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级考级内容舞蹈全部如下:
1、我和小鸟来唱歌:训练目的:训练腿部和腰部的柔韧性。主要动作:前压腿、燕式后弯腰。
2、寻胡隐居:训练目的:训练古典舞手位。主要动作:兰花指、花形手、顺风旗、斜上下手、托掌、按掌、转腰点肩。
3、花摇篮:训练目的:胸腰的训练。主要动作:前压腿、后胸腰。
4、波比换牙:训练目的:锻炼肩部柔韧性和灵活性。主要动作:捂嘴舞姿、双耸肩、双手交叉按掌。
中国舞的基本定义的扩展:
中国舞包括:形体训练、体能训练(软度、力度、平衡、重心、协调性、速度灵巧性)、中国古典舞(共为四大派别:身韵、敦煌、汉唐、昆舞)、中国56个民族民间舞。
中国舞相对完整的基训体系:中国舞=基本功+民族舞+古典舞+芭蕾基训+舞蹈技术技巧。该体系已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审美特性、美学规范性、难度和艺术表现能力,是其他体系代替不了的。先学中国舞可以把柔韧性、软开度、能力各方面基础打牢。
在进行表演练习时,孩子会多多运用自己的眼神、表情、以及肢体来表达所要传达的意思,使肢体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整体表现力增强。
一、肩部动作的表现形态及文化特征
蒙古族人民生活在辽阔无垠的大草原上,使得他们拥有了豁达爽朗的性格和宽广的胸怀,为肩部动作风格特点的形成做了铺垫。特色的马背民族源于蒙古族人民对马的独特情怀,从而使得他们在骑马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带动肩部上下运动,所以,在蒙古族舞蹈中常以丰富的肩部动作和马步等其他动作来表现。
硬肩,其具体做法:双脚站小八字位,双手成空心状,拇指叉腰压腕。双肩放松,左肩向前,右肩同时向后,动作速度快,有顿感,连续前后交替。根据速度、节奏等的变化,可分单耸肩和双耸肩,上身也可以随肩而动;柔肩,是在硬肩的基础上,肩膀经下弧线上提,双肩前后交替。动作过程中,速度稍慢,柔韧,连贯;双肩,在硬肩的基础上,肩膀快速收回,前后交替,动作短促有力;耸肩,肩膀上下提起、放下,动作过程中可以单肩提起,还可以双肩同时进行。耸肩需要直上直下,提起时发力,而后放松回原位。耸肩也称为笑肩,就像是在人们大笑的时候,两个肩膀不由自主的上下颤动一样。在舞蹈《草原姑娘》中,那连绵起伏的单耸肩不仅表达出她们美丽善良的心境,还表现了她们勇敢坚强、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绕肩,就是肩膀从前向后划立圆,也分单、双两种。在动作中,身体可以随之前合后仰,给人以内在含蓄之美。这个动作常用来表达女子的温柔和男女倾述情怀之意;抖肩,也叫做碎抖肩,是按照硬肩的运动轨迹,肩胛快速的抖动而成。这个动作要求肩部自然放松,用后背的力量使肩连续不断的快抖。如舞蹈《盅碗舞》中的碎抖肩,是这个舞蹈令人叫好的艺术手段之一。
蒙古族舞蹈的形象特征包含了民族性格的豪放与自信,展示着动态形象的古拙与质朴。舞蹈源于生活,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之乡的蒙古族人民,把民族情感、民族性格和来自大草原的气势都融汇到了马的舞蹈形象上,表现在变化多样的肩部动作中。蒙古族舞蹈中肩部动作的表现形态体现了牧民们的审美情趣和潇洒豪迈的性格。牧民的生活方式虽然逐渐的在改变,审美情趣也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它的根依然是深邃的草原文化。
二、肩部动作的发展
一部作品的内容不再追求描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具体的情节,一种单纯的情感,而是去追求一种氛围,一种意境,将自己的体验和想象融入到故事的框架中,尽享艺术之美。如女独舞《翔》,演员把内心的情、意、美全部注入到了柔美的双臂和灵巧的双手中,使我随着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旋律,融入到了美好的意境当中。
在舞蹈形式上,不再追求对称、协调统一的古老观念,而是追求多层次,多方位,多元素,不对称,不协调,即过去不曾有的形式美。如女群舞《顶碗舞》和《蒙古人》等都是如此。
在舞蹈动作上,改变了过去一招一式的严格规范,注重动作的夸张性,加大反差的力度,要求对比强烈,追求对立统一。过去蒙古族舞蹈主要以马步动作,肩部动作和手臂动作为主,而今在吸收借鉴现代舞的基础上,注意开拓人体的中间和下肢部位的动作,充分挖掘和利用舞台的空间。舞蹈语汇不再是简单的动作的堆积,而是经过精心地提炼和创新。打破了人们认为固有的模式,在传统动作上,巧妙地结合现代舞蹈动作,给人以新鲜感,时代感。
在舞蹈和舞台布景上不再是认真地模仿生活中的东西,而是抓住最具民族本质的东西尽情发挥。激光技术和影视技巧更巧妙地运用到演出舞台,把真实的表演同梦幻般的舞美效果融为一体。
在舞蹈创作中,人们也很注重服饰的创作,以多元化的表现形式综合到舞台效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舞蹈艺术的优势和舞台效果,给人们带来更多美的享受,更加欣赏舞蹈的艺术魅力。诸多因素有机结合,共同为舞蹈表现服务。
三、肩部动作在蒙古族舞蹈中的重要性
肩部动作具有蒙古族的独特风格,种类繁多,变化多样,与腕、手臂、马步等动作相结合,共同组成了柔韧、彪悍、刚强的蒙古族舞蹈。这个马背民族大多数的动作都是以上半身为主,而且动肩的时候比较多,在反映他们生活的舞蹈中上半身特别是肩部动作最为突出。这些舞蹈动作都是他们长期的生活实践,成为一种民族的`生活习惯,同时也表达了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从而产生了蒙古族独有的舞蹈动作之美。
舞蹈过程中肩部动作随身体的运动与手臂、手腕相互配合衍生出了包括柔臂、硬腕和弹拨手等在内的多种上肢动作。从运动生理学来看,肩部位于人体上肢,它连接着颈部、手臂和上肢身体在人体上肢的运动过程中肩部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蒙古族舞蹈中肩部动作同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肩部动作在蒙古族舞蹈中的运用颇为广泛,对蒙古族舞蹈而言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种类繁多的肩部动作不仅是蒙古族舞蹈中的基础、单一动作,它更多地与其他上肢动作相联系,扩展了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与之共同表现蒙古族舞蹈的艺术风格特点,表达人民情感和对美的追求,使得舞蹈的表演更加精彩,情感的体现更加强烈。
四、呼吸在肩部动作中的重要作用
蒙古族舞蹈中的呼吸体现着蒙古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它和蒙古族舞蹈大气磅礴的艺术风格交相呼应。在我们学习的时候,是从地面体态动律的慢吸慢呼入手的,这样比较容易体会呼吸。运用长吸慢呼的方法,在过程中保持气息的平稳均匀,表现出人们置身于辽阔草原的豁达心态和英雄气概。
蒙古族舞蹈中丰富的肩部动作同样蕴含着多样的呼吸——棱角分明的硬肩,在双肩前后交错的一刹那,气息随之快吸快呼,双肩快而有力地交错进行,在行进中与平步配合时,步伐的呼吸与上身动作相呼应。笑肩,气息的运用和硬肩相同,只不过是上下方向的快吸快呼,用来表现草原民族的爽朗乐观的心态。碎抖肩,体现了快吸慢呼的呼吸特点,通过短促的吸气,腰部发力,气息下沉,带动肩部快速的抖动,形成蒙古族特有的舞蹈特色。柔肩,也依同此理,它常常和柔臂动作相结合,优美舒展的动作尽显草原民族柔情的一面。单耸肩、双耸肩,和笑肩动作的方法相似,只是动作重拍不同,笑肩强调重拍向下,耸肩强调重拍向上。在呼吸上,耸肩要求慢吸快呼。
总之,肩部动作既是蒙古族舞蹈的基础,又是蒙古族舞蹈达到一定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学习蒙古族舞蹈艺术,必须要重视蒙古族舞蹈动作中的精华——肩部动作的练习。
第一章教学目的
培养方向:中等师范学校、幼儿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及中小学舞蹈、地方艺术院校舞蹈、少年官文化系统舞蹈。
第二章 学习内容
地面训练
一、上肢训练:
1.头部:前、后、左、右倾头、头颈的转动。
2.肩部:压肩、环动、松肩、含胸、展胸、仰胸。
3.腰部:弯腰、疗腰、涮腰。
二、下肢训练:
1.脚踝部、勾脚、绷、拒脚、向内旋、向外族
2.腿膝部:吸伸、环动、踢、搬、控腿
3.够部:横叉、竖又、压又
三、训练要求:
主要解决柔韧性、软开度及身体各部分的灵活性。解放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为把科和中间的训练做好最重要的准备。
扶把训练:(一年)
一、蹲:
1.一、二、五位半蹲、全蹲、带半脚尖、压脚跟
2.踏步蹲与胸腰及前旁、压腰、组合
3.小涮腰、横拧组合
4.各民族舞姿组合:大掖步、卧点、扑步
5.丰富节奏。加强节奏变化
二、擦地:
1.一、五位、前旁后擦地
2.带勾、绷脚、及与半蹲组合
3.前后摆动并环动
4.与争位、转头、压脚组合
5.与五位并立转组合
6.丰富、加强节奏变化
三、小踢腿:
l.一、五位前、旁、后、小踢25度
2.带点地小踢腿
3.前后摆动、单腿变身
4.节奏处理、加强准度
四、单腿蹲:
1.前、旁、后、带勾脚
2.单腿带端掖腿
3.带迈移、前旁后、摆动加半蹲
4.与单腿变身组合
五、腰:
1.前后胸腰、前后、大腰
2.疗腰、大技步、卧点
3.双跪后腰、单腿后腰
4.大涮腰探海辗转
5.风火轮
六、控制
1.前、旁、后吸伸腿、半、全环动
2.立身射燕、大射燕、探海
3.搬前、旁、后腿
七、大踢腿:
1.前穷、后大踢腿
2.前腿接后腿、后腿接前腿
3.旁腿接拔腿
4.踢腿接摆腿、接探海
5.旁腿接立身射燕
6.踢紫金冠
7.片蹁、盖腿
中间训练
一、腰:
1.单跪下腰、单腿后腰
2.慢、快涮腰
3.卧云
4.风火轮
二、大踢腿:
1.原地、踢前、旁、尼腿、进行式
2.紫金冠
3.中速行踢前、旁腿
4.强调身法连接流畅
三、控制:
1.前旁后,吸伸抬、半环动
2.大射燕、探海
3.加强流畅感及身韵的连接
四、五跳:
1.一位、二位、变位跳、五位换脚跳
2.小射燕跳
3.变身跳250度腿探海跳
五、中跳:
1.一、二、五位跳
2.变位跳、交叉跳
六、大跳:
1.错步级跳、错步射燕
2.错步级跳、错步射燕
3.错步撩跃、错步凌空
4.变身跳
技术技巧:一、转、
1.平转2-3个
2.斜线平转:8个
二、翻身类:
1.踏步翻身、正反、上步翻身
又点翻身3-5个
中国民间舞蹈以传授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底蕴及民间流传的舞蹈风情为核,心,使学生掌握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多种风格的民族民间舞蹈基础教材,教学方法和表演技能。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民间舞并立志投身于舞蹈教育的信念与能力,是中国民间舞教学的根本任务。
这个对幼儿来说是不是有点难了??
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位如下:
1、基本云手
双手交叉胸前时要保持圆臂,要含胸提气。双手配合的感觉要象在胸前揉抚一个圆球一样,完成云手的过程身体也要在过程中随之提、仰、含、沉、眼睛要先跟随上面的手,后随下面的手,要有浑厚的内涵气质。
节奏处理基本上同“云肩转腰”一样,先做连绵不断的慢速,然后在慢中给以“点”的处理,强调轻重缓急的节奏变化。
2、冲靠云手
在基本云手的基础上,加以上身冲靠为动律带动云手的同时加上脚的前后移动重心整个过程要完成两次上身的冲靠,两次脚步的前后移重心。手腕在揉球过程中是连续的盘腕。
3、大开大合云手
强调“横拧开合”的技术要领。要尽量挺拔上身并横拧,二位手臂要向后打开一些,
上下身较劲产生一种“拧麻花”的形态。左臂要尽量后掰,之后从头前饶过,接着变“走上身,留下身”动律转体过来。
扩展资料
古典舞的基本要素
1、形
形是指形体外部的动作。它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古典舞舞魅之依附,是古典舞之美的传达媒介。
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
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唐代的“三道湾”、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拧麻花”,中国民间舞“胶州秧歌”的“辗、拧、转、韧”。
“海洋秧歌”的“拦、探、拧、波浪”和“花鼓灯”的“斜塔”,武术中的“龙形猿步”、“八卦”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掌握体态及造型的曲线美还需要具有相应的素质能力。
-中国古典舞
一级(4-5岁):01 走步、02 音乐反映、03 扩指、04 手臂动作、05 弯腰、转腰、06前压腿、07 双吸脚、08 脚位、09 头的动作、10 摆臂、11 蹦跳步、12 平踏步、13 游戏
二级(5-6岁):01 走步和敬礼、02 音乐反映、03 手位、04 勾绷脚、05 含胸、展胸、06 提腰、松腰、07 旁开腿、08 推指、绕腕、09 头的动作、10 半蹲、11 蛙跳步、12 鸡走步、13 游戏、14 模仿与想象
三级(6-7岁):01 吸跳步和敬礼、02 音乐反映、03波浪、04 弯腰、05 勾绷脚、06 吸伸腿、07 后吸腿、08 手位、09 松肩、10 半蹲、11 掂脚走、12 鸭步走、13 蹦跳走、14 踏步走、15 模仿与想象
四级(7-9岁) :01 二拍舞步、02 三拍舞步、03 单手位、04 波浪、05 压跨、06 勾绷脚、07 前抬腿、08 后抬腿、09 抱端腿、10 压腿、11 前踢腿、12 后踢腿、13 脚位、14 碎步、15 掰膀子、16 小跳、17 节拍练习、18 藏族舞、19 东北秧歌、20 结束动作
五级(8-10岁):01 二拍舞步、02 双手位、03 手脚动作、04 勾绷脚、05 小弹腿、06 旁抬腿、07 后弯腰、08 压腿、09 前、旁大踢腿、10 后踢腿、11 前滚翻、12 脚位、13 半蹲、14 小跳(一)、15 推指、16 波浪、17 点步转、18 小跳(二)、19 节拍练习、20 藏族舞、21 东北秧歌、22 结束动作
六级(9-11岁):01、 提、沉、含、仰、移(盘坐、双跪准备)02、 开胯练习(吸、双腿开胯)03、 双腿大环动04、 压腿(前、旁、后)05、 搬腿(前、旁、后)06、 大踢腿(前、旁、后)07、 掰膀子08、 腰(站下腰强化练习,提高难度)
七级(10-12岁):01、 蹲(单把一位、二位、五位半蹲、全蹲)02、 擦地(单把前、旁、后)03、 五位擦地(双把前、旁、后)04、 小踢腿(双把前、旁、后)05、 单腿蹲(双把分解)06、 立身射雁(双把踏步蹲起)07、 涮腰(单把)08、 压腿(前、旁、后)09、 搬腿10、 大踢腿(单把前、旁、双把后腿)
八级(11-13岁);九级(12-14岁);十级(13-15岁)这三级为专业曲目所设定的专页舞蹈动作,基本功在前面的考级过程中基本结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