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身高

宝宝身高,第1张

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如长、宽、围度以及重量等),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是体重和身高。

此外,代表长度的还有坐高、手长、足长、上肢长、下肢长;代表宽度的有肩宽、骨盆宽、胸廓横径和前后径;代表围度的有头围、胸围、上臂围、大腿围、小腿围;代表营养状况的有皮褶厚度。

1体重

体重是指人体的总重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儿童的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内脏重量及其增长的综合情况,也作为计算药量的重要依据。与身高相结合可用以评价机体的营养状况和体型特点。

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千克左右,出生后3—4个月体重达6千克左右,1岁时达9千克。1岁内婴儿的体重可按以下公式估算:

1—6个月    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7 kg

7—12个月  体重(千克)≈6 kg+月龄×0.25 kg

2岁时,儿童体重平均为12千克左右,此后平均每年增加2千克,故2—10岁儿童的体重可按下式估算:

体重(千克)≈年龄×2+8

定期测量体重可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状况,并作为指导儿童喂养及早期发现疾病的依据。测量前应排完大小便、赤脚、只穿背心短裤。测量须使用专门的人体测量杠杆秤,站或蹲在秤台中央。1月以内的婴儿用特制的婴儿磅秤,让儿童卧于秤盘中进行测量。使用前先校正零点,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1千克。

用体重评价儿童的营养状况时一般用两种方法:①按年龄的体重。按儿童年龄分组,用体重的均值作为标准,以均值±10 %作为正常范围,大于l0%为超重,大于20%以上为肥胖;相反,小于10%为轻度营养不良,小于20%一40%为中度营养不良,小于40%以上为重度营养不良。②按身长(身高)的体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用不同数值的身长(身高)所应有的体重为基准,不分年龄和性别,用百分位数法列表,使用时按照儿童的身长(身高)值查出标准体重,如果所测儿童的体重位于第20百分位数到第80百分位数之间,说明该儿童的体重属正常范围。

2.身是(身高)

身长是指人体站立时颅顶到脚跟的垂直高度,是最基本的形态指标之一,常被用以表示全身生长的水平和速度。身高方面表现的个体差异,比体重所表现的更大。身高方面的异常,大多由于先天性的骨骼发育异常与内分泌疾病所致。

与出生时的身长相比,1周岁时的身长约为1.5倍,4岁时为2倍。2岁以后,儿童的平均身高可按下面公式估算:

身高≈(年龄×5)+75厘米

3岁以下的儿童可用量床测身长(卧位时颅顶点到脚跟的垂直长度);3岁以上的儿童可用身高计测身高(站立时,颅顶点到脚跟的垂直高度)。在使用身高计测量儿童身高时,受测儿童脱去鞋帽,取立正姿势鹣立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足跟、骶骨部和肩胛间三点靠在身高尺上,躯干自然地挺直,两眼平视前方,头部保持正直。测量者将滑测板轻压受测者头顶,测量者的眼睛与滑测板呈水平位。读数时,以厘米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

3.坐高(顶臀长)

坐高是坐位时从颅顶点至臀部接触底座平面的垂直高度,可表示躯干的生长情况,与身高比较时可说明下肢与躯干的比例关系。

3岁以下儿童应卧位测量顶臀长。婴幼儿平卧于量板上,使之身体伸直、两腿并拢,用两手将儿童头贴紧固定于正中位置。测量者左手将儿童两脚提起,使小腿与大腿成直角,右手将活动板贴住臀部,测得值即为顶臀长。

3岁以上儿童坐位测量,称坐高。受测儿童坐于高度相宜的矮凳上,先令其身躯前倾,骶部紧贴至尺或墙壁,然后坐直,对头、肩的位置与测身高时相同,两大腿伸面与身躯成直角而与地面平行,且两腿靠拢,两足平放在地面,足尖向前。测量者以手移动滑测板轻压颅顶点后进行读数。读数时以厘米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

4.头围

头围能反映颅和脑的大小以及发育情况,是判断大脑发育障碍,如脑积水、头小畸形等的主要诊断依据。儿童出生时,头围已达到成人头围的65%左右,10岁时则达到成人头围的95%以上。新生儿头围平均值为34 cm,1周岁时为45 cm,2周岁时为47 cm,3~4岁共增长1.5 cm,以后增长得更少。所以对头围的监测在出生后头2年尤为重要。

测量头围时,测量者面对儿童,将布卷尺的始端固定于眉间最突出点,然后环绕头围,经过枕骨粗隆,再向眉间围拢,卷尺在头两侧的水平要一致。读数时,以厘米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

5.胸围

胸围表示胸廓的容积以及胸部骨骼、胸肌、背肌和脂肪层的发育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身体形态及呼吸器官的发育状况,以及体育运动的效果。

出生时,胸围为32 cm左右,儿童的平均胸围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增加12 cm,速度最快;第二年增加3 cml以后每年约增加1 cm。

测量胸围时,3岁以下的儿童取卧位,3岁以上取立位,均不取坐位。要让儿童的呼吸处于平静状态下再测量胸围。在取立位测量时,受测者自然站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双肩放松,两上肢自然下垂。测量者面对受测者,将带尺上缘经背部肩胛骨下角下缘至胸前,带尺下缘经过乳头上缘。读数时以厘米为单位,至小数点后一位。

新生儿哪些表现说明是不正常的

 新生儿哪些表现说明是不正常的,新生儿的各方面还很虚弱,需要爸爸妈妈们细致的呵护婴儿宝宝,在照顾宝宝的时候也不要忘了观察宝宝变化,以下分享新生儿哪些表现说明是不正常的。

新生儿哪些表现说明是不正常的1

 1、嘴唇、舌头发紫,脸色发暗,说明新生儿缺氧,需到医院救治;

 2、持续呼吸急促,用力,呼吸时胸廓起伏明显,考虑呼吸功能不全或者气道梗阻,建议早期到医院就诊;

 3、皮肤、眼睑持续发黄且有加重趋势,表明新生儿黄疸逐渐加重,需要到医院治疗;

 4、新生儿经常哭闹,且伴有吐奶、大便未排、腹胀等情况,考虑肠道梗阻,尽快到医院治疗;

 5、新生儿体温持续高于375℃,建议就医,

  新生儿常见的皮肤生理现象

 1、生理性脱皮:出生两周左右,出现脱皮现象。好好的宝宝,一夜之间稚嫩的皮肤开始爆皮,是新生儿皮肤新陈代谢,旧上皮细胞脱落,新上皮细胞生成。

 2、皮肤变色:新生儿变动体位,皮肤颜色出现界线分明的不同变化,这就是医学上称的皮肤变色。

 3、局部青紫:新生儿紫绀多是病理性的,不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暂时性的紫绀不是疾病,新手爸爸妈妈不必为此着急,紫绀会自然消退的。

 4、皮肤红斑:出生头几天可能出现皮肤红斑。形状不一,颜色鲜红,分布全身,以头面部和躯干为主。新生儿有不适感,但一般几天后即可消失,很少超过一周。

 5、各种胎痣:新生儿出生后可在皮肤或黏膜部位出现一些与皮肤本身颜色不同的斑点或丘疹,称为新生儿胎记,其中很多会在宝宝出生几年内自行消退,不需要治疗。

新生儿哪些表现说明是不正常的2

  1、嘴唇、舌头发紫:

 如果嘴唇或舌头、口腔黏膜发紫,说明宝宝缺氧,应立刻急救。

  2、呼吸急促,哼哼、呻吟:

 宝宝持续呼吸急促、用力时,要看他是否伴有胸肌用力过度、鼻翼动,以防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所致。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数小时,还要考虑看急诊。

  3、不足两个月大,肛温超过38摄氏度:

 新生儿发烧需要格外重视,应请医生检查。孩子稍大些,免疫功能健全些,就不至于太严重了。

  4、皮肤越来越黄:

 孩子出生后皮肤越来越黄,也许是黄疸加重。并非所有黄疸都很严重,但不能逐渐消失,反而加重的要看医生,建议有黄疸的宝宝可哺乳频繁一些。

  5、尿布用得少:

 如果宝宝尿布总不湿,就应考虑脱水的可能。一般出生第2天的宝宝每天至少2块尿布,第3天用3块……第6天是6块。其他严重脱水的表现还有嘴干、眼窝凹陷和昏睡。

  6、呕吐:

 使劲咳嗽、哭泣后,呕吐很正常。但如果吐的是黄绿色胆汁,可能是肠道梗阻;呕吐物像粉状咖啡渣,可能是肠道出血;头部受伤后呕吐可能是脑震荡症状,应就医。

 在出现以上的不正常的表现时,就是宝宝生病的表现,因为宝宝比较幼小,所以只有父母在生活中细心的观察才可以发现宝宝的不适,及时的就医治疗。

新生儿哪些表现说明是不正常的3

  新生儿呼吸不正常的表现

 1、每分钟呼吸高达60次以上

 2、长时间的持续打呼噜(特别注意)

 3、鼻孔扩张,明显在努力呼吸的表现

 4、胸部的波动明显比常态大,切持续一段时间

 5、呼吸停止10秒以上

 6、脸部倒三角位置有蓝紫色出现,一般为血液缺氧导致

 在睡眠中,宝宝的呼吸频率减慢至每分钟20-40次。由于新生儿呼吸中枢还不够健全,所以会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有呼吸深浅交替或快慢不均的现象,他可能会暂停他的呼吸5秒或更长时间,然后再次启动,呼吸加深。

  如果你想确认宝宝的呼吸,你可以通过三个方法:

 听,把你的耳朵凑到宝宝的嘴和鼻子旁边,听呼吸的声音。

 看,弯腰平视宝宝的胸前,看上下波动。

 感觉,把你的脸凑到宝宝的嘴和鼻子旁边,用你的皮肤去感受宝宝的呼吸。

 专家提醒,新生儿的呼吸运动很表浅而没有规律,呼吸频率较快。在出生后的前两周,呼吸频率1分钟大约在40次以上,有的新生儿也可能多达80次,这些都属正常现象。

从妇女怀孕到婴幼儿24个月,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为人生长发育的1000天"机遇窗口期",不但决定了婴幼儿的营养状况、生长发育、潜能表达以及认知等综合能力,还与其成年后的健康状况、慢病发生和生活质量相关。

自胎儿娩出至1周岁为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断脐至生后28天)。

婴儿期的生长极为迅速,对营养素的相对需要量极高,但是各器官的发育尚未成熟,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有限。

因此,如何科学喂养以确保婴儿的生长发育就显得极为重要。

体格发育特点

1)体重

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平均为33kg(25-40kg)。

6个月以前的婴儿,体重平均每月增长06kg,在4-6个月时体重增至出生时的2倍。

7个月以后体重平均每月增长05kg,1岁时体重达到或超过出生时的3倍。

生后第一年是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为第一个生长高峰。

婴儿体重可按下面公式估计:

前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 +月龄x06(kg);

后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 +36kg+(月龄-6) x05(kg)。

2)身长

身长是反映婴儿骨骼系统生长的指标,为从头顶部至足底的垂直长度。足月新生儿平均身长为50cm。在1岁时增长约50%,达75cm。

3)头围和胸围

头围反映婴儿脑及颅骨的发育状态。婴儿出生时头围约34cm。婴儿期头围平均每月增加1cm。

胸围是婴儿胸廓及胸肌发育程度的指标。

婴儿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但增长速度快,7个月至1岁时,胸围和头围基本相等,称之为胸围交叉。

胸围交叉的时间与婴儿营养、胸廓的发育有关。胸围交叉时间越早,婴儿身体越健康。

消化系统发育特点

婴儿的消化路官发育未成熟,功能未健全。

新生儿的唾液腺欠成熟,唾液分泌较少,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

3-4个月时睡液腺逐渐发育完善,唾液淀粉酶分泌也逐渐增加,7个月起作用增强。

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为20~50mL,出生后第10天时增加至约100ml,1-3月时为90-150ml, 6个月时为150-200mL,1岁时达250-300ml。

婴儿的胃呈水平位,在喂奶后易出现溢奶或呕吐。胃排空母乳的时间为2-3小时。

新生儿的小肠为自身长度的6-8倍,肠壁肌层薄弱,通透性强。

新生儿消化道已能分泌消化酶,但消化酶活性较低,出生后第4个月胰淀粉酶才达到正常水平。

胰脂肪酶的活性亦较低,肝脏分泌的胆盐较少,脂肪的消化与吸收较差。

脑和智力发育特点

人的智力发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年龄越小,神经系统发育速度越快。

出生时脑的重量约为370g,到6月龄时脑的重量约增加1倍,7岁已经接近成人脑的重量,脑神经细胞的分化在3岁时已基本完成。

3岁前是脑细胞数量的增长期,3岁后脑细胞数量不再增加,主要是脑细胞的重量和体积以及形态结构的变化。

因此,在3岁前的婴幼儿期,脑细胞处于快速分化增殖期,合理的营养供给对脑组织和智力发育非常重要。

不会,但是要注意强度和锻炼时间。

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体育运动有利于增高。但运动量要适度,参加体育锻炼前最好能得到医生或体育老师、教练的指导,18岁以下的青少年,尤其是儿童,不宜参加体力消耗过大的体育运动,运动量要循序渐进,应避免作负重、收缩或压缩性的运动项目。

青春期开始发育到18岁之间是人体身高(男孩)增长的突增期,这个时候可以适当的练肌肉,但不宜负重过重。

健美理论中用RM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比如,练习者对一个重量只能连续举起5次,则该重量就是5RM。

8到12RM对于初练者锻炼效果最好,年龄在14岁到17岁之前还是建议把负重调到15到30RM左右为宜。15到30RM偏向于练耐力,也可以锻炼肌肉,且对身高发育应该不会有影响的。如果负重适当应该还有增高的作用的。

楼主可以做一些徒手锻炼动作。胸肌可以做俯卧撑,腹肌可以做仰卧起坐或者仰卧举腿。

1 练胸肌会影响长高吗

把握锻炼强度不会影响长高。

对于骨骺线已经闭合的成年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长高的问题,但是对于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如何适度练习,如只是做做徒手俯卧撑,对身高的影响很小,不会影响长高,反而对长高有好处。

但是如果进行高强度的胸肌锻炼,如杠铃卧推、哑铃卧推等动作,因为青少年各个部位还没有发育成熟,会导致关节之间的软骨受到伤害,阻碍骨的正常生长,进而影响长高。

2 练胸肌对身高的影响 适度锻炼能促进长高

进行适当的胸肌锻炼可以帮助促进新陈代谢,可以起到促进细胞活化,释放生长素、促进身体发育的作用的,还能帮助改善含胸、驼背等不良姿势,再加上饮食营养等跟得上,对身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过度锻炼影响长高

如果运动量过大或姿势不当,可能会使得人体生长激素等多种内分泌激素减少,从而对身高的发育产生不好的影响;而且从小就进行高强度的锻炼,容易使得在发育期肌肉没有正常发育压迫了骨骼,可能会导致长不高。

3 怎么避免练胸肌长不高 不要过早锻炼肌肉

16岁以下的少年,应该以锻炼身体为主,不宜过多的进行训练来练肌肉,因为肌肉组织过多对身高有一定的影响,建议18岁以后再进行肌肉训练。

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

青少年如何要练胸肌,不宜进行负重类运动,如杠铃、哑铃等器械类动作,做做俯卧撑即可。

注意锻炼强度

生长发育期间想要练胸肌,要注意掌握锻炼强度,不可运动过量,每次锻炼时间不宜过久,坚持个几十秒就可以了,锻炼组数不宜过多。

保证饮食营养

要想长高,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足够的饮食营养,补充高蛋白食品,如牛奶、鸡蛋、鱼、瘦肉及足够的蔬菜和水果。要少吃糖和盐,也要注意晚餐不要吃得太晚、太饱。另外骨的形成还需要足够量的钙、磷及微量的锰和铁,主要的是奶制品、鸡蛋、鱼类、贝类、豆腐及豆类、芝麻酱、南瓜子等。

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更充分的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和骨骼的生长,而且充足的睡眠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进行运动锻炼,那样的锻炼效果才是最佳。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不宜少于8小时。

4 哪些运动会影响长高

通常来说会影响身高,导致出现长不高情况的运动,多数是在生长发育期进行负重训练有关,如举重、负重深蹲、杠铃、哑铃等运动。

而要想运动来帮助长高,可以进行游泳、慢跑、快走、骑车、球类等有氧运动,跳绳、跳皮筋、蛙跳、纵跳摸高等弹跳类运动,或者是引体向上、太极拳、踢腿等伸展运动。

一个月婴儿发育正常表现

一个月婴儿发育正常表现,很多新手爸妈们对新生儿的一些表现不太了解宝宝刚出生时各方面都比较较弱,,掌握新生儿知识才能照顾好宝宝,以下分享一个月婴儿发育正常表现。

一个月婴儿发育正常表现1

一般来说一个月的婴儿身高,体重以及头围都会比出生的时候有所增加,增加的范围视各人不同的情况而稍有差异。

正常情况下,男婴一个月时头围要达到333至407cm,身高要达到487至612厘米,体重要达到309至633千克。

女婴一个月时头围要达到326至399厘米,身高要达到479至599厘米,体重要达到298至605千克。

除了身高体重头围的增长之外,一个月的婴儿也会有一些能力上的发展,例如大运动,视觉,听觉,精细动作,味觉,触觉等都会有所发展。

不过就是每个婴儿的能力发展会略有差异,但是多数婴儿在一个月的时候能够做到对声音做出反应,可以追视追听,还能够盯着人脸看。

一个月的婴儿怎样护理

首先要保证一个月的婴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至少每天要能睡够17--20个小时,不同的婴儿睡眠时间会略有不同,只要婴儿的食欲和精神都好就不用担心。

其次注意脐带的护理,一般出生一到两周脐带就会自己掉了,之后要注意消毒,两个月内最好不要沾水。还有就是要多关心婴儿,平时多与婴儿交流。

一个月婴儿发育正常表现2

1、眼睛经常眨巴眨巴,突然就很惊慌的样子

新生儿经常睡着睡着就突然惊醒,或是听到声音后很惊慌,或是没有原因的腿、胳膊颤抖,这些不是因为他真的受到惊吓,而是他的神经系统没有发育完全所致,慢慢长大后这种现象会自然消失。

2、看不清眼前的东西

最初两周内,新生儿眼睛虽能自由闭合,但是看眼前的东西却很模糊。听觉最初一周也是很迟钝,即使是很响的声音他们也可能不为之所动,但再过一周后,他们对声音的反应就会表现出来。

3、和小孩成人相比呼吸脉搏要快

成人脉搏一分钟大约60~80次,而新生儿则几乎加倍,大约一分钟120~160次;平均呼吸次数也是成人的倍数,大约一分钟30~40次;呼吸方式同样迥异于成人,是利用横经膜的复式呼吸。呼吸和脉搏频率在婴儿大哭或受到惊吓时会加速。

4、体温高,体温调节困难

新生儿的体温相比成人略高,大约为365~375度。而且体温很难调下来,衣服穿得过多或者房间过热等外部原因很容易又导致体温上升,所以俗语说:贫寒人家的孩子好养活。

5、皮肤皱巴巴的,覆盖着一层胎脂

如果你把新生儿的皮肤想成是孩子的细嫩皮肤那可就错了。新生儿的皮肤是皱巴巴的,而且被一层薄薄的膜状胎脂覆盖着,一周后胎脂会褪去,露出白皙的皮肤。

6、出生后一周内体重下降

新生儿在出生第一周内身体重量会缩减5%~10%,这是因为婴儿对吃的东西还不习惯,大小便的排泄量大于食入量的缘故。到出生10~14天后,新生儿会重新恢复到刚出生时的重量,之后就会持续增加。

如果新生儿在产后两周后还没有恢复到产前的重量或者不能正常饮食,则需要去医院诊断。

7、尿布被染成了粉红色

婴儿因为心脏功能尚不健全,所以小便不能自控,经常会无意识地弄湿尿布。婴儿在正常饮食后小便的量也会增加,大约一天100~300cc,20次。偶尔会看到尿布上浸有红水(粉红色),这是尿中的尿酸,很正常。

8、容易呕吐

因为孩子的消化系统尚不健全,所以很容易发生呕吐,这是很寻常的事情,即使呕吐的量有点多也无妨。但如果是刚刚吃下就喷得四处飞溅就有问题了。

9、生眼屎或肚脐眼流脓

婴儿出生过程中经过产道时受羊水或者不洁的水感染,容易生成眼屎,用沾了温水的毛巾擦净即可,同时要预防感染结膜炎。

偶尔肚脐眼会流脓,即使是出血,消毒后擦干也问题不大,但如果脓液延伸到四周,并发出异味的`话,说明已经发炎,应赶紧送小儿科就医。

10、一个月内身高增加3~100px,体重增加1kg

新生儿一个月身高会增加3~100px ,体重在起初3~4天里会有些缩减,但一周后会以每周200~300g的幅度增加,这样一来,一个月大约增加1kg。

一个月婴儿发育正常表现3

新生儿一个月正常表现

婴儿出生时,体内含有在几天内要失去的过多的体液,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的5天内失去出生时体重的10%,在随后的5天内恢复,因此10天内孩子可恢复出生时的体重。

在重新恢复出生时的体重后,大多数婴儿发育得非常快,尤其是7~10天和3~6周之间的爆发生长期。新生儿的平均体重每天增加20~30克,满月时体重将达到4千克。在第一个月内,他的身长增加25~4厘米。男孩的体重增加稍多于女孩,同时身长也稍多于女孩。新生儿的平均头围是35厘米,满月时增加到3775厘米,男孩稍大于女孩。

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内,婴儿逐渐从妊娠末期宫内形成的蜷缩体位伸展开来。他开始不时地伸展上、下肢和后背,他的腿的脚可持续向内旋转,呈现弓形腿外观,这种情况通常可以在随后的5~6个月期间自动矫正。

新生儿不正常的表现有哪些

1、嘴唇、舌头发紫

如果嘴唇或舌头、口腔黏膜发紫,说明宝宝缺氧,应立刻急救。

2、呼吸急促,哼哼、呻吟

宝宝持续呼吸急促、用力时,要看他是否伴有胸肌用力过度、鼻翼动,以防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所致。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数小时,还要考虑看急诊。

3、不足两个月大,肛温超过38摄氏度

新生儿发烧需要格外重视,应请医生检查。孩子稍大些,免疫功能健全些,就不至于太严重了。

每个宝宝都是带着隐形翅膀的小天使,他们可爱的面容成为了父母解除压力最好的良药。照顾宝宝是一件既幸福又痛苦的事情,需要夫妻双方相互配合,才会让宝宝健康有保障。在育儿过程中,多了解些知识,对宝宝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婴幼儿生长发育具有以下特点

 婴幼儿生长发育具有以下特点,很多父母对婴儿的生长特点不熟悉,婴儿期生长发育特点一般是连续的,且有阶段性,不同的阶段生长速度不同,以下分享婴幼儿生长发育具有以下特点。

婴幼儿生长发育具有以下特点1

  婴儿生长发育特点有哪些

 从出生到一周岁的婴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表现为体重从出生时的平均3kg增至1岁时的9kg以上,身高从50cm增至75cm,头围从34cm增至46cm,上臂围从11cm增至16cm等。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肾脏等尚未发育完善,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对代谢产物的排泄能力较低。因此,膳食组成、烹调方法及餐次等应顾及其生理特点。

  婴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1、婴幼儿生长发育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年龄越小体格增长越快。生后6个月内生长最快,尤其在出生3个月内。

 2、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各系统发育快慢与不同年龄生理功能有关。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

 3、婴幼儿生长发育一般遵循由上到下,有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如运动是先抬头,后挺胸,再会坐,站和走;先抬臂和伸臂,后控制双手的活动;先控制腿,再控制脚的活动等。

 4、生长发育在一定范围内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差异。因此婴幼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应考虑各种因素对个体的影响。

 婴儿的每一个进步,都和家人有着很大的关系。对于宝宝的发育家长要了解每一个阶段的变化,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保证宝宝的健康。婴儿虽小,但是对于外界的变化是感觉的,家长要给宝宝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宝宝在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中茁壮的`成长。

婴幼儿生长发育具有以下特点2

  1、外观特点

 新生儿皮肤呈粉红色,皮肤表面有一层薄白色胎脂。足月儿胎毛不多,仅在颅部或额面、骶尾部可见;胎毛多,未脱落表示未成熟。由于新生儿的皮肤细嫩,毛细血管丰富,保护功能不强,稍不注意容易损伤,细菌感染后容易发生脓疱疮、疖子和其它病症。新生儿头颅较大,头长占身长1/4,颅缝可能未闭或颅骨边缘重叠(为产道内受挤压所致)口腔粘膜光滑薄嫩;牙龈及上腭可见白点为上皮珠,粘液腺阻塞,对吸吮无妨,不可挑破。

  2、体温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完善,体温不易稳定。因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过多,故须对新生儿注意保暖,防止低体温,以免引起硬肿症。

  3、体重

 新生儿由于排胎粪,皮肤也开始排泄水分,一般吃奶又较少,在出生后4~5天内,会出现重量性的体重下降,约下降出生时体重的3%~9%,随后体重逐渐回升,大约在第10天左右又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但如果喂养不当,或奶量不足,都可影响体重的增长。

  4、新生儿黄疸

 出生后3~4天约50%的新生儿皮肤与巩膜出现黄染,多在7~10天后自然消失。新生儿血液中多的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大量胆红质,因新生儿肝功能不健全不能使间接胆红质变为直接胆红质从胆道排出,结果过多的胆红质集存在血液内,发生黄疸。若黄疸持续不退并加重,多为病理现象,应检查有无败血症、母婴血型不合等所致的溶血性黄疸、先天性胆道畸形或肝炎等疾病。

  5、新生儿消化道

 新生儿的胃最初只能容不足30毫升的流食,两周内可逐渐增到50毫升左右,新生儿胃容量小,胃的位置呈水平位,故常见新生儿哺乳后溢乳或吐奶。出生后12小时开始排出粪便,呈深绿色或黑色粘稠糊状,称为“胎便”,它是胎儿在宫内吞入羊水中胎毛、胎脂、角化上皮和肠道分泌液、胆汁等混合物,以后随着哺乳,转为过渡性粪便,逐渐转**,胎便约于3~4日内排尽。若出生后24小时尚不见胎便排出,应检查婴儿肛门、腹部,有无肛门闭锁或其他异常。

婴幼儿生长发育具有以下特点3

  1、体重

 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平均为33kg(25-40kg)。

 6个月以前的婴儿,体重平均每月增长06kg,在4-6个月时体重增至出生时的2倍。

 7个月以后体重平均每月增长05kg,1岁时体重达到或超过出生时的3倍。

 生后第一年是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为第一个生长高峰。

 婴儿体重可按下面公式估计:

 前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 +月龄x06(kg);

 后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 +36kg+(月龄-6) x05(kg)。

  2、身长

 身长是反映婴儿骨骼系统生长的指标,为从头顶部至足底的垂直长度。足月新生儿平均身长为50cm。在1岁时增长约50%,达75cm。

  3、头围和胸围

 头围反映婴儿脑及颅骨的发育状态。婴儿出生时头围约34cm。婴儿期头围平均每月增加1cm。

 胸围是婴儿胸廓及胸肌发育程度的指标。

 婴儿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但增长速度快,7个月至1岁时,胸围和头围基本相等,称之为胸围交叉。

 胸围交叉的时间与婴儿营养、胸廓的发育有关。胸围交叉时间越早,婴儿身体越健康。

  消化系统发育特点

 婴儿的消化路官发育未成熟,功能未健全。

 新生儿的唾液腺欠成熟,唾液分泌较少,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

 3-4个月时睡液腺逐渐发育完善,唾液淀粉酶分泌也逐渐增加,7个月起作用增强。

 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为20~50mL,出生后第10天时增加至约100ml,1-3月时为90-150ml, 6个月时为150-200mL,1岁时达250-300ml。

 婴儿的胃呈水平位,在喂奶后易出现溢奶或呕吐。胃排空母乳的时间为2-3小时。

 新生儿的小肠为自身长度的6-8倍,肠壁肌层薄弱,通透性强。

 新生儿消化道已能分泌消化酶,但消化酶活性较低,出生后第4个月胰淀粉酶才达到正常水平。

 胰脂肪酶的活性亦较低,肝脏分泌的胆盐较少,脂肪的消化与吸收较差。

  脑和智力发育特点

 人的智力发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年龄越小,神经系统发育速度越快。

 出生时脑的重量约为370g,到6月龄时脑的重量约增加1倍,7岁已经接近成人脑的重量,脑神经细胞的分化在3岁时已基本完成。

 3岁前是脑细胞数量的增长期,3岁后脑细胞数量不再增加,主要是脑细胞的重量和体积以及形态结构的变化。

 因此,在3岁前的婴幼儿期,脑细胞处于快速分化增殖期,合理的营养供给对脑组织和智力发育非常重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749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