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性头痛简介

紧张性头痛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分类 7 ICD号 8 流行病学 9 紧张头痛的病因 91 发作性紧张型头痛(episodic tension,ETTH) 92 慢性紧张型头痛(chronic tension,CTTH) 10 发病机制 101 紧张性头痛与颅周肌肉疾患的关系 102 紧张性头痛与心理变化之间的关系 103 紧张性头痛与血管性头痛的关系 104 对紧张性头痛的一些生化观察 11 紧张性头痛的临床表现 12 紧张性头痛的并发症 13 实验室检查 14 辅助检查 15 紧张性头痛的诊断 16 鉴别诊断 161 偏头痛 162 丛集性头痛 163 三叉神经痛 164 颅内占位性疾病引起的头痛 165 颅内慢性感染引起的头痛 166 自身免疫性脑膜脑炎引起的头痛 167 颅内压力异常所致的头痛 17 紧张性头痛的治疗 171 药物治疗 1711 酮洛芬(酮基布洛芬) 1712 萘普生(naproxen) 1713 普罗喹宗(proquazone) 1714 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 1715 乙哌立松(eperisone) 172 非药物治疗 18 预后 19 紧张性头痛的预防 20 相关药品 21 相关检查 附: 1 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穴位 1 拼音

jǐn zhāng xìng tóu tòng

2 英文参考

tension eadache

3 概述

紧张型头痛(tension headache, TTH)是最常见的一种头痛类型,一般认为其患病率高于偏头痛,约占门诊头痛患者的半数。TTH是1998年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在“头痛疾病,脑神经痛和面部疼痛分类和诊断标准”中制定的诊断名称,现已在国际上广泛采用。

紧张性头痛(TTH)包括了1962年由Ad Hoc委员会对头痛分类中的肌收缩性头痛和精神性头痛的内容。在新的分类中还根据头痛发作的时间和颅周肌肉疾患将TTH再分为2种亚型:①发作性紧张型头痛(episodic tension,ETTH)。②慢性紧张型头痛(chronic tension,CTTH)。

发作性紧张型头痛(ETTH)和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的区别在于前者每月15天以内至少有10次头痛发作,每次持续30min~7天之久;而后者则每个月至少有15天的头痛发作。

紧张性头痛是由于头部与颈部肌肉持久的收缩所致,而引起这种收缩的原因有三:①作为焦虑或忧郁伴随精神紧张的结果;②作为其他原因的头痛或身体其他部位疼痛的一种继发症状;③由于头、颈、肩胛带姿势不良所引起。

紧张性头痛在发作期,主要控制头痛;在缓解期,主要预防发作。本病的关键是预防发作,心理检查和心理治疗极为重要,应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药物治疗。

4 疾病名称

紧张性头痛

5 英文名称

tension eadache

6 分类

神经内科 > 头痛

7 ICD号

G442

8 流行病学

紧张性头痛是最常见的一种头痛类型,一般认为其患病率高于偏头痛(约6%的男性,18%的女性患有偏头痛),约占门诊头痛患者的半数。多见于青、中年,儿童也可患病,男、女无差别。

9 紧张性头痛的病因

一般认为紧张性头痛与颅周肌肉疾患有关或为精神性头痛。在新的分类中还根据头痛发作的时间和颅周肌肉疾患将紧张性头痛(TTH)再分为2种亚型:

91 发作性紧张型头痛(episodic tension,ETTH)

(1)与颅周肌肉疾患有关的发作性紧张型头痛。

(2)与颅周肌肉疾患无关的发作性紧张型头痛。

92 慢性紧张型头痛(chronic tension,CTTH)

(1)与颅周肌肉疾患有关的慢性紧张型头痛。

(2)与颅周肌肉疾患无关的慢性紧张型头痛。

10 发病机制

紧张型头痛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病,但对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近年研究状况概述如下:

101 紧张性头痛与颅周肌肉疾患的关系

自1940年以来,文献中就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加以论述,但肌肉疾患是紧张性头痛(TTH)的原因还是结果,或只是紧张性头痛(TTH)发病机制中的因素之一,至今尚无结论。

Peterson等(1995)对一组TTH患者就其头痛时发生在头部疼痛肌肉位置的特异性(site specificity)做了研究。他们采用自我分级评定法(subjective self-report rating)检测5处肌肉,包括额肌、颞肌、嚼肌、头夹肌和斜方肌的疼痛及肌肉紧张(muscle tension)程度,并观察这些肌肉的肌电活动水平。虽然对每块肌肉都做了详细的定量观察,结果并未发现肌肉疼痛和肌紧张程度与肌电活动水平之间有显著的关系。Jensen等(1998)对其亚型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和发作性紧张型头痛(ETTH)各28例,通过触痛定量、压痛阔值、热痛阈值和颞肌及斜方肌肌电活动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在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伴有颅周肌肉疾患者,其触痛显著,对机械性 的疼痛呈过敏反应,即触痛越显著,其对机械性 反应也越敏感,并且肌电活动也显著增加。但对热痛 阈值并无异常。在发作性紧张型头痛(ETTH)患者则上述改变均不明显。近年来Bansevicius等(1999)对紧张性头痛(TTH)患者的肌肉疼痛、紧张和肌电反应之间也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实验对疼痛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og scale,VAS)记录前额、左右颞肌、颈部和左右肩部肌肉的疼痛程度,并同时描记该部位浅层肌电活动。另对紧张(tension)和疲倦(fatigue)采用问询方式,由患者自我评定,也按VAS方法记录。通过上述定量研究发现:疲倦和疼痛之间,在全部实验过程中有显著相关性,疲倦犹如头痛的一部分,即头痛时间越长,疲倦感觉越显著;但紧张和疼痛之间相关性较弱,仅在后实验期有相关性,且只见于颈部肌肉。至于肌电活动和疼痛之间,肌电活动和疲倦之间,紧张与疲倦之间均无相关性。因此作者认为紧张在紧张性头痛(TTH)中的作用并不突出。

102 紧张性头痛与心理变化之间的关系

Catheart等(1998)就诱发相关情绪(arousalrelated mood)和发作性紧张型头痛(ETTH)之间的关系做了生物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他们采用激化去激化形容检测量表(activationdeactivation adjective check list,ADACL)将诱发力量(energy)、厌倦(tiredness)、紧张(tension)和安静(calmness)做记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发作性紧张型头痛(ETTH)患者的紧张水平高于对照组,即使在不头痛时也高。另在非头痛期,其紧张水平则显著低于头痛期。因此认为紧张和头痛之间是有关系的。

103 紧张性头痛与血管性头痛的关系

由于临床上可以发现紧张型头痛和偏头痛同时发生在同一位患者,以及有些患者最初表现为偏头痛,当发作频率逐渐增加后表现为发作性紧张型头痛(ETTH),并可进而转为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因此对这两类头痛的关系曾有不少报道,如Tackeshima等(1998)在复习文献时指出肌收缩性头痛和偏头痛二者之间有不少共同之处,如两者临床症状和特征可相互重叠,两者血小板5HT均可降低,血浆5H5HT均可升高,两者外周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功能均可低下,遗传学研究发现同一家族中既有偏头痛又有肌收缩性头痛患者等。近来Hannerz等(1998)提出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是否为血管性头痛?他们的实验研究是将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患者先仰卧位,分别采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和头部放低位来诱发头痛。结果健康对照组未能诱发出明显的头痛,而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患者的头痛强度加剧,并且颈部二维多普勒超声(duplex ultrasound system)检测颈总动脉的管径和血流,发现头痛的强度增加和管径增大有关,即管径加大,头痛强度增加,管径变小,头痛强度也减弱。但头痛强度和血管内的血流变化无关。因此作者认为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患者头痛的发生和颅脑血流动力学有密切关系。由于在头低位结束后,患者头痛减轻速度缓慢,故认为引起头痛系由于颅内静脉回流不足或静脉扩张所致。

104 对紧张性头痛的一些生化观察

近年来一些学者从生化等方面对紧张性头痛(TTH)做了观察,如Oishi等(1998)检测血浆血小板因子血小板因子4、β血栓球蛋白和11脱氢血栓烷素B2水平,发现发作性紧张型头痛(ETTH)患者的上述3种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组和对照组。认为发作性紧张型头痛(ETTH)患者的头痛和血小板功能障碍尤为密切。Mishima等(1997)发现紧张性头痛(TTH)患者血清血小板镁离子水平降低,认为可能和血小板功能增强有关。Martinez等(1994)发现紧张性头痛(TTH)患者血浆5羟色5羟色胺水平高于对照组,儿茶酚胺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多巴多巴胺水平与头痛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以及肾上腺素水平与头痛强度呈负相关。此外,还发现单胺水平与抑郁程度并无相关性。这些结果提示紧张性头痛(TTH)患者中枢单胺能神经系统功能有变化,这种变化和随之而来的抑郁无关,而和发生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Marukawa等(1996)发现紧张性头痛(TTH)患者头痛发作期唾液中P物质和5羟色胺含量显著升高,认为P物质系由痛觉系统所释放。

总之,上述举例表明:紧张性头痛(TTH)的发病机制尚在从多方面进行研究,至今包括头痛和肌肉之间的关系,头痛和抑郁之间的关系,甚至“紧张”是指肌肉紧张还是精神心理学的概念均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11 紧张性头痛的临床表现

紧张性头痛多见于青、中年,儿童也可患病,男、女无差别。病初症状较轻,以后渐渐明显加重。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特征是头部呈持续性钝痛,无搏动性,头痛位于顶、颞、额及枕部,有时上述几个部位均有疼痛,头痛程度属轻度或中度,不因体力活动而加重,常诉头顶重压发紧或头部带样箍紧感,不伴恶心和呕吐,另在枕颈部发紧僵硬,转颈时尤为明显,无畏光或畏声。头痛可于晨间醒来时或起床后不久出现,可逐渐加重或整天不变,病人常声称头痛多年来未缓解过。少数患者伴有轻度烦躁或情绪低落。部分病人和偏头痛并存。查体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颅周肌肉如颈枕部肌肉,头顶部及肩上部肌肉常有压痛,有时轻轻按揉,患者感到轻松舒适。脑部CT或MRI应无异常,不伴有高血压及明显的五官科等疾病。

12 紧张性头痛的并发症

紧张性头痛患者的颈枕部肌肉、头顶部及肩上部肌肉常有压痛,可能存在“情绪紧张”或抑郁表现。

13 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电解质及脑脊液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14 辅助检查

颅脑CT或MRI检查,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15 紧张性头痛的诊断

紧张型头痛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对头痛部位、性质及频度的描述。患者一般体格及神经检查均无异常。对病程已超过1年,且脑部CT或MRI无异常者不难确诊。如果患者头痛病程较短,应注意和颅内各类器质性疾病相鉴别。

1头痛多于30岁前后发生,多位于两额及枕、颈部,呈持续性钝痛,而头痛的持续性为其主要特征;

2部分病人和偏头痛并存;

3部分病人有“空枕头”征;

4排除脑肿瘤、高血压、癫痫和青光眼等所引起的头痛。

16 鉴别诊断 161 偏头痛

偏头痛属血管性头痛,常见于中青年和儿童。头痛位于一侧颞额眶部,呈搏动性跳痛,常伴恶心及呕吐。为发作性头痛,头痛前可先有视觉障碍如视物模糊,视野中有盲点或偏盲等先兆,也可无任何先兆即开始偏侧头痛。一般历时数小时或数天而缓解,极少数患者呈偏头痛持续状态。少数患者偏头痛可能和紧张型头痛同时存在,以致两者难以区分。

162 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可能属血管性并和下丘脑功能障碍有关。头痛位于一侧眶颞额部,重者波及全头部。头痛发作呈密集性,剧烈且无先兆。头痛发作迅速并可突然停止。发作时伴以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及多汗,少数出现上睑下垂。每天发作数次,并可在睡眠中发作,每次发作历时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并可连续数天至数周,但缓解期可长达数月至数年之久。经对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和发作观察,不难与紧张型头痛鉴别。

163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系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发作性短暂剧痛。每次疼痛仅数秒钟,每天发作数次至数十次。疼痛如刀割,烧灼或针刺样,常因洗脸、刷牙、说话、咀嚼而诱发。患者常可指出诱发疼痛的位置,称为“扳机点”。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以三叉神经第2,3支受累较多。若单纯第1支受累尤应注意和 ETTH相鉴别。

164 颅内占位性疾病引起的头痛

颅内占位性疾病引起的头痛包括颅内肿瘤,颅内转移癌,脑脓肿及脑寄生虫病等症。此类头痛系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随病程进展常伴有喷射性呕吐和眼底水肿,但早期可被误诊为紧张型头痛。对病程较短的头痛患者,除注意眼底改变外,仔细的神经系统检查极为重要。如发现病理反射等体征出现,常提示并非紧张型头痛而应及时采用脑CT或MRI等检查以助鉴别。

165 颅内慢性感染引起的头痛

颅内慢性感染引起的头痛包括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猪囊尾蚴病(囊虫病)性脑膜炎及梅毒性脑膜炎等症。这些脑膜炎均以头痛为早期症状,一般皆伴有发热,但部分不典型患者,初期只有低热,而且脑膜 征阴性,颇易误诊为紧张型头痛。故在询问病史时,只要近期有过“感冒”史或查体发现有可疑的病理反射,即应及时考虑腰椎穿刺,详细检测脑脊液的压力、细胞学、生化、色氨酸及墨汁染色等常规化验。必要时应同时检测血液和脑脊液中抗结核抗体、猪囊尾蚴病(囊虫病)免疫试验及梅毒试验等以助明确诊断。

166 自身免疫性脑膜脑炎引起的头痛

自身免疫性脑膜脑炎引起的头痛包括神经白塞病、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及中枢神经系统结节病。这些疾病累及脑膜或脑主质时可引起炎性反应而出现头痛,且不一定伴有发热,故易被误诊为紧张型头痛。这类疾病的排除主要靠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查体和脑部CT或MRI检查。神经白塞病(NeuroBehcet病)的脑膜脑炎型,应有该病的基本征候如口、眼或外生殖器黏膜溃疡。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又名葡萄膜脑膜脑炎,故应有眼部损害,病程数周以上者常伴白发、脱发及皮肤白斑等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系统结节病 (neurosarcoidosis)常有脑部局灶性体征,且脑CT或MRI显示肉芽肿性损害。

167 颅内压力异常所致的头痛

颅内压力异常所致的头痛包括颅内低压综合征,良性颅内高压症及正常颅压脑积水。此类患者均以头痛为主,酷似紧张型头痛。颅内低压综合征多因脑脊液吸收过快或分泌减少所致。失水及感染可能为其诱因。良性颅内高压症常伴视力障碍。服用过量四环素或维生素A、空蝶鞍以及妊娠期可能诱发。正常颅压脑积水常见于脑外伤后或珠网膜下隙出血恢复期,其发病原因可能和脑脊液吸收障碍有关。此类疾病可通过腰椎穿刺测量颅压以及脑CT检查以兹鉴别。

17 紧张性头痛的治疗

紧张性头痛在发作期,主要控制头痛;在缓解期,主要预防发作。本病的关键是预防发作,心理检查和心理治疗极为重要,应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药物治疗。

紧张型头痛的治疗可分为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171 药物治疗

由于紧张型头痛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所以在药物选择上多采用温和的非麻醉性止痛药。借以减轻症状,其中主要是非类固醇性抗炎类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其他药物包括适量的肌松弛药和轻型的镇静药,抗抑郁药也常根据病情应用。一般多以口服方式给药,并且短期应用,以免引起药物的毒副作用。

1711 (1)酮洛芬(酮基布洛芬)

酮洛芬属NSAID类,除用于紧张型头痛外,也适用于肌肉和关节痛。止痛属暂时性,其作用为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提高细胞内cAMP,改善血小板功能。口服剂量为125~25mg/次。毒副作用为胃不适、恶心、腹泻、心悸、出汗、嗜睡及皮肤瘙痒等。

1712 (2)萘普生(naproxen)

萘普生属NSAID类。通过抑制地诺前列素(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起止痛抗炎作用。口服剂量为100~200mg/次,一般2~3次/d。毒副作用为恶心、胃部不适、疲倦、眩晕、乏力及思睡。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1713 (3)普罗喹宗(proquazone)

普罗喹宗属NSAID类。适用于急性紧张型头痛。其药理作用包括抑制前列腺素系统,而地诺前列素(前列腺素)被认为是引起头痛的生理介质。另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5HT释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及抑制缓激肽。口服剂量为75~150mg/次,毒副作用为恶心、呕吐、思睡等。

1714 (4)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

阿米替林系三环类抗抑郁药,为较早用于慢性紧张型头痛伴有抑郁症状的药物。本药既是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再摄取抑制药,又是5羟色胺再摄取的抑制药。以前认为后者为本药止痛的主要途径,但近来的研究认为上述两种作用对止痛效果并无差别,并且头痛的改善是间接的,是由抗抑郁的效果所介导。口服剂量开始为75mg/d,以后渐增至150mg/d,分次服用。毒副作用为恶心、呕吐、乏力、困倦、头昏及失眠等。有严重心脏病及青光眼者忌用。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715 (5)乙哌立松(eperisone)

乙哌立松属骨骼肌松弛药,除可抑制肌张力过高并可抑制疼痛反射活动,从而改善紧张型头痛的症状。口服剂量150mg/d,分次服用。毒副作用为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泻、乏力、困倦及站立不稳。有药物过敏史、肝脏疾病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172 非药物治疗

物理疗法可使紧张型头痛得到改善。有学者采用的治疗方案包括四部分:

(1)训练坐位、站立、睡眠及工作时颈部和头部的正确姿势。

(2)在家中练习改善头部位置和俯卧位练习,加强颈后部肌肉的动作,并在颈后部放置冰袋。

(3)在背和肩部进行中至深部 2min。

(4)被动伸展斜角肌、斜方肌上部、提肩肌和胸肌5min。必要时根据病情被动运动颈前部肌肉(Harmmill,1995)。

此外,根据我国中医理论进行针刺及 治疗紧张性头痛均有一定的疗效。近年来国内相继整理开发一些中医药物并已应用于临床,其特点系根据中医学理论对头痛的认识,辨证用药,标本兼顾,可防可治,且毒副作用较少。不论单独应用中药或与西药联合治疗,甚至配合物理及心理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18 预后

紧张性头痛与偏头痛类似,常可反复发作持续多年,一般预后良好。

19 紧张性头痛的预防

注意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压力过大,防治亚健康状态等。

20 相关药品

硝酸甘油、甘油、多巴胺、肾上腺素、酮洛芬、布洛芬、萘普生、地诺前列素、阿米替林、去甲肾上腺素、乙哌立松

21 相关检查

5羟色胺、儿茶酚胺

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穴位 刺骨

束骨。束骨穴主治头目,腰背,下肢等疾患:如身热,头痛,目赤,耳聋,眩晕,项强,腰痛,髀枢痛,脚如结,

安眠

奇穴名。在项部,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主治头痛、眩晕、目疾、耳鸣、失眠。安眠穴的定位:在项部,

安眠穴

有枕小神经及耳大神经分支。主治病症:主治失眠,眩晕,头痛,心悸,精神病等。刺灸法:直刺1~15寸。

耳背肾

准定位:耳背肾在耳背下部。耳背肾在耳背下部,即耳背5区。主治病症:耳背肾主治头痛、头晕、神经衰弱等。

一光

问题一:颈椎引起头疼怎么办 ? 可以吗? 用大拇指按压住颈椎的疼痛点,颈椎右侧疼痛就往左肩方向推压,反之就往右肩方向推压,一直推压到颈椎不疼了,这时应保持推压的力量稳固10到20妙钟,直到疼痛肿胀感立即消失为止。

坚持每天喝上两杯 郑9味首安 ,它里面含有桑叶、薄荷、菊花、淡竹叶成分,心旷神怡,能较好的缓解头痛现象!!

问题二:颈椎病头痛怎么办 康复操可改善患者颈部的血液循环,松解粘连和痉挛的软组织。颈椎病康复操中不少动作对颈椎病有独特疗效;无颈椎病者可起到预防作用。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均匀呼吸,站坐均可。 1.双掌擦颈 十指交叉贴于后颈部,左右来回摩擦100次。 2.左顾右盼 头先向左后向右转动,幅度宜大,以自觉酸胀为好,30次。 3.前后点头 头先前再后,前俯时颈项尽量前伸拉长30次。 4.旋肩舒颈 双手置两侧肩部,掌心向下,两臂先由后向前旋转20、30次,再由前向后旋转20-30次。 5.颈项争力 两手紧贴大腿两侧,两腿不动,头转向左侧时,上身旋向右侧,头转向右侧时,上身旋向左侧,10次。 6.摇头晃脑 头向左一前一右一后旋转5次,再反方向阀转5次。 7.头手相抗 双手交叉紧贴后颈部,用力顶头颈,头颈向后用力,互相抵抗5次。 8.翘首望月 头用力左旋、并尽量后仰,眼看左上方5秒钟,复原后,再旋向右,看右上方5秒钟。 9.双手托天 双手上举过头,掌心向上,仰视手背5秒钟。 10.放眼观景 手收回胸前,右手在外,劳宫穴相叠,虚按膻中,眼看前方,5秒钟,收操。路不稳、瘫痪等。手麻也是颈椎病的主要症状。

问题三:颈椎引起头疼怎么办 这个颈椎病头痛,一般是由这个神经受到压迫而引起的,治疗的话还是要先解除掉这个神经压迫啦。多吃些含镁丰富的蔬菜、水果,增加大脑中的镁含量。

平时生活中药多喝水,每天把 “郑九味的首安茶”用开水泡两次来喝,能快速换解你的头痛。这是最简单有用的办法了。

问题四:头疼颈椎疼怎么办才好? 1。颈椎病患者睡的床: 从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角度来看,选择什么样的床铺与选择枕头一样,对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是十分有帮助的。 (1)棕绷床透气性好、柔软、富有弹性,比较适合颈椎病患者使用。但要注意的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编织的棕绳逐渐松弛,它的弹性就逐渐减弱,而不适合颈椎病患者。因此,使用棕绷床间隔3―5年后就应更换棕绳,以增强弹性。 (2)席梦思床垫这样的床垫放在床板上,可起到维持人体生理曲线的作用。因此,也较适合颈椎病患者,但价钱略贵些。 (3)火炕是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农村常用的床铺。炕加温后,不仅可以抗寒,而且可达到有类似于热疗的效果,对痉挛与疼痛的肌肉、关节起到放松和缓解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颈椎病症状。 (4)木板床使用较多,可维持脊柱的平衡状态。若被褥铺垫松软合适,也有利于颈椎病患者,并且较为经济实惠。 二: 颈椎病患者的枕头: 从医学角度讲,枕头高度以8~10厘米为佳,最高不要超过15厘米,与肩同宽即可,不能呈斜坡形,侧卧时头不发生侧屈,粗略的标准是,仰卧枕高约一拳(根据各人自己的拳手),侧卧枕高应为一拳加二指。 枕头是维持头颈正常位置的主要工具。这个正常位置是指维持头颈段本身的生理曲线。这种重量曲线既保证了颈椎外在的肌肉平衡,又保持了椎管内的生理解剖状态。因此一个理想的枕头应是符合颈椎生理曲度要求的,质地柔软,透气性好的,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因为这种形状可利用中间的凹陷部来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也可以对头颈部起到相对制动与固定作用,可减少在睡眠中头颈部的异常活动。 其次,对枕蕊内容物选择也很重要,常用的有:①荞麦皮:价廉,透气性好,可随时调节枕头的高低。②蒲绒:质地柔软,透气性好,可随时调节高低。③绿豆壳:不仅通气性好,而且清凉解暑,如果加上适量的茶叶或薄荷则更好,但主要用于夏天。其他如鸭毛等也不错,但价格较高。 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切忌高枕无忧以生理位为佳,一般讲,枕头高以8~15cm为宜,或按公式计算:(肩宽-头宽)÷2。 颈椎枕亦可起预防或治疗作用。 三: 颈椎病患者的睡姿: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很多,经过治疗病情可以得到缓解。但是,单凭治疗还是不够的。颈椎病人要做好自身的保养。伏案工作的人,头颈不要长时间地扭向一侧,要汁意休息,让颈背肌肉放松。许多人睡觉喜欢侧卧伏卧,整夜的头向一侧歪着,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它使颈背部肌肉,颈椎韧带处于扭曲状态。 长期如此,会造成年轻人经常落枕,但较易恢复;而这些人到了中年,就会发生颈椎病。所以,睡觉时要注意枕头柔、轻,以平卧为主,侧卧要注意翻身,绝对不允许歪着头伏卧。 颈椎病如何保养 1、注意改善不良的睡眠习惯:正常人仰卧位枕高应在12厘米左右,侧卧与肩等高、枕头的高低因人而异,约与个 头等高为好。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大致相同,椎体后缘增生明显者,枕头可相应偏高些;黄韧带肥厚、钙化者应偏低些。枕芯内容要求细碎、柔软。常用谷皮、芥麦皮、绿豆壳草屑等充填,而海绵、棉絮、木棉等均不适应。枕头的形状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此种形态可利用中部凹陷部来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对头颈部可起到相对制动与固定作用。 2、固定姿势工作习惯的改善:对于低头工作或头颈部固定在一姿势下工作的人,首先要使案台与坐椅高度相称,适于自身尽量避免过度低头屈颈桌台可适当高些,勿过低,半坡式的斜面办公桌较平面桌更为有利。除改善工作条件外,另一个必须注意的方面是应有工间操,包括颈椎保健操。在长时间工作中,做短暂的颈部前>>

问题五:颈椎病引起的头痛怎么办啊??

问题六:颈椎病引起头痛怎么办 颈椎病的治疗首选蒲宁堂安颈贴进行治疗,平时要保持正确的工作或生活姿势避免保持一个姿势时间过久,不要躺床上看电视和长时间打牌不要低头工作时间过久等。

颈椎病的形成和日常的坐姿有很大关系,它不是在短期内形成的,所以也很难在短期内康复,千万不要有焦虑的心理,你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作中或者日常生活中,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

2,长期伏案工作者,每隔一个小时最好能够抽出10分钟活动活动颈椎,按时做颈肩部肌肉的运动锻炼。

3,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高枕使头部前屈,有加速颈椎退变的可能

4,注意端正头、肩、背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保持脊柱的正直。

5,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

主要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在保守治疗中通常有按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1、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西乐葆、迈之灵、阿司匹林等,但是乐松对胃的刺激比较大,虽然止痛效果比较好,但不建议老年胃不好的患者使用,对于胃不好的老年人建议使用西乐葆治疗。2、应该使用迈之灵类脱水药,可以消除颈部周围软组织的水肿,解除神经根的压迫。3、可以使用虎力散,可以祛风除湿、舒筋活络。41、可以用鲁南贝特,鲁南贝特可以促进颈部骨骼肌肉的恢复,在药物治疗不能得到明显缓解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比如在颈前路或者颈后路做椎弓根切除棘突固定术,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治疗目的

颈椎病引起头痛常见的症状有以下几种: 第一、颈椎病引起枕后部,一般与长期低头、不良姿势等有关系。表现为局部酸胀、僵硬、活动头部不适,及枕后部、颈项部感觉疼痛和肌肉酸痛、刺痛。 第二、颈椎病引起颈后部或者整个头部的胀痛、不适、昏沉的感觉,这种情况还可出现偏头疼。一般是因为颈椎压迫了进入颅内的血管或压迫了颈动脉、椎动脉等,刺激神经引起血管痉挛,导致供血不足。 第三、颈椎病还可以因为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头痛、头晕。 第四、一般发生在颞部,头痛会明显还会伴随着口周、眼睛的多种表现,这是因为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引起。颈椎病当中可以引起头痛的疾病,包括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具体分析如下:

一、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头痛:主要表现为头部的眩晕,伴有恶心、呕吐、眼花的情况。在头痛的过程中,转动颈部会引起眩晕的加重,恶心、呕吐症状也会加重。

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引起的头痛:主要发生在头部的两侧颞部,疼痛以刺痛为主。

不同类型颈椎病引起的头痛,治疗方法会有所区别。一般要避免长时间低头活动,同时可以局部热敷,这样可以扩张椎动脉、颈椎周围的血管,增加局部血液供应,可以减轻头痛的症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180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