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俯卧位时不可作为患者身体重量的支撑点是什么

安置俯卧位时不可作为患者身体重量的支撑点是什么,第1张

年麻醉科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理论考试[复制]

35安置俯卧位时,下列哪项不可作为病人身体重量的支撑点 前额眼眶两颊髂前上棘36外科手消毒的水质要求为 工业用水标准应符合GB5749《生活饮

问卷星

手术俯卧位的安置 - 范文中心

1 ①患者头部等于或低于心脏水平,则会出现结膜水肿,不过通常是暂时的,恢复仰卧位或轻度头高倾斜位,正常的组织灌压差使体液重新分布即可。②眼睑闭合不全,导致

2 麻醉状态下,患者丧失了保护机制,尤其是在合并有颈椎关节炎的病人,头颈部侧旋会使松弛的骨骼肌及韧带受到牵拉,使颈椎关节受到损伤。患有颈椎关节炎的病人

3 俯卧位时,腹侧的胸部支撑物将乳房向两侧挤压双乳就会受到牵拉,在胸骨的边缘处容易受到损伤,实施过隆胸术的患者,直接作用于乳房的压力可导致填充物的破裂

fanwengeren-jianliorg

手术室护士晋级(N1晋级N2)理论考试试题

1 肾脏、输尿管等腰部手术侧卧位的摆放,是在标准侧卧位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标准侧卧位的不同之处,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手术部位应

2 下列不符合手术体位安置原则的是 减少对手术病人生理功能影响的前提下,充分暴露手术野 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弯曲及生理轴线,防止过度牵拉、扭曲 保持病人

3 安置俯卧位时,下列哪项不可作为病人身体重量的支撑点

问卷星

手术室护士No理论考试 - 问卷星

4 安置俯卧位时,下列哪项不可作为病人身体重量的支撑点 前额眼眶前胸髂前上棘 5 安置截石位的注意事项,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问卷星

大家还在搜

左心衰竭病人取端坐位的主要目的是

俯卧位适用于

下列不需要去枕仰卧位的病人是

半卧位的目的不包括

俯卧位的适用范围

病人仰卧位时,位置最高的是

仰卧位适用于

左心衰竭病人取端坐卧位的目的是

摆放俯卧位时,以下可作为支撑点的部位错误的是

摆放俯卧位时,以下可作为支撑点的部位错误的是()。 A前胸B腹部C肋骨两侧D髂前上棘E耻骨联合 参考答案: 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

考试资料网搜题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 - - 俯卧位的摆放指引 - 百度文库

2页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06日

俯卧位 实用文档 俯卧位的摆放指引 是患者俯卧于床面、面部朝下、背部朝上、保证胸 腹部最大范围不受压、双下肢自然屈曲的手术体位

     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怎么做能尽快恢复?

要根据具体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以及个人体质而定。如果是病情比较严重,可能需要的时间会长一些,可能需要三个月左右。

a

如果压迫的程度不严重,配合医生及时治疗,比如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微创手术或者常规手术,坐骨神经封闭等治疗,通常还是可以恢复,恢复时间也会比较短一些,一般一个月左右就能恢复。可以配合医生根据体质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法,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后的治疗方法如下:

1、通过休息能缓解的病人,可以采取保守治疗;

b

2、脊外侧间盘和大间盘突出,病人出现严重疼痛,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甚至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时,建议手术治疗;

3、保守治疗无效,或者预期保守治疗无效,建议尽早手术干预,避免病人出现足下垂、大小便功能障碍、残疾、严重生活不便等。"

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要先保守治疗。这个疾病是要经过一个正规的保守治疗,如果没有恢复才需要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90%以上的病人可以恢复好,保守治疗通过针灸理疗,配合药物减轻病人的症状和不舒服,绝大多数的病人通过保守治疗可以完全恢复好,可以放心。  

只有10%的病人最终通过保守治疗可能恢复不了。这些病人需要做手术,这种病人的情况非常少,大约只占到10%。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如果压迫了神经根,通过保守治疗都可以恢复好。

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属于椎间盘突出的范围。一般压到神经,就看椎间盘压神经的程度。首先看椎间盘突出的大小,对神经卡压的程度,如果比较轻,则症状通过手法治疗,通过浮针治疗,很快消除症状。如果椎间盘(突出)较大,不排除通过保守治疗,疗效不好,还是要采取手术治疗。

c

一般讲治疗三次内有效,就说明疗效很好,也会有效。如果通过三次没有疗效,症状没有一点改善,建议还是采取其他方法,因为现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很多,根据病情来选择不同的方法。

婴儿在俯卧位姿势下的粗大运动发育中,出现狗熊爬姿势的年龄 - 百度知

1个回答回答时间:2023年1月1日

最佳回答:(4)4个月:胸部离床,抬头至90°,用前臂支持体重,髋关节进一步伸展,背部成为弓状,有时四肢完全伸展,呈现游泳样姿势。(5

正常婴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A6 个月B5 个月C11 个月D

正常婴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 A6 个月B5 个月C11 个月D9 个月E7 个月 相关知识点: 解析 C

百度教育

婴儿在俯卧位姿势下的粗大运动发育中,出现狗熊爬姿势的年龄? - 权威儿科专家解答 - 百度健康

已服务279,358,017人98%好评1分钟回复

请详细描述病情(具体症状、患病时长、用药情况等),以便我为您找到合适的医生。

婴儿在俯卧位姿势下的粗大运动发育中,出现狗熊爬姿势的年龄

立即咨询

推荐权威三甲专家

我的咨询

精选

王仕奎主任医师儿童保健科

可开方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月咨询277人¥39

去咨询

擅长: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和发育行为异常、青春期疾病和发育异常、对儿童各类矮身材、营养性疾病、同时开展儿童多动及抽动障碍、性早熟、矮小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性早熟、肥胖症、儿童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的诊疗经验丰富、儿童遗尿症和营养不良的治疗

精选

刘芳主治医师儿科

可开方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月咨询45人¥50

去咨询

擅长:营养性疾病、营养不良、学习困难、语言发育迟缓、矮小症、性早熟、抽动症、多动症

全部专家

百度健康

正常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A5 个月B6个月C7个月D9个

正常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A5 个月B6个月C7个月D9个月E11个月 相关知识点: 解析 E 反馈 收藏

百度教育

大家还在搜

婴儿大运动倒退的表现

15天的新生儿能练抬头

100天不抬头一定是脑瘫吗

粗大运动的发育顺序正确的是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卧位姿势运动发育

早产儿俯卧位通气

简述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不同月龄婴儿的粗大运动及各种姿势的发育 - 春雨医生

2016年12月8日7个月:头部自由活动,四肢自由伸展,小儿可以灵活地从仰卧位翻呈俯卧位。这个时期的小儿主要以伸展的姿势为主。 2俯卧位姿势、运动的发育规律

春雨医生

各月龄婴幼儿|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 - 知乎

1 新生儿:四肢呈整体性屈曲模式,由于髋关节的屈曲使两大腿屈曲于腹部之下,使臀部抬高呈现头低臀高位。用胸部支持躯干而不能用两上肢支持,头部转向一侧。

2 2个月:可瞬间抬头,至8周时头可至中间位,并时而抬头使颜面与床面呈45°角,两下肢与新生儿期相比,为稍稍外展位,呈头臀同

3 3个月:可抬头45°~90°,髋关节伸展,臀部重心降低。在髋关节伸展位上,膝关节或伸展或屈曲,逐渐失去整体的屈曲模式。可以以肘为支点支持

知乎

正常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 - 考试资料网

1 正常儿可用双手或肘部支撑,腹爬,可见下肢交替动作的月龄为()。

2 正常儿俯卧位时发育达到前臂伸直,手支撑,胸部及上腹部可以离开桌面,抬头达90°以上,四肢自由伸展,支点在骶尾部,可由俯卧位翻身至仰卧位的月龄为(

3 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肘支撑,胸部离开桌面,抬头达45°~90°,十分稳定,下肢伸展,头高于臀部,身体的支点在腰部的月龄为()。

考试资料网搜题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规律和顺序 - 好大夫在线

1 婴幼儿粗大运动的发育速度虽有种族、地区及个体差异,但发育规律基本一致: ⑴自上而下,从头、颈、腰部,到上肢、下肢。 ⑵从泛化牵连、多余运动到

2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的顺序: 3个月 可保持头部立直,竖头稳定。 4个月 竖头时头部可自由转动。 4-6个月 会翻身。

好大夫在线

各月龄婴幼儿|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 - 简书

1 由屈曲向伸展发育:小婴儿由于受紧张性迷路反射的影响,屈肌张力占优势,下肢屈曲于腹部下方,因此表现为臀高头低。随着伸展姿势的发育,逐渐变为臀头同

2 抗重力伸展发育:随着抗重力伸展、克服地心引力的发育过程,小儿经过了头部贴床、头离床、胸离床、肘支撑、手支撑、一只手支撑体重的抬头过程,体重的支点

3 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爬行是俯卧位发育的组成部分,也体现了抗重力发育的过程。爬行过程首先是无下肢交替动作的肘爬或拖爬,然后是下肢交替运动的腹

简书

大家还在搜

精细运动发育口诀

新生儿粗大运动表现为

简述儿童运动发育规律

7个月的婴儿具备的能力特征

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包括

婴幼儿俯卧位姿势发育

婴儿多大嗅觉发育完整

婴儿运动发育过程正确的是

家长专栏 | 婴幼儿俯卧位姿势的发育规律 - 运动

1 从全身屈曲到伸展:新生儿在紧张性迷路反射(TLR)的影响下,出现臀高头低位的特殊姿势。随着原始反射消失,下肢逐渐从腹下伸出,形成臀头同高的姿势

2 支点由前向后移动:随着支撑能力的发展及立直、平衡反射的出现,俯卧位的支点也由前向后、由低到高逐渐发展:首先是以两肘和胸腹支持体重,

3 从自发运动到随意运动(爬行):婴幼儿俯卧位时只见有头颈和四肢的自发运动,与刺激有关,无目的性。随生长发育首先出现的是上半身的前进运动,此时可

搜狐网

正常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 - 问答库

正常儿可用双手或肘部支撑,腹爬,可见下肢交替动作的月龄为()。 4个月。 5个月。 6个月。 7个月。 8个月。 正常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

问答库

婴幼儿姿势运动发育 - 百度文库

22页发布时间: 2021年08月17日

1 由屈曲向伸展发育(可分为四个时期)(1)第一屈曲期:即新生儿期,颜面向一侧或正中位,四肢呈屈曲或半屈曲状态,左右对称或稍有非对称。

2 从不随意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婴儿由于受紧张性颈反射及交叉伸展反射的影响,出现屈曲与伸展的动作及非对称性姿势,随着原始反射的逐渐消失,出现了随意运动的发育

3 手、口、眼的协调发育婴儿从4—5个月开始出现对称性屈曲姿势,可用手抓住双脚并放入口中,虽然肩部与臀部都抬高,躯干弯曲,接触床面积小,但

百度文库

粗大运动发育 - 百度文库

9页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27日

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 移动能力的发育。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

百度文库

粗大运动的发育 - 百度文库

发布时间: 2022年05月14日

百度文库

大家还在搜

0~6岁儿童粗大动作发展特点

粗大运动发育出现的问题

婴幼儿动作发展试题

婴儿俯卧位

新生儿期俯卧位运动姿式发育

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是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总结

婴幼儿俯卧位姿势发育规律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

1 本章本章目的与要求目的与要求 掌握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规律;掌握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规律; 熟悉熟悉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影响因素及异常

2 和移动能力的 发育。 本章粗大运动发育主要介绍 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两方面。 5 一、反射发育有哪几方面 原始反射原始反射 立直反射立直反射

人人文库

第四章 婴儿粗大运动发育 - 豆丁网

2021年7月10日目录 第一节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一、反射发育 二、姿势运动发育 三、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第二节 粗大运动发育评定 一、评定内容及方法

豆丁网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 - 20211202232036ppt - 原创力文档

2021年12月3日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ppt,立直反射出现及存在时间 名称 出现及存在时期 颈立直反射 新生儿→

原创力文档

婴幼儿姿势与运动发育规律 - 好大夫在线

1 从头侧向尾侧的发育 小儿的发育是从竖颈,抬头开始逐渐向坐,立方向发育的过程。也可以说脊柱的稳定性是从颈椎开始逐渐向胸,腰椎发育的从头侧向尾

2 从近位端向远位端发育 即从中枢侧向末梢侧发育,如上肢的功能是首先获得肩胛带的稳定性以后,手的精细运动功能才得以发育。 下肢的功能则是在取得

3 从整体性运动向分离性运动发育 小儿在开始运动的初期呈整体的运动模式状态,无论做什么动作都与全身有关,如翻身运动,在初期见不到体轴的回旋,

好大夫在线

大家还在搜

新生儿粗大运动表现为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实验心得

运动发育评定包括

立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

婴儿俯卧位倾斜反应视频

立体姿势发育特点

婴幼儿步行发育的特点

体能发育的分类和有关要素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04要点ppt

2017年2月8日体位 肘爬,扶站 腹爬 后退移动、抓站 四爬、独站 高爬牵手走 跪立位前移、独走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特点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特点 年龄

原创力文档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 - 道客巴巴

2020年6月7日内容提示: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 1 本章 目的与要求 • 掌握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规律; • 熟悉 粗大运动发育 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2

道客阅读

婴儿姿势发育

1 仰卧位姿势发育 新生儿:ATNR或对称,屈曲,称第一屈曲期; 2个月:呈ATNR,稍伸展,称第一伸展期; 3个月:中立位准备阶段,伸展与

2 俯卧位姿势发育 新生儿:ATNR,全身屈曲瞬间抬头;支点在头部 2个月:ATNR,下肢略伸展,支点在颈部上胸部 3个月:肘支撑抬头45°下肢伸展,支点在

快速问医生

正常婴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The age - 题百科

切换计划答题模式背题模式 单选 正常婴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The age at which a normal baby can develop a bear walk or climb

题百科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特点

2022年10月18日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特点,儿童的小肌肉发展与生活息息相关,大脑才能聪明,在宝宝手部动作发展的时候,每

wwwddnxcom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精编WORD版 - 文档之家

1 TLR姿势,瞬间抬头(1个月)

2 臀头同高,TLR姿势, 瞬间抬头(2个月)

3 抬头45度,两肘支撑(3个月)

文档之家

小儿姿势、运动发育的规律

1 姿势、运动发育是抗重力的发育过程 小儿从出生时的仰卧位、俯卧位,经过翻身、坐、站直至行走,是随着小儿的身体抗重力屈曲活动与抗重力伸展活动的逐渐发育

2 姿势、运动发育的顺序 正常小儿的姿势、运动发育遵循以下几种顺序 1 由头侧向尾侧发育 指小儿的姿势、运动发育是从抬头、竖颈开始的,逐渐向坐位

3 神经反射的发育顺序是由原始水平向高层次水平 小儿的神经反射开始出现的是脊髓水平的原始反射,继而出现脑干、中脑所支配的神经反射,最后出现的是大脑皮质水平的神经

个人图书馆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

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精细运动主要是指手及手指的运动发育。1头

豆丁网

运动与姿势发育 - ppt - 淘豆网

2020年3月24日发育身体重心和基底支持面积在姿势、运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婴儿姿势的发育仰卧位姿势发育俯卧位姿势发育坐位姿势发育立位、步行姿势发育仰卧位姿势

淘豆网

大家还在搜

宝宝俯卧位

正常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

俯卧位是什么样的姿势

婴儿动作的发展是指

婴儿期的动作发育遵循什么规律

仰俯卧是什么姿势

新生儿抬头过早是脑瘫前兆吗

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儿童正常发育规律 - 余忠祥执业医师 - 爱问医生

1 原始反射 •婴儿特有的一过性的反射叫原始反射, •原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延髓和桥脑。 •众多的原始反射是胎儿得以娩出的动力,是婴儿初期各种生

 此种方法比较简单,患者卧硬板床,用骨盆牵引带绕即固定,的左右两侧各连接—根牵引绳至床的脚端,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腰椎牵引方法”。本内容为大家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关注!!!

腰椎牵引方法(一)

 下胸腰段脊髓受压、马尾神经综合征、腰椎感染、恶性肿瘤、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拉伤扭伤、腹疝、裂孔疝、动脉瘤、严重痔疮、严重骨质疏松、急性消化性溃疡或胃食道返流、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未控制的高血压病)、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心肺功能障碍、孕妇。

  1处方

 (1)牵引体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仰卧位和俯卧位等体位。

 (2)腰椎的角度:通常以髋/膝的位置改变腰椎的角度,髋/膝的位置可在全伸展位到90°屈曲范围内调节。

 (3)应用模式:根据需要选择持续牵引或间歇牵引。间歇牵引可使患者更为舒适些。

 (4)牵引力量:牵引力量的范围应是患者可以接受的范围。通常首次牵引力量选择>25%体重,适应后逐渐增加牵引力量。常用的牵引力量范围为20~60kg。

 (5)治疗时间:大多为10~30min。

 (6)频度和疗程:频度为1次/d或3~5次/周,疗程为3~6周。

 (7)辅助的理疗:在牵引治疗前或治疗中可用超短波、红外线等放松局部肌肉。

2治疗操作

(1)治疗前:

 ①根据处方,确定选择患者牵引体位,并使患者体位处于正确的牵拉力学列线上。

 ②固定牵引带,骨盆牵引带的上缘应恰好处于髂前上嵴,反向牵引带固定于胸廓(或双侧腋下),分别将牵引带系于牵引弓和牵引床头。

  (2)治疗中:

 ①设定参数:包括牵引力量、牵引时间、间歇牵引时的牵引间歇时间及断续比例。

 ②治疗调整:每次牵引后,可根据患者牵引后的症状、体征的改变,相应调整牵引力量、时间,一般用渐增力量,根据牵引力的大小相应调整时间,牵引力大则时间要短。

 (3)治疗后:

 ①牵引绳完全放松、控制参数回零后关机。

 ②患者状况再估价。

 ③记录本次牵引的参数,作为下一次治疗的依据。

  注意事项

  1患者须知

 (1)尽量使自己放松。

 (2)症状加重或有不良反应时及时告诉治疗师。

  2工作人员须知

 (1)为减少摩擦力可选择滑动的分离式牵引床,骨盆置于滑动部分;治疗前后,锁定分离床,治疗时再开启。

 (2)可采用脚凳、枕头等调整患者腰椎角度。

  理疗专科牵引是康复方法之一

 用特制的牵弓滞和装置,对人体某部位进行牵拉练习。目的是增大椎体间隙和椎间孔,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和椎动脉的扭曲,缓解肌肉痉挛,使凸出的椎间盘复位。常用的有治疗颈椎病的颈椎牵引、腰椎间盘突症的骨盆(腰椎)牵引以及改善和增进四肢关节功能的功能牵引。其装置可利用重锤、弹簧秤或旋紧螺旋杆作牵引力的非机动牵引床,或使用电子装置自控的机动牵引床。

 如果依照关节来分,牵引可分为脊椎或四肢关节的牵引。在临床上,脊椎牵引较常被使用;而脊椎牵引中,又以腰椎牵引及颈椎牵引最为常见。

  颈椎牵引的作用:

 颈椎牵引是颈椎病保守治疗法中最主要而且疗效确实的一种方法,其治疗作用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1) 限制颈椎活动,减少对受压脊髓和神经根的反复摩擦和不良刺激,有助于脊髓、神经根、关节囊、肌肉等组织的水肿和炎症消退。

 (2) 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减轻甚至解除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

 (3) 解除肌肉痉挛,恢复颈脊拄的平衡,降低椎间盘内压,缓冲椎间盘向四周的压力。

 (4) 牵开小关节间隙,解除滑膜嵌顿,恢复颈椎间的正常序列和相互关系。

 (5) 使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直,改善推动脉的血供。

 (6) 使颈椎管纵径拉长,脊髓伸展,黄韧带皱招变平,椎管容积相对增加。正确的牵引治疗不仅可使肌肉痉挛解除,同时也有改善神经根刺激症状的作用。

  颈椎牵引的方法:

  牵引的力量: 牵引力量以达到颈椎椎间隙增大而不引起肌肉、关节损伤为目的。一般坐位2~3kg,卧位10kg左右。

  牵引时间: 一般在15~20分钟。时间过长易造成肌肉和韧带静力性损伤。

 体位:常用体位为坐位、仰卧位。仰卧位可使C4~C7椎间隙后部增宽更为明显,且角度亦易调节。坐位牵引位置不易稳定、角度变化亦小,但操作相对方便。

 牵引方式:可分为持续性牵引和间歇性牵引。持续性牵引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牵引力;间歇性牵引则在牵引过程中有几次牵引力的减小。年岁大、病情重者多选后者。

腰椎牵引的作用:

 腰椎长骨刺(即腰椎骨性关节炎)、椎间盘突出压迫到坐骨神经的患者,可用腰椎牵引来改善;背部肌肉紧绷的患者,也可用腰椎牵引来让肌肉放松。腰椎牵引通常要持续做一个月以上,才能见到成效,约六、七成的患者有效。

 另脊椎狭窄多与骨刺有关,也可利用腰椎牵引的复健方式来改善症状,但效果比较差一点,约五成有效。

  腰椎牵引的方法:

 腰椎牵引需要比较大的力量,所以不太可能用徒手牵引的方式,大多使用机械牵引。腰椎牵引可分为间歇式及半持续性两种方式,患者可以趴或躺在治疗床上。

 间歇式牵引约拉七秒、停十五秒,持续廿至卅分钟;重量由体重的四分之一开始(此重量可以克服身体与床之间的摩擦力),一段时间之后,视患者的忍受程度,逐渐增加到体重的二分之一为止。

 半持续性牵引约持续拉卅分钟至二小时,休息几分钟后可反覆牵引,一天共牵引约六至八小时;牵引的重量由六公斤开始,视患者的忍受度逐渐增加到体重的三分之一为止。

 通常住院的患者比较常用半持续性牵引,不过有些非住院的患者,因使用间歇式牵引的效果不佳,也会采用半持续性牵引,每次持续拉十分钟后,休息几分钟,再反覆牵引。

 有些患者在做完腰椎牵引后会觉得不舒服,则可减轻牵引的重量或改用其他复健方式。因为每个人的反应不同,有些患者在急性期软骨或神经发炎时会比较敏感,一旦受到刺激(牵引也算是一种刺激)就会觉得不舒服,可改成趴着做、减少重量或改用其他方法,不必勉强。

 做完牵引后,医师或物理治疗师会教患者如何「保养」患处,例如平时保持正常姿势、适当活动(例如久坐会降低新陈代谢、体内会释放出废物,所以每坐半个小时就应动一动,让软骨补充营养、排出废物,也比较不会对脊椎产生不正常的压力)等。

腰椎牵引方法(二)

(1)腰椎持续牵引法:

此种方法比较简单,患者卧硬板床,用骨盆牵引带绕即固定,的左右两侧各连接—根牵引绳至床的脚端,绳子通过滑轮后每侧各悬挂15—20斤重量,床脚抬高5CM,以产生牵引力,24小时不间断牵引。如开始时因不习惯感到不适,可以短时停止牵引或减轻重量但,再逐步增加至所需重量和牵引时间,—般需卧床3~4周,随着症状好转后允许每天少量起床活动,以不引起起症状为限、漫慢增加活动量,需再巩固疗效2—3个月。防止急于早期正常活动导致症状复发。 若不抬高床脚,则应绑住上身,以对抗加由腰椎牵引。牵引必须舍身骨益牵引带的拉力须作用在绍骨舅上,并须保护督突额跺防发生压疤。

  ⑵牵引床治疗:

病人卧于电动控制牵引床上,胸骨及骨盆分别用特缚带固定,以超过体重10Kg的牵引力进行牵引1小时。可给予数次减轻牵引力,这样病人既舒适又安全。牵引后卧床1~2周,必要时在1~2周内可重复牵引3次。

  ⑶电动按摩牵引床:

有的医院专门设计制造三种电动控制牵引床,在持续缓慢增加牵引力同时进行电动按摩,也有中定的疗效。此法既达到牵引月的,又有按摩椎拿作用。

  ⑷三维动态牵引: 

采用专门设计的电动三维运动牵引床,与普通牵引床最大的区别在于三维运动牵引床的床面一般可分为三段,以头颈段、胸腹段和骨盆下肢段,其骨盆下肢段床面不仅可以平面滑移而避免患者身体与床面产生摩擦力,而且可以沿着X、Y和Z轴进行任意的侧屈、旋转和屈伸运动。牵引状态下的三维被动运动与自然状态下被动运动对腰椎结构尤其是椎间盘结构的生物力学效应有明显的差别,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治疗作用。三维动态牵引还可按照被动运动的控制方式分为手控和程控,按照运动速度分为快速运动和慢速运动。国产三维牵引床采用了程控快速运动模式,这种运动方式不能在发动后加以中止,且运动能量较大,容易在使用过程中造成软组织的牵拉损伤,故并非理想的三维牵引方式。美产三维牵引床采用了手控慢速运动模式,医生可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经验,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幅度,可根据病人对慢速被动运动的反映来调整被动运动,较为安全,疗效也更高;慢速运动能量较较低,病人感觉舒适,是目前较理想的脊柱牵引方式,作者推荐临床采用。当然,如果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将手控三维牵引床国产化,更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牵引力选择

 ①机械牵引不能太猛,最好缓慢递增、依病人体质、肌肉发达程度及配合情况而施行。

 ②施行牵引治疗后应卧床休息1周,以提供软组织牵拉反应及损伤的修复,防止因破碎之椎间盘滑出加重症状,甚至导致截瘫。

 ③椎椎弓峡部不连、滑脱者不宜施特大重力牵引。

 (3)自身重量牵引:此法为保健性牵引法,采用两手上举抓住上面横杆,利用体重达到牵引作用,如吊单杠—般。用于青少年早期特发性脊按侧弯,轻型腰腿痛可以试做,每天数十次到数百次不等,还可伴做引体向上运动加强重力。此法不适中严重腰腿痛和年龄较大体弱患者。

 ⑷手法牵引: 医生用手来完成颈椎牵引,由于手法牵引角度和力量可根据病人病情的特殊性加以更适当的调节,并根据牵引时手感的变化而加以控制,具有机械牵引不可比拟的优点,牵引的效果要明显好于机械方式。根据我科脊柱推拿临床经验,采用单侧下肢的不对称牵引有时比采用骨盆牵引带的两侧对称牵引更有益于神经根减压。

 牵引的体位及角度选择治疗体位时,病人的舒适度及是否能保持放松是重要的考虑角度,而不是上述原则。采用仰卧位还是俯卧位以及前屈或后伸的幅度取决于治疗时病人是否感到舒适。对于腰椎弧度稍平直或正常的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采用俯卧位牵引非常有效,而对于关节运动受限及退行性椎间盘疾病者采用仰卧位平直牵引通常非常有效。膝、髋关节处于中等屈曲位是为了保持舒适,而绳索的角度应保持笔直。若采用大重力牵引,这一点尤其重要。牵引时应不断地尝试变换前屈、后伸及侧屈的角度为每个不同的个体找到最有效的体位。当采用仰卧位牵引时,需注意大腿的姿势和带子的角度影响着以免追牵引的前屈的幅度。大腿姿势仅控制髋关节的屈曲但很少影响腰椎弧度,同样带子与桌子的角度并不总是有效地控制着脊柱的屈曲幅度。骨盆带的选择可能是决定脊柱屈曲度的最重要条件,从后面牵拉腰椎是必要的。腰椎中立位仰卧牵引(无后凸)姿势 腰椎牵引可有效地得以控制无论在仰卧位还是俯卧位,病人的舒适和保持放松是选择姿势的主要考虑。

 当牵引时,腰椎的屈曲幅度可通过垫枕于骨盆底下及前述的方式加以控制。如想采用仰卧位后伸牵引,俯卧位则可能是最好的选择。而骨盆牵引带应置于前外方向牵拉。采用前外方牵拉的俯卧位牵引。该技术能应用于部分腰椎后凸患者。牵引的实际重量由绳索角度及将牵引桌面调整为后伸来控制。俯卧位牵引对缓和剧烈疼痛及肌卫有特效。

 患者可置于俯卧位作为治疗方式而后不移动病人而进行牵引。俯卧位牵引的另一优点是治疗师可在牵引中触诊棘突间隙以估计其位移量。牵引模式选择将依靠病人的状态及是否舒适。维持牵引和长紧张时间的交替牵引对椎间盘突出症更有效,而关节运动受限及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对短紧张时间的交替牵引更有效。某些机械牵引装置在维持牵引时相对无效主要因无法消除治疗期间的松弛效应。为了更有效,机械牵引设备在患者放松时能否持续克服松弛是重要的一环。

 当治疗腰突症时,牵引时间应短些。由于椎间盘间隙的增宽,椎间盘内压随之降低。这是按良性作用,我也相信这就是玛修所演示的对照中介运动进入椎间盘间隙。由于渗透力量很快平衡周围组织的压力,提示压力的降低仅能维持短暂的时间。当压力达到平衡时,突出物吸纳效应马上丧失。如果这样,当病人中止牵引后盘内相对周围组织的压力,至少是理论性的,逐渐上升。如果这样,治疗后疼痛再现。作者还没有观察到此类逆反应,如果交替牵引延续10分钟以上或维持牵引延续8分钟以上的话。多见的是,首次牵引仅延续3到4分钟。

 腰椎牵引的其他考虑巴黎斯采用徒手腰椎牵引来治疗椎间盘突出,这些技术有时应用一个向指向一侧的突然推冲。Kaltenborn描述了用于关节松动的不同手法牵引技术,Manual牵引也可用于病人忍受牵引的试验及发现最舒适的牵引角度。 ⑴单侧腰椎牵引 腰椎牵引涉及指向外侧的拉动已被理论化地描述为对单侧侧凸牵引的理想方法,据认为较两侧牵引更为舒适和有效。这一理论听起来不错,但由于涉及病人体位、可供的合适设备等问题的限制,临床应用却很少。

 腰椎牵引中的侧向拉动控制还涉及两个问题。第一,大多数商业性脊柱牵引设备并未采用这一技术;其次,当在采用这一技术的牵引设备上进行单侧牵引时,病人身体将在牵引过程中滑向治疗床的一侧,并使身体沿着牵引方向拉直。而试图稳定脊柱以防止身体在再伸直时,控制侧屈的确切区域是十分困难的,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例如,当采用皮带去稳定病人身体的扭曲时,多数侧屈发生在正巧低于皮带的那个节段,而该节段只能通过X线检查来确定。应用侧向牵引技术时,病人身体滑向台面的对侧并在牵引力下拉直身体可采用高粘滞性牵引甲胄技术以解决。通过这一技术,侧屈和椎骨分离通过腰椎结合起来。 A)仰卧位单侧腰椎牵引:注意,仅右侧骨盆垫被牵引力钩住。B)俯卧位单侧腰椎牵引:注意,仅右侧骨盆垫被牵引力钩住。该技术可采用一后外侧方向的拉力或一千外侧方向的拉力。

文|程瑞林(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足踝外科中心)

来源|(微信公众号)云中瑞麟(ID: ruilinfly)

瑞麟:旋转畸形相较于额状面及矢状面畸形在理解上都更难,因为它不太直观。简单概括一点说,对于旋转畸形,要知道如何评估(查体法和影像学法),如何寻找旋转水平面(创伤性的自然不必细说,先天性的需要分析肌肉起止点),以及合并成角畸形时如何进行单平面截骨进行矫形(这里引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合成轴,可参考图9-11a进行理解)。

瑞麟疑问:对于旋转畸形还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因此本文篇幅很长,待以后理解加深后,再写一个精减版本以供大家学习交流。

旋转畸形主是环绕轴向或者纵轴方向的成角畸形。旋转畸形能够改变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参考平面相互之间的走行方向。可以从临床和放射学的角度出发评估下肢的旋转畸形。

首先,观察在步态中足部前进角,足部前进角就是足部纵轴相对于前进方向之间的夹角,即使存在旋转畸形,由于存在代偿机制,足部前进角仍可为正常。

通过观察足底纵轴方向相对于膝关节向前位置之间的关系可以评估胫骨扭转,评估在时最好采用腿-足轴线。

由于旋转轴与下肢机械轴平行,围绕胫骨解剖轴或者机械轴施行旋转截骨术并不会在额状面形成MAD。

由于股骨解剖轴与下肢机械轴不平行,并且不通过股骨头,围绕股骨解剖轴施行旋转截骨矫形术会产生MAD。围绕股骨机械轴施行旋转截骨矫形术并不会产生MAD,但是,围绕机械轴施行股骨近端旋转截骨术会产生股骨干的明显移位,因此并非现实可行。股骨远端的机械轴和解剖轴互相交叉,并且该处骨骼的横截面最宽,环绕机械轴进行旋转现实可行。

瑞麟总结旋转截骨术原则

旋转截骨术原则一:旋转轴与解剖轴一致,旋转截骨矫形后,截骨处无移位;否则,截骨处存在移位。

旋转截骨术原则二:旋转轴与下肢整体机械轴一致,旋转截骨矫形后,截骨远端不产生额状面和矢状面的成角畸形;否则,截骨远端会产生额状面和矢状面的成角畸形。

以远端关节相对于近端关节(内旋与外旋)描述旋转畸形方向,其程度以度数测量,最好根据物理检查测量旋转畸形(图9-3和9-4)。在平片上旋转畸形的放射学证据并不明显,但是可以采用轴向CT进行精确测量。

a 小腿-足部轴(TFA)。患者取俯卧位,足部的轴线(连接足跟中点到第2趾的直线)投影于小腿的轴线,其间的夹角就是小腿-足部角,假如足尖指向外侧,为正角;假如足尖指向内侧,为负角。ve:扭转角。

b 瑞麟修正患者取坐位,足部悬空,观察者于受检者大腿上方俯视,大腿长轴与足长轴的夹角即为扭转角。

c 瑞麟修正患者取站立位,髌骨指向前方,相对于在面前方直线,足长轴与其的夹角即为扭转角。

瑞麟修正患者取俯卧位,髌骨朝正下方,屈膝90°,观察者自股骨远端观察。注意在检查前应先评估小腿是否存在内外翻。小腿长轴与垂直向上的直线的夹角(再除去小腿存在的内外翻角度)即为股骨/髋关节的旋转角度。

瑞麟疑问如何区分股骨的旋转还是髋关节的旋转?旋转位置如何确定。

股骨前倾角正常范围:241°±174°

胫骨外旋角正常范围:3485°±1585°

在前后位和侧位放射片上测量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的夹角,通过斜面分析法可用于确定这种旋转。

采用在前后位和侧位放射片上内外踝尖之间的距离,通过斜面分析,可以计算出内外踝尖所处的平面相对额状面的旋转。

重要的是踝关节和髋关节的前后位和侧位放射片必须垂直于髌骨向前位。

对于成角和移位畸形,畸形水平是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尽管轴向旋转畸形也是一种成角畸形,但是通常不考虑轴向旋转的畸形平面。

创伤后旋转畸形显然发生于骨折的水平。在先天性和发育性畸形中,临床上可通过对肌肉和肌腱途径上的作用来决定旋转畸形的水平瑞麟疑问:畸形水平是在肌肉的起点处还是在止点处?。

瑞麟经验 在先天性和发育性畸形中,结合股骨外旋肌群及内旋肌群的止点位置分析,股骨外旋畸形(所有髋关节外旋肌群的止点均在股骨大粗隆附近)水平面应在股骨大粗隆水平;股骨内旋畸形水平面为股骨远端(合并股骨外翻时,判断为阔筋膜张肌起作用),股骨近端(不合并股骨外翻时,判断为臀中肌及臀小肌作用)。

a 在先天性短股畸形中,通常存在明显的外旋畸形,除了股骨外旋之外,股四头肌相对于髋关节位于外侧。相对于膝关节的真正前后位,股四头肌位置正常。在步态中,膝关节与股四头肌一起处于外旋位。假如通过股骨近端截骨术(右下图)去除股骨的旋转,整个股四头肌与股骨一起内旋,Q角减小,稳定髌股关节力学装置。假如通过股骨远端截骨(右上图)去除股骨的旋转,当膝关节向内侧移位时,整个股四头肌肌腹保留在外侧,Q角增大,使髌骨失去稳定性,最终导致髌骨向外侧半脱位。

先天性短股骨畸形存在显著的外旋畸形,股四头肌相对于髋关节向前位处于外侧,但是相对于膝关节向前位位于前方,换句话说,股四头肌与膝关节保持正常关系,但是与髋关节的关系异常。在放射片上,当髋关节处于向前位时,小粗隆正常指向股骨头和股骨颈,因此,可以推断股骨旋转畸形的水平位于股四头肌股骨起始部的近端,但是位于小粗隆的远端。在采用截骨术纠正该旋转畸形时,应位于小粗隆的远端附近,这样可以将股四头肌与膝一起内旋,减小功能性Q角(界于股四头肌轴线和机械轴之间的角度)。该病例通过股骨远端截骨术进行去旋转,具有相反的作用,功能性Q角将增大,因此增加髌骨的外侧矢量。这样会引发软骨软化症和外侧半脱位。

b 股骨内旋畸形,髌骨外侧轨迹不良。通过股骨远端内翻外旋截骨术矫正畸形,同时矫正髌骨轨迹不良。假如不存在轨迹异常,可以在近端或者在远端施行截骨术。

随着股骨内旋(增加股骨前倾),股四头肌的位置和存在髌骨轨迹异常是决定行股骨近端还是股骨远端截骨术的关键。假如存在髌骨轨迹异常(经常与股骨远端外翻畸形并存),应该行股骨远端截骨术,这些病例在矫形前Q角增大,股四头肌位于膝关节的外侧,位于髋关节的前方,股骨远端外旋截骨术通过股四头肌的牵拉,移动髌腱更加接近直线,将减少Q角,这样将改善髌骨轨迹异常。在其他股骨内旋的病例中,股四头肌相对于膝关节对线正常,相对于髋关节处于内旋,不存在髌骨轨迹异常,应在近端施行截骨术。

胫骨旋转异常可以位于胫骨结节的近端或远端。瑞麟疑问:如何理解胫骨内外旋的截骨平面的选择?

a 胫骨外旋,伴有髌骨轨迹异常,Q角变大,或者髌股关节不稳定,应该采用胫骨结节近端的胫骨内旋截骨来治疗,将髌腱止点转向内侧。

b 胫骨外旋,不伴有髌骨问题,应该采用胫骨结节远端的截骨术治疗。瑞麟疑问:如何判断髌骨轨迹是否异常?

c 胫骨内旋应该采用胫骨结节远端的截骨术治疗,避免形成髌骨轨迹异常。

d 胫骨近端的外旋截骨术将引起髌股关节的轨迹异常,因此属于禁忌证。

在胫骨,重要的是鉴别旋转畸形是位于胫骨结节的近端还是远端。假如旋转畸形位于胫骨结节的近端,髌腱止点较睡一觉止点偏外或者偏内,最常见的情况是胫骨外旋畸形,伴有髌骨外侧轨迹异常,不稳定和/或软骨软化症。假如旋转畸形位于胫骨结节的近端,应在胫骨近端施行截骨术,同时改善髌骨轨迹问题;假如旋转畸形位于胫骨结节的远端,应该在胫骨结节远端施行截骨术,从而不影响髌股关节的机械力学。瑞麟疑问:如何判断胫骨旋转的水平?

a 当施行胫骨近端截骨术进行即时旋转矫形时,应考虑到对腓神经的影响。内旋牵拉腓神经,而外旋松弛腓神经。但是无论内旋还是外旋都会造成隔膜紧张,而腓神经深支在该隔膜下通过,因此松弛仅仅是误解。

b 胫骨远端去旋转并不会显著牵拉腓神经,因此对于腓神经,胫骨远端的内旋去旋转相对安全,因为不改变前方间室肌肉肌腱单位的途径,近端去旋转更加符合生理学原理。

c 在远端去旋转中,外旋牵拉胫后神经和跗管的鞘管,内旋时上述组织得到松弛。

对于伴有成角的旋转畸形,矫形顺序显而易见:先矫正成角,然后矫正旋转。

股骨的机械轴和解剖轴截然不同,因此,围绕解剖轴与围绕机械轴旋转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假如首先将成角矫正到正常机械轴,然后围绕机械轴进行旋转仍然会保持对线。假如在股骨恢复对线后,围绕解剖轴进行旋转,会引起对线异常。

只有在施行远端截骨术时,围绕机械轴进行即时去旋转才现实可行,因为此时机械轴通过截骨线。在股骨近端截骨术中,围绕机械轴进行旋转,将会使骨端产生互相脱位,因为此时机械轴位于远离截骨部位的内侧,因此围绕解剖轴矫正旋转畸形更加简便易行。这种旋转所引起的对线异常原因是股骨颈在额状面上投影的长度改变,股骨颈内旋(后倾)对于中度旋转畸形(<30°)会引起股骨颈在额状面上明显延长;对于重度旋转畸形(>30°)会引股骨颈在额状面上明显短缩;股骨颈外旋(前倾)对于任何角度的畸形,都会在额状面上产生股骨颈明显短缩。由于机械轴计划以股骨头中心点作为起始点,确定PMA线,因此该起始点的究竟位置发生显著改变,将会改变CORA的水平。假如无意矫正旋转畸形,可相对于现存的股骨头位置施行机械轴计划;假如需要在纠正成角的同时,矫正旋转畸形,必须在机械轴计划中,考虑到矫形结束时股骨头中心的位置。

术前拍片:髌骨向前位(膝关节向前位)股骨X片、髋关节向前位(髋关节中立位,即髋关节处于纠正旋转畸形后的位置)股骨X片。

a 股骨扭转畸形的额状面术前计划。必须先摄取髌骨向前位(i)和髋关节向前位(ii)的股骨放射片。在髌骨向前位放射片上(x)和髋关节向前位放射片上(Y),测量股骨近端骨干中线到股骨头中心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在髌骨向前位放射片上,从近端骨干中线以距离Y标记股骨头中心点的新位置,通过该点画出解剖轴的平行线。然后按照前述的机械轴计划方法,进行余下步骤的操作。

瑞麟思考该方法研究的CORA点为旋转畸形的平面?

b 截骨矫形术:外旋,然后外翻21°。

由于解剖轴计划并不以股骨头中心点作为起始点,因此只要去旋转计划的截骨术位于近端不会受到旋转畸形的明显影响。

当旋转和成角畸形并存时,旋转轴线和成角轴线可以用两条不同的轴线分别描述,也可以用一条轴线来描述2种畸形(图9-11)。成角轴线位于横截骨上,旋转轴线就是垂直于横截面的纵向轴。能够同时表示成角和旋转的轴线,倾斜于旋转畸形的纵向轴和成角畸形的横向轴之间,被描述成为偏向于成角轴线的纵向轴。瑞麟疑问:合成单一轴对于手术是否有指导意义?

a 成角畸形的轴线位于横截面上,旋转畸形的轴线是纵轴(也就是垂直于横截面)。成角和旋转的轴线可以整合成单根轴线,处于偏斜于纵轴方向走行。

为了帮助理解概念,采用实际例子有助于解剖倾斜轴(瑞麟备注:即成角-旋转轴,是一个合成轴的概念)的概念。

领带就是一个用的比喻。假如将领带在中部折叠,领带下半部分的背侧横行于胸前,就形成90°成角畸形和180°旋转畸形,折叠线就是倾斜轴。围绕该轴进行旋转将能够矫正成角和旋转畸形,因此成角-旋转畸形能够整合成为单根旋转轴。垂直于该轴可以施行截骨术,围绕该轴行旋转截骨术能够同时矫正成角和旋转,还能够保持倾斜截骨面之间的接触。

当领带以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时,相对于领带上部,领带下部折成A=90°角,旋转R=180°角。围绕45°纵向倾斜轴折叠领带,形成成角-旋转畸形。

领带的比拟有助于将倾斜轴的概念具体化,但是领带扁平形的,无法完全阐明倾斜截骨术的概念。倾斜截骨术采用香蕉作为比喻更加明了。

香蕉的弧度代表成角畸形,使用标记笔沿香蕉的一侧画出直线,代表假想的成角畸形(图9-13),互相交叉地插入牙签,分别代表“膝关节”轴和“踝关节”轴,使用尖刀以约45°的倾斜角带角度切割。插入牙签,使之与切割表面完全垂直,代表畸形的倾斜轴,截骨术的2个面围绕该轴进行旋转,能够同时矫正成角畸形和旋转畸形,考虑到有可能施行类似截骨术,计算纵轴倾斜截骨的精确方向是面临的挑战。

a 香蕉模拟右侧胫骨,存在45°内翻畸形,牙签分别模拟膝关节轴和踝关节轴,安放的位置代表25°内旋畸形(胫骨内旋)。可以计算出施行单处旋转-成角矫形术的切骨轴线,或者截骨术的真正平面(这两者总是互相垂直)。所示的公式代表精确近似值,坐标图解法最为简便容易,不需要三角函数的计算。在本例中,倾斜截骨术的角度与水平面约成61°,直线的长度(直接转化为51°)就是胫骨必须旋转的真正角度。

b 如图所示,倾斜截骨术与水平面成61°,截骨术围绕旋转的倾斜轴与之垂直,或者与水平面成29°。图示在俯视下开始调整方向(R/2)。在本例中,首先锯片垂直于近端香蕉节段处,然后改变方向与水面成125°,接着锯转向下方(锯片向上方倾斜)61°。有关锯的方向的规则在文中描述。瑞麟疑问:锯的方向不是前下到后上,与水平面成61°,与矢状面垂直?

c 在围绕轴线施行截骨和旋转(如同坐标图解法中测算的那样,本例为51°)之后,香蕉在所有平面上恢复对线,45°额状面畸形已去除,牙签所代表的旋转畸形已得到纠正。瑞麟思考:是否可以沿用前面的截骨平面,然后先纠正成角,再纠正旋转畸形?

步骤1

分析畸形的成角成分,包括其水平(CORA和等分线)、度数(A)、顶点方向和平面走行方向。(图9-14)

步骤2

采用临床或者放射学方法,测量旋转畸形的度数(R)和方向。

步骤3

确定成角矫正轴的走行方向(垂直于成角平面)。

步骤4

在横截面上改变成角轴线的走行方向,在于旋转异常的相反方向上改变轴线的走行方向R/2。例如,在胫骨单纯额状面成角畸形(成角轴线为前后方向)和20°内旋畸形,向外旋轴线R/2=20°/2=10°,轴线位于与矢状面成10°的斜面上。

步骤5

以在下列等式中所求得的数值,纵向倾斜该改变方向的轴线:

倾斜轴线角=arctan[sin(R/2)/tan(A/2)]

纵向倾斜的方向可以是向上也可以是向下,但是只有一个方向是正确的,下面是决定方向的有用规则。在步骤4之后,在与畸形相反方向上,旋转轴线R/2改变走行方向,此时,新轴线位于成角畸形的凸侧或者凹侧。如果位于凸侧,轴线应该向上,使其从前到后向下倾斜;假如位于凹侧,轴线应该向下,使其从前到后向上倾斜。注意该原则与截骨术倾斜的原则正好相反。

对于轻度畸形,倾斜角的计算公式:arctan[sin(R/2)/tan(A/2)],可以近似地改为:arctan R/A,在成角畸形和旋转畸形小于60°时,近似值的误差小于3°;在小于45°的角度范围内,arctan函数可以近似地视为常数,因此,倾斜角的另一个近似值为(R/A)50°。瑞麟:是(R/A)×50°吗?

a 右侧胫骨旋转畸形伴有25°内翻畸形。牙签模拟膝关节轴和踝关节轴,安放位置代表20°的内旋畸形(胫骨内侧扭转10°)。可以计算出单处旋转-成角矫形术切骨的轴线,或者真正的截骨平面(这两者总是互相垂直)。公式法或坐标图解法可以进行计算。在本例中,倾斜截骨的角度与水平面约成51°,直线的长度(32°)就是胫骨需要旋转的真正数量。

瑞麟疑问如何确定倾斜旋转轴或倾斜截骨平面的方向?单就倾斜截骨平面来说,是前下至后上的方向还是前上至后下的方向?

瑞麟经验规定内旋畸形的旋转轴指向近端(反之,外旋→远端),内翻畸形的旋转轴指向前方(反之,外翻→后方)。根据矢量合成即可得倾斜旋转轴(即二轴的合成轴)的方向。

b 显示倾斜截骨术与水平面成51°角,截骨术围绕旋转的倾斜轴与其垂直,或者与水平面成39°角。在俯视图上,标绘出最初的方向改变(R/2)。在本例中,首先修锯片应该垂直于胫骨近关节段,然后改变方向与横向面成10°角,接着锯转向下方(锯片向上方倾斜)51°。瑞麟疑问:这个10°的角如何理解其方向?是外下至内上,还是外上至内下?亦或其他方向?

c 在围绕轴线施行截骨和旋转(如同坐标图解法中测算的那样,本例为32°)之后,胫骨在所有平面上均恢复对线,25°额状面畸形得到矫正,旋转畸形已去除。

在同时施行成角和旋转矫形时,最实用的方法是直线切骨。此时,计算锯片的倾斜角度最有用途,而不是旋转截骨术的理论轴线(在定义上,这两个角度互相垂直)。另一个选择是施行圆形穹顶状截骨术,此时,必须计算旋转截骨术的理论轴线,因为将作为圆形穹顶切骨的起始方向,这些内容将在本章的以后部分中讨论。在本节中,讨论在香蕉示例中所显示的简单倾斜截骨术的实用方法,围绕截骨术切骨平面进行旋转可以同时矫正成角和旋转畸形(图9-13至9-15)。遵循以下步骤可以直接计算出锯片的走行方向和倾斜途径。

步骤1

分析畸形的成角成分,包括其水平(CORA和等分线)、度数(A)、顶点方向和平面走行方向。

步骤2

采用临床方法或放射学方法,测量旋转畸形的度数(R)和方向。

步骤3

确定成角矫正轴的走行方向(垂直于成角平面)。

步骤4

在开始时锯片垂直于近端节段的纵轴,垂直于畸形平面。在与旋转畸形相反的方向上,在横截面上改变截骨术轴线方向R/2。例如,胫骨的单纯矢状面成角畸形(成角轴方向为内外方向)以及18°外旋畸形,锯片向内侧旋转R/2=18°/2=9°,故锯片位于与额状面成10°角的斜面上。瑞麟疑问:截骨平面的方向是后上至前下,或者后下至前上?

步骤5

以在下列等式中得出的度数,将改变方向后的截骨术锯片垂直倾斜。

倾斜轴线角=arctan[sin(A/2)/tan(R/2)]

注意计算倾斜截骨的公式中是在前节中用于计算倾斜轴角公式中交换A和R位置,仍旧施行步骤4中的改变水平面方向操作,方向与旋转畸形相反。

垂直倾斜的方向可以是向上也可以是向下,但是只有一个方向是正确的。下列是决定方向的有用规则。在步骤4之后,在与畸形相反的方向上,改变锯片的方向R/2,此时,新锯的途径位于成角畸形的凸侧或者凹侧。如果位于凸侧,降低锯柄,促使锯片向头侧倾斜;假如位于凹侧,提高锯柄,促使锯片指向尾侧。注意该原则与轴线倾斜原则正好相反。

检查倾斜是否正确的其他操作方法(垂直倾斜锯片)就是观察矫形,观察远端节段的近侧尖端,并想像其在以矫正旋转畸形方向上旋转时如何影响成角畸形。由于该远端节段沿截骨面进行旋转,取决于结构,所选择的倾斜将引起内翻或者外翻。该项简单的测试将证实所选择的倾斜方向能够取得良好的成角矫形。

同时矫正旋转-成角畸形的其他方法,还有围绕倾斜轴施行纵向斜形穹顶状截骨术(图9-17)。切骨面呈圆形,其中心为先前计算的倾斜轴。对于某些病例,直线切骨倾斜截骨术中有可能穿透生长骺板或者关节,斜行圆形穹顶状截骨术具有优势,此时圆形穹顶远离干骺端和关节的部位。

图9-17:Blount病畸形,胫骨的内翻和内旋畸形。垂直倾斜圆形穹顶状截骨术,CORA位置相当高,假如采用直线倾斜截骨术切骨,需要通过生长骺板。以ACA通过CORA处为中心行圆形穹顶状截骨,围绕CORA进行截骨部位的旋转,同时矫正成角和旋转,并保持良好的骨接触,切骨不必经过生长骺板。

参考文献:

1Dror Paley 著 陈坚 译《矫形外科原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315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