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做法:
采用端坐位,或双脚分开,刮颈部正中部位,采用直线刮法,手法要轻,移动速度要慢,从发际向下刮颈背部正中督脉巡行区,刮10-20次即可。如果病人偏瘦,颈部肌肉比较少,颈椎骨性凸出明显,可用刮痧板的棱角点压、按揉椎间隙,自上而下每个间隙按压10秒钟左右。然后沿直线刮颈背部。每侧20-30次,由于这里的肌肉比较多,手法力量可以加重一点,由轻渐重,最后3-5次再减轻。刮脊柱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巡行线区,用刮痧板的边角刮背部脊柱正中旁开2-4指的区域,从上往下刮拭,每侧刮拭20-30次即可。
肩背部的刮法一定要注意方向问题。很多人都是由上向下刮,实际上是错误的。应该顺着骨骼走向,由内向外来刮。否则刮到骨头上,出瘀血了,晚上睡觉都没法躺下。正确的方法是弧线刮法,也就是说刮痧的移动路线是弧形的,刮后体表出现弧线形的痧痕,操作时刮痧方向要按照肌肉走向或骨骼结构特点而定。此法适用于胸背部肋间隙、肩关节、膝关节周围以及面部等部位。
刮痧的力度
痧时用力要均匀,由轻到重,先轻刮,然后逐渐加重,以人体能够承受为度,尤其是穴位部位。头面部刮痧就要很轻,肌肉不太丰满和骨关节明显的部位,刮痧应该在一个位置轻刮10-20次就可以了。
刮痧绝不要强求出痧。刮痧的程度应该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即通过刮痧使人体感觉到局部肌肉放松、全身舒适,绝对不可强求出痧。一般刮至皮肤出现潮红、紫红色等颜色变化,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的斑点,或片状、条索状斑块等形态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时就可以了,这些都是出痧的正常表现。
刮痧的周期
如果症状较轻,每天刮1次即可,如果症状较重,就应该采取多次轻刮法,也就是手法轻点,每天刮2-3次。
通过痧象看健康
痧象的形态和部位,对诊病、治疗、病程、预后判断上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出痧的部位:哪里出痧就代表与这里经脉相关的地方出问题了。比如背部心肺对应的位置出痧了,就说明他的心肺有问题。
出痧的颜色和形状:一般痧色鲜红,呈点状,多为表症,病程短,病情轻,刮痧取效快;痧色暗红,呈斑片状或瘀块,多为里症,病程长,病情重,刮痧取效慢。随着刮痧的治疗,痧象的颜色由暗变红、由斑块变成散点,说明病情在好转,治疗见效。感冒一般都是红的,关节疼痛是紫。
对于无病者或属于减肥、美容及保健刮痧者,多无明显痧象。
1 肩膀痛刮痧有用吗
肩膀痛刮痧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有限。
肩膀痛多是由于久坐、受凉、长期保持一种姿势等所致,也可能是肩膀关节和肌肉慢性劳损导致的肩周炎疼痛,刮痧属于物理治疗,能够活血祛湿、通络止痛,对于缓解肩膀痛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效果有限,因此想要完全治愈,单纯依靠刮痧是不够的。
2 肩膀刮痧的方法示意图 一、选穴取穴
1肩周炎选足少阳胆经的肩井穴和手太阳小肠经的天宗、肩贞穴,可通络止痛;
2选手阳明大肠经的曲池穴,可祛湿;
3选足太阳膀胱经的天柱、魄户、膏肓、譩譆穴、膈关穴,可化瘀通络;
4选手太阴肺经的中府穴,可疏瘀通阻。
二、刮痧方法 1颈肩部
沿颈肩部肌肉走行,自上而下由天柱穴刮拭至中府穴,重点加强天柱、肩井、中府穴的刮拭。
2前臂背侧
用刮痧板的圆角点按或刮拭曲池穴。
3肩背部
沿背部正中线,自上而下刮拭两侧肩胛及足太阳膀胱经,重点加强魄户、膏肓、譩譆穴、膈关穴的刮拭。
3 肩膀痛刮痧要注意什么
1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先在刮痧治疗前拍X线片,以排除骨关节本身病变。
2因骨折或脱位而继发的冻结肩,须经复位或骨折愈合后,方可进行刮痧治疗。
3要注意局部保暖,防止受凉,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影响治疗效果。
4治疗期间须配合适当的肩部功能锻炼并遵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原则。
5在进行刮治时,可适当地嘱其进行肩膀活动,以通经气。
4 肩膀痛锻炼方式推荐
平时可以选择进行一些辅助性的上肢(肩部)锻炼活动,但强度不宜过大,应循序渐进,以免造成肌肉拉伤。
(1)手指爬墙——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到最大限度,在墙上作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2)体后拉手——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3)后伸摸棘——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触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渐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呆住不动,2分钟后再缓缓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4)梳头动作——站立或仰卧均可,患侧肘屈曲,前臂向前向上并旋前(掌心向上),尽量用肘部擦额部,即擦汗动作。
(5)头枕双手——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6)旋肩动作——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划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复数遍。
注意:以上6种动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交替锻炼,每天3~5次,一般每个动作做30次左右,只要持之以恒,对肩周炎的防治会大有益处。
1 经脉闭阻型颈椎病
1症状:颈椎病经脉闭阻常因感受风寒湿邪引起,以颈部僵硬伴肩背上肢疼痛,畏寒无汗,舌淡苔白为典型症状。
2取穴: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
3刮痧顺序:先刮肩颈部的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再刮足部昆仑穴(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4刮痧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从风池穴一直到肩井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然后刮颈后天柱穴至大椎穴,分别由两侧向大椎穴刮痧,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痧,以出痧为度。最后刮足部外侧昆仑穴,重刮,30次,出痧为度。
2 气滞血瘀型颈椎病
1症状:以颈部僵硬伴肩背上肢疼痛,胸闷气短,舌质黯或有瘀斑为典型症状。
2取穴: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血海、膈俞、三阴交。
3刮痧顺序:先刮肩颈部的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背部膈俞(在背部,当笫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最后刮下肢的血海(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昆仑、三阴交(在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
4刮痧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风池、肩井、天柱、大椎的刮痧顺序同上,再刮背部膈俞穴,宜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重刮,30次,出痧。最后刮足部外侧昆仑穴和下肢内侧三阴交穴,重刮,各30次,出痧为度。
3 肝肾不足型颈椎病
1症状:以颈部僵硬伴肩背上肢疼痛,烦躁易怒、咽干口苦、四肢酸软无力为典型症状。
2取穴:风池,肩井,天柱,大椎,肾俞、太溪、太冲。
3刮痧顺序:先刮肩颈部的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背部肾俞(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最后刮下肢的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冲(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4刮痧方法: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风池、肩井、天柱、大椎的刮痧顺序同上,再刮腰部肾俞穴,宜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缓慢轻刮,30次,出痧。最后刮足部太溪穴穴和下肢太冲穴,轻刮,各30次,出痧为度。
4 小贴士
刮痧的手法要用力均匀,适时地更换体位,避免病人疲劳而中断治疗,刮痧后病人需休息片刻,适量饮用温开水,忌辛辣刺激食物。施用刮痧疗法,应根据病情积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药物等,以增强疗效。
肩周炎又称漏肩凤肩凝风肩凝症,中医多认为由肩部受风寒或睡眠时肩部着凉诱发,导致肩部经络闭阻、营卫气血运行不畅、枢机不利以致关节、肌肉疼痛,活动障碍,属于肩凝肩痹的范畴。 刮痧是指利用手指或刮痧板、玉石片等光滑的硬物器对身体特定部位进行刮、挤、捏、刺、拍等动作来刺激体表经络,起到改善机体气血流通的作用,从而达到祛除寒邪、疏通经络、活血袪瘀、消肿止痛、调节阴阳、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的功效。对于肩周炎病人,刮拭部位及顺序:后颈部:风府至灵台以及天柱至膈俞;肩上部:风池到肩井;肩胛部:秉风、天宗、肩贞;肩前部:中府至云门;肩外三角肌:肩隅至曲池;上肢背部:曲池至合谷。 刮痧的手法也是因人、因病而异,外邪内侵、气滞血瘀致肩周炎的病人宜用泄法;对于气血虚弱的肩周炎病人宜用补法。刮痧时,肩周炎病人需要裸露皮肤而且刮痧能使皮肤汗孔开泻,因此要特别注意避风保暖,防止风寒之邪侵袭引发新的疾病。
1 颈椎病刮痧方法图解 1选穴
外关穴、风池穴、肩井穴、大椎穴、足三里、血海穴、天柱穴、肩中俞穴、肩外俞穴、合谷穴、局部阿是穴。
不同穴位的刮痧功效:
(1)颈椎病选手少阳三焦经的外关穴和足少阳胆经的风池、肩井穴,可祛风通络;
(2)选督脉的大椎穴,可祛湿寒;
(3)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可生气化血;
(4)选足太阴脾经的血海穴,可活血化瘀,补血养血;
(5)选足太阳膀胱经的天柱穴,可润筋骨、滋阴血、通经气;
(6)选手太阳小肠经的肩中俞、肩外俞穴,可舒筋活络、祛风止痛;
(7)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和局部阿是穴,可通经止痛。
2简便取穴方法
(1)外关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
(2)风池穴:人体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3)肩井穴: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4)大椎穴: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5)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处,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6)血海穴:屈膝,于髌骨内上缘2寸,当股内侧肌突起中点处取穴,或正坐屈膝,按摩者面对被按摩者,用手掌按在被按摩者膝盖骨上,掌心对准膝盖骨顶端,拇指向内侧,当拇指尖所到之处即是本穴。
(7)天柱穴:端坐低头,位于颈后区,触摸颈后两条大筋,在其外侧后缘发际边缘可触及以凹陷处即为该穴。
(8)肩中俞穴: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低头,在后颈部最突起的椎体往下数第7颈椎棘突,在其下方旁开2寸处即是肩中俞。
(9)肩外俞穴: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前倾坐位或俯卧位,在第1胸椎棘突下,陶道(督脉)旁开3寸,当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线上取穴。
(10)合谷穴:在手背第1,第2掌骨之间,近第2掌骨桡侧缘的中点;或以拇指指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按下,当拇指尖处。
(11)阿是穴:没有固定位置,身体疼痛点即为阿是穴。
3刮痧方法
(1)涂抹红花油:先在需要刮拭的位置上涂抹红花油,准备好刮痧板。
(2)刮颈后及肩部:沿颈侧肌肉走行,由风池穴刮拭肩外俞穴,重点加强风池、天柱、肩中俞、肩外俞穴的刮拭。
(3)刮下肢:沿足阳明胃经走行,由外膝眼自上而下刮拭,重点加强足三里穴。沿足太阴脾经走行,自上而下刮拭至膝关节上方,重点加强血海穴的刮(4)刮上肢:分别刮拭或点按外关、合谷穴。
(5)刮局部痛点:刮拭或点按局部阿是穴。
注意:在进行刮治时要嘱患者尽量放松,术后嘱其进行功能锻炼,以活血通络。
2 刮痧对颈椎有好处吗
采用正确的刮痧手法,对颈椎是有好处的。
一般颈椎病不好,主要是由于颈项部反复挫伤及劳损有密切关系,疼痛的程度因劳累或受寒而加剧,疼痛部位与经络的循行有密切关系。而采用刮痧手法,能够刺激身体的经络穴位,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消肿镇痛的作用,能有效缓解颈椎问题。
3 颈椎病的症状表现
颈椎病在临床上多为混合症状:
1初起表现为颈肩部疼痛不适,颈项强直;
2若压迫神经根可见颈肩痛、颈枕痛;
3压迫第5颈椎以下者,可出现颈僵,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手指麻木、肢冷、上肢发沉、无力、手中所持之物经常不自主地坠落地面;
4若椎动脉受刺激和压迫,常有眩晕、头痛、头昏、耳鸣等症状,多在头部转动时诱发并加重;
5若脊髓受压者,可有四肢麻木、酸软无力、颈部发颤、肩臂发抖,严重者活动不便;
6若压迫交感神经,则可出现头沉、头晕、偏头痛、心慌、胸闷、肢凉、皮肤发凉,个别患者可有听、视觉异常。
4 刮痧颜色代表什么
刮痧时,皮肤表面会出现红、紫、黑斑或黑疱的现象,即出痧。一般刮拭后半小时左右,皮肤表面的痧点会逐渐融合成片,刮痧后24~48小时出痧表面的皮肤触摸时有痛感或自觉局部皮肤有热感,这些都属于正常反应。几天后即可恢复正常。
刮痧时的出痧情况,也是疾病作用于人体外部的表现,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通常,完全健康的人,刮拭后不出现痧;而一些“亚健康”人群和已经患病的人则在刮拭后会出痧。
1痧的部位浅,颜色鲜红,分布分散,阳性反应物柔软,敏感区疼痛轻,则病情轻,体内毒素产生的少。
2反之,痧的部位深,颜色紫红,分布集中,阳性反应物坚硬,敏感区疼痛重,则病情重,体内毒素产生的多。
3如果通过刮痧,出现痧色由浅变深,分布由分散到集中,阳性反应物由柔软到坚硬等现象,表示病情加重;反之,病情向愈。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慢性的病理变化。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肩周炎的刮痧疗法,供大家参考。
肩周炎的刮痧疗法
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其主要表现为:
疼痛——早期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昼轻夜重,不能向患侧侧卧。
上来年纪之后就很容易得各种疾病。其中肩周炎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肩周炎的人在阴雨天气中双肩会酸痛,还有会影响到平常的生活。
刮痧治疗肩周炎主要刮痧部位:颈部,肩背部,胸部。
肩周炎的一针疗法一、中平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陈某,男,60岁,美国某市针灸专家,1989年1月来京就诊。主诉:右肩关节疼痛3年,以酸痛、胀痛、放射痛为主,影响上举、外展、后伸等功能。检查:肩峰、三角肌处压痛(+++),上举150°,外展45°。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
取穴:左侧中平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或者足三里下15寸偏于腓侧)。患者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28号毫针3寸一根,行直刺法,病人感到针感闪电式传至大脚趾,疼痛立即缓解,令其活动患肢,上举达170°,外展达70°,1991年8月随诊,功能正常,未见复发。
二、颈中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赵某,女,51岁,工人,1987年6月3日就诊。3个月前不明原因右肩疼痛,活动受限,自贴伤湿止痛膏及内服中西药未效来诊。查肩部无红肿,右上肢前屈小于30°,外展小于30°,后伸小于15°,内旋小于30°,肩贞、肩髃、天宗、肩前穴可明显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穿衣取物困难,生活不能自理,舌质淡,苔薄腻,脉细。
肩周炎,针刺右“颈中”穴1次,患者自述肩关节活动轻松,当即右上肢前屈上举大于150°,外展大于140°,后伸大于60°,内旋大于95°,后背上举能触到对侧后背及腋后线。又针1次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取穴:“颈中”位于天鼎穴外斜下1寸,即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其深部位臂丛神经所在,患者取正坐位,头后仰歪向健侧,取患侧“颈中”穴,用15寸32号毫针常规消毒后进针1寸左右,不可过深,然后针尖指向大椎穴方向,施以雀啄手法,以患侧上肢抽动2~3次为度,患者自述电击样针感传至指尖为有效,不留针。针刺要注意避免伤神经。
按:肩周炎好发于50岁左右,故又名“五十肩”,多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尤以妇女多见。常规针刺多选肩关节局部穴,针感局限于“病灶”周围。笔者自创“颈中”穴可通经气,利关节,活血化瘀,除湿祛痹,多数患者针刺后可见手心汗出,本穴针感强,疗效高,且取穴少,病人易于接受。
肩周炎病因1肩部原因
(1)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
(2)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
(3)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4)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2肩外因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