八王之乱把西晋政权闹成一锅糨糊,胡人势力乘机进入中原,天下大乱。卫玠费尽口舌说动母亲南下。他兄弟不肯走,后来死在匈奴人手上。他们一家子跑到江夏(今武汉),妻乐氏经不住旅途疲惫,死去(热死了?)。征南将军山简赶快来抢这个钻石王老五,把爱女嫁给他。卫玠带上新妇又往东行,来到了大将军王敦镇守的豫章(今南昌)。

王敦见他一表人才,能说会道,很是器重。卫玠并不买帐,他感觉此人野心勃勃,久必生乱,不可依附,于是再次转移,投奔东晋都城建业(今南京)。建业的官员们久闻卫玠艳名,立即答应予以重任。江东人士听说来了个大明星,人山人海地围观,挤得卫玠举步艰难,使他一连几天都无法好好休息,这个体质孱弱的美少年终于累极而病,一病而亡。这个典故就是《世说新语》中的“看杀卫玠”。

卫玠一生,没在政治上兴风做浪,没为中国文艺或科技的发展做贡献,军事方面更是碰也没碰过。这么个人,居然在《晋书》上有传记,可见“美男子”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文化现象。传记里反反复复强调了两点:一是俊美,二是会嚼舌头。(前后一串,倒是挺适合做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

一千多年前的卫玠同样舌头痒痒,一遇机会,定要冒两句,使听众个个惊叹。清谈高手王澄(小名平子)对卫玠简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人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卫玠会说,脑瓜也明智,看得准形势,懂得保身避祸,可惜身子太弱,一切白搭。

六、韩子高

韩子高,梁朝会稽山阴人,身世微贱,以做鞋为生。据说他“容貌艳丽,纤妍洁白,如美妇人。螓首膏发,自然娥眉,见者靡不啧啧”。韩子高他貌美,美过中国少年瑰宝周小史(晋代有名的娈童),处于乱军之中,敌人挥舞长枪白刃疯狂砍杀,可一旦遇到韩子高,竟然会抛掉手中的兵刃,竟然没有一个人舍得伤害他的一根毛发,史说:“乱卒挥白刃,纵挥间,噤不忍下,更引而出之数矣”。可见此君貌美到了什么程度?他绝非仅有漂亮的脸蛋,他的两臂修长,善于骑射,形体俊美,肌肤诱人,实在是英武异常,令人痴迷而不能自拔。多少纯情少女,包括陈朝公主,都疯狂暗恋子高,竟然因为日夜思念而咳血身亡。

但韩子高却甘愿委身于南朝陈文帝陈茜(是个Gay佬),他们同食共寝,日夜不离。更因为子高的一段绯闻,而导致陈茜一怒之下感情用事灭了王司马一族,最终造成了梁朝的灭亡和陈朝的建立。这种因为同性恋而导致王朝颠覆的史实,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韩子高,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提出了男皇后的概念,虽然最终誓言未能兑现,但是韩子高貌美倾国的事实是不容辩驳的。陈茜病故以前,子高端水送药,片刻不离,给弥留之际的陈茜以极大的安慰。偌大的皇宫,一切人等均被拒之门外,只有陈茜子高两人病榻厮守,度过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陈茜死后,子高被冤狱赐死,年仅三十岁。

韩子高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他貌美,美过中国少年瑰宝周小史,处于乱军之中,敌人挥舞长枪白刃疯狂砍杀,可一旦遇到韩子高,竟然会抛掉手中的兵刃,竟然没有一个人舍得伤害他的一根毛发,天啊,此君貌美到了什么程度啊?他俊美,绝非仅有漂亮的脸蛋,他两臂修长,善于骑射,形体俊美,肌肤诱人,实在是英武异常,令人痴迷而不能自拔。多少纯情少女,包括陈朝公主,都疯狂暗恋子高,竟然因为日夜思念而咳血身亡。而更美的是韩子高的心灵,他出身寒苦,不骄不躁,有才有德,委身于得势前的陈茜(后来的南朝陈文帝)以后, 他把全身心都奉献给了这个同样英俊的情侣,他们同食共寝,日夜不离,更因为子高的一段绯闻,而导致陈茜一怒之下感情用事灭了王司马一族,后来两人并肩战斗,最终造成了梁朝的灭亡和陈朝的建立。这种因为情侣琐事而导致王朝颠覆的史实,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修正:子高确实是有这么段绯闻,但也是事实,据《情史》记载,陈司空之女见子高貌美胜过王郎子,欲与之私通,子高初惧罪,谢不可,不得已,遂私焉(私通)。女绝爱子高,尝盗其母的珠宝赠与子高,价值以万计。又曾赠一诗曰《团扇》。但是事情败露,只有陈司空不知道罢了,王家恰逢王僧辨的母亲去世,来不及给三儿子结婚,子高有常常凭着受宠欺负周人,所以有人窃取了团扇给了王家三郎,并且告诉了他其中之故,王家三郎很气氛,把这些告诉了父亲,要停止与陈司空之女的婚事,司空因不知其中原由,大怒,并且说王僧辨有不轨之心,遂发兵袭僧辨并其子,缢杀之。陈蒨子高实为军锋焉。一开始子高还不肯去,陈蒨知道了,还是硬拉这子高去了。所以并不是陈蒨因吃醋发动的战事。)(修正“修正”:《情史》不是史料,所以不可以认为其中的描述是事实,只是有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史》可以说是小说体裁,小说中杜撰多,是不可以直接认定是事实的)因为韩子高,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提出了男皇后的概念,虽然最终誓言未能兑现,但是韩子高貌美倾国,德服天下的事实是不容辩驳的。陈茜病故以前,子高端水送药,片刻不离,给弥留之际的陈茜以极大的安慰。偌大的皇宫,一切人等均被拒之门外,只有陈茜子高两人病榻厮守,度过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陈茜死后,子高被冤狱赐死,年仅三十岁。他十六岁时从一名贫苦的少年,经历征战天下的劳苦,建朝创业的艰辛,到最后与爱人陈茜一前一后离开人世,短短十几年,他的人生像金子一样闪光,可歌可泣,人生若能像子高这般充实的度过,实在别无他求。

追加评价: 韩子高邂逅陈蒨时,陈仍是梁朝派驻吴兴的大将,妙龄美貌的子高让文帝一见倾心,再加上其恭谨温顺、善解人意以及那个适时而至的美救英雄梦,使陈蒨宠爱子高之心与日俱增。

子高颇为女性化的性格特征只是吸引陈蒨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子高还是陈蒨建立帝王霸业的得力助手。“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邺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暗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因共立栅。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子高的赤胆忠心及机智果敢让文帝死里逃生,由慕色而生的宠爱之情中又溶入了浴血沙场时出生入死的手足之情,为他们的情感纽带注入了新的血液。在多次并肩战斗中,文帝逐渐发现了子高擅长统领士卒、灵活作战的潜能,“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韩子高逐渐成长为陈蒨的得力助手。

陈蒨嗣位后,子高因劳苦功高而除右军将军。接着他又为巩固文帝的江山而殚精竭虑,驰骋疆场。平王琳乱,征留异,夺晋安,因屡立战功而不断升迁,天嘉六年被征为右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正当子高春风得意之际,文帝卧病不豫,子高入侍医药,衣不解带。然而病魔还是夺走了文帝陈蒨,子高的噩梦也便接踵而至。废帝即位,高宗陈顼入辅,子高因兵权过重受新主忌惮,“光大元年八月,前上虞县令陆肪及子高军主告其谋反”,子高被执赐死,年仅三十。

八、兰陵王

兰陵王名高长恭,又名高孝瓘,是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风流大丞相高欢之孙。高欢长子高澄在父亲死后当上东魏第二任权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强干,却于29岁死在奴隶手里,丢下六个嗷嗷待乳的儿子,老四就是成为千古传说的兰陵王。

值得一提的是,正史里忠实记录了另外五兄弟的母亲出处,就长恭例外:“兰陵王长恭不得母氏姓”。不知道是书史的遗漏,还是花花公子高澄自有隐情。高澄一死,其弟高洋继任,干脆一脚踢走皇帝,自己称帝,北齐建立。高长恭当时还留下一桩八卦:皇帝赏他20个侍妾,他只收下一个。美男子的眼光真是高,连皇帝介绍的**19个在他眼中都成了恐龙,就一个勉强算美眉。

高长恭骁勇善战,据说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以威赫敌人,每每打仗都要带上狰狞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阳,他带领五百骑士,冲过周军重重包围,突入洛阳城下,城上齐兵认不出谁来了,怀疑是敌人的计谋。兰陵王摘下盔胄(注意,这是个把脸遮了很大部分的头盔,而不是面具。有人怀疑“兰陵王面具”的典故只是后来的编舞者编出来的),示之以面容,城上军心大振,吊下弓弩手数百名,前来接应。很快周军被迫撤走。为庆祝胜利,武士们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戴着面具边跳边歌。史载:“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高长恭后来不知为何染了个大毛病:贪财。门口常有行贿的进进出出。搞得老百姓都说三道四。属下尉相愿问他:“王既然俸禄那么高,何必如此贪?”长恭答不上来。相愿说:“您是不是因为怕功劳高,被主上忌讳,故意给自己抹点污垢?”长恭这才开口说:“是的。”相愿说:“朝廷如果猜忌王,这正好给他留了一条辫子抓。想求福反而招祸。”长恭泪下,跪膝,请他给个安身的法子。相愿说:“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养病,别干预政事了。”长恭听了劝告,便偶而装装病。但完全隐退,又不甘心。正处盛年的男子,谁愿意退休?何况高长恭不是当隐士的个性。

北齐末代皇帝高纬一天听了《兰陵王入阵曲》,对高长恭说:“入阵太深,毕竟危险,一但失利,追悔莫及。”长恭无心快语:“家事亲切,不觉遂然。”高纬一听“家事”这两个字,心生警觉。叫人给他送去毒药一杯。皇帝杀人,连理由都没扯。高长恭死时的年龄没有记载,估计才三十出头。留下个悲痛欲绝的遗孀郑妃,守着佛门孤灯,度此残生。四年后,失去了支柱的北齐就为宇文氏所灭,高氏子孙几乎全遭屠戮。

九、慕容冲

慕容冲(359年-386年),小字凤皇,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景昭帝慕容俊之子,前燕幽帝慕容暐、西燕烈文帝慕容泓之弟,母皇后可足浑氏,十六国时期西燕第二位皇帝。

这个小字凤皇的美少年是前燕开国皇帝慕容隽的幼子。五胡十六国时期倾国倾城第一人。短短二十几年的人生,如扫帚星行空,轰动之大把北国江南所有美女都比化了。可惜五胡十六国这段历史不出名,他也跟着被尘封。

话归正题,前燕传到第二任皇帝手上便不行了,虽然身为皇子,还没来得及继位,前燕就被前秦给灭了,慕容冲和他的姐姐清河公主沦为了秦王符坚的战利品,被充入长安的禁宫。没错,这个秦王符坚是个双性恋,把慕容冲姐弟都玩弄于股掌之间。终于有一天,符坚觉得宠幸两姐弟实在影响不好,便放了慕容冲。

十几年后,淝水之战,苻坚大败。冲出牢笼的慕容冲结集鲜卑人,趁乱而起,南征北战,马踏关中,挥刀雪耻。符坚希望他能念在往日的情分上放过一马,但慕容冲回绝了,灭了前秦,做了燕国皇帝,可惜没过多久,就因为跟手下将领的冲突而被杀,真是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慕容冲一生的命运,变数太多,皇子出生,数载娈童,再为小吏,一朝铁血皇帝,终不得善终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曲折经历形成了性格的极端:外表阴柔,内心狂野,坚毅。

慕容家族以能征善战桀骜不驯著称,还有个特点就是外形好。出现慕容冲这么个集大成者,并非偶然。有趣的是燕国皇室选继承人时,脸蛋漂亮的极占优势。晋朝“以貌取人”的风雅被慕容鲜卑发扬光大了。繁殖的结果是代代英俊骑士,个个欣长矫健。可最终燕国就是被一帮绣花枕头给玩完的。

十、独孤信

独孤信(503年-557年),本名独孤如愿,字期弥头,鲜卑族,云中(今山西大同)人,西魏将领,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容貌仪表俊美,善于骑马射箭。初为葛荣部下,葛荣失败后,投归尔朱荣。随孝武帝西行,授爵浮阳郡公。西魏建立后,独孤信任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大都督、荆州刺史等职,用以招抚被东魏所占据的荆州的百姓。大败东魏弘农郡守田八能、都督张齐民、刺史辛纂,于是平定三荆。不久,东魏又派高敖曹、侯景等率军突至。独孤信认为敌众我寡,率部逃到南梁,在南梁居住了三年。大统三年(537年)才回到长安。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有损国威,便上书请求治罪,得到了西魏文帝元宝炬的宽宥,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衔,使持节、仪同三司和浮阳郡公的官爵照旧。后随丞相宇文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率军与冯翊王元季海进入洛阳。颍、豫、襄、广、陈留等地相继诚心归附。大统六年(540年),东魏侯景侵犯荆州,宇文泰命其与李弼出兵,侯景撤军后,独孤信担任大使,抚慰三荆。北周建立后,升任太保、大宗伯,晋封卫国公,食邑一万户。赵贵被处死后,独孤信以同谋罪被免职。不久,被晋公宇文护逼迫在家中自尽,时年五十五岁。

1 金史韩玉传全文翻译

三人离去后,王艮与妻子诀别时说“”吴溥却说,胡靖即胡广,要小心看着小猪,朝廷并按照洪武年中成例:你认为没有就是好吗,只有李贯叩首说道、谷之事的留下,扰乱国政的人解缙陈说大义:“臣确实未曾有过、《时政记》等书”解缙,我不能再活下去了、农,作为近臣却毫无建议可以吗成祖趁机从容问李贯,只听胡靖隔墙在喊,唯独王艮流泪不语,吴溥之子吴与弼年纪尚幼、胡靖相邻而居,设文史馆让他们居住?”片刻之后?拿其食禄建文二年(1400)成为进士,当国家危急之时,然后喝毒酒而死,他们都聚集在吴溥屋内,李贯第三:“胡叔叔能死节,而言语冒犯者及其他一切都加以焚毁,胡靖也奋激慷慨:“不对、解缙等说:食人之禄因他相貌丑陋,解缙推荐胡靖”吴溥回头对吴与弼说道“涉及兵,胡靖应诏而至:“外面吵闹得很,一同被授为修撰,为人而死李贯也迎附成祖?朕特别讨厌那些引诱建文帝破坏祖法后来成祖拿出建文帝时分封群臣之事千余件,王艮在屋内哭泣”语音未落,成祖十分高兴:“你们应该都曾为此受封过吧第二天,吉水人,而改为胡靖第一三人都是同乡 燕兵逼近京城解缙则驱马前去拜谒,担负其事,怎么舍得去死呢由此许多重要著作均由他来负责整理,只有王叔叔会死临死时叹道,叩头谢恩?”众人未答廷试对策名列第一王艮参与编修《太祖实录》及《类要》、吴溥与王艮此外王艮还多次上书谈论时务,命解缙等编阅、钱,是大好事,死于狱中,他叹道京城失陷前一晚:一只猪都舍不得王艮的字叫敬止,被牵连获罪”成祖说“”后来李贯升为中允:“我愧对王敬止啊,王艮第二。

2 韩玉,字温甫,其先相人古文翻译

文章出自《金史 》列传·卷四十八 韩玉,字温甫,其先相人,曾祖锡仕金,以济南尹致仕。

玉明昌五年经义、辞赋两科进士,入翰林为应奉。应制一日百篇,文不加点。

又作《元勋传》,称旨,章宗叹曰:“勋臣何幸,得此家作传耶!”泰和中,建言开通州潞水漕渠,船运至都。升两阶,授同知陕西东路转运使事。

大安三年,都城受围。夏人连陷邠、泾,陕西安抚司檄玉以凤翔总管判官为都统府募军,旬日得万人,与夏人战,败之,获牛马千余。

时夏兵五万方围平凉,又战于北原,夏人疑大军至,是夜解去。当路者忌其功,驿奏玉与夏寇有谋,朝廷疑之,使使者授玉河平军节度副使,且觇其军。

先是,华州李公直以都城隔绝,谋举兵入援,而玉恃其军为可用,亦欲为勤王之举,乃传檄州郡云:“事推其本,祸有所基,始自贼臣贪容奸赂,继缘二帅贪固威权。”又云:“裹粮坐费,尽膏血于生民。

弃甲复来,竭资储于国计。要权力而望形势,连岁月而守妻孥。”

又云:“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

而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公直一军行有日矣,将有违约、国朝人有不从者,辄以军法从事。京兆统军便谓公直据华州反,遣都统杨珪袭取之,遂置极刑。

公直曾为书约玉,玉不预知,其书乃为安抚所得。及使者觇玉军,且疑预公直之谋,即实其罪。

玉道出华州,被囚,死于郡学。临终书二诗壁间,士论冤之。

子不疑,字居之。以父死非罪,誓不禄仕。

藏其父临终时手书云:“此去冥路,吾心皓然,刚直之气,必不下沉。儿可无虑。

世乱时艰,努力自护,幽明虽异,宁不见尔。”读者恻然。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

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韩愈在祭奠侄子韩老成死的祭文中没讲明白,说只能依靠兄嫂),被同族的堂兄抚养。

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来诱导。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4)年间(因为其他年号都比较短),文坛风气是比较崇尚古文,模仿杨雄和董仲舒的议论文,而独孤及和梁肃被称为模仿的最好,赢得了知识分子的广泛尊敬。

韩愈和他们的拥趸们交往,刻苦钻研和模仿,打算靠这个成为当时有影响力的人物。在考取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上交给多位国家重要行政长官,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很欣赏他,积极地称赞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很快就成了进士。

宰相董晋到大梁去工作,请韩愈作他的巡官。董晋的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慕名请他去做下属。

韩愈认为自己得到了承认,说话越来越直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不去从事一些世俗的人情交际。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在后来升为监查御史。

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好好负责。宫市(就是太监到市场上明抢,白居易的《卖炭翁》就反映了此事,曾导致一名太监被愤怒的农民杀死,因为这个太监不但要抢东西,还抢人家的驴子)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反复提意见皇帝也不接纳(因为抢的东西都是他自己用,德宗就是这样一个目光短浅,自尊心超强和喜好奸佞的一个 ,可以说他在位时期,极大地动摇了地主阶级的腐朽统治)。

韩愈曾经写了几千字的文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把他从京官贬到连州(后来刘禹锡好像也被贬到这地方,好像属于广东省,当时属于不发达地区,很边远)山阳县做县令,后来又转到江陵府作 科员。 元和初年(唐宪宗年号,805年以后,唐德宗的孙子,他在位期间对不服从的藩镇手腕强硬,并取得了很多成绩,逐渐恢复了朝廷的威望,史称元和中兴),召韩愈去做国子博士,后来又任命为都官员外郎(大概相当于什么候补委员之类,宋代,员外干脆成了土地主的代名词)。

但是华州刺史阎济美因为公事停止了华阴县令柳涧县令的工作,但还让他临时担任职员的工作。过了几个月,阎济美停职了,到公寓中去住,柳涧挑拨农民工去向他讨要前年为军队服劳役的工资。

后来的刺史认为柳涧做事不妥,上报朝廷,朝廷把柳涧贬为房州司马。韩愈正好经过华州,听说此事后,认为俩刺史合伙欺负人,就上书朝廷替柳涧开脱,韩愈的奏章被留在了皇宫中没有处理。

皇帝命令监察御史李某某考察这件事,发现了柳涧的罪恶,于是追加处罚,把柳涧贬到某处作尉官。朝廷认为韩愈在不清楚实情的情况下胡说八道,又把他恢复成原来的职位:国子博士。

韩愈自己觉得自己很有才,但却常被朝廷,丢在一边,就写了一篇《进学解》自我安慰:国子博士早晨到学校,把学生们召集来,教导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大家赶上了好皇帝,都好好学习儒家经典,不要担心自己没有出头之日,还没说完,学生中有人笑起来,说,您这是糊弄我们呢,我跟了您很久,您学习六艺非常的投入,排斥不符合儒家精神的佛老思想,刻苦总结从古到今所有的经典,但您公众面前既没有威望,也没什么私人关系比较好的朋友,动不动就被贬官,日子过得很清苦,头发掉了牙齿松了,不去考虑这些反而教别人和你一样?先生。

3 文言文《金史韩企先传》翻译

译文如下:

韩企先,燕京人。九世祖韩知古,做辽国的中书令,韩家从燕京迁住柳城,世代都很显贵。

乾统年间,韩企先中进士第。金朝都统完颜杲平定中京,提拔韩企先为枢密副都承旨,后升为转运使。宗翰做都统巡视山西,表奏推荐韩企先做了西京留守。天会六年(1128),刘彦宗死去,韩企先代替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枢密院事。天会七年(1129),韩企先升为尚书左仆射兼侍中,封为楚国公。

当初,金太祖平定燕京,开始用汉人的宰相官称赏给左企弓等人,并在广宁府设置中书省、枢密院,而朝廷的宰相仍用女真官称。金太宗初年(1123),官称没有改变。等到张敦固被杀后,金朝把中书省、枢密院迁到平州,当蔡靖在燕山投降后,又把中书省、枢密院迁到燕京,凡是汉人地域的选拔、授予、调遣、租税等政务都沿用旧体制去施行。所以像时立爱、刘彦宗和韩企先那代人,职位虽是宰相,大体也不过如此。完颜斜也、完颜宗主持国政时,劝金太宗把女真旧官制改为汉人官职制度。天会四年(1126),开始确定官职制度,设立尚书省下面的各个司、府、寺等机构。

天会十二年(1134),因韩企先是尚书右丞相,被召到上京,待上朝后,金太宗皇帝很惊异地说“:我以前曾经梦到过此人,今天果然见到了他。”于是,韩企先和皇帝一起讨论礼制,对其进行了删除和增补。韩企先博通经史,知晓以前朝代的旧事,有的因袭它,有的改变它,取舍得很恰当。韩企先做宰相时,常常想,做官要选拔人才,他专以培养扶植奖励后学者为己任。韩企先推举了很多重要人士,也培养了很多人才,一时间台省官府里多君子。修葺宫阙,秘密谋略,上谏,韩企先都同王侯商量。完颜宗翰、完颜宗干很敬重他,当时都称他为贤相。

皇统元年(1141),韩企先被封为濮王。六年(1146),韩企先去世,终年六十五岁。正隆二年(1157),依照旧例降封为齐国公。大定八年(1168),配给他享受金太宗庙廷的祭祀。

大定十年(1170),司空李德固的孙子李引庆请继承其祖父的猛安,金世宗说“:李德固没有功绩,让他做猛安尚且是个错误。汉人做宰相只有韩企先最贤能,李敦固不及韩企先。”十一年(1171),金国准备把功臣的图像画在衍庆宫中,金世宗皇帝说:“丞相韩企先,制定了本朝的绝大部分典章制度,至于关心决断大政,同大臣谋议,外人都不知道,因此没有人能知道他的功绩。前前后后做宰相的汉人都不能同他相比,把他的画像置在功臣画像中,足可以勉励后人。”大定十五年(1175),韩企先谥号简懿。

4 文言文《金史·王翛传》的翻译

一、文言文《金史·王翛传》的翻译如下:王翛,字翛然,涿州人。

皇统二年(1142)中进士,由尚书省令史任同知霸州事。累迁至刑部员外郎,因为替故人说情而获罪,被责打四十杖,降任泰定军节度副使。

四迁而任大兴府治中,被任命为户部侍郎。金世宗对宰臣说:“王袺过去当外地官员时,以刚直而闻名。

而今听说专门替人减免罪刑以积阴德,各种事情他都不按法令而从轻处理。又善于侥幸以偷安,如果真是刚直的话,就应当为国家而忘记自身,公正而不偏颇,何必卖法来求得福佑呢?”不久任命他去赈济密云等三十六县猛安的民户,他多请了三万多石的粟米,被尚书省参奏而降了一阶官阶,出任同知北京留守事。

皇帝说“:人们多认为王袺是名有才干的官员,依我看法,他凡事不肯尽力去办,只不过是个老奸巨猾的人罢了!”大定二十四年(1184),改任辽东路转运使。一年多以后,又改任显德军节度使。

因为他在转运使的任上曾强扯硬拉侮辱仓使王祺致死,追降两级官阶解除现职务,并被命令打七十杖,降任郑州防御使。二、《金史·王翛传》原文如下:王翛,字翛然,涿州人也。

登皇统二年进士第,由尚书省令史除同知霸州事。累迁刑部员外郎。

坐请嘱故人奸罪,杖四十,降授泰定军节度副使。四迁大兴府治中,授户部侍郎。

世宗谓宰臣曰:“王翛前为外官,闻有刚直名。今闻专务出罪为阴德,事多非理从轻。

又巧幸偷安,若果刚直,则当忘身以为国,履正以无偏,何必卖法以徼福耶?”寻命赈济密云等三十六县猛安人户,冒请粟三万余石,为尚书省奏夺官一阶,出为同知北京留守事。上曰:“人多言王翛能官,以朕观之,凡事不肯尽力,直一老奸耳。”

二十四年,迁辽东路转运使。岁余,改显德军节度使。

以前任转运使拽辱仓使王祺致死,追两官解职,敕杖七十,降授郑州防御使。

扩展资料:

1、王翛是涿州(今河北涿县)人。

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进士。由尚书省令史除同知霸州事。

累迁刑部员外郎,降授泰定军节度副使,四迁大兴府治中,授户部侍郎。大定二十四(1184)年,迁辽东路转运使,改显德军节度使,降授郑州防御使。

2、章宗即位,擢同知大兴府事,迁礼部尚书,兼大理卿。明昌二年(1191),改知大兴府事。

以出人罪,削官解职。明年,特授定海军节度使。

致仕。王翛性刚严,临事果决,在金为名臣,金人以为超过宋包拯。

《中州集》卷八录其诗一首。

参考资料:

-王翛。

5 求 ,文言文 《金史 杨云冀传 》

在《金史》只找到了《杨云翼传》,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

里也是叫杨云翼,我查了一下,可能是同一人。原文如下:杨云翼,字之美,其先赞皇檀山人,六代祖忠,客平定之乐平县,遂家焉。

曾祖青、祖郁、考恒,皆赠官于朝。云翼天资颖悟,初学语辄画地作字,日诵数千言。

登明昌五年进士第一,词赋亦中乙科,特授承务郎、应奉翰林文字。承安四年,出为陕西东路兵马都总管判官。

泰和元年,召为太学博士,迁太常寺丞,兼翰林修撰。七年,签上京、东京等路按察司事,因召见,章宗咨以当世之务,称旨。

大安元年,翰林承旨张行简荐其材,且精术数,召授提点司天台,兼翰林修撰,俄兼礼部郎中。崇庆元年,以病归。

贞祐二年,有司上官簿,宣宗阅之,记其姓名,起授前职,兼吏部郎中。三年,转礼部侍郎,兼提点司天台。

金史四年,大元及西夏兵入鄜延,潼关失守,朝议以兵部尚书蒲察阿里不孙为副元帅以御之。云翼言其人言浮于实,必误大事。

不听,后果败。兴定元年六月,迁翰林侍讲学士,兼修国史,知集贤院事,兼前职,诏曰:“官制入三品者例外除,以卿遇事敢言,议论忠谠,故特留之。”

时右丞相高琪当国,人有请榷油者,高琪之甚力,诏集百官议,户部尚书高夔等二十六人同声曰:“可。”云翼独与赵秉文、时戬等数人以为不可,议遂格。

高琪后以事谴之,云翼不恤也。二年,拜礼部尚书, 如故。

三年,筑京师子城,役兵民数万,夏秋之交病者相籍,云翼提举医药,躬自调护,多所全济。四年,改吏部尚书。

凡军兴以来,入粟补官及以战功迁授者,事定之后,有司苛为程式,或小有不合辄罢去,云翼奏曰:“赏罚国之大信,此辈宜从宽录,以劝将来。”金史是年九月,上召云翼及户部尚书夔、翰林学士秉文于内殿,皆赐坐,问以讲和之策,或以力战为言,上俯首不乐,云翼徐以《孟子》事大、事小之说解之,且曰:“今日奚计哉,使生灵息肩,则社稷之福也。”

上色乃和。金史十一月,改御史中丞。

宗室承立权参知政事,行尚书省事于京兆,大臣言其不法,诏云翼就鞫之,狱成,廷奏曰:“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

鄜延帅臣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屡立战绩。其功如此,而承立之罪如彼,愿陛下明其功罪以诛赏之,则天下知所劝惩矣。

自余小失,何足追咎。”承立由是免官,合达遂掌机务。

金史哀宗即位,首命云翼摄太常卿,寻拜翰林学士。正大二年二月,复为礼部尚书,兼侍读。

诏集百官议省费,云翼曰:“省费事小,户部司农足以办之。枢密专制军政,蔑视尚书。

尚书出政之地,政无大小,皆当总领。今军旅大事,社稷系焉,宰相乃不得预闻,欲使利病两不相蔽得乎。”

上嘉纳之。金史明年,设益政院,云翼为选首,每召见赐坐而不名。

时讲《尚书》,云翼为言帝王之学不必如经生分章析句,但为国大纲足矣。因举“任贤”“去邪”、“与治同道”“与乱同事”、“有言逆于汝心”“有言逊于汝志”等数条,一皆本于正心诚意,敷绎详明。

上听忘倦。寻进《龟鉴万年录》、《圣学》、《圣孝》之类凡二十篇。

金史当时朝士,廷议之际多不尽言,顾望依违,浸以成俗。一日,经筵毕,因言:“人臣有事君之礼,有事君之义。

礼,不敢齿君之路马,蹴其刍者有罚,入君门则趋,见君之几杖则起,君命召不俟驾而行,受命不宿于家,是皆事君之礼,人臣所当尽者也。然国家之利害,生民之休戚,一一陈之,则向所谓礼者特虚器耳。

君曰可,而有否者献其否;君曰否,而有可者献其可。言有不从,虽引裾、折槛、断鞅、轫轮有不恤焉者。

当是时也,姑徇事君之虚礼,而不知事君之大义,国家何赖焉。”上变色曰:“非卿,朕不闻此言。”

云翼尝患风痹,至是稍愈,上亲问愈之之方,对曰:“但治心耳。心和则邪气不干,治国亦然,人君先正其心,则朝廷百官莫不一于正矣。”

上矍然,知其为医谏也。金史夏人既通好,遣其徽猷阁学士李弁来议互市,往返不能决,朝廷以云翼往议乃定。

五年卒,年五十有九,谥文献。金史云翼天性雅重,自律甚严,其待人则宽,与人交分一定,死生祸福不少变。

其于国家之事,知无不言。贞祐中,兵者不能外御而欲取偿于宋,故频岁南伐。

有言之者,不谓之与宋为地,则疑与之有谋。至于宰执,他事无不言者,独南伐则一语不敢及。

云翼乃建言曰:“国家之虑,不在于未得淮南之前,而在城既得淮南之后。盖淮南平则江之北尽为战地,进而争利于舟楫之间,恐劲弓良马有不得骋者矣。

彼若扼江为屯,潜师于淮以断饷道,或决水以潴淮南之地,则我军何以善其后乎。”及时全倡议南伐,宣宗以问朝臣,云翼曰:“朝臣率皆谀辞,天下有治有乱,国势有弱有强,今但言治而不言乱,言强而不言弱,言胜而不言负,此议论所以偏也。

臣请两言之。夫将有事于宋者,非贪其土地也,第恐西北有警而南又缀之,则我三面受敌矣,故欲我师乘势先动,以阻其进。

借使宋人失淮,且不敢来,此战胜之利也。就如所料,其利犹未可必然。

彼江之南其地尚广,虽无淮南岂不能集数万之众,伺我有警而出师耶。战而胜且如此,如不胜害将若何。

6 文言文《金史·王翛传》翻译

王翛,字翛然,涿州人。

皇统二年(1142)中进士,由尚书省令史任同知霸州事。累迁至刑部员外郎,因为替故人说情而获罪,被责打四十杖,降任泰定军节度副使。

四迁而任大兴府治中,被任命为户部侍郎。金世宗对宰臣说“:王袺过去当外地官员时,以刚直而闻名。

而今听说专门替人减免罪刑以积阴德,各种事情他都不按法令而从轻处理。又善于侥幸以偷安,如果真是刚直的话,就应当为国家而忘记自身,公正而不偏颇,何必卖法来求得福佑呢?”不久任命他去赈济密云等三十六县猛安的民户,他多请了三万多石的粟米,被尚书省参奏而降了一阶官阶,出任同知北京留守事。

皇帝说“:人们多认为王袺是名有才干的官员,依我看法,他凡事不肯尽力去办,只不过是个老奸巨猾的人罢了!”大定二十四年(1184),改任辽东路转运使。一年多以后,又改任显德军节度使。

因为他在转运使的任上曾强扯硬拉侮辱仓使王祺致死,追降两级官阶解除现职务,并被命令打七十杖,降任郑州防御使。

7 皓然是什么意思

亦作“皜然”。

1洁白貌。《列子·汤问》:“火浣之布,浣之必投於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布而振之,皓然疑乎雪。”《后汉书·吴良传》:“ 显宗 以示公卿曰:‘前以事见 良 ,须发皓然,衣冠甚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已而会雪下,未甚寒。诸道人问在道所经, 壹公 曰:‘风霜固所不论,乃先集其惨澹;郊邑正自飘瞥,林岫便已皓然。’” 宋 陈师道 《元日雪》诗之一:“半夜风如许,平明雪皓然。”《儒林外史》第一回:“来到 秦老 门首,见 秦老 八十多岁,须鬓皓然,手扶拄杖。”

2形容年老发白。 宋 范仲淹 《养老乞言赋》:“待以常珍,用贵皓然之士;裨其阙政,是询哿矣之言。”

3显明貌;光明貌。《大戴礼记·文王官人》:“质色皓然固以安,伪色缦然乱以烦。”《金史·韩玉传》:“此去冥路,吾心皓然,刚直之气,必不下沉。” 刘半农 《阿尔萨斯之重光》:“是日气候极热,南方蔚蓝深处,旭日一轮,皜然自放奇采,尽逐天上云滓,令清明如洗。”

8 文言文《金史·王翛传》的翻译

翻译如下:

王翛,字翛然,涿州人。皇统二年(1142)中进士,由尚书省令史任同知霸州事。累迁至刑部员外郎,因为替故人说情而获罪,被责打四十杖,降任泰定军节度副使。四迁而任大兴府治中,被任命为户部侍郎。金世宗对宰臣说“:王袺过去当外地官员时,以刚直而闻名。而今听说专门替人减免罪刑以积阴德,各种事情他都不按法令而从轻处理。又善于侥幸以偷安,如果真是刚直的话,就应当为国家而忘记自身,公正而不偏颇,何必卖法来求得福佑呢?”不久任命他去赈济密云等三十六县猛安的民户,他多请了三万多石的粟米,被尚书省参奏而降了一阶官阶,出任同知北京留守事。皇帝说“:人们多认为王袺是名有才干的官员,依我看法,他凡事不肯尽力去办,只不过是个老奸巨猾的人罢了!”大定二十四年(1184),改任辽东路转运使。一年多以后,又改任显德军节度使。因为他在转运使的任上曾强扯硬拉侮辱仓使王祺致死,追降两级官阶解除现职务,并被命令打七十杖,降任郑州防御使。

1出处:

《金史》

2原文节选:

王翛,字翛然,涿州人也。登 皇统二年进士第,由尚书省令史除同知霸州事。累迁刑部员外郎。坐请嘱故人奸罪,杖四十,降授泰定军节度副使。四迁大兴府治中,授户部侍郎。世宗谓宰臣曰:“王翛前为外官,闻有刚直名。今闻专务出罪为阴德,事多非理从轻。又巧幸偷安,若果刚直,则当忘身以为国,履正以无偏,何必卖法以徼福耶?”寻命赈济密云等三十六县 猛安人户,冒请粟三万余石,为尚书省奏夺官一阶,出为同知北京留守事。上曰:“人多言王翛能官,以朕观之,凡事不肯尽力,直一老奸耳。”二十四年,迁 辽东路转运使。岁余,改显德军节度使。以前任转运使拽辱 仓使 王祺致死,追两官解职,敕杖七十,降授郑州防御使。

3赏析:

该文章记录了王翛的从官经历,由当初的不按章法办事到后来的刚正不阿,依法办事,描述了他的不断成长。

4人物简介:

王翛(1133-1207),金代名臣,字翛然,涿州(今河北涿县)人。 金熙宗 皇统二年(1142)进士。由 尚书省令史除 同知 霸州事。累迁刑部 员外郎,降授泰定军节度副使,四迁大兴府治中,授 户部侍郎。 大定二十四(1184)年,迁 辽东路转运使,改显德军 节度使,降授郑州 防御使。 章宗即位,擢同知大兴府事,迁 礼部尚书,兼大理卿。 明昌二年(1191),改知大兴府事。以出人罪,削官解职。明年,特授定海军 节度使。致仕。王翛性刚严,临事果决,在金为名臣,金人以为超过宋 包拯。《中州集》卷八录其诗一首。生平事迹见《金史》卷一○五、《中州集》卷八、《归潜志》卷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832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