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才能使手臂的青筋爆出
手筋爆出是因为血管在皮肤表面那层里,然后用力就可以看见了。
(握拳头最容易看见手的血管。)而手臂的血管要爆出,那要看你运动了,因为一个人运动多了,血液就会流通,那么血也就流动得快嘛。
这样就可以凸出得多了。而有得人很粗,是因为他运动过量,大概是没有休息的原因吧。
还可以尝试下多干点活,这样就用力了,用力就可以爆的,至于不用做任何事都会凸出,那是因为他平常运动与干活多的原因,使血管一直流动,这多数属于那些力气大,干活大,运动多的男生。甚至有的女生也会凸出的多,只是女生凸出的不粗而已。
还有,如果你希望手臂青筋凸出(爆出),就可以选择运动或者干活,但是还有种,就是你把手放下,那些血就会流在那里,就可以凸出了。但是这些方法,也还是 男生比女生凸出的手筋要粗。
要不你就出去太阳地下晒好了,但是晒的同时,要用力,这样手筋很快会爆出的,因为我昨天放学,走路回家,太阳可猛了,我就拿着10本书,很重的,走了很远回到家,到家时,血管都爆出了,吓我自己一跳。而且手臂的皮肤被太阳晒得红红的,这就是血的流动吧、。
2怎样才能让手臂上的青筋暴露出来
要想使胳膊肌肉\力量锻炼起来,主要是锻炼肱二头肌的和肱三头肌,下面是锻炼这两个部位的方法: 一、肱二头肌 1交替弯举:主要练肱二头肌,分离肱二头肌。
动作:坐姿(或站立),双手持哑铃垂于体侧,掌心相对,两肘靠身体两侧。以肘关节为支点,向上弯举,同时前臂外旋掌心朝上,举至最高点收紧肱二头肌,稍停,然后控制还原。
轮换做。 2交替弯举:主要练肱二头肌肌峰。
动作:站立,上体自然前屈,一手持哑铃垂于体前,上臂贴靠同侧膝或腿上。另一手屈臂置于同侧膝或腿上,稳定身体。
持哑铃的臂向上弯举至最高点,使肱二头肌收缩至极限,稍停,然后缓慢还原。 3侧弯举:主要练肱肌和前臂肌。
动作:坐姿(或站立),双手各持哑铃垂于体侧,掌心相对,上臂紧贴体侧,肘关节为支点,用力向上弯举至最高点,稍停,然后缓慢还原。提示:两臂可同时做,也可交替做。
二、肱三头肌 1颈后臂屈伸:主要练肱三头肌。 动作:坐姿(或站立),双手握哑铃一端于颈后上方,掌心朝前,上臂固定,以肘为支点做屈臂伸。
提示:两臂可同时做,也可交替做。 2俯身臂屈伸:主要练肱三头肌上部。
动作:俯身,两脚前后开立成弓步,一手撑前腿膝盖稳定身体,另一手持哑铃,上臂紧贴体侧。肱三头肌用力向后上方伸臂至前臂与地面平行,使肱三头肌极限收缩,稍停,再缓慢还原。
而且锻炼后要补充蛋白质来使受伤的肌肉纤维得到充分恢复。
颈椎病是一种进展缓慢的颈椎退行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水分减少,弹性减弱,向外膨出;椎体骨质增生,使颈椎椎管狭窄或椎间孔变小变形,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被压迫或刺激,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颈椎病的形成是一个慢性的病理过程,病理改变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形成的。颈部长期受风寒、肌肉劳损、反复落枕、坐姿不当、外伤或老化等因素的影响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和发展。
人的头颈部活动范围较大,因此也易受损伤,其中第5~6颈椎受累最为常见,第6~7颈椎和第4~5颈椎次之,第3~4颈椎再次之。
1﹒神经根型颈椎病
(1)放射性的一侧颈肩和上肢疼痛、麻木,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典型症状。病因是颈神经根受压后使一侧颈后部和肩背部及上肢出现疼痛、麻木,轻者仅表现为隐痛麻木及酸软不适;重者为阵发性剧烈疼痛,沿神经根分布向前臂和手指放射,伴有触电样麻刺感。咳嗽、排便及用力时症状加重。
(2)检查时可见颈部肌紧张,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均有不同程度的受限颈椎棘突、椎旁、冈上窝及肩胛区有压痛。上肢牵拉试验阳性:术者站在患侧,一手扶患侧颈部,另一手握患侧腕部,向相反方向牵拉,此时因臂丛神经被牵张,刺激受压的神经根而出现放射痛。压顶试验阳性:患者取坐位,头后仰或低头位并偏向患侧,术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此时出现颈痛,并向患手放射。上肢可有轻度肌萎缩,手握力减弱,前臂和手感觉减退,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减弱。
(3)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曲线消失,颈椎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增生,相应椎间孔变小、变形。CT或磁共振(MRI)显示椎间盘变性、突出,椎管狭窄,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
2﹒脊髓型颈椎病
(1)肢体运动障碍。由于椎间盘突出,颈椎后缘骨质增生,黄韧带钙化,使椎管狭窄,硬膜囊和脊髓受压。病初仅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下肢沉乏无力,渐至行走不便。严重时下肢不能行走,有大、小便失控症状。上肢亦可出现症状,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上肢无力,不能提取重物,手的精细动作欠灵活。
(2)检查时下肢肌力减弱,肌张力增强,膝腱反射、跟腱反射亢进,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踝阵挛、髌阵挛阳性,Babinski征阳性。屈颈试验阳性:即患者呈仰卧位,上肢置于躯干两侧,下肢伸直,令患者抬头屈颈,此时出现上下肢放射性麻木。一侧或双侧霍夫特征阳性。
(3)CT和MRI显示颈部椎管相对较小,脊髓受压移位,受压处变形,脊髓前后径变小。
3﹒椎动脉型颈椎病
(1)出现以眩晕为主的临床症状。颈椎横突孔增生,致该孔狭窄,可刺激或压迫椎动脉;颈椎退变后稳定性降低,椎间关节过度移动时可牵拉椎动脉;刺激颈部交感神经,反射性地引起椎动脉痉挛。以上原因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视物旋转或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畏光、惧动、耳鸣、肢体麻木等。常于头转动时发生,起病多为突发性,并有反复发作倾向。少部分病人出现猝倒多在头部旋转或屈伸时发生,与椎动脉受刺激突然痉挛有关。
(2)检查时阳性体征较少,部分患者可出现眼震。椎动脉扭曲试验阳性:患者呈坐位,检查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抱住患者头枕两侧,将患者头向后仰,同时转向一侧,此时出现眩晕症状。
(3)超声多普勒检查可显示出椎动脉管腔狭窄的程度和血流速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见到椎动脉纡曲、变细或受压征象;CT和MRI显示出颈椎横突孔的变小程度。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1)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症状,由颈椎退变引起的结构变化刺激颈段交感神经,出现了一系列症状。①头部症状:头痛,多出现在枕部,为持续性隐痛,也可表现为偏头痛,常伴有头晕。②眼部症状:视物模糊,眼冒金星,眼窝胀痛、流泪。③心脏症状:心慌、胸闷、心前区疼痛。④周围血管症状:肢体发凉、麻木、疼痛、烧灼感多汗或少汗。
(2)检查时可发现瞳孔散大或缩小,眼球外凸或内陷,眼裂增大或缩小,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血压升高或降低,皮温降低。
(3)X线、CT、MRI等检查结果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相似。
上述各型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存在时,以其中一种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者较多。
1﹒康复目的
(1)减轻颈神经根、硬膜囊、椎动脉和交感神经的受压导致的刺激症状。
(2)缓解颈、肩、臂肌痉挛与疼痛
(3)增强颈部肌肉力量,保持颈椎稳定。
2﹒康复治疗方法
(1)颈椎牵引疗法:
1)颈椎牵引的作用:
颈椎牵引时,颈椎所处的角度和颈部肌肉的状态与平常有所不同。牵引时向上的作用力使颈椎间隙和椎间孔增大,减轻了骨赘或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牵开被嵌顿的关节滑膜,调整紊乱的小关节,调整扭曲的椎动脉,促进神经根水肿的吸收,起到减压和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牵引还可以使椎管的纵径延长,韧带张力增高,有利于膨隆的椎间盘复位。颈椎牵引使已经破坏了的颈椎平衡得到改善使颈椎的稳定性得到加强,促进颈椎正常功能的恢复。
2)颈椎牵引方法:
颌枕吊带法:取坐位,牵引角度按病变部位而定,上颈椎病变头稍前屈0°~10°,颈5~颈6病变头前屈15°,颈6~胸1病变头前屈20°~30°。牵引重量由3kg开始,若无不适则每1~2次增加1kg,逐渐增加至10kg左右。每次牵引20~30分钟,每日1~2次,有条件者可多次,20次为1个疗程。年老体弱的患者可取仰卧位牵引,以保证舒适、安全。重症病人住院牵引,时间可长达2小时。若进行2个以上疗程治疗,疗程间歇一般为1~2天。
牵引力过大可使病人颞颌关节酸痛、牙痛,或头痛、头晕,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牵引,一般可自行缓解。
牵引疗法适用于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但脊髓型颈椎病慎用轻型的可试用,颈椎管矢状径大于10mm的较安全;如重型的,则不宜行牵引,以避免加重脊髓的损伤。
(2)颈托和围领:
颈托内充气,戴在颈部时,可使颈椎舒适地固定于适当位置限制颈椎过度活动,减轻头部负荷,并有一定的撑开牵张作用,减轻神经根和椎动脉的受压症状,而且病人行动不受影响。围领也有同样的治疗作用。
(3)理疗:
1)理疗的作用:
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和疲劳,减少粘连,消除神经根水肿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恢复。
2)理疗方法:
超短波疗法:电极板2块,置于颈后两侧,或分别置于颈后与患侧前臂,微热量或温热量,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低频调制的中频电疗法:6cm×12cm电极板2块,置于颈后两侧,或分别置颈后和患侧前臂,电量大小以病人能够耐受为度,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紫外线疗法:颈后平发际处至第2胸椎,弱红斑量,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红外线疗法:颈后照射,温热感,每次治疗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治疗椎动脉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
超声波疗法:声头与颈部皮肤密切接触,沿椎间隙与椎旁移动,强度08~10W cm2,每次治疗8分钟,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两电极并置,滤纸或纱布浸药物溶剂后置衬垫上,紧贴皮肤。电流密度为005~01mA/cm2,电流密度的大小以主电极为准。每次治疗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其他物理疗法如蜡疗、毫米波、激光穴位照射等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4)手法治疗:
就是通过操作者的手推压椎体的棘突、横突、放松痉挛的肌肉增强局部肌肉的血液循环,配合牵拉、旋转等手法,提高椎间关节的活动功能,改善椎间盘的营养,扩大椎间隙和椎间孔,减轻骨刺和突出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因此,手法治疗主要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1)手法治疗的作用:
①提高椎间关节的活动功能:操作者的手作用到椎间关节时,通过适当的活动,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减轻关节囊周围纤维组织挛缩,松解粘连纠正小关节的紊乱;同时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炎症和水肿,减轻疼痛。②改善椎间盘的营养:手法治疗时,推压和牵拉动作有助于淋巴液进入到椎间盘,起到营养椎间盘的作用。
2)手法治疗的操作:
A﹒分离牵引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去枕,头伸出治疗床外。治疗者一手掌心托住患者头枕部,另一手掌心托在下颌处,上身后倾,双手将头部沿身体长轴向头顶远方牵拉,保持一定的拉力。持续几秒钟后放松,再牵拉,再放松,反复操作数次。
临床作用:扩大椎间隙,缓解疼痛。
B﹒自后向前推压棘突
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去枕,双手指交叉,掌心向上,前额放在手心上,下颌轻度内收,颈部伸直。治疗者双手拇指重叠放在所推压的棘突上,双手其他4指分别放在颈部的两侧。治疗者双手固定,双上肢伸直,借助肩胛带和上肢的力量将棘突由后向前推压,使椎体自后向前水平滑动。
临床作用:增加颈椎活动范围,尤其能增加颈椎后伸活动范围。
C﹒自后向前推压横突
操作方法:患者体位同上,治疗者双手拇指放在所压的横突上,两拇指指尖相对两手其他4指自然地放在颈部的两侧。治疗者双手固定,肘关节伸直,借助肩胛带和上肢的力量,将横突由后向前推压。
临床作用:有利于该侧椎体由前向后复位。增加颈部的稳定。
D﹒侧方推棘突
操作方法:患者体位同上。治疗者双手拇指放在所推棘突的一侧,指尖相对,两手其他4指分别放在枕后部和颈项部。治疗者双手固定,肘关节伸直,借助肩胛带和上肢的力量将棘突向对侧推压,使椎体自推压侧向对侧移动。
临床作用:增加颈部侧屈活动范围。
E﹒侧屈摆动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去枕,头部伸出治疗床外,下颌稍内收。头向右侧屈时,治疗者右手托住头枕部,左手放在左侧头顶部,右手固定,左手将头摆向右侧。头向左侧屈时,动作则相反。
临床作用:增加颈椎侧屈活动范围。
F﹒旋转摆动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去枕,头伸出治疗床外。向左侧旋转时,治疗者右手托住头枕部,左手放在下颌处,双手同时使头向左侧转动。向右侧旋转时则动作相反。
临床作用:增加颈椎旋转活动范围。
(5)运动锻炼:
1)运动锻炼的作用:
增强颈部肌力和肩胛带肌力,增加颈部韧带的弹性,提高颈椎各关节的功能,改善颈部和肩关节活动范围,达到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目的。
2)运动锻炼的方法:
A﹒前屈后伸:颈部缓慢前屈,下颌接近胸前,然后颈部再缓慢后伸,枕部接近后背。
B﹒侧屈:颈向左侧屈,左耳垂接近左肩峰;颈向右侧屈,右耳垂接近右肩峰。
C﹒旋转:头向左旋转至最大限度,眼望左前方,再将头向右侧旋转至最大限度眼望右前方。
D﹒环绕:头颈部自左向右环绕一周,然后再自右向左环绕一周。
E﹒耸肩:两肩峰同时向上耸动,然后自然下垂。
F﹒旋肩:两手触肩,以肩关节为轴,臂带动肩,缓慢地由前向后旋肩,然后再由后向前旋肩。
G﹒绕肩:两臂外展,以肩关节为轴向前环绕,然后再向后环绕。
H﹒抚项摸背:左臂屈肘,掌心抚项,右臂屈肘,手背贴背,然后再右臂屈肘,掌心抚项,左臂屈肘,手背贴背。
以上动作的运动幅度和运动量应由小到大,轻柔缓慢地进行操作。每个动作重复8遍,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若进行第2个疗程训练,中间可间隔3天。
注意事项:运动锻炼一般应在颈椎病症状大部分消失后进行为宜。运动中如感觉有头晕、手麻、颈部不适发生,即减少运动幅度或停止。
(6)按摩疗法:
1)按摩治疗的作用:
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使滑脱的颈椎复位,有利于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扩大椎间隙和椎间孔,缓解肌肉和血管的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局部的血液供应。
按摩时颈部肌肉和其他软组织放松,有三个方面的治疗作用:一是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增高,有利于肌肉和其他软组织松弛;二是提高痛阈,缓解和减轻疼痛;三是将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有利于颈椎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
2)按摩治疗方法:
A﹒颈项疼痛
抚摩颈肌:用手掌抚摩颈部30~40次,运作由轻到重,由小到大,使局部有舒适温热的感觉。
按揉颈肌:坐位,医生左手扶住其前额部,予以固定,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分别置于颈椎两侧肌肉隆起处,自上而下进行按揉,边按揉边下移;然后自下而上进行按揉,边按揉,边上移。重复操作10次。此法可解除颈项部疼痛,增加颈椎关节的活动范围。
捏拿项肌:坐位,医生用两手拇指和示指、中指捏拿患者两侧的斜方肌,自上而下,动作一张一弛;然后再自下而上操作。反复进行20次,其作用可深达肌层。
按枕下部:坐位,医生将双手拇指置于枕下缘的外侧,分别由外向内按摩,至中线后再由内向外按摩,反复操作20次,病人颈下部有酸胀感。
牵伸颈部:坐位,医生位于其侧方,双手分别托抬下颌和枕部,向上平托,缓慢用力,反复进行10次。此法有助于扩大椎间隙和椎间孔。
B﹒头痛、头晕
叩头顶:坐位,医生一手扶住前额部,另一手第2~4指垂直,轻叩头顶部,自左及右,再自右及左,反复进行10次。此法对颈椎病引起的头顶部疼痛、头晕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推前额:仰卧位,医生将两手拇指置于两眉之上,自眼眉向额部发际处推移,反复操作20次;再将两手拇指置于前额中线部位,由内向外缓慢推移至太阳穴处,反复进行10次。此法治疗颈椎病引起的前额痛、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
C﹒上肢疼痛、麻木
推摩后背:俯卧位,医生位于其头顶部,双拇指放于肩胛骨内缘,自上而下推摩其肌力可深达肩胛内。此法用于治疗颈背部酸痛不适。
按揉肩周:坐位,医生先用手掌在肩关节周围做大范围的抚摩,使肩部肌肉放松再用拇指在肩前、肩后、肩上部点按,每处点按10次,以出现酸胀感为度。对治疗肩臂疼痛效果较好。
点按肩井:坐位,医生将双手拇指指端分别置于两侧肩井穴(肩井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与肩连线中点处)反复点按,一压一松,以病人能够忍受为度,操作20次对缓解肩痛疗效显著。
捏拿臂肌:坐位或仰卧位,医生用一手握住患者的手腕,另一手拇指和其余4指自上而下捏拿上肢的每块肌肉,一张一弛,反复进行10次。有助于消除上肢疼痛、无力症状。
点按曲池:坐位或仰卧位,医生用一手拇指点按曲池穴(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尽头),另一手握住该侧腕部,轻抖前臂,病人可有肘部酸胀感,甚至向前臂放散。此法反复进行20次。对肘关节和前臂疼痛、麻木疗效较佳。
捋手指:医生用拇指和食指,捏持病人的手指,自手指近端向远端捋去,轻重适中,以病人手指有温热感为度,每指反复进行5次。对手指麻木、疼痛、无力有良好疗效。
抖上肢:坐位,医生用双手握持患手的手掌两侧,快速抖动上肢,抖动的幅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此法多用于每次按摩结束前。
搓上臂:坐位,医生用双手掌夹持病人的上臂,自上而下搓动,有放松肌肉的作用,此法多用于每次按摩结束前。
(7)针灸疗法:
1)针灸治疗的作用:
解除局部肌肉痉挛,提高痛阈,改善血液循环,起到缓解疼痛、麻木的作用,并对眩晕、心慌、无力亦有一定的疗效。
2)针灸治疗方法:
A﹒神经根型:风池、风府、翳风、大椎、肩井、曲池、外关、合谷、后溪、阿是穴等。
B﹒脊髓型:大椎、肩中俞、夹脊、肩井、肩贞。
C﹒椎动脉型:风池、天柱、翳风、百会、头维、上星、太阳、听宫。
D﹒交感神经型:百会、四白、太阳、曲池、劳宫、足三里、三阴交。
每次留针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若进行第2个疗程,中间间隔5天。
(8)药物治疗:
1)西药:
A﹒镇痛药:疼痛较重者可口服非甾体类的消炎镇痛药物。
B﹒扩血管药:头晕较重者,为了提高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量,可给予尼莫地平氟桂利嗪(西比灵)、地巴唑等。
C﹒营养神经药: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肌内注射,也可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6片。
2)中药:
如颈复康、骨刺消痛液、元胡止痛片、复方丹参滴丸,这些药物可起到活血化瘀、舒筋壮骨、减轻神经根水肿和止痛的作用。
(四)预防
颈椎痛的基本病理改变为颈椎的退变,引起颈椎退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外伤、受寒、不良的姿势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均与本病发生有关。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危害人们 健康 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十分重要。
1﹒避免损伤
外伤是引起颈椎发生退变的常见原因。例如高速行驶的 汽车 突然刹车,头颅由于受到惯性作用,先向前冲去,然后迅速向后反弹,易损伤颈椎。平时在乘车时要坐稳或站稳,随时注意拐弯或突然停车时破坏身体重心,对颈椎造成损害。
2﹒注意保暖
在寒冷气候作用下,颈部肌肉痉挛,韧带挛缩,使颈椎间盘压力增加,椎间盘向四周膨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或脊髓;颈肌和韧带的挛缩易致椎动脉扭曲,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了避免寒冷造成的损害,应在气候变化时注意增加衣服,冬天宜穿高领衣服或系围巾,注意颈部保暖。
3﹒治疗落枕
落枕后,颈部的某些肌群痉挛,牵拉颈椎,使颈椎歪斜。反复落枕可促使颈椎退变,易发生颈椎病。一旦发生落枕,应及时治疗,消除颈椎退变的病理过程。平时睡眠枕头高低要适中,颈部勿受风寒,预防落枕。
4﹒改变坐姿
固定于一种姿势工作的人(如从事财会、教师、IT行业者),颈部长时间处于一种相对固定的僵直状态,颈部的某些肌肉发生痉挛,再加上颈椎承受着头颅的负重,易使颈椎发生退行性变化。为了避免这种病理变化,工作中应适当改变坐姿,或向相反的方向活动数次。坐位时,坐靠背椅可协助支撑脊柱。从预防颈椎病的角度来说,应选择高靠背的坐椅,靠背的高度应达到颈后部,起到对颈椎的支撑作用。
上篇 经上奇穴
第壹章手太阴肺经循行线上奇穴
下侠白
为劳
惺惺
甲状
泽下
辟石子头
罪山
止咳
踝点
夺命
小儿睡惊
冲阳
龙玄
第贰章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线上奇穴
前头点
三门
虎边
上合谷
下温溜
桡侧伸腕短肌
运动点
神授
泽田
新曲池
上曲池
止痒
伸肘
肱三头肌(外侧头)运动点
治痒
臑上
第叁章 足阳明胃经循行线上奇穴
机关
颊点
鬼床
蝶腭神经点
头缝
颈臂
乳上
鬼门
直骨
乳下
马蜞癍
提胃
排气
肾水
髀下
2号点
迈步
关兔
新伏兔
肾系
外膝旁
下水区点
玄明
足二里半
万里
中平(足)
阑尾
治瘫
脑清
解上
林白
鞋带
足17
二趾上
第肆章 足太阴脾经循行线上奇穴
足34
肝炎
纠外翻
上三阴交
足踝上
安眠
地健
髎髎
大轮
足明
百虫寓
足罗
上血海
箕下
血海上
育门
提托
通经
提宫
大横上一寸
胃乐
胃上1
第伍章 手少阴心经循行线上奇穴
透丛
强肘
解关
少海上
肘内
心平
心脏点(臂)
疔俞
胸膜炎
心脯
停喘
会阴点
第陆章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线上奇穴
手太阳
后头点
脊柱点
吊线风
宫陵
上后溪
掌后五寸五分39
肱三头肌(内侧
头)运动点
后腋
背胛中间
背腹
落颈
第柒章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线上奇穴
鹰乳
外睛明
上睛明
脑静
睛光
五会
上眉头
玉泉
上天柱
肩上
传尸痨
患门
量眼
喘息2
胃脘下俞
健明5
肾炎
夹脊
腰目
髂后上棘
团岗
立起点
淋泉
扶下
殷上
殷下
过伸
殷下1
委委
委上1
委上
委上1
内龙边
腰点
胃海
志室(泽田)
挺腰
腰宜
腰根
龙点
承间
昆顶
足太阳
夜静
第捌章 足少阴肾经循行线上奇穴
太溪(泽田)
内踝前下
内昆仑
阴舒
亭头
金河
第玖章手厥阴心包经循行线上奇穴
龙舌
肱中
屈肘
肱二、三头肌恢复点
喉感
曲泽下
止红
郄门(泽田)
手逆注
二白
臂问
金门
剑巨
风齿痛
内关上
内关下
内阳池
横门
板门(臂)
动脉跳动点
板门
内阳池(手)
小天星
手心
中平(手)
内中魁
端正
人中心
心穴
白癜风
第拾章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线上奇穴
小节
二扇门
下都
永红
中关
络上
尺桡
尺侧伸腕肌运动点
鹰下
肘尖
肘后朋运动点
鹰上
外龙舌
治疮
耳根
下翳风
后听会
下瘼脉
新七号
喉开
听响
第拾壹章 足少阳胆经循行线上奇穴
伴星
发际
目明
目飞
当阳
池上
天柱(泽田)
下风池
风市上
前进
上风市
市上
风市2
上阳关
胆囊
纠内翻
绝骨(泽田)
通里
21号
阴独
第拾贰章 足厥阴肝经循行线上奇穴
第拾叁章 督脉循行线上奇穴
第拾肆章 任脉循行线上奇穴
中篇 经外奇穴
第壹章 头颈部
第贰章 耳壳部
第叁章 躯干部
第肆章 上肢部
第伍章 下肢部
下篇 集合穴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清冷渊的别名 4 出处 5 穴名解 6 所属部位 7 清吴穴的定位 8 清吴穴的取法 9 清吴穴穴位解剖 91 层次解剖 92 穴区神经、血管 10 清吴穴的功效与作用 11 清冷渊穴主治病证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122 灸法 13 清吴穴的配伍 14 文献摘要 1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清吴 1 拼音
qīng wú
2 概述清吴为经穴别名,即清冷渊[1]。见《西方子明堂灸经》。
穴位 清冷渊 汉语拼音 Qinglengyuan 罗马拼音 Chinglengyuan 美国英译名 Bitter Cold Abyss 各
国
代
号 中国 TE11 日本 11 法
国 莫兰特氏 TR11 富耶氏 德国 3E11 英国 T11 美国 TB11
清冷渊为经穴名(Qīnglěngyuān TE11)[2]。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清冷泉[3]。“清冷渊”又作“清泠渊”,冷与泠通,冷仍读泠音[4]。《针灸全书》收录为清泠渊(Qīnglíngyuān TE11)。属手少阳三焦经[2]。清即清凉,冷即寒冷,渊即深潭,此穴能解三焦之热,如入清凉之深水,故名清冷渊[2]。清冷渊穴主要治疗头目疾患:如头痛,项强,目黄,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胁痛,肩臂痛,上肢痹痛,癫痫,目痛,肩臂痛不能举,肘痛不能屈伸,颈项强急肿痛,头晕头痛,目痛目赤等。
3 清冷渊的别名
清冷泉(《备急千金要方》),清吴(《西方子明堂灸经》),清灵(《普济方》),清泠渊(《针灸甲乙经》)[1]。
4 出处《针灸甲乙经》:清冷渊在肘上一寸,伸肘举臂取之。
5 穴名解清即清凉,冷即寒冷,渊即深潭,此穴能解三焦之热,如入清凉之深水,故名清冷渊[2]。
清,有去浊远秽,其色如青之义。《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论语·微子》:“身中清。”冷,清凉貌。《楚辞·七谏·初放》:“下冷冷而来风。”清冷,水名。“泠“与“清泠”均为水名。泠水有四,分别在宣城、关中、零陵、桂阳。《文选·西京赋》:“耕父扬光于清泠之渊。”注:“清泠水在南阳西鄂山上。”按“清泠渊”一作“清冷渊”。冷与泠通,冷仍读泠音。此穴在肘后,天井穴上1寸陷凹中,此穴名形容寒泉凛冽,凡诸毒热之病,均可选此穴。主治水液清冷、三焦火热之疾。[4]
6 所属部位上臂[5]
7 清吴穴的定位标准定位:清冷渊穴在臂外侧,屈肘,当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6]。
清冷渊穴位于臂后区,肘尖(EXUE1)与肩峰角连线上,肘尖(EXUE1)上2寸。屈肘取穴[2]。
清冷渊穴位于肘尖(尺骨鹰咀)上方2寸处;或于天井穴直上1寸取穴[3]。
一说“肘上三寸”(《备急千金要方》)。
清冷渊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
清冷渊穴在上臂的位置
清冷渊穴在上臂的位置
清冷渊穴在上臂的位置(肌肉)
清冷渊穴在上臂的位置(骨骼)
8 清吴穴的取法清冷渊穴位于臂后区,肘尖(EXUE1)与肩峰角连线上,肘尖(EXUE1)上2寸。屈肘取穴[2]。
以手插腰,于肘尖(尺骨鹰嘴)后上方2寸,与天井穴相直处取穴。
以手叉腰,于肘尖后上方2寸,与天井穴相直处取穴[7]。
9 清吴穴穴位解剖清冷渊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有中侧副动、静脉末支。分布著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皮肤由桡神经发出的臂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中副动、静脉,桡神经肌支等。
9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2]。
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8]。
9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臂背侧皮神经和臂内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肌支和肱深动脉分布[8]。
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和中侧副动、静脉末支[3]。
10 清吴穴的功效与作用清冷渊穴有疏通经气、清利湿热作用[2]。
清冷渊穴具有疏散风寒,通经止痛的功效。
凡诸毒热之病,可以取清冷渊穴,言穴能清热泻火,有如入清泠之深渊也,有透解郁热、舒筋活络之功。主治肩臂痛不举,偏头痛。[4]
古法种痘,取清冷渊、消泺2穴,以其能透解郁热之毒也,主治肩臂痛,臑肿不能举[4]。
11 清冷渊穴主治病证清冷渊穴主要治疗头目疾患:如头痛,项强,目黄,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胁痛,肩臂痛,上肢痹痛,癫痫,目痛,肩臂痛不能举,肘痛不能屈伸,颈项强急肿痛,头晕头痛,目痛目赤等。
清冷渊穴主要治疗头目疾患:如头痛、项强、目黄及肩臂疼痛不举、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胁痛等[2]。
清冷渊穴主治头痛,项强,目黄,肩臂痛等[3]。
清冷渊穴主治头痛、目黄、上肢痹痛[8]。
清冷渊穴主治癫痫,头痛,目痛,目黄;胁痛,肩臂痛不能举,肘痛不能屈伸,颈项强急肿痛[7]。
头晕头痛,目痛目赤,肩臂痛不能举,肘痛不能屈伸等。
12 刺灸法 121 刺法直刺05~1寸[7][8][3][2],局部有酸胀感[7]。
122 灸法可灸[2][7][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3]。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3 清吴穴的配伍清冷渊穴配肝俞、胆俞、阳陵泉治目黄[2]。
清冷渊穴配支沟治胁痛[2]。
清冷渊穴配臂臑治臂不能举[2]。
清冷渊配肩髃、曲池、巨骨,治肩不可举[7]。
清冷渊配天井、曲池、少海,治肘关节痛[7]。
清冷渊配太阳、风池,治头痛[7]。
清冷渊配肩髃、曲池,有行气通络的作用,主治肩臂痛。
清冷渊配太阳、率谷,有疏风通络的作用,主治头痛。
清冷渊配内关、期门,有舒肝止痛的作用,主治胁痛。
14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头痛振寒,清冷渊主之。肩不可举,不能带农,清冷渊主之。
《针灸大成》:主肩痹痛,臂臑不能举,不能带衣。
《胜玉歌》:眼痛须觅清冷渊。
《备急千金要方》:清冷渊、阳谷,主肩不举不得带衣。
大美腿从来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打造紧实的美腿是一回事,而要想拥有性感美腿就又是另一回事了。在我看来,健康匀称结实的腿才是美腿,过分追求瘦腿,是不健康的,现在单纯的瘦腿也被人调侃调侃为“筷子腿”,目前也被审美逐步抛弃了。如下图,肌肉线条明显,纤细,才显得是运动范儿的腿,不是干瘪瘪的瘦腿。而这种类型的美腿不是靠着简单的节食就能有的,需要进行锻炼,完美的腿型看起来性感漂亮,而且能够承担大负重,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这样的腿并非与生俱来:只有刻苦的练习,再加上灵活的训练帮助塑形,你才能拥有它们。无论大腿还是小腿,都需要靠健身达到目标。
大腿一般比较好练,小腿通常比身体其他部位发展的慢,可能跟骨骼、基因和肌肉类型这些我们不太能改变的因素有关,另外平时走路、跑步甚至站立都会频繁的使用小腿肌肉,所以导致小腿肌肉似乎对训练刺激的反应不强烈。
很多人认为腿部很难瘦,特别是小腿,而我只想说,瘦小腿是可行的!只要你用对的健身方案,就足以瘦出线条好看的美腿!
方法一:重视热身
我们的臀屈肌和腿部肌肉都非常僵硬,尤其是上班族在伏案了一天后,浑身疲累僵硬,因此充分的热身对于你接下来的训练至关重要。
后踢、箭步蹲走、侧向箭步蹲等热身动作能够促进肌肉中的血液流动,活动关节,让你的下肢为接下来的负重训练做好准备,并且降低受伤风险。你只需做上几组就够了。
如果你仍感觉肌肉紧绷,不要立刻进行负重训练。你可以花一点时间用泡沫轴放松你的臀屈肌。
方法二:注意姿势
进行高强度训练前,你要先确保自己的动作姿势是否规范
由于腿部是大肌肉群,它们会影响身体的其他部分,如果训练不当,可能导致受伤。
深蹲硬拉玩铁不会让你的腿变粗
虽然以最大负重练习很重要,但是要用你力所能及的负重量。否则只会扭曲你的姿势,让你受伤。只有通过正确的姿势和技巧举起大负重才是最安全的。先从小负重开始练习技巧,直到完全掌握。
事实上,定期让有经验的训练搭档帮你检查你的动作姿势是好的办法。检查时,你要减轻负重,把动作尽可能做标准,让你的搭档帮助你纠正。这有助于你改正错误动作,养成好习惯。
介绍瘦腿美臀动作:深蹲
深蹲动作通过活动股关节周围的肌肉,锻炼大腿内侧的内转肌,提拉臀部线条,同时锻炼臀部肌肉群,能让臀形更美,臀部更加紧致。同时,深蹲还能有效刺激淋巴,改善腿部浮肿问题,还能锻炼腿部力量,紧致臀部肌肉,让腿部肌肉线条更柔美。
在讲述瘦小腿的健身方案之前,我先来讲讲腿部的一些知识。
小腿主要肌肉是小腿后侧(小腿肚)三头肌,包括浅层的腓肠肌两个头,和深层的比目鱼肌一个头,以及小腿前侧胫骨前肌。
还有些小肌肉群,比如趾长伸肌、拇长伸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及胫骨后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小腿肌肉的作用对人体站、走、跑、跳都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比如站立时,小腿肌肉都要适度等长收缩以维持脚踝的稳定,尤其是人在不平坦的地面站立时,小腿各部肌肉在神经本体感觉支配下保持脚踝不会向一方过度屈,以免发生崴脚或摔倒。
腓肠肌是你能看到的主要肌肉,尤其你用脚尖站立的时候。比目鱼肌稍深于排肠肌,你可以腿侧看到它。
腓肠肌,主要用来稳固你的站姿,它属于相对较小的肌群。约占小腿40%,大部分都有快肌纤维构成。
比目鱼肌可以让你在坐着的时候起立,约占小腿60%,主要有慢肌纤维构成。
比目鱼肌是构筑你小腿肌肉线条的灵魂。
如何锻炼小腿呢?
1负重情况下,脚尖下垫高可以增加肌肉收缩幅度。
2坐姿提踵、站姿提踵和器械提踵等小腿训练动作都可以很好的训练到小腿。
如果你的健身房有专门的器械当然是最好,如果没有的话你可以坐在训练凳上,在地面放置杠铃片来进行。一般的训练凳可能高度会不够那么在凳子上也垫一个杠铃片,或者把凳子给垫高来进行就可以了。
3站姿提踵
小腿训练要点
负重适当,保证动作幅度足够动作速度慢,频率低单侧动作和脚尖朝向改善平衡性改变膝关节角度变化刺激侧重点
关于重复的组数和次数:
因为比目鱼肌包含慢肌,你需要用缓慢的节奏来锻炼才会达到更好的效果,你可以降低速度重复12-20次。
站姿提踵可以做4组,每组8次!
小腿锻炼要安排大腿部锻炼之后。
拉伸:
小腿在受到刺激时非常容易发生痉挛,你需要在锻炼后进行拉伸,这对腿部线条也至关重要。
有氧锻炼可以协助你减掉小腿的脂肪,尤其是爬山和跑步,你可以增加20分钟的有氧,这对你的线条雕塑非常有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