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备姿势1站位
正手拉球前的基本战位姿势是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以右手为例),一般情况下球拍置于腹前,重心在两脚之间,稍向前倾以利于起动。收腹、含胸,膝关节略有弯曲,但不要蹲下去,以保持较高的重心。
2重心移动
当来球接近球网时,伴随着手臂的移动,开始进行重心移动。在重心移动时,腰部略有转动,但不要转动过大,身体有一定的倾斜,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在右脚上就可以了。在重心移到右脚后,右肩略有下沉。支撑腿略弯曲,但不能弯曲过大,以免造成重心过低发不上力。在这一环节上,业余选手容易犯的错误是过大的转动髋部,使身体重心在垂直轴上运动过多,造成拉球时的力量分散,不能有效的发挥向前的力量。比较好的做法是,重心在垂直轴上略有移动的同时,在矢状轴上要有一定的运动,使得重心有足够向后运动的距离,这有利于在发力时向前移动。如果重心移动有投铁饼的感觉那就错了。在重心移动过程中,腰部和腹部要收住,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重心在脚上的位置是全脚掌略靠前外侧,这样可充分发挥向左前上方蹬地的效果。
3引拍
在重心移动的同时,球拍经腹前向右斜后下方移动。在这一动作中,任何多于动作都是没有用的。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经最经济的路线把球拍放在合适的位置。并且要自然。正手拉球一般的引拍位置,是在身体右侧腰部下方,大腿中段的后方一点。肩部要保持适当的紧张。不能把肩部完全打开,这样会影响拉球时的动量转递。手臂放松,前臂和上臂不要在一条线上,也就是说手臂不能完全伸直,这样容易造成僵硬。这时肘关节的夹角一般在150°~170°之间即可。
在引拍过程中,对于学习拉弧圈球的人来说,令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向后拉肘,或向上抬肘,这样极大的影响拉球发力。如果有这样的毛病,必须坚决改掉。在整个引拍过程中,肘关节几乎始终与手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在前后方向上超过手的位置,那说明引拍就有问题了,其前后顺序是,前臂带动肘关节移动,不能是肘关节拉着前臂做前后运动。上臂在引拍过程中,与身体的距离要自然打开,不要夹臂,大约有一拳的距离即可。 4发力
总体上说,拉球的发力是一个动量传递的过程。其传递的基本原则是,由大肌肉群向小肌肉群传递,由身体的下方向上方传递,由身体的近端向远端传递。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以右脚的外前侧向前上方蹬地开始,重心逐渐向上抬,由小腿、大腿、髋关节、腰、肩、肘、手腕、手指,最后作用于球拍击球的一瞬间。在这个过程中,髋关节要适当前顶,腰部和腹部收紧,控制住力量,使其集中。前臂和手腕在击球的一瞬间要有内收动作,手指在击球一瞬间抓紧球板。直板拉球时,要在抓紧球板的同时,注意中指顶板的动作,使力量集中作用到球板上。
5板形与击球部位
现代乒乓球的拉球更讲究“打摩”结合,所以拉球的板形不必过于前倾,这样容易造成摩擦过多,球的前进力不够。常用的板形是在拉球的起始阶段。板面保持与地面垂直即可。在击球的一瞬间,伴随着手腕内收,板面略有前倾,给球一定的摩擦。摩擦与撞击同时进行。在拉加转弧圈时,摩擦多一些;拉前冲弧圈,只要能保证有适当的弧线,使球过网上台,要增加撞击的比重,使球产生足够的向前冲力;当在第一点拉时,可增加摩擦的比重;反拉时摩擦要多一些,自己发力拉时,撞击要多一些。
在击球部位上,拉下旋和一般旋转的上旋球,接触球的后中部向中上部摩擦;为了增加拉球的准确性,接触点可稍向左侧面一点,但千万不要侧面过多,形成拉侧旋球的情况。
6击球点与击球时间
过去我们常强调拉球的击球点在腹前,现在看来,在实践中还有些出入,做到这一点相当困难。现在的击球点,一般在身体侧面就比较合适,但不要超过身体后方的最远点,稍前一点。从目前情况看,在这一点击球,可能更容易发挥手臂挥动的加速度,因为此时力臂最长,容易发力。
拉前冲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初期,因为高点期很难把握,时间太短,并且借力也有一定的问题。拉加转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期。这时有较长的时间摩擦,制造弧线。
再说说用力方向。总体上讲,拉球的用力方向是向前上方发力。但只记住右后下向前上发力是不够全面的。从生物力学拍摄的连续的运作轨迹投影来看,拉球的手臂运动轨迹是向内倾斜的半弧线。实际上是由右后下方向左前上方用力的过程。这一点从实践中优秀运动员肘部运动轨迹就可看出,它是一个由内向外再向内的小半圆形。所以在学习拉球时,切记肘部不要前后移动,影响日后提高阶段的拉球质量。
7 随势挥拍与还原
球离开拍后,手臂还要继续挥动一段距离,我们把这一段叫做随势挥拍。其作用是缓解手臂发力运动的惯性作用,对增加球的力量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否则动作将不够连贯和自然,影响协调性。
有关还原的位置,要根据下一板球的击球情况来选择。如果采取单面连续拉,那么还原时的重心就要偏向右侧,以节省下一板进攻的时间;如果准备采用两面进攻,重心则宜偏向中间,可随时向两边移动。球拍置于开始时的位置——腹前二,发球⒈ 注意发球动作要符合规则:
发球动作只有两部分组成,⑴一只手的上抛动作:上抛高度大于等于16cm,上抛动作要在球台端线外、高于台面且需垂直上抛;⑵另一只手的挥拍动作:若按照新规则,要高于台面,并且要使两侧居中的裁判和对方运动员的视线,能看清动作。
⒉ 注意发球的针对性:
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发球前,应尽可能地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基本情况主要有 ⑴是直拍还是横拍;⑵是左手还是右手;⑶ 是亚洲选手还是欧美选手;⑷是生胶还是半长胶;⑸是反胶还是正胶;⑹是近台快攻打法还是削攻打法;⑦是初次见面还是熟手。对上述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通过热身、录像、报导等,了解对方的特长,了解对方发球、击球、落点规律和球路。
⒊ 注意发球直接得分:
通过学习研究各种螺旋发球,练就最拿手的发球和绝招发球,如练发擦边球、回头球、近网边线球,在发球的开局,直接得分。在开局和中局,就争取主动,把比分拉开,这在“+一分制” 中,显深得格外重要;
⒋ 注意为发球抢攻做准备:
总体上来说,发球为抢攻做准备的宗旨:就是用各种方法提高发球的质量,增加对方接球的难度,使对方回球质量不高,从而为抢攻创造了条件。
具体说来,应注意下面几点:
⑴利用对方的漏洞、和弱点,在落点、旋转、力量、曲线上不断地变化,从而提高发球的质量,创造抢攻的机会;
⑵研究发球的规律,在发球时,就大体上可以预测对方回球的线路,从而提高抢攻成功的概率。
⑶利用组合发球的威力,调动对方。如发近网、短而转的球,组合发底线,左、右、近身、长而急的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⑷利用旋转的组合,如发近网转和不转的球,及发近网侧下旋球和“左爆冲侧上螺旋球” ,把球发到对方左边线。这样旋转的组合,使对方感到难于适应,从而控制了比赛的节奏,使攻球频频得分。
⒌ 注意发球的力量:
谈到发球的力量,特别是发球加力,人们常会联想到加力的后果:不是球飞出界,就是球弹跳太高。但是实际上,发加力短球,球又短、又转、又低、落点好;发加力长球,球又长、又急、又转、落在左右边角上,正是体现了乒乓球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它不仅在实践中可以做得到,在理论上也是正确的。只要我们在加力时,控制好撞击力和磨擦力的比例,适当增加球在球拍上磨擦时的螺旋线的长度、减少磨擦厚度、适当延长球在球拍上磨擦的时间,就可以达到上述效果。
⒍ 注意发球的旋转:
乒乓球旋转的多样性和由此产生的曲线的丰富性,在所有的球类运动中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如何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旋转,特别是动作相似而性质不同的旋转呢?主要应注意如下几条:
⑴用球拍不同部位击球和磨擦球,发出不同旋转的球。如用拍面下侧与拍面上侧击球和磨擦球,就可以发出相应时的转与不转球;
⑵用螺旋线引拍,如果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向击球和磨擦球,会产生不同旋转。下螺旋线方向触球会产生下螺旋;上螺旋线方向触球会产生上螺旋;
⑶用手腕发力方式不同,产生不同的旋转:如果是弹击发力,则不太转,如果是上螺旋线形摩擦发力,则是上螺旋式旋转;
⑷适当增加海绵厚度,增强球拍粘性,可以增强乒乓球的旋转。特别是在使用大球以后,这个问题显得更加重要;
⑸增加合力作用在球拍上的时间和距离:如在发加转螺旋球时:应用靠近拍面右侧的部位摩擦球;如在发不转螺旋球时:应用靠近拍面左侧的部位摩擦球;
⑹ 动作适当加大,加快摆速,并切得薄:这样在摆速方向远离球心的条件下,摆速越快,击球力量就越大,球拍摩擦球的力量也就加大了,因此球的旋转就得到加强;三,反手推挡推挡作为直板特有的技术前臂与上臂夹角90,拍面与前臂夹角90,球拍与球台面垂直,上臂与身体自然靠拢。
引拍时收腹,手臂后收,拍面几乎贴到腹部;推挡时,重心前移,整个手臂将拍面向前送出,拍型角度要保持(来球有上旋要压拍)。
推挡一般是击打球的上升期,所以必须有迎前的动作。横板多用拨球1 横板反手拨的握拍横板反手拨的握拍与正手攻球时的握拍基本一致,目前有些优秀选手在正反手转换时,握拍几乎没有变化,在反手拨球的时候,他们通过手腕向怀中内收,使球拍面正对来球,击球时再通过手腕的转动来调整弧线。大多数爱好者在反手攻球时,握拍会有一个很小的变化——拇指和食指都会有一个向下按的动作,这样握拍更为稳定。客观地说,一旦球拍在手中出现转动,就会存在不稳定因素,如果拇指和食指过于用力向下,那么球拍在反手拨球时的确很舒服,因为我们不用通过手腕内收来调整拍形,球拍面会自然地正对来球。可是我们发现,当从反手转换为正手击球时,拍形会过于下压,两根手指好像是“捏住”球拍的感觉,因此在进行正手攻球时,我们必须再次调整拍形,这就是所谓的“换握”。在正反手转换时调整握拍并不是错误的,在换握时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反手拨球时,拇指和食指只要轻微用力下压即可,手腕必须要向怀中内收,要通过手腕的调整使球拍面正对来球。当从反手转换为正手击球时,可以利用虎口和中指的协调用力来调整拍形。换握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掌握,但我并不推荐这种握拍方式,毕竟当球拍转换时,手指的用力会导致前臂肌肉紧张,不利于击球,此外转换需要的时间很可能会延误战机。2横板反手拨的动作要点站位:身体距球台端线约为一尺左右,两脚置于肩宽,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上身前倾,右肩稍稍下沉,重心放于右腿,身体正对来球。在准备击球的时候,大臂要自然放松,前臂抬起,自然平放于左腹部前方,此时大臂与身体(腋下部位)之间的间距很小,肘部几乎指向地面。击球前的准备姿势十分重要,很多爱好者习惯于右脚在前,这样在击球时会导致腰部向左侧“拧”,右肩和手臂会自然抬高,最终使手臂和身体脱节。还有很多爱好者的手臂与身体之间的间距过大,将大臂架起来打球,那么他大臂的肌肉肯定会紧张,在击球时整个手臂都在晃动,会影响击球的稳定性。引拍:大臂保持稳定,腹部内收,前臂以肘部为轴向怀中引拍。横板反手拨球时,腰部的转动幅度很小,当腹部内收的时候,腰部会自然产生小幅度地转动。引拍的要点在于肘部,很多爱好者在引拍时,会将肘部向身体加紧,这样大臂就会产生前后运动,导致击球不稳定。注意:引拍时,将身体重心放于右腿,右肩保持下沉,前臂还是位于腹部偏左侧的位置,身体要始终正对来球。击球:当来球落台刚刚跳起时,腹部和前臂同时向外展开。此时要注意:前臂还是以肘部为轴顺时针旋转,并向前上方发力,前臂展开的幅度近似1/4个圆形,不必大幅度向右侧完全展开,大臂保持稳定,大臂与身体之间的距离几乎不变;击球前,手腕内收,用球拍正面迎球,在来球的上升后期击球,触球时手腕有一个小幅度的外展,对初学者来说,开始练习阶段可以先不使用手腕,保持手腕的稳定即可。很多爱好者在反手拨球时,都是通过大臂的前后运动来击球的,如果大臂的动作幅度过大,容易错过击球点,并且不能利用身体的力量来击球,击球的稳定性也无法保证,一旦长时间击球,大臂的肌肉会过于紧张,有一种酸麻的感觉。还原:击球完毕后,要迅速降低身体重心,保证身体放松,还原至击球前的准备姿势。
打乒乓球的基本动作:
右手握拍, 站位应该偏左。两脚开立距离与肩同宽或比肩宽,两膝微屈,左脚在前,右脚在后。
前脚掌着地(主要以脚内侧着地),脚趾轻微用力压地,脚跟微离地面,重心置于两脚之间,上体略前倾、收腹。持拍手臂自然弯曲,直握拍的肘部略向外张,球拍置于腹部右前方,手腕自然放松,拍头指向右斜前方。
横握拍的肘部向下,前臂自然平举,手腕自然放松,拍头指向上方,非持拍手臂自然弯屈于身体左侧,两眼注视来球。
打乒乓球的技巧:
利用对方的漏洞、和弱点,在落点、旋转、力量、弧线上不断地变化,从而提高发球技术的质量,创造抢攻的机会。
研究发球技术的规律,在发球技术时,就大体上可以预测对方回球的线路,从而提高抢攻成功的概率。
利用组合发球技术的威力,调动对方。如发近网、短而转的球,组合发底线,左、右、近身、长而急的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旋转的组合,如发近网转和不转的球,及发近网侧下旋球和“左爆冲侧上旋球” ,把球发到对方左边线。这样旋转的组合,使对方感到难于适应,从而控制了比赛的节奏,使攻球频频得分。
正手拉球的发力动作
一、站位 正手拉球前的基本战位姿势是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以右手为例),一般情况下球拍置于腹前,重心在两脚之间,稍向前倾以利于起动。收腹、含胸,膝关节略有弯曲,但不要蹲下去,以保持较高的重心。
二、重心移动 当来球接近球网时,伴随着手臂的移动,开始进行重心移动。在重心移动时,腰部略有转动,但不要转动过大,身体有一定的倾斜,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在右脚上就可以了。在重心移到右脚后,右肩略有下沉。支撑腿略弯曲,但不能弯曲过大,以免造成重心过低发不上力。在这一环节上,业余选手容易犯的错误是过大的转动髋部,使身体重心在垂直轴上运动过多,造成拉球时的力量分散,不能有效的发挥向前的力量。比较好的做法是,重心在垂直轴上略有移动的同时,在矢状轴上要有一定的运动,使得重心有足够向后运动的距离,这有利于在发力时向前移动。如果重心移动有投铁饼的感觉那就错了。在重心移动过程中,腰部和腹部要收住,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重心在脚上的位置是全脚掌略靠前外侧,这样可充分发挥向左前上方蹬地的效果。
三、引拍 在重心移动的同时,球拍经腹前向右斜后下方移动。在这一动作中,任何多余动作都是没有用的。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经最经济的路线把球拍放在合适的位置,并且要自然。正手拉球一般的引拍位置,是在身体右侧腰部下方,大腿中段的后方一点。肩部要保持适当的紧张。不能把肩部完全打开,这样会影响拉球时的动量转递。手臂放松,前臂和上臂不要在一条线上,也就是说手臂不能完全伸直,这样容易造成僵硬。这时肘关节的夹角一般在150°-170°之间即可。 在引拍过程中,对于学习拉弧圈球的人来说,另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向后拉肘,或向上抬肘,这样极大地影响拉球发力。如果有这样的毛病,必须坚决改掉。在整个引拍过程中,肘关节几乎始终与手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在前后方向上超过手的位置,那说明引拍就有问题了,其前后顺序是,前臂带动肘关节移动,不能是肘关节拉着前臂做前后运动。上臂在引拍过程中,与身体的距离要自然打开,不要夹臂,大约有一拳的距离即可。
四、发力 总体上说,拉球的发力是一个动量传递的过程。其传递的基本原则是,由大肌肉群向小肌肉群传递,由身体的下方向上方传递,由身体的近端向远端传递。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以右脚的外前侧向前上方蹬地开始,重心逐渐向上抬,由小腿、大腿、髋关节、腰、肩、肘、手腕、手指,最后作用于球拍击球的一瞬间。在这个过程中,髋关节要适当前顶,腰部和腹部收紧,控制住力量,使其集中。前臂和手腕在击球的一瞬间要有内收动作,手指在击球一瞬间抓紧球板。直板拉球时,要在抓紧球板的同时,注意中指顶板的动作,使力量集中作用到球板上。
五、板形与击球部位 现代乒乓球的拉球更讲究“打摩”结合,所以拉球的板形不必过于前倾,这样容易造成摩擦过多,球的前进力不够。常用的板形是在拉球的起始阶段,板面保持与地面垂直即可。在击球的一瞬间,伴随着手腕内收,板面略有前倾,给球一定的摩擦。摩擦与撞击同时进行。在拉加转弧圈时,摩擦多一些;拉前冲弧圈,只要能保证有适当的弧线,使球过网上台,要增加撞击的比重,使球产生足够的向前冲力;当在第一点拉时,可增加摩擦的比重;反拉时摩擦要多一些,自己发力拉时,撞击要多一些。在击球部位上,拉下旋和一般旋转的上旋球,接触球的后中部向中上部摩擦;为了增加拉球的准确性,接触点可稍向左侧面一点,但千万不要侧面过多,形成拉侧旋球的情况。 击球点与击球时间 过去我们常强调拉球的击球点在腹前,现在看来,在实践中还有些出入,做到这一点相当困难。现在的击球点,一般在身体侧面就比较合适,但不要超过身体后方的最远点,稍前一点。从目前情况看,在这一点击球,可能更容易发挥手臂挥动的加速度,因为此时力臂最长,容易发力。拉前冲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初期,因为高点期很难把握,时间太短,并且借力也有一定的问题。拉加转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期。这时有较长的时间摩擦,制造弧线。再说说用力方向。总体上讲,拉球的用力方向是向前上方发力。但只记住右后下向前上发力是不够全面的。从生物力学拍摄的连续的运作轨迹投影来看,拉球的手臂运动轨迹是向内倾斜的半弧线。实际上是由右后下方向左前上方用力的过程。这一点从实践中优秀运动员肘部运动轨迹就可看出,它是一个由内向外再向内的小半圆形。所以在学习拉球时,切记肘部不要前后移动,影响日后提高阶段的拉球质量。
六、随势挥拍与还原 。球离开拍后,手臂还要继续挥动一段距离,我们把这一段叫做随势挥拍。其作用是缓解手臂发力运动的惯性作用,对增加球的力量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否则动作将不够连贯和自然,影响协调性。有关还原的位置,要根据下一板球的击球情况来选择。如果采取单面连续拉,那么还原时的重心就要偏向右侧,以节省下一板进攻的时间;如果准备采用两面进攻,重心则宜偏向中间,可随时向两边移动。球拍置于开始时的位置——腹前。
.准备姿势
打乒乓球每次击球前必须集中全部注意力,判断清楚来球的落点、速度和旋转性质;然后迅速移动步法,选择合理的击球位置;采用相应的击球动作,将来球准确有效地回击过去。这就要求在击球前保持较好的准备姿势。较好的准备姿势应当是有利于快速起动,有利于照顾全台,有利于采用各种技术回击来球。
准备姿势就是在比赛时适合自己打法的基本站位与身体姿势。身体姿势就是运动员在击球时身体所保持的合理姿势。准备姿势是乒乓球技术的前提和基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技术的发挥,也是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准备姿势主要为步法移动服务的,为加快起动提高击球的准确性而创造条件,使其充分发挥全身、臂、腰、下肢等部位的协调配合而达到预定的目的
准备姿势包括身体姿势和站位两个部分。
(一)身体姿势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或比肩稍宽,两膝微屈,前脚掌着地(主要以脚内侧蹬地),脚趾轻微用力压地,脚跟微离地面,重心置于两脚之间,上体略前倾、收腹,持拍手臂自然弯屈,直握拍的肘部略向外张,球拍置于腹部右前方,手腕自然放松,拍头指向右斜前方,横握拍的肘部向下,前臂自然平举,手腕自然放松,拍头指向上方,非持拍手臂自然弯屈于身体左侧。两眼注视来球。
(二)站位不同打法的人,其站位方式也不同
直拍左推右攻打法的站位,一般是左脚稍前于右脚,左脚位置基本处于球台左边线的延长线上。身体与球台端线的距离约为40厘米左右。
直拍两面攻和横拍快攻打法的站位基本同上,但身体与球台端线的距离约为50厘米左右。直拍弧圈打法的站位是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脚基本位于球台左边线延长线外约25厘米处。身体面向对方台面的左角,与球台左角的距离约60厘米左右。横拍两面拉打法的站位,左脚可略前于右脚,或两脚基本平行,左脚位置基本处于球台左边线的延长线上。身体与球台端线的距离约为65厘米左右。
防守型(包括削、攻结合打法)的站位是两脚基本平行,左脚位置处于球台左边线的延长线上。身体与球台端线的距离约为1米左右。
准备姿势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1.两脚站位开立过宽,臀部后坐,姿势死板,全脚掌着地,影响起动。产生的原因是对正确动作认识不清。站位宽虽能增大两脚的支撑面,身体重心降的也较低、较稳,但是对灵活起动有影响,起动速度慢。纠正方法:讲清要领,教师正侧面示范,强调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正确动作,提示两脚间的距离要适中,屈膝内扣,上体稍倾,含胸收腹,用前脚掌内侧着地。两人一组互做练习,互纠正错误动作,用口令信号做快提脚的练习,原地小跑步听口令做准备姿势练习。
2.两脚站位开立过窄,上体过直重心偏高,弯腰不屈膝。过窄产生的原因,是对掌握正确动作不够,怕累,腿部力量较差。过窄虽能减小支撑面,起动相对快些,但对击球的稳定性却较差。纠正方法:首先多做低姿练习。两人对面分别在台后徒手做深蹲姿势的速度比赛练习(半分或一分钟,次数多者为胜)。多做一些增强腿部力量的练习和负重练习。注意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3.两脚成外八字,姿势僵硬,动作不协调,重心靠后。易造成重心不稳,蹬地不及时,起动慢和到不了位的错误。主要原因,对掌握正确动作认识模糊。纠正方法:在平时的练习和教学训练中多做原地放松微动状态的动作练习;原地或行进间小跑步听口令做准备姿势练习;两人对面结合移步做练习,互相观察纠正错误动作。
2.步法
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指出:“每一个击球动作之起始,力量的来源,无不来之脚和腿。步法是运动的基础。”在乒乓球的训练中,我们往往侧重于手法的训练,而忽视了步法训练。比赛中来球落点千变万化,一个运动员步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击球的质量和准确性,从而影响了技术水平的提高。随着乒乓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没有灵活的步法是不能适应训练和比赛的需要的。
步法是乒乓球运动的生命。那么什么是步法呢?步法是指击球员为选择合适的击球位置所采用的脚步移动方法。其特点是:起动快、移动快、频率快。它是及时、准确地使用并衔接各项技术动作的枢纽,亦是执行各项技术的有力保证。许多情况下,回球质量欠佳或失误,就是因为步法没有调整好,人们却往往去追究手法的责任。据乒乓球临场统计资料分析,若每场比赛移动100—250次,移动距离大约有1000—3000米。从而说明步法移动的重要性,并与身体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应注重和加强青少年和初学者乒乓球的步法训练。
乒乓球步法的区分:从移动范围来说有大、中、小三种不同范围。从移动方向来说,有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斜前方、斜后方等不同移动方向。从移动方法来说,有单脚、双脚、交叉移动。从移动形式来说,有平动、滑动、跳动等。其种类有:跳步、单步、跨步、并步、交叉步、小碎步等。
、直(横)板反手快带弧圈球。(01:10) 直板反手反面快带弧圈球的动作要领是:站位离台较近,引拍至腹前,曲腕拍面前倾,身体重心下降,在来球的上升期,盖住球体,球拍迅速向前方带击。横板反手快带弧圈球的动作要领是,球拍高于来球,盖住球体,在来球的上升期,大臂靠近身体以肘部为轴,手腕相对固定,前臂迅速迎前带击。 2、直板反手推挤弧圈球。(05:38) 动作要领:在上升前期击球,手臂要先迎前,触球左侧中上部,向左前下方用力,变直线时手腕要内曲,拍面朝直线方向,触球的左侧中后部,向前发力。 3、直(横)板反手反面弹打弧圈球。(09:13) 直板反手反面弹打弧圈球斜线的动作要领是:站位近台,在来球反弹的上升期,拍面盖住球体,球拍面对斜前方,以小动作向前并略带向下弹打敲击,动作短暂有力。弹打直线的动作要领与斜线基本相同,这时球拍面对正前方。直板反手反面弹打弧圈球的特点是,动作幅度小,击球速度快,是在来不及用大动作发力攻打弧圈球的情况下,用来迅速回球争取主动的一项进攻技术,常常以速度和落点取胜。 横板反手弹打弧圈球斜线的特点与直板基本相同:站位近台,在来球反弹的上升期,拍面盖住球体,球拍面对斜前方,以小动作向前并略带向下弹打敲击,动作短暂有力。横板反手弹打弧圈球直线的动作要点与弹打斜线基本相同,站位近台,身体离台大约40厘米,引拍至胸前,位置稍高,球拍稍前倾,在来球反弹的上升期,拍面盖住球体,不同的是球柏面对正前方,用小动作向前以前臂手腕发力为主并略带向下弹打敲击,动作短暂有力,身体重心不要跟进。横板反手弹打弧圈球的特点同样是:动作幅度小,击球速度快,是在来不及用大动作发力攻打弧圈球的情况下,用来迅速回球争取主动的一项进攻技术。 4、 直板反手反面反拉弧圈球。(13:31) 直板反手反面反拉弧圈球是直板的新技术之一,可以增强左半台的攻击力,可以有效地回击打至反手位的上旋球,常可变被动为主动。反拉时站位要尽量以近台为主,退至中台会使近台快攻打法的特长受到影响。 5、横板反手削弧圈球。(14:38) 横板反手长胶削弧圈球的要点是:引拍至身体左后上方,拍面接近垂直,在下降后期,击球中下部,向前下方用力,先压后削再送,同时身体重心由左脚移至右脚, 6、横板反手长胶挡弧圈球。(15:55) 横板反手长胶挡弧圈球是一种过渡性的小球技术,它的动作要领是:站位近台,拍面稍垂直,在来球的上升期,触球中部偏上,借助来球的上旋前进力,球拍快速向前下磕击,将球挡回,不宜撞击或摩擦。 7、回接弧圈球练习。(16:37)(结合练习) (第25集):——ppq09rm (19:49) 1、横板正手近台削球。(20:28) 横板正手近台削斜线球的动作要领是:身体离球台较近,右脚稍后,左脚稍前,向身体的右上方引拍,身体向右偏斜,重心偏于右脚,在来球的高点期或下降前期击球的中部偏下位置,身体向左转动,前臂向前下方发力,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击球后迅速还原,准备下一板击球。削直线球的动作要领是身体侧对球台,击球时身体避免向左转动,以利前臂手腕直接向前下方发力,削出直线球。 2、横板反手近台削球。(23:50) 横板反手近台削斜线球的要领是:站位时右脚在前,左脚稍后,向身体的左上方引拍,拍面稍后仰,身体向左稍偏斜,重心在两脚之间,在来球的高点期或下降前期击球的中部偏下位置,击球时身体向右转动,前臂迎前向前下方发力,击球后迅速还原,准备下一板击球。削直线球的动作要领是:站位时右脚在前,左脚在后,身体侧对球台,向身体的左侧后上方引拍,手腕稍内曲,击球时,直接向前下方用力,重心要稳定。 3、横板正手削加转球。(27:02) 要领:向身体的右侧上方引拍,拍型稍后仰,目视来球,在来球的高点期或下降前期接触球的中下部,向前下方发力摩擦,当接近底部时,手腕发力摩擦,手腕的发力方向和前臂保持一致,同时要转体转腰以辅助发力。 4、横板正手削不转球。(28:46) 横板正手削不转球时主要是击球的中部,拍形稍立起,拍面接近垂直,击球时,前臂将球用力向前送出而不摩擦球,手腕固定,削转球的转速最快可达100转/秒左右,削不转球一般在20转/秒以下,削球选手利用相似的手法,可以削出转球或不转球,用于迷惑对手,争取主动。 削转球可以使对手拉球下网,削不转球可以使对手拉球出界。判断转与不转的经验是,球出拍时,响球不转,转球不响。 5、横板反手削加转球。(31:35) 横板反手削加转球的动作要领是球拍稍后仰,击球中下部,击球时前臂外展,向前下方发力摩擦,在接近球的底部时,手腕加力,这时手腕要相对固定。 6、横板反手削不转球。(33:33) 横板反手削不转球的动作要领是右脚稍前,左脚稍后,身体向左侧偏斜,向身体的左后侧上方引拍,球拍稍立起,击球的中部,在下降前期击球,手腕相对固定,前臂手腕将球向前送,在球要离开的时候,前臂再做外展动作,使球拍对球不产生摩擦,也就削出相对不转球。 7、横板正手远台削球。(35:48) 横板正手远台削球的动作要领是向身体的右上方引拍,拍面接近垂直,在来球的下降期,击球的中下部,向前用力较多,同时要增大腰腿的辅助力量。 8、横板反手远台削球。(37:28) 横板反手远台削球的动作要领是向身体的左上方引拍,拍面接近垂直,在来球的下降期,击球中下部,在击球时借助转体的动作,前臂向前下方用力。 (第26集)——ppq09rm(39:10) 1、横板正手削追身球。(39:46) 横板正手位削追身球的动作要领是当看到来球是正手位的追身球时,先侧身让位保持合适的击球点,右脚后移,手臂上举,拍面接近垂直,上臂靠近身体的侧部,击球时前臂先向下用力,上臂带动前臂向前下方用力,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转体转腰,手腕相对固定控制板形。我们在学习削追身球时一定要注意移步让位,这样才能削好追身球。 2、横板反手削追身球。(42:14) 横板反手位削追身球的动作要领是左脚向后让位,手臂上举,拍面接近垂直,击球时前臂外展向前下方用力,手腕相对固定,重心随着移动辅助发力。 3、横板正手削突击球。(43:54) 横板正手削突击球的动作要领是首先迅速向后让位,身体向右偏斜,手臂迅速上举,拍形接近垂直,在来球的下降后期击球的中部偏下的位置,由于来球的速度较快,击球时迎着来球手臂连同转腰向前下方用力,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触球时手腕相对固定,击球后迅速还原,准备下一板击球。 4、横板反手削突击球。(45:41) 横板反手削突击球的动作要领是首先迅速向后让位,身体向左偏斜,手臂迅速向左侧上方引拍,拍形接近垂直,在来球的下降后期击球的中部偏下的位置,由于突击球来球的力量较大速度较快,击球时迎着来球手臂连同转腰向前下方用力,重心由左脚移至右脚,击球时手腕相对固定,击球后迅速还原,准备下一板击球。 5、横板正手削前冲弧圈球。(47:20) 横板正手削前冲弧圈球的动作要领是首先迅速向后让位(用单步),身体向右偏斜,手臂迅速上举,拍形接近垂直,在来球的下降后期击球的中下部,击球时迎着来球手臂连同转腰从上向下压球,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触球时手腕相对固定,击球后迅速还原,准备下一板击球。 6、横板反手削前冲弧圈球。(50:16) 横板反手削前冲弧圈球的动作要领是左脚迅速向后让位,手臂上举,拍形接近垂直,身体向左偏斜,双腿弯曲,在来球的下降后期击球的中下部,前臂向前下方用力,触球时手腕相对固定,控制板形同时弯腰曲膝,以辅助压低弧线。击球后迅速还原,准备下一板击球。 7、横板正手削加转弧圈球。(52:48) 横板正手削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是右脚在后,左脚在前,向身体的右后上方引拍,引拍的幅度要加大,拍面稍后仰,接近垂直,身体向右偏斜,重心偏于右脚,双腿要弯曲,在来球的下降后期击球的中下部,发力时上臂带动前臂,向下用力较多略带向前。发力的顺序是先压后削再送,重心随着向左移动,触球时拍形不要过于后仰,手腕相对固定,击球后迅速还原,准备接下一板来球。在削斜线时注意重心向左前方转动,前臂要内收。削直线时,身体站位稍侧,向前下方用力。 8、横板反手削加转弧圈球。(55:27) 横板反手削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是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向身体的左后上方引拍,拍形稍后仰,接近垂直,身体向左偏斜,双腿弯曲,在来球的下降后期击球的中下部,前臂从上向前下方用力,触球时手腕相对固定,拍形不要过于后仰,弯腰屈膝辅助压低弧线,重心从左脚移至右脚,击球后迅速还原,准备接下一板来球。 学习削球技术要记住:转、稳、低、攻。一要削得转,以旋转作为取胜的第一要素。二要削得稳减少失误。三要削得低,使对手不易进攻。四要伺机反攻,以进攻解决战斗。
肩膀痛有几个原因:
转腰还可以,脚的移动不是很好。 脚步的移动训练有很多办法,比如对方送球到你的中路和正手位,你自己通过脚步调节左右移动击球,形成一种思维和反应习惯。第二,多练习反手推或拨球后侧身攻球,再接扑正手。 问题2:击球时迎前发力,是否是迎球的上升前期发力? 对,这是原因之一。李晓东(中国乒乓球队王励勤主管教练)教练说过,击球最稳定的时间,就是来球的上升前期,这时候发力容易和来球的力量产生合力,回球的威力最大,稳定性高。迎前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迫使自己调节重心,有一种重心前压,用身体击球的感觉,而不是抡胳膊打球。 问题3:正手攻球手腕往里勾击球带侧旋。 这是发力上的误区造成的,击球时强调从手到肩部都是放松的,如果老想着手如何发力,刻意去用手腕的力量制造摩擦,就会往里勾。这点儿直拍更明显些。如果是练习正手攻球,比较好解决,因为攻球撞击越多摩擦越少效果越好,所以不要有摩擦,自己调节击球方向,使球拍略前倾,与来球路线垂直,击球送球就可以了,就不会勾手了。再就是不要有吊腕的动作。 问题4:连续击球时,球拍没有回到位也会使击球手腕往里勾带侧旋。 球拍没有回到位,这是由于还原慢,小臂发僵硬造成的。解决办法:积极引拍,放松,注意节奏。要诀:当来球被对方击出,判断来球方向并移动脚步,同时转腰引拍,在球落台时开始转回腰收缩小臂击球。并要保证每一个球都有这样一个过程,对球的控制就增强了,人也能主动放松。手臂不能放在原地等球,或者球来了才引拍,都不好,会被球顶住发不出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