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号 头痛穴: 此穴位可以治疗除脑瘤以外的所有头痛症。1-17-9 号穴位同时进行泻血,可去头屑 , 使头发润泽发亮,对脱发、忧郁症、记忆力减退也有疗效。 2 号 感冒穴:感冒初期对 4-18 号穴位进行泻血,虽然睡一觉起来就会好,但对患感冒时间过长的人,此穴位是不易泻出血来的,想治好感冒就必须对此穴位泻血到能泻出血为止 治疗感冒有效的应急措施,也可以用电热吹风给脖子的部位加热,或用毛巾裹住脖子维持其温度。 3 号 肩臂疼穴:此穴位对肩部肌肉胀疼等症状有疗效。对于手发凉多汗、手掌干裂等症状,要对 7-15-22 号穴位进行治疗。40 岁或 50 岁肩臂痛,只要对 7-43 号穴进行泻血就一定会治愈的。 4 号 根穴: 对腹泻、便秘、黑斑等有疗效。对 2-3-6 号穴位的泻血治疗可使皮肤暗黑的人变白而有光泽。再对 8 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可以使患者从高血压、中风、痴呆症的从恐惧中解脱出来。 5 号 心绞痛穴:此穴位对心绞痛引起的胸闷、心烦意乱等症状有疗效,对低血压、咳嗽、气喘、肺结核也有疗效。治疗心绞痛时与中药配合会有更好的疗效。低血压患者在治疗时可能会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如出现这种现象要当即停止泻血保持其镇定,如出现昏迷状态时要及时对十宣穴进行针剌放血,这样人可以马上苏醒过来。 对于心绞痛、低血压、气喘等疾病,现代医学技术视为不可治愈之症。那是因为,这些部位由于瘀血的存在不能使血液循环正常进行而引起的。可人们只注意对表面现象的治疗,而不去探索血液循环不畅的根源。实际上这些症状对 4-32-5 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是可以有疗效的。但我不想劝说人们采取泻血疗法,前面所列举的病症都是因为人体内脏器功能已经受损伤而引起的综合性疾病,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在充分理解了这本书的内容以后才能实施泻血治疗。泻血的顺序应从 2 号 -3 号穴位开始,待到泻血效果良好时,要对 6 号穴位进行泻血, 6 号穴位也泻出血后再对 8 号穴位进行泻血。然后可对 4-32-5 穴位进行泻血,最好要与中药配合治疗。 6 号 高血压穴:此部位是高血压的特效穴位,人的血压升高时,只要对此穴位进行泻血治疗,血压就会马上降下来。但为了防止复发,再继续按我在这本书上所讲的基准进行泻血,就可以保证高血压不再复发。高血压穴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对慢性疲劳、下肢无力也有很好的疗效。服用人参、鹿茸、蜂蜜等补药后易上火的人,对高血压穴位进行泻血后服用就不上火了。 7号 胃脏穴:此穴位对胃肠炎、胃炎、烧心、胃酸过多、胃下垂、食欲不振等有疗效,并对胸闷、心烦意乱心跳过速等症也有疗效。8 号 肾肝穴: 此穴位是恢复肾脏及肝功能的穴位。脸色、眼、大拇指内侧发青的,脸上背上有很多小疙瘩的人,都是因肝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现象。只要选择了正确的方法进行泻血治疗,是可以消除这些现象的。睡觉起来后腿脚、周身浮肿或突然增加体重的(一个月约 2 公斤以上),这是由肾功能障碍引起的肥胖,采取正确的泻血疗法,这些症状也会消失。 9 号 癫痫穴: 此穴位是人体所有神经的必经之路,发生癫痫病的 60% 是因为此部位的血液循环不畅。为了治疗癫痫病,首先要对 2 - 3 号穴位进行泻血,待出血后再对 6 号穴位进行泻血,出血很顺利时,对 7- 9 - 1 号穴位进行泻血会有更好的疗效。 10 胫卵穴:小腿上肌肉发硬成卵状疼痛时,要对胫肌穴进行泻血治疗,脚底硬茧或汗多、粗糙干裂等症要对 6 号 -10 号穴位进行泻血,对脚底疼痛和脚气等症状要对 6 号 -10 号 -31 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 11 号手腕痛穴:此穴位适用手腕疼痛、手腕肌肉酸痛、手关节炎等症状。 12 、 13 号关节炎穴:此穴位是对膝盖退化性关节炎、风痛、肌肉痛等症有特效的穴位。为治疗这些症状,要对 12 –13 - 16 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大家要知道,为缓解关节炎、高血压、神经痛等症带来的痛苦,经常服用镇痛之类药物是加速导致中风和糖尿病的罪魁祸首)。 14 号痔疮穴:治疗痔疮时要对 8 – 14 - 29 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 15 号鸡皮疙瘩穴:此穴位对手凉、胳膊上长出小疙瘩、鸡皮疙瘩、肌肉疼痛等有疗效,对 7-15 -22 号穴位的泻血可治疗这些症状,同时还可以使胳膊上的黑斑消失,胳膊也会变得有力气。对手心多汗、或干燥也有疗效。 16 号 关节炎穴:可参照 12 -13 号穴位。 17 号 视力穴: 为了恢复视力,对 1–17 - 20 号穴位同时进行泻血治疗,如与针灸配合进行治疗疗效会更显著,眼皮发沉、下坠等症状也会消失。 18 号唾腺穴:这个穴位对口干舌燥有疗效。口干舌燥、甲状腺等症状是由于肾脏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综合症。患这种症状的人多数属于五脏功低下 , 那么不治本,而只注意治表,只能引起副作用。对这种症状的治疗,一定要严格遵循泻血疗法规定的顺序进行治疗,才有可能治愈。一定要遵循 2-3 , 6-8 , 4-18 号的泻血顺序。 19 号 秃顶补助穴:单独对此穴位进行泻血的情况是没有的。对头疼、秃顶、脱发等症采用泻血疗法进行治疗时,头皮上的瘀血用手就可以摸到的。在头痛穴泻不出瘀血时,对此部位进行泻血。 20 号 视力穴: 与 17 号穴位的泻血相同。 21 号 肘关节穴: 适用于治疗此部位的关节炎、肌肉酸痛等症状。 22 号 臂斑穴:按名称治疗其症状 还可消除胳膊上的疙瘩,黑斑及肌肉的酸痛等症,还会使臂力倍增。 23 号 脚腕痛穴:脚扭伤或有关节炎,有酸痛的症状时,对此穴位进行泻血治疗有疗效。治疗时 23-24 号穴同时泻血。 24 号 脚腕痛穴: 与 23 号穴位相同 。 25 号 侧痉挛穴:此部位抽筋、发烫发烧或发凉并有疼痛感时,可对 25-16 号穴位同时进行泻血治疗。 26 号 脚气穴:对有脚气的脚指头上面的部位进行泻血就可以。脚汗多的症状要对 6-10-26--27 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 27 号 脚气穴:参照 26 号内容。 28 号 两班穴:盘腿坐时有酸痛感或因肌肉僵硬无法继续打座时可对此穴位进行泻血治疗。 29 号 痔疮穴:对 (痔疮)进行治疗时,要对 6-14-29 号进行泻血治疗。 30 号 食积穴:胃痉挛或患急性食滞(积食)症时可用的穴位。首先要对 2 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后才能进行,此穴位可以看作是胃脏穴的辅助穴。 31 号 中风穴:此穴位不仅对中风有疗效,而且对脚底疼痛、脚底脚气等也有疗效。有中风症候的高血压患者,如对此穴位进行泻血治疗会出现触电般的疼痛感,但若缓解了高血压、无中风的危险时,用泻血针刺也不会有太疼的感觉。患中风以后 3 天之内,对 6-1-9-31 号穴位按顺序进行泻血治疗会有很大的疗效。但三天过后再进行泻血治疗,疗效就不明显了。 32 号气管炎穴: 参考第 5 号。 33 号膝窝 ( 筋 ) 痛穴:腿筋发涨有疼痛感时对 33-38 号穴位同时进行泻血治疗。图 34 号肾合痛穴:由肾功能障碍引起的综合反应,出现胃周围肿胀和手压疼痛的感觉时 , 对此穴位进行泻血治疗会消肿止痛。图 35 号臂肘疼穴: 肘部有发涨和疼痛感时使用此穴位。 36 号黑斑穴:此穴位适用于脂溢性皮炎,小疙瘩、红血丝皮肤、黑斑等症。 37 号前筋肌痛穴: 此部位发涨、肌肉酸痛时适用。 38 号膝窝疼穴: 此部位发涨、肌肉酸痛时适用 。 39 号风齿穴:此部位对风齿、牙龈肿胀、酸痛,口臭严重、牙疼厉害等症有疗效。但除掉牙石以后进行治疗才能防止复发。 40 号耳鸣穴:在供血不足或血液循环不畅时也会出现耳鸣的现象。只因血液循环不畅而引起的耳鸣可使用此穴位。但因贫血而引起的症状要对 2-3 , 6-7 , 9-40 号穴位按顺序进行泻血治疗才有疗效,对轻微的耳聋也有疗效。 41 号骨盆疼穴: 肌肉疼痛、两腿成剪刀式时有疼痛感可使用此穴位。 42 号骨盆疼穴: 与 41 号相同 。 43 号肩臂疼穴:肩部的肌肉疼,特别对 40 肩痛和 50 肩痛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对 7-3 号穴位要同时进行治疗。 44 号前痉挛穴: 经常抽筋和因皮肤干燥而瘙痒时使用此穴位。 45 号关节炎穴: 蹲起时有疼痛感觉和浮肿的时候用此穴位。 46 号高尔夫痛症适应穴:出现高尔夫痛症,各种肌肉痛,中风后关节脱臼等症状时进行泻血治疗。 47 号鼻炎适应穴:患鼻炎,流鼻涕时,治疗过敏性流鼻涕,咳嗽可实施静脉切泻血术治疗。 48 号眼球干燥症适应穴:因眼内分泌物减少而眼球干燥伙流行性结膜炎及各种眼病引起的眼球充血 严重时,对20-48号穴进行静脉切泻血术治疗。 49 号 歪眼适应穴:因中风而嘴歪时,对39号风池穴进行泻血治疗不见好转,对1-9-49追加 泻血。 50 号前麻痛副穴: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脚趾溃烂时,对24号穴位泻血无明显效果就对50号 追加。 51 号生理痛穴:治疗痛经,寒散,月经不调,不孕,卵巢囊肿,自然流产等对2-3-6-8-51泻血。 52 俞府穴:恢复肺脏功能首选。 53 肝脏穴:右边肋骨肝脏位置。 54 大肠穴:肚脐向外四指,恢复胃肠功能2-3-54。 55 侧胸穴: 向外7寸,作为52号穴的辅助穴。 56 大椎穴:治疗颈椎病,头部疾病。 57 肩井穴:治疗肩臂疾病。 58 肾脏穴:第一腰椎旁开5寸,10寸共4个穴位,泻血首选。 59 后头穴:1号穴向下3寸,血液通往头部必经之路,治疗头部疾病时先对59号泻血,再泻1号穴。 60 心脏穴:用于对心脏的应急泻血,檀中向左旁开1寸,即心脏位置,共3罐。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这里指的是五十肩、冻结肩、凝结肩。如果是颈肩综合征所选穴是不同的。
肩前部的疼痛取鱼际穴
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
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
抬不上的取肩髃穴
后背不了的取天宗穴
肩外后侧的疼痛取中渚穴
肩重不能举取肩髎穴
按摩肩髃穴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肩臂疼、肩关节周围炎、上肢不遂、项强、瘰疬、瘾疹等,肩髃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 本文图解肩髃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肩髃穴(Jianyuxue)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阳蹻之会。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
名解 “髃”,骨间凹陷的意思。因为此穴位于间端关节的凹陷处,故名“肩髃穴”。
主治病症 肩周炎、中风、偏瘫、高血压、多汗症、手臂无力、肩臂疼痛,手臂挛急,肩痛,上肢不遂等。
中医病症: 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不能上举,手背红肿,四肢热,瘿气,乳痈等。
西医病症: 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病,肩周炎,乳腺炎,荨麻疹等。
配伍应用
背及肩臂肿痛: 肩髃、风门、中渚、大杼(《针灸大成》)。
臂细无力,手不得向头:肩髃、臂臑(《针灸大成》)。
半身不遂: 肩髃、曲池、列缺、合谷、手三里、环跳、风市、委中、绝骨、丘墟、阳陵泉、昆仑、照海(《神应经》)。
隐疹: 肩髃、曲池、合谷、曲泽、手三里、环跳(《针灸逢源》)。
瘰疬: 肩髃、支沟、足三里、手三里(《简易普济良方》)。
瘿气: 肩髃、大空(《世医得效方》)。
保健 养生 : 平时多用手掌大鱼际处搓搓肩髃或者用中指指腹点揉肩髃,可预防关节炎。
作用功效肩髃穴,通利关节 疏散风热、舒筋活络,祛风活血,消肿散结。疏散经络风湿,清泄阳明气火,祛邪解热。
保健原理肩髃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坚持按压,可疏风活络、调和气血。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 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肩关节,并与阳跷脉相交会,故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上肢痛、麻、凉、瘫诸疾要穴;此穴还具有祛风通络、清热止痒 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邪或风与血分之热相搏于肌肤之间所致的风热瘾疹;此穴的通经理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瘰疬、瘿气。
天宗穴位位置图
图解天宗穴位的位置
天宗穴的位置: 位于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取穴方法: 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贴在右肩膀二分之一处,中指指尖位置即是。
穴位解剖: 在冈下窝中央冈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胛神经。
: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
穴名解说:
天宗穴,出处《针灸甲乙经》、《灵枢·经脉》, 属: 手太阳小肠经。 作用: 散风、舒筋、止痛。
天宗穴: 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
穴位含义: 小肠经地部经水在此气化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生发阳气。
按摩天宗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治疗肩膀酸痛、五十肩、气喘、乳痈、肩部疾病等;
2、缓解肩关节周围肌肉劳累、促进气血运行,丰胸美乳、对于预防乳腺增生效果很好。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胛部疼痛、肩关节周围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穴位配伍: 配肩外俞穴治肩胛痛;配膻中穴、足三里穴治乳痈。配秉风主治肩胛疼痛。
1、《针灸甲乙经》:"肩重,肘臂痛不可举,天宗主之。"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肩胛痛,臂肘外后廉痛,颊颔肿。"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按摩天宗穴的手法: 用双手,由颈下过肩,以中指的指腹按揉天宗穴位,如果可以正坐或者俯卧,可以请他人用双手大拇指的指腹垂直按揉穴位,穴位处有胀、酸,痛感,先左后右,每次各按揉穴位大约1—3分钟,也可以双侧穴位同时按揉。刮痧也是可以的。
疗法原则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刺法: 直刺或斜刺05~1寸,局部酸胀,针感穿过肩胛传导至手指。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
肩髎穴在肩部于肩髃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髎在肩部于肩髃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髎穴位于肩部,肩关节的后方,当胳膊向外展开时在肩部前后各有一个“小窝”,后面那个位置就相当于肩髎的位置。
在肩峰的后下方,三角肌中,深部有小圆肌、大圆
肌和背阔肌腱;有旋肱后动、静脉分布;布有锁骨上外侧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
主治疾病
①臂痛,肩重不能举。
②胁肋疼痛。
肩髎穴隶属手少阳三焦经。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归于地部。有祛风湿,同经络的功效。肩髎穴还可以治疗肩周炎。
推拿手法:
1,屈肘甩手,患者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
2,体后拉手,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3,展臂站立,患者上肢自然下垂,双臂伸直,手心向下缓缓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后停10分钟,然后回原处,反复进行。
4,后伸摸棘,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触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渐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呆住不动,2分钟后再缓缓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5,头枕双手,患者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6,悬肩,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划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复数遍。
上面6个动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交替锻炼,每天3~5次,一般每个动作做30次左右,多者不限,只要持之以恒,对肩周炎的防治会大有益处。
肩髎-体表图(点击放大)
[定位] 在肩部,肩髃后方,肩峰后下方,当臂外展时,于肩髃穴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解剖] 在肩峰的后下缘,三角肌中;有旋肱后动脉肌支;布有腋神经的肌支。
[主治] 臂痛,肩重不能举。
[操作] 直刺05~15寸。
[配伍] 配天宗、曲垣治疗肩背疼痛;配肩井、天池、养老治上肢不遂、肩周炎。
操作方法:
向肩关节直刺1-15寸。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偏瘫等。配曲池、肩髃主治肩臂痛;配外关、章门主治肋间神经痛。
静脉所过,主治所及,荥输治外径,合治内腑,肩前部位疼痛取鱼际穴,肩前部是肺经的循行线路。鱼际穴是太阴肺经荥穴。
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肩外侧是大肠经的循行线路,三间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经的输穴,
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肩后侧是手太阳经小肠经的循行线路,后溪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
还有:肩外后侧的疼痛取中渚穴,肩外后侧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路。中渚是少阳经的输穴。
中渚穴(zhōng zhǔ xué), 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手背部,当第4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下为第4骨间背侧肌;有手背静脉网、掌背动脉分布;布有尺神经皮支和尺神经肌支。
主治: 头痛、目赤、耳鸣、耳鸣、耳聋、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肩、背、肘、臂疼痛麻木,手指不能屈伸;热病。
操作方法: 直刺03~05寸。
可以缓解疼痛的穴位
可以缓解疼痛的穴位,生活中,每一个人身材都会有一下毛病,而这些毛病会让人很疼痛,而疼痛是很令人难受的。那么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在疼痛的时候,可以缓解疼痛?下面是关于可以缓解疼痛的穴位的内容。
可以缓解疼痛的穴位1疼痛令人难受,偏偏疼痛的种类又多,头痛、筋骨扭伤痛、月经痛、腰酸背痛、牙痛等等,很多人都无法忍受这些难熬的疼痛,选择吃止痛药。其实,在中医的针灸科里有六大治痛要穴,只要记住这六个穴位的位置,以后面对恼人的疼痛就可以不吃止痛药,而自己解除疼痛。
一些特定穴位可以解除人的疼痛有科学研究的证实,维也纳大学附属医院麻醉与重症治疗科医学博士贺拉夫从中医理论中,找到五个止痛的穴位点,他做了实验,在救护车运送外伤患者的过程按压穴位,希望能在药物介入前透过穴位按摩替伤者止痛。
研究结果发表在《麻醉与镇痛》期刊,在抵达医院前,按压穴位那组的患者不仅疼痛明显降低,而且伤患的焦虑减轻、心跳趋于稳定,满意度也较高。实例证实穴位按摩可以有相当程度的缓解疼痛。
中医从各大经络通过的位置找出人体的穴脉,以下是可以解除疼痛的6大穴位。
1、合谷穴
合谷穴是中医临床常用来治痛的要穴。它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道,可治疗脸部五官的痛症:头痛、眼睛痛、牙痛、喉咙肿痛等。头痛按合谷穴,临床上遇到牙痛的患者,针刺合谷上方。合谷穴还能治疗身体上肢痛、腰痛、肚子痛等。
如果无法找到正确的合谷穴,可以按虎口附近,愈靠近头部的疼痛就按愈上方、靠近下肢就按下方,左侧按左手、右侧按右手。其实合谷穴附近还有二间、三间、阳溪、偏历等穴,只要按手的虎口即可止痛。
合谷穴的位置:把手指并拢平放在桌上,往最高的点压下去,用力稍偏向食指,有酸麻胀痛的感觉即表示压的位置正确。
2、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顾名思义,按了此穴一天可以走三里路。换言之,足三里能缓解膝腿疼痛,没办法走路的人,按压后可以让双腿变得比较有力,也可缓解走路后下肢疲劳。
它位于足阳明胃经,肠胃问题,胃痛、胃痉挛、胀气、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便秘、肚子痛等症状,都可以按足三里穴,它是调理肠胃功能的保健要穴。
足三里穴位置:膝盖外侧有个有个凹陷处下方三吋(约四指宽)的位置。
3、三阴交穴
三阴交是三条阴经交会处: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处,它主要调理肚脐以下的疼痛,如经痛、产痛、更年期综合症……等皆可按压。中医师提醒,该穴有刺激子宫收缩的效果,怀孕期间最好避免按压。
三阴交位置:脚踝内侧最高点往上三吋(四指幅宽)的地方。
4、 委中穴
一些搬重物、坐姿不良的上班人士易腰酸背痛。按压经过的委中穴,可治疗腰、脊、背等疼痛,坐骨神经痛及背侧下肢活动不便也可按委中。
委中穴位置:位在大腿后侧,膝窝中央两条筋之间的位置。
5、内关穴
按压内关穴能够防治心血管疾病,舒缓心绞痛、心律不整。此外,内关穴是联络三焦经的络穴,所以它能调节三焦气机、活血止痛;同时它又与奇经八脉中分布于胸腹的阴维脉交会,因此可治胸中诸疾,如咳嗽、气喘、呕吐、胃痛等症状。按压内关穴还能达到安宁心神,消除紧张心情。
内关穴位置:手用力握拳,前臂内侧会有两条筋浮起来,在两筋之间,手腕横纹上两吋(三指幅宽)的位置。
6、阳陵泉
阳陵泉穴在足少阳胆经上, 一般外伤或筋骨方面如拉伤、关节炎、五十肩、肩颈酸痛、运动伤害、扭挫伤、落枕,通常只要将阳陵泉疏通,筋就自然松了。
阳陵泉位置:小腿外侧,腓骨小头下方凹陷处。
下次哪儿感觉痛得难受,别急着吃止痛药,先按按身体的止痛穴位,让自己缓解一下疼痛,可以免去吃止痛药。
可以缓解疼痛的穴位2头痛
揉两眉间
无论感冒还是心烦,头疼总是紧紧相连。
紧锁眉头时,不妨轻轻舒展,可有助于舒缓头疼。头疼时,不妨用屈曲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揪揉这个部位皮肤,以局部感觉微麻、发胀为宜,如果真有疾患,这个地方会出现一个红或深紫的印子,像被刮出的痧一样。一般揪揉2分钟即可。动作宜慢不宜快,但要稍微有点力度。一般的头痛立刻能见效。
这儿有个穴位叫“印堂穴”,位于督脉之上,按摩印堂穴所在的这个部位有助于推动督脉气血运行,缓解头痛、鼻部不适等症状。
背痛
手助后腰暖
如果腰酸背痛,不妨尝试一下双手搓搓后腰,你会发现腰酸背痛的症状有所改善。先将两手对搓发热,紧贴后背脊柱两侧的腰眼处,稍停片刻,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位(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腰部是中医所指的“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经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自然有助于缓解腰酸背痛啦。
牙痛
按虎口下关
牙痛让人坐卧不安,这时不妨按压一下这两个部位:一个是在百姓常说的“虎口”附近,中医的合谷穴也在这个位置。揉压“虎口”时,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发挥此穴道疗效。
但要注意,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刺激。另一个是在面部,耳朵前方,颧骨下方的凹陷处。感觉牙痛,可以用手指或指关节按压这个部位,也是下关穴所在。中医认为手阳明经的脉络入下排牙齿,足阳明经的脉络入上排牙齿,合谷、下关两个穴位都是阳明经穴,按摩这两个地方能有助止牙痛。
肩痛
提揉肩上“井”
很多人经常帮肩痛的父母揉肩,但很少有人知道揉肩止痛的原因及标准动作是什么。揉肩止痛除了舒活了肩部气血,还有一个原因是揉到了肩上的一口“井”——肩井穴。
按摩肩井穴能直接或辅助治疗肩膀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症状。很多父母年事已高,常感腰酸背痛,“拿肩井”是好办法。
具体操作方法是,被按摩者坐直,按摩者立于被按摩者身后,双手虎口张开,四指并拢,搭在被按摩者双肩井部位,四指与拇指相对用力做有节律的拿捏动作。如果再用空心拳帮老人捶捶后背,效果会更好。肩井穴位的按摩力度不要过重、过久,尤其血压高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可久按、重按。
心痛
手腕上“玄关”
手腕横纹往上约三指宽处,有一把解除心痛的“钥匙”,是内关穴所在。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是中医用来治疗心脏疾病的核心用穴,几乎所有与心脏异常有关的症状均可使用。
心脏不好者若突发心绞痛,除了含硝酸甘油,还可按内关穴,对其行点、按能活血通络,止痛。一般需按5分钟。仅作辅助治疗以及急救使用。
胃痛
点按足三里
气血虚或消化不良的人,稍吃多一点就会引起肠胃胀痛。中医认为,通过穴位按摩,可起到调整胃的机能、镇痛、降逆气化浊气的养生功效,进而缓解胃痛胃胀等不适症状。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痛经
脚背对点按
痛经让许多女孩子痛苦。按摩哪个部分能缓解痛经?答案就在脚背上,在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这是太冲穴的位置。按揉这个点,具有明显疏肝止痛作用,有助治疗痛经。
具体按摩方法如下: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一、人体头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头维穴的作用:治疗目痛、眼跳、头痛 上关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偏头痛、上牙痛、面神经麻木 下关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 翳风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下颌肿痛、面神经麻痹及痉挛 颊车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关节紧闭 颧髎穴的作用: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 大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肿痛、面部浮肿 神庭穴的作用:治疗头痛、鼻病 阳白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眩、眼跳、夜盲 丝竹空穴的作用:治疗偏正头痛、目眩、目赤、眼跳 睛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诸疾患 四白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经痛 巨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泪囊炎 水沟穴的作用:治疗昏迷、中暑、休克 兑端穴的作用: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牙龈肿痛 上星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痛、鼻痛 攒竹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肿 瞳子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 承泣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眼跳、目部疾患 迎香穴的作用:治疗鼻病、面神经麻痹、面肿 禾髎穴的作用:治疗鼻衄、鼻息肉、鼻炎 地仓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口角炎、口腔炎 承浆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颜面病、牙痛、不语 二、胸部腹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天突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血、失音、噎嗝 璇玑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 神藏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华盖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 膻中穴的作用:治疗气短、哮喘、噎嗝 鸠尾穴的作用:治疗胃痛、呕吐、气喘、胸满 上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 梁门穴的作用:治疗胃肠胀痛、腹泄、不思饮食 中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气喘 下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 水分穴的作用:治疗水肿、肠鸣、腹痛、腹胀 神阙穴的作用: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 气海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水肿 关元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虚脱、体质虚弱 中极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下腹痛、水肿 曲骨穴的作用:治疗遗精、赤白带、尿闭 横骨穴的作用: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 人迎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高血压 缺盆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项强 水突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咳喘、颈肿 云门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喘息、胸闷 气舍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咽食不利、颈项强痛 气户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肋胀痛 中府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喘息、胸痛 灵墟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神封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期门穴的作用: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 不容穴的作用: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血、咳嗽 章门穴的作用: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 太乙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 天枢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水肿、月经不调 大横穴的作用:治疗腹泄、便秘、小腹痛、胃下垂 外陵穴的作用:治疗脐周痛 带脉穴的作用:治疗妇女经带病、腰肋痛 水道穴的作用:治疗小腹胀满、尿闭、腹水、精索及睾丸痛 府舍穴的作用:治疗腹痛 气冲穴的作用:治疗 肿痛、睾丸痛、妇女经漏胎产诸症 冲门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尿闭 三、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定喘穴的作用:治疗哮喘 肩中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 肩外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 肩井穴的作用: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 秉风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肩凝 天宗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 臑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臂酸痛 膈俞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吐血、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 魂门穴的作用: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 脾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 京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 三焦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 气海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痔疮 关元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 膀胱俞穴的作用: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 秩边穴的作用: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 白环俞穴的作用:治疗遗精、白带、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 会阳穴的作用: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血、腹泄、痔疮 四、胳膊手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商阳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脑充血 少商穴的作用: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 合谷穴的作用:治疗中风、感冒、头痛、牙痛、月经闭 阳溪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耳目齿痛 阳池穴的作用:治疗感冒、上肢、手腕关节炎 支沟穴的作用:治疗大便秘结、手足倦怠 四渎穴的作用:治疗齿痛、肘臂痛 手三里穴的作用:治疗齿痛、半身不遂 曲池穴的作用:治疗肘中痛、月经不调、上臂痛、半身不遂 肩髃穴的作用:治疗肩臂不举、肩痛、中风、齿痛、半身不遂 曲垣穴的作用:治疗神经痛、肩部麻痹 肩髎穴的作用:治疗风湿性肩周炎、肩部麻痹 肩贞穴的作用:治疗肩关节炎、上肢麻痹 臂臑穴的作用:治疗颈椎病、手臂不举 消泺穴的作用:治疗颈痛、麻痹、头痛 清冷渊穴的作用:治疗肩痛、头痛 天井穴的作用:治疗喘息 中魁穴的作用:治疗手指不伸 少泽穴的作用:治疗口干、前臂痛、小指痛、头痛 液门穴的作用:治疗手臂痛、头痛、齿痛 前谷穴的作用:治疗吐血、耳鸣、手痛 后溪穴的作用:治疗肘臂痛麻、耳聋 中渚穴的作用:治疗头痛、耳聋、手臂痛不得屈伸 腕骨穴的作用:治疗腕痛、麻痹、指肿 阳谷穴的作用:治疗臂痛、腕痛、晕眩、耳聋、耳鸣 养老穴的作用:治疗肩臂痛麻、弱视 外关穴的作用:治疗上肢麻痹、半身不遂 支正穴的作用:治疗肘臂痛、头痛、感冒 尺泽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 小海穴的作用:治疗上臂痛麻、心肺痛 青灵穴的作用:治疗肘关节伤痛 尺泽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 曲泽穴的作用:治疗肘痛、热病 少海穴的作用:治疗头目眩晕、颈椎病、肘挛手颤、心痛 间使穴的作用:治疗调经、心脏病、中风、液肿 列缺穴的作用:治疗头痛 内关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臂痛、心脏病 大陵穴的作用:治疗心脏病、热病 神门穴的作用:治疗失眠、头晕痛、心脏病 鱼际穴的作用:治疗齿痛、头痛 少府穴的作用:治疗心脏病 劳宫穴的作用:治疗中风、齿痛 少商穴的作用: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 五、人体腿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伏兔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胸痛 阴市穴的作用:治疗腿痛、水肿、糖尿病 梁丘穴的作用:治疗膝部麻痹 犊鼻穴的作用:治疗脚气、膝关节痛麻、水肿 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疗脚气、麻痹、各种慢性病、胃病、便秘、全身病 上巨虚穴的作用:治疗四肢痛麻、腰痛、肠胃病 条口穴的作用:治疗肩臂不举、不肢痛麻、胃肠病 丰隆穴的作用:治疗下肢痉挛、痛麻 下巨虚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贫血 解溪穴的作用: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 冲阳穴的作用:治疗胃胀、足麻痹 陷谷穴的作用:治疗胸胀痛、盗汗 内庭穴的作用:治疗腿肿、头痛、转筋 箕门穴的作用:治疗腿痛、生殖器病 环跳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筋活血 血海穴的作用:治疗一切血病、妇科病 阴谷穴的作用:治疗膝痛、阳痿、带下 风市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木 阴陵泉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腰病 中渎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麻痹、下肢病 膝阳关穴的作用:治疗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脚气 地机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麻、胃肠病 阳陵泉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关节炎 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疗脚气、麻痹 漏谷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神衰、脊髓病 三阴交穴的作用:治疗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 三阳交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颈椎痛 阳辅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 悬钟穴的作用:治疗手足不遂、一切骨病 复溜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浮肿、虚脱、盗汗、腹泻、腰痛 太溪穴的作用:治疗四肢麻痹 照海穴的作用:治疗下肢病、肾病 公孙穴的作用:治疗一切气病 环跳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经活血、神经痛 承扶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殷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委中穴的作用:治疗腰背痛 浮郄穴的作用:治疗便秘、膝关节痛、吐泻、坐骨神经痛 委阳穴的作用:治疗膝关节痛、此穴解热 合阳穴的作用:治疗脊髓病、抽筋 承筋穴的作用:治疗一切筋痛 筑宾穴的作用:治疗腿痛 承山穴的作用:治疗内外伤痛 飞扬穴的作用:治疗脚气、眩晕、小腿无力 跗阳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腰胯痛 昆仑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眩晕、腰痛 申脉穴的作用:治疗痉挛、此穴主伸展一切 金门穴的作用:治疗癫痫、筋病 京骨穴的作用:治疗脚痛 仆参穴的作用:治疗足跟骨痛 六、脚部足底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涌泉穴的作用:治疗高血压、呃逆、此穴主将一切 丘墟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 解溪穴的作用: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 中封穴的作用:治疗全身麻痹、腰痛、遗尿 冲阳穴的作用:治疗胃胀、足麻痹 足临泣穴的作用:治疗全身麻痛、眩晕 陷谷穴的作用:治疗胸腹痛胀、炎肿、盗汗 太冲穴的作用:治疗腰痛、调经 内庭穴的作用:治疗腿肿、头痛、转腹 行间穴的作用:治疗便秘、腹痛、腰痛 侠溪穴的作用:治疗耳聋、头晕痛、下肢麻痹 厉兑穴的作用:治疗足痛、脑贫血、麻痹多梦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可以说是非常大了,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不管是上班族还是学生都背负着沉重的压力。这也导致人们的身体很容易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说经常使用电脑的上班族就很容易出现颈椎问题,而写作业的学生虽然不会这么严重,但也会有肩膀疼痛这样的小问题。
为了让工作和学习更加有效率,我们必须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按压这几个穴位可以有效减缓症状。
一、天宗穴
天宗穴在中医里是属于手太阳小肠经之腧穴,这个穴位具有通络、理气通乳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肩胛痛、乳痈、乳腺增生、咳喘等疾病。从古代的典籍上来看,如果你的肩膀觉得非常痛的话,只要按压一下这个穴位,就会立刻有很大改善。
二、天柱穴
说的专业一点,这个穴位位于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也就是斜方肌的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边大概2厘米左右,就可以找到这个穴位。这个穴位可以有效缓解肩膀疼痛,缓解僵硬,甚至还有治疗抑郁症的效果。
三、风池穴
在这么多的穴位里面,这个穴位是我为数不多很熟悉的穴位,因为我们小时候为了缓解疲劳,课间做的眼保健操里面就有一节是按压风池穴,所以这个穴位的作用也就不用多说了。
只要找准位置,空闲时间自己按压一下,肩膀疼痛就会得到改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