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按摩减肥怎么做有效果?中医按摩减肥的技巧是什么?

经络按摩减肥怎么做有效果?中医按摩减肥的技巧是什么?,第1张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按摩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理疗方式,对于有需求的男女都有较好的效果。当然前提是进行专业的经络按摩的情况下,而且每次按摩时间、力度都要适度,不然可能会诱发问题。那么经络按摩减肥怎么做有效果?中医按摩减肥的技巧是什么?

1、经络按摩减肥方法

一、配合相应时间进行经络按摩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主宰健康的根本,经络不畅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出现,其中就包括局部脂肪堆积、肥胖、下肢浮肿等。如果能够有效疏通经络,同时配合刺激有效穴位,就能够达到减肥瘦身的目的。由于人体经络错综复杂,不同经络有着不同的运行时间,因此想要达到最佳瘦身效果,需要配合相应的经络时间进行按摩。

瘦大腿前侧:饭后一小时,约19:00左右敲打胃经,以大腿前侧的髀关穴、膝盖上的伏兔穴下膝盖下小腿外侧的足三里为主,从上到下,每秒2下的节奏,每个穴位100下。

瘦大腿外侧:睡前11点左右,敲打大腿外侧的胆经穴位、环跳穴、风市穴、中渎穴和膝阳关,因为腿部脂肪较厚,需用力敲打至微痛才好。每个穴位100下。

瘦腰:每天早上起床前和晚上睡前,敲打腰两侧,先左后右,每侧100下。

瘦腹:每天睡前按摩肚脐下元关穴,可以顺时针按摩也可以指压按摩,按摩100下左右。

二、经络减肥的作用原理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肥胖者的不同特点,不同部位的肥胖进行辨证施治,并与耳疗、脐疗、食疗相结合,借助针灸作用,使经络疏通,气血调和,脏腑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减肥目的。

1、刺激作用:通过针刺穴位和耳穴压迫的方法,对局部产生一定的刺激,通过经络、俞穴将刺激信息传入脂肪组织,令其分解、液化,加速脂肪分解、抑制脂肪合成而达到肌体的脂肪代谢平衡。

2、药物作用:利用药物透过皮肤、孔窍、俞穴等部位直接吸收,进入经脉血络,输布全身以发挥药理作用,从而加速脂肪的分解液化代谢,同时抑制脂肪的合成,因此达到减肥作用。

3增强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通过疏通经络和脐疗药的作用,可使血液及淋巴液加速循环,从而将减肥过程中分解、液化的脂肪成分带走,通过汗腺、呼吸道、大小便等途径排出体外。

4调节内分泌失调,调节新陈代谢的平衡,及抑制食欲。调节内分泌失调在减肥过程中意义深远,许多肥胖者因种种原因造成不同程度的内分泌失调,通过减肥治疗后,她的激素代谢达到正常水平时,体重也很快会达到正常水平,脂肪的堆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营养过盛。通过耳穴治疗来达到抑制食欲的作用,减少食物的摄入量对减肥者来说至关重要。

三、经络减肥特点

1、疗效显著。通过经络减肥,能迅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一个疗程15次,可减5~80斤,24小时后可减2~9斤。

2、适用范围广。经络减肥适合于不同年龄的减肥患者,即使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仍可采用本法,同样会收到良好效果。

3、简便易行,无副作用。经络减肥对操作者要求相对而言不是太高,且几乎无危险性。

四、经络减肥简易按摩法

经络由经和络组成,经就是干线,络就是旁支,人体有12条主干线,也叫做“十二正经”。还有无数条络脉,经和络纵横交错,在人体里构成了一张大网。经络内联脏腑,外接四肢百骸,可以说身体的各个部位无不包括在这张大网之中。所以身体要减肥,找准这张网上相应的穴位即可。

1、头部按摩法

具有醒脑开窍的功能,可治疗头痛,预防老人痴呆症及增加脑细胞的活动。以双手拇指及其他四指的指腹,从前发际处以按压方式推至枕部的风池穴,平时也可以用梳子做同方向的梳头数次。按揉枕部穴位:双手拇指按揉两侧风池、风府穴,至有酸胀感为宜。拿捏颈项部:以食指、中指、无名指配合手掌对颈部作拿捏的动作,并向下拿捏至肩部

2、眼面部按摩法

对于长时间做近距离工作的人,可以消除或减轻眼部疲劳,并可预防眼睛视力的减退及眼袋的产生。眼眶部按摩:双手食指或中指分推眉毛,由眉头部的攒竹穴推至眉尾部的丝竹空穴。再由双手拇指及食指、中指按揉眼眶内的睛明穴后,循着上、下眼眶推至尾部的瞳子骨穴,上下重覆进行数次,至整个眼眶都有酸胀感止。按揉太阳穴及鼻旁的迎香穴,再将双手掌心搓热后,掌心贴着前额,用点力向下擦到下颏处,若有鼻病、感冒、流鼻涕或鼻塞者,可顺便以中指由迎香穴向上擦至鼻根处,反覆连续约10次,舌头顶住上颚部,下牙往上作叩齿动作连续20次。

3、加强肠胃功能

摩腹:将双手掌心搓热后,一手掌心贴在肚脐上,以肚脐为圆心,以顺时针方向作柔和的摩腹动作,持续约2-5分钟。擦腹:双手从肋骨下缘擦至小腹部,以腹部发热为宜。

4、耳部按摩法

耳朵的穴道跟我们人体的五脏六腑有密切的关系,按摩耳朵除了可加强脏腑的功能外,还可预防听力的减退及耳鸣。搓揉耳朵,双手拇指及食指弯屈后,作上下搓耳动作,至耳朵红热为宜。

5、四肢保健按摩法

加强手脚的新陈代谢,治疗酸痛,并可预防手肘、膝盖的退化。从肩部向手臂拿捏,按揉手三里、曲池、曲泽等穴。互捻双手食指,搓热手掌、手背至热为宜。按揉大腿、膝关节、拿小腿的腓肠肌。点按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穴,至酸胀感为宜。一手抓脚踝部,一手抓脚趾头,做旋转踝关节的动作,20-30次。推涌泉:快速用力擦热脚底,可加强肾功能,防止脚底冰冷。

6、腰部保健按摩法

双手握拳,用拇指指掌关节在腰部作旋转用力按揉,再以手掌部用力上下擦动,至腰部发热为止。并可做些弯腰、旋转腰部的动作,以锻炼腰部肌肉。

2、呼吸瘦身方法

站立呼吸

1站立姿态,用双手轻轻按在肚脐两侧,用平常的方式呼吸,感受腹部有没有动再刻意地用嘴和腹部配合进行呼吸感受。

2深深吸气直到腹部鼓起,再慢慢将气吐出。注意控制呼气和吐气的时间,吸气要保证在4秒钟左右,而吐气要控制在8秒吐净。

3反复几次,如果觉得区别不大,可以试试用双脚打开略宽于肩膀,双手叉腰站立,边做呼气吐气,边身体前倾,微微鞠躬,再直起背部,感受腹部呼吸时对腰腹部和背部肌肉的连动影响。

仰卧呼吸

1仰卧,手放在胸部以下位置,用鼻子深吸一口气,感受腹横肌的运动。

2当感受到腹部内侧有拉紧的感觉时,就可以用口吐气了。

3习惯以后,试着稳住气息,不要太快吐完,然后小口吐气进行练习。运用到实践中,在扭转腹肌的同时进行腹式呼吸,效果会更好。

坐姿腹式呼吸

1保持冥想坐姿,放松全身,自然呼吸一段时间后,右手放在腹部肚脐,左手放在胸部。

2,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

3循环往复,保持每一次呼吸的节奏一致。细心体会腹部的一起一落。

头痛作为一种常见病症,其发生率仅次于感冒。据统计,有648%的人头痛过,其中18%因头痛而就诊。推拿作为传统医疗手段的重要内容,通过多种手法刺激,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理脏腑、活血祛瘀、理筋整复、缓解拘急、消肿止痛。一般人眼里,推拿是伤筋动骨之类的疾病的治疗手段,实际上,对于头痛这种常见的内科病症,同样具有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对因疲劳、精神紧张及其他因素如高血压、感冒等引起的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和丛集性头痛效果尤佳。

第一部分:头面部操作

1、开天门:即双手大拇指交替从印堂穴平推至神庭穴。共36次。

2、抹额头:双手大拇指掌侧自前额正中向两边分推。共36次。

3、揉太阳、角孙、头维、百会:双手大拇指按住太阳穴、食指按住头维穴,顺时针按揉81次,然后将双手大拇指重叠,按住头顶百会穴,食指分别按住头部两侧的角孙,顺时针按揉81次。

4、推三把:右手五指叉开,类似干梳头状,自前额发际处往后推至后枕部,共3次。

5、拿五经:双手五指叉开,类似干梳头状,分别自前额发际处往后边拿捏边往枕后部移动,共3遍。

6、干洗头:双手十指成撮状,抓捏头皮后五指端合拢,频率为3次/,共1~3分钟。

7、拍打头:双手十指并拢,自前额和后枕部,对称性拍打头部,每快速拍打3下(频率为3下/秒)后停顿片刻,然后顺时针移动双手掌少许,快速拍打。以此类推,至完成全头3~4周的拍打。

第二部分:颈项部操作

1、推大椎—天柱:双手拇指交替从大椎穴平推至天柱穴。

2、推翳风—缺盆:推拿中此操作又称为“推桥弓”,即固定头部,一手拇指按住一侧翳风穴,着力向下平推至同侧缺盆穴,操作20~30次后换另一侧,操作同前。

3、拿捏风池:右手拇指和食指叉开,分别用指面按住枕部两侧的风池穴,用力一紧一松拿捏,共20~30次。

4、拿捏颈项:拿捏风池穴后,拿捏颈项两侧边往下缓慢移动至颈项根部,重复操作时,从风池穴开始,往下拿捏,共3~4次。

第三部分:颈肩部操作

1、拿捏颈肩部:拿捏至颈项根部后,双手自颈项根部向肩外侧方向边拿捏边移动,共3~4次。

2、拿捏大椎穴:单手大拇指按住大椎穴、其余四指紧扣颈肩部,以大拇指着力为主拿捏。共20~30次。

3、拿捏肩井穴:双手大拇指和食指按住肩颈穴的前后,然后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共15次。其力度以感到疼痛尚可忍受为度。

第四部分:上肢部操作

1、拿经络:自肩臂部循上肢内前侧的手太阴肺经和外前侧的手阳明大肠经、上肢内中线的手厥阴心包经和外中线的手少阳三焦经、上肢内后侧的手少阴心经和外后侧的手太阳小肠经六条经络线拿捏至腕关节处(大拇指拿捏上肢一侧经络,食指拿捏对侧经络)。分三组左右上肢各拿捏1遍。

2、拿穴位:大拇指和食指拿捏合谷穴、外关穴和列缺穴,各一分钟。

第五部分:随证加减法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在推拿中,运用辨证之法,随证加减,可以提高推拿的针对性和疗效。

1、风寒型:头痛呈游走性,遇风或者受凉加重者,加擦风门穴,并可搓手浴面。

2、风火型:头痛如裂,目赤口渴,受热加重者,加捶打肝俞穴、胃俞穴,拿捏太冲穴、内庭穴。

3、阴虚阳亢型:头顶痛,伴随昏眩,易发怒或发怒加重者,加按揉三阴交穴、太溪穴、太冲穴,并搓擦足底涌泉穴。

4、气血不足型:隐隐作痛,其势不剧,心慌头晕,遇到疲劳后各症加重者,加按揉脾俞穴、肾俞穴、气海,拿捏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

推拿治疗头痛一般一次即有明显效果。当然,头痛除了推拿治疗外,还需做到“三要二不要”。“三要”即一要养成良好又规律的作息习惯;二要积极面对一切事物,学会为自己心理减压,防止过度悲观或愤怒或疲劳;三要积极探察和治疗原发性疾病,例如流行性感冒等传染性疾病(一般来说,传染性疾病引起的头痛不宜进行按摩治疗)、鼻窦炎等五官科疾病、感冒、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以及其他疾病。“二不要”即一不要一味依

参考资料:

sports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63/10 8K 2003-3-7

冬季来临,天气也越加寒冷,很多人一到这种湿冷天气,身上就腰酸背疼,现在疾病也越来越年轻化,很多上班族都会出现肩胛骨疼的症状,很多人都担心自己是不是患上风湿病,今天小编总结了一些关于肩胛骨痛的相关知识,那么肩胛骨痛的原因是什么?按摩肩部的方法有哪些?

1、肩胛骨痛的原因

肩胛骨痛、肩膀疼痛,是和这几方面有关系:肩周炎、风湿病(外邪受风受寒)和颈椎病等

还需要告诉你,有心脑血管疾病等,此类病会有不明原因的胸痛、肩痛、背部疼痛、腹痛、牙痛等,而这些症状,又会和许多病混淆,所以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是长期的肩背部疼痛,要考虑这方面的疾病。

肩胛骨及肩背部疼痛,和颈椎有很直接的关系

当人有颈椎病时,会使脖子、肩背部有胀痛、麻痛、酸痛的症状

颈椎病的特征是:颈部僵硬、不舒服、疼痛、有酸胀感,以及脖子活动不灵活

转动脖子时,有咔咔响的声音,不进行调理,进行下去会颈椎增生

由于颈椎病局部的症状轻,有些人甚至根本无颈部症状;许多颈椎病患者表现为其它系统疾病的症状,很容易就与其它疾病

经常的久坐不动,总使颈椎、肩膀保持一个姿势不动,造成的颈椎病(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已经有颈椎病了),

当有颈椎病时:神经会受到刺激或压迫后会有这些症状:

颈部、肩部、背部或胸部疼痛或麻木,不及时的治疗、颈椎病就进一步加重,会有持续性或阵发性并向肩部、上肢、胳膊、及手指放射传导,可以伴有针刺样(针刺痛)或过电样串麻感、麻痛、酸痛、胀痛和蚁爬麻感,当颈部活动或咳嗽、打喷嚏或用力稍大时疼痛及串麻感可加重

颈椎病加重时也可以有上肢肌肉萎缩、发沉、酸痛无力、动作不灵活等现象,在夜间颈肩背部及上肢可能痛得更厉害,可以翻来覆去睡不着。

由于颈脊髓受到刺激压迫后,使脊髓血液供应不足,可以促使多个部位(肩膀、胳膊、和手指)的发麻。

再严重的话,会继续向下、向腰部蔓延:腰部酸痛、腰无力、腰膝酸软等

当腰椎受损了,就患上腰椎病,而腰椎病会继续向下发展

向臀部:坐骨神经痛、不敢久坐、有麻痛感,睡觉时明显

向腿部和小腿蔓延:腿部有发麻现象,活动后症状会减轻些

向足部:足部怕凉,怕冷、会导致末梢神经循环差

如果经过你稍微的活动后,血液循环的快些了,症状会有所减轻,因为压迫颈椎病会压迫神经血管,使血脉不通畅、是经络受阻的缘故

2、按摩肩部的方法

穴位按摩:按摩手三里。用左手拇指腹按住右手三里穴,揉动1分钟,换左手,每日3次。按摩印堂穴。用食、拇指按住该穴,旋转揉动,每次1分钟,每日3次。

捏压患处:用右手拇、食指捏住压痛点,用力深压,并向前后左右揉动1分钟,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捏右肩。每日2次

肩部锻炼对你的肩胛骨疼痛有相当重要的缓解、治疗效果:

一、屈肘甩手患者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

二、手指爬墙患者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到最大限度,在墙上作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三、体后拉手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四、展臂站立患者上肢自然下垂,双臂伸直,手心向下缓缓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后停10分钟,然后回原处,反复进行。

五、后伸摸棘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触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渐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呆住不动,2分钟后再缓缓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六、梳头患者站立或仰卧均可,患侧肘屈曲,前臂向前向上并旋前(掌心向上),尽量用肘部擦额部,即擦汗动作。

七、头枕双手患者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八、旋肩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划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复数遍。

以上几种动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根据你的具体情况选择交替锻炼,每天3—5次,一般每个动作做30次左右,多者不限,只要持之以恒

多揉、多按摩颈部和肩部肌肉,按摩大椎穴、肩井穴、风池穴、百会穴、脑户穴、中府穴、云门穴等,对你的肩胛骨疼痛非常好的效果

按摩肩胛骨内圆(肩胛骨的骨缝处),天宗穴、肩贞穴、肩后穴、肩外俞穴。

其实,肩胛骨疼痛引起的疾病都是长期久坐或不动而产生的疾病,所以预防这些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多运动,锻炼身体。

3、关节炎不能吃

1关节炎患者不能吃海产品

关节炎患者多吃海产品无益。因为海鱼、海参、海藻、紫菜等海产品中含有尿酸成份,当这些尿酸成份被机体吸收后,就会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盐结晶,就会使关节炎症状加重病情。

2关节炎患者不能吃肥腻食物

我国中医认为,关节炎为痹证,痹证主要是因为气血痹阻不适所致,而肥腻之品容易影响脾胃的运化而生湿,湿为阴邪,又进一步加重痹阻不通的病机。现代医学也证明,脂肪在体内氧化过程中能产生田体,而过多的国体,对关节右较强的刺激作用。所以,关节炎患者不宜吃高脂肪的食品.诸如动物内脏、风尾鱼、田鱼子、蟹黄、观、蛋类、鱼肝油等.猪油、奶油、油条更不能吃。

3关节炎患者不能多食用醋

因为醋有酸敛之件,多吃对筋骨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会阻碍钙的代谢。《内经素问》中说:“筋病无多食酸。”所以肌肉萎缩患者和关节炎患者不要多吃醋。

4关节炎患者不能吃香蕉

因为香蕉会使局部的血液循环减慢,迫使代谢产物滞积,加之其含糖量比较高,吃了以后会使体内的维生素B消耗增大,更会使关节、肌肉疼痛加剧,所以关节炎患者不能多吃香蕉

5痛风患者不能吃狗肉

痛风患者必须要忌吃狗肉,因为狗肉中含有嘌呤类物质,特别是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期间,更不能吃。

  中医中药治疗肩周炎,不仅能在不同程度上减轻或消除肩周炎的疼痛症状,更能增强或恢复肩关节的运动功能。所以很多患者都选择中医治疗,下面是我为你收集有关于治疗肩周炎的中医方法,希望你会喜欢。

  中医方法

 中药治疗肩周炎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病人的病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和骨伤科特有的触诊或摸诊,相应采用补气血、益肝肾、温经络、祛风湿等治疗原则进行相应治疗。

 通常情况下,内服汤剂有:独活寄生汤(独活、防风、川穹、牛膝、桑寄生、杜仲、当归、茯苓、党参等)或三痹汤(独活、防风、细辛、川穹、当归、、生地黄、茯苓、肉桂、杜仲、牛膝、党参等)。身体衰弱、血亏较重者,可用当归鸡血藤汤加减。也有的中医认为在急性炎症期,宜用蠲痹汤合并麻桂温筋汤治疗;在慢性冻结期,可用活血舒筋汤水煎服。对于治疗肩周炎的中成药,则有大、小活络丹等。

 此外,还有一些外用膏药、搽剂等,作用于肩周炎局部,以达到活血通络、辛温散寒的目的。外贴膏药有伤湿止痛膏、麝香虎骨膏、宝珍膏等;外用搽剂则有解痉镇痛酊或用乌头适量磨醋后外搽,或用紫草没外涂等。另外,也可用一些局部敷熨、熏洗和蒸气浴等治疗手段。

患者的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之一忌吃肥腻食品。各种肥肉、奶油、油炸食品等均属于肥腻食品。肩关节周围炎属中医的“痹症”范畴。中医认为,痹队主要是由于体内气血痹阻不畅所致,而高脂厚昧的食物容易影响脾目的运化而牛湿。湿属阴邪,易加重气血痹阻。医学专家发现,患有肩关节周围炎的病人,如果每天吃大量的高脂肪类食物,将出现关节强直、疼痛肿胀以及功能障碍,关节炎的症状明显加重。

 饮食禁忌之二忌吃用铁锅烧的饭莱。因为人体内较多的铁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再与铁分子结合,可形成铁蛋白蓄积于关节的积液之中。每一个铁蛋白分子含有4500个铁原子,如再与铁结合就达到饱和,饱和的铁蛋白具有毒性,它和游离的铁结合能促进关节炎的发作。因此,患肩关节周围炎的病人最好不要用铁锅煮饭。

 饮食禁忌之三忌吃海产品。因为海参、海带、海菜、海鱼等海产品含有一定的尿酸,这些尿酸被身体吸收后,能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盐结晶,使关节炎的病情加重。因此,患了肩关节周围炎的病人不宜吃海产品。

 饮食禁忌之四忌饮酒及大量饮咖啡、浓茶。

 饮食禁忌之五忌生冷寒凉食物。如绿豆、冬瓜、黄瓜等食物应少食,这些食物均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很多患者在短期内或许不会受到食物带给身体的影响,但是长时间的累积会给身体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因此肩周炎患者为了自身的健康,还是应该严格遵循饮食禁忌。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在饮食方面调理的好,对于病情的恢复也是有很多好处的。

预防注意事项

 1、在平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睡姿,使上肢向前伸或保持轻度上举位,防止上肢压于身体下侧,特别是老年人。如果肩部有外伤的话,则不可固定在传统位置上,而应使上臂维持在自然下垂的外旋位或者是外展上举位。

 2、在肩部遇到轻微外伤的情况下,最好让上肢维持在外展上举位休息,特别是出现肩撕裂时,并使患肩保持固定两周左右。

 3、如果是肩关节刚进行过外伤手术,要合理控制固定时间,一般不要超过三周,以防止肌肉和肩周围组织出现废用性萎缩。

 4、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肩部出现慢性损伤。平时注意对肩部的保暖,避免其受到风寒的侵袭。

  

1 检查肩周炎的方法

2 得了肩周炎怎么办

3 周肩炎最有效治疗方法

4 肩周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5 肩周炎的按摩方法

1:哑铃法

做法:双腿分开站立,膝盖弯曲。胸部向前倾,但是背部始终保持挺直。双手持哑铃,向两边水平提起,感觉到背部肌肉在用力。此动作重复2组,每组20次。这种见效很快的哦。

2、背部离地法

做法:仰卧在床上,双手放在身体的两侧,然后弯曲双腿,脚后跟紧紧地贴着大腿的后侧,双手移至头的两侧,掌心贴着地面,接着吸气,拱起背部,也就是说,双脚膝盖跪在地面上,双手用力地撑着向上拱起身体,同时髋部与腹部是向上升起的。

3、学猫拱腰法

做法:早上醒来,先揉揉眼睛、搓搓脸,用手向后梳头发,然后双手手臂从肩上伸出来,向后震震手臂,向后仰仰头部,接着躺在被窝里伸个懒腰或者向上挺几挺腹部,再翻身趴下,像猫“长身”一样用力地拱拱腰,尽量伸展腰背以及四肢的肌肉。

注意事项

1、按摩者按摩时需要聚精会神,注意观察被按摩者面部表情,随时问问按摩部位的反应,如出现不适的症状,需要立即暂停按摩,让被按摩者平卧在床上头放低,掐人中,使其醒过来。

2、如治疗肩部伤痛及肩周炎时,被按摩者上肢不宜抬的太长时间,否则容易发生头晕及休克。

我是经常做办公室对着电脑的,肩膀也会经常酸痛,我来说说我的按摩方法吧,希望能帮到你。首先是简单的按摩方法:借助按摩器(手动的)

先放松肩部,背靠椅子上,头部稍微侧向左边,我习惯从右边按摩起,我使用的是第二个按摩器,从脖子上往下,一直滚到肩膀,来回按摩几次,肩膀就松开了;然后换另一边继续滚动按摩。

第二种是用手指按摩:这是最方便直接,也是比较累的一种按摩方法。跟上边一样,先把肩部放松,左手手掌覆盖在脖子部位,从脖子往肩部的方向捏下来。要捏到筋的部位哦,就是手臂抬起时,肩部明显感到神经肌肉动的地方,手指朝背后,拇指朝内,用适度的力量捏,一般来回捏5分钟左右,肩部就会轻松很多;然后交替换一边肩部进行按摩。

肩部按摩完后别忘了轻轻转一下脖子,拍拍脖子后面的中枢,放松一下颈椎。

第二种是用手指按摩:这是最方便直接,也是比较累的一种按摩方法。跟上边一样,先把肩部放松,左手手掌覆盖在脖子部位,从脖子往肩部的方向捏下来。要捏到筋的部位哦,就是手臂抬起时,肩部明显感到神经肌肉动的地方,手指朝背后,拇指朝内,用适度的力量捏,一般来回捏5分钟左右,肩部就会轻松很多;然后交替换一边肩部进行按摩肩部按摩完后别忘了轻轻转一下脖子,拍拍脖子后面的中枢,放松一下颈椎。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经穴名·肩井 41 肩井穴的别名 42 出处 43 穴名解 44 特异性 45 所属部位 46 肩井穴的定位 47 肩井穴的取法 48 肩井穴穴位解剖 481 层次解剖 482 穴区神经、血管 49 肩井穴的功效与作用 410 肩井穴主治病证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4112 灸法 412 肩井穴的配伍 413 特效 414 文献摘要 415 肩井穴研究进展 4151 治疗颈椎病 4152 治疗中风后遗症 4153 治疗急性乳腺炎 4154 治疗乳腺增生 5 经穴别名·肩井 51 肩井的别名 52 出处 53 特异性 54 穴名解 55 所属部位 56 肩髃穴的定位 57 肩髃穴的取法 58 肩髃穴穴位解剖 581 层次解剖 59 穴区神经、血管 510 特异性 511 肩髃穴的功效与作用 512 肩髃穴主治病证 513 刺灸法 5131 刺法 5132 灸法 514 肩髃穴的配伍 515 文献摘要 516 研究进展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肩井 1 拼音

jiān jǐng

2 英文参考

Jianjing(GB21)

3 概述

肩井:1.经穴名;2经穴别名。[1]

4 经穴名·肩井

穴位 肩井 汉语拼音 Jianjing 罗马拼音 Chienching 美国英译名 Shoulder Well 各

号 中国 GB21 日本 21 法

国 莫兰特氏 VB21 富耶氏 VB21 德国 G21 英国 G21 美国 GB21

肩井为经穴名(Jiānjǐng GB21)[1]。出《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原称肩解,《针灸甲乙经》始名肩井[1]。别名膊井(《太平圣惠方》),髆井(《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肩解(《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王注)。属足少阳胆经。肩井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阳维脉的交会穴[1][2]。肩即肩部,井即水井,此穴在肩上,局部凹陷如井,故名肩井[1]。肩井穴主治项背、胎产、神志等疾病:如肩背疼痛,手臂不举,颈项强,腰髋痛,中风痰涌,咳嗽气逆,眩晕,瘰疬,难产,乳痈,胞衣不下,产后乳汁不下,乳汁少,乳癖,头项强痛,上肢不遂,头痛,颈项强痛,现代又多用肩井穴治疗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乳腺增生,滞产,产后血晕,颈淋巴结结核,中风偏瘫,项强,肩背痛,高血压,脑卒中,神经衰弱,副神经麻痹,落枕,颈项肌痉挛,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41 肩井穴的别名

膊井(《太平圣惠方》),髆井(《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肩解(《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王注)。

42 出处

《针灸甲乙经》:肩井,在肩上陷者中,缺盆上大骨前。

43 穴名解

肩即肩部,井即水井,此穴在肩上,局部凹陷如井,故名肩井[1]。

肩,颈项之下。凹陷深处曰井。此穴在肩部,当缺盆直上之凹陷处,以其穴居肩上之凹陷,喻经气深聚之所,故名肩井。[3]

44 特异性

肩井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阳维脉的交会穴[1][2][4]。

45 所属部位

肩[5]

46 肩井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6]。

肩井穴位于肩胛区,第七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正坐取穴[1]。

肩井穴位于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间连线之中点处[2]。或以手并拢,食指靠颈,中指尖到达处是穴[2]。

肩井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肩井穴在肩部的位置

肩井穴在肩部的位置

肩井穴在肩部的位置(肌肉)

肩井穴在肩部的位置(骨骼)

47 肩井穴的取法

正坐位,在肩上,当大椎穴(督脉)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

肩井穴位于肩胛区,第七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正坐取穴[1]。

正坐位、俯伏坐位或俯卧位,当第7颈椎棘突下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7]。

快速取穴:先找到大椎(低头,颈背交界椎骨高突处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大椎穴),再找到锁骨肩峰端,二者连线中点即是肩井穴[8]。

肩井穴的取法[1]

48 肩井穴穴位解剖

肩井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上后锯肌。有颈横动、静脉。分布著锁骨上神经后支及副神经。皮肤由第4、5、6颈神经后支重叠分布。肩胛提肌,位于颈椎横突和肩胛骨内侧角与脊柱缘上部之间,由肩胛脊神经支配。上后锯肌在前肌的深面稍下方,由第6、7颈椎和第1、2胸椎棘突第2~5肋角的外面,该肌由第一至第四胸神经后支支配。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斜方肌筋膜及其下方斜方肌,在颈横动脉的内侧,深进肩胛提肌、上后锯肌。

4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肩胛提肌[1]。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肩胛提肌[9]。

4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内侧支分布;深层有副神经、肩胛背神经和颈横动脉分布,再深层有胸膜顶[9]。

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副神经;并有颈横动、静脉通过[2]。

49 肩井穴的功效与作用

肩井穴具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功效。

肩井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的作用[1]。

足少阳之筋“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故肩井穴可用于治疗乳痈、乳癖、乳汁少[4]。

肩井穴为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交会穴,通一身之阳,调理气机,疏利肝胆而主难产、胞衣不下、瘰疬诸证;局部用于颈项肩背痛等[4]。

肩井穴具有行气活血催胎之功,故可主治难产[4]。

系胆经、三焦经、胃经和阳维脉的会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作用[3]。

古有井田之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即四通八达也。古者日中为市,交易者汇集于井,故后人称通衢为市井。本经通过肩部与诸阳经交会,其所治症,极为复杂,有如各病之市集,所治以风症居多,如中风、痰喘、头痛、臂痛、劳伤、气逆、产后等之涉及于风者,均可酌用。以风为阳邪,症从其性也。《针灸大成》谓:“若针深闷倒,急补足三里。”[3]

410 肩井穴主治病证

肩井穴主治项背、胎产、神志等疾病:如肩背疼痛,手臂不举,颈项强,腰髋痛,中风痰涌,咳嗽气逆,眩晕,瘰疬,难产,乳痈,胞衣不下,产后乳汁不下,乳汁少,乳癖,头项强痛,上肢不遂,头痛,颈项强痛,现代又多用肩井穴治疗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乳腺增生,滞产,产后血晕,颈淋巴结结核,中风偏瘫,项强,肩背痛,高血压,脑卒中,神经衰弱,副神经麻痹,落枕,颈项肌痉挛,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肩井穴主治项背、胎产、神志等疾病:如肩背疼痛、手臂不举、颈项强、腰髋痛、中风痰涌、咳嗽气逆、眩晕、瘰疬、难产、乳痈、胎衣不下、产后乳汁不下等[1]。

肩井穴主治头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难产、乳痈、乳汁不下、瘰疬[9]。

肩井穴主治  头痛,眩晕;乳汁少,乳癖,乳痈;颈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难产,胞衣不下;瘰疬[7]。

现代又多用肩井穴治疗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乳腺增生、颈淋巴结结核、中风偏瘫等[1]。

肩井穴主治项强,肩背痛,手臂不举,中风偏瘫,滞产,产后血晕,乳痈,瘰疬;以及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2]。

1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脑卒中;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副神经麻痹;

3妇产科系统疾病: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4运动系统疾病:落枕,颈项肌痉挛,肩背痛,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

本穴针感较强,针刺不宜过深,以免发生晕针和气胸[3]。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一般直刺03~05寸[2][1],下为肺尖禁深刺[1]。

直刺05~08寸[7][9],局部酸胀感明显[7],向四周扩散[7]。

注意:肩井穴深部正当肺尖,不可深刺,孕妇禁针[9][7]。

4112 灸法

可灸[1][7][9]。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图93)[2]。

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412 肩井穴的配伍

肩井配肩髃、天宗,有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肩背痹痛。

肩井配乳根、少泽,有消炎通乳止痛的作用,主治乳汁不足,乳痈。

肩井配合谷,三阴交,有活血利气催胎的作用,主治难产。

肩井配肩髃、肩贞、天宗、大杼,治肩背痹痛[7]。

肩井配乳根、膻中、少泽、足三里,治乳汁不足、乳痈[7]。

肩井配合谷、三阴交,治难产[7]。

413 特效

肩井穴,可缓解落枕和肩酸背痛等症[8];

拿捏肩井,可发汗解表治感冒[8]。

414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肩背痹痛,臂不举,寒热凄索,肩井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难产,针两肩井入一寸泻之,须臾即分娩。

《千金翼方》:凡难产,针两肩井一寸,泻之,须臾即生也。上气咳逆,短气,风劳百病,灸肩井二百壮。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手足少阳、阳维之会。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五劳七伤,颈项不得回顾,背膊闷,两手不得向头,或因仆伤腰髋痛,脚气上攻……若妇人堕胎后,手足厥逆,针肩井立愈。若灸更胜针,可针七壮。

《针灸大成》:主中风气塞,涎上不语,气逆,妇人难产,堕胎后手足厥逆,针肩井立愈。头项痛,五劳七伤,臂痛,两手不得向头。

《类经图翼》:孕妇禁针。

《医宗金鉴》:主治扑伤,肘臂疼痛不举。

《百症赋》:肩井乳痈而极效。

《玉龙歌》:急疼两臂气攻胸,肩井分明穴可攻。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脚气酸痛肩井先,次寻三里阳陵泉。

415 肩井穴研究进展 4151 治疗颈椎病

针刺取穴风池、新设(第3、4颈椎间旁开15寸)、颈7夹脊、肩井、阿是穴;头晕者,加百会、大杼、悬钟;上肢疼痛者,加曲池、外关、合谷及阿是穴;心悸者,加内关、神门、巨阙。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同时采用当归注射液腧穴注射风池、曲池及阿是穴。常规消毒后,垂直刺入05~1寸,得气且回抽无血后注入药物,每穴05 mL,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45例,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痊愈20例,显效19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7]

4152 治疗中风后遗症

取患侧肩井、曲池、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用电针加强 ,每日针1次,每次30~40 min。足外翻,针刺内翻穴;足内翻,针刺外翻穴。中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每日1剂。共治35例,治愈9例,显效14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为100%。[7]

4153 治疗急性乳腺炎

取乳根(患侧)、肩井、曲池、内庭、行间、至阳。仰卧位,腧穴常规消毒后,乳根穴沿皮横刺15~2寸,用泻法,使针感扩散至整个 ;肩井针尖对准同侧 ,沿皮向前刺1~5寸,施捻转泻法;曲池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使针感传至整个上臂;内庭、行间针尖向踝关节方向斜刺1寸,施捻转加提插泻法,留针30 min,留针过程中每10 min行针一次;起针后,改俯卧位,至阳用三棱针点刺后拔火罐,出血5 mL。每日1次。共治58例,经过3次治疗后,临床治愈54例,显效2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7]

4154 治疗乳腺增生

据报道,以天宗、肩井、肾俞为一穴组,与屋翳、足三里、膻中穴组交替针治乳腺增生,可增强患者细胞免疫机能。[3]

5 经穴别名·肩井

肩井为经穴别名,即肩髃[1]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72。出《外科大成》。

穴位 肩髃 汉语拼音 Jianyu 罗马拼音 Chienyu 美国英译名 Shoulder Bone 各

号 中国 LI15 日本 15 法

国 莫兰特氏 GI15 富耶氏 GI15 德国 DI15 英国 Li15 美国 LI15

肩髃为经穴名(Jiānyú LI15)[10]。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10]。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肩髃为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的交会穴[10]。肩髃指肩头,肩髃穴在肩头处,故名[10]。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臂神经痛,瘾疹,瘰疬,风热瘾疹,项强,齿痛,风热等。

51 肩井的别名

髃骨(《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中肩井(《备急千金要方》),扁骨(《外台秘要》),尚骨(《循经考穴编》),肩尖[3],扁骨[3],偏骨[3],肩井(《外科大成》)。

52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人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

53 特异性

肩髃为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的交会穴[10]。

54 穴名解

肩髃指肩头,肩髃穴在肩头处,故名[10]。

《广韵》:“肩,项下。”《说文》:“髃,肩前也。”段注:“肩头也,髃之言隅也,如物之有隅也。”段注:“凡肩后统于背前为髃,髃之言隅也。”《类经·十二经脉》注:“肩端骨罅为髃骨。”此穴在肩之髃骨处,以其所在部位之名而为穴名。穴当肩角,故名肩髃。[3]

55 所属部位

肩胛关节[11]

56 肩髃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6][12]。

肩髃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10]。

肩髃位于肩部,锁骨肩峰端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凹陷处;上臂外展至水平位时,在肩峰锁骨关节前缘下际出现二个凹陷,前方凹陷中是穴[13]。

肩髎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

肩髃穴的位置

肩髃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

肩髃穴的位置(肌肉)

肩髃穴的位置(骨骼)

57 肩髃穴的取法

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10]。

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或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间取穴[14]。

1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

2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之间,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线上处取穴。

58 肩髃穴穴位解剖

肩髃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有旋肱后动、静脉。分布著锁骨上神经后支及腋神经。皮肤由锁骨上神经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较致密。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经三角肌表面的深筋膜入该肌,穿经三角肌下囊,至冈上肌腱。前肌由腋神经支配,后肌由肩胛上神经支配。深刺透极泉可达臂丛附近。

5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10]。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12]。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59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外侧支和腋神经皮支分布,深层有腋神经肌支、肩胛上神经、胸肩峰动脉和旋肱后动脉分布[12]。

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及腋神经;并有旋肱后动、静脉通过[13]。

510 特异性

手阳明、阳跷脉之交会穴。

511 肩髃穴的功效与作用

肩髃有通经活络,疏散风热的作用。

肩髃有活血散风、通利关节作用[10]。

肩髃穴是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之会,阳跷脉主司运动,阳明经筋结于肩部,本穴又位于肩部,故是治疗肩臂疼痛、手臂挛急不举、半身不遂的主穴[14]。

凡穴位与他经交会者,为会穴,在治疗上,则兼及与会之经之症。肩髃穴有理气化痰、舒筋利节之功。[3]

512 肩髃穴主治病证

肩髃穴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臂神经痛,瘾疹,瘰疬,风热瘾疹,项强,齿痛,风热等。

肩髃穴主治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瘾疹、瘰疬[12]。

肩髃主要用于肩臂疾患等:如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手臂挛急、臂神经痛及瘿气、瘰疬、风热瘾疹等[10]。

肩髃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项强,齿痛,瘰疬,瘾疹;以及肩关节周围炎等[13]。

肩髃穴是治疗上肢不遂和肩关节疾病的首选穴[14]。主治上肢不遂,肩痛不举;风热,瘾疹,瘰疬[14]。

运动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

其它:高血压,乳腺炎,荨麻疹。

513 刺灸法 5131 刺法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12]。

一般直刺或针尖向肘部斜刺10~15寸[10][13]。

抬臂,向极泉方向进针,深15~2寸;或向三角肌等方向分别透针,进针2~3寸,有酸胀感扩散至肩关节周围,或有麻电感向臂部放散[14]。

1透极泉穴,抬臂,向极泉方向进针,深2~3寸。

2治岗上肌腱炎时,垂臂,针与穴位下外侧皮肤呈50度夹角,沿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水平方向针刺10~15寸,针刺2寸时,可刺入冈上肌。

3斜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时,向肩内陵、肩 、三角肌等方向分别透针,进针2~3寸,酸胀感扩散至肩关节周围,或有麻电感向臂部放散。

4横刺,上肢外展牵制时,可向三角肌方向透刺2~3寸,臂部酸胀。

注意:行针时禁忌活动肩部,否则易发生弯针,甚至折针的现象,故有“已针不可摇,恐伤针”之说[14]。

5132 灸法

可灸[10][12][14]。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13]。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15分钟。

514 肩髃穴的配伍

阳溪肩髃穴配天宗、肩髎治肩周炎[10]。

阳溪配肩髃、曲池治瘰疬[10]。

阳溪配阳溪治风疹[10]。

肩髃配曲池、外关、合谷、列缺,治半身不遂[14]。

肩髃配条口透承山,治肩凝症[14]。

肩髃配风门、中渚、大杼,治肩背红肿疼痛[14]。

肩髃配曲池、天池、天井、三间,治瘰疬[14]。

肩髃配悬钟、肩髎、肩贞,治肩周炎[14]。

肩髃配肩髎、肩贞、臑俞,有活络止痛作用,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肩髃配阳溪,有疏风清热,调和营卫作用,主治风疹。

肩髃配曲池、外关、合谷,有活血通络作用,主治上肢不遂。

5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肩中热,指、臂痛,肩髃主之。

《针灸大成》:主中风手足不遂,偏风,风痪,风痿,风病,半身不遂,热风,肩中热,头不可回顾,肩臂疼痛,臂无力,手不可向头,挛急,风热,瘾疹,颜色枯焦,劳气泄精,伤寒热不已,四肢热,诸瘿气。

《百症赋》:肩髃、阳溪,消瘾风之热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若灸偏风不遂,七七壮止,不宜多灸,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瘥,当灸不畏细也。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唐鲁州刺史库狄钦,风痹,不能挽弓,甄权针肩髃,针进即可射。

《外科大成》:乳痈,乳毒,乳巖。

516 研究进展

改善肢体血液循环 按揉肩髃穴后,测肢体末端血流图比较,结果表明动脉弹性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增加,血管流通量增加,血管周围阻力减少[14]。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664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