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字勉仁,福建建安人,明初三杨之一。明惠宗建文时进士,为太宗、仁宗、宣宗、英宗正统间之五朝重臣,为人亲僚爱民护宗,尽忠王事,当时天下论贤论德者,杨荣第一。官至少师、工部尚书等,殁后追尊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等,谥号文敏。
故少师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文敏杨公墓志铭
正统五年二月十八日,少师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建安杨公,奉敕归展先墓,既毕事,卜日启行, 病作,众曰:“曷俟少间。”公曰:“君命不敢稽也。”挟医以行,至临安武林驿,病加,遂不起,是年七月二日也。守臣治棺殓,既驰奏,皇上嗟悼,辍视朝一日,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赐谥文敏。遣礼部尚书胡濙涖祭,遣中官使护丧,还葬其乡,命有司治坟。
公先世,见余撰其大父墓碑、曾大父伯逊、大父达卿、父伯成,皆赠荣禄大夫、少傅、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曾大母黄,大母谢、继阮,母刘,皆赠夫人。
公初名子荣,自学,诸生乡试选第一,会试第三,廷对擢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入翰林为编修。太宗皇帝入正大统,更其名荣,初建内阁,简翰林之臣七人,其中专典密务七人者,解缙 、胡 广、黄淮 、胡俨、金幼孜、公及士奇也。
公齿最少,最 警敏。一日晚上,出右顺门,召内阁诸臣,独公一人在,出江西三司奏章示之,言“吉安乡民之啸聚者,已悉复业”。盖朝廷初有闻,即遣行人许子谟齎敕抚谕,子谟行将一月,又遣都督韩观率兵继之,如抚谕不下,即加兵。及是奏至,上谕公曰:“观不至,不下。”其降敕褒观,公读奏讫,对曰:“计发奏之日,观尚在中道,未足褒。”从之,自是益重公。时四方之事,方殷七人者,旦夕侍左右,承顾问受旨退治职务,且兼稽古纂述之事,不虚寸晷。上时步至阁中,亲阅其劳,且视其所治咸称旨。时公尤勤励,遂皆进官,公进修撰,数月复进侍讲。
明年改元永乐,秋,公请告归省。又明年春,七人皆赐二品金织衣,且劳之曰:“天下事咸朕与若等同计,非若六卿之分理也。”无几简翰林之臣,十数人兼春坊官,任辅导。公兼右春坊谕德,授奉训大夫,日分直进讲经史。
四年春,公得寒疾,命中官以御医来视,赐药物。
五年奉命往甘肃同总兵议边务、察视守备,还奏称旨。
六年夏,丧父,给传归,既葬,遂命起复。是年冬,丧母,公奏归,守制时已下诏巡狩北京,不许。
七年春,内阁胡公及公、金公奉命扈从北京。甘肃总兵何福奏“降虏托克托布哈等率部落来归”,命公往同福处置,还奏,上悦。遂奉命持节,往 亦集乃之地,封福为宁远侯。
八年春,车驾北征布尼雅锡哩,公三人仍扈从,至驴驹河,命公先齎敕还报皇太子,复还北京。冬,扈从还南京。
九年春,奏奔母丧,遣中使护送,既还,皇太子命公侍诸皇孙学,且命公曰:“严则有成。”公尽心不怠。重修高皇帝实录,命胡广、胡俨、黄淮及公为总裁。
十年二月,赐诰命,并追赠父、母、妻。冬, 甘肃守帅西宁侯宋琥奏:叛寇娄达衮逃居齐勤蒙古卫,将为边患。时丰城侯李彬镇陕西,遂敕彬率师剿之,且命公往与彬计度。十二月还奏“饷道险阻,今天寒人疲马瘠不可行,且小丑不足以烦王师”,遂敕彬旋 师,无几,叛者复归。
十一年春,从狩北京。
十二年三月,从征卫拉特,时皇长孙侍行,上命胡、金及公三人,凡 营有暇即与讲析理义、开其聪明。尚宝司官阙,命公兼之。既还,敕翰林修《性理五经四书大全》 ,公三人皆为总裁。
十四年,升翰林学士,仍兼庶子。扈从南归。
十五年春,复扈从巡北京。
十六年夏,进高庙实录,赐宴赉。胡公殁,公掌翰林院事。益见亲密。一时廷臣狎恩多纵忌,公伉直发其私。适太学阙祭酒,众共举公,实欲疏之,上不听,公遂密言十弊,指斥五府六部都察院,章留中不下。
十七年,进文渊阁大学士,仍兼翰林学士,授奉政大夫。
十八年,扈从北征,秋,还京。冬,将西征,亲藩奏“建文中,江西所垛集民兵,可徵用”,出奏示公,公对云:“陛下命复民业二十 年矣,今复徵非信。”上曰:“朕意固如此。”遂寝。三殿灾,公偕金公陈便宜十数事,皆见施行重贤爱人。或陷非辜, 必援之,尚书夏原吉以兵饟不给,坐系吕震,言其柔奸;侍读李时勉尝论事,亦有言其卖直者,皆激上怒,悉委曲为之辨解。
二十一年秋,复扈从西征。驻骅万全,一切军务悉付公掌。宁阳侯陈懋奏“番王额森托噶来归”,命公往议受降,归奏称旨。
二十二年,复从北征,中道军饷不继,上闻之,命公与金公总计其数,遂如二公言,遣使谕彼,释其不臣之罪。下令班师。浙江三司奏“处州之丽水、福建之政和,山寇劫掠,请敕两都司合兵讨之”,公言“愚民为有司所苦,出不得已,兵出即良民先被害,愿遣一敕使抚谕之,不足烦兵”,上从之。卒,如公言,无事。一日,上从容坐帐殿,谕公二人曰:“东宫监国久,熟政务,此归,悉付以天下事,吾惟优游暮年。”二公共 对曰:“皇太子孝友仁厚,天下属心,允称陛下付托。”上悦。师次榆木川,上不豫,既上宾,凡沐浴、袭奠、饭含、棺殓 一切之礼,悉出二公。众遂推公先驰归报,既至,同尚书蹇公等,议丧礼,遂议即位礼。
仁宗皇帝嗣位,进公太常寺卿,授嘉议大夫,仍兼两职学士,逾月进太子少傅,授资善大夫,兼谨身殿大学士。山陵事殷,太监孟继极言“公尽心丧事”,上嘉叹,即升公工部尚书,仍兼前二职,赐敕褒谕三俸俱支,尚书一俸全给米。
洪熙元年, 赐诰赠二代考妣。无几,上命范白金为方寸印四枚,其文曰:“绳愆纠缪”,以赐师傅,公与金公同受。其一皆期之直言匡辅,修文皇帝实录,公预总裁。
仁庙上宾时,皇太子监国南京,遗诏嗣位,公往迎於德州,既还,命公同有司相陵地。宣宗皇帝嗣位,修仁庙实录,仍预总裁。高煦反,在廷多怀贰心,惟文臣三四人劝上亲征,公 其首也。遂扈从讨平之,师还,特受骈蕃之赐。马骐激变交址,黎利聚众抗王师,总帅孱弱不支,辄与利和,且为利奏请立陈氏后,遂以师还,奏至,上以示文武大臣,皆劝发兵击利,上不听,竟偃兵息民,公预力焉。是年 八月,车驾巡边至遵化,闻敌逼塞下,以道陿,师难并进,上率铁骑数千先驰击之,文臣独公从。既还,升少傅 ,进荣禄大夫,仍兼尚书大学士,三俸俱支,辞大学士俸,进两朝实录,赐宴赉,又范白金为图书,刻“方直刚正 ”四字以赐公。数月,上念先朝老臣蹇义等四人,皆春秋高,并赐敕褒谕,命辍职务,朝夕左右侍论议,公与焉 ,赐玉带,加有御制诗画之赐。公满三载,吏部以闻,赐敕有忠言谠论,禆益为多之。褒赐宴礼部,遂赐少傅诰 ,进封三代。后两扈从巡边,皆至洗马林而还。宣庙上宾,公复偕有司相陵地。
皇上嗣位,公与同官三人,协志合力以效禆益,赐赉特厚。修宣庙实录,皆为总裁,书成,进公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尚书大学士如故,赐玉 带。时上日勤圣学,命公同知经筵事。五年,谒告省墓,赐敕褒谕加厚赉给,传遣中官护送,既还,京道薨,春秋七十。
公仕於朝四十年,皆居清密,考乡试者一,读廷试卷者九。为人闓疏果毅,遇事当为奋前,不疑於论古 人,必欲出新见,不肯苟同,议辟率归,寛恕勤职,事盛寒暑及小疾未尝少怠,於四裔及边徼事及边将勇怯、智愚 ,靡不通知,故忖量事势,率豫中 内,笃孝友睦,婣之行家故,丰裕且有厚禄,能济穷恤,患无间疏戚,喜宾客,善交际,虽贵盛无崖岸贵贱小大, 皆归心焉。故闻其殁也,咸有咨嗟悼惜之意。所着文章,有两京类、藁玉堂遗藁、训子编、北征记,藏於家。元配 刘,赠夫人,继刘,封夫人,皆里处士仲穆之女。子男六:恭、让、锡、赐、贵芳、贵通。女七,兵部主事雷潜、詹镔、陈顺德 、苏润其婿也。余在室孙男十二,泰、俨、伦、俊、俭、佶、儆、佐、倧、伟、倜、仪,女七,曾孙女二,皆在室。
士奇与公同僚三十 有九年,同事四圣,今内阁旧臣惟吾两人未能退,公又溘先余逝。公之葬,其子属少保杨公,书墓上之石,余铭诸幽。呜呼,凡今能文士大夫感公之德,述公之行,虽有之矣,若交之久、知之深、言之信者,余两人其庶几。
桓桓文敏,通才博识,遭际圣明,光奋於绩,承明延阁,着作之庭,以翺以翔,舒华振英北裔西陲,从狩万 里,职典者文,亦兼知武,羌虏胸臆,帅垣弱强,重瞳屡顾,敷奏惟明,晚陟三孤,贰公弘化恪恭,昕夕敢或遑暇 ,帝怀敷仁鞠躬,承之民怀被福,黾勉成之志,存寛惠,行在果断,嘉谋谠议,褒书有焕,予告南旋,曾几 何时,上下延竚,而讣奄来越(这一段太难了,纯属鄙人蒙校), 昔内阁七人同 事,荏苒三纪,我铭其四,公夀考终,哀荣宠光,呜呼,文敏殁也不亡。
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国史总裁同知经筵事,庐陵杨士奇撰
部分图系@仪同三司陈郡忱 所供,高清不易,好图难寻[求抱抱]
# 历史 杂谈# # 历史 冷知识# #中国 历史 人物# # 历史 人物# #明朝#
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
古体诗的字数和诗行:
古体诗没有固定的诗行,也不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
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
[编辑本段]古诗词包括以下内容:
从时间上说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词是宋代人的发明,又叫长短句。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古体诗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以下是一些经典古诗: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行路难
--李白
金樽青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你同销万古愁。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式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诗歌的常识:
1韵脚:韵文句末压韵的字,如李白《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光霜乡是韵脚。
2押韵:诗歌辞赋押韵使音调和谐优美,如李白《静夜思》押ang韵。
3律诗的结构:共八句,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4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从句式上看,古诗一般四字为二、二;五字为二、二、一;七字为二、二、二、一、
从意义上看,有时因表意需要也有特殊情况如:势拔|五岳|掩|赤城,这样就成了
二、二、一、二式。
5因为古诗原没有标点(标点是后人添加上的),所以一行为一句。
[编辑本段]中学课本两处诗体说法
古诗体式简谈兼对中学课本两处诗体说法的商榷
我国古代诗歌体式繁多,在古诗的分类和叫法上也众说纷纭。尤其是对于乐府、古风、歌行体三类诗,更易混淆。因为,从形式上看,乐府体与古风都是五言体,七言古诗与歌行体都是七言体,很难区分。但是,从古代以来,人们比较一致地承认它们在表达内容、手法、风格特色的区别,对它们有约定俗成的称呼。
人教版八年级(下)在《诗五首》的“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中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
又九年级(上)知识短文《怎样读书》中说:“杜甫的《石壕吏》格律教宽,叫古风……”
这里的叫法,不符合习惯。人们习惯上把杜甫的《茅屋》一诗叫做“七言古体诗”,而把岑参的《白雪歌》叫做“七言歌行体”,编者也明显看到了两诗的“异”,所以出了这样的问题。而杜甫的《三吏》《三别》虽然在形式上与“古风”同为五言,但习惯上人们把《石壕吏》叫做“新乐府”,而不叫“古风”。为了说清这个问题,需要对我国古代诗歌体式作一简要回顾。
我国最早的诗体是四言的“诗经体”,接着出现了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也叫“骚体诗”),后者用连词“之”和语气助词“兮”将句式变长,如“帝高阳之苗裔兮”(《离骚》)、“操吴戈兮披犀甲”(《国殇》),这为后来的五、七言诗提供了先例。因此,《诗经》与《楚辞》成为我国诗歌之源。
至汉代,出现了专门负责搜集各种诗歌、民歌的机构“乐府”,它所搜集的最有影响的是民间诗歌,这就是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汉乐府民歌”。它最大的特点是现实性强,通俗明快,形式上以五言为主。如教材八年级(上)中的《长歌行》及高中课本中的《饮马长城窟行》《十五从军征》等,即是“正宗”的“汉乐府”。汉乐府民歌的内容体式影响了当时及后世的文人诗歌创作,至东汉末年,代表文人五言诗成熟的《古诗十九首》出现,其中吸收了乐府民歌的许多特点,这对古诗体式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及唐代,汉乐府的发展衍变形成两种主要的形式。
一种是文人以模拟为创作的“古题乐府”(也叫“旧题乐府”),它借用“汉乐府”的题目,写新的内容,犹如“旧瓶装新酒”,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七上)、杨炯的《从军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九下)、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高中)等。这些诗歌的特点是虽沿用了汉乐府的题目,但写的内容是新的,不过与原题有一定的联系,如“从军行”与军队军事有关,“雁门太守行”与边塞有关。文人模拟乐府在内容上从汉乐府的叙事为主转变为以抒情为主;在形式、手法上,则借鉴其通俗明快而又加以“雅化”,增添了文人色彩,提高了艺术品位。“古题乐府”有五言与七言两种形式。七言的古题乐府,今能见到最早的是三国时曹丕的《燕歌行》,至南朝齐梁时的鲍照始大力为之,写出了《拟行路难》(18首)等。乐府诗可以歌唱,而七言乐府体主要是以吟诵为主,在内容篇幅上,一般比较长,吟诵时如行云流水,一气而下。它可以自由转换韵脚来极尽内容多变、结构转折、气势壮阔、感情跌宕多姿之妙,这种诗体适宜于承载较大思想内容、抒发激越奔放之情,既有古乐府通俗明快的特点,又以文人抒情言志为主,形式以七言句式为主,间有杂言,文采飞扬,读来抑扬顿挫,所以人们又称之为“歌行体”。
另一种则主要是借鉴了“汉乐府”叙事为主、反映现实的内容特点和浅显平易通俗的表达特点,用它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引起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它并不再借用“汉乐府”的原有题目,而是根据反映事件的不同内容而命名,所谓“即事命篇,无复依傍”。唐朝的杜甫关心国事,用笔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写了许多这样的诗,如《兵车行》(高中)专写唐王朝穷兵黩武的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写“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巨大痛苦等。这些诗,主要是在实质上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传统,形式上与五言古体诗无异。稍后的元结、顾况等诗人也写过这样的诗。至中唐时,白居易、元稹等现实主义诗人为了挽救当时国家的衰落,用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弊端,以引起统治者的注意,遂大力提倡杜甫、元结这些诗歌形式,并冠之于“新乐府”的称号,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他们自己也写了不少的“新乐府”,形式上五言、七言都有。如白居易的《观刈麦》(九上)、《卖炭翁》《新丰折臂翁》《杜陵叟》等,都是叙事性强、平易通俗的“新乐府体”。《竹林答问》中说:“古诗、乐府之分,自汉、魏已然。乐府音节不传,唐人每借旧题自标新义。至少陵,并不袭旧题,如《三吏》《三别》等诗,乃真乐府也。”(《清诗话续编》222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概要地指出了新乐府诗的特点。
文人学习“汉乐府”的还有另一类情况,主要是将乐府诗平易通俗的特色引入抒情古体诗中,体现出与以往五言古体诗质朴古奥不同的特色,代表作是李白的《古风》(58首)组诗。 “古风”从形式外表上看,与五言古体诗没有什么区别,但在抒情内容和方式上,却有区别。清代赵执信《声调谱》中在回答乐府与古体诗之间区别时说:“音情迥别,于此悟入,思过半矣。”(《清诗话》13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音情”指的就是内容感情风韵方面的区别。《瓯北诗话》中更进一步指出:“盖古乐府本多托闺情女思,青莲深于乐府,故亦多征夫怨妇惜别伤离之作,然皆含蓄有古意……蕴藉吞吐,言短意长,直接国风之遗。少陵已无此风味矣。”(《清诗话续编》1142页,1983)由此可见,虽同受“汉乐府”影响,杜甫的“新乐府”与李白的“古风”是有区别的。在唐人诗集中,直接标以“古风”题目的很少。“古风”、“五言古体”、“新乐府”在形式上自由,不讲格律,所以也没有“格律较宽”的问题。
七言歌行体发展到唐时,也出现了两种情况。因为唐时出现了“格律诗”(也叫“近体诗”,以区别以前不讲格律的“古体诗”),所以,一种是有意把格律诗的一些句法、手法引入古体诗中,一种是有意避开格律诗的句法、手法。习惯上,人们把前一类叫做“七言歌行体”,后一类叫做“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
初唐的一些诗人在继承南朝齐梁诗歌的华丽铺陈基础上,尝试将七言格律诗的句式和对仗等手法引入歌行体中,于是出现了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著名诗篇,形成篇幅雄壮、气势宏肆,散句中杂以格律、对仗等句式,以反映广阔社会现实内容见长,读来抑扬顿挫,跌宕多变,为人称道,人称“初唐体”,遂使七言歌行体面貌一新。至盛唐,高适、岑参等用此体式写了大量的边塞诗,如高的《燕歌行》及岑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八下)、《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九下)等,这些诗充分发挥了“初唐体”的特色,内容丰富壮阔,感情奔放激越,形象雄壮奇丽,手法技巧多样,语言骈散结合、优美多姿,读来令人意气昂扬。至中唐白居易等人,又在这种体式中融进叙事成分,写出了名篇《长恨歌》《琵琶行》等,七言歌行体又出现了新的发展。直至清代初期,吴伟业(号梅村)用这种诗体写出了《圆圆曲》《永和宫词》《萧史青门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等名篇,以诗咏史,形式上更讲究技巧,辞藻富艳,用典精切,形成多姿多态的艺术风貌,优美动人,脍炙人口,更将七言歌行体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人称“梅村体”。到了清末民初,王国维等人还用这种体式写出了《颐和园词》等诗。
而杜甫、韩愈等诗人则在七言乐府体中有意识地避开律诗的句法句式,以体现出古奥、质朴的风格特色,多用散句,多用“三平”、“三仄”收尾(如“三重茅”、“长林梢”、“沉塘凹”、“入竹去”、“自叹息”、“冷似铁”等),多用奇崛古朴的语言,以体现折拗郁勃的特色,这在律诗中是不允许的。在内容风格上,这类诗往往以现实主义的题材、深刻沉郁的感情为主,与前一类歌行体的浓郁浪漫主义色彩不同。但讲究内容的壮阔、气势情感的奔放激越,结构的转折多变,又符合七言歌行体的总体特色。像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下),李益的《登天坛夜见海》,韩愈的《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卢仝的《月蚀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等,都具有这样的特色,习惯上被称为“七言古体”。
关于七言歌行体与七言古体诗的区别,前人论述非常多,刘熙载的《诗概》中是这样区分两类特点的:“七古可命为古、近两体。近体曰骈、曰谐、曰丽、曰绵;古体曰单、曰拗、曰瘦、曰劲。一尚风容,一尚筋骨。此齐梁、汉魏之分,即初、盛唐之所以别也。”(《清诗话续编》2436页)这里所说的“古”指的就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样的七言古体,它继承了汉魏古诗的古朴质实的特点;“近”则是指“初唐体”发展而成的七言歌行体,它继承了齐梁尚巧求丽的特点。可以说,这是在汉魏六朝七言乐府诗的大树上结出的两个不同风味的果子。
以上大概是我国古体诗的基本概况,它与唐代出现的格律严整的近体诗(格律诗),成为我国古诗的基本形式。
《润物》一书中有许多经典诗词。古诗就是这样子的。
古诗为我国中药文化遗产之一,希望大家不要把它遗忘!!!
简要介绍
加多宝集团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大型专业饮料生产及销售企业。创办人陈鸿道1995年在东莞推出第一罐红色罐装『王老吉』,1
加多宝旗下产品包括红色罐装『王老吉』、茶饮料系列。『王老吉』为中国老字号民族品牌,拥有超过170年历史,红色罐装『王老吉』是凉茶行业的第一大品牌,由纯中草药配制,清热降火,功能独特。销售网络遍及中国大陆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销往东南亚、欧美等地。
2008年汶川大地震,5月18日晚,央视一号演播大厅举办的“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募捐晚会”总共筹资逾15亿元。其中,中国饮料业巨子罐装王老吉以一亿元人民币的国内单笔最高捐款,诠释了这个时代最值得树立的民族企业精神。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大地震,4月2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举行《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中,加多宝集团再次向灾区捐款11亿元人民币,再次诠释了民族企业之魂。
公益事业
情系玉树--加多宝集团再捐11亿
2010年4月20日晚,《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在中央电视台举行。这台经中央批准,由中宣部、民政部、广电总局、中国红十字总会联合主办的大型赈灾晚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来自企业、文艺界及其它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掀起了一波波捐赠热潮。
晚会现场,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阳爱星郑重表示,“加多宝集团和美丽的青海省,和伟大的青海省人民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集团旗下的昆仑山矿泉水就是来自青海昆仑山玉珠峰,此时此刻,我们加多宝集团的每一位员工和灾区人民一样更是感同身受。我们虔诚的祈祷,希望灾区人民能够早日脱离苦海,重建美好家园!”并表示加多宝集团再次向灾区捐款11亿元人民币,现场掌声雷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此前的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加多宝也曾捐出民营企业史上最高的单笔捐款数额1亿元。此举再度重演,书写了民族企业捐赠的一个传奇。
会后,加多宝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加多宝集团作为中国民族企业的一份子,旗下品牌王老吉、昆仑山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广大人们的支持。对于灾区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此次捐款,只是尽了自己的一份责任而已。同时他也表示,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善举不分先后,再小的力量对灾区来说也是一种支持,希望社会各界共同行动起来,关注灾情、奉献爱心,帮助灾区群众尽快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加多宝集团作为中国民营企业代表再一次捐出了高达一亿元的赈灾捐款,书写了中国企业慈善事业新篇章。2008年,正是它率先捐出了国内有史以来最高的单笔捐款数额,带动了其它企业踊跃认捐,从某种意义上,加多宝的慈善壮举对于全行业乃至全社会范围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了中国的慈善事业迅猛发展。
另据记者了解,此前,加多宝集团曾在前段的西南干旱时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昆仑山水61万箱,价值超过500万元。4月18日,考虑到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地处高原,部分救援队员已经出现高原反应症状,加多宝集团捐赠1000万元,主要用于在西宁至玉树的沿途和玉树地震灾区建5座吸氧站,免费为伤病员、孩子、医生、紧急救援人员、货运司机、媒体记者等人员提供吸氧服务,为一线救援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据了解,每座吸氧站安排100台负离子氧气设备,预计日服务超过1万人次。
2010年5月18日晚,由多个部委和央视联合举办的募捐晚会上,1亿元的巨额捐款,让“王老吉”背后的生产商——广东加多宝集团“一夜成名”。 “希望他们能早日离苦得乐。”加多宝集团代表阳先生手持一张硕大的红色支票,以1亿元的捐款成为国内单笔最高捐款企业,顿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就在加多宝宣布捐款1亿元的时候,社会公益产生的口碑效应立即在网络上蔓延,许多网友第一时间搜索加多宝相关信息,结果是消息传出10分钟后,加多宝网站随即被刷爆。“要捐就捐1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中国人,只喝王老吉”等言论迅速得到众多网友追捧
在2010年4月20日的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中 加多宝集团捐款11亿元,超过了汶川地震时捐款数额,创造了民企奉献爱心的传奇 ,诠释了民族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感动无数国人。
加多宝集团简介加多宝集团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大型专业饮料生产及销售企业。1995年推出第一罐 红色罐装“王老吉”,1999年以外资形式在中国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设立生产基地。为配合开拓全国市场策略,集团分别在北京、浙江、福建、广州设立生产基地。
罐装辉煌
抗震救灾中捐出一亿善款的加多宝,把这个原本不太知名的企业推向了前台。甚至有网民抛出“买光王老吉”的帖子,引发了王老吉凉茶在各地断货现象。但多数消费者并不了解,此次捐赠一个亿的加多宝并非是绿色利乐装的厂家。市场上红色易拉罐装和绿色利乐包装的王老吉并非出自一家。事实上,王老吉两种包装出自不同厂家的渊源得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一起交易说起。1995年,王老吉品牌所有者——广药集团将罐装王老吉品牌使用权租给了香港加多宝。
“香港加多宝的王老吉品牌使用权的确是我们租借给他的,从1995年开始,一直到2020年。”6月19日,广州药业股份有
限公司董事会秘书何舒华证实,加多宝在此期间拥有独家经营红色易拉罐装王老吉凉茶的权利。
在租借给加多宝之前,100多年来“王老吉”偏安于广东市场,只是一个区域性的地方饮品。王老吉药业市场总监贺庆曾对媒体表示,当时整个广药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在药品,饮料方面倾注精力比较少,“既然有人愿意做饮料,我们的资源
自己也使用不上,不如出租算了。”
“现在看来,当时作出这个决定是很正确的。”何舒华表示,能把凉茶做到上亿的销售额并不容易。
据成美营销顾问公司总经理耿一诚介绍:“王老吉凉茶的市场完全是靠红罐打下来的,绿色利乐包是后来才进入的。”
广州王老吉药业也并不讳言自己的“借光”行为。王老吉药业市场总监贺庆表示,目前的策略是借力为主,因为绿色包装的王老吉凉茶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就已上市,但口味较现在偏苦,产量也很低。当“红罐”饮料在市场上一路高歌时,“绿包”也迅速改进了配方,使之口感更接近“红罐”。
在红罐拉动之下,2007年“绿包”王老吉销售额达到71亿,在广州药业旗下公司中曾经排名倒数第一的王老吉药业也一跃成为销售额、增长速度双冠王。而2007年潘高寿凉茶的销售额才5000万左右。
罐装带动利乐包装
“没有加多宝,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王老吉”。业内人士耿先生说,广药集团的体制限制了旗下众多品牌的发展。而何舒华也承认,在2000年以前,王老吉的销量甚至不及旗下的陈李济、潘高寿。
广药集团那个“用不上的资源”到了加多宝手里却大放异彩。谁也不能否认,加多宝对于王老吉如今的辉煌所作出的努力和立下的功勋。
“2003年,加多宝就在广告上投入1个多亿。”耿一诚6月16日表示,在强大的广告拉动之下,伴随“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红色罐装王老吉迅速打开市场:2003年红罐王老吉的销售额由2002年的1亿多元猛增至6亿元,并冲出广东;2004年,尽管企业不断扩大产能,但仍供不应求,全年销量突破10亿元;2007年销量高达80亿元。
这几年来,加多宝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市场的争取。“封杀王老吉”就是一个最典型的案例。
在这个“封杀王老吉”事件之后,加多宝名利双收。而
这一事件本身,也被业界誉为一次经典的网络营销案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