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肌肉的方法 有哪些按摩肌肉的方法

按摩肌肉的方法 有哪些按摩肌肉的方法,第1张

1、敲击按摩。最常见的是瑞典式按摩,为了放松肌肉进行治疗,使用了4种灌输按摩。

2、按摩是一种柔软的按摩方法,可以放松肌肉和软组织。手应该很容易滑过身体表面。通过捏两只手之间的肌肉,可以缓解肌肉的紧张。

3、摩擦法是通过稳定的压力给身体深层施加运动,引起组织间的摩擦和刺激循环。敲击法是用手侧或手根断断续续地敲击。需要注意的不是骨骼而是肌肉进行按摩时,用手按摩头部,肩部,背部,手臂和脚的肌肉是重点。

4、用柔软的触觉定位柔软的多肉肌肉,用手进行按摩。不要对骨骼施加压力,尤其是对脊柱或尾椎施加压力。不知道是肌肉还是骨骼形成的情况下,请用柔软的触觉进行按摩后,再去其他部位。

5、给你施加压力,别太大了。用手指,手掌,手根按摩肌肉。用稳定的压力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但是,不能用体重压住他人的肌肉。如果用力过大,可能会导致对方的疼痛,甚至受伤。

6、如果使用适当的压力,应该能感受到皮肤下肌肉的运动和放松。你按摩的人可能会发出放松的声音,但他和她不可能因为疼痛而哭泣。有人抱怨它太重,就会消耗精力。

7、用手施加均等的压力是很困难的,特别是按摩一段时间后,有时会感到疲劳。请用网球代替你的手。把球放在你想按摩的肌肉上,轻轻滚动身体。慢慢按摩。被按摩的人,别以为你着急。

在日常生活中,站立或坐的姿势保持的时间长了以后,经常会遇到肩酸背痛的情况,而当你腰酸背痛的时候,我认为并不应该去敲击他,因为敲击的时候可能会伤到自己,因为腰酸背痛是你坚持持或保持同一个姿势太久而导致的肌肉长时间紧绷产生的。

热压法,肩部疼痛的问题,最好进行热压。每天晚上睡觉前在患处涂一块温暖的毛巾,可以有效促进局部皮肤的血液,从而有效缓解疼痛。建议每天至少保温30分钟。效果更重要。这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适合大多数朋友。

按摩疗法,肩部疼痛的问题,轻轻按摩也有好处。按摩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痉挛引起的肩部疼痛问题,并有效缓解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疼痛问题。但是,我们必须掌握科学的按摩强度和按摩方法。盲目按摩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您应该特别注意每个人。

如果使用上述热敷和按摩方法来解决肩部疼痛的问题,那么将无法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接受治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您可以使用白色粉末喷雾云南,这是一种专门用于治疗瘀伤的药物。

对于缓解风湿病引起的肩部疼痛问题,该效果也非常好。每种药物都有主要作用,但是由于人体的副作用,最近三天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因此您应立即停止使用该药物并寻求医疗救助。

肩周炎又称“五十肩”,这是古代中医为此病的命名,意思是人到了50岁,多会得此病。这是因为人在这个年龄的时候,会开始由壮年朝向老年迈进,此时,肾脏虚弱,阳气不足,从而筋骨失养,于是多会发生经络不通的问题。俗话说:“痛则不通,不通则痛。”显然,肩周炎的起因还是气血供应不足的问题。但到了现代,人们生活习惯越来越不好,从而经络过早堵塞,自然发病的年龄越来越低,几乎成了必然。

前几天,我还遇到一位年轻的女性患者,她一大早就来看肩周炎,说:“我平时虽然肩部累、疼,但能坚持着上班、生活,可从昨天开始,手臂根本就抬不起来了,现在连头发都没办自己梳。”看着病人痛苦的样子,我知道她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想要让她迅速地减轻疼痛,那我只有多穴连用,为病人充分调理气血了。于是,我用针灸来给她针足三里穴、条口穴、解溪穴、陷谷穴。针的时候以补为主,很快病人就感觉到了,说:“真的好多了,感觉不是刺痛的感受,能稍微动一下。”这就对了,针灸的好处在于见效快,不过不建议个人随便使用。病人针完之后问:“是不是明天还要来?这样要针多久啊?我请假挺麻烦的。”我反问她:“刚才针的4个穴位你都记住了吗?”她表示记住了。我说:“回去之后每天对这4个穴位进行按摩,如果能艾灸则更好,每个穴位灸10分钟左右就行。如果你觉得没效果,就再来回诊。如果好了,就没必要来了。”那之后,病人再也没有来过,我坚信她已经完全摆脱肩周炎的痛苦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很有必要认识这4个穴位的功能。足三里穴自不必说,民间都对它的功效交口称赞,说:“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这是说足三里穴具有大补功效的意思。肩周炎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气血不足、经络不畅。能有这样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的穴位,当然对肩周炎是再好不过的了。自己平时可多按足三里。穴位很好找,正坐,屈膝,从外膝眼向下3寸,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的地方,朝胫骨旁边横1指就是了。多按,多艾灸,就可以有效地调解机体气血、疏风化湿。

而条口穴呢,它又名“肩凝穴”,可见与肩周炎的亲密关系了。穴位在足三里向下,过当犊鼻8寸,与胫骨之间横隔1指宽的地方就是。按这个穴位时,可将食指弯曲,用指关节按住穴位,然后伸曲脚部,采取一上一下的方法就行。这时,会感觉腿部有痛胀感,甚至是麻麻的,这就说明气血已经被堵塞得严重,只有极力地按通了,气血才会重新通畅起来。遇到严重的酸麻时,可用艾灸的方法,灸10分钟左右即可。

解溪穴就在脚背的踝关节横纹中间,那里有个下陷的凹点。简单的取穴方法一般可采用正坐的方式,将脚平放,然后用拇指顶住脚背踝关节的下陷点,那里便是解溪穴了。按摩方法以按揉甚至是掐的方法为主,不过指甲一定要剪好,以免伤了皮肤。这个穴位是足阳明胃经之穴,其舒筋活络的功效极强,能有效地为身体输送气血。

最后一个穴位是陷谷穴,它也是胃经的重要穴位之一,位于脚背上,可在第2趾与第3趾结合的前方下陷点寻找。它不但能输送胃经气血,而且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阳气,这样能使人经络通畅、身体温热,有效地促进身体经络的循环。

这4个穴位联合治疗肩周炎可称为一服“大药”,虽然用的时间有些长,但是效果很好。这种方法一般适合特别严重的肩周炎患者,能迅速地缓解肩部疼痛带来的生活不便。平时哪怕肩部能忍受,不妨也多按一按,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使人免受疾病折磨,岂不是利己之事吗?

肩部肌肉酸痛是什么原因,肩部肌肉酸痛怎么缓解,肩膀对于人体来说是很重要的,上肢的所有动作大部分都要依靠肩部肌肉来完成,但是生活中可能会因为姿势不对、缺乏运动或是锻炼肩部肌肉的运动量过大等等原因会出现肩部肌肉酸痛的情况,要怎么缓解呢?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1

休息

如果是在肩部肌肉锻炼后出现酸痛最简单的缓解方法就是充分休息,因为这是身体产生乳酸堆积在体内引起的,身体得到充分放松休息能够帮助身体中细胞代谢物排出体外,并且能够将身体补充的营养充分输送到受损部位进行修复。

2

拉伸

进行拉伸伸展运动,能够帮助肌肉的放松,有利于酸痛肌肉的恢复,注意保持拉伸动作5-10秒钟,重复2-3次。动作方法如下:

1将一只手臂举到肩部水平,使上臂与地面保持水平,手指竖直向上指。

2用另外一只手臂轻轻用力把举起的那只手拉向躯干,动作过程中保持躯干和头部不动。

3

冰敷

在肩部肌肉锻炼后对酸痛部位可以采取冰敷措施,放上一条毛巾,再把冰块装在塑料袋内置于毛巾之上进行冰敷,冰敷半小时即可,可以帮助镇静肌肉,预防和缓解酸痛。

4

热敷

热敷是通过热量使血管扩张,加速局部血液微循环,进而使肌肉松弛,促进积聚的乳酸溶解,达到缓解肌肉酸痛的目的。注意热敷只适合在锻炼后期出现了肌肉酸痛时使用,而不是在锻炼后,症状没有出现时。

方法:可以使用热毛巾、暖袋(温度不宜过高,60度为宜)直接敷在有肌肉酸痛的地方,一次15-20分钟为宜,4-6小时一次,直至肌肉酸痛感消除。

5

按摩

对肩部酸痛肌肉部位进行按摩,能够帮助肌肉的放松,促进排酸以及肌肉的血液循环,帮助酸痛肌肉的恢复。一般方法是按摩肌肉本身,沿着肌肉的走向进行按摩推按。具体的按摩方法如下:

抖动肩膀

除了锻炼后会出现肩部肌肉酸痛之外,还有平时一个姿势保持太久或是缺乏运动都会导致肩部肌肉锻炼,所以可以进行抖动肩膀的运动。抖动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大抖动的幅度。这样做能够帮助有效放松紧张的肩部肌肉,有效舒缓肩部肌肉的酸痛感。

方法:两个人配合,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身侧握住被按摩者的手指并使按摩者的肩关节外展,在牵引的情况下做连续、小幅度、均匀、快速的上下抖动。

提拉肩关节

这样做能够帮助改善肩膀功能,还能够帮助加快肩膀肌肉乳酸分解,缓解肩膀肌肉酸痛。

方法:按摩人员双手握住患者的一侧手臂腕关节,然后逐渐向上拔伸,用以加大前屈和上举的角度。

6

局部温热或涂擦药物缓解

如果是因为运动量大导致肩部局部肌肉疼痛或者拉伤时,可以用温热水泡洗可减轻肌肉酸痛。局部涂擦油剂、糊剂或按摩擦剂也可减轻疼痛。

7

饮食调理

在肩部肌肉锻炼中,身体消耗的能量是很多的,而在锻炼后及时补充能量,吃些能缓解肌肉酸痛的食物,对于肩部肌肉酸痛的现象也有帮助。

水果蔬菜

在大运动量后出现肌肉酸痛的现象,可以摄入适量的水果或碱性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维生素C,能加速肌肉的修复,而且像樱桃、蓝莓等含有抗氧化剂,能帮助缓解酸痛感;而碱性蔬菜,则是能够帮助减低血液酸度,中和酸碱,帮助消除运动后肌肉的酸痛。

蛋白质食物

补充蛋白质,像牛肉、鱼肉、牛奶、鸡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可以为修复肌纤维提供直接的原料,从而起到缓解运动量过大导致的肌肉酸痛感。

高糖分食物

一般可以在运动后半小时之内适当补充糖分,特别是葡萄糖和果糖,肠胃道消化能直接吸收入血,直接顺利到达受损肌肉组织处进行修补,迅速减轻肌肉酸痛。

富含高糖分食物:葡萄、甘蔗、香蕉、蜂蜜水等等。

含钾的食物

钾是维持人体酸碱平衡的重要物质,适当的补充钾能够帮助缓解肌肉疲劳,减轻肌肉酸痛的症状。

富含钾的食物:土豆,香蕉,橘子,橙汁和葡萄干。

水分

通常代谢会增加,为了加快体内代谢物排出体外,要及时的补充运动过程丢失的水分。最好是饮用活性水,因为活性水中含有大量的氧气,能快速缓解机体的疲劳感。

8

睡眠缓解

充分的睡眠才能有效恢复精力,更重要的是大部分能量物质的合成、再生基本上在睡眠时进行,充足睡眠,充足营养是肌肉早日摆脱疼痛的重要基础。

一般来说,临床上提倡隔天或隔天进行肩颈按摩。肩颈按摩可以分为很多情况,按摩的频率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情况来决定。比如颈椎病,需要颈椎病患者每天按摩。对于颈椎病晚期患者,尤其是有明显神经根挤压或头晕、供血不足的患者,隔天或隔日按摩更为合适,而肌肉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则需要每日按摩。如果病人只是颈部轻微劳损,可以每周做一两次按摩。再比如肩周炎。如果只是肩关节轻度活动受限,或者病情稳定,可以隔天或隔天按摩。如果肩关节疼痛严重,限制严重,甚至出现肌肉萎缩,就需要每天进行按摩治疗。

一般来说,肩颈按摩应该隔天或隔天做一次。肩部按摩也可以分为很多情况。有的人有颈椎病,有的人有肩周炎,有的人有颈肩疾病。颈椎压迫神经引起的肩痛,或肩部运动和肩部功能障碍。但一般来说,颈肩疾病一般提倡隔天或隔天,因为颈部比腰背部脆弱。一般这个环节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瓶颈,也就是困难,所以颈椎比较脆弱,这就是难点。一般治疗颈椎所用的按摩手法都是略显细腻和轻盈的手法,不可能像腰、背、腿那样又大又重。脖子比较娇嫩,治疗的时候要小心,不管是针灸还是手法复位,都要轻柔。

有的人手发麻,有的人举不起来,有的人背不动,这种情况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是同性恋隔天一次,如果不是女同性恋者的压力,隔天一次就好了,所以治疗效果更好。做肩颈按摩的时候,可以去专业的中医按摩室,当然也可以得到亲戚或者朋友的帮助。肩颈按摩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在掌握正常力量的前提下,双手按压颈肩,每次10-15分钟左右。直到这两部分开始升温,感觉放松,才停下来。

每天睡前洗澡后,反复按摩3-4次,每次1小时左右。然后上床睡觉,对肩颈健康非常有利。不要忽视肩部力量的问题。如果出现持续的肩颈疼痛麻木的感觉,久而久之就会诱发严重的颈椎病。这时候想要彻底根治就比较难了。平时要多注意休息,不要久坐,多注意运动。最好多吃富含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物,这样不仅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和热量,还有利于提高个人体质,缓解肩颈疼痛。

避免暴饮暴食。按摩后休息,注意肩部的保暖和休息,不应受到风寒的影响,不应立即洗澡,也不应触摸肩部的皮肤和肌肉。月经期和妊娠期,患有出血性疾病和传染病,皮肤易感染和损伤的妇女不宜按摩。按摩前避免饥饿或暴饮暴食。进食后最好休息一段时间。

注意肩部温暖,不受风寒影响:肩部按摩后,体表毛孔张开,很容易感受到风寒之邪。因此,按摩后,宜在舒适温暖的环境中休息恢复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其他活动。不应立即洗澡:肩部按摩后,毛孔张开,血液积聚在体表。在这个时候,如果你立即脱掉衣服洗澡,你会很容易受到寒邪和风寒的影响。不适合触摸肩部的皮肤和肌肉:按摩有放松经络和疏通侧支的作用。按摩后经络通畅,气血聚集,血液循环旺盛,出现红热。如果肩部按摩后皮肤发热、发红、肌肉酸痛,这是正常的。不要触摸肩部的皮肤和肌肉。

注意肩部的休息:肩部按摩后休息,不要过度锻炼肩部。月经期和妊娠期,患有出血性疾病和传染病,皮肤易感染和损伤的妇女不宜按摩。颈部和肩部是人体的上部。中医称之为督脉上部,即玉枕关所在部位。这部分很精细,所以治疗也要小心,操作不要太重。治疗应视情况而定,因为颈椎病在临床上一般分为五种类型。

如果只是颈部和肩部疼痛,则相对较轻。一般可治疗一个疗程。如果伴有头晕、手麻木或背痛,应根据椎动脉类型、神经根类型或脊髓压迫进行治疗。有些颈椎病患者还会导致胸闷、胸闷、心悸和呼吸短促。有必要检查脊椎是否倾斜。在疏通背部经络的同时,还应做一些复位的方法来缓解压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一、十指梳搔头皮法

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之海,乃诸阳经气的汇聚处。每日早晚以十指向后梳搔前额发际至枕后发际各60次。

本法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治脑血管病变等。

二、搓掌揉脸法

人们到了老年经脉气血不足,面色少华。每天早晚双手搓掌至发热,揉面部各60次,激发面部气血,使面部充盈红润,面肌富有弹性,有防老祛皱、精神焕发之功能。

三、搓揉耳廓法

“耳为肾之窍”,肾开窍于耳,耳为六条阳经经脉所聚。每日早晚搓揉耳廓各60次,使耳部发热有烧灼感为宜。本法有防治耳聋、耳鸣和耳源性疾病等功能(有耳病、化脓性中耳炎者禁用)。

四、扣齿弹舌法

齿属肾,“肾主骨,肾气虚,齿不健,八八则齿发去”。老年者常扣齿则健齿,齿健则福。每日早晚扣齿各60次,可健齿防牙病和牙齿脱落等。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每日早晚弹舌各60次,弹舌是对脑的良性按摩,有健脑护脑之功。

五、颈项部按摩法

颈项部是人体经脉通往头部和肢体的重要通道。每日早晚按摩各60次,有防治颈椎病、血管性头痛、脑血管病的功能。

六、肩胛部按摩法

肩胛部是手足之三阳经脉交会之处,每日早晚按摩各60次,有防治肩周炎、颈椎病的功能。

七、上肢部按摩法

上肢部位为“手三阴手三阳之脉”的要道,是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的重要部位。每日早晚按揉各60次,即从上内侧腋下(极泉穴)至腕部内侧(内关穴);从外侧腕部(外关穴)至肩部(肩井穴)。此法有疏通上肢经脉、调和气血之功能,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及上肢病痛有良效。

八、胁肋部按摩法

胁肋部位为肝胆经脉(期门、章门)所交会,每日早晚按揉60次,有舒肝理气、清肝利胆之效。对治疗肝胆疾病和岔气、肋间神经痛有效。

九、腹部穴位按摩法

腹为任脉经过之处,每日早晚双手重叠放在脐部(神厥穴),上下左右顺时针方向按揉60次,然后再以同样手法逆时针方向按揉60次,可改善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的功能。

十、腰部按摩法

“腰者肾之府”,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藏精。每日早晚按摩腰部(肾俞穴、命门穴等),使腰部发热,则能强肾壮腰,对治疗肾虚腰痛、风湿腰痛、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部疾患有良效。

十一、骶尾部按摩法

骶尾部为人体“大树之根”,按摩骶尾部八骨穴和长强穴,每日早晚各60次,有治疗腰骶痛、改善性功能之疗效。

十二、下肢部按摩法

下肢部位为“足三阴足三阳”之脉的要道。每日早晚拍打由下(三阴交穴—悬中穴)向上(足三里—阴陵泉)和股下段(梁丘穴—血海穴)至股上段(风市、环跳穴),如此反复拍打60次,对活血理气、舒筋通络、调理脾胃效果尤佳。

晚睡前温水泡脚30分钟(冬季水温42~45℃),两足稍晾干后反复搓推足心(涌泉穴)60次,涌泉穴为肾经之源,对温肾补肾健脑、改善血液循环有效

1 成人按摩推拿手法总论

面部按摩常用的穴位有:

承浆 在颌唇沟的中央,当下唇下陷中。主治口眼歪斜,面肿,龈肿,齿痛,流涎,癫狂。

地仓 在口角旁开4分处。主治口眼歪斜,流涎。

人中 在人中沟上中1/3处。主治口眼歪斜,流涎,鼻塞。

迎香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5分,当鼻唇沟中。主治鼻塞,鼻渊,口眼歪斜,面痒,面肿。

四白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颧骨上方凹陷中。主治目赤痒痛,目翳,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承泣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主治目赤肿痛,夜盲,迎风流泪,口眼歪斜。

睛明 目内眦上方1分处。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内眦痒痛,目眩,近视,色盲。

攒竹 眉毛内端,当眶上切迹处。主治视物不明,流泪,口眼歪斜。

鱼腰 在眉毛的中点。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下垂,眉棱骨痛。

丝竹空 在眉梢的凹陷中。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齿痛,癫痫。

印堂 在两眉连线的中点。主治头痛,眩晕,鼻渊,鼻衄,小儿惊风,产后血虚。

角孙 将耳廓前后对折,在耳尖所到的颞颌部。主治耳部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颈项强直。

耳门 在耳屏上切迹前方,当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中。主治耳鸣,耳聋,齿痛。

听宫 在耳屏前下颌关节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

听会 在耳屏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孔。主治耳聋,耳鸣,齿痛,口眼歪斜,下颌关节脱臼。

翳风 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中。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颊肿。

下关 在颧弓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主治齿痛,耳鸣,耳聋,口眼歪斜,牙关开合不利。

颊车 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咬紧牙齿时,当咬肌的最高隆起处。主治口眼歪斜,颊肿,齿痛,口噤不语。

大迎 在下颌角前1寸3分,当咬肌附着部前缘。主治口噤,颊肿,齿痛。

阳白 目正视,瞳孔直下,在眉上1寸处。主治头痛,目痛,目眩,外眦疼痛,夜盲。

太阳 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的凹陷中。主治头痛,牙痛,目赤肿痛,面瘫。

手法就是用手或肢体的某些部位,按特定的技巧作用于患者体表,使产生的力达到防病、治病、保健的目的,我们将这种特定的技巧称为“手法”。之所以称为“手”是因为:主要以手着力,故统称为“手”。之所以称为“法”是因为:虽然各种手法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但又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其区别点就在于手法有特定的技巧,是能治病、防病、保健的医疗手段,故称为“法”。古人称:“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法也”。

所有手法都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和渗透的目的。所谓“持久”是指按手法的要求作用一段时间。所谓“有力”是指手法要有一定的力度,达到一定的层次。在用力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选择适当的力量,力量是可大可小的,大时力量可达肌肉、骨骼;小时仅达皮肤和皮下。也就是说力量并不是越大越好。所谓“均匀”是指手法的力量、速度及操作幅度要均匀。在操作时力量不可时轻时重,速度不可时快时慢,幅度不可时大时小。在改变力量、速度、幅度时要逐渐地、均匀地改变。所谓“柔和”是指手法要轻柔缓和,不使用蛮力、暴力,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所谓“深透”是指每个手法应用完之后,均能使该部位浅层组织和深层组织得到充分放松。所谓“渗透”是指一些手法产生的效果是从浅层组织渗透到深层组织,如应使按摩法产生的热逐渐渗透到深层组织,这称为“透热”。

手法是防病、治病、保健的关键,因此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首先必须熟练掌握每个手法的操作、动作要领、作用及作用层次、手法的特点及手法的注意事项。其次应该细心揣摩练习,达到由生到熟,由熟到巧,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

手法的作用可以概括为:①缓解肌肉痉挛;②放松止痛;③活血祛瘀;④消除肿胀;⑤温通经络;⑥疏通狭窄;⑦分解粘连;⑧滑利关节;⑨整复错位。我们又可把①至④概括为放松作用;⑤可以概括为温通作用;⑥至⑧可概括为助动作用;⑨可概括为整复作用。以下成人按摩推拿手法部分按这四种作用,将手法分为放松类手法、温通类手法、助动类手法、整复类手法共四类,进行论述。

2 小儿按摩推拿手法总论

小儿推拿学形成于明朝,是按摩推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同时又具有抵抗力差,容易发病,传变较快,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因此小儿推拿与成人按摩推拿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小儿推拿手法的要求是: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适达病所,不可竭力攻伐。

小儿推拿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推法,揉法次数较多;摩法时间长;掐法则重快少;

2小儿推拿的手法常和穴位结合在一起,如补脾经;

3掐拿捏等重手法多在最后使用;

4小儿推拿在操作时常用一些介质,如姜汁,滑石粉以滑润皮肤,提高疗效;

5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线状面状;

6小儿推拿的穴位一般不分男女,但习惯上推拿左手;

1 一指禅推法

(1)指端一指禅推法:以拇指指端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在操作时应注意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

(2)偏峰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的偏峰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在操作时应注意沉肩、垂肘、指实、紧推、慢移。

(3)罗纹面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在操作时应注意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本法亦可以用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其余四指附着于肢体的另一侧,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4)跪推法:以拇指指间关节的背侧着力于治疗部位,通过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5)蝶推法:以两手同时在患者前额部做偏峰一指禅推法称为蝶推法。

2 滚法

(1)侧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着力于一定部位,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支点,肘关节微屈并放松,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2)立滚法:用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及其掌指关节着力于一定部位,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支点,肘关节伸直,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3 揉法

(1)指揉法:用指端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2)掌揉法:用掌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3)鱼际揉法:用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4)掌根揉法:用掌根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亦可双掌重叠,以掌根着力于一定部位,左右方向地用力按揉。

(5)前臂揉法:用前臂的尺侧着力于一定的部位,用力做环旋揉动或左右揉动。

(6)肘揉法:用尺骨鹰嘴着力于一定的部位,用力做环旋揉动或左右揉动。

4 缠法

以拇指指端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沉肩、垂肘、掌虚,指端贴住治疗部位,靠腕关节和拇指指间关节以每分钟250~300次的频率快速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

5 拿法

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呈钳形,施以夹力,以掌指关节的屈伸运动所产生的力,捏拿治疗部位,即捏而提起称为拿。

6 拨法

(1)拇指拨法:以拇指罗纹面按于施治部位,以上肢带动拇指,垂直于肌腱、肌腹、条索往返用力推动。本法用于肌腱、肌腹、腱鞘、神经干等部位。也可以两手拇指重叠进行操作。

(2)掌指拨法:以一手拇指指腹置于施治部位,另一手手掌置于该拇指之上,以掌发力,以拇指着力,垂直于肌腱、肌腹、条索往返推动。本法用于肌腱、肌腹、腱鞘等部位。

(3)肘拨法:以尺骨鹰嘴着力于施治部位,垂直于肌腹往返用力推动。本法用于臀部环跳穴。

7 捋法

(1)拇指捋法:以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沿着腱鞘、条索、骨缝、脊柱两侧往返推动。本法用于腱鞘、条索、骨缝、脊柱两侧。

(2)掌指捋法:以一手拇指指腹置于施治部位,另一手手掌按于该拇指之上,以掌发力,以拇指着力,沿着脊柱两侧、肌腹、骨缝走行方向往返推动。本法用于肌腹、骨缝、脊柱两侧。

8 搓法

(1)掌搓法:以两手夹住肢体,相对用力,作相反方向的快速搓动,同时上下往返移动。本法主要用于上肢部。

(2)虎口搓法:以两手虎口置于颈肩部快速搓动,本法用于颈肩部。

9 击法

(1)掌根击法:手指微屈,腕略背伸,以掌根着力,有弹性、有节律地击打体表。本法用于腰背部。

(2)侧击法:五指伸直分开,腕关节伸直,以手的尺侧(包括第5指和小鱼际)着力,双手交替有弹性、有节律地击打体表。也可两手相合,同时击打施治部位。本法用于颈肩、腰背及下肢后侧。

(3)指尖击法:两手五指屈曲,以指尖着力,有弹性、有节律地击打患者头部。本法用于头部。

(4)拳击法:以拳面、拳背、拳底有弹性地击打患者的体表。本法用于背部、腰骶、下肢。

(5)桑枝棒击法:医生手握拍打棒的手柄,有弹性、有节律地击打患者的腰背部及下肢的后侧。

10 拍法

五指并拢且微屈,以前臂带动腕关节自由屈伸,指先落,腕后落;腕先抬,指后抬,虚掌拍打体表。

11 弹法

医生先用拇指指腹按压住食指的指甲,然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依次快速地弹出,有弹性地击打患者的头部。

12 梳头栉发

两手十指屈曲,从前至后做梳头动作。

13 摩掌熨目

两掌相互摩擦,搓热后将两手掌心放置在患者两眼上,使眼部有温热舒适感。

温通类手法

1 摩法

(1)掌摩法:以掌置于腹部,做环形而有节律抚摩,亦称摩腹。在摩腹时,常按如下顺序进行摩腹:胃脘部=>上腹=>脐=>小腹=>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

(2)指摩法: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面附着在治疗部位上,做环形而有节律抚摩。本法用于面部、胸部或某些穴位。

2 擦法

(1)掌擦法:用掌着力于施治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本法接触面积大,产热低且慢,主要用于腰骶、四肢、肩部。

(2)侧擦法:用手的尺侧着力于施治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本法接触面积小,产热高且快,主要用于腰骶、肩背及四肢。

(3)鱼际擦法:用大鱼际着力于施治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本法接触面积小,产热较快,主要用于上肢及颈肩部。

3 推法

(1)掌推法:用掌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推动时应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本法多用于背部、胸腹部、季肋部、下肢部。

(2)指推法:用指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本法用于肌腱及腱鞘部位。

(3)肘推法:用肘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本法用于脊柱两侧。

(4)拇指分推法:以两手拇指的桡侧置于前额部位,自前额正中线向两旁分推。

(5)十指分推法:十指微屈,自胸部正中线沿肋间隙向两侧分推,亦称开胸顺气。

(6)鱼际分推法:以两手拇指桡侧及大鱼际着力于腹部,自腹部正中线沿肋弓向两侧分推。

(7)合推法:以两手拇指或掌从施治部位的两边向中间推动称为合推法。

4 抹法

用双手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以拇指的近端带动远端,做上下或左右的单方向移动。本法用于前额部。

5 扫散法

医生手指屈曲置于患者头部两侧,做前后方向的快速滑动。

6 点法

以指端着力,持续按压人体的穴位,即为点法,也称点穴。在点穴时也可瞬间用力点按人体的穴位。点穴时可单用拇指点,也可食指或食中指一起点按穴位。在做点法时还可用点穴枪点按人体的一定部位,如足底。

7 捏法

(1)三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背伸,拇指横抵于皮肤,食中两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以三指捏拿肌肤,两手边捏边交替前进。

(2)二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尺偏,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以拇指、食指捏拿皮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8 捻法

用拇指罗纹面与食指桡侧缘夹住治疗部位,做上下快速揉捻。本法用于手指部和耳部。

9 掐法

(1)双手掐法:以两手的拇食指相对用力,挤压人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

(2)单手掐法;以单手拇指指端掐按人体的穴位,如掐人中。

10 振法

(1)掌振法:以掌置于一定部位,做连续、快速、上下颤动。掌振法主要作用于腹部,作用于腰部时也称为颤腰。

(2)指振法:以食中指指端置于穴位,做连续、快速、上下颤动。本法主要用于百会、膻中、中脘、关元等穴。

11 推桥弓(扫桥弓)

桥弓穴是指翳风至缺盆的连线。推桥弓时应以拇指着力,压力适中,两侧交替,大约1分钟。

12 双鸣天鼓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将两掌按于两耳,两手置于后枕部。医生两掌轻轻用力,按压患者两耳,然后用手指轻弹枕后风池穴数次,然后两掌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

13 刮法

以食指中节的桡侧在患者体表进行单方向的刮称刮法,亦可用刮板(可用穿山甲片、牛角制成的刮板,古时也用钱币)在患者体表做刮法。

助动类手法

-摇法

-背法

-抖法

-屈伸法

1 摇法

(一)颈部摇法

(1)患者取坐位,颈部放松。医生站在患者的侧后方,一手扶住患者的后枕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下颌,做缓慢的环旋摇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亦可用肘夹住患者的下颌,另一手托住患者的后枕部,做缓慢的环旋摇动。

(2)医生站在患者的后方,两手托住患者的头部(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医生用两前臂的尺侧压住患者的肩部。医生两肘与两手相对用力,边向上拔伸,边缓慢地做环旋摇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二)腰部摇法

(1)患者坐于床边。一助手双手按压患者的大腿以固定。医生站于患者背后,双手从腋下穿过抱住患者,然后环旋摇动患者的腰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2)患者站立,弯腰扶住床边。医生站在患者的侧后方,一手扶住患者的腹部,另一手扶住患者的腰部,两手相对用力,环旋摇动患者的腰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三)肩部摇法

以右肩为例。

(1)患者取坐位。医生站于患者左后方,以腹部顶住患者背部,右手托住患者右肘,左手握住患者右手手指或右手的尺侧,使肩关节沿前下=>前上=>后上=>后下=>前下的方向摇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2)医生站在患者的右后方,左手扶按患者的右肩,右手握住患者的右腕部,环旋摇动患者的肩关节。亦可用右手托住患者的右肘,环旋摇动患者的肩关节。

(3)医生站在患者的右后方,左手扶住患者的右肩,右手虎口经患者的腋下握住患者的右前臂下段的桡侧,做前下=>前上=>后上=>后下的摇动,亦可做水平方向的摇动。

(4)医生站在患者的右后方,左手置于患者的右肩后,右手从患者的腋下绕过置于患者的右肩前,医生左右手与右臂协同用力摇动患者的肩关节,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四)前臂摇法

医生一手托住患者的肘关节,另一手握住患者的腕部,旋前或旋后摇动患者的前臂。

(五)腕部摇法

医生一手握住患肢前臂下段,另一手五指与患者的五指交叉握住,环旋摇动腕关节。

(六)髋部摇法

患者取仰卧位,两下肢伸直。医生站在患侧,一手扶患侧膝部,另一手扶踝;先使膝关节屈曲,同时使患侧髋关节外展、外旋至最大限度,然后使髋、膝关节极度屈曲;再使髋关节极度内收、内旋,最后伸直患侧下肢。

(七)膝部摇法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站在患侧,一手扶膝,一手托踝,环旋摇动膝关节。或者: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在患者的侧方,一手扶患者大腿下段的后侧,另一手扶患者的足跟部,环旋摇动患者的膝关节,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八)踝部摇法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一手托患者的足跟部,另一手握患者的前足部,环旋摇动踝关节,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2 背法

(一)后伸背法

医生与患者背靠背地站立,医生两肘套住患者两肘(医生两肘在里),以臀部顶住患者腰部,弯腰、屈膝,将患者反背起,先左右水平方向摇动数次,待患者放松后,医生迅速伸膝挺臀,同时加大腰部前屈的角度,随即将患者放下。

(二)侧背法

以腰部右侧屈受限为例。患者站立,右侧上肢置于医生头后。医生站于患者右侧,以左髋顶住患者右髋,左手扶住患者腰部,右手握住患者右手,医生右脚向右跨出一步并带动患者做右侧屈,至最大限度时,医生以左髋向左顶患者的右髋,用以加大患者腰部右侧屈的角度。

3 抖法

(一)肩部抖法

患者取坐位。医生站在患侧,双手握住患者的手指并使患者肩关节外展,先牵引,在牵引的情况下,做连续、小幅度、均匀、快速的上下抖动并使肩关节抖动的幅度最大。在抖动过程中,可以瞬间加大抖动幅度3至5次,但只加大抖动的幅度,不加大牵引力。

(二)腰部抖法

患者取俯卧位。一助手固定患者腋下。医生双手托住患者两个踝关节,两臂伸直,身体后仰,与助手相对用力,牵引患者的腰部,待患者腰部放松后,医生身体先向前,然后身体后仰,瞬间用力,上下抖动3~5次,使患者腰部抖动的幅度最大。

(三)髋部抖法

患者取侧卧位。医生双手握住患者踝关节,先牵引,在牵引的情况下,做上下、快速的抖动。

4 屈伸法

(一)单纯屈伸法:使患者关节沿冠状轴进行运动的手法,称屈伸法。屈伸法可用于各关节,使关节加大屈伸运动幅度。

(二)屈转伸法:先使关节极度屈曲,再突然使该关节极度伸直。本法用于治疗关节伸直(背伸、后伸)功能受限。如在治疗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致腰部后伸功能受限时,可先使患者腰部前屈,患者手扶床边。医生一手扶患者腹部,另一手扶患者腰部。先使患者腰部极度前屈,在患者放松的情况下,医生一手改放在患者胸部,另一手向前推按患者腰部,两手协调用力,使患者腰部迅速后伸以恢复腰部后伸功能。

(三)伸转屈法:先使关节极度伸直,再突然使该关节极度屈曲。本法用于治疗关节屈曲功能受限。如治疗患者腰部前屈功能受限时,使患者站立,医生站于患者身后,用身体的右侧顶住患者身后,右手置于患者腹部,左手置于患者肩部。当患者放松后,医生用右手虚掌扣打患者小腹部,右肩撞击患者背部,同时左手推按患者背部正中。以上3个动作同时进行,使患者腰部迅速前屈,用以治疗腰部前屈功能受限。

整复类手法

-按法

-拔伸法

-牵拉法

-扳法

1 按法

(1)普通按法:以掌着力于一定部位,垂直向下按压。本法多与其他手法结合应用,如与揉法结合应用称为按揉;与摩法结合应用称为按摩。

(2)背部按法:以两掌重叠置于背部正中,先嘱患者用力吸气,再嘱患者用力呼气,医生双手也随之向下按压,至呼气末,瞬间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3)交叉分压法:(以棘突向右偏为例)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于患者的右侧,右手掌根置于脊柱的右侧(靠近脊柱),左手掌根置于脊柱的左侧(略远离脊柱),两手交叉,待患者呼气末,分别向外下方瞬间用力(左手之力大于右手),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4)按动脉法:以拇指或掌按于人体大动脉干上并持续一段时间,至肢体远端有凉感,或麻木感,或蚁走感,或有邪气下行感时,将拇指或掌轻轻抬起,使热气传至肢体远端。

2 拔伸法

(一)颈部拔伸法

①颈部拔伸法:患者取坐位。医生站在患者侧后方,腹部顶住患者的背部,用一手托住患者后枕部,用另一肘夹住患者下颌,反复用力,缓慢向后上方拔伸患者颈部。

②颈部仰卧位拔伸法:患者取仰卧位。医生一手托患者后枕部,另一手置于患者下颌处,两手用力拔伸患者颈部。

③颈部端提法:患者坐于低凳上,两腿向前伸直,两手置于大腿上。医生站于患者侧后方,一手托后枕部,用另一肘夹住患者的下颌,先缓慢向上拔伸,并维持一定牵引力,待患者颈部相对放松时,瞬间向上用力,拔伸患者颈部。

(二)腰部拔伸法

患者取俯卧位。一助手固定患者肩部。医生双手托住患者的两个踝关节。医生两臂伸直,身体后仰,与助手相对用力,拔伸患者的腰部。

(三)肩部拔伸法

患者取坐位。医生站在患者患侧的前方,双手握住患者腕部(患者手掌朝里),逐渐向上拔伸患肢。拔伸过程中,也可瞬间加大拔伸的力量。

(四)手指拔伸法

医生一手拿住患者的腕部,另一手手握空拳,拇指盖于拳眼,食中两指夹住患者的指端,然后迅速地拔伸,并能听到一声清脆的响声。

(五)膝关节拔伸法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一手托患者足跟,另一手握患肢足部。先使患侧膝关节屈曲,然后迅速拔伸,使患膝伸直。如此反复进行数次。

3 牵拉法

牵拉法是使肌肉或神经根受牵拉的方法。如使颈部极度屈曲牵拉颈肩部肌肉;使膝、髋关节极度屈曲对腰背肌进行牵拉;肩关节上举、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伸可牵拉臂丛,分解颈部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使踝关节极度背伸、膝关节伸直、髋关节屈曲,可牵拉坐骨神经,分解腰部神经根与椎间盘的粘连;患者俯卧,将患者膝关节极度屈曲,以牵拉股神经及股四头肌。

4 扳法

(1)颈部扳法

①颈椎定位旋转扳法:以棘突向右偏为例。患者取坐位。医生站于患者右后方,用左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的右侧,先使患者头部前屈至要扳动椎骨的棘突开始运动时,再使患者头向左侧屈、面部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然后医生用手托住患者下颌,待患者放松后,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瞬间的旋转扳动,同时左手拇指向左推按偏歪的棘突,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亦可用肘夹住患者下颌做此扳法。

②颈部侧扳法:以头向右侧屈受限为例。医生站在患者的左侧,以右肘压患者的左肩,右手从患者头后钩住患者的颈部,左手置于患者头侧(左耳上方)。先使患者头右侧屈至最大限度,然后瞬间用力,加大侧屈(5~10),随即松手。

③颈部仰卧位/ca>

参考资料:

http://wwwcintcmcom/lanmu/zhenjiu_jingluo/zhenjiu_tuinaanmou/tuinaanmou_zmluht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850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