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肌痛是怎么回事?

胸肌痛是怎么回事?,第1张

问题一:胸肌疼痛是怎么回事 你好,出现胸痛建议首先检查是否是有肺部感染,胸膜炎,肺结核,气胸都可能,另外还要考虑是否是有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的可能有的时候还要注意消化道溃疡和胰腺疾病也可能导致这个现象的还要注意检查肝脏和胆囊b超和肝功是否是有问题还要做心电图检查是否是有心肌缺血的可能

问题二:胸肌疼痛是怎么回事 考虑肌肉拉伤或者胸膜炎

问题三:胸肌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如果锻炼胸肌的话,一般情况下第二天是会产生酸痛感的,因为做了无氧运动,分泌乳酸,过两天疼痛感就会自然消失了。

问题四:男人的胸肌疼痛是什么原因 你之前可能是太过于锻炼胸肌了,或者你已经很久没练突然练的原因。 我和你一样有时也会痛,不要害怕出什么问题!过几天就好了!希望采纳!!!同时,需要考虑肋间神经痛或者肋软骨发炎的可能暂时可以对症口服芬必得,消炎痛,阿莫西林即可,必要的时候需要进一步检查化验明确诊断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措施治疗

问题五:上胸肌痛是怎么回事 剧烈运动导致、

涨么? 如果有点涨就证明是快要长肌肉了、

这个情况也就是疼两天就好了、

如果是一直疼就是肌肉拉伤、

就得好好歇两天、 少做剧烈运动、

在家做5式俯卧撑拥有胸肌轮廓:

扩胸式

双手的手掌作为支撑点,双臂张开,与肩同宽,或比肩更宽,背部、腰部和臀部呈一条直线,肘部用力,屈臂运动即可。此方式主要锻炼的是胸肌、上臂的肱三头肌以及腹部肌肉。

夹肩式

动作与上同,只是双手间距较窄,并以双拳作为支撑点,拳眼向前。这种方式锻炼的是臂力,而且能增加手腕的力量和拳的硬度。练习时应注意,所选的支撑地面可以先软后硬,手腕支撑时要绷紧,以免扭伤。

铁牛耕地式

用拳或用手掌作为支撑点。双手撑地,双臂张开,与肩同宽。双脚趾着地,双手双脚平行。头向斜前方顶,前脚掌、双手、颈、腰一齐用力,同时腰下塌,贴着地皮。然后臀部上翘,腰再下塌,身体后拉,整个动作完成。斜前斜后的动作反复做即可。

手指功法

主要是以十指为支撑点,其他动作与前两种方式相同。随着力量增加,着地的手指可以依次递减。该方式主要练习指力,增强手的握力、抓力、合力,力透指尖。应注意的是,若指力达不到支撑身体的力量,可以先让手指顶着墙面练习,身体斜撑。待指力慢慢增强后,再逐渐放到水平地面来练,以防手指受伤。

倒立式

初练者可依附墙面倒立,脚搭在墙面上,双手与肩同宽,双臂弯曲,做屈臂下按。后期,脚可以离开墙面来做俯卧撑。该方式主要训练颈部和臂部的力量。练习时注意掌握身体平衡。

扩展资料:

胸肌包括胸壁固有肌和胸上肢肌,胸壁固有肌主要为肋间肌,肋间肌封闭肋间隙,分为3层,即肋间内肌、肋间外肌和肋间最内肌。

肋间外肌起点附于上一肋骨的下缘,纤维向前下方,止于下一肋骨的上缘。肋间内肌贴于肋间外肌的深面,起点附于下一肋骨的上缘,肌纤维斜向前上方,止于上一肋骨的下缘。

肋间最内肌位于肋间隙中份,肋间内肌的深面,二者间有肋间血管、神经通过,纤维方向与肋间内肌相同。肋间肌受第1~11肌间神经支配。

-胸肌

第一部分 解剖学

第一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2、形态:可将骨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3、基本结构:由骨质、骨髓和骨膜三部分构成

4、骨髓大部分都有造血机能,呈红色叫红骨髓

5、关节的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6、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和半月板等辅助结构

7、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

8、成人的脊椎有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借椎间盘和复杂的韧带关节连结而成

9、椎骨的形态:每一块椎骨都是由椎体、椎弓、及椎弓上发出的突起共同组成

10、第七颈椎又称隆、棘突较长不分叉在体表容易摸到、是计数椎骨的重要标志

11、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及骶曲,颈曲凸向前、胸曲凸向后、腰曲凸向前、骶曲凸向后

12、脊柱的功能:除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外、还能作屈伸、侧屈和旋转等运动

13、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连结而成

14、颅骨:颅骨共有23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可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15、脑颅:位于颅的后上部,由8块颅骨构成、包括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各1块,顶骨、颞骨各2块,它们共同围成颅腔,支持和保护脑。颅骨的顶叫颅盖、底叫颅底

16、面颅:位于颅的前下部、由15块颅骨构成、包括梨骨、下颌骨、舌骨各1块、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下鼻骨、腭骨各2块

17、额、顶、颞、蝶4块骨的相连接部叫翼点

18、只有下颌骨由于咀嚼运动的发展与颞骨组成颞下颌关节

19、上肢骨包括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及手骨

20、肩胛骨外侧角有一浅窝叫关节盂、内侧角平第二肋、下角平第七肋

21、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肩关节的特点是肱骨头大、关节盂小、关节囊松而薄,因此肩关节运动较灵活、能作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环转运动

22、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囊的上、前、后壁都有肌和腱加强、前下部比较薄弱、所以肩关节前下部脱位比较常见

23、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尺桡骨的上端构成

24、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

25、髋骨:由骸骨、坐骨和耻骨融合而成

26、骨盆:由左右髋骨、骶骨和尾骨连结而成

27、骨盆由界线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界线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联合上缘连结而成

28、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其特点是股骨头较小髋臼深、关节囊厚而坚韧

29、髋关节可以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环转运动

30、膝关节:由股骨下端的内、外侧髁与胫骨的内、外侧髁和髌骨构成

31、膝关节囊内:胫骨、股骨之间有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

32、膝关节主要能作屈、伸运动、当膝关节在半屈位时、小腿可轻度旋转运动

第二节 骨骼肌

1、胸锁乳突肌:此肌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面转向对侧、双侧收缩使头后仰

2、胸肌:胸大肌和肋间肌。胸大肌使臂内收和旋内、肋间肌分2层、浅层叫肋间外肌可提肋助吸气、深层叫肋间内肌可降肋助呼气

3、膈:是一块呈穹隆状的扁肌,分隔胸、腹腔。

4、隔上有3个裂孔、为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裂孔

5、腹肌: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6、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包在腹直肌鞘内

7、腹外斜肌:位于腹前外壁的浅层、肌束斜向前下

8、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的深面

9、腹横肌:位于腹内斜肌深面

10、腹股沟管:位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11、头肌:包括面肌和咀嚼肌

12、面肌:主要有: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和枕额肌

13、咀嚼肌:主要有:颞肌和咬肌

14、上肢肌:分为肩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15、三角肌:位于肩部、从前、外、后三面包绕肩关节

16、臂肌分前、后两群。前群主要有肱二头肌:位于臂前部的浅层,收缩时可屈肘关节。后群主要有肱三头肌:位于臂的后部,收缩时可伸肘关节

17、臀大肌:可后伸髋关节

18、股四头肌:可伸膝关节、屈髋关节

19、股二头肌:可屈膝关节

20、小腿三头肌:可提脚跟

第二章 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2、临床上常将十二指肠以上懂得消化管为上消化道、以下的为下消化道

第一节 消化管

1、腭垂、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咽峡

2、每个牙可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

3、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槽骨和牙周膜三部分

4、腮腺:位于外耳道的前下方,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粘膜上

5、咽:位于颈椎的前方、上端附于颅底、下端在第六颈椎下缘平面与食管相续。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用通道

6、鼻咽:位于鼻后孔后方,向前通鼻腔,借咽鼓管与中耳的鼓室相通

7、口咽:向前经咽峡通口腔

8、喉咽:向下经喉与食管相续

9、食管的三处狭窄:第一处在起始处,距切牙约15CM;第二处在食管与左主支气管的交叉处,距切牙25CM;第三处在食管穿膈处,距切牙40CM

10、胃:有两壁、两缘、两口。两壁为前壁与后壁;两缘为胃大弯与胃小弯;两口为贲门和幽门

11、胃可分为四部分:贲门部、幽门部、胃底、胃体

12、小肠: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部分

13、十二指肠:分为:上部、降部(有十二指肠大乳头)、水平部、升部

14、大肠:可分为盲肠、结肠、直肠三部分。特点:①肠壁表面有三条平行的结肠带②有结肠袋③有肠脂垂

15、盲肠:大肠的起始段、在盲肠与回肠相接处、回肠末端突入盲肠内、形成上、下两个唇状的粘膜皱襞,称回盲瓣

16、阑尾:体表投影: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称麦氏点

17、结肠:按位置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

18、直肠:位于小骨盆腔内。两个弯曲:骶曲和会阴曲

第二节 消化腺

1、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在右侧其最高点相当于右

锁骨中线与第五肋交点处,在左侧其最高点相当于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隙的交点处,

右侧约与右肋弓一致,腹上区可达到剑突下3~5CM

2、肝呈红褐色,质软而脆,脏面有两条矢状位的纵沟和一条横沟。横沟称肝门,是肝固

有动脉、肝门静脉、肝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肝的部分

3、胆囊:位于肝右叶下面的胆囊窝内,具有储藏和浓缩胆汁的功能

4、胆囊可分作胆囊底、体、颈、管四部分

5、胆囊底体表投影为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叉处稍下方

6、输胆管道:将胆汁送到十二指肠的管道。肝内部分包括胆小管和小叶间胆管等。肝外

部分由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和胆总管组成

7、肝总管与胆囊管合成胆总管

8、胆汁的排出途径:肝细胞分泌胆汁→胆小管→小叶间胆管→肝左、右管→肝总管(→

←胆囊管→←胆囊)→胆总管→十二指肠

9、胰:位于胃的后方,约第1、2腰椎水平

10、胰管:在胰头后与胆总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第三节 腹膜

1、腹膜是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

2、壁腹膜与脏腹膜互相移行形成的潜在性间隙称腹膜腔

3、大网膜:呈围裙状,由起自胃前、后壁的脏腹膜自胃大弯下垂,下垂至腹下部后反折

上行,连于横结肠,大网膜具有保护脏器、包围炎性病,限制炎症蔓延的作用

4、小网膜是连于肝门与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皱襞。分部:①肝胃韧带

②肝十二指肠韧带

5、陷凹是腹膜腔在盆腔脏器之间形成深浅不等的腹膜陷凹

6、直肠子宫陷凹:位于腹膜腔的最低处,当有腹膜腔积液或积血时,此陷凹是重要的穿

刺部位之一

第三章 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第一节 呼吸道

1、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等器官,临床上常以喉为界,将鼻、咽、喉

称为上呼吸道,气管、主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2、鼻旁窦:鼻腔周围的含气空腔。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各窦均开口于鼻腔

,其中额窦、上颌窦、筛窦的前中群都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

口于蝶筛隐窝

3、喉:位于颈前部正中,咽腔喉部的前方

4、喉的构成: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

6、喉腔被前庭裂和声门裂分为三部分:①位于喉口至前庭裂之间的部分称喉前庭②位于

前庭裂和声门裂之间的部分称喉之间腔,此处容积量最小。向两外侧稍凹的间隙称喉室

③位于声门裂之间以下的部分称声门下腔

7、左主支气管细长,走行方向较水平,右主支气管粗短,走行方向较垂直。故误入气管

内的异物,易坠入右主支气管

第二节 肺

1、肺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左右各一

2、左肺狭长,右肺略粗短。中央处有一椭圆形凹陷,称肺门。此处是主支气管、血管、

淋巴管和神经等进出肺的部位

3、左肺前缘下部有一弧形凹陷,称左肺心切迹

4、左肺被一条自后上斜向前下方的斜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除在斜裂外,还有一条近

于水平方向的右肺水平裂,将右肺分为上、中、下三叶

第三节 胸膜与纵隔

1、胸膜属于浆膜,薄而光滑,分脏胸膜和壁胸膜两部分

2、壁胸膜:可分为四部,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和胸膜顶

3、胸膜腔是脏、壁两层胸膜在肺根处互相移行,共同形成的潜在性密闭腔隙称胸膜腔

4、在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形成一半环行较深的间隙,深呼吸时,肺的下缘也不能进入

其内,该间隙称肋膈隐窝,它是胸膜腔的最低处,胸膜炎如产生渗出液时,其液体多首

先积聚于此

5、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的所有器官和组织的总称

第四章 泌尿系统

1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第一节 肾

1、肾是暗红色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质软,表面光滑。外侧缘凸隆,内侧缘中部凹

陷,称肾门

2、肾:位于腹膜后脊柱的两侧,肾贴腹后壁上部

3、肾的被膜:三层,纤维膜、肾脂肪囊、肾筋膜

第二节 输尿管

1、输尿管:起自肾盂,在腹膜后沿腰大肌前面下行,至骨盆上口越过髂总动脉分叉处,

进入盆腔,到达膀胱底,斜行穿过膀胱壁,开口于膀胱底的内面

2、输尿管的三处狭窄:①在输尿管起始处②在小骨盆入口处③在穿膀胱壁处。这些狭窄

常是结石滞留的部位

第三节 膀胱

1、膀胱底部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区内,因无粘膜下层,其粘膜薄而光滑无

皱襞,称膀胱三角,是膀胱肿瘤与结核的好发部位

2、成人的膀胱位于小骨盆腔的前部,其前方有耻骨联合,后方在男性有精囊腺、输精管

壶腹和直肠,女性有子宫和阴道

第五章 生殖系统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

1、男性的内生殖器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精囊、前列腺和尿道球腺

2、睾丸: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呈扁椭圆形

3、附睾是储藏精子的器官,位于睾丸的后上缘,由十几条睾丸输出管和一条蟠曲的附睾

管组成。附睾:呈长扁圆形,上端膨大称附睾头,中间为附睾体,下端缩细称附睾尾

4、在阴囊根部、睾丸后上方处,输精管的位置最表浅,是临床施行输精管结扎的常用部

5、精囊腺:位于膀胱底的后方、输精管的外侧,为一对长椭圆形的囊状腺体,其排泄管

与输精管末端合并成射精管

6、前列腺:位于尿生殖膈和膀胱之间

7、男性尿道的分部: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

8、男性尿道的三个狭窄:分别位于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两个弯曲:耻骨下弯和

耻骨前弯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

1、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

2、卵巢左右各一,位于子宫两侧,贴靠骨盆侧壁

3、输卵管:连于子宫底的两侧。可分四部:①子宫部②输卵管峡③输卵管壶腹④输卵管

漏斗

4、子宫的形态:成人子宫呈前后略扁,倒置的梨形

5、子宫的分部:可分三部,上部圆凸称子宫底、下部狭窄称子宫颈、底与颈之间部分称

子宫体

6、子宫内腔可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位于子宫体内、称子宫腔;下部在子宫颈内,为梭

形腔隙,称子宫颈管,它下口通阴道,即子宫口

7、子宫的位置:位于骨盆腔中部,介于膀胱与直肠之间,呈前倾前屈位

8、子宫的固定装置:①子宫阔韧带:可限制子宫向两侧活动②子宫圆韧带:是维持子宫

前倾位置③骶子宫韧带:维持子宫前屈状态④子宫主韧带:阻止子宫下垂的作用

第六章 脉管系统

1、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1、心血管系由心和血管组成,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动脉:是运送血液从心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

3、静脉:是将全身各器官的血液运回到心的血管

4、毛细血管:是连于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分布广泛,并互相连接成网状,具有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功能

5、体循环:左心室开始,流回右心房

6、肺循环:右心室开始,流回左心房

7、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两肺之间。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心底大部分由左心房,小部分由右心房构成,与出入心的大血管相连。心尖在左侧第五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可扪及心尖搏动

8、右心房:上壁有上腔静脉口,下壁有下腔静脉口;在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有一较小的冠状窦口

9、右心室:可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

10、流入道:入口右房室口,口周缘有三片呈三角形的瓣膜称右房室瓣(三尖瓣),阻止血液返流入右心房

11、流出道:有肺动脉口,肺动脉口处,有三片半月形瓣膜,称肺动脉瓣,阻止血液返流入心室

12、左心房:有五个开口,分别为左肺上、下静脉和右肺上、下静脉开口,前下方有左房室口,通左心室

13、左心室:也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流入道:有左房室瓣(两尖瓣);流出道:有主动脉瓣

14、心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和房室束及其分支

15、左冠状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的左后壁,主要分布于左心室侧壁和后壁,以及左心房等处

16、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根部的前壁,主要分布于右心房、右心室、窦房结和房室结等处

17、主动脉可分三段: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

18、升主动脉:起始部发出左、右冠状动脉

19、主动脉弓:三个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20、上肢动脉主干是腋动脉;腹部动脉主干是腹主动脉;盆部动脉主干是髂内动脉;下肢动脉主干是股动脉

21、上腔静脉系的主干是上腔静脉,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合成,收集头颈部、上肢和胸部(除心外)的静脉血

22、颈内静脉(升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形成头臂静脉。其汇合处所形成的角,称静脉角

23、浅静脉有两条主干,头静脉和贵要静脉

24、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缘,注入腋静脉

25、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缘,注入肱静脉

26、肘正中静脉:连接于贵要静脉与头静脉之间,临床上常用于注射和采血

27、下腔静脉系:全身最大的静脉,在第五腰椎平面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注入右心房,收集下肢、盆部和腹部的静脉血

28、大隐静脉:在足背内侧缘起自足背静脉网,注入股静脉,临床上在大隐静脉穿刺或切开输液

29、小隐静脉:在足背的外侧缘起自足背静脉网,注入腘静脉

30、肝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头和胰体交界处的后方汇合而成,收集食管下段、胃、小肠、大肠(直肠下段除外)、胰、胆囊、脾等腹腔不成对器官(肝除外)的静脉血

31、肝门静脉的属支①肠系膜下静脉②脾静脉③肠系膜上静脉④胃左静脉⑤附脐静脉

32、肝门静脉的属支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有丰富的吻合,最重要的有三处①食管静脉丛②直肠静脉丛③脐周静脉网

第二节 淋巴系统

1、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构成

2、胸导管:全身最大的淋巴管,起于乳糜池,注入左静脉角,收集左侧上半身及整个下半身的淋巴

3、右淋巴导管:注入右静脉角,收集右侧上半身的淋巴

4、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呈大椭圆形、暗红色、质软而脆。位于左季肋区,与第9~11肋相对,脾的长轴与第10肋一致

第七章 感觉器官

第一节 视器

1、眼球膜由三层膜构成:①眼球纤维膜②眼球血管膜③视网膜

2、眼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3、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均无血管、无色透明,具有折光作用,故称为眼的折射系统

第二节 前庭蜗器

1、前庭涡器又称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2、小儿咽鼓管较成人的粗短直,所以咽部的感染易经此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咽

3、骨迷路:由前内向后外依次是耳蜗、前庭、骨半规管三部分

4、膜迷路:分为蜗管、球囊、椭圆囊和膜半规管

5、蜗管:听觉感受器,称螺旋器

6、椭圆囊和球囊:球囊斑和椭圆囊斑,二者均为位觉感受器,感受直线变速运动及静态头位置的刺激

7、膜半规管:壶腹嵴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

第八章 神经系统

1、按其位置和功能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部分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的平枕骨大孔处接延髓,在下端成人平第一腰椎下缘

2、脊神经31对,因此脊髓也可分成31个节段。即颈髓8个节段,胸髓12个节段,腰髓5个

节段,骶髓5个节段,尾髓1个节段

3、脊髓的灰质包括前角、侧角和后角三部分

4、侧角:位于脊髓胸段和上腰段的前角和后角之间,在脊髓的第2~4骶节,相当于侧角

的位置有骶副交感核

5、后角:内含联络神经元,有的在脊髓节段中起联络作用

6、薄束:起自第四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传导下半身和下肢的感觉

7、楔束:起自第四胸节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传导上半身和上肢的感觉

8、脊髓丘脑束:传导来自躯干和四肢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和压觉等神经冲动

9、皮质脊髓束:支配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10、脑干:自上而下分为中脑、脑桥和延髓

11、小脑:位于颅后窝

12、间脑:位于中脑前上方,大部分被大脑遮盖

13、下丘脑:包括视交叉、漏斗、垂体、乳头体

14、基底核: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四对灰质团块的总称,它们分别叫尾状核、豆状核

、屏状核和杏仁体

15、内囊:属投射纤维,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由上行的感觉纤维束和

下行的运动纤维束构成

16、内囊分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和内囊膝3部分

17、内囊一侧损伤:三偏症:偏身感觉障碍、偏身运动障碍、偏盲;两侧损伤:死亡

18、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它接受对侧半身的痛、温、触、

压觉等

19、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管理对侧半身的骨骼肌

20、视区:位于距状沟两侧的大脑皮质

21、听区:位于颞横回

22、语言区:是人类大脑皮质特有的区域,优势半球,多数为左半球

23、脑和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有三层,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

24、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的腔隙称硬膜外隙,隙内除静脉丛及大量脂肪外,还有

神经根通过,临床上麻醉就是将麻醉药物注入其内

25、位于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腔隙,称蛛网膜下隙,腔内充满脑脊液

26、脉络丛的作用是产生脑脊液

27、脑的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28、脑脊液主要由两侧脑室和第三、四脑室的脉络丛产生

29、脑脊液循环途径:左、右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颈内静脉

30、抽取脑脊液位置:第三、四、五腰椎棘突之间

第二节 周围神经系统

1、脊神经共有31对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和尾神经1对

2、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神经

3、脊神经前支粗大,主要分布于颈、胸、腹和四肢的骨骼肌和皮肤。其余脊神经的前支

均交织成丛。脊神经丛主要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4、颈丛深支:主要为膈神经,沿心包的外侧面下降至膈

5、臂丛:位于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和腋窝

6、臂丛的分支: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

7、肌皮神经:支配臂肌前群

8、正中神经:支配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前臂肌前群

9、尺神经:支配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的尺侧半

10、桡神经:支配臂和前臂肌后群

11、腋神经:分布于三角肌

12、股神经:支配股肌前群,还有一长分支为隐神经

13、坐骨神经:为全身最粗大的神经,在梨状肌下方出盆腔,在臀大肌深面,经过坐骨

结节和股骨大转子之间的重点至大腿后面,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与腓总神经

14、坐骨神经在股后分支分布于股肌后群

15、胫神经分支分布于小腿后群肌、足底肌、小腿后面和足底的皮肤

16、腓总神经:自坐骨神经发出后,沿腘窝的上外侧缘下降,绕至腓骨头的外下方,分

为腓浅、深神经

17、12对脑神经的名称:Ⅰ嗅神经 Ⅱ视神经 Ⅲ动眼神经 Ⅳ滑车神经 Ⅴ三叉神经

Ⅵ展神经 Ⅶ面神经 Ⅷ前庭窝神经 Ⅸ舌咽神经 Ⅹ迷走神经 Ⅺ副神经 Ⅻ舌下神

18、动眼神经:其中躯体运动纤维支配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和提上睑肌;

内脏运动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19、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

20、三叉神经:主要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21、眼神经:分布于泪腺、结膜、眼裂以上的额部皮肤

22、上颌神经:分布于眼裂和口裂之间的面部皮肤、上颌牙和牙龈以及鼻、口腔等处的

粘膜

23、下颌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分布于下颌牙和牙龈,颊和舌前2/3的粘膜及口裂以下的

粘膜和皮肤,支配咀嚼肌

24、展神经:为运动性神经,支配外直肌

25、面神经:管理泪腺,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分泌活动,分布于舌前2/3粘膜上的味蕾,

管理味觉,面肌

26、舌咽神经:混合性神经,支配咽部肌,管理腮腺,舌后1/3的味蕾、咽、舌后1/3、

咽鼓膜、鼓室等外的粘膜

27、舌下神经:运动性神经,分布舌内肌和部分舌外肌

28、内脏神经:分为内脏运动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

29、交感神经中枢部:位于脊胸1~腰3节段的灰质侧角内

30、副交感神经中枢部:位于脑干内的副交感核及脊髓骶部第2~4节段的骶副交感核

胸腰筋膜是人体后侧一片非常重要的结构。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胸腰筋膜协助了直立姿势以及传递核心到上下肢的力量。而在我们行走的动作中,胸腰筋膜同样扮演了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它帮助我们保持从核心到四肢的直立和传递力。另外它对于稳定身体及呼吸上都很重要。

以前的解剖书上我们会认为筋膜是不可收缩的结缔组织,但是现在新研究以及筋膜链的研究上,好像已经不是这么一回事了。长期的姿势和习惯会导致它逐渐发生变化。

当腰椎后方的皮肤和皮下脂肪被移除,下一个解剖结构即为胸腰筋膜。它在背部形成一个X型,从肩胛骨下方开始,沿着对对角线的方式连接到对侧髋骨。胸腰筋膜从最深到最浅层可分为前群、中间群、后群。但很多时候我们大概都从后往前看,而且只讲浅层跟深层。这也是影响腰背生物力学最重要的两层。浅层就是我们的后群,而深层就是我们的中间群。

首先我们来看后群,它的外下方会与臀大肌融合。外上方会与对侧的背阔肌的筋膜相连,因此这两块肌肉会相互影响。这也是解剖列车上讲的功能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地方:稳定骨盆跟腰背。后群的深层处,会连到棘间韧带,然后纤维会向外下方接到髂骨,而我们的腹内外斜肌会连接到上面。

而中间群会连到腰椎的横突并跟韧带相连,它的外侧会跟腹横肌筋膜的起始点相连。位置在于腰方肌的后方,是竖脊肌的分隔。

前群就更深层了,会连接到横突的前方,下方会连接髂腰韧带与髂嵴, 上方会形成外侧的弓状韧带,覆盖腰方肌的前面。

到这边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胸腰筋膜会与腰椎跟荐椎相连。并且与我们的腹肌形成一个圆筒状。上方有我们的横膈,下方有骨盆底肌。因此我们要把它视为一个整体来训练或者检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9011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7
下一篇2023-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