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如何渡过停滞期

健身如何渡过停滞期,第1张

健身如何渡过停滞期

 健身如何渡过停滞期,当运动达到一定限制的时候,你会发现基本的运动已经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那么,就要加大训练,下面来解读一下,健身如何渡过停滞期,希望能帮助到你!

健身如何渡过停滞期1

  1、重量训练适当的增加重量

 什么叫适当的增加重量?简单的说就是上半身训练的话每次增加原先重量的5%,下半身增加约原来的10%。为了防止意外,增加的重量可以增加到每组只能坚持完成6-8个,再依照自己的训练感受稍作调整。

 增加重量训练意味着肌肉将受到 更大的刺激,所以必须注意动作的正确性以免造成伤害。

  2、增加每组动作的次数

 要增加训练成效,除了改变 训练重量,增加每组动作的训练次数一样可以增加训练效果。增加的次数越多,肌肉所受的刺激越强。

 每组力量的动作次数增加到15以上时,还要提到的是,要增加适量的重量。

  3、减少组间休息时间

 既然选择来健身房,就把那些没用的东西都抛除,当组间休息时间缩短,意味着身体必须提高机能来应付接踵而来的训练,所以重量、次数都增加了一段时间后,试着将每组间隔休息时间减少,效果才会更好。

  4、比如你之前每次是训练4个动作

 那么你下次可以增加两个动作,这样一来,就可以用更多的动作来刺激相同的部位增强训练效果。

  5、增加训练的频率

 就是增加去健身房的次数,同样的肌群原先一周训练一次,如果是这将训练频率增加到一到两次,意味着两次训练间隔三天,记得千万不要连续两天训练同样的肌群,否则不好。

健身如何渡过停滞期2

  一、充分的休息

 遇到瓶颈期不要着急,可以先休息,让肌肉恢复和放松。想让肌肉增长,必须保证足够的休息。瓶颈期的肌肉也会累,这个时候可以去休息,做什么都可以,只要能让你的身体和心理放松下来。充足的睡眠也能让你的精力更加充沛,更好地投入以后的运动中去。

  二、科学的锻炼

 进入瓶颈期后,则代表肌肉已经习惯了你的锻炼模式,所以运动起来效果不明显。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更换动作。比如把深蹲换成前深蹲,比如把跑步换成游泳。除了变换动作以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变换动作速度来寻求突破。比如做深蹲的时候控制延长蹲起时间,来刺激肌肉记忆。我们也可以改变运动速度,比如慢跑变快跑慢跑相结合。总之,要让已经适应的之前运动模式的肌肉重新活跃起来。

  三、均衡的饮食

 饮食在健身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均衡合理的饮食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肌肉生长速度。但很多健身爱好者会忽略这一点,在运动后便管不住嘴,使健身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在瓶颈期一定要管住嘴,控制饮食。

健身如何渡过停滞期3

  重新安排训练次数

 很可能,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每个动作都会做3~4组,每组8~12次。但是你有没有停下来问过自己为什么?除了3组8次外,为什么不能试试8组3次,或5组5次呢?尽管这些组合看起来有很大不同(做起来感觉也很不同),但这三种方法对打造肌肉都很有效。为什么不让它们为你的肌肉“效力”呢?

 肌肉所适应的第一训练变量就是你所做的训练次数。一旦你的神经系统知道了为完成特定的次数所必须增生的全部肌肉纤维数,它就会停止增加新的肌肉,因为以它现有的能力就能完成你所规定的工作。如果你的训练次数范围只有一个,如中等负重的8~12次,那么你的进步就会受到限制,不可避免地进入停滞期。

 除非采用负重较大的低次数训练,否则你将永远无法变得更强壮,更无法刺激那些较强壮的肌肉纤维增长。相反,如果你不在低次数推举中偶尔穿插高次数推举,你也难以增强肌肉的耐力或刺激肌肉细胞内液态堆积物的增多(一种对高次数训练的适应性,也取决于肌肉的大小)。通过有规律地改变训练次数,就可以使身体在在力量、块头和耐力上获得更多的收获。

  TIPS

 为增加力量1~4次。如果你吃的是高热量食物,也会同时打造肌肉块,但主要效果还是增长力量。

 为增长肌肉6~12次。这一次数范围以打造完美的肌肉块而出名。当然,同时也会获得力量和耐力的增长,但重点还是肌肉块。

 为增强耐力12~20次。如果参加有氧运动的话,12~20组将是使肌肉保持长期收缩的有效组数。

  变换组数

 就像我们刚刚提到的那样,每个动作做3组好像是我们推举时所遵循的“潜在法则”,而它所起的作用只有一小会儿,实际上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来获得肌肉块和力量。训练量与训练的强度成负相关。使用的负重越大,所做的次数则越少,训练组数也相对越少。对于增长肌肉来说,组数可以多一些。对于获得耐力来说,只需很少的组数就可以了(因为每组将持续很长时间)。

 当你想减掉脂肪时,了解组数尤其重要。与大众观念相反,高负重、低次数很可能是减掉脂肪的最佳辅助方法,做较少的组数则会预防过度训练。同时,所使用的高负重将保证肌肉充分受到刺激,因此不会损失力量和肌肉块。结果是你欺骗自己的身体来燃烧脂肪而不是肌肉。

  TIPS

 为增加力量2~5组

 为增长肌肉4~8组

 为增强耐力2~3组

 休息或缩减休息时间

 通过调整休息时间就能轻易地改变训练效果。当训练组数很多时需要较长的休息时间,因为需要等待肌肉恢复过来才能完成下一步训练。休息时间越短,对肌肉耐力的要求越高。适中的休息时间则是获得肌肉和减少脂肪的关键。

 减脂训练有多种不同的安排方法,一个特别有效的方法就是循环训练。选择几个动作,每个动作只做一组,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的循环下去,中间只有短暂的休息或没有休息。在这种情况下,缺乏充分的休息会使新陈代谢处于兴奋状态,因此会以高速率燃烧热量。循环训练还能节省时间。

  TIPS

 为增加力量2~5分钟

 为增长肌肉30~90秒

 为减少脂肪30~60秒

 为增强耐力30秒或更少

  变换节拍

 为了能够刺激最多的肌肉并增长力量,你需要保持训练部位的紧张状态并动用尽可能多的肌肉纤维,而不是利用惯性。研究表明,每次动作在4~7秒内完成,最有利于肌肉增长。持续时间较短则有利于增强爆发力,反之,将有益于锻炼耐力。一般说来,推起时的速度较快,还原的速度则较慢,但科学家发现,进一步的分解每次动作能更好地刺激肌肉。这种技巧就称之为“变换节拍”。一般我们把完整的一次动作可以划分为三段退让、暂停、推起。比如“201”,表示用2秒钟时间控制负重下降,1秒钟时间推起,中间不做暂停。

 为增加力量,肌肉收缩越快所产生的力量越小。因此,为了使用高负重来产生最大的力量,必须减缓动作速度。节拍为201。为增长肌肉,而且每组的时间要足够长,使身体达到疲劳。311则是一个理想节拍。

  转变动作

 很多情况下,停滞期都是长期固定使用某几种训练动作造成的,这时候就需要适当变换动作,比如,你已做了多年的深蹲,那么可以试试做几周的前深蹲。虽然仍是针对大腿的训练,但会使肌肉获得新鲜的刺激,从而再次增长。

 有时候,停滞不前是动作幅度造成的。一旦突破这一限制,肌肉将飞速增长。例如,如果你的硬拉已达到了350磅,却不能拉起360磅,那么可以做几周站在平台上的硬拉,会使你获益匪浅。站在箱子上,使用中等负重做几次爆发性动作——这可以打造为突破硬拉开始前几秒的惯性所需要的拉力。此后,360磅对你来说将不是问题。

 还可以重新排列各个动作的顺序。例如。你的背部训练包括4个动作,并且每次都是从杠铃划船开始,那么现在可以尝试先做引体向上。

 既然已经知道了训练方案设计的基本知识,就可以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训练中,不断获得进步。假设你的常规训练是一个每周3天的全身性训练。它是由两个单独的训练组成,交替进行。例如,周一执行训练计划A,周三执行训练计划B,周五再做训练计划A,然后下周一做训练计划B,依此类推。

 每次训练时,每个动作3组,每组10次,按照201的节拍进行,组间休息1分钟,下面是这个训练方案的一个模版。注意,下列4个动作中,分为2个超级组。比如训练时,先做1组深蹲,休息1分钟后,再做一组直腿硬拉,然后再做深蹲,直到每个动作完成3组。

  训练

 超级组① 深蹲

  直腿硬拉

 超级组② 引体向上

  双杠臂曲伸

  训练

 超级组① 屈腿硬拉

  箭步蹲

 超级组② 组上斜哑铃推举

  俯身划船

 6周以后变换组数和次数。首先是一个“卸载”周,意思是降低次数、负重和组数使训练变得很轻松——这个方式在保持训练的同时使身体系统得到恢复,然后再进行高难度的训练。此后是变换训练组数,使你不仅能保持最大量的肌肉增长,而且还能充分利用其他因素。像更大负重的力量训练和负重较轻的高次数训练组。因此接下来的4周将如此安排(训练A和训练B同等适用):

  第7周 :1组,每组10次,节拍为201,休息时间60秒

  第8周 :5组,每组6次,节拍为201,休息时间90秒

  第9周 :8组,每组3次,节拍为201,休息时间3分钟

  第10周 :4组,每组12次,节拍为201,休息时间90秒

 此时,在肌肉块、力量和训练条件上你都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改变组数、次数和训练节拍来加快进步了。试着以低次数,高负重、高组数的训练来开始本周的训练,接下来采用较低负重,较高次数的方式,最后以中等负重,中等组数结束本周训练。重复2周,例如:

  第11周

 训练A:8组,每组3次,节拍为201,休息时间3分钟

 训练B:4组,每组12次,节拍为311,休息时间90秒

 训练A:5组,每组6次,节拍为301,休息时间90秒

  第12周

 训练B:8组,每组3次,节拍为201,休息时间3分钟

 训练A:4组,每组12次,节拍为311,休息时间90秒

 训练B;5组,每组6次,节拍为301,休息时间90秒

 再做一个“卸载”周,然后重新评价自己的目标。如果饮食足够的话,到现在为止你的肌肉块应该相当大了,可能想转向减脂的目标了。这种情况下,应该将休息时间减少到30秒,或做循环训练。如果你已经厌烦了这些动作,可以一次替换几个动作。例如,用平板卧推代替双杠臂屈伸,坐姿拉力器划船代替俯身划船。另一种方法是将某些动作提前并做更多的组数。再过几周,你将发现自己已经登上了一个新高,只需“一个”简单的方案就可以完成几个月的价值不菲的训练。

导语:乒乓球怎样发出高质量下旋球?怎么练习?

关于“乒乓球怎样发出高质量下旋球?”这个问题,小编整理了多个来源的用户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

1、精彩回答:

1球拍触球部位是旋转的关键发强烈下旋球的秘诀:用拍头接触击球。发球时,不管用多大力量,发出多快的速度,如果是靠近球拍的内侧(拍柄部)接触球时,则不能发出旋转球。用正手发球时,球拍接触球的部位应是球拍的左侧(也就是球拍的中下部)。因为接触球拍的右侧(也就是球拍的中上部)制造球的旋转很难,一定发不出下旋球。2加强摩擦是制造旋转的关键初学者及中等水平的选手发下旋球时,应注意右肩及上肢向前用力转动,这样球在球拍上“吃球”时间会加长,旋转也会增加。优秀运动员在发球时,引拍拉手后,在球拍与球接触的瞬间手腕用力。初练发球时,肘关节和手腕不能用力太多,先注意肩和上肢的用力,然后练好摩擦球,渐渐把速度发出来,最后注意在接触球的瞬间,利用手腕与身体的协调用力把旋转速度发出来。要想发球质量高,引拍拉手后,球拍与球接触时的位置是在身前击球;在抛球的同时引拍,然后直接向前用力摩擦,球的旋转也会强烈;发急球(快球)时,利用引拍的惯性力量,向前加速撞击,这样球的速度就会相应加快。发下旋球时,球拍与球接触时摩擦球要薄,方向几乎平行,用力时要有爆发力,也就是突然性。

2、精彩回答:

当动作能够放松流畅完成之后,这时候就要注意了,摩擦球的位置也是影响发球质量的因素,摩擦球的部位越接近球的底部摩擦出来的球下旋越强。用多球来进行发球练习,浅握球拍,尽量使球拍水平(平行球台台面),把球抛起来,等球落下至胸口左右的地方,保持球拍水平并且手腕往前往下发力用力摩擦球的中下部甚至是底部,把球发出去使球落台过网后回跳,当练习到达了过网后马上回跳过网的程度,证明发球摩擦的功夫已经到家了。当能够熟练掌握球的旋转、速度和落点这些关键点之后,这样发过去的球就算是比较有质量的了,对,是比较有质量,不算是最有质量,众所周知比赛中的发球是每人发两球然后交换发球权,如果每个球都按一样的套路来发,这样就很容易被对方适应,所以要想发高质量的下旋,最好就是配套不转球来迷惑对手,这就是发球的最后一点——迷惑性。高质量的下旋有旋转速度和落点,但是如果都是千篇一律,那么对手适应了自己就处于下风了,跟下旋最好的配套发球就是不转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转不转发球,如果能做到这两种发球动作相似,但是旋转差异大,下旋看上去不是很转,轻飘飘的,实际上是没力可借,旋转也不差。

3、精彩回答:

对于体育竟技一窍不通,只知道乒乓球是国家体育竟技世界赛强项。怎样使乒乓球发出高质量旋转,这是一个很专业的学问,看起来你只有请教这方面的专家了,谢谢邀请。

4、精彩回答:

第一:高质量下旋球的关键就是要有强烈的下旋,这才能给对手造成接球的困难。第二:高质量下旋球除了球本身的旋转外,落点的选择也很重要,好的落点也将提高对方接球的难度。传统意义上发球落点为9点,因此练习下旋球也同样要覆盖这9个点位,这其中极短和极长的6个点位应该加强训练。一般来讲,极短落点的台内高质量下旋球主要用于控制对手的正反手起球,将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极长落点的下旋球,经常用于突袭对手,但对于职业选手来说用途不大,毕竟他们的移动速速和正反手起球的能力十分强。第三:在熟练掌握高质量下旋球的基础上,一定要配合同样落点和动作的不转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迷惑对手。这一点主要从实战出发,如果你只会发下旋球,对手只需要2、3个球就能适应你的旋转和速度,如果配合上不转球,就能增加对手接球的难度。这里有两个方面一定要注意,一是下旋球和不转球的发球动作一致性,也就是说尽量让对手看起来,你发这两种球的时候的视觉感受是一样的;特别是左站位发球时的直线台内配合下旋球和不转球的选择,毕竟业余选手的移动有一定局限性,一旦向前的步伐不够,都会造成接球的失误。

5、精彩回答:

发球的旋转根据旋转方向不同,大致可分为下旋球、上旋球和侧旋球等,其中最为常见的发球是下旋球。下旋球由于其旋转方向的特性,令对手在第一板更难进攻。高质量的下旋球注意三个方面,分别是其旋转度、隐蔽性以及落点。首先下旋球的旋转度是根本,只有先发转,才能考虑转不转的变化。发下旋球时,先将球抛起,当球落至球网等高附近时,快速引拍触球。手腕的抖动是发球旋转度的关键,在触球瞬间利用手腕的爆发力迅速作用到球上,是发出强烈下旋球的重点。其次,在发出转球的基础上,配合不太转的下旋发球能够有效对手,增加整体发球的威胁性。发不转球时,引拍动作和发转时相似,但是出手瞬间摩擦的程度要远远小于发转球,转不转发球结合起来能够帮助选手快速在前三板中建立优势。由于业余选手上步的能力较差,因此正手短球是个发球的好去处,但是发下旋球时不能只盯住一个点发,否则容易被对手抓住。发球时,要试着练习“九点发球”:正手短球、正手半出台球、正手底线长球、中间短球、中间半出台球、中间底线长球、反手短球、反手半出台球和反手底线长球。发球变换落点能够有效控制住对手的上手,打乱对手的站位,能够严密控制发球落点,也是高质量下旋发球的表现。

大美腿从来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打造紧实的美腿是一回事,而要想拥有性感美腿就又是另一回事了。在我看来,健康匀称结实的腿才是美腿,过分追求瘦腿,是不健康的,现在单纯的瘦腿也被人调侃调侃为“筷子腿”,目前也被审美逐步抛弃了。如下图,肌肉线条明显,纤细,才显得是运动范儿的腿,不是干瘪瘪的瘦腿。而这种类型的美腿不是靠着简单的节食就能有的,需要进行锻炼,完美的腿型看起来性感漂亮,而且能够承担大负重,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这样的腿并非与生俱来:只有刻苦的练习,再加上灵活的训练帮助塑形,你才能拥有它们。无论大腿还是小腿,都需要靠健身达到目标。

大腿一般比较好练,小腿通常比身体其他部位发展的慢,可能跟骨骼、基因和肌肉类型这些我们不太能改变的因素有关,另外平时走路、跑步甚至站立都会频繁的使用小腿肌肉,所以导致小腿肌肉似乎对训练刺激的反应不强烈。

很多人认为腿部很难瘦,特别是小腿,而我只想说,瘦小腿是可行的!只要你用对的健身方案,就足以瘦出线条好看的美腿!

方法一:重视热身

我们的臀屈肌和腿部肌肉都非常僵硬,尤其是上班族在伏案了一天后,浑身疲累僵硬,因此充分的热身对于你接下来的训练至关重要。

后踢、箭步蹲走、侧向箭步蹲等热身动作能够促进肌肉中的血液流动,活动关节,让你的下肢为接下来的负重训练做好准备,并且降低受伤风险。你只需做上几组就够了。

如果你仍感觉肌肉紧绷,不要立刻进行负重训练。你可以花一点时间用泡沫轴放松你的臀屈肌。

方法二:注意姿势

进行高强度训练前,你要先确保自己的动作姿势是否规范

由于腿部是大肌肉群,它们会影响身体的其他部分,如果训练不当,可能导致受伤。

深蹲硬拉玩铁不会让你的腿变粗

虽然以最大负重练习很重要,但是要用你力所能及的负重量。否则只会扭曲你的姿势,让你受伤。只有通过正确的姿势和技巧举起大负重才是最安全的。先从小负重开始练习技巧,直到完全掌握。

事实上,定期让有经验的训练搭档帮你检查你的动作姿势是好的办法。检查时,你要减轻负重,把动作尽可能做标准,让你的搭档帮助你纠正。这有助于你改正错误动作,养成好习惯。

介绍瘦腿美臀动作:深蹲

深蹲动作通过活动股关节周围的肌肉,锻炼大腿内侧的内转肌,提拉臀部线条,同时锻炼臀部肌肉群,能让臀形更美,臀部更加紧致。同时,深蹲还能有效刺激淋巴,改善腿部浮肿问题,还能锻炼腿部力量,紧致臀部肌肉,让腿部肌肉线条更柔美。

在讲述瘦小腿的健身方案之前,我先来讲讲腿部的一些知识。

小腿主要肌肉是小腿后侧(小腿肚)三头肌,包括浅层的腓肠肌两个头,和深层的比目鱼肌一个头,以及小腿前侧胫骨前肌。

还有些小肌肉群,比如趾长伸肌、拇长伸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及胫骨后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小腿肌肉的作用对人体站、走、跑、跳都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比如站立时,小腿肌肉都要适度等长收缩以维持脚踝的稳定,尤其是人在不平坦的地面站立时,小腿各部肌肉在神经本体感觉支配下保持脚踝不会向一方过度屈,以免发生崴脚或摔倒。

腓肠肌是你能看到的主要肌肉,尤其你用脚尖站立的时候。比目鱼肌稍深于排肠肌,你可以腿侧看到它。

腓肠肌,主要用来稳固你的站姿,它属于相对较小的肌群。约占小腿40%,大部分都有快肌纤维构成。

比目鱼肌可以让你在坐着的时候起立,约占小腿60%,主要有慢肌纤维构成。

比目鱼肌是构筑你小腿肌肉线条的灵魂。

如何锻炼小腿呢?

1负重情况下,脚尖下垫高可以增加肌肉收缩幅度。

2坐姿提踵、站姿提踵和器械提踵等小腿训练动作都可以很好的训练到小腿。

如果你的健身房有专门的器械当然是最好,如果没有的话你可以坐在训练凳上,在地面放置杠铃片来进行。一般的训练凳可能高度会不够那么在凳子上也垫一个杠铃片,或者把凳子给垫高来进行就可以了。

3站姿提踵

小腿训练要点

负重适当,保证动作幅度足够动作速度慢,频率低单侧动作和脚尖朝向改善平衡性改变膝关节角度变化刺激侧重点

关于重复的组数和次数:

因为比目鱼肌包含慢肌,你需要用缓慢的节奏来锻炼才会达到更好的效果,你可以降低速度重复12-20次。

站姿提踵可以做4组,每组8次!

小腿锻炼要安排大腿部锻炼之后。

拉伸:

小腿在受到刺激时非常容易发生痉挛,你需要在锻炼后进行拉伸,这对腿部线条也至关重要。

有氧锻炼可以协助你减掉小腿的脂肪,尤其是爬山和跑步,你可以增加20分钟的有氧,这对你的线条雕塑非常有用!

大家一定听过类似于下面这种的言论。

“健身必练腿,练腿必深蹲。”

“引体向上是练背王牌,健身一定要练引体向上。”

“不做杠铃卧推,你的胸肌围度怎么起得来?”

这些话其实都指向了一个目的,就是有些动作,你非练不可,不练你就不合格。

事实是什么?上面这些动作的受伤覆盖率,比颈后下拉、颈后推举还要高。

因为,有些健身动作,并不适合你。

不适合你的生理结构

扪心自问一下,你有没有那种练了几年几月,感觉还是搞不定的动作?

肯定有,像这种动作其实你就没必要练了。

几年的工夫都没有搞定,再坚持下去大概率还是搞不定。

就有一个玩家这样问过我:

“练了好几年杠铃深蹲,每次做都不舒服,每次练完都腰疼,怎么纠正?”

我没有看过他的动作,但是我觉得没有纠正的必要了。

大概率来讲,可能就是因为他胫骨很长,同时踝关节柔韧性比较差。

这种练什么深蹲啊?这种人练浅蹲就好了,动作基本上不会有问题。

或者说,做那种双脚一前一后的箭步蹲、弓步蹲也都可以。

其它的动作,比如说下斜卧推、杠铃提拉,就不太适合肩峰空间较小的人。

假如你做这些动作肩关节砰砰响,长期如此那就不要做了。

下斜卧推做不了可以做屈臂撑,杠铃提拉做不了可以做绳索提拉。

多的是效果差不多的代替动作。

不适合你的健身水平

不同的健身水平,他适应的动作是不一样的,当然你也可以降低重量。

但是降低重量,不见得你就能适应过来。

我碰见过一个人,就是练深蹲,很轻的重量,还是感觉腰疼。

但是练哈克深蹲的话就不一样,重量很大,腰部不会疼。

这其实说明可能这个人的深蹲轨迹不够稳定,也就是核心力量不够强。

所以他更加适应固定轨迹的哈克深蹲。

一些人给他的建议是,加强自由深蹲,习惯了就好了。

道理是可以的,但是操作起来受伤几率是很高的,这人找我的最初目的其实就是:

“腰疼了很长时间,不知道什么原因。”

原因其实就是你练了太多你不擅长的动作,自由深蹲。

其实正确姿势是每次练腿练个两三次深蹲就够了,剩下的就练自己擅长的动作。

这样受伤几率和训练效果才会更好。

等你以后水平高了,你就可以练四五组深蹲,水平再高一点,就可以加重量了。

没有什么动作非练不可

之前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说自己杠铃卧推肩膀疼、动作什么的都没有什么问题,然后给我发了一段视频。

“要不然换动作吧,史密斯卧推或者哑铃卧推都可以。”

这家伙居然勃然大怒:

“练胸肌不练杠铃卧推怎么行?什么动作都可以不练,杠铃卧推绝不能少。”

我其实最早的时候也有这种想法,但后来我就不这么想了。

因为可替代的动作多的是,我做不了硬拉我可以做山羊挺身,我做不了深蹲可以做哈克深蹲,做不了卧推可以做史密斯卧推。

动作作用都不一样,但其实大同小异,很多人其实还没有达到针对“小异”的程度。

所以有些健身动作不适合我们,就不要强求,平时的主要训练内容,是我们擅长的动作。

而那些我们不擅长的动作,不要急于攻克,循序渐进。

有些健身动作好长时间都搞不定,这种动作其实是可以放弃了。

关于深蹲的标准:深蹲的标准应该是主要在力量举运动中需要明确和严格的。举重中的后蹲/全蹲(奥林匹克蹲)的话,那是为了完成更大重量的技术要求,不是比赛标准。最早在学校健美课时,老师就是讲:“卧推杆要触胸。深蹲大腿低于水平”。不过考试不是健美比赛摆造型,而是完成重量。考试也是按照这个标准考核。对于一些考试没过的,老师基本上这么说的“你这不行!屁股根本没下去重新来!屁股下去下去下去”“咣当!!”“不及格,继续练吧,期末再不过学分不给啊!”当时我学校深蹲架前面没有镜子,我自己是靠感觉。按阿诺的说法,蹲到你蹲不下去为止。最开始练都是蹲到底儿的方式,那时候练了有几个月了,脚跟下踩杠铃片,然后用蹲到底儿的方式,稍微反弹一下,能起稍微大一点的重量。蹲到过2倍体重,基本上是要用底部反弹才能完成的。现在回忆,应该是全蹲/举重后蹲的方式了。后来开始专注肌肉感受了就不到底儿,不反弹了。感觉重量开始从大腿四头往屁股上转移了,四头即将要失去力量控制感受的时候,那个位置就差不多了。毕竟那个时候练健美,更专注于孤立的肌肉训练感受。显然按大腿表面的标准来讲是幅度最大的。迷茫期我自己是这样区分的,对大腿水平的自记录为“深蹲(常规蹲)”,对低于水平的记录为“深蹲”,蹲到底儿的记录为“全蹲”。跟人报重量嘛,当然是以水平的成绩算了。咱也经历过自己在底下做卧推,上边同伴做硬拉叫极限重量的时候。后来知道力量举比赛的标准是“髋关节是否低于膝关节”,这样的话,我自己该怎么判断,怎么回事?前段时间看到了一篇译文,摘取一部分,如下。下文摘自《英文书籍大铁球海曼《力量举实用指南》试译连载(12)》译者:挑战者扛起杠铃后,运动员后退,做好下蹲前的准备。做好准备的标志是身体静止、膝关节伸直、上体前倾角度不超过15度。裁判不会拿一个量角器去测量你上体的前倾角度,他们主要依靠对你扛起杠铃时的支撑位置来进行判断,但现在还要再目测一次。下蹲需要蹲到什么程度。这可是个复杂的问题,如果你把深蹲和卧推、硬拉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卧推的自然终点是杠铃接触身体,虽然现在的多层卧推背心已经把接触点抬高到皮肤以上好几英寸了,但它依然是能准确判断的。硬拉的自然终点是全身竖直,这也比较容易判断,除了判断膝关节是否伸直时需要些经验。深蹲的自然终点是下蹲到最低点,这也是早期力量举比赛的规则,但什么是最低点呢?下蹲到屁股接触地板?大腿和小腿折叠?臀部接触小腿?这些都曾经是比赛的标准。但是,都很难严格执行。人的身体是有弹性的,你会发现,即使大腿和小腿已经折叠了,只要你愿意,其实还能继续向下。真正的最低点其实只有你自己知道,那时大小腿肌肉已经相互进行了很大的挤压。严肃的运动员们在训练中肯定不会偷懒,但在比赛中面对极限重量时,他们会不自觉地降低幅度,这是人体的本能。上面3条曾经使用过的标准中,很多人就算使上吃奶的力气也没法蹲到臀部接触地板。大小腿折叠需要对多点进行判断,很难执行。臀部接触小腿是最可行,也最容易判断的标准,但要精确执行,也需要裁判像摔跤比赛那样趴在地上。不要笑,早期力量举比赛的确是这样做的。裁判们倒没有抱怨,但其他人抱怨了,因为他们没法轻易地判断比赛结果。如果裁判的判决和你的判断不符,受到指责的总是倒霉的裁判。IPF从首届世锦赛开始,采用新的裁判标准,也就是“两点法”——髋关节是否低于膝关节。在实际裁判时,举重台高于地面,而且裁判总是坐在椅子上,这就使裁判双眼平视的位置和大多数运动员膝关节的位置大体相等。从裁判的角度看,他只关心两个点的相对位置——一个是膝关节最前面的最高点,一个是大腿和躯干的交界点。运动员下蹲时,后一个点逐渐下降,直到不可见,这时整个大腿的上表面都看不见了,裁判只能看到膝关节。只有蹲到这一点,深蹲才算合格。新的规则比原来更宽松吗?未必。如果你观察一下IPF深蹲纪录和全组织深蹲纪录,就会发现轻量级的IPF深蹲纪录基本上就是全组织深蹲纪录,而重量级纪录差距比较大,原因就是重量级运动员的大腿很粗。臀部接触小腿的规则是判断大腿下表面,现在却是判断上表面。很多重量级运动员,如Jeff Lewis、Clive Henry、Mark Henry和我,在满足IPF标准的情况下,臀部已经接触到了小腿,而轻量级运动员还能往下蹲不少。从某种意义上说,重量级运动员的下蹲幅度需要比轻量级更大。结合上面的描述,我觉得用大腿表面是否低于水平来判断基本上是靠谱的。真让我按髋关节去做的话做动作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髋关节在哪里。我最近几年固定的健身房中,有几位风格迥异的强人,时间久了,多少留意到他们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一个练举重的大水缸,抓举120以上,挺举140KG以上。只在举重台上训练,看他的深蹲,训练重量在160KG左右3RM,清清楚楚的蹲到底儿,站距也窄。一个田径少年,基本上练高翻和挺举为主,偶尔做做半蹲/浅蹲,训练重量80-90KG,感觉上基本是股二头快要接近平行的时候就发力起了。跟看电视看视频不同,现场观察他们不同的训练,就更想学习和比较一下他们不同的动作方式。看国外大力士的比赛视频的话,觉得大部分都是接近于全蹲的幅度。看国内一些高手的训练视频,有很多就迷茫了,感觉有些就是大腿中线的将将低于水平程度,如果按照大腿表面的话,起码还的往下挪个5公分的程度吧,那三五公分,有时候真是起得来起不来的关键,也是成绩的关键。就像看很多标题“无保护150KG卧推4个”视频,点进去一看,哦,半程,离胸口还有十几公分就起来了。不是搞专业的,随便玩玩,锻炼锻炼身体,强化强化肌肉力量,不是去比赛,究竟按照什么标准锻炼无所谓。但我觉得至少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就像打篮球一样,打得好坏是一方面,首先得懂规则吧。至于AND1集锦表演赛的街球的翻腕,人那是表演是默许,不是说正式规则就允许那样。别弄得翻腕、二运过了人,人提醒你你这翻腕啊,给人回一句“我这是街球!”。这就可笑了。健美的深蹲是个训练动作,不是比赛动作,所以严格也就没有标准可言。众多的健美冠军谈深蹲基本出发点也是肌肉刺激效果的角度去讲,也就是说一个主管感受,不是客观标准。这个角度来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体会自己的训练方法,自己认定的“深蹲”。但,那不是标准。别那自己的半蹲成绩去和人IPF的标准动作做比较。说到标准,那就是力量举的深蹲标准。不管健美还是力量,如果要报自己成绩的话,还是先搞清楚是按什么标准,对自己也有个数。尤其是健美训练者,本来训练结果应该是体型围度上的变化,但往往是报成绩,结果是报了个力量举的半蹲成绩。我觉得这差个40-50KG公斤的空间只少不多。关键是这样用非标准动作练久了,来个全程的比赛动作,别一个都起不来。各种动作都体验体验,都练练没坏处。自己做深蹲训练的时候,目标是力量举的低于水平的标准去做,但随着组数增多,肯定有不到位的或者刚刚水平的情况出现。但心中应该有数,做极限测试的时候更应该如此。顺便说两句半蹲和浅蹲。浅蹲,一般描述似乎是说大腿在水平以上的就是浅蹲,但也不是扛着杠铃,掘一下屁股就算,我觉得怎么也得大腿接近水平吧或者也别离水平太远。另外,很多时候,我觉得浅蹲是个带状语的特指,浅浅的蹲一下/稍微蹲下去一点点的意思,比如高翻时,挺举练习时。半蹲,大腿水平的才是半蹲,不算大腿中心,也得按股二头算吧。半蹲,不是说深蹲幅度的一半。在这点上,我又觉得所谓的半蹲,在一些田径篮球运动的训练中又有不同,很多田径训练中的半蹲,其实力量举或者健美中的浅蹲。“半蹲伤膝盖”的说法:首先我觉得一言以盖之是不严密的。无度的,不恰当的训练,过度的训练才是伤病的根源。非拿人训练爆发力的动作过来,用健美力量训练的重量去完成动作,那不是找不自在么。如前面所讲的真正力量举的深蹲的话,大腿低于水平,下蹲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是股四头吃力下蹲,在下蹲过程中,力量逐渐往臀部和股二头上转移,大腿低于水平之后,膝关节压力下降,重量主要集中在臀部和股二头上,起身的时候发力过程相反。膝关节是经过了大开大合,但都是顺应关节的自然运动的。而用大重量做标准力量举的半蹲的话,我觉得膝盖的负担差别不大。而深蹲过程中伤膝盖的,往往是这样,叫了超过自己承受水平的重量,试蹲。结果下蹲到一半,发现“妈呀,坏了,要坏菜!”,是想挑战极限战胜自我也好,是碍于面子怕丢人也好,硬撑,于是乎,蹲到一半就往起拉,嘎嘣!真蹲到底儿起不来的,那就真起不来了,结果是摔杠坐地上,危险性其实远比蹲到一半就硬往上顶的低。起不来了首先注意保持躯干不要弯曲,别低头,有控制的下降,挺胸直腰,把膝关节髋关节前移,让杠铃从身后自然落下。这是我说的。

  沙壤土是比较好的土壤,可以 种植 很多种蔬菜,那么沙壤土适合种植的蔬菜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沙壤土适合种植的蔬菜,一起来看看。

  沙壤土适合种植的蔬菜

 可以栽培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豆角、芹菜、西葫芦、甜瓜、西瓜、四季白菜等。

春季适宜种植的蔬菜

 1、春大葱。3月上中旬育苗,春季不割,麦收后定植于大田, 霜降 收获。

 2、小拱棚或地膜西、甜瓜。3月中旬阳畦育苗,4月上旬定植于小拱棚或4月20号以后定植于地膜上。4月下旬至5月初点播棉花,进行棉瓜间作。

 3、茄果类(茄子、辣椒、西红柿)3月上中旬阳畦育苗,4月下旬定植于露地,麦收后收获。

 4、早春西葫芦,可3月上、中旬育苗,也可于4月10号前后地膜直播每亩1500株左右,麦收前可结瓜。

 5、春豆角。一般不育苗,采用地膜直播,播种时间在4月10号前后,亩用种量35—4斤,每亩4000穴,每穴3粒种子,不间苗。

 6、春萝卜或春葫萝卜。春萝卜或春葫萝卜产量不算高,但价格不低,一般在3月上旬小拱棚直播,5月下旬—6月初收获。

  其它 还有油菜、波菜、茴蒿等小菜,冬瓜、南瓜、西芹等。

沙壤土种植黄瓜的 方法

 生长习性

 温度

 黄瓜喜温暖,不耐寒冷。生育适温为10~32℃。一般白天25~32℃,夜间15~18℃生长最好;最适宜地温为20~25℃,最低为15℃左右。最适宜的昼夜温差10~15℃。黄瓜高温35℃光合作用不良,45℃出现高温障碍,低温-2~0℃冻死,如果低温炼苗可承受3℃的低温。

 光照

 华南型品种对短日照较为敏感,而华北型品种对日照的长短要求不严格,已成为日照中性植物,其光饱和点为55万勒克斯,光补偿点为1500勒克斯,多数品种在 8~11小时的短日照条件下,生长良好。

 水分

 黄瓜产量高,需水量大。适宜土壤湿度为60~90%,幼苗期水分不宜过多,土壤湿度60~70%,结果期必须供给充足的水分,土壤湿度80~90%。黄瓜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90%,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很容易发病,造成减产。

 土壤

 黄瓜喜湿而不耐涝、喜肥而不耐肥,宜选择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一般喜欢pH 55~72之间的土壤,但以pH值为65最好。

 种植方法

 苗床管理

 春夏季黄瓜穴盘轻基质育苗苗龄短,一般1叶1心,15~17天即可移栽,基质中的营养基本能满足黄瓜苗生长需要,一般不需补肥。春夏季 雨水 多,易发生猝倒病,可用绿亨一号或多菌灵等常用杀菌剂防治。 防灾抗灾 黄瓜夏季育苗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既要防止高温 缺水,又要防止暴雨毁苗。播后遇晴天烈日要坚持每天补水1次,并搭好支架覆盖遮阳网,遮阳网上午9点盖,下午5点揭(这样做的好处是雌花分化的比较多,低温短日照利于雌花分化)。大雨前在支架上盖膜。定植前炼苗,定植后浇足活棵水,必要时造墒移栽。

 基地选择

 栽培黄瓜的基地,宜选择土壤PH值65到75,地势稍低,但排水、灌水方便,土壤深厚肥沃,且至少2年未种过瓜类蔬菜的地块。如果是水旱轮作,应在10月翻土开沟整地,种一季冬季作物,来年春季再种植黄瓜。

 整地做畦

 整地按每畦12米,畦沟宽03米,,沟深02米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做到沟底平整流畅,雨停沟内不积水。

 盖地膜

 4月10日前移栽或直播,宜选用白色聚乙烯膜;4月10日后移栽或直播,宜选用黑色聚乙烯膜。盖膜前,应将土壤浇透水或待下一场雨,将土壤淋透水后再盖膜。

 如果覆盖白色地膜,应在土面喷施一次乙草胺等芽前除草剂后再盖膜,以防杂草丛生;如果使用黑色地膜,不必喷施芽前除草剂,因为黑色地膜具有防除杂草的功能。

 覆盖地膜应将四周用土压紧。

 播种育苗

 早春1-3月播种,夏秋植6-8月。春播采用浸种催芽后育苗或地膜覆盖直播, 夏秋 季浸种直播或干种直播均可。

 浸种催芽在黄瓜播种中普遍应用,用50-55 ℃温开水烫种消毒10分钟,不断搅拌以防烫伤。然后用约30℃温水浸4 -6小时,搓洗干净,涝起沥干,在28-30℃的恒温箱或温暖处保湿催芽,20小时开始发芽。早春小拱棚保温育苗,用育苗杯或苗床育苗,苗龄15-20天(2片真叶)时定植,于晴天傍晚进行,要注意保护根系,起苗前淋透水,起苗时按照顺序,做到带土定植,以防伤根。

 肥水管理

 秋冬季节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一般不追肥。浇水是在浇足缓苗水的情况下,等根瓜坐后再浇水,一般7天~10天浇一水。深冬季节根据长势追施饼肥或豆面,在棚内放缸发酵后随水冲施,10天~15天浇一次水。浇水时看苗情,看土壤缺水情况,还要先看天气预报,应在寒流过后晴天上午进行浇小水。早春季节为2月下旬~4月中旬,是拿产量的关键时期,要及时追肥,每6667平方米追磷酸二铵或三元复合肥15公斤~20公斤,或腐熟人粪尿800公斤随水冲施,5 天~7天浇一水。晚春季节从4月下旬~6月底,在加强肥水管理的同时注意降温,促进提高回头瓜的产量。

 定植移栽

 合理密植

 每块土栽2行,每穴栽1株,株距一般为25到30厘米。

 定植时间

 早春在大棚内或小拱棚覆盖生产,可于3月20日前后选择冷尾暖头的晴天移栽。

 方法

 先打定植孔,直径和深度均比营养钵大1厘米以上,移栽时,选择大小均匀一致的秧苗,应轻拿轻放,确保根系完整,有利于缩短缓苗期,提高成活率。

 浇稳根水

 稳根水的配置方法:每50千克水加250克尿素、枯草芽孢杆菌60克、海藻生根剂60毫升。充分拌匀后施用,每株浇水250克。浇水后用土将定植孔封闭。

 采收

 春季黄瓜从定植至初收约55天,夏秋季35天。开花10天左右可采收。即皮色从暗绿变为鲜绿有光泽,花瓣不脱落时采收为佳。头瓜要早收,以免影响后续瓜的生长,甚至妨碍植株生长,形成畸形瓜和植株早衰,从而影响产量。

 黄瓜种植方法土壤选择和整地

 选择酸碱度在60-75之间,富含有机质、排灌良好、保水保肥的偏粘性砂壤土,忌与瓜类作物连作,前茬最好为水稻田。整地采用深沟高畦,畦宽18米-20米(连沟),畦高30厘米,南北走向,双行植,株距30厘米。

 肥水管理与培土

 施足基肥是稳产高产的关键之一。黄瓜对基肥反应良好,整地时深耕增施腐熟有机肥,亩施2000公斤-3000公斤,毛肥5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作基肥。植株2-3片真叶时,开始追肥。黄瓜根的吸收力弱,对高浓度肥料反应敏感,追肥以"勤施、薄施"为原则,每隔6-8天追肥1次,亩施尿素5公斤-6公斤。

 卷须出现时结合中耕除草培土培肥,采收第一批瓜后再培土培肥1次,亩施花生麸15公斤-20公斤,复合肥30公斤,钾肥10公斤。

 夏秋季由于气温高,生长发育迅速,衰老也快,加之降雨量大,肥水流失多,除了施足基肥外,要早追肥。1-2片真叶期和采收第一批瓜后各培土培肥1次,要重视磷钾肥,以避免陡长、早衰。

 春黄瓜苗期要控制水分。开花结果期需水量最多,晴天一般一天淋水1次,旱情3-5天灌水1次。雨天时要做好防涝工作。

 搭架引蔓与整枝

 一般卷须出现时插竹搭架引蔓,搭"人字架"。引蔓在卷须出现后开始,每隔3-4天引蔓一次,

 使植株分布均匀,于晴天傍晚进行。黄瓜是否整枝依品种而定,主蔓结果的一般不用整枝;主侧蔓结果或侧蔓结果的,要摘顶整枝,一般8节以下侧蔓全部剪除,9节以上侧枝留3节后摘顶,主蔓约30节摘顶。

 大棚黄瓜落蔓要领

 黄瓜落蔓能使叶片均匀分布,保持合理采光位置,维持最佳叶片系数,提高光合效率,从而可以使生长势加强,结瓜期延长。不过,落蔓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保证温室大棚黄瓜优质高产。其要领是:

 1在植株生长点接近棚顶,植株底部无叶茎蔓离地面30厘米以上的时候及时落蔓,落蔓宜选择晴暖午后进行,这样不易损伤茎蔓。切记不要在含水量高的早晨、上午或浇水后落蔓,以免损伤茎蔓,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2落蔓前7天最好不要浇水,这样有利于降低茎蔓组织的含水量,增强柔韧性,还可以减少病源。

 3先去除病、老叶,带至棚外烧毁,避免落蔓后靠近地面的果实、叶片因潮湿的环境发病。

 4将缠绕在茎蔓上的吊绳松下,顺势把茎蔓落于地面,切忌硬拉硬拽,茎蔓要有秩序地向同一方向逐步盘绕于栽培垄的两侧。盘绕茎蔓时,要顺茎蔓的弯向把茎蔓打弯,不要硬打弯或反方向打弯,避免扭裂或反方向折断茎蔓。开始落蔓的时候,茎蔓较细,间隔时间短,绕圈小,茎蔓长粗后,落蔓时间间隔稍长,绕圈大,可一次性落茎蔓长的1/3~1/4。

 5保持有叶茎蔓距垄面13厘米左右,每株保持功能叶在20片以上。6、采收  春季黄瓜从定植至初收约55天,夏秋季35天。开花10天左右可采收。即皮色从暗绿变为鲜绿有光泽,花瓣不脱落时采收为佳。头瓜要早收,以免影响后续瓜的生长,甚至妨碍植株生长,形成畸形瓜和植株早衰,从而影响产量。

 盆栽种植方法土壤选择

 选择酸碱度在60-75之间,富含有机质、排灌良好、保水保肥的偏粘性砂壤土或园艺用土。

 播种育苗

 早春1-3月播种,夏秋植6-8月。春播采用浸种催芽后育苗或地膜覆盖直播,夏秋 季浸种直播或干种直播均可。浸种催芽在黄瓜播种中普遍应用,用50-55℃温开水烫种消毒10分钟,不断搅拌以防烫伤。然后用约30℃温水浸4 -6小时,搓洗干净,涝起沥干,在28-30℃的恒温箱或温暖处保湿催芽,20小时开始发芽。早春小拱棚保温育苗,用育苗杯或苗床育苗,苗龄15-20天(2片真叶)时定植,于晴天傍晚进行,要注意保护根系,起苗前淋透水,起苗时按顺序,做到带土定植,以防伤根。

 搭架引蔓与整枝

 一般卷须出现时插竹搭架引蔓,搭"人字架"。引蔓在卷须出现后开始,每隔3-4天引蔓一次,使植株分布均匀,于晴天傍晚进行。黄瓜是否整枝依品种而定,主蔓结果的一般不用整枝;主侧蔓结果或侧蔓结果的,要摘顶整枝,一般8节以下侧蔓全部剪除,9节以上侧枝留3节后摘顶,主蔓约30节摘顶。

 秋黄瓜栽培技术

 1、整地、施肥与品种选择。黄瓜喜温怕湿怕连作,一般应选择3年以上未种过瓜类作物的田块。同时要选择地势较高,离不源较近,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的壤土为好。

 2、精心整地。瓜田选好后要耕翻晒垡,土壤要碎,上下要均匀一致,熟上层要达4—5寸为宜。厢面要平,草要拾净。一般直播或移栽前3—5天,做成厢宽80cm,沟宽50cm,沟深30cm左右。

 3、施足基肥。黄瓜需肥量较大,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土杂肥30—40担,进口三元素复合肥35—40公斤,菜饼40公斤,尿素10—15公斤,土杂肥应施在移栽或直播的瓜穴内。饼、尿素三元肥结合耕地均匀地施在土壤内,化肥不能直接接触种子和幼苗,防止烧种烧苗。

 4、品种选择。当前重点选择津春4、5号,津优1、2号等津研系列品种。

 培育壮苗

 1、配备营养土。应大力提倡育苗移栽,因为直播易造成暴雨冲击,高温瓜苗徒长,易受到病虫为害,导致缺苗断垅。一般在育苗前1—2个月利用梅雨季节和夏季高温,实行高温堆肥,营养土要求养份全、肥沃、疏松且无病虫害的土杂肥。每方土杂肥加进口三元素复合肥3—5斤,草木灰10斤,腐熟菜饼6—7斤,拌匀堆捂,上面用旧塑料皮盖严,高温时土堆子里面温度可达60—70℃,可杀死一些病菌,做钵前再将营养土拌和一次,使土肥充分融合,杜绝用老墙土做营养土,防止烧苗。

 2、浸种催芽。一般用55℃温水浸种10分种或用50%多菌灵1500倍浸种一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净再催芽,该方法重点是杀死种子上的病菌,夏季催芽比较好催,浸泡时间因温度而定,温度在30-35℃浸种1天半左右,不足30℃浸种1天半。浸种前应洗净种子表面粘液,种子浸好后晾至微干待播。

 3、精做苗床。苗床要选择离大田近、没有种过瓜、靠近水源、便于管理的田块为宜。苗床要整平,土块要碎,上下要均匀一致,这样便于疏松透气,利于水份下渗和上升,增加苗床抗旱能力,然后精心做钵。在做钵前,苗床应做到130-140cm宽,沟宽50cm便于操作。苗床厢子要平,厢子做好后用50%多菌灵800倍液进行消毒杀菌,同时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4、育苗。一般采用10×10cm的塑料套钵为宜,然后做钵。播种前浇透水,再每钵轻插1-2粒种子,要小心向下插。种子播好后,上面盖土,一般盖到看不见种子为宜,然后视营养钵水份状况再确定是否浇水,若盖种土上面土吃潮了,就不要再浇水;若是干的再用喷壶浇水。种子播好后,在苗床上搭架盖上农膜,草帘或遮阳网,防止暴雨冲苗或高温烧苗。

 5、苗床管理。当瓜苗出齐后,要适当地控水控肥,防治瓜苗徒长,同时逐步揭去遮阴物炼苗,遇暴雨或特别高温时要及时覆盖,炼苗时要炼至叶片老健,基部粗壮根系发达为好,移栽前一周要控制水分,否则瓜苗生长嫩绿,栽入大田后,缓苗期拉长。苗期要注意防治好病虫害,主要有猝倒病(倒苗)、立枯病等,用苗菌敌、雷多米尔和50%多菌灵防治;瓜蝇子和瓜野螟用乐果加高效氯氰菊酯防治;红蜘蛛用克螨特等防治。

 6、直播苗的幼苗管理。直播大田可在厢子做好后,直接打宕浇水播种,然后将堆捂好的营养土撒入瓜宕子里,有的农户将肥料作基肥施下以后就不在施肥,瓜路子和宕子又不上土杂肥老亲做亲,这样影响瓜苗素质。同时要搞好间苗定苗工作,其他管理同苗床管理,要浇好提苗肥2次左右,一般用人粪尿加尿素浇施。

 适时移栽

 当幼苗长到二叶一心至三叶时进行移栽,移栽时应选择傍晚或阴天,一般一厢栽二行,株距5-6寸,每亩3500-4000株或3000株左右。栽后浇好定根水定根肥,一般每亩用稀人尿粪20-30担加尿素10斤左右浇施。移栽时田沟保持有水,增加田间湿度,移栽后第二天早晨还要复水一次,有条件的可搭架遮阳,栽后3-5天揭去遮挡物,这样便于全苗和减少缓苗期。

 大田管理

 1、及时中耕松土。缓苗期过后应及时中耕松土,俗话说:锄头底下有水,锄田能切断土壤表层的毛细孔,减少蒸发,同时消灭草害。只要能下锄的瓜田,一场大雨过后都要耕锄一次。耕锄时由浅到深。

 2、整枝吊蔓。黄瓜在高温条件下生长迅速,有的品种如津研、津杂系列黄瓜,下部分枝较多,津春、津优下部分枝少,对分枝多的品种要及时打掉侧枝,掐掉卷须。4叶期在瓜外侧搭高2米左右的“人”字架,并绑蔓上架,中上部有分枝习性的品种,待瓜蔓长到3-4尺,可在上面留2-3个侧枝,每个侧枝留一瓜,留瓜前4-5叶摘心。分枝习性的不强的品种,主要带瓜应在10节以下,不管什么品种不能留赘根子瓜,在中上部带瓜。瓜长、瓜直、瓜均匀一致,大肚子瓜、弯瓜少,注意大肚子瓜与肥水也有一定关系,大肚子瓜要及时摘除。

 3、水肥管理。合理浇水,秋黄瓜前期和中期在我县均处于高温干旱季节,需水量较大,但并非水越多越好。水份过多易引起病害,因此重视苗情抗旱,原则上不浇救命水,一般瓜苗在中午有搭叶现象,表土干燥,预报近期无雨经二天早晨就应浇水,杜绝中午和下午浇水。在座瓜盛期水份要充足,这样利于瓜伸长膨大,干旱使大肚子瓜增多,但不能大水漫灌,要用小泵浇水沟灌为好。同时病害严重,若遇瓜苗有病,一定要先治病,隔2-3天再浇水,浇水后1-2天再治病一次;若遇到多雨年份,要深沟沥水,尤其是低洼圩区。

 4、科学施肥。栽后7天左右施一次提苗肥,最好每亩用人畜粪10-15担,加尿素4-5斤,兑水泼浇,搭好丰半产架子,如果是直播的,根据苗情在二叶、四叶、六叶的情况下,要各浇一次苗肥,生长旺盛的少施或不施。当幼瓜在5寸左右时,一定不能脱水脱肥,一般结合浇水抗旱每亩施进口三元复合肥15-20斤。座瓜盛期再施三元肥25-30斤。为提高后期产量,采摘2次追肥1次,确保黄瓜对肥料的需求。

 5、合理应用微肥激素。当大量座瓜以后,水肥充足的要求产量高的,可经常喷施氨基酸复合微肥或多元素复合微肥,惠满丰、磷酸二氢钾等,这样既能提高产量,又能提高品质,降低病害发生程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259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