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晾衣架晾衣服(polo衫)肩膀上出现鼓包变形,怎么办??

用晾衣架晾衣服(polo衫)肩膀上出现鼓包变形,怎么办??,第1张

首先,用水把变形的肩部打湿,然后用干毛巾吸去多余的水分,然后用手掌撑开衣服肩部(很重要),用吹风机吹干。

晾衣架不仅仅是一个装饰品,更是一个功能性的产品。目前晾衣架的“功能”已经普遍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已经形成一个“行业”。经历了数年的磨合,行业质量逐渐趋向稳定。

在国内,“晾衣架”还可按产品种类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升降晾衣架”,或所谓的“电动晾衣架”,分手动、电动两种,手动(手摇)较为普及,电动(智能)是发展趋势;另一种是“落地晾衣架”,主要有翼型、X型、单杆、双杆等种类,此类产品比较简单,由不锈钢管材或者喷涂管以及塑料连接件构成,拆卸方便,不用专人安装,深受寓居人群的喜爱。

参考资料:

-晾衣架

Apache音译为阿帕奇,是北美印弟安人的一个部落,叫阿帕奇族,在美国的西南部。相传阿帕奇是一个武士,他英勇善战,且战无不胜,被印弟安人奉为勇敢和胜利的代表,因此后人便用他的名字为印弟安部落命名,而阿帕奇族在印第安史上也以强悍著称。

由来发展

武装直升机从问世到现在只有20多年历史,但由于它作战能力强、机动灵活和用途广泛,而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发展非常迅速。1972年底,美国陆军为了加强其武器装备,提高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先进技术攻击直升机”(AAH)计划。要求研制一种能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可昼夜执行作战任务,井具有很强的战斗、救生和生存能力的先进技术直升机。计划提出后经过90天的设计竞争,于1973年6月选中了贝尔和休斯直升机公司的方案,并决定各研制两架试飞原型机和一架地面试验机。1975年9月和11月,由休斯公司研制的两架YAH-64试飞原型机分别进行了首次试飞,与此同时一架地面试验机也完成了试验任务。

从1976年5月开始,由美国陆军组织对两家公司的原型机进行对比试飞,到1976年底经过90小时的试飞对比,美国陆军正式宣布休斯公司的YAH-64方案获胜。再经过修改定型,到1984年1月第一架生产型AH-64A正式交付部队使用。AH-64A是美国陆军的编号,休斯公司的编号为休斯77,1981年末正式命名为“阿帕奇”,从此美国新一代武装直升机AH-64A“阿帕奇”宣布诞生。1985年8月27日,休斯直升机公司并人美国麦道公司,从这个时候起休斯直升机公司便不付存在,“阿帕奇”也更换主人成了麦道公司的直升机。

作为一种“先进的攻击直升机”,AH-64A“阿帕奇”代表的是80年代的技术水平,其中包括机体设计、机载装备和武器等多方面。在总体上,“阿帕奇”的设计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在结构设计上很有特色,从而保证了该机具有比较好的基本性能和生存能力,以至于在以后的改进改型中,在机体设计上基本没有大的变化。直升机最关键的部件是旋翼,“阿帕奇”采用的是四片桨叶全铰接式旋翼系统,旋翼桨叶翼型是经过修改后的大弯度翼型。为了改善旋翼的高速性能,在生产型上采用了后掠桨尖。旋翼直径14.63米,桨叶弦长0.53米,扭转角负9度。桨叶上装有除冰装置,也可以折叠或拆卸。尾桨位于尾梁左侧,四片尾桨桨叶分两组非均匀分布,桨叶之间的夹角分别为55度和125度。机身采用传统的半硬壳结构,后面有垂尾和水平尾翼,尾梁可以折叠。机身前方为纵列式座舱,副驾驶员/炮手在前座、驾驶员在后座,后座比前座高48厘米,视野良好。尤其是驾驶员靠近直升机转动中心,很容易感觉直升机的姿态变化,有利于驾驶直升机贴地飞行。两台通用电气公司的T700-GE-701涡轮轴发动机,并列安装在机身的两个肩部,单台最大功率1265千瓦。机身中部两侧还装有一对小展弦比短翼,翼下各有两个外挂点,后缘有襟翼,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携带武器和为直升机提供部分升力。起落架为大多数直升机所普遍采用的后三点式,但起落架不能收放。

在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种武装直升机,在执行作战任务时,往往飞得很低,很容易遭受敌地面火力的攻击,危险性很大。因此,为了提高其生存力,“阿帕奇”在设计上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在旋翼桨时设计中,采用了玻璃钢增强的多梁式不锈钢前段和敷以玻璃钢蒙皮的蜂窝夹芯后段设计,经实弹射击证明,这种旋翼桨叶任何一点被12.7毫米枪炮击中后,一般不会造成结构性破坏,完全可以继续执行任务。机身采用传统的蒙皮-隔框-长衍结构,其95%表面的任何部位被一发23毫米炮弹击中后,仍可保证继续飞行30分钟。前后座舱均有装甲,可抵御23毫米炮弹的攻击。

两台发动机的关键部位也有装甲保护,而且中间有机身隔开,两者相距较远,如果有一台发动机被击中损坏,也还有一台可以继续工作,保证飞行安全。提高直升机的生存能力,等于是提高了直升机的作战效率和部队的战斗力,对于武装直升机来说,在这方面花费一些精力甚至付出一些代价(如增加重量)也是值得的。

在机载设备方面,“阿帕奇”比第一代武装直升机有明显的提高,它除了装备一般的通信、导航和救生等设备外,还装有目标截获/标识系统(TADS)和飞行员夜视系统(PNVS)。这些设备在当时来说应该是比较先进的,从而使它在复杂气象条件和夜间作战能力大为提高。目标截获/标识系统包括一台高分辨串电视、一台“直视光学装置”望远系统、自动跟踪器和激光光点跟踪装置。有了这种目标截获/标识系统,飞行员就能够在级何气象条件下,远距离精确搜索、探测、识别和攻击敌方目标。飞行员夜视系统与目标截获/标识系统相类似,它可以使飞行员在各种速度和高度条件下都具有夜视能力,实现贴地飞行。

是否装备专门的进攻性的武器系统是衡量一般直升机和武装直升机的重要标志,有的直升机虽然装备武器,但仅仅是为了防御,这样的直升机也不能叫做武装直升机。“阿帕奇”的机载武器是比较强的,装有一门XM-230-EI型30毫米链式机关炮,备弹1200发,正常射速为每分钟625发,这种机炮的炮弹可与北约组织所采用“阿登”和“德发”机炮炮弹互换,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两侧短翼下共有4个外挂架,可携带16枚“海尔法”半主动激光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如果选装70毫米的火箭弹,每个挂架下可挂一个19枚火箭的发射器,最多可带76枚火箭。这样的配置在现役武装直升机中也是少有的,它可以同时攻击多个地面目标。

改进改型

从上面的介绍不难看出,AH-64A“阿帕奇”是一种技术先进、设备精良、生存能力和综合作战能力都比较强的武装直升机,但也是美国陆军中最复杂的武装直升机。自从1984年开始投入使用以来,已生产了800多架,主要装备美国陆军和国民警卫队,同时出口以色列、抄特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希腊、英国、荷兰、日本和韩国等。先后经历过1989年12月的美军入侵巴拿马,l四1年的海湾战争以及波黑战争等实战考验。特别是在海湾战争中,参加数量多,出动频繁,且战果累累。因此战后“阿帕奇”成了军机市场的抢手货,不少国家争相购买。

但是,在平时的训练和实战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前面提到AH-64A“阿帕奇”率先装备了飞行员夜视设备(PNVS)和目标截获/识别系统(TADS),这既是它的先进之处,也是问题所在。PNVS安装在机头上方,它可以使飞行员(正或副驾驶员/炮手)在夜间能通过头盔显示瞄准系统(IHADSS)看到机外l比1(原大)的景物图像,景物图像显示在飞行员头盔的单镜片上,而且在这种景物图像上可以叠印直升机的空速、飞行高度、方位等简单飞行数据。TADS位于PNVS下方,它可以在白天或黑夜为飞行员提供放大了的目标图像(放大图像有利于识别和攻击),不同的是这种放大图像在前舱是显示在副驾驶员/炮手的头盔镜片上,在后舱则显示在正驾驶员前面的显示屏幕上。让飞行员能看到机外的原大景物和放大的目标图像,这对于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飞行和识别、攻击目标肯定是大有好处的,问题是马丁玛丽埃塔公司的TADS和PNVS都使用8--12微米波的前视红外技术,雨、雾和灰尘等都可以阻碍该范围内的红外线的传播,因此只要是小雨或湿度较大的天气就能减弱红外图像的对比度,影响PNVS和TADS的使用;

其次,AH-64A“阿帕奇”的主要武器是AGM-114“侮尔法”反坦克导弹,两侧翼下分别可挂两层8枚,共16枚。该导弹由美国罗克韦尔国际公司专门为AH-64武装直升机所研制,采用半主动激光制导方式,主要用于攻击地面坦克和装甲车辆,但它也有缺点:一是雨、雪天气阻挡激光束的传播,使导弹无法制导;二是因为采用半主动激光制导方式,导弹发射后,必须由装在直升机上的激光指示器照射和指示目标,因此从目标捕捉、导弹发射到命中的全过程,“阿帕奇”直升机始终都处在暴露状态,很容易受敌方火力的攻击。

第三,AH-64A“阿帕奇”是目前美国陆军航空兵的主力装备,已装备35个大队,共727架。同时也是最复杂的武装直升机,座舱内仅各种开关就达1250个,飞行员操纵难度大,负担重,而且容易出现失误。另外,“阿帕奇”虽然是美国陆军采用军标1553B数据总线的第一种宣升机,但机上的设备和系统没有全部与总线交连,直升机维护的难度和工作量都很大。

针对这些问题,早在80年代初美国陆军就提出要改进AH-64A“阿帕奇”直升机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1985年马丁玛丽埃塔和威斯汀豪斯公司获得研制直升机机载恶劣条件下的火控和截获雷达(Hawfcar)的合同,即开始研制机载“长弓”雷达,当时称机载恶劣天气武器系统(AAWWS)。

战斗机的机载火控雷达一般工作在I/J波段,即8-10千兆赫范围,但这种雷达不适于武装直升机使用,因为武装直升机飞行高度要比战斗机低得多,其机载雷达必须能在有严重地面杂波条件下工作。经研究表明,在地面杂波很强的环境中,毫米波容易甄别,而且毫米波雷达的天线尺寸较小,适合在直升机和导弹上安装。通过试验还证实,在35千兆赫的Ka波段附近,毫米波回波的信噪比较高,而地面杂波最弱。

1986年6月,美国陆军开始对“长弓”毫米波雷达进行原理性试验。1987年秋,将3校“海尔法”导弹改装了主动雷达引导头(成为“长弓海尔法”导弹),并进行了地面发射试验。1989年5月,在一架“阿帕奇”直升机的旋翼轴顶上装上“长弓”雷达天线整流罩模型进行飞行试验,天线罩为扁圆形,直径132厘米,高76厘米。随后,又在这架直升机上安装了试验性的“长弓”雷达进行试飞,这种装“长弓”雷达的直升机就称为“长弓阿帕奇”验证机。飞行试验结果证明,旋翼轴顶上的天线罩除在快速飞行中会增加一点阻力外,对直升机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几乎没有什么影响。1993年8月,第一架AH-64D“长弓阿帕奇”原型机首次试飞。1994年6月,“长弓阿帕奇”原型机第一次采用主动雷达制导的“长弓海尔法”导弹进行打靶试验,结果一弹击中了4.2公里处的一辆行进中的T-72坦克,效果非常好。从此,AH-64A“阿帕奇”的发展型-AH-64D“长弓阿帕奇”问世。

在此之间,麦道公司还推出了一个“阿帕奇”的多阶段改进计划(MSIP),先后出现了AH-64B和AH-64C两种型别。AH-64B是根据1991年海湾战争的使用经验提出的改型,与AH-64A相比主要加大了左前方的电子设备舱,具有发射AIM-92“毒刺”空对空导弹的能力,加装了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和自动目标移交系统(ATHs),并改善了直升机的可靠性、适用性和维护性(RAM)。原计划将254架AH-64A改为AH-64B,但该项目已于1992年取消。

AH-64C也是在AH-64A“阿帕奇”基础上的一种改型,它除了没有装“长弓”雷达外,其余基本与AH-64D相同。该型机已于1994年1月首飞,计划用美国陆军现役的AH-64A改装540架(有的资料为584架),1995年中期开始交付使用。剩下美国陆军还有227架AH-64A将全部改成AH-64D“长弓阿帕奇”,原计划该改型从今年起开始服役,按照新编制将装备25个大队,每个大队有3个中队,每个中队装备3架AH-64D和5架AH-64C。由于这两种机型除雷达外基本相同,执行任务的直升机可以通过自动目标移交系统共享战术情报信息,因此没有“长弓”雷达的AH-64C也可以发射AGM-l14“长弓法尔法”导弹,因为它是主动雷达制导的,发射后可以不管。

"长弓阿帕奇"的设计特点

从外表上看,除了旋翼轴顶上多了个扁圆形的天线罩以外,“长弓阿帕奇”与“阿帕奇”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实际上“长弓阿帕奇”技术水平和综合作战能力都有显著的提高,难怪麦道公司(现并人波音公司)正雄心勃勃,不但要将现役的AH-64A全部改装成AH-64C/D,而且还扩大生产新的AH-64G/D供应国外客户,以便与欧洲直升机公司的“虎”式、贝尔公司的“超级眼镜蛇”、阿古斯塔公司的“猫鼬”以及南非和俄罗斯生产的武装直升机进行竞争。现在英国已订购91架AH-64G/D,荷兰、韩国等也都先后订购“长弓阿帕奇”。这说明经改型后,AH-64D确实有了较大提高,其更新的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内容:

(l)换装“长弓”雷达

之所以将AH-64D命名为“长弓阿帕奇”就是因为换装了“长弓”毫米波雷达。该雷达原理样机重226公斤,生产型已降为l72公斤。雷达天线安装在主旋翼轴的顶部,可进行360度的全方位连续扫描,也可以对某个扇形区进行重点扫描。“长弓”雷达发射波具有脉冲短、不易探测的波形、小的旁瓣和一定程度的频率捷变能力,不易被截获和干扰。当直升机在复杂地形的掩护下,这种雷达波可以穿过恶劣大气环境,发现机载红外设备发现不了的伪装在地面杂彼中的目标,并可以通过目标探测和分类设备将雷达探到的目标信号特性与数据库的资料进行比较,依次排列出对载机的威胁等级。在跟踪瞄准目标时,不但速度快(比现在的瞄准手段减少70%的瞄准时间),而且可以瞄准多个目标。

“长弓”雷达具有多种工作方式,在空地方式时可探测空中目标,但在空空方式时不能探测地面目标。

一架装备“长弓”雷达的AH-64D能为整个攻击中队提供空中警戒。“长弓”雷达还具有地形跟踪能力,这种方式一般在飞行员的夜视设备和夜视镜(NVG)不好使的情况下使用。

(2)装备“长弓海尔法”导弹

以前的AH-64A只能携带半主动激光制导的“海尔法”反坦克导弹,整个发射过程需要载机对目标进行照射指引,影响了直升机的安全。而AH-64D则可装备AGM-114L“长弓海尔法”导弹,由于它采用了主动雷达制导方式,对于目标的特征和位置信息可被导弹所“记忆”,即使直升机雷达不再照射目标,弹上的毫米波主动雷达导引头也能引导其命中目标。此外,AH-64D又增加了两个外接点,可带4枚“毒刺”、4枚“西北风”或2枚“响尾蛇”红外格斗导弹,从而提高了该机的空战能力。其它武器没变。

(3)简化座舱设备

为了减轻飞行员的负担,对座舱内的设备进行了简化。如由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功能可变控制键的使用,使座舱内的开关总数从过去的1250个减少到了现在的200个,取消了飞行员头顶上的控制板,并将所有的控制开关组合到驾驶杆和显示器上,减少了由于飞行员需要经常操纵机身两侧开关而造成的忙乱情况。AH-64D仍保留了AH-64A型上的飞行员夜视设备和目标截获/瞄准系统,一旦遇到恶劣天气不能使用或效果不好,可以得到“长弓”雷达地形跟踪功能的帮助。一些主要飞行仪表依然保留,但主要是作为备份。原来座舱里的黑白显示器,改成了重量轻、能耗低的彩色液晶显示器。据介绍,以后AH-64D还可能采用能显示地形垂直变化的彩色地图屏显装置。经过这些改进后,不但减轻了飞行员的负担,同时提高对战场情况的了解。

(4)改进通信、导航设备

对“阿帕奇”的通信系统也有相当大的改进,如AH-64D装备的改进型调制调解器,它能在4台收发机上同时发射和接收信息,通信速度可达到每秒16000字节。而且该装置与美国陆军的战场数据系统兼容,可以相互分享目标数据和实时图像。此外,“长弓阿帕奇”有高频、特高频和调频电台,还有一台高额电台用于直升机贴地飞行时使用电离通信或地波通信。在导航设备上,AH-64D采用了利顿导航和控制系统公司的LN-100轻型惯性导航设备。这种采用环形激光陀螺的惯导设备,其精度是AH-64A采用的LRAB-80的10倍,可靠性是后者的3至4倍。它还可以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交连,可进一步提高导航精度。

(5)采用大功率发动机

由于大量的改进,使AH-64D的起飞重量增加500多公斤,因此采用了两台功率更大的T7O0-GE-701C型涡轮轴发动机。这种发动机虽然是T700-GE-700的一种改型,但单台功率增加了144千瓦,最大功率达到1409千瓦。

“长弓阿帕奇”在设计中还充分考虑到全机的维护性要求,尽量采用功能更强、可靠性更高的电子组件和设备,使该机的维护性能更好。机群飞行50000小时后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将达到80小时。

http://hibaiducom/007cn/blog/item/52cd78f0b0ccc6c37831aa19html

  控制要领

  滑翔伞滑翔伞的伞布是一种特殊防裂尼龙布料制成的伞衣,共分为三部分:伞衣、吊绳主提索和套带。滑翔伞前组主提带左右各有一条控制绳,飞行员利用它可控制方向(定向)转弯,操作上非常容易,但动作必须柔和。在飞行中要左转时,只要将左边的控制绳轻轻往下方拉,转至需要的方向再轻轻放回;要向右边转时,就将右边的控制绳轻轻拉下,直到转至您需要的方向时再轻轻放回。切记在进行左右转时,动作必须柔和,徐徐放回,不可猛拉猛放。滑翔伞是一种高性能滑翔工具,如果由经验不足或不了解正确控制技巧的人员来飞行,危险性极大。因为滑翔伞具有高性能滑翔特性,因此飞行员在飞行前必须了解它的特性和控制技巧(特别是在着陆时的控制要领)和乱流中飞行时的控制技巧。倘若控制绳失效时,要借助后面两条主提带,操作要领和控制绳相同。

  着陆:在10—15公尺的高度,进行着陆必须面对风向,控制绳拉至肩部,距离地面约1公尺时,徐徐将两边控制绳拉至腰部以下,这样就可以轻松着陆了。如果着陆过程中,伞有些不稳,那就是乱流的缘故。这时需将两脚并拢,膝盖并紧,准备进行滚翻,也就是根据五点着陆的要领来完成着陆动作。五点着陆的要领是利用身体肌肉较为发达的部位先去接触地面,以达到安全着陆的目的。

  刹车:滑翔伞在飞行过程中,滑行者将控制绳拉至耳朵下方位置,此时伞的尾缘下垂约2—4寸,这时滑翔比为最佳。但不可拉得太多。当要降低飞行速度时,将控制绳往下拉至胸部位置,尾缘下垂更多以增加阻力,减低飞行速度。这种减速方法除了在着陆时使用外,飞行中很少用这种大幅度的刹车。在距离地面30—50公尺时避免使用这种方式,因为控制绳拉下太多会造成伞翼气囊失压,而失速是很危险的。在稳定气流状况下飞行,飞行员可用控制绳来改变相对的气流角,控制伞的方向。在不稳定气流状况下飞行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飞行者必须要了解和认识不稳定气流(乱流)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形成因素。

  编辑本段

  关于乱流

  滑翔伞乱流的形成因素

  a.高低起伏的树木、山地和建筑物;

  b.空气中受冷热影响而引起的静态的变化;

  c.两层空气之间的流速差;

  d.冷风或暖流过境产生乱流;

  e.与热气流也有关系。

  乱流影响滑翔伞的范围从数尺到数里不等,因此飞行者在拟定飞行计划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航线上容易产生乱流的地区。

  影响乱流的因素

  A、风速愈大时乱流愈强;

  B、空气密度愈大乱流愈强。风速在10里/小时,造成的乱流对飞行人员不造成严重危险,但如果风速在15-20里/小时,所产生的乱流特别在靠近障碍物起伏地时,甚至可能将滑翔伞掀翻。冷天所造成的乱流比夏天更强。

  乱流中的飞行注意事项

  飞行者体重越轻,受乱流影响就越大。体重轻的飞行者抗乱流的能力较差,所以要特别小心。在乱流中飞行时应将控制绳拉至胸部以上30%—40%,因为速度太慢也会引起变速失压、泄气,进而失速,来不及应变。所以要小心应付,尤其是接近地面或山坡时。

  编辑本段

  滑翔指南

  滑翔伞如果你打算参加滑翔伞运动,就必须找家有实力的滑翔伞运动俱乐部或专门的飞行学校,在有经验的教练带领下,从基础知识、地面练习学起,循序渐进地掌握初步飞行、中级飞行、高级飞行和特殊飞行技能。

  一、滑翔运动者的基本条件:无心脏病、恐高症和高血压,发育良好、思维正常且对自己的年龄充满信心的合法公民皆可一试。

  二、滑翔伞的种类与销售价格:初级伞:15-2万人民币左右。休闲娱乐伞:2万人民币左右。竞赛级伞:3万人民币左右。

  三、滑翔伞飞行训练内容:学习滑翔理论与气象常识,飞行器材以及滑翔伞的结构;熟悉滑翔伞,在地面作抖伞操纵练习,并且观看高山滑翔飞行;在几十米的山坡练飞;在二三百米高的小山练飞。

  四、安全保证:目前许多航空俱乐部,在招收学员时大多会给学员上一个月左右的人身保险;滑翔伞基本上是进口伞,都经过了国际滑联的严格检查,本身的安全性不容置疑;有两名资深教练分别在起飞点和着陆点通过对讲机进行飞行指挥;每一个滑翔伞的坐椅内都装有一顶备份伞,以防意外。目前国内的滑翔伞俱乐部有数家,除华联俱乐部外,比较有名的还有巨人俱乐部,天骄俱乐部和飞人航空俱乐部等。培训时间学员可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在周末或其它时间,结业后发放国家体育总局伞翼滑翔运动A级证书。

  编辑本段

  特殊情况处理

  滑翔伞飞行伞会碰到的危险状况大致有乱流时伞衣折翼,湖水、河川、海面等必须要落水时,还有碰到积乱云被强烈上升气流吸引时等状况。

  乱流伞衣折翼时:正中央的风口折翼时,伞会立刻急速下降,同时伞会前后摆动相当厉害,此时,应将左右的操纵绳同时向下拉,防止伞衣前倾,然后正中央风口折翼的地方会再度打开。而操纵绳拉下的幅度大小与风口折翼的程度有关,也就是折翼的越大,操纵绳拉的幅度越大,反之越小。

  当操纵绳拉下,风口折翼恢复之后,反而造成失速的情况也有可能发生。左右伞衣折翼首先将没有折翼的一边操纵绳拉下,以保持伞向前滑行,防止螺旋旋转,待到安全地带后再将折翼那一边的操纵绳大幅度且急速地上下拉动,若一次无效,再拉第二次、第三次。若无法恢复原状时,应立即考虑使用副伞。

  翼端小幅度折翼:事实上当伞衣在旋转时,下降速度会立刻加快,这时,另一边的操纵绳要向下拉一点,以防止失压而折翼,如果折翼则将操纵绳上下快速拉动2、3下。

  落水、高压线:首先落水之前,先将套带与身体脱离,挂钩的锁必须要打开,特别是落入河川时,伞衣会被水冲走,溺水的可能性相当高,所以必须特别注意。有高压线的地方是禁止接近的,但万一飞近的话,要注意绝对避免同时碰到两条电线,身体尽可能保持垂直,手脚伸直,而高压线的附近会有磁场,所以也要避免靠近。如果高压线的位置在下风处,而高度还够的时候,利用顺风通过高压线后再着陆,因为顺风着陆有时比较安全。

  如果在海边湖边飞行,最好穿上救生衣,以防万一落水,另外,如果落水后,伞衣盖在头顶上,会造成无法呼吸的危险,所以在落水之前一定要刹车,将伞衣落在飞行员的后方。

  滑翔伞被积雨云吸住上升时:通常在飞行时,远远看见积雨云就该避开。不过它的移动速度实在太快,有时飞行员会不自学地被吸住急速上升。当发现这种异常的上升状况时,应立即设法脱离。 如果上升气流十分强烈,以平时降低高度常用的360度旋转,此时反而会增加上升的速度。所以此时应衡量地面高度,用“全失速”(Full Stall),将操纵绳在手上缠绕2、3圈后,拉至全刹车,双手贴于臀部外侧,令伞衣弯成马蹄状,以确实做到急速下降的效果。

  不过,由于全失速在放开时对伞的折损很大,而且在拉下后刹那,伞衣瞬间停住,飞行员会因惯性作用往前急荡,除非是相当熟练的操纵者,否则反而容易因这个突来的状况产生危险。所以目前已有越来越多人使用“B失速”(B Stall)来代替全失速逃离乱云。

  “B失速”是指拉B组操纵带(第2组伞绳),而使伞呈失速垂直下降的方法。做法是将B组操纵带拉下,最好先拉至肩部,观察伞的状况再决定是否拉至胸部,等脱离云区后再慢慢放掉(不可放得太快,否则伞会倒向正前方)。

  副伞的使用:副伞是在万一的情况下,飞行员自救的最后机会。通常伞衣发生折翼时,能适时的恢复,等到恢复原状时,其高度会相对的损失,如果恢复操作太迟的话,还有万一吊绳与伞衣缠绕无法解开时,很可能在恢复之前就已经接近地面了。还有,主伞衣的材料受到紫外线照射而发生劣化现象,材料所残存的强度已经不够了,一旦遇到意外状况,其强度很可能承受不了而破损。这些时候,只有副伞才能救命。

  副伞由飞行员从抛出到伞面张开,至少损失50公尺以上的高度,这是必须要考虑的,所以副伞一定要在落差50公尺以下抛出的话,副伞没有什么用途,反倒有可能会因乱流作用而与主伞伞衣相缠绕,这是必须非常注意的。

  滑翔伞副伞大致可分为两种形式:一为抛弃式,一为脱离式(Cut Away),抛弃式的外包有圆桶型及四方型两种,使用时用一手抓住环带,然后用力向后方抛出,伞绳会顺序被拉出,内伞包脱落,越用力向远处抛出,开伞时间越早。接着伞衣开始吃风,然后由后方向后上方升起,当副伞升起时要将主伞尽量收回并且拉住,以防与副伞缠绕,同时用另一双手抓住副伞的组合带。而脱离式副伞需拉开脱解钩,主伞脱离及副伞张开几乎同时完成,其形状就像一顶小号的高空伞,并且也可以操纵方向。在使用抛弃式副伞时必须注意,不可向正下方抛出,因为若是顺风,副伞可能会由前方升起,如此会被主伞包信而无法运作。另外,副伞最好每隔一段时间定期打开检查再重新折叠一次,因为副伞在使用进必须100%的开启,不能有一点点的失误,所以要从平常的保养中,确保一旦使用,能毫无失误地救命。副伞的伞绳有两种尺寸,一为长过主伞,一为低于主伞,目的都在防止与主伞缠绕;副伞开的越早,应变时间越长,但随风飘流的时间也越久,且因抛弃式副伞无法操纵,所以在复杂地形区应避免使用,待通过后再抛出。如果在飞行中遇强烈乱流而导致主伞被踩在脚下,整个人像夹三明治一样被主伞包住的话,不论是何种型式的副伞都无法打开,所以一寂要辟免被主伞包住。当副伞完全张开后,要注意自己是否成为仰卧的姿势。此时要设法变成一般头上脚下的姿势,以防背部着陆。

  滑翔伞副伞在主伞正常的状况下演练时,只是落速加快而已,但实际要使用时,都是在危急状况下,所以头脑一定要保持冷静,当机立断,一旦决定要使用副伞,就必须立刻拉出,绝不可犹豫,因为一瞬间的失误,便可能造成生命的危险。如果紧急状况发生在高度不及30公尺的时候,肯定已经来不及抛副伞,此时不要想再去排除折翼。应立即站直,找好地方,准备重着陆滚翻,此时应有的心理准备是:即使断腿,也不可伤到脊椎和头。所以无论如何都有要用脚并拢先着陆,再以滚翻缓冲。

  编辑本段

  航空防碰规则

  滑翔伞从上到下依次为:同高度两伞迎面相遇时各向右转避让,在山旁超越前方飞行者时须从前方飞行者舆山之超越 (以防前方飞行者突然改出), 进入热气流区盘旋时,后进入者要与先进者以同方向盘旋, 纵使飞行者有绝对优先权,也应及有责任采取行动以防止碰撞发生。航空防碰规则(Anti-Collision Rules):当飞行时,通常会有许多滑翔伞甚至不同类的航空器在同一个空域中飞行,所以我们在空中飞行也要和在地面驾车一样,紧守航空交通防碰规则如下

  (1)起飞时须观察及避让空中飞行者

  (2)速度快的飞行器要让速度慢的飞行器 (各种飞行器在空中优先程度依次序为 : 热气球 (Ballon)、滑翔伞(Paraglider)、悬挂滑翔机(Hangglider)、滑翔机(glider)、动力伞(Paramotoring)、动力悬挂机(Motor-Hangglider)、超轻型飞机、一般飞机) 

  (3)有动力的飞行器要让无动力的飞行器 

  (4)同向时,高度高的飞行器要避让高度低的飞行器。 

  (5)同高度两伞迎面相遇时各向右转避让 

  (6)同高度、同方向时,左侧者避让右侧者 (但如左侧者贴山,则他有优先权)

  (7)在山旁迎面相遇时, 右侧贴山者有优先权, 左侧贴山者须外转避让右侧贴山者,

  (8)后方超越前方飞行者时应从右侧超越 

  (9)在山旁超越前方飞行者时须从前方飞行者舆山之超越 (以防前方飞行者突然改出) 

  (10)进入热气流区盘旋时,后进入者要与先进者以同方向盘旋

  (11)纵使飞行者有绝对优先权, 也应及有责任采取行动以防止碰撞发生

  (12)不得飞入云层中

  编辑本段

  初学须知

  滑翔伞高山滑翔是一项充满乐趣和刺激的飞行,一般都在数百米高的山顶上起飞,而起飞场下通常是陡坡,要有一定的胆量。先在起飞场地铺开伞,检查好装备,确认风向,风速符合飞行条件,在教练员的指挥下果断起飞。这时千万不可犹豫不决,否则即将下雨前或风力超过起伞容许风速时,切记不可强行起飞。

  如果一切正常,你已经飞在半空中了。这时你可能兴奋的不知所措,气流也会使你忽高忽低,左右摇摆,不必担心,滑翔伞因为钟摆原理,会自动保持平衡。风速稳定时,可试试沿着山脉找动力气流,运气好的话,可盘旋相当一段时间。天气好时,地面因太阳照射变暖使周围空气变轻而产生上升气流,如果会使用上升气流,可使滑翔伞升至数千米。上升速度有时高达6-7M/S,这是飞行员梦寐以求的事。在上千米的高空俯瞰大地,如鸟儿一般自由翱翔,顿生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壮志豪情。此情此景,并非常人能够感受到。抒发完壮志豪情,记得收拾心情,找一个适合的场地准备降落。 在国外,飞行伞的双人飞行特别盛行,主要的目的是体验飞行的乐趣,而且在近年来有越来越流行的趋势。因为双人飞行是教练和学员一起飞行,所以当学员有操作错误的时候,可以在危险状况发生之前便已修正完毕。而且在刚开始便由高的地方飞出,其飞行时间很长,可以让学员有充分的时间去体验。双人飞行的另外一个目的是为了观光飞行,在欧洲山岳地带的观光胜地最常见。

  滑翔伞

  注意事项:

  1初学者的练习,应避免在山坡,最好是在没有障碍物,宽广的平地开练习比较好。

  2如果风速太强时,对初学者来说是没有效果的。这种场合则适合用于拽引的方式让初学者感觉风速,风压及伞的操纵等。

  3如果伞衣无法很正确地弄鼓,而令其在头顶正上方站立时,应该立刻停止,使伞衣完全落在地上,再重新来过。

  4初到一个场地飞行时,要向当地的飞行员请教,听听他们的意见。另外,当地气象有关资料的获得也是很重要的。

  5在越野飞行前,应该尽可能在出发时和场地负责人或所属队长联络。

  6伞型不要任意改造,制造商对其所贩卖的伞型有所改适的话,会由其自已的试飞员来做试验。

  编辑本段

  飞行警语

  1.世上有年迈的飞行员,也有鲁莽的飞行员,但绝没有既年老又鲁莽的飞行员 2.一个技术精湛的飞行员善于使用其高超的判断能力,而尽量避免使出其高超的技术

  3.当对飞行的某个方面产生疑问时.不要飞行

  4.最危险的飞行员是为了家人、朋友或拍照而飞的人。

  不安全的乱流规律:在4秒钟或不到4秒钟的时间内,风速变化达8公里/小时以上,通常对滑翔伞飞行造成不安全因素。此外,风速变化大于失速速度的一半,则也是不安全的。

  躲避机械乱流的着陆点:为了避开物体造成的机械乱流,可从物体的高度测出版风着陆距离,它等于风速乘以物体的高度,即D(顺风着陆距离)=V(风速)H(物体高度)例:风速为10公里/小时,离开物体的顺风着陆距离应为10倍的物体高度

  训练时的条件限定:

  1)风速最大为19公里/小时,理想风速为8公里/小时~16公里/小时

  2)风向z最大横侧风为30度,理想方向为正对

  3)阵风的变化:10秒钟内最大变化凤速5公里/小时,无变化为最理想

  滑翔伞

  4)斜坡倾角:在有风的情况下最小坡度20·,最理想为30·。

  起飞前的检查工作:

  1)检查整个伞衣有无撕裂、剌穿和擦伤情况,并查看是否有拉开或未缝合的情况,特别要注意查看伞衣下表面的前沿部分

  2)检查伞衣内是否有沙子,碎石子或石块,伞衣内即使有少量的这些东西,也会影响到它的飞行性能。

  3)检查每棍伞绳的连续性,是否缠结在一起或磨损,清除所有使悬挂绳彼此相互的粘附。

  4)检查伞绳与操纵带的连结情况

  5)确保操纵绳与套环安全地连接,并自由地通过导向环的检查一下吊带系统是否磨损或开线如果上述几点中有任何一点出现问题,应立即修正,否则必须马上停飞。

  安全规定:

  1)严禁单独一人飞行

  2)严禁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飞行

  3)严禁在服药后有反应的情况下飞行(包括饮酒)

  4)飞行中始终戴头盔

  5)不论起飞或着陆必须迎风的

  6)着陆后立即使伞衣排气

  7)不能在一次飞行中增加-个以上的新内容(如z新伞具、新的飞行场地等等

  8)风力会使整个飞行变得复杂一一风力越大,复杂化程度也越大列

  9)为了掌握航空飞行各方面的情况,必须花费长时间来进行判断训练

  10)时刻在你的飞行技术范围内退一步进行飞行活动。

  http://baikebaiducom/view/80718htm

隼是隼形目隼科鸟类统称,中小型猛禽,特征是喙侧有锯齿突,脸上经常有深色斑纹。扑翼频率快,翅膀尖长,翅型与其他三者不同,尾长而灵活,飞行灵活而迅速。

红隼又叫红鹰、茶隼等,是小型猛禽,体长31一38厘米,体重173—335克。翅狭长而尖,尾亦较长,外形和黄爪隼非常相似,雄鸟头部为蓝灰色,背部和翅膀上的覆羽为砖红色,并具三角形黑斑。腰部、尾上覆羽和尾羽为蓝灰色,尾羽上还具有宽阔的黑色次端斑和白色端斑。眼睛的下面有一条垂直向下的黑色口角髭纹,是它与黄爪隼的最明显的区别之一。下体的颏部、喉部为乳白色或棕白色,其余下体均为乳**或棕**,具黑褐色纵纹和斑点,脚、趾**,爪黑色。另外,它的尾羽的形状呈凸尾状,与燕隼、猛隼等的圆尾不同。

红隼在国外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东北部,也门,印度,日本,菲律宾等地,在我国几乎编布全国各地。它是最常见的隼科动物,全世界共有11个亚种,我国有2个亚种,指名亚种在新疆为留鸟, 在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为留鸟或夏候鸟, 北京为冬候鸟或旅鸟, 福建、广东、海南和台湾等其他地区均为罕见的冬候鸟。春季多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陆续迁到北方繁殖地,10月初至10月末迁离繁殖地。普通亚种分布于除新疆外的大部分地区,而且大多为留鸟。

红隼栖息于山地森林、森林苔原、低山丘陵、草原、旷野、森林平原、农田耕地和村庄附近等各类生境中,尤以林缘、林间空地、疏林和有稀疏树木生长的旷野、河谷和农田地区较为常见,但在茂密的大森林中少见。迁徙时常集成小群,特别是在秋季。每天拂晓开始活动,飞翔时两翅快速地煽动,偶尔进行短暂的滑翔。栖息时多在空旷地区孤立的高大树木的树稍上或者电线杆上。叫声单调而尖锐,很象一种响铃的声音。主要以蝗虫、蚱蜢、吉丁虫、蠡斯、蟋蟀等昆虫为食,也吃鼠类、雀形目鸟类、蛙、蜥蜴、松鼠、蛇等小型脊推动物。觅食活动在白天,主要在空中觅食,或在高空迎风展翅,或在地面低空飞行搜寻食物,有时煽动两翅在空中作短暂停留观察猎物,一但发现猎物,则折合双翅,突然俯冲而下直扑猎物,抓获以后就地吞食,然后再从地面上突然飞起,迅速升入高空。有时也采用站立在山丘岩石高处,或站在树顶和电线杆上等候的方法,等猎物出现在面前时才突然出击。

繁殖期为5一7月。通常营巢于悬崖、山坡岩石缝隙、土洞、树洞和喜鹊、乌鸦以及其它鸟类在树上的旧巢中。巢较简陋,由枯枝构成,里面铺垫有草茎、落叶和羽毛。每窝产卵通常4一5枚,偶尔有多至8枚和少至3枚的。如果巢卵被破坏,通常还要下补偿性的一窝,但产卵的数量则明显减少,通常为2一3枚。卵的颜色为白色或赭色,密被着红褐色的斑点,但也有的仅在钝端被有少许红褐色斑。通常每隔1天或2天产1枚卵,产完第一枚卵后,雌鸟就不再离巢,时而卧伏于巢内,时而站立在巢口外突出的岩石上。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承担护卫任务,每隔一段时间就飞回巢区附近的石壁上或树冠上,偶尔也替换雌鸟孵卵,孵化期28一30天。雏鸟为晚成性,刚孵出时体重仅13一14克,全身被有稀疏的白色绒羽,头大颈细,呈爬伏状态,勉强能够摇头,10天后变为淡灰色绒羽。雏鸟由亲鸟共同喂养大约30天左右离巢。

鹰是隼形目鹰科统称,一般指鹰属的各种鸟类,如苍鹰、雀鹰等。体型中等或偏小的昼行性猛禽,特征是喙侧有刀刃状圆突,体普遍较大,扑翼慢,翼型宽,雌鸟比雄鸟大。捕捉活食,每次繁殖数量超过2只;

苍鹰雄鸟体长约50厘米,分为头、颈、躯干、尾、四肢(翅和腿)五部分。苍鹰除头部为黑色外,上体其余部分主要为苍灰色;下体灰白,并密布暗灰色横斑和近黑色羽干纹。雌鸟羽色近似雄鸟,但体型较大。苍鹰嘴弯曲而尖锐,爪锐利而钩曲;翼大善飞,性情凶猛。昼间活动,多栖息山林和平原地带。主要捕食野兔、野鼠等。冬季迁徙南方。幼鸟经驯养可供狩猎用。

雕是鹰科雕属、鹰雕属、海雕属和林雕属大型猛禽的统称。比鹰更大的昼行性猛禽,同样具锐利的嘴和趾爪,捕食更大的猎物(包括兽类),每次繁殖数量不超过2只;

雕 雕是大型猛禽,体型粗壮,翅及尾羽长而宽阔,扇翅较慢,常在近山区的高空盘旋翱翔,能捕食野兔,幼畜等大形哺乳动物,性凶猛,喜食野兔、雉、鹑以至大形哺乳动物幼麝等。巢营于高山悬岩上或峭壁的树上,迁徙时在我国东北常能见到。

鹫为鹰科部分腐食性种类和美洲鹫科的通称,过去有时也雕鹫不分。是一类大型猛禽,有很强的嘴勾,趾爪不锐利,适合吃死亡动物;

鹫鸟,黑色,多子。师旷曰,南方有鸟,名曰羌鹫,黄头赤目,五色皆备。――《说文》

鹫,雕也。――《广雅》

生奇材木箭竿就(鹫)羽。――《汉书·匈奴传》。注:“大雕也。”

产于温带和热带地区的若干种大型猛禽,与鹰类、雕类和隼类都有亲缘关系,但爪较弱,头多秃,主要或全部以腐肉为食,构成鹫科(Aegypiidae)和新域鹫科(Cathartidae),其中 包括一些最大的飞禽。如:鹫羽(老雕的羽毛。又叫“鹫翎”)

枭、鸮

猫头鹰:学名鸮、枭。俗名秃鹪。栖丛林或山崖,夜出昼没,声叫凄厉,人闻不吉,常被驱赶,夜间捕鼠为食,益鸟。

鹞 是中型猛禽,喜在近水沼泽地区栖息及繁殖。我国常见种类有白尾鹞、白头鹞及鹊鹞。

白尾鹞(Aircuscyaneus)又称灰鹰,体形似雀鹰,雄性全身灰色,腹和翼下面为白色。翼的初级飞羽黑色,与其他部分色差很明显,腰部有月形白横斑,为本种显著特征。幼鸟全身浓褐色。雌幼鸟下体色淡有黑褐色细纵斑。栖于开阔田野及池沼畔边,也常栖落在地面上,飞行迅速而轻捷,喜低飞捕食地面草丛中的动物。嗜食鹑等小型鸟类,有时也食昆虫及其他啮齿动物。繁殖于东北和新疆西部,迁徙时,遍布全国境内,为旅鸟和冬候鸟。

白头鹞(Circusaeruginosus)雄鸟上体黑色,下体色淡,头颈部有黑褐色纵斑。翼背面的初级飞羽基部有灰色部分。张开翼时初级飞羽先端的黑色羽十分鲜明。雌幼鸟全身暗褐色,有纵斑。白头鹞比白尾鹞大,而且腰部无月牙形白斑,可以很容易地将它们区别开。栖于沼泽地低湿地带或水边有苇草的地带,嗜食昆虫蚱蜢、蝼蛄、蛙及小鸟等,有时也盗食卵和雏鸟。繁殖于东北及河北省北部,在华北一带为旅鸟,在华南一带为冬候鸟。

鹊鹞(Circusmelanolellcos)体比白尾鹞小。雄性上体黑或灰白色,雄幼鸟体色变化较大。雌鸟全上面赤褐色,下面淡色,有赤褐色与黑褐色纵条纹;尾灰褐色,有几条黑带。常栖于近水草原及低湿地带,以昆虫、蜥蜴、蛙、小鸟为食,繁殖于我国东北长白山等地,迁徙时沿海地区可见到。

鸢属鸟纲、隼形目、鹰科。又名“老鹰”、“老鸢”、“黑耳鸢”、“鹞鹰”,拉丁学名为Milvus korschun。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是一种常见的留鸟。

鸢体长55~67厘米。上体及两翅的表面,几乎全为纯暗褐色。头顶至肩部各羽贯有黑褐色羽干纹,翼上覆羽大都缀有棕白色行端。尾部呈叉状,与其它猛禽有明显差别,尾羽呈土褐色,并有黑褐色的横纹。耳羽几乎呈纯黑褐色,颊、颏及喉部均为灰白色,并有褐色羽干纹。下体其余部分为棕褐色,稍缀有褐色花纹。眼部和嘴部呈暗褐色,蜡膜及脚、趾为**,爪为黑色。

鸢通常栖息于山丘岩石的表面和山谷间的树木上,几乎各种生活环境都能见到。喜在高空滑翔成圈,视力敏锐,一旦看到地面上的猎物就毅然冲下。主要以草兔、田鼠等小型动物为食。

鵟(kuang)是体型较大的鹰隼类猛禽,一般多在空旷地区的高空盘旋,俯视地面的猎物,发现后,疾速俯冲抓食。在我国最常见的有普通鵟、大鵟及毛脚鵟三种。

普通鵟(Buteobuteo)俗称土豹,体形似苍鹰,上体暗褐色,下体淡暗褐色,尾较短,展开成扇状。飞翔时翼较宽,翼先端稍向上,从下面看翼下面初级飞羽的先端翼角部分有暗褐色斑。常在开阔的农耕地飞翔,飞时缓慢,平时主要捕捉田间野鼠为食,对农业有益。繁殖于西伯利亚及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每年九月下旬开始迁徙,冬时迁至我国南部、云南及海南岛。

大鵟(Buteohemilasius)体型比普通鵟大些,体色较淡,特别是体下面及头部色淡而发白。大腿的羽毛为褐色,与普通鵟的白色羽不同。飞翔时从下面看初级飞羽先端黑色,基部白色,次级飞羽淡灰褐色。尾羽上面色发白,有细的褐色斑条。多栖于山地,性凶猛,嗜食啮齿动物野兔等。繁殖于西伯利亚南部,中国东北部朝阳、内蒙古等地,冬季迁徒华北以至长江流域一带。

毛脚鵟(Buteolagopus)体型很似普通鵟,上体暗褐色,尾和翼也为暗褐色。胫部及脚上布满羽毛,是本种的鉴别性特征。栖于原野、耕地等开阔地带,常和普通鵟在一起,以啮齿类为食,常见于东北中南部,新疆西部,以及山东、江苏等地。

鹰属隼形目,老百姓常说的“老鹰”,其实是对隼形目中鹰、隼等鸟名的通称。

隼形目最早出现在第三纪初,距今7500万年前,是最古老的今鸟鸟种之一,大致可分为鹫、雕、鹰、隼等。其特点为:属昼行性鸟类,大多白天活动和觅食;翅长而尖,飞行迅速,大多数种类善于在高空翱翔;平时则栖息于高树上或岩崖处,伺机猎食。

鹫是鹰科中体形巨大的种类,全世界有27种,而我国就有5种,它们是秃鹫、胡兀鹫、拟兀鹫、高山兀鹫和黑兀鹫,其中高山兀鹫和胡兀鹫是青藏高原上的特有种。鹫是所有猛禽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它们主要以动物的尸体为食。由于长期食尸的原因,撕扯动物用的那张钩嘴,发育得格外强壮而坚硬,哪怕死象的厚皮它们也能奋力撕开,拖出内脏后吞食;由于不再捕食活动,它们的脚爪已大大的退化,脚大而无力,趾直而粗,爪变得短而扁平,不再锐利,只适合于在陆地上行走,而不适合捕猎;头顶和脖颈的上部裸露而无羽或少羽,是由于常常要深入动物的体内,吞食内脏容易将羽毛染上血而粘连在一起,所以逐渐退化了;鹫抗有害病菌的能力也极强,由于腐尸中有许多有害病菌,为适应环境,其在体内已产生了许多专门的抗体。鹫虽然不像其他猛禽一样会勇猛的捕食猎物,但正是因为它们能及时地清除大自然中腐败的动物尸体,从而有效地限制了疾病的传播和保证了水源的清洁,因此它们素有大自然“清洁工”的美誉。

雕是人们心目中真正的“雄鹰”,为隼形目猛禽中最强有力的种类,除了鹫以外的大型猛禽都被动物学家们统称为雕。它们的体形和飞行特征和鹫非常相似,然而由于雕的主食为活物,所以其脚大而强壮,有大而尖锐的钩爪,嘴强壮而厚,头部均长满羽毛,有些种类还长有冠羽。由于它们的体形较大而笨重,所以不善于空中捕猎,但能出其不意地从空中俯冲而下,猎取地面或水面的动物。由于体壮而力大,它们不仅能猎取雁、鸭、山鸡、兔等小型动物,还可猎取比它们体形还大还重的大型兽类,如鹿、山羊、狐等,真可称得上是真正的“空中霸王”。

我国雕的种类有很多种,有白腹海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蛇雕、草原雕、白肩雕、金雕等,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要属金雕了。金雕在雕中是体形最大的种类之一,其性格不但十分凶猛残忍,而且飞行迅速,常沿直线或圆周滑翔于高空,巡视着地上活动的猎物。金雕视觉锐利,可在千米高空看见地面草丛中的一只兔子,一旦被发现,就很难逃脱它的利爪。它通常栖息于海拔2000—4000米的高原或山区树林中,很少到平原上来。以大型鸟类,甚至鹿、羊、狐等中小型哺乳动物为食。金雕通常为一夫一妻制生活,有很强的领地性,每对金雕有数十平方公里的疆土,一旦有别的金雕侵入,就会展开一场空中撕杀。

鹰是隼形目中中型猛禽的统称,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家族,所有名字中带有鹰、鹞、鸢等字样的猛禽都属于此类。它们的体形中等,身行灵活,是世界上飞行最优美的鸟类,它们既能像信天翁一样借助于气流在高空中持久地盘旋、翱翔,又能灵活而迅速地向猎物极速俯冲,有的种类甚至能在森林中穿梭自如。鹰由于体形中等,捕食的猎物大多以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所以腿部比雕稍短,嘴部也短小些。

鹰的种类相当繁盛,有苍鹰、雀鹰、松雀鹰、凤头鹰、黑鸢、栗鸢、鹊鹞及草原鹞等多种,以苍鹰较为普遍。苍鹰是一种除西藏外,遍布全国各地的中型猛禽。为森林鸟类,栖息在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的山麓。以啮齿动物、鸟类及小型动物为食。捕猎时往往用直线滑翔追击猎物,有时也会隐藏在枝叶间伺机捕食。

隼为小型猛禽,一般比鸽子稍大一点,全世界有60余种,我国共有10种,较有名的有游隼、猎隼、燕隼、红隼等。它们翅长而尖,飞行迅速有力,在猛禽中,隼的体积最适合于捕捉猎物,当它在空中俯冲捕取猎物时,时速可达250公里以上,而且性格也相当凶猛。隼以在空中飞翔捕猎为生,多雨的天气对它们的生存不利,在春夏季节,它们大都聚集在北方西伯利亚地区的针叶林中繁殖,等到南方雨季过后,会随着水禽、涉禽、鸣禽浩浩荡荡的迁徙队伍跋涉南下,到南方的林区越冬。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鹰是鸟类中的强者,是苍穹的主宰,胸怀大志的文人才子性喜咏鹰,尤以杜甫为首。“安得尔辈开其群,驱出六合枭鸾分。”鹰的正义勇武顿时跃然纸上。

鹰在大自然中少有天敌,但鹰的雄姿、鹰的傲然早已远去,别说城镇就连边远的山区鹰的踪影也难得一见了,造成它们数量锐减、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直接来自人类种种错误的行为。首先,鹰在过去都被视为伤害家畜、家禽的害鸟,而遭到大量的捕杀。其二,中小型鹰、隼自古就常被人们作为狩猎的助手,被人捕捉训养。“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本为鸟所设,今为人所资。”现今人们虽不再捕猎,但很多地区的人们还是将训养鹰、隼来作为娱乐或身份、地位的象征而大量饲养,导致鹰大量被捕杀,走向灭亡。其三,人们在自然环境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对鹰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鹰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这些农药和化肥,最终会通过鸟、鼠、鱼等小动物来到鹰的体内聚积起来,当浓度越来越高,最后就能达到致命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鹰的繁殖或使鹰不孕。这一切都直接导致我国鹰的数量极剧减少、濒临灭绝,因此我国已将鹰都列为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加以重点保护。

①机身扁平,驾驶舱为并列双座。

②4片桨叶的铰接式旋翼,桨叶中段翼面的前缘下垂,后缘有调整片,桨尖后掠角20度。4片桨叶尾桨,其翼型与主旋翼桨叶的相同。尾桨在垂尾右侧,安装角相对轴线向左倾斜20度。

③尾斜梁式结构,右侧装一副向左倾斜的尾桨。平尾面积较大,安装于大梁后端,可改变迎角,着陆装置为不可收放单轮式后三点起落架。

④发动机两台,安装于机身肩部,呈长桶形,后部为圆形排气管。

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美国休斯直升机公司1975年研制的反坦克武装直升机。最大平飞时速307千米,实用升限6250米,最大上升率162米/秒,航程578千米。主要武器:机头旋转炮塔内装1门30毫米链式反坦克炮、4个外挂点可挂8枚反坦克导弹和工具,19联装火箭发射器。最大起飞重量7890千克。机上还装有目标截获显示系统和夜视设备,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搜索、识别与攻击目标。它能有效摧毁中型和重型坦克,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和超低空贴地飞行能力,是美国当代主战武装直升机。

Apache音译为阿帕奇,是北美印地安人的一个部落,叫阿帕奇族,在美国的西南部。相传阿帕奇是一个武士,他英勇善战,且战无不胜,被印第安人奉为勇敢和胜利的代表,因此后人便用他的名字为印第安部落命名,而阿帕奇族在印第安史上也以强悍著称。

  

  武装直升机从问世到现在只有20多年历史,但由于它作战能力强、机动灵活和用途广泛,而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发展非常迅速。1972年底,美国陆军为了加强其武器装备,提高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先进技术攻击直升机”(AAH)计划。要求研制一种能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可昼夜执行作战任务,井具有很强的战斗、救生和生存能力的先进技术直升机。计划提出后经过90天的设计竞争,于1973年6月选中了贝尔和休斯直升机公司的方案,并决定各研制两架试飞原型机和一架地面试验机。1975年9月和11月,由休斯公司研制的两架YAH-64试飞原型机分别进行了首次试飞,与此同时一架地面试验机也完成了试验任务。

  从1976年5月开始,由美国陆军组织对两家公司的原型机进行对比试飞,到1976年底经过90小时的试飞对比,美国陆军正式宣布休斯公司的YAH-64方案获胜。再经过修改定型,到1984年1月第一架生产型AH-64A正式交付部队使用。AH-64A是美国陆军的编号,休斯公司的编号为休斯77,1981年末正式命名为“阿帕奇”,从此美国新一代武装直升机AH-64A“阿帕奇”宣布诞生。1985年8月27日,休斯直升机公司并人美国麦道公司,从这个时候起休斯直升机公司便不付存在,“阿帕奇”也更换主人成了麦道公司的直升机。

  

  作为一种“先进的攻击直升机”,AH-64A“阿帕奇”代表的是80年代的技术水平,其中包括机体设计、机载装备和武器等多方面。在总体上,“阿帕奇”的设计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在结构设计上很有特色,从而保证了该机具有比较好的基本性能和生存能力,以至于在以后的改进改型中,在机体设计上基本没有大的变化。直升机最关键的部件是旋翼,“阿帕奇”采用的是四片桨叶全铰接式旋翼系统,旋翼桨叶翼型是经过修改后的大弯度翼型。为了改善旋翼的高速性能,在生产型上采用了后掠桨尖。旋翼直径14.63米,桨叶弦长0.53米,扭转角负9度。桨叶上装有除冰装置,也可以折叠或拆卸。尾桨位于尾梁左侧,四片尾桨桨叶分两组非均匀分布,桨叶之间的夹角分别为55度和125度。机身采用传统的半硬壳结构,后面有垂尾和水平尾翼,尾梁可以折叠。机身前方为纵列式座舱,副驾驶员/炮手在前座、驾驶员在后座,后座比前座高48厘米,视野良好。尤其是驾驶员靠近直升机转动中心,很容易感觉直升机的姿态变化,有利于驾驶直升机贴地飞行。两台通用电气公司的T700-GE-701涡轮轴发动机,并列安装在机身的两个肩部,单台最大功率1265千瓦。机身中部两侧还装有一对小展弦比短翼,翼下各有两个外挂点,后缘有襟翼,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携带武器和为直升机提供部分升力。起落架为大多数直升机所普遍采用的后三点式,但起落架不能收放。

  

  在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种武装直升机,在执行作战任务时,往往飞得很低,很容易遭受敌地面火力的攻击,危险性很大。因此,为了提高其生存力,“阿帕奇”在设计上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在旋翼桨时设计中,采用了玻璃钢增强的多梁式不锈钢前段和敷以玻璃钢蒙皮的蜂窝夹芯后段设计,经实弹射击证明,这种旋翼桨叶任何一点被12.7毫米枪炮击中后,一般不会造成结构性破坏,完全可以继续执行任务。机身采用传统的蒙皮-隔框-长衍结构,其95%表面的任何部位被一发23毫米炮弹击中后,仍可保证继续飞行30分钟。前后座舱均有装甲,可抵御23毫米炮弹的攻击。

  

  两台发动机的关键部位也有装甲保护,而且中间有机身隔开,两者相距较远,如果有一台发动机被击中损坏,也还有一台可以继续工作,保证飞行安全。提高直升机的生存能力,等于是提高了直升机的作战效率和部队的战斗力,对于武装直升机来说,在这方面花费一些精力甚至付出一些代价(如增加重量)也是值得的。

  

  在机载设备方面,“阿帕奇”比第一代武装直升机有明显的提高,它除了装备一般的通信、导航和救生等设备外,还装有目标截获/标识系统(TADS)和飞行员夜视系统(PNVS)。这些设备在当时来说应该是比较先进的,从而使它在复杂气象条件和夜间作战能力大为提高。目标截获/标识系统包括一台高分辨串电视、一台“直视光学装置”望远系统、自动跟踪器和激光光点跟踪装置。有了这种目标截获/标识系统,飞行员就能够在级何气象条件下,远距离精确搜索、探测、识别和攻击敌方目标。飞行员夜视系统与目标截获/标识系统相类似,它可以使飞行员在各种速度和高度条件下都具有夜视能力,实现贴地飞行。

  

  是否装备专门的进攻性的武器系统是衡量一般直升机和武装直升机的重要标志,有的直升机虽然装备武器,但仅仅是为了防御,这样的直升机也不能叫做武装直升机。“阿帕奇”的机载武器是比较强的,装有一门XM-230-EI型30毫米链式机关炮,备弹1200发,正常射速为每分钟625发,这种机炮的炮弹可与北约组织所采用“阿登”和“德发”机炮炮弹互换,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两侧短翼下共有4个外挂架,可携带16枚“海尔法”半主动激光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如果选装70毫米的火箭弹,每个挂架下可挂一个19枚火箭的发射器,最多可带76枚火箭。这样的配置在现役武装直升机中也是少有的,它可以同时攻击多个地面目标。

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美国休斯直升机公司1975年研制的反坦克武装直升机。最大平飞时速307千米,实用升限6250米,最大上升率162米/秒,航程578千米。主要武器:机头旋转炮塔内装1门30毫米链式反坦克炮、4个外挂点可挂8枚反坦克导弹和工具,19联装火箭发射器。最大起飞重量7890千克。机上还装有目标截获显示系统和夜视设备,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搜索、识别与攻击目标。它能有效摧毁中型和重型坦克,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和超低空贴地飞行能力,是美国当代主战武装直升机。

Apache音译为阿帕奇,是北美印地安人的一个部落,叫阿帕奇族,在美国的西南部。相传阿帕奇是一个武士,他英勇善战,且战无不胜,被印第安人奉为勇敢和胜利的代表,因此后人便用他的名字为印第安部落命名,而阿帕奇族在印第安史上也以强悍著称。

  

  武装直升机从问世到现在只有20多年历史,但由于它作战能力强、机动灵活和用途广泛,而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发展非常迅速。1972年底,美国陆军为了加强其武器装备,提高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先进技术攻击直升机”(AAH)计划。要求研制一种能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可昼夜执行作战任务,井具有很强的战斗、救生和生存能力的先进技术直升机。计划提出后经过90天的设计竞争,于1973年6月选中了贝尔和休斯直升机公司的方案,并决定各研制两架试飞原型机和一架地面试验机。1975年9月和11月,由休斯公司研制的两架YAH-64试飞原型机分别进行了首次试飞,与此同时一架地面试验机也完成了试验任务。

  从1976年5月开始,由美国陆军组织对两家公司的原型机进行对比试飞,到1976年底经过90小时的试飞对比,美国陆军正式宣布休斯公司的YAH-64方案获胜。再经过修改定型,到1984年1月第一架生产型AH-64A正式交付部队使用。AH-64A是美国陆军的编号,休斯公司的编号为休斯77,1981年末正式命名为“阿帕奇”,从此美国新一代武装直升机AH-64A“阿帕奇”宣布诞生。1985年8月27日,休斯直升机公司并人美国麦道公司,从这个时候起休斯直升机公司便不付存在,“阿帕奇”也更换主人成了麦道公司的直升机。

  

  作为一种“先进的攻击直升机”,AH-64A“阿帕奇”代表的是80年代的技术水平,其中包括机体设计、机载装备和武器等多方面。在总体上,“阿帕奇”的设计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在结构设计上很有特色,从而保证了该机具有比较好的基本性能和生存能力,以至于在以后的改进改型中,在机体设计上基本没有大的变化。直升机最关键的部件是旋翼,“阿帕奇”采用的是四片桨叶全铰接式旋翼系统,旋翼桨叶翼型是经过修改后的大弯度翼型。为了改善旋翼的高速性能,在生产型上采用了后掠桨尖。旋翼直径14.63米,桨叶弦长0.53米,扭转角负9度。桨叶上装有除冰装置,也可以折叠或拆卸。尾桨位于尾梁左侧,四片尾桨桨叶分两组非均匀分布,桨叶之间的夹角分别为55度和125度。机身采用传统的半硬壳结构,后面有垂尾和水平尾翼,尾梁可以折叠。机身前方为纵列式座舱,副驾驶员/炮手在前座、驾驶员在后座,后座比前座高48厘米,视野良好。尤其是驾驶员靠近直升机转动中心,很容易感觉直升机的姿态变化,有利于驾驶直升机贴地飞行。两台通用电气公司的T700-GE-701涡轮轴发动机,并列安装在机身的两个肩部,单台最大功率1265千瓦。机身中部两侧还装有一对小展弦比短翼,翼下各有两个外挂点,后缘有襟翼,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携带武器和为直升机提供部分升力。起落架为大多数直升机所普遍采用的后三点式,但起落架不能收放。

  

  在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种武装直升机,在执行作战任务时,往往飞得很低,很容易遭受敌地面火力的攻击,危险性很大。因此,为了提高其生存力,“阿帕奇”在设计上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在旋翼桨时设计中,采用了玻璃钢增强的多梁式不锈钢前段和敷以玻璃钢蒙皮的蜂窝夹芯后段设计,经实弹射击证明,这种旋翼桨叶任何一点被12.7毫米枪炮击中后,一般不会造成结构性破坏,完全可以继续执行任务。机身采用传统的蒙皮-隔框-长衍结构,其95%表面的任何部位被一发23毫米炮弹击中后,仍可保证继续飞行30分钟。前后座舱均有装甲,可抵御23毫米炮弹的攻击。

  

  两台发动机的关键部位也有装甲保护,而且中间有机身隔开,两者相距较远,如果有一台发动机被击中损坏,也还有一台可以继续工作,保证飞行安全。提高直升机的生存能力,等于是提高了直升机的作战效率和部队的战斗力,对于武装直升机来说,在这方面花费一些精力甚至付出一些代价(如增加重量)也是值得的。

  

  在机载设备方面,“阿帕奇”比第一代武装直升机有明显的提高,它除了装备一般的通信、导航和救生等设备外,还装有目标截获/标识系统(TADS)和飞行员夜视系统(PNVS)。这些设备在当时来说应该是比较先进的,从而使它在复杂气象条件和夜间作战能力大为提高。目标截获/标识系统包括一台高分辨串电视、一台“直视光学装置”望远系统、自动跟踪器和激光光点跟踪装置。有了这种目标截获/标识系统,飞行员就能够在级何气象条件下,远距离精确搜索、探测、识别和攻击敌方目标。飞行员夜视系统与目标截获/标识系统相类似,它可以使飞行员在各种速度和高度条件下都具有夜视能力,实现贴地飞行。

  

  是否装备专门的进攻性的武器系统是衡量一般直升机和武装直升机的重要标志,有的直升机虽然装备武器,但仅仅是为了防御,这样的直升机也不能叫做武装直升机。“阿帕奇”的机载武器是比较强的,装有一门XM-230-EI型30毫米链式机关炮,备弹1200发,正常射速为每分钟625发,这种机炮的炮弹可与北约组织所采用“阿登”和“德发”机炮炮弹互换,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两侧短翼下共有4个外挂架,可携带16枚“海尔法”半主动激光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如果选装70毫米的火箭弹,每个挂架下可挂一个19枚火箭的发射器,最多可带76枚火箭。这样的配置在现役武装直升机中也是少有的,它可以同时攻击多个地面目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312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