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力量训练方法(1RM测试公式)

1力量训练方法(1RM测试公式),第1张

      首先,因为卧推代表了上半身力量,深蹲代表了下半身力量,硬拉则代表了全身性力量,测试卧推、深蹲和硬拉的1RM,计算每种练习的1RM与你体重的比值,能够看出你目前的力量水平与标准之间的相对关系,还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力量水平,并与其他人进行比较。

    “良好”代表1RM已经超过了普通人的平均水平,“优秀”代表1RM已经达到了高级训练者的水准,“精英”代表1RM达到了竟技水平的力量举运动员的水准。

卧推、深蹲、硬拉的均衡力量比为115:15

1RM与体重的比值    |男性      女性

卧推

良好    >125倍体重      >08倍体重

优秀  ≥175倍体重      >1倍体重

精英  >2倍体重            ≥125倍体重

深蹲

良好      >2倍体重      >15倍体重

优秀    ≥25倍体重      >2倍体重

精英      ≥3倍体重        >25倍体重

硬拉

良好      ≥2倍体重        ≥15倍体重

优秀      ≥25倍体重    >2倍体重

精英        ≥3倍体重      ≥25倍体重

      不管起点如何,所有健身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训练获得最大的力量。绝大部分评估卧推、深蹲和硬拉的1RM很重要。  在开始一个训练计划前以及计划完成之后测试你的卧推、深蹲和硬拉(或者任何其他的你用来增强力量的练习)的IRM,是你判断这个训练计划的效果,并考虑是否在将来继续使用该计划的唯一方式。

      从空杠开始,然后逐渐增加重量,直到使用的重量接近准确的1RM。在完成最后一组热身后休息3分钟,然后开始测试。先估计一个保守的1RM,做第一次尝试。休息3~4分钟后再做第二次尝试。如果第二次尝试失败了,你要减轻5~10磅(23~45千克)的重量再次尝试。如果第二次试举成功,那就增加5-10磅(23~45千克)的重量继续试举。如此重复下去,每次试举后休息3~4分钟,直到你完全无法举起某个重量为止。你在前一次举起的重量就是你在这个项目中真实的1RM。

      如果你有伤病,担心使用极限的大重量测试会加重伤势,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你想避开1RM测试,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最常用的是爱普利公式或者称为内布拉斯公式:1RM=[1+(00333×完成的次数]×使用的重量多

    例如,你使用225磅(1021千克)的重量完成了10次卧推,那么使用这个公式就可以得到:

1RM=[1+(00333×10)]×225=1333×225磅=300磅(1361千克)

    使用内布拉斯加公式估计出了1RM,你就可以计算出自己的相对力量值、训练重量,或者评估自己在使用某个训练计划后所取得的进步了。    测试过程可以用来用作峰值训练,但要先测试三个主项,再练习其他副项。

      在每周的训练中,至少要有一次分别将卧推、深蹲或硬拉安排在首位进行。主要练习之后应该安排相应的辅助练习。力量训练者经常使用1RM的50%的重量进行爆发力训练,这同样有助于增强力量。

      无论选择哪种练习,每种练习最多允许1组训练达到肌肉力竭的程度。很多力量举运动员很少,甚至从不让肌肉训练至力竭。不过,一项采自澳大利亚的研究表明,在力量训练中,每种练习允许1组训练达到肌肉力竭比没有1组训练或者有2组以上的训练使肌肉力竭的效果好。

      力量训练中每次的训练量一般较小。对力量训练的三种主要练习来说,每种练习通常会使用高达8组、每组低至3次重复的方式进行训练。每种辅助练习则通常使用3~4个训练组。 

      经常打破准则也是一种增强力量的有效方式,特别是在你遭遇平台期时。变强的第一步就是学习如何根据自己的目标安排训练内容和制订基本的训练计划。

      组数递减训练法的目标是在4组内完成70次练习。

        开始时,你要先选择一个可以完成20次重复的重量。第一次尝试这种方法时,你可能需要6-8组以及2分钟的组间休息才能完成70次重复。

      你的最终目标是在4组或更少的组数内完成70次重复。该方法对增强力量耐力非常有效。

选择一个可以完成20次重复的重量

组数递减力量训练法(重量不变的情况下)

力量寸进训练法(局部训练计划)

      这种方法须谨慎使用,只有在其他所有力量训练方法都难以达到力量增长的目标时才能使用。

      在框式深蹲架内完成训练,因为它有助于你准确地衡量练习的动作幅度,并将其限制在需要的位置。

当你试举失败的时候,保险杠能够保障安全如果你希望增强力量,那么应该使用比自己目前的1RM高出10%的重量来开始力量寸进训练。

表911卧推的寸进训练

周|保险杠设置

1|距动作顶部4英寸(102厘米)

2距动作顶部6英寸(152厘米)

3距动作顶部8英寸(203厘米)

4距动作顶部10英寸(254厘米)。

嘴巢果雅在无翻功的情况下完成,你要再次

5距动作顶部10英寸(254厘米)

6|距动作顶部12英寸(305厘米)

7距动作顶部14英寸(356厘米)

80|完整动作幅度,1RM为300磅(1361千克)

注:①不管你在深蹲架内的训练进度如何,通常要在第

八周重新测试你的1RM。你可能已经能够用该重量

完成完整的动作幅度了,即使你还没有完成从动作顶

部下降10-12英寸(254~305厘米)的目标。即使

不能使用新重量完成完整的动作幅度,你的1RM也

至少应该比最初时增加了5%。

      作用机制涉及神经系统,比如肌肉力量极限爆破训练法和波动训练法。5%训练法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规律地增加和减小使用的重量,德勒姆力量递增金字塔训练法则会在每个连续的训练组中逐渐增加使用的重量。等重训练法会在每组训练中使用相同的重量。

      使用1RM的90%的重量完成一个单次组的方式来增加使用1RM的80%的重量在后续的训练组中完成的重复次数。

    这种方法的最佳使用方式是用于三种主要练习,并且每种练习每周只进行1次。任何练习都不宜连续使用这种方法超过8周。

虽然训练者通常只能使用290磅(1315千克)的重量完成8次重复,但增强效应可以让他使用310磅(1406千克)的重量完成2组训练。

      这种训练法遵循重量渐增的模式。基本上,每次训练使用的重量会以5%的幅度递增,完成的重复次数则每组递减1次。

    你为每个肌群安排的练习不要超过3种,并且每次训练后你都要休息5~7天。

      使用这种方法,你在特定练习的所有训练组中使用的重量会保持恒定,选择能完成7~8次重复(1rm80%)。当你无法完成每组6次重复时,你需要停止训练。

    你的目标是完成5组、每组6次重复的训练。一旦你能够使用某个重量完成超过这个次数的练习,就要在下次训练时增加5%~10%的重量,开始新一轮的渐进式训练。

        换重量很浪费时间,最好是有三组人轮流换重量,深蹲-卧推-硬拉讲练分割周计划很适合这个方法。

    使用这种方法,你需要首先完成几个热身组,然后完成2~3个波次、每波次3组的训练,组间和波次间的休息均为4分钟。

      休息一暂停训练法是一种举重技巧,即在训练中停下做短暂的休息,然后继续完成该组训练 

卧推紧缩训练计划

卧推训练之后的每种辅助练习使用常规训练方式完成

3组、每组4~6次重复。

随着组数的减少,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无法完成所有的重复。当这种情况第一次出现时,你可以在下一次的训练中使用与之前相同的组数和重复次数。如果你仍然不能完成全部的重复次数(但无论如何你必须前进),你可以相应减少组数,并尽自己所能完成更多次重复。记住,只允许相同的训练重复2次。

六周手臂强化训练周计划列表

     在每次训练之前,你需要完成几个热身组以适应正式组的重量。辅助练习以循环的方式完成,每种练习间休息90秒,两个循环之间休息3分钟。完成3个循环,每种辅助练习总计完成24次重复。

保加利亚力量训练法估计是力量界最负盛名的训练方法了,3位3届奥运举重冠军Suleymanoglu、Dimas、Mutlu和抓举世界纪录保持者Krastev都受益于该方法。保加利亚力量训练法也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最近收集整理了书上和网上各个版本的训练方法,总结出以下特点:

一、 训练频率高是最大特点。大多数保加利亚力量训练法都是每天练习深蹲,有的甚至每天练习3次(上午、下午、晚上),频率远高于其他训练方法。

二、 训练项目少。最少的版本只有挺举、抓举、后蹲、前蹲4个训练项目,最多的也只有挺举、抓举、后蹲、前蹲、箭步蹲、预蹲、宽拉、窄拉、高翻、架上挺10个项目。

三、 蹲类项目是绝对重点,一般都作为第一项练习,而且组数占总组数的比例最大。

四、 深蹲强调“标准、干净、轻松”,no-no-no squat(无腰带、无护膝、无保护)深蹲占了很大比例。

五、 每组训练次数少,很少有超过5次的。像俄罗斯训练法和力量举训练法里的10次组极为罕见。

六、 不练上体单独发力的项目。训练项目要么是腿部单独发力的,要么是全身发力的,不练推举,也没有单独的握力或三头肌练习。

七、 不练硬拉,只练举重式的宽拉和窄拉,不强调重量,重量以抓举和挺举重量作为标准,强调速度。

八、 一次训练课一个项目可以分成好几次做,最典型的是深蹲,可以分成2~3次做完。这种练法其他训练方法中非常罕见,我只见过健美初学者在刚进健身房时有过这种,但它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强度,缓解疲劳。

九、 赛前大减量,既减重量,也减项目,重量一般减到最大重量的80%以下,项目一般减到只有抓举、挺举、后蹲、前蹲。

十、 抓举和挺举比,抓举练得相对多些,可能是因为挺举分解练习较多。

综合专家们对保加利亚力量训练法的评价,认为它有以下优点:

一、 最大限度地挖掘力量潜力,特别是全身协调发力能力,通过大量频繁练习固化举重专项力量和技术,打破了力量举和健美常见的刺激——休息——恢复循环,对举重这种高复杂度的专项力量项目是有效的。

二、 平均强度适度。为保证训练频度,采取了很多措施降低强度,包括减少训练项目、除极限重量组外一般每组不做到力竭、一个项目分几次完成、同等训练量的情况下拉长训练时间等,以保证训练的持续性,不会训练过度。

三、 高效率的优选项目,取重去轻。主要体现在精选项目,然后加大每个项目的训练量上,重点更突出。

当然缺点也是有的,主要还是潜在的肌肉疲劳风险,因此使用该法的运动员少有深蹲博士、Paul Wrenn那样的老大力士,可能是年轻时潜力过度开发了。

对我们的启示:

保加利亚训练法针对的是全职运动员,有些做法不适合我们,但有些做法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我觉得主要有:

一、 降低正式组次数,除极限重量组以外每组都不做到极限次数。

二、 重要练习,如深蹲,在一天里,甚至一次训练课里都可以分成几部分练习,以降低强度,从保加利亚训练法的实践看,不会降低训练效果,因为不存在健美的集中刺激肌肉问题。

三、 精选训练项目,突出重点,特别是减少上体单独发力的项目,如推举,代之以全身发力项目如挺举,这对于举重和壮汉都是适用的。力量举因为要比卧推,显然不能这样做。

经验1:从小就要进行专项训练,这里指举重;

经验2:高级表现需要专注。他将原有的19个训练项目减少为6项,并采用大众量,低次数。理由是,如果你想将深蹲从300磅提升到500磅,你就应该狂练深蹲,少练别的什么项目,尤其不要练多次数。给出了一个训练方案,他的方案既不是基于过去表现的百分比方法也不是预期法,而是波浪型,大众量,多组数方法。例如,假设1rm深蹲重量100kg,方案设计如下:90 kilos x 1 x 3, 95 x 1 x 2, 100 x 1 x 1, 90-92 x 1 x 3, 100-103 x 1 x 1, 90-92 x 1 x 3, 102-105 x 1 x 1, 85-88 x 5 x 3我个人感觉是此方案类似与试验法,先做90%1组,然后加5%1组,再做100%1组,如果成功,90%+2kg,成功100%+3kg,如果不成功,还是做90%,最后85%-88%做5组结束。

经验3:单次训练时间短,强度大,多次训练。睾酮在15分钟后达到最高,并在30-45分钟后下降,因此单次训练在45分钟内结束。后面给出了一个一天两次的训练计划。

经验4:建立一个竞争性的训练环境。永远不要满足于现状。这是说精神对训练的指导性作用。

经验5:经常比赛。也是说精神对训练的指导性作用。

严重“违反”健身理论的“双重训练”,竟可以翻倍肌肉合成时间!

 

FitEmipre健身领域

3天前 · 健身教练

本文适合初级以上健身爱好者

内容标签 双重训练 延长蛋白质合成

原著:Christian Thibaudeau

编译:陆肆壹

“努力训练一块肌肉,然后让它去恢复。5-7天后才能再次训练它。”

“训练一块肌肉之后3天内,切勿直接或间接再次练到它。”

“在高强度训练之后,肌肉需要恢复72小时。”

是不是对这些话语很熟悉?因为你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如果这些信条阻碍了你的肌肉和力量发展呢?

如果你不遵循这些信条,反倒可以更快地进步呢?

想想看下面这些运动员

---奥林匹克举重运动员每天都在训练抓举、挺举,深蹲。

---顶尖的crossfit运动员几乎每天都训练到全身。

---俄罗斯力量举运动员每周训练好几次卧推、硬拉、深蹲。

简而言之,你所遵循的“训练,然后休息72-96小时”的观念过于简单化了。

身体对训练的适应是一个连绵不断的过程,它没有纯粹的分解代谢期或合成代谢期,它们总是同步发生的。

身体时刻都在不断地分解和建立肌肉组织,只不过分解与合成的比率会不一样。而且这个比率会因为你的训练、饮食、休息而发生变化。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一种我已经大量试验过的训练技巧——能帮助你更快增长肌肉、同时也能突破力量平台期。

双重训练

我是一个高频率训练的信徒,喜欢经常训练一些基本动作。所以我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案,包括每周训练相同动作12次!

我发现,当我连续两天训练同一肌群时,总是会在第二天感到更好的收缩,并得到更好的泵感。第二次训练结束后,肌肉会在很长的时间里呈现出泵感、充血的外观。

但是如果我第三天又再次训练它,就会感到肌肉变得很平坦。

几年前,我曾指导健美运动员Daryl Gee,帮助他备战奥林匹亚先生。Daryl需要迅速改善他的背部肌群。

我让Daryl在第一天的时候非常努力地训练背部。而第二天,我打破规则,让他再次训练背部,不过这次用的是轻重量的泵感训练。

一段时间过后,Daryl最终获得的成果震惊了我!我开始将这种方法运用至所有的主要肌肉群——第一天做大重量复合动作,然后第二天为同样的肌肉做15-20分钟的泵感训练。

我把这第二次训练称之为“喂养训练(feeder sessions)”。我对自己和许多健美运动员进行了测试。毫无疑问,这个方法是有效的。

为什么在第一次训练后的24-36小时内进行第二次刺激?

1延长的蛋白质合成

该方法延长了第一天训练后的蛋白质合成持续时间。

简单地说,在一次训练结束后,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都是升高的。在最初的4小时里,蛋白质的分解比合成更明显。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合成逐渐变得更高,在训练后24小时达到最高,24-36小时后恢复正常。

所以,你基本上有20个小时的高蛋白质合成/肌肉合成状态。而在第一次训练后24小时进行第二次训练,你可以再将其延长12小时甚至24小时。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只有营养条件充足时,它才会有效。如果你的训练和营养都很到位,蛋白质的分解会被限制得很低,从而导致更多的蛋白质合成。

此外,如果第二次训练遵循了“泵感、充血原则”,你就可以让营养物质加速传递到正在恢复的肌肉中。

关键信息:第二次训练是为了加强第一次训练的合成反应。它延长蛋白质合成的时间、增加对肌肉的营养输送。

2强化肌肉反馈

“强化肌肉反馈”是改善大脑肌肉链接的一种好方法。

当你狠狠地训练一块肌肉的时候,你会在第二天更清楚地意识到它。因为你会感到它乏力、酸胀、疼痛等。

当一块肌肉处于这种“增强意识”状态时,你再次训练该肌肉,会在更大程度上感受到这块肌肉。

对于那些很难主动收缩特定肌肉的人来说,刻意营造这种感受是非常有用的。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卧推的时候,胸大肌的收缩感比不上和肱三头肌或者三角肌,那么在卧推之后第二天做一些胸大肌的孤立动作可以帮助你改善大脑肌肉链接。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你改善了大脑肌肉链接时,会变得越来越擅长在卧推时募集胸大肌。

记住,如果你在训练时感觉不到目标肌肉,那么你很可能没有达到最佳刺激效果。因此,花时间去改善那些弱势肌群的大脑肌肉链接,对于你的长远进展是非常重要的。

3增强肌肉的反应

在被大重量刺激后的第二天,肌肉对训练的反应更灵敏。

当然,你的力量潜力可能会降低,因为肌肉还没有完全恢复,僵硬/酸痛会阻碍你的运动能力。

然而,如果你用更轻的重量来训练肌肉,专注于收缩质量和肌肉泵感,而不是关注举起更大重量——这是提升滞后肌肉群的极好方法。(“滞后”指的是你身体上某个视觉效果偏小的肌肉,或者是复合动作中的薄弱环节、它拖了整体力量的后腿。)

举个例子,假设你在周一做了大重量卧推,你发现可以较轻易让重量离开胸部,但是却很难伸直肘关节完成动作后半段。那么意味着第二天,你应该以肱三头肌的肌肥大训练作为训练课开头。

在你周二的训练课开头做10-15分钟的三头肌训练,然后继续你的日常训练(比如深蹲)。

同样地,如果你更专注于增肌,则连续两天训练某个滞后肌肉群。第一天是常规训练。第二天的训练课开头做10-15分钟的孤立泵感训练。

具体如何实际运用?

您可以将以上方法用于三个主要目的:增长整体肌肉量,提升弱势肌群,提升薄弱环节。

1想要更快地增长整体肌肉质量

将训练课划分成3种类型:

训练日1:推类肌肉(胸大肌,肱三头肌,三角肌)

训练日2:拉类肌肉(背部,斜方肌,肱二头肌)

训练日3:腿部(股四头肌,腘绳肌,小腿)

训练日程可能像是这样:

周一:腿部(泵感训练)+推类肌肉(主要训练)

周二:推类肌肉(泵感训练)+拉类肌肉(主要训练)

周三:拉类肌肉(泵感训练)+腿部(主要训练)

周四:腿部(泵感训练)+推类肌肉(主要训练)

周五:推类肌肉(泵感训练)+拉类肌肉(主要训练)

周六:拉类肌肉(泵感训练)+腿部(主要训练)

周日:腿部(泵感训练)+推类肌肉(主要训练)

请注意,你可以在这一周内插入几个休息日。如果你加入了休息日,那么在下次训练的开头就不必做泵感训练了。因为泵感训练必须在主要训练之后的24-36小时内完成,超过这个时间就无效了。

泵感训练应该仅仅是“意思一下”而已,只是为了让更多营养丰富的血液进入到前一天练过的肌肉中,应该在15分钟内完成。目标不是全力以赴搞死你自己(这种心态应该留到主要训练中)。

由于时间被限制了,所以我建议采用循环训练。举个例子,如果你周一的主要训练是推类肌肉,那么周二应该这么做:

1一个针对胸部的孤立动作(器械夹胸、龙门夹胸等)

2一个针对三角肌的孤立动作(前平举或侧平举)

3一个针对肱三头肌的孤立动作(哑铃臂屈伸、绳索臂屈伸)

每个动作8-12次,保持做组时的“恒定张力”。控制动作过程,每一次重复中尽可能收缩你的目标肌肉,在一组结束前绝不要放松肌肉。如果你用恒定张力做8-12次,这意味着每一组应该至少持续30秒,最多50秒。

所以整个流程会像这样:

器械夹胸8-12次

休息15秒

哑铃侧平举8-12次

休息15秒

绳索臂屈伸8-12次

休息30-45秒

将以上过程重复3-5次,在15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结束。

2想要增长某个滞后肌肉群的体积

这个计划更简单,因为你一周只会进行1-2次的“二次训练”。你可以更容易地安排休息日,并且你在编排计划时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非常简单,首先在训练周期中选择1-2个顽固的滞后肌肉群。然后,在正式训练过后的24-36小时后进行第二次刺激。

由于在二次训练中你仅仅针对一个肌肉群,所以不需要像上面那样采用循环训练。15分钟内你可以选择2个动作,使用每组8-12次的恒定张力,或者渐降组、暂停休息法、局部次数等。

次数:8-12次

组数:每个动作3-4组

动作数量:2-3个

做组风格:恒定张力

可能使用的方法:渐降组,暂停休息,全程+半程动作,闭塞训练。

记住,目标是让血液尽可能多的流入肌肉,重量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你在前一天已经完成了大重量训练。

3想要强化一个薄弱环节

这里的重点不是提高某块肌肉的视觉效果,而是强化某个在复合动作中拖了后腿的肌肉群。例如,肱三头肌可能是你卧推的薄弱环节,或者臀部可能是你硬拉的一个限制因素。

这种方法适用于你在计划中给自己安排了一些“主要动作”——你的目标是为了提高这些动作的力量数据。

在训练这个主要动作时,问问你自己哪块肌肉在联合发力的环节中是最弱的。然后在第二天训练的开头,为那块肌肉做一些孤立动作。

由于我们的目标是增长力量而非增肌,我们使用稍微不同的参数来修正弱点:

次数:6-8次

组数:每个动作6-8组

动作数量:1个(仅选择一个目标肌肉最有感觉的动作)

做组风格:控制离心过程(还原),加速完成向心过程(举起)

可能使用的方法:可考虑使用暂停休息法,但大部分情况下应该正常做组。

相关搜索

李小龙肌肉

彭于晏肌肉

朱亚文肌肉

郑浩南肌肉

施瓦辛格肌肉

黄晓明肌肉严重“违反”健身理论的“双重训练”,竟可以翻倍肌肉合成时间!

 

FitEmipre健身领域

3天前 · 健身教练

本文适合初级以上健身爱好者

内容标签 双重训练 延长蛋白质合成

原著:Christian Thibaudeau

编译:陆肆壹

“努力训练一块肌肉,然后让它去恢复。5-7天后才能再次训练它。”

“训练一块肌肉之后3天内,切勿直接或间接再次练到它。”

“在高强度训练之后,肌肉需要恢复72小时。”

是不是对这些话语很熟悉?因为你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如果这些信条阻碍了你的肌肉和力量发展呢?

如果你不遵循这些信条,反倒可以更快地进步呢?

想想看下面这些运动员

---奥林匹克举重运动员每天都在训练抓举、挺举,深蹲。

---顶尖的crossfit运动员几乎每天都训练到全身。

---俄罗斯力量举运动员每周训练好几次卧推、硬拉、深蹲。

简而言之,你所遵循的“训练,然后休息72-96小时”的观念过于简单化了。

身体对训练的适应是一个连绵不断的过程,它没有纯粹的分解代谢期或合成代谢期,它们总是同步发生的。

身体时刻都在不断地分解和建立肌肉组织,只不过分解与合成的比率会不一样。而且这个比率会因为你的训练、饮食、休息而发生变化。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一种我已经大量试验过的训练技巧——能帮助你更快增长肌肉、同时也能突破力量平台期。

双重训练

我是一个高频率训练的信徒,喜欢经常训练一些基本动作。所以我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案,包括每周训练相同动作12次!

我发现,当我连续两天训练同一肌群时,总是会在第二天感到更好的收缩,并得到更好的泵感。第二次训练结束后,肌肉会在很长的时间里呈现出泵感、充血的外观。

但是如果我第三天又再次训练它,就会感到肌肉变得很平坦。

几年前,我曾指导健美运动员Daryl Gee,帮助他备战奥林匹亚先生。Daryl需要迅速改善他的背部肌群。

我让Daryl在第一天的时候非常努力地训练背部。而第二天,我打破规则,让他再次训练背部,不过这次用的是轻重量的泵感训练。

一段时间过后,Daryl最终获得的成果震惊了我!我开始将这种方法运用至所有的主要肌肉群——第一天做大重量复合动作,然后第二天为同样的肌肉做15-20分钟的泵感训练。

我把这第二次训练称之为“喂养训练(feeder sessions)”。我对自己和许多健美运动员进行了测试。毫无疑问,这个方法是有效的。

为什么在第一次训练后的24-36小时内进行第二次刺激?

1延长的蛋白质合成

该方法延长了第一天训练后的蛋白质合成持续时间。

简单地说,在一次训练结束后,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都是升高的。在最初的4小时里,蛋白质的分解比合成更明显。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合成逐渐变得更高,在训练后24小时达到最高,24-36小时后恢复正常。

所以,你基本上有20个小时的高蛋白质合成/肌肉合成状态。而在第一次训练后24小时进行第二次训练,你可以再将其延长12小时甚至24小时。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只有营养条件充足时,它才会有效。如果你的训练和营养都很到位,蛋白质的分解会被限制得很低,从而导致更多的蛋白质合成。

此外,如果第二次训练遵循了“泵感、充血原则”,你就可以让营养物质加速传递到正在恢复的肌肉中。

关键信息:第二次训练是为了加强第一次训练的合成反应。它延长蛋白质合成的时间、增加对肌肉的营养输送。

2强化肌肉反馈

“强化肌肉反馈”是改善大脑肌肉链接的一种好方法。

当你狠狠地训练一块肌肉的时候,你会在第二天更清楚地意识到它。因为你会感到它乏力、酸胀、疼痛等。

当一块肌肉处于这种“增强意识”状态时,你再次训练该肌肉,会在更大程度上感受到这块肌肉。

对于那些很难主动收缩特定肌肉的人来说,刻意营造这种感受是非常有用的。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卧推的时候,胸大肌的收缩感比不上和肱三头肌或者三角肌,那么在卧推之后第二天做一些胸大肌的孤立动作可以帮助你改善大脑肌肉链接。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你改善了大脑肌肉链接时,会变得越来越擅长在卧推时募集胸大肌。

记住,如果你在训练时感觉不到目标肌肉,那么你很可能没有达到最佳刺激效果。因此,花时间去改善那些弱势肌群的大脑肌肉链接,对于你的长远进展是非常重要的。

3增强肌肉的反应

在被大重量刺激后的第二天,肌肉对训练的反应更灵敏。

当然,你的力量潜力可能会降低,因为肌肉还没有完全恢复,僵硬/酸痛会阻碍你的运动能力。

然而,如果你用更轻的重量来训练肌肉,专注于收缩质量和肌肉泵感,而不是关注举起更大重量——这是提升滞后肌肉群的极好方法。(“滞后”指的是你身体上某个视觉效果偏小的肌肉,或者是复合动作中的薄弱环节、它拖了整体力量的后腿。)

举个例子,假设你在周一做了大重量卧推,你发现可以较轻易让重量离开胸部,但是却很难伸直肘关节完成动作后半段。那么意味着第二天,你应该以肱三头肌的肌肥大训练作为训练课开头。

在你周二的训练课开头做10-15分钟的三头肌训练,然后继续你的日常训练(比如深蹲)。

同样地,如果你更专注于增肌,则连续两天训练某个滞后肌肉群。第一天是常规训练。第二天的训练课开头做10-15分钟的孤立泵感训练。

具体如何实际运用?

您可以将以上方法用于三个主要目的:增长整体肌肉量,提升弱势肌群,提升薄弱环节。

1想要更快地增长整体肌肉质量

将训练课划分成3种类型:

训练日1:推类肌肉(胸大肌,肱三头肌,三角肌)

训练日2:拉类肌肉(背部,斜方肌,肱二头肌)

训练日3:腿部(股四头肌,腘绳肌,小腿)

训练日程可能像是这样:

周一:腿部(泵感训练)+推类肌肉(主要训练)

周二:推类肌肉(泵感训练)+拉类肌肉(主要训练)

周三:拉类肌肉(泵感训练)+腿部(主要训练)

周四:腿部(泵感训练)+推类肌肉(主要训练)

周五:推类肌肉(泵感训练)+拉类肌肉(主要训练)

周六:拉类肌肉(泵感训练)+腿部(主要训练)

周日:腿部(泵感训练)+推类肌肉(主要训练)

请注意,你可以在这一周内插入几个休息日。如果你加入了休息日,那么在下次训练的开头就不必做泵感训练了。因为泵感训练必须在主要训练之后的24-36小时内完成,超过这个时间就无效了。

泵感训练应该仅仅是“意思一下”而已,只是为了让更多营养丰富的血液进入到前一天练过的肌肉中,应该在15分钟内完成。目标不是全力以赴搞死你自己(这种心态应该留到主要训练中)。

由于时间被限制了,所以我建议采用循环训练。举个例子,如果你周一的主要训练是推类肌肉,那么周二应该这么做:

1一个针对胸部的孤立动作(器械夹胸、龙门夹胸等)

2一个针对三角肌的孤立动作(前平举或侧平举)

3一个针对肱三头肌的孤立动作(哑铃臂屈伸、绳索臂屈伸)

每个动作8-12次,保持做组时的“恒定张力”。控制动作过程,每一次重复中尽可能收缩你的目标肌肉,在一组结束前绝不要放松肌肉。如果你用恒定张力做8-12次,这意味着每一组应该至少持续30秒,最多50秒。

所以整个流程会像这样:

器械夹胸8-12次

休息15秒

哑铃侧平举8-12次

休息15秒

绳索臂屈伸8-12次

休息30-45秒

将以上过程重复3-5次,在15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结束。

2想要增长某个滞后肌肉群的体积

这个计划更简单,因为你一周只会进行1-2次的“二次训练”。你可以更容易地安排休息日,并且你在编排计划时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非常简单,首先在训练周期中选择1-2个顽固的滞后肌肉群。然后,在正式训练过后的24-36小时后进行第二次刺激。

由于在二次训练中你仅仅针对一个肌肉群,所以不需要像上面那样采用循环训练。15分钟内你可以选择2个动作,使用每组8-12次的恒定张力,或者渐降组、暂停休息法、局部次数等。

次数:8-12次

组数:每个动作3-4组

动作数量:2-3个

做组风格:恒定张力

可能使用的方法:渐降组,暂停休息,全程+半程动作,闭塞训练。

记住,目标是让血液尽可能多的流入肌肉,重量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你在前一天已经完成了大重量训练。

3想要强化一个薄弱环节

这里的重点不是提高某块肌肉的视觉效果,而是强化某个在复合动作中拖了后腿的肌肉群。例如,肱三头肌可能是你卧推的薄弱环节,或者臀部可能是你硬拉的一个限制因素。

这种方法适用于你在计划中给自己安排了一些“主要动作”——你的目标是为了提高这些动作的力量数据。

在训练这个主要动作时,问问你自己哪块肌肉在联合发力的环节中是最弱的。然后在第二天训练的开头,为那块肌肉做一些孤立动作。

由于我们的目标是增长力量而非增肌,我们使用稍微不同的参数来修正弱点:

次数:6-8次

组数:每个动作6-8组

动作数量:1个(仅选择一个目标肌肉最有感觉的动作)

做组风格:控制离心过程(还原),加速完成向心过程(举起)

可能使用的方法:可考虑使用暂停休息法,但大部分情况下应该正常做组。

相关搜索

李小龙肌肉

彭于晏肌肉

朱亚文肌肉

郑浩南肌肉

施瓦辛格肌肉

黄晓明肌肉

说到硬拉,大家都觉得就是一个简单的从地面拉起重物的动作,但是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么回事,今天我们就来针对硬拉这个动作,进行一系列详细的讲解,看看作为力量之王的动作,到底有什么奥秘,看看这个让无数人受伤的动作,正确的动作要领应该是怎样的。

当我们装上了一个重量后,走到杠铃前身体要站在杠铃的正中心,双脚微微向外,肩部接近同宽,从侧面来看,杠的位置落在脚掌中心,接近胫骨,至于到底贴不贴近于胫骨,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而我们的建议是不要贴紧,因为长期杠铃和自己的皮肤摩擦就会破皮出血受伤,引起感染,这样的站法就是为了发力时脚掌平均受力于地面。

关键点一:握法

基本上一个良好的握距会与肩同宽且垂直于地面,这能够让你的斜方肌,肩胛骨和你的手肘手腕呈现在最自然的放松中立状态,而握法主要分成三种,分别是双正握,正反握和锁握(勾握)。

双正握的好处就是两边受力比较平均,起杠的时候不容易引起晃动,长时间训练以来不会造成左右两侧肌肉肌力不平衡的问题,但通常缺点就是双正握的握力不如另外两种握法。

正反握的好处就是能够让我们的握力得到一个迅速的提升,很多时间能够起到一个助力带的效果,但有一个缺点就是长期这样训练会造成左右两侧的肌肉差异较大。

锁握是一些进阶训练者或者举重队队员喜欢使用的,需要我们大拇指贴在杠铃上,用我们的食指以及中指包裹住拇指,但是新手不建议这样训练,难度较大。

关键点二:脊柱

 

第二个问题就是你的脊椎延伸到颈椎一样,保持在最中立的状态,当你保持在一个良好的位置的时候,你的胸部自然而然的就会微微的挺出来了。

不要刻意的去做一个挺胸的动作,很多人一发力导致突然挺胸,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动作,如果你已经养成这种习惯请务必要改掉。

关键点三:圆背和过度拱腰

在做硬拉时,肩胛自然下放就好,就像上图(右),上背部会呈现一个自然的弧形,而非上图(左)一样的错误圆背。

关键点四:站距

一般来说推荐同肩宽就可以,脚掌需要外八字,这样能够让你在做硬拉动作的时候有更多的内收肌以及臀大肌参与,膝盖的位置平行于脚掌外八字的幅度。

关键点五:启动

如果喜欢看视频的朋友一定看过很多高手在硬拉前做的动作都不一样,像世界第一大力士艾迪豪在硬拉的时候,喜欢将杠铃从前滚到自己的这一侧,然后屁股坐得很低才开始硬拉起来;而另一位世界级力量举高手丹格林在硬拉前喜欢使劲拉几下杠铃,才开始真正发力拉起。

其实这都是每个高手对自己身体太熟悉了,养成了一个习惯,确保他们在硬拉前身体能够足够紧张,只有了,你才能够全神贯注的去进行一个动作。

关键点六:臀位

的位置很多人不知道到底应该高还是低,这是一个困扰了很多人的疑问,首先我们来针对躯干的差异来做说明,理论上躯干短手长的人臀位会很低,反之躯干长手段的人他的臀位会越高,但是这也有一个个体差异的问题存在,是建立在不同躯体的人上面来说的话题。

理论上来说在越接近中立的状态下启动硬拉对我们越有利,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利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进行启动硬拉。

而我们推荐,不管你的身体结构如何,在你不清楚什么对你最有利的时候,还是尽量把臀位降低,因为高臀位很多时候都会让你受伤,也是很多人腰椎腰肌受伤的罪魁祸首。

这就是硬拉的六个要点,如果你的硬拉做的还不够完美,那就从第一点开始看,和自己的硬拉相比较,看看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异,并加以及时改正,只有不断去完善自己的动作,了解自己的身体,你的动作你的身材你的力量才会越来越好,硬拉是个好动作,一定要合理去运用,相信你能够把这项力量之王的动作,做得越来越好!

力量举练法是围绕三大项,其余都是accessory,另外再加上conditioning。专门给accessory来一天不是不可以但一周三次accessory有点本末倒置了。里面根据不同水平的人都有相应的计划制定并且充分考虑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健身房以为的各种因素等等。

力量举是一种有别于一般举重的新的举重竞技项目,包括深蹲、卧推和硬拉。它本来是基本力量训练的重要手段,后来发展为独立的体育运动竞赛项目。

这个项目开始盛行于英、美等国,逐步普及到其他国家。比赛顺序是先进行深蹲,然后卧推和硬拉。1972年国际力量举联合会(International Powerlifting Federation)正式成立,会址设在美国。

发展历程:

力量举是历史最悠久的力量运动,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古埃及人在劳动中发现了进行力量训练的必要性,同时提炼出两种最基本,最有价值的动作:深蹲和硬拉。将这二者组合起来练习,可以满足大多数劳动方式的需要。

搬运较轻的物体主要使用硬拉的方式,搬运较重的物体主要使用深蹲的方式。19世纪,大力士表演成为欧洲民间一项广受欢迎的娱乐形式,大力士们主要使用力量台和类似杠铃的器械表演深蹲、腿举、箭步蹲、前蹲等力量项目。

20世纪初,大力士表演达到最高水平,当时最强壮的大力士Paul Edward Anderson能台式蹲6270磅,另一位著名大力士Henry "Milo" Steinborn能台式腿举5000磅。

提高腰部力量的练习动作中,硬拉(DeadLift)无疑是最有效的动作。硬拉所用的是杠铃,曲柄和直柄杠铃都可以。传统硬拉即指屈腿硬拉,此外还有直腿硬拉,但屈腿硬拉锻炼重心更偏向于后腰竖脊肌。动作要领:1双脚呈八字形站立,杠铃放体前,屈膝俯身,双手正握杠铃,握距约与肩宽或宽肩,头稍抬起,挺胸腰背绷紧,翘臀,上体前倾约45度。腿肌用力伸膝提铃,稍停。然后屈膝缓慢下降还原。为提高锻炼效果,屈膝下降杠铃时不让其触及地面2拉到最高点时,双肩尽量外展,抬头挺胸,停滞3秒钟。还原,重复。注意事项:1注意区别直腿硬拉和屈腿硬拉:屈腿硬拉是锻炼后腰的最好办法,直腿硬拉则主要锻炼大腿股二头肌。

2动作平稳,提杠铃时不能含胸弓腰,抬头、腰背要绷紧,上体始终保持张紧状态,否则容易损伤腰椎;提拉杠铃至极限时腰背不要后仰,意念要始终在后背部。3身体重心问题是硬拉容易出现的错误,往往为省力把重心向后移,这样臀部和大腿后侧肌群就会参与更多的运动,分担腰部承受力,也就变成了练习腿部的动作。所以一定要将重心移到腰部,身体稍向前探身,直到感觉腰部产生压力为止。

4腿部幅度:腿部不要过于伸直或弯曲,过于伸直就只锻炼大腿后侧,过于弯曲,就成了蹲起,只会锻炼到腿部。具体弯曲程度没有特定标准,一般做到腿部稍屈,腰部感觉明显就可以了。5双脚距离:开始锻炼时双脚与髋同宽就可,随着训练水平提高,重量增加,双脚也可打开一点,这样能减少腰部的压力,做起更重的重量,刺激更深层的肌肉。6握法说明:过去许多健美运动员都采用一正一反的握法,现在倾向于双手正握,因为正握能更好地控制杠铃使身体平稳,而一正一反会引起杠铃转动,躯干也会跟着扭转,容易引起腰部损伤。

卧推、硬拉和深蹲被称为力量举三大项,他们的推举重量,也是一个人的身体力量的最好体现。那么卧推硬拉深蹲重量比应该是多少才好而?

卧推硬拉深蹲重量比多少才合格

卧推、硬拉和深蹲推举的重量的合格标准,是和个人体重有关的,而不是绝对重量。90kg的人和70kg的人,同样推举70kg的重量,他们的水平当然也是不同的。

在健身界,一般认为,卧推需要推起一倍自身体重,才算合格。而深蹲一般要求是2倍体重为优秀,硬拉要求是25倍体重。

此外,美国对爆发型运动选手的卧推要求,则是要到15倍体重。

卧推硬拉深蹲训练多重合适

卧推、硬拉和深蹲推举的合格重量,指的是单次最大推举的重量,而训练时要求的是多次进行,自然不能一样。

卧推、硬拉和深蹲训练时的重量,不是根据体重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个人的力量。这很容易理解,两个90kg的训练者,一个壮硕,一个肥胖,他们的力量不同,如果他们训练的重量一样,可能就会一个觉得力量太轻,一个则是无法举起。

卧推硬拉深蹲推举的重量为:在该重量下,训练者所能连续做的最多卧推/硬拉/深蹲次数是6-12次。这个重量下,可以最好的增强肌肉体积,并增长肌肉力量。

注意:当连续能做到15个以上的硬拉、深蹲或者卧推,那么你就需要增加重量了。

卧推硬拉深蹲训练怎么安排

硬拉和深蹲因为训练的身体部位有很多的相同,因为一般会分开进行训练。

1一般安排的训练是硬拉+卧推组合,深蹲+卧推组合。比如,第一天进行硬拉+卧推组合训练,第四天进行深蹲+卧推组合,第七天再进行硬拉+卧推组合训练。

2硬拉和深蹲训练需要隔开三天进行训练,因为硬拉和深蹲锻炼的腿部和臀部肌肉,需要经过72小时休息才能恢复。如果肌肉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那么可能会萎缩无力,反而影响训练效果。因此,组合训练也应该隔三天进行训练。

卧推硬拉深蹲训练做多少次

卧推硬拉深蹲属于力量训练,要求大重量、多组数、低次数、高密度,因此,硬拉深蹲卧推每个训练可以一天做3-5组,每组8-12个,组间休息控制在1分钟以内。也就是硬拉每次做3-5组,每组8-12个;深蹲每次做3-5组,每组8-12个;卧推每次做3-5组,每组8-12个。

卧推、硬拉和深蹲被称为力量举三大项,他们的推举重量,也是一个人的身体力量的最好体现。那么卧推硬拉深蹲重量比应该是多少才好而?

卧推硬拉深蹲训练饮食安排

俗话说“三分练,七分吃”,尤其在硬拉深蹲卧推等力量训练中,饮食是十分重要的。

少吃多餐

在力量增肌训练中,应该少吃多餐。人体的消化功能有限,每餐吃得再多,能消化吸收的部分也不会增加太多,反而会增加胃负担。因为我们可以每餐少吃一些,分多餐吃完,这样可以让身体更好的消化吸收。一般每天可以吃5餐以上。每天摄入的热量,要比平时要多。

运动后马上补充蛋白质

运动后身体合成蛋白质的效率会有所提高,此时及时的补充易于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可以帮助身体成蛋白质,帮助肌肉增长。蛋白粉就是十分不错的选择。

正餐多吃蛋白质

力量增肌训练期间,正餐应该多吃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帮助身体更好的合成蛋白质,帮助增长肌肉。富含蛋白质是食物有牛肉、鸡胸肉、鸡蛋、牛奶、豆制品等。

只练卧推硬拉深蹲好吗

只做卧推硬拉深蹲当然不好。

1只做卧推硬拉深蹲,身体很快就会进入一个平台期,此时很难再有突破,因此,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加入一些独立部位的锻炼,单独训练肩,二头三头,上背,下背等。

2其次,只做卧推硬拉深蹲,缺乏有氧训练,心肺能力无法锻炼,得不到增强,在进行大力量训练时容易因此不能稳定持续的进行,身体恢复能力也会较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421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