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肩周炎的偏方有哪些

治疗肩周炎的偏方有哪些,第1张

肩周炎可外用肩骨通按摩膏。

推荐以下几种按摩方法,有效缓解肩周炎的疼痛,平时在家也可以操作:

1用健侧的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患侧肩关节的前部及外侧,时间1~2分钟,在局部痛点处可以用拇指点按片刻。

2用健侧手的第2~4指的指腹按揉肩关节后部的各个部位,时间1~2分钟,按揉过程中发现有局部痛点亦可用手指点按片刻。

3用健侧拇指及其余手指的联合动作揉捏患侧上肢的上臂肌肉,由下至上揉捏至肩部,时间1~2分钟。

4还可在患肩外展等功能位置的情况下,用上述方法进行按摩,一边按摩一边进行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

5最后用手掌自上而下地掌揉1~2分钟,对于肩后部按摩不到的部位,可用拍打法进行治疗。

自我按摩可每日进行1次,坚持1~2个月,会有较好的效果。

风衣上的扣子叫风衣扣,风衣袖口上的带子叫袖袢。

风衣,一类起防风作用的轻薄型大衣, 适合于春、秋、冬三季外出穿着,为近二、三十年来较流行的服装。风衣由于其造型灵活多变、健美潇洒、美观实用、款式新颖、携带方便、富有魅力等特点,深受中青年男女的喜爱,老年人也爱穿着。

治疗方案

  1肩周炎有其自然病程,一般在1年左右能自愈。但若不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即使自愈也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2早期给予理疗、针灸、适度的推拿按摩,可改善症状。

  3痛点局限时,可局部注射醋酸强地松龙、能明显缓解疼痛。

  4疼痛持续、夜间难以入睡时,可短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并加以适量口服肌松弛剂。

  5无论病程长、短,症状轻、重,均应每日进行肩关节的主动活动,活动时以不引起剧痛为限。

疾病预防

  避免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因素。

保健贴士

  1、注意肩关节局部保暖,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受风及久居潮湿之地。

  2、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提重物,注意局部保暖。

  3、要加强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和户外锻炼,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损伤。

  4、老年人要加强营养,补充钙质,如吃牛奶,鸡蛋,豆制品,骨头汤,黑木耳等,或口服钙剂。

  5、急性期不宜做肩关节的主动活动,可采用热敷、拔火罐、轻手法推拿、按摩等方法综合治疗,注意热敷时不要烫伤。

针灸疗法

  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并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性病变。其临床表现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以疼痛为主,日轻夜重;晚期则以功能障碍来主,外展、外旋及后伸等动作受限最明显。

  中医学中,本病称“漏肩风”、“肩凝”等,属痹症范畴。多因年老体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致经脉痹阻;或跌仆损伤,瘀血留内,气血不行,经筋作用失常而道致本病。

  针灸治疗肩痛在《针灸甲乙经》、《备急千全要方》、《针灸资生经》及《针灸大成》等著作中,均有记载。现代明确提到肩关节周围炎的针灸治疗首见于1954年。六十年代报道颇多,但以传统的针刺法为主。近二十年来,几乎各种穴位刺激疗法被用于本病的治疗,诸如刺血、针刺、艾灸、拔罐、穴位激光照射、热针、穴位微波法、电针以及穴位注射等,为提高疗效,还往往将二或三种方法结合运用。目前,针灸及各种穴位刺激法的疗效大致类似,有效率在95%以上。

  治疗

  体针

  (一)取穴

  主穴:肩髃透极泉,天宗透秉风、肩贞、条口透承山。

  配穴:曲池、尺泽、肩陵、肩井、合谷、阳陵泉。

  肩陵穴位置:阴陵泉下8~9分。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嘱病人垂曲肘。宜以28号针,长3~4寸,行深刺透刺,使局部有较强的酸麻胀感。条口透承山及肩陵穴、阳陵泉均宜针对侧穴,为提高疗效,可先针此类穴,待明显得气后,令患者活动肩部,内外旋转、前伸后屈等;然后再针局部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448例,结果痊愈226例,显效100例,有效111例,无效11例,其总有效率为975%[1~5]。

  电针加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肩髃、天宗、曲池、肩井。

  配穴:条口透承山、臂(骨需)、阿是穴。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配穴,病程<30天者,加条口透承山;>30天者,选余穴。先取肩髃,快速刺入1寸,得气后,再向极泉方向刺入3~4寸,行针2~3分钟,余主穴用常规刺法,然后接通电针仪,用密波或疏密波,留针30分钟。电流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如病程<30天,先取患侧条口透承山,针深25寸,得气后通电针仪之正极;手握负电极,电针法同上。>30天者,针其余配穴,方法同上。选2穴行穴位注射,药物用丁公藤注射液或5%当归注射液,每穴1毫升。电针每日或隔日1次,穴注每周2次。电针、穴注不同日进行。

  (三)疗效评价

  共治226例,结果痊愈或基本痊愈135例,显效45例,有效4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76%[6,7]。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肩内陵、曲池、阿是穴。

  配穴:肩贞、肩髃、天宗、臂(骨需)。

  肩内陵穴位置:垂肩,腋前纹端与肩髃连线中点。

  (二)治法

  主穴均取,配穴酌加1~2穴。用低功率氦氖激光仪照射,输出功率为7毫瓦,波长6328埃,光斑直径4毫米,治疗面积1226平方毫米,照射距离50厘米左右。每穴照射5分钟,痛点可8~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歇3~5日。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57例,结果,痊愈95例,显效50例,有效10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53%[8~10]。

  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肩部压痛点(下同)。

  (二)治法

  首先在患肩上进行按压,找到压痛点,在最明显的一处用三棱针或铍针迅速刺入,深1~2分左右,即出针。如此上、下、左、右,进行点刺,共5针,呈梅花状,范围以稍大于罐具口径为宜,点刺处则应血出如珠。如痛点较分散,每次刺络2~3个痛点。用闪火法或真空拔罐器拔罐10~15分钟,拔出1~3毫升血为度。去罐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并行被动活动5~10分钟,每隔2~4日一次,连续3次为一疗程。 患者平时加强功能锻炼。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28例,结果痊愈120例,显效54例,有效3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35%[11~13]。

  刺血

  (一)取穴

  主穴:尺泽、曲池、曲泽。

  配穴:肩贞、肩髎、肩内陵、阿是穴。

  (二)治法

  主穴每次仅取一穴,配穴据症酌取,均为患侧。先在穴位及其周围仔细寻找有瘀血现象之静脉,然后用消毒三棱针刺破血管,出血10~20毫升,血止后拔罐5分钟。每10~20天治疗1次,3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30例,经1~3次治疗,痊愈28例,显效2例,总愈显率达100%[14]。

  耳针

  (一)取穴

  主穴:肩、锁骨、神门、肩关节。

  配穴:肝、脾、皮质下。

  肩关节穴位置:在肩穴与锁骨穴之间。

  (二)治法

  主穴取2~3穴,酌加配穴。探得敏感点或阳性反应物后,用5分普通毫针快速刺入,得气后,行捻转手法,中强度刺激,约持续半至1分钟。在运用手法的过程中,令病人适量活动患肩。疼痛较剧烈者,肩或肩关节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数滴。毫针刺每日1次,刺血隔2~3日1次。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78例,结果临床痊愈37例,显效28例,有效6例,无效4例,其总有效率为944%[15,16]。

  割治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以左手食指、中指绷紧阿是穴,右手持锋钩针迅剌入皮下组织,病人有酸、麻、胀感时停止进针,然后上下提动针柄,钩割数下,出针。加拔火罐,10~15分钟。每周2次,4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三)疗效评价

  共以上法治60例,痊愈56例,显效4例,有效率为100%[17]。

  按摩疗法

  一部分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有自愈趋势,仅遗留轻度功能障碍。大部分患者须经有效的治疗方能痊愈。手部按摩配合肩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手部按摩可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环,加速渗出物的吸收,起到通络止痛的作用;功能锻炼可以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以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两者相得益彰。

  按摩选穴

  经穴:经渠、少府、内关、合谷、后溪、中清等。

  反射区:肩关节、颈肩区、斜方肌、肾、输尿管、膀胱、肺、颈项、颈椎、胸椎、肝、脾等。

  反应点:肩点、痉挛刺激点、后头点、颈项点等。

  全息穴:颈肩穴、上肢穴。

  按摩方法

  推按上述反射区,每穴1oo-200次;点按各反应点2o0-3o0次;掐按各全息穴30o次。上述经穴分为两组,合谷、经渠、少府为一组,内关、后溪、中渚为另一组,每次按摩一组,两组轮换使用。每穴按揉30-50次。每天按摩1次,30次为1个疗程。可持续3-4个疗程,直至痊愈。

  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如爬墙活动,即双脚并拢,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手沿墙壁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臂尽量高举,然后缓缓下回原处,反复数次;体后拉手,即双手向后,用健侧手拉住患侧腕部,渐渐向上拉动,反复进行;另有甩手等肩关节的各向活动等。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2o分钟。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幅度要由小渐大。

  治疗期间,避免提重物,注意局部保暖。局部可配合热敷,每天1次,每次10分钟。水温不要过高,以免烫伤。

  (一)

  辨证久伤入络,筋肉失养。

  治法活血养血,舒筋通络。

  方名舒筋养血汤。

  组成当归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鸡血藤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威灵仙10克,桂枝6克,蜈蚣6克,橘络6克,黄芪15克,细辛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余锡明方。

  (二)

  辨证寒邪祛瘀,痹阻经络。

  治法温经散寒,化痰祛瘀。

  方名阳和活络汤加减。

  组成麻黄5克,白芥子10克,熟地15克,桂枝10克,甘草3克,炮附子10克,姜黄6克,*羊藿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制乳没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出处郑国珍方。

  (三)

  辨证肝肾两虚,痹阻关节。

  治法滋补肝肾,温经通络。

  方名三痹汤加减。

  组成羌活12克,党参12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狗脊10克,熟地15克,黄芪15克,白芍10克,细辛2克,蜈蚣2条,川芎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余锡明方。

  (四)

  辨证寒凝血滞,兼有气虚。

  治法温经散寒,益气活血。

  方名肩凝汤加味。

  组成黄芪30克,川草乌各9克,当归30克,丹参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活18克,生地30克,香附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娄多峰方。

  (五)

  辨证筋骨劳损,营卫俱虚,气血瘀滞,经脉受阻。

  治法调营卫,行气血,舒筋络,止疼痛。

  方名蠲痹汤加味。

  组成炙黄芪15克,当归15克,姜黄10克,羌活10克,赤芍10克,防风10克,甘草3克,生姜10克,大枣3枚,川芎10克,红花10克,丹参15克,鸡血藤15克,没药10克,续断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邱峰方。

  (六)

  辨证肝肾亏损,风湿痹阻,经络凝滞。

  治法补肝益肾,活血通络。

  方名补肝益肾通络汤。

  组成当归9克,杜仲9克,黄芪12克,党参9克,川断9克,菟丝子9克,羌活9克,鹿角霜9克,枸杞9克,伸筋草6克,何首乌9克,城草3克,山楂9克,谷芽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明智方。

  (七)

  辨证肝之精气虚衰,筋失温煦,复感风寒之邪,痹阻于肩。

  治法温补肝肾,祛散风寒。

  方名补肝益气汤。

  组成昆黄芪30克,党参20克,山萸肉20克,桑枝10克,桂枝10克,杜仲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程远文方。

  (八)

  辨证肝肾亏虚,外邪内侵,气虚血瘀。

  治法补肾养肝,益气活血,祛风胜湿。

  方名蠲痹解凝汤。

  组成黄芪20克,葛根20克,山萸肉10克,伸筋草10克,桂枝10克,姜黄10克,田三七5克,当归12克,防风12克,秦切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加黄酒少许温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王西周方。

  (九)

  辨证正气不足,营卫失和,感受外在的风寒湿邪,袭于经脉,留而不去而致。

  治法调和营卫,活血止痛。

  方名肩凝汤。

  组成麻黄15克,桂枝15克,威灵仙15克,白芍25克,穿山龙30克,红花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柴国剑方。

  (十)

  辨证正气不足,风寒之邪外束,营卫失和,脉络内阻。

  治法通经活络定痛。

  方名活络定痛汤。

  组成穿山龙20克,药10克,土虫10克,甲珠10克,川椒10克,蜣螂虫10克,露蜂房15克,乌蛇15克,羌活15克,威灵仙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任继学方。

  (十一)

  辨证风寒乘虚而入,凝之于肩,肩凝作痛。

  治法疏肝和脾,散寒祛风。

  方名增损逍遥散。

  组成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陈皮15克,清半夏10克,羌活10克,桂枝10克,白芥子10克,附片10克,秦艽10克,茯苓10克,以白酒作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饭后服用。

  出处郭焕章方。

  (十二)

  辨证卫气亏虚,贼风邪气入侵,寒湿阻滞经络。

  治法补卫气,通经络,散寒湿。

  方名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成黄芪60克,当归20克,桂枝12克,白芍20克,炙甘草16克,大枣10克,威灵仙12克,川山甲6克,防风12克,蜈蚣2条,生姜10克,羌活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胡国栋方。

常用中医名方

  1.生山楂甘草汤 生山楂50克,桑椹50克,桑枝25克,乌梅25克,白芍20克,伸筋草20克,醋制元胡20克,姜黄15克,桂枝15克,威灵仙15克,醋制香附15克,甘草10克。水煎温服,3日2剂,1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除配合练功外停用其他药物或疗法。舒筋通络,祛淤行痹止痛,滑利关节。主治肩周炎。

  2.白芍汤 白芍、沙地龙各400克,制马钱子、红花、桃仁、威灵仙各350克,乳香、没药、骨碎补、五加皮、防己、葛根、生甘草各150克。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装入胶囊,每粒含生药02克,成人每次口服3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休息3天,再行下1个疗程。主治肩周炎。

  3.黄芪当归汤 黄芪60克,当归20克,桂枝12克,白芍20克,炙甘草16克,大枣10克,威灵仙120克,穿山甲6克,防风12克,蜈蚣2条,生姜10克,羌活12克。每日1剂,水煎服。补胃气,通经络,散寒湿。主治肩关节周围炎。冷痛者,加制川草、乌草各10克;兼痰湿者,加法半夏12克,胆南星10克;病久三角肌萎缩者,加制马钱子03克。局部可以配合以针灸治疗。

  4.千山活血膏 三七、大黄、续断、乳香、没药、延胡索、细辛、千年健、山慈姑、土鳖虫、羌活、羚羊角、桂枝等20味。

徒手体操疗法

  做肩关节三个轴向活动,用健肢带动患肢进行各种练习。

  器械体操:利用体操棒、哑铃、吊环、滑轮、爬肩梯、拉力器、肩关节综合练习器等进行锻炼。

  注意:应在无痛范围内活动,因为疼痛可反射性地引起或加重肌痉挛,从而影响功能恢复。每次活动以不引起疼痛加重为宜。反之则提示活动过度或出现了新的损伤,宜随时调整运动量。

  下垂摆动练习:躯体前屈,使肩关节周围肌腱放松,然后做内外、前后、绕臂摆动练习,幅度可逐渐加大,直至手指出现发胀或麻木为止。此时记录摆动时间,然后直腰稍做休息放松,再做持重(1~2公斤)下垂摆动,做同样时间的前后、内外、环绕摆动(30~50次),以不产生疼痛或不诱发肌肉痉挛为宜。也可在俯卧位下进行,即将患肩垂于床外,然后做放松摆动或提重物摆动练习。

  按摩与被动运动:肩部按摩能达到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肌痉挛和松解关节粘连的作用。按摩配合被动活动,可增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但手法一定要轻柔,以免症状加重。一般先在肩部施以推、揉、滚等手法,以放松肌肉,缓解痉挛。再拿或按肩井、肩骨禺、肩贞、中府、天宗等穴。用推按理筋法,弹拨肱二头肌肌腱、肱三头肌长头及胸大肌止点。在做肩关节的抖动,同时做肩关节各方向轻巧的被动运动,逐渐扩大活动范围,最后以搓、抹等手法结束按摩。

  [特色疗法]

  1.肩周炎的推拿疗法

  (1) 舒筋活络法:此为准备手法。患者取端坐位,医者以右手全掌着力,从手腕部开始,由肘、肩推抚至颈部,由上肢、肩内侧至外侧、后侧,依次推抚,反复施术20余次。

  (2) 滚揉法:患者仰卧或坐位,医者用滚法或指揉法施术于患侧肩前部及上肢内侧,反复数次,配合患肢外展、外旋活动。再取卧位,医者一手握住患肢肘部,另一手在肩外侧或腋后部施用滚揉法,并嘱患者做患肢上举、内收等活动;再让患者仰卧,医者用滚揉法或指揉法在患侧胸外上部、肩前部滚揉,然后让患者坐起,配合患肢后伸活动。

  (3) 点按穴位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点按合谷、曲池、缺盆、肩髑、肩贞,肩髂、肩井、天宗、曲垣、阿是等穴,使局部产生酸胀感。

  (4) 环转摇肩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稍后,一手挟患肩,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关节为轴做环转运动,幅度由小到大。然后,一手托起前臂,使患侧肘屈曲,前臂内收,患侧手由健肩绕头顶、患肩、面前反复环绕10次。同时,另一手拿捏患肩。

  (5) 上肢被动后扳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稍前方,一手握住患侧腕部,以肩顶住患者患侧肩前部,握腕之手将患臂由前方扳向背后,逐渐用力使之后伸,反复4—5次。

  (6) 背后拉臂法:医者站在患者健侧稍后方,一手扶健侧肩,以防止患者上身前屈,另一手握住患侧腕部,从背后将患肢向健侧牵拉,逐渐用力,加大活动范围,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7) 提抖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肩外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稍上方。将患肢提起,用提抖的方法向斜上牵拉,牵拉时要求患者先沉肩屈肘,医者缓缓向斜上方牵拉患肢,活动幅度逐渐增大,手法力量由小到大,注意用力不能过猛,防止意外发生。

  2.自我按摩

  中医认为,人的经络有12条,其中6条通过肩膀,3条通过手背面,3条通过手掌面,因而疏通经络可以治疗肩周炎。治疗时,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在手背面上,从手指朝肩膀方向按摩,然后在手掌面上从肩膀朝手指方向按摩,也可用毛巾做按摩工具,一般按摩3—5次,把皮肤擦红即可。

  手指按摩有4种方法:①左手手指和右手手指反交叉,同时拉伸手指根部的关节,然后手指再正交叉,有节奏地一张一合,做3~5次。②手指交叉,犹如基督教徒祷告似的,使手掌弯曲,以刺激手掌和所有的手指持续30秒钟。③用大拇指和食指的指心揉另一只手的手指,动作要轻柔,左右手的手指都要揉。④采用指压法,用大拇指指心刺激手掌的肌肉和指根部,一面数“一、二、三”,一面有节奏地按压,每处按压3次。

  3.常练健身球

  对15例肩周炎患者试用健身球进行了3个月的临床治疗观察,在使用健身球前后,用皮肤温度测定仪进行了测量,结果练球前后30分钟手心劳宫穴和肩关节前后两个部位的温度升高了067—076℃,而且15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因为,运动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从而改善了局部的营养供给,加快了新陈代谢,使各种症状减轻,病情好转。从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来解释练健身球对防治肩周炎的作用也有一定意义,手掌内侧面有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肺主气,心主血脉,健身球在手中运动,刺激手上的穴位和经络,疏通经络,调整气血,从而达到治疗作用,因此,肩周炎患者应该经常练健身球,以利早日康复。

  [专家提醒]

  1、加强体育锻炼是预防和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但贵在坚持。如果不坚持锻炼,不坚持做康复治疗,则肩关节的功能难以恢复正常。

  2、营养不良可导致体质虚弱,而体质虚弱又常导致肩周炎。如果营养补充得比较充分,加上适当锻炼,肩周炎常可不药而愈。

  3、受凉常是肩周炎的诱发因素,因此,为了预防肩周炎,中老年人应重视保暖防寒,勿使肩部受凉。一旦着凉也要及时治疗,切忌拖延不治。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组织炎,这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50岁左右的人比较常见。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伏案工作,肩部的肌肉韧带处在紧张状态,故50岁以下人中也不少见。中医认为本病由肩部感受风寒所致,又因患病后胸肩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好像冻结了一样,所以称“冻结肩”、“肩凝症”。

  肩关节是人体全身各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其关节囊较松弛,关节的稳定性大部分靠关节周围的肌肉、肌健和韧带的力量来维持。由于肌腱本身的血液供应较差,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加之肩关节在生活中活动比较频繁,周围软组织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摩擦挤压,故而易发生慢性劳损。

  1.临床表现

  肩周炎的发病特点为慢性过程。初期为炎症期,肩部疼痛难忍,尤以夜间为甚。睡觉时常因肩怕压而特定卧位,翻身困难,疼痛不止,不能入睡。如果初期治疗不当,将逐渐发展为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能上举,呈冻结状。常影响日常生活,吃饭穿衣,洗脸梳头均感困难。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肩臂局部肌肉也会萎缩,患者极为痛苦。

  2.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肩周炎初期,中成药可选用木瓜丸、小活络丹、国公酒治疗。汤药可选用经验方: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陈皮10g,清半夏10g,羌活10g,桔梗10g,白芥子10g,黑附片10g,秦艽10g,茯苓10g。以白酒作引,水煎服,每日2次,饭后服。

  肩周炎后期,中成药可选用大活络丹、舒经活络丸、五加皮酒治疗。汤药可选用经验方:当归30g,丹参30g,桂枝15g,透骨草30g,羌活18g,生地黄30g,香附10g,草乌9g,忍冬藤40g,桑枝20g。水煎服,每日2次。

  3.功能锻炼

  目前,对肩周炎的治疗,多数学者认为,服用止痛药物只能治标,暂时缓解症状,停药后多数会复发。而运用手术松解方法治疗,术后容易引起粘连。所以采用中医的手法治疗被认为是较佳方案,若患者能坚持功能锻炼,预后相当不错。

  下面介绍肩周炎的八种自我防治动作供患者参考:

  (1)屈肘甩手患者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

  (2)手指爬墙患者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到最大限度,在墙上作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3)体后拉手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4)展臂站立患者上肢自然下垂,双臂伸直,手心向下缓缓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后停10分钟,然后回原处,反复进行。

  (5)后伸摸棘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触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渐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呆住不动,2分钟后再缓缓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6)梳头患者站立或仰卧均可,患侧肘屈曲,前臂向前向上并旋前(掌心向上),尽量用肘部擦额部,即擦汗动作。

  (7)头枕双手患者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8)旋肩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划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复数遍。

  请患者注意,以上八种动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交替锻炼,每天3—5次,一般每个动作做30次左右,多者不限,只要持之以恒,对肩周炎的防治会大有益处。

  2)治疗方法

  1初期中药治疗

  ①中成药可选用木瓜丸、小活络丹、国公酒治疗。

  ②汤药可选用经验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陈皮10克,清半夏10克,羌活10克,桔梗10克,白芥子10克,黑附片10克,秦艽10克,茯苓10克。以白酒作引,水煎服,每日2次,饭后服用。

  2后期中药治疗

  ①中成药治疗:可选用大活络丹、舒经活络丸、五加皮酒治疗。

  ②汤药可选用经验方:当归30克,丹参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活18克,生地黄30克,香附10克,草乌9克,忍冬藤40克,桑枝20克。水煎服用,每日2次。

  3)以下介绍几则成功治疗“肩周炎”的食疗药膳:

  1取追骨风30克,酒60克。追骨风入酒内浸泡5日。分数次内服。

  2用老生姜1000克,葱子500克,甜酒250克。将二味药捣烂后,炒热,敷痛处。

  3取生姜500克,大葱根50克,花椒250克,小茴香100克,白酒150克。先把生姜和葱根切碎,捣成泥浆,小茴香和花椒捣成面,然后将四味混在一起搅匀,置于铁锅中用文火炒热,加白酒搅和,再装入纱布袋中,敷于患处。温度以能耐受为度,上盖毛巾,再盖上棉被,使之发汗。第二天药袋用锅炒热继续用,不必换药,此药袋可加酒。每晚1次,坚持治疗,定有疗效。连服1个月见效,一般需服81天。

参考文献:网上查找,希望对你有帮助

随症加减用药

一,发热

1、外感风寒-----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苏叶,羌活,白芷,

2、外感风热-----桑叶,菊花,薄荷,蝉蜕,蔓荆子,

3、温病-----(卫分)或热毒,银花,连翘,牛蒡子,大青叶,板兰根,

4、热入营血-----(营分)生地,丹皮,元参,赤芍,

5、火毒-----川连,黄柏,黄芩,枝子,

6、少阳证-----柴胡,黄芩,

7、阳明气分证-----石膏,知母,花粉,

8、阳明腑实证-----大黄,芒硝,元明粉,

二,一切头痛

1、外感风热-----菊花,蔓荆子,薄荷,蝉蜕,

2、外感风寒-----羌活,荆芥,白芷,藁本,细辛,

3、鼻渊头痛-----苍耳子,辛荑,薄荷,白芷,

4、湿邪头痛-----藿香,苍术,防风,羌活,

5、肝热头痛-----龙胆草,夏枯草,枝子,黄芩 ,

6、肝阳上亢-----石决明,草决明,钩藤,菊花,

7、痰厥头痛-----川芎,细辛,南星,陈皮,云苓,半夏,枳实,甘草,

8、少阳头痛-----(偏头痛)柴胡,黄芩,玉竹,

9、太阳头痛-----(后头痛)川芎,麻黄,羌活,独活,

10、少阴头痛-----(前额痛)升麻,石膏,白芷,葛根,(此条“少阴”应为“阳明”)

11、太阴头痛-----苍术,半夏,南星,

12、少阴头痛-----麻黄,附片,细辛,

13、厥阴头痛-----(头顶痛)人参,吴萸,藁本,生姜,大枣,

14、气虚头痛-----黄芪,人参,炒白术,升麻,

15、血虚头痛-----当归,熟地,炒白芍,川芎,首乌,鸡血藤,

16、阴虚头痛-----元参,山萸,白芍,枸杞,玉竹,女贞子,生地,

17、阳虚头痛-----鹿茸,鹿角胶,附子,肉桂,苁蓉,巴戟,仙灵脾,

18、顽固头痛-----全蝎,白姜蚕,白附子,蜈蚣,

三,眩晕

1、外感眩晕-----川芎,天麻,半夏,羌活,桔红,茯苓,甘草。生姜,

2、内伤眩晕-----人参,当归,茯苓 ,枣仁,菊花,天麻,桔红,

3、肝风内动-----菊花,钩藤,天麻,地龙,薄荷,

4、肝阳上亢-----珍珠母,代赭石,石决明,龙骨,牡励,

5、肝热眩晕-----夏枯草,菊花,龙胆草,草决明,

6、气虚眩晕-----黄芪,党参,升麻,人参,

7、血虚眩晕-----当归,熟地,首乌,白芍,

8、肾阳虚晕-----鹿茸,紫河车,锁阳,仙灵脾,仙茅,

9、气滞头晕-----木香,丁香,砂仁,桔皮,花苓 ,炒白术,

10、痰湿头晕-----半夏,陈皮,茯苓,白术,

四,咽喉痛

1、外感风热-----牛旁子,蝉蜕,薄荷,元参,竹叶,

2、肺气不利-----射干,桔梗,麦冬,

3、肺胃热盛-----山豆根,牛黄,马勃,通大海,花粉,

4、热毒-----银花,连翘,板兰根,枝子,

5、失音-----通大海,川贝,冬花,

五,口舌痛

1、心胃火盛-----川连,枝子,石膏,黄芩,木通,竹叶,灯心。

2、肺胃阴虚-----生地,元参,石膏,玉竹,沙参,麦冬,

3、虚火上炎-----元参,生地配肉桂,

4、阳明腑实-----大黄,芒硝,元明粉,

六,口感

1、口渴-----花粉,葛根,芦根,沙参,

2、口苦-----龙胆草,茵陈,枝子。

3、口甜-----川连,黄芩,枝子,石膏,佩兰,茯苓 ,竹叶,

4、口臭-----炒黄芩 ,川连,木通,连翘,荜卜,各香,砂仁,川朴,槟榔,

七,牙痛

1、牙齿肿痛-----当归,生地,丹皮,升麻,川连,防风,荆芥,石膏,

2、胃火牙痛-----升麻,川连,生地,当归,丹皮,生石膏,大黄,芒硝,甘草。

3、风火牙痛-----羌活,防风,藁本,白芷,川芎,薄荷,细辛,生地,

4、虫牙痛-----元参,生地,川连,川椒,细辛,白芷,乌梅,薄荷,

5、阴虚牙痛-----熟地,生石膏,麦冬,牛膝,知母,

6、牙齿腐烂-----芦荟,胡黄连,枝子,牛蒡子,银柴胡,桔梗,川军,玄参,薄荷,

八,鼻疾

1、鼻流清涕-----石膏,玉米,辛荑,麻黄,赤芍,桔梗。

2、鼻流臭涕-----苍耳子,白芷,黄芩,胆草,知母,牛旁子。

3、鼻流浊涕-----苍耳子,辛荑,白芷,薄荷,各香。

4、鼻流黄涕-----黄芩,枝子,银花,鱼腥草,苍耳子,辛荑,知母,防风。

5、鼻衄-----生石膏,茅根,侧柏叶,茜草根,淮牛膝,生地。

6、鼻内生疮-----黄芩,麦冬,炙桑皮,扼子,连翘,赤芍,桔梗,荆芥,薄荷,甘草。

九,耳疾

1、肾虚耳鸣-----熟地,山药,山萸,云苓,泽泻,丹皮,磁石,五味子,

2、肝火耳鸣-----龙胆草,泽泻,牛膝,黄芩。

3、突然耳聋-----知母,生石膏,柴胡,香附,路路通,甘草,

4、耳内流脓-----银花,连翘,枝子,柴胡,黄芩,防风,荆芥,当归尾,赤芍,

5、耳内生肉-----当归,川芎,炒白芍,靶子,柴胡,丹皮,黄芩,川连,牛蒡子,生石膏,甘草。

6、耳底疮-----银花,连翘,薄荷,桔梗,蒲公英,菊花,路路通。

7、耳痒-----熟地,生地,天冬,麦冬,玄参,郁金,泽泻,甘草,

十,目疾

1、眼流泪-----苁蓉,熟地,山药,菊花,丹皮,泽泻,

2、眼前黑花-----磁石,菟丝子,远志,神曲,石斛,苁蓉,熟地,

3、肝火上冲-----龙胆草,枝子,黄芩,夏枯草,秦皮,

4、风热目翳-----蒙花,谷精草,草决明,木贼,蝉蜕,青葙子,菊花,

5、肝肾虚-----熟地,女贞子,枸杞,复盆子,白芍,黑豆,

6、瞳孔散大-----山萸肉,五味子,知母,菟丝子,枸杞,

7、瞳孔缩小-----元参,丹皮,

8、白内障-----菟丝子,五味子,谷精草,

9、只能视上物-----(肾阳不足)酒当归,黄芩,熟地,麦冬,五味子,人参,柴胡,枳壳,枸杞,

10、只能视下物-----夜明砂,石决明,蝉蜕,当归,木贼,

11、肝虚雀目-----柴胡,白芍,熟地,茯苓,菊花,细辛,防风,甘草,

12、眼不能远视-----(气虚血明)生地,麦冬,枳壳,菊花,

13、眼不能近视-----(血虚气明)人参,远志,菖蒲,茯芩,

14、视物异色-----人参,黄芪,蔓荆子,黄柏,白芍,葛根,升麻,炙甘草,

15、目眩-----熟地,菟丝子,车前子,杞子,菊花,

十一,胸胁痛症

1、气滞痛-----薤白,瓜萎,枳壳,桔梗,橘叶,乌药,木香,

2、淤血痛-----丹参,乳香,没药,桃仁,红花,五灵脂,蒲黄,

3、痰阻痛-----白芥子,瓜萎仁,半夏,陈皮,枳实,

4、阳虚寒凝痛-----桂枝,肉桂,制川乌,附子,

5、胁痛-----(左痛)柴胡,陈皮,川芎,赤茯芩,枳壳,木香,甘草,香附,(右痛)桔梗,陈皮,枳壳,郁金,

十二,呕吐呃逆

1、胃寒-----半夏,陈皮,丁香,柿蒂,砂仁,良姜,干姜,吴萸,

2、胃热-----竹茹,批杷叶,枝子,赭石,

3、痰湿-----半夏,陈皮,生姜,茯芩,

4、伤食-----山楂,莱腹子,炒麦芽,炒谷芽,神曲,

5、一般呕吐-----藿香,半夏,橘皮,云芩,川朴,枳实,伏龙肝,甘草,生姜,

6、一般呃逆-----旋复花,赭石,半夏,党参,陈皮,砂仁,甘草,生姜,

十三,腹痛胃脘痛

1、寒痛-----干姜,高良姜,吴萸,附子,肉桂,乌药,小茴香,

2、热痛-----川黄连,枝子,黄柏,川楝子,

3、虚痛-----黄芪,党参,炒白术,炙甘草,

4、寒积实痛-----附子配大黄,干姜配大黄,

5、气滞痛-----木香,厚朴,枳壳,枳实,砂仁,香附,乌药,沉香,檀香,

6、血淤痛-----元胡,五灵脂,没药,丹参,蒲黄,

7、虫痛-----乌梅,使君子,槟榔,川椒,

8、食痛-----山楂,莱菔子,炒麦芽,炒神曲,鸡内金,

十四,消化异常

1、食欲不振-----砂仁,木香,焦三仙,

2、消化不良-----炒麦芽,炒扁豆,鸡内金,五谷虫,焦山楂,神曲,木香,

3、痞满腹胀-----丁香,木香,沉香,砂仁,槟榔,青皮,陈皮,二丑,

4、吞酸-----川黄连配吴萸,乌贼骨配浙贝母,煅瓦楞子,

5、嘈杂有佘-----川连,枝子,白芍,神曲,橘皮,云芩,白术,

6、嘈杂不足-----当归,白芍,川连,人参,白术,云芩,神曲,甘草。

十五,腰痛

1、肾虚腰痛-----杜仲,川续断,桑寄生,狗脊,怀牛膝,巴戟,

2、气滞腰痛-----(闪挫)当归,官桂,玄胡,杜仲,小茴香,木香,

3、风湿腰痛-----独活,羌活,防风,桑寄生,狗脊,木瓜,稀莶草,威灵仙,

4、寒湿腰痛-----干姜,苍术,细辛,附子,肉桂,

5、血淤外伤-----乳香,没药,川牛膝,三七,桃仁,红花,

十六,四肢关节痛

1、风湿痛-----羌活,防风,细辛,木瓜,威灵仙,海桐皮,秦皮,

2、寒痛-----制川乌,制草乌,附子,桂枝,

3、经络阻滞痛------鸡血藤,络石藤,青风藤,威灵仙,地龙,

十七,部位引经药

1、肩部———姜黄,

2、上肢———炙桑皮,桂枝,羌活,

3、下肢-----牛膝,木瓜,

4、膝关节-----牛膝,松节,

十八,四肢痛,关节肿

1、湿在表-----白术,苍术,羌活,防风,川芎,独活,桂枝,

2、湿在里-----白术,苍术,云芩,泽泻,陈皮,半夏,神曲,炙草。

3、湿在上-----玉米,杏仁,桑皮,藁本,荆芥,橘红,半夏,云芩。

4、湿在下-----白术,苍术,防风,防己,羌活,泽泻,玉米,牛膝。

十九,失眠

1、心虚---炒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合欢花,合欢皮。

2、心神不定---龙骨,龙齿,远志,茯神,牡蛎,磁石,琥珀。

3、痰浊壅滞---远志,菖蒲,半夏,茯神。

4、火热扰心---川黄连,栀子,竹叶,木通,灯芯。

5、心肾不交---肉桂配川连,远志。

6、用脑过渡---茯神,熟地,远志,炒枣仁,当归,元肉,珍珠母。

二十,心悸

1、心气虚-----人参,党参,黄芪,炙草,

2、心血虚-----(阴)酸枣仁,柏子仁,当归,首乌,阿胶,麦冬,五味子,

3、心阳虚-----桂枝,肉桂,附子,

4、痰湿-----半夏,茯神,远志,

二十一,自汗,盗汗

1、气阳虚-----人参,黄芪,炒白术,附子,五味子,牡励,炙甘草,

2、血阴虚-----地黄,黄柏,知母,白芍,当归,麦冬,龟板,

3、汗出不止-----白芍,生地,黄芪,当归,川连,五味子,枣仁,

4、诸经出汗-----防风,炙黄芪,焦术,肉桂,酒白芍,附子,枣仁,

5、常用敛汗药-----浮小麦,麻黄根,五味子,山萸肉,煅牡蛎,乌梅,

二十二,水肿

1、皮水-----东瓜皮,大腹皮,桑白皮,五加皮,茯芩皮,白茅根,车前子,玉米须,

2、水肿兼内热-----泽泻,车前子,滑石,猪芩,茯苓,

3、水肿兼气滞-----大腹皮,陈皮,槟榔,

4、水肿兼表证-----麻黄,浮萍草,苏叶,

5、水肿兼血淤-----泽兰,益母草,琥珀,白茅根,

6、气虚水肿-----黄芪,炒白术,茯苓,

7、阳虚水肿-----肉桂,桂枝,附子,

二十三,咳嗽

1、风寒咳嗽-----麻黄,苏叶,杏仁,紫苑,

2、风热咳嗽-----桑叶,菊花,桔梗,批杷叶,

3、寒痰咳嗽-----半夏,陈皮,冬花,干姜,细辛,旋复花,

4、热痰咳嗽-----瓜蒌,蒌仁,天竺黄,桑白皮,贝母,

5、燥咳------沙参,麦冬,天冬,贝母,百部,

6、肺虚久咳-----诃子,炙粟壳,乌梅,五味子,人参,

7、痰喘-----白芥子,苏子,莱菔子,葶苈子,杏仁,冬花,

二十四,泄泻

1、水泻-----白术,苍术,茯苓,车前子,泽泻,滑石,

2、寒泻-----煨生姜,干姜,吴萸,

3、湿热-----川黄连,黄芩,秦皮,黄柏,

4、脾虚-----白术,炒山药,炒苁米,炒扁豆,党参,

5、脾肾阳虚-----补骨脂,肉豆叩,五味子,干姜,肉桂,

6、伤食-----炒神曲,焦山楂,莱腹子,鸡内金,

7、久泻滑脱-----赤石脂,禹佘粮,煨诃子,煨肉叩,炙粟壳,乌梅,

二十五,便秘

1、热结-----大黄,芒硝,元明粉,芦荟,

2、寒结-----巴豆,硫黄,

3、津枯-----元参,麦冬,生地,

4、血虚-----当归,熟地,生首乌,

5、气秘-----枳实,枳壳,厚朴,槟榔,

6、虚秘-----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锁阳,苁蓉,

7、老年习惯便秘-----肉苁蓉,蕃泻叶,莱腹子,厚朴,

8、顽固性便秘-----熟地,当归,川芎,白芍,枳壳,火麻仁,杏仁,厚朴,川军,柴胡,甘草 ,

二十六,淋症

1

2、湿热淋-----猪苓,滑石,车前子,木通,淡竹叶,

3、血淋-----大小蓟,茅根,琥珀,生地,蒲黄,藕节,滑石,车前子,

4、石淋-----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冬葵子,琥珀,滑石,

5、膏淋-----草蔻,石苇,黄柏,菖蒲,车前子,苍术,莲子心,茯苓,滑石,

6、劳淋-----党参,黄芪,白术,山药,云苓,熟地,女贞子,知母,黄柏,金樱子,

7、气淋-----沉香,石苇,滑石,赤芍,瞿麦,冬葵子,乌药,柴胡,当归,

二十七,遗尿多尿

1、肾虚遗尿-----桑螵蛸,海螵蛸,当归,桑寄生,白芍,生龙骨,人参,

2、气陷遗尿-----黄芪,党参,当归,升麻,山萸肉,桑螵蛸,益智仁,

3、肾阳虚多尿-----菟丝子,肉苁蓉,附子,桑螵蛸,五味子,牡励,

4、肾气不摄-----桑螵蛸,龟板,龙骨,远志,菖蒲,人参,

二十八,遗精

1、心肾不交-----知母,黄柏,熟地,山药,山萸,茯苓,泽泻,金樱子,龙骨,丹皮,

2、肾虚有固-----莲须,五味子,芡实,金樱子,山萸肉,山药,熟地,

3、湿热下注-----苍术,黄柏,萆解,滑石,茯苓,泽泻,车前子,莲子心,甘草。

4、心脾两伤-----党参,黄芪,炒白术,茯苓,远志,木香,金樱子,芡实,炒枣仁,当归,

二十九,痛经

1、血淤-----川芎,当归尾,赤芍,红花,桃仁,丹参,

2、气滞-----香附,木香,乌药,沉香,元胡,厚朴,

3、虚寒-----吴萸,当归,川芎,白芍,党参,桂枝,阿胶,艾叶,巴戟,熟地,

4、湿热下注-----小茴香,干姜,元胡,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苍术,茯苓,蒲黄,五灵脂,

5、肝肾虚损-----当归,白芍,山萸,巴戟,阿胶,山药,甘草,

6、气血两虚-----党参,黄芪,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香附,艾叶,砂仁,

三十,带下

1,脾虚(白带)-----白术,苍术,党参,山药,白芍,陈皮,柴胡,车前子,

2、肾虚(清带)-----菟丝子,黄芪,桑螵蛸,附子,牡仲,补骨脂,

3、湿热(黄带)-----当归,白芍,柴胡,云苓,白术,茵陈,枝子,车前子,甘草,

4、寒湿带下-----苍术,白术,炒山药,小茴香,巴戟,

5、室女白带-----二地,丹皮,女贞子,旱连草,椿根皮,续断,桑寄生,菟丝子,香附,

6、常用止带药-----芡实,海螵蛸,白果,椿根皮,煅龙牡,

三十一,胎前疾病

1、恶阻-----砂仁,炒白术,陈皮,香附,乌药,木香,生姜,

2、胞阻-----当归,炒白芍,川芎,茯苓,炒白术,元胡,桑寄生,

3、子肿-----炒白术,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陈皮,

4、子嗽-----(胎火上逆)百合,紫苑,桔梗,麦冬,炙桑皮,竹茄,

5

6、子癔-----钩藤,桑寄生,人参,茯神,当归,菖蒲,菊花,桔梗,

7、子淋-----生地,木通,甘草 ,竹叶,元参,麦冬,黄芩,黑枝子,

8、子呜-----人参,黄芪,麦冬,当归,橘皮,花粉,

9、胎伤腹痛-----人参,黄芪,杜炭,续断,砂仁,

10、突然腰痛下血-----黄芪,当归,地榆,杜仲,续断,胶珠,艾炭,白术,黄芩,

三十二,胎动不安

1、气滞-----苏梗,砂仁,

2、血虚-----阿胶珠,熟地,

3、脾虚-----炒白术,党参,

4、蕴热-----黄苓,

5、肾虚-----续断,桑寄生,菟丝子,杜仲,

三十三,产后缺乳

1、气血虚弱-----人参,黄芪,当归,麦冬,通草,桔梗,猪蹄,

2、肝郁气滞-----炮甲珠,王不留行,通草,青皮,柴胡,当归,白芍,川芎,生地,

三十四,产后腹痛

1、血虚-----当归,熟地,阿胶,人参,山药,续断,麦冬,肉桂,甘草,

2、血瘀-----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益母草,乳香,炙甘草,黄酒,

三十五,产后出汗

1、气虚出汗-----黄芪,白术,防风,防风,熟地,煅牡励,麻黄根,浮小麦,

2、阴虚盗汗-----人参,麦冬,黄芪,白术,防风,山萸肉,五味子,煅牡励,

三十六,恶露不绝

1、气虚-----人参,黄芪,白术,鹿胶,艾叶,橘皮,升麻,柴胡,姜枣,

2、血热-----熟地,白芍,生地,山药,川断,阿胶,旱连草,海螵蛸,

3、血淤-----当归,川芎,桃仁,炮姜,丹皮,益母草,

三十七,产后发热

1、感染邪毒-----银花,公英,地丁,蒲黄,五灵脂,丹皮,赤芍,鱼腥草,益母草,

2、血淤-----当归,川芎,桃仁,炮姜,丹参,丹皮,益母草,炙草,

3、外感-----柴胡,黄芩,党参,半夏,甘草 ,生姜枣,

4,血虚-----八珍汤减川芎加黄芪。

风衣,一款深受时尚男女青睐的服饰。它的造型多变、百搭实用,穿着舒适,潇洒帅气,因而成为人们追逐的时尚。秋天来了,作为时尚达人的MM,衣橱里又怎么可能没有一两件酷酷的风衣呢。有长款、中款、短款,各有千秋。风衣盛行,但是又多少人真正了解风衣的构造呢?

风衣历史悠久,最初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为了给士兵防风抗寒而设计出来的军用大衣,它的材质通常与一般衣服不一样,防风防水很实用,故又被称为“战壕衣”。风衣上的很多设计比较特别,比如肩膀上的肩带,袖口的袖带,胸前、后背的裁片、D形金属腰带环扣等等。其特点也是为了战争所需。

发展到今天,风衣有了男女款之分,长短款之分,有立领的、有束腰的、有带帽子的,风格各异,但风衣上的主要细节都传承了下来。90%的人都穿过风衣,你知道风衣上构造是怎么回事吗?表面上看似没有什么用,其实都有它的用途哦。现在请跟随小编来研究一下风衣上的这些特别的造型吧

1、肩带

肩膀上的肩带,这个是大家不太理解的地方,表面上是士兵挂肩章用的,可以通过肩章区分级别,现在警服上也是这个用途,但是最初设计是为了方便士兵背上挎包的,把扣子解开把挎包挂上去,再把扣子扣好就可以很好的固定挎包滑落,它还有一个作用哦,士兵还可以将脱下来的帽子、手套插在里面呢!

2、袖带

袖口的袖带,属于风衣的标准设计。它的主要功能是防风防水,绑紧它,起到固定的作用,可以防止雨水和风灌进衣服里,防风保暖。

3、裁片

风衣前右边多出一块布,这块布存在是有其理由的。在战时主要是为了垫枪,防止开枪时枪械的冲击力伤到持枪者。现在更多的是装饰作用。

背面的防风片主要是用来保暖的,大家都知道冬天后背是人体最畏寒的区域,其设计是有科学道理的。还有一个功能哦,下雨的时候,把腰带束紧,雨水就顺着后面的这块布滴落下来,就不会打湿背部了,同时,还可以起到修身的作用。

4、D形环扣

腰带上的D形金属环扣,它主要是用来挂军刀、收放弹药,现在只是装饰作用。听完小编的讲解,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讨论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460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