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肌筋膜点在哪

胸肌筋膜点在哪,第1张

胸腰筋膜是人体后侧一片非常重要的结构。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胸腰筋膜协助了直立姿势以及传递核心到上下肢的力量。而在我们行走的动作中,胸腰筋膜同样扮演了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它帮助我们保持从核心到四肢的直立和传递力。另外它对于稳定身体及呼吸上都很重要。

以前的解剖书上我们会认为筋膜是不可收缩的结缔组织,但是现在新研究以及筋膜链的研究上,好像已经不是这么一回事了。长期的姿势和习惯会导致它逐渐发生变化。

当腰椎后方的皮肤和皮下脂肪被移除,下一个解剖结构即为胸腰筋膜。它在背部形成一个X型,从肩胛骨下方开始,沿着对对角线的方式连接到对侧髋骨。胸腰筋膜从最深到最浅层可分为前群、中间群、后群。但很多时候我们大概都从后往前看,而且只讲浅层跟深层。这也是影响腰背生物力学最重要的两层。浅层就是我们的后群,而深层就是我们的中间群。

首先我们来看后群,它的外下方会与臀大肌融合。外上方会与对侧的背阔肌的筋膜相连,因此这两块肌肉会相互影响。这也是解剖列车上讲的功能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地方:稳定骨盆跟腰背。后群的深层处,会连到棘间韧带,然后纤维会向外下方接到髂骨,而我们的腹内外斜肌会连接到上面。

而中间群会连到腰椎的横突并跟韧带相连,它的外侧会跟腹横肌筋膜的起始点相连。位置在于腰方肌的后方,是竖脊肌的分隔。

前群就更深层了,会连接到横突的前方,下方会连接髂腰韧带与髂嵴, 上方会形成外侧的弓状韧带,覆盖腰方肌的前面。

到这边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胸腰筋膜会与腰椎跟荐椎相连。并且与我们的腹肌形成一个圆筒状。上方有我们的横膈,下方有骨盆底肌。因此我们要把它视为一个整体来训练或者检查。

(一)视诊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双乳是否对称,有无局限性隆起,如果存在提示有病变存在;有无局限性凹陷,即酒窝征,如果出现则提示癌肿或脂肪坏死累及Cooper韧带;有无浅静脉扩张,如果存在是单侧的,多为恶性肿瘤的征象,若为双侧则多因妊娠、哺乳或颈根部静脉受压引起。

(2):正常应对称,指向前方并略向下。高低不一,偏向一侧常因癌肿所致。内陷应区分是先天性还是癌肿性。皲裂可因婴儿咬破或强力吸吮出现,若同时合并炎性渗出应警惕湿疹样癌。

(3)皮肤:红、肿、热、痛多因炎症引起,大范围发红充血伴水肿应警惕炎性乳癌。注意有无橘皮样变,此为癌肿侵及浅淋巴管堵塞的结果。

(二)扪诊的方法

1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检查者应在病人侧面,手指并拢用掌面扪。

2可用左手托,右手扪。

3检查顺序为外上(包括角状突出)、外下、内下、内上、中央(、乳晕)各区,最后扪查区域淋巴结。注意不要用手抓捏。

4扪诊腋窝的正确方法:(以检查左侧为例)面对病人,将其左上肢放松置于检查者左前臂上,以右手指掌面轻而稳的滑动检查腋顶、胸壁、胸大肌旁。

5淋巴结的分组:中央组、胸肌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肩胛下组和锁骨下组。腋窝Ⅰ组淋巴结:位于胸小肌外侧至外缘;腋窝Ⅱ组淋巴结:位于胸小肌前、后方。

6溢液的病因

(1)血性溢液多见于乳管内状瘤,少数见于导管内癌;

(2)棕褐色溢液多见于乳管内状瘤或乳腺囊性增生病,偶见于乳腺癌;

(3)**或黄绿色溢液常见于乳腺囊性增生病,偶尔见于乳腺癌;

(4)浆液性无色溢液可见于乳腺囊性增生病、早期妊娠或正常月经期;

(5)乳样溢液多见于停止哺乳后,如合并闭经,常提示垂体腺功能亢进;

(6)服用雌激素、避孕药可导致双侧乳腺行经前浆液性溢液。溢液应常规涂片行细胞学检查。

7常用的特殊检查方法

(1)X线检查:①钼靶X线摄影;②干板静电摄影:优点:对钙化点分辨率较高。具有“边缘增强效应”而产生明显浮雕感,影像对比性强。以上两种方法当前广泛应用于普查工作;(最重要的优点是肿块边缘更为清晰。)③导管内造影术。

(2)其他物理检查:①近红外线扫描;②B超;③液晶温度图像;④CT;⑤MRI

(3)活组织病理检查:确定肿块性质的最可靠方法,包括肿块整块切除送病理和细针吸取活组织细胞学检查。

从解剖图上来看,这两块小肌肉后面是两块软骨。要想锻炼的话不需要用幅度大的动作。方法如下:仰卧在床上,把双腿抬高,架在被子或床头(或者自行想象),避免大腿、大腿根部肌肉参与用力。双手平放腰两侧。开始动作后,收缩腹肌,像卷纸筒一样把上身“卷”起来,手掌盖住膝盖,上背部离开地面就可以了,然后缓慢控制下放,立即重复下一个动作。这个动作不费力,可以30秒做50个,然后休息30秒。做2-3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396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