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留下的后遗症,都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恢复?

中风留下的后遗症,都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恢复?,第1张

每种康复方法因人而异,所以在选择康复方法时,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很多人认为后遗症期基本是平台期,没有进步就不去治疗,也不坚持训练。但临床上也遇到过一些患者,甚至在后遗症期,已经康复,或者是后遗症期不进行康复训练,然后功能衰退的患者。

分享一个真实的临床案例,患者在医院中风康复一年后回家,走路步态良好。可以完成坐、站、走、上下楼梯、吃饭等日常功能活动。但是,患者出院两年后回来训练。此时患者步态有明显异常,日常生活活动也受到影响。本来患者这两年没有进行自我训练,所以后遗症期的康复训练也很重要。

后遗症期间的康复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拉伸肌肉

一般处于后遗症期的患者,会因为姿势异常或长时间活动减少而出现一些肌肉挛缩问题。一般经常出现问题的肌肉有髂腰肌、髋内收肌群、臀中肌、犁肌、腘绳肌、腓肠三头肌等。评定后,抽紧张肌肉,一般每一个做15秒以上为宜,每次训练每个动作抽3-5次。

髂腰肌的牵引

腘绳肌牵引

小腿三头肌牵引

肌肉力量训练

偏瘫患者的偏瘫侧长期存在肌肉无力的问题。每个患者的功能水平不同,肌无力程度不同,训练方法也不同。以下肢为例,经常需要训练的肌肉有臀中肌、臀大肌、髂腰肌、股四头肌、腓肠三头肌、胫骨前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作。

股四头肌训练

臀大肌和腰背肌训练

iliopsoas培训

功能活动训练

一般后遗症包括步态训练、上下楼梯(斜坡)、避障训练等。功能性活动训练包含了更加平衡和协调的因素

台阶

上下楼梯

病人的家庭教育

在此期间,患者的家庭教育同样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很多处于后遗症期的患者不需要长期住院。他们可以在家里自我训练,定期回诊所,修改治疗方案。所以每个动作的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必要教患者如何训练自己,多久训练一次,自我训练有哪些注意事项?

提前说明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患者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哪些可能的问题和风险因素,引起足够的重视

  肌肉萎缩治疗

  从中医角度,肌肉、四肢归脾主管。单从肌肉萎缩来说,可以服用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针对性比较强,对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更好;补中益气丸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作用的范围更广、作用层次也更深,适用于病程时间长的情况。

  肌肉萎缩,说明人体中气不足。可以从合谷穴(虎口)来判断一个人的中气足不足:合谷穴肌肉丰满,则说明中气足,否则,说明中气不足。

  服药同时配合针灸、拔罐进行治疗,效果会更好;针灸可以舒经活络,拔罐可以祛除身体内的风湿寒邪气;酒大伤肝,肝病,肝克脾,所以,应该忌酒。

  咸则伤骨,骨伤则痿。长期吃太咸食物会伤骨,骨受到伤害肌肉就会萎缩掉,骨归肾主管。因此,治疗肌肉萎缩可以考虑从肾的角度进行治疗。

  总之,从中医角度,导致肌肉萎缩的原因有脾、肾的疾病;治疗,也应该从这两方面考虑。

  如果身体沉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可以服用甘姜苓术汤(肾着汤)。

  如果身体有风湿寒邪气,应该把邪气去掉;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身体有一点邪气,四肢运动都会受到影响,即四肢运动不能够自如。

  

问题分析:

您好, 男性患者,50岁,主要的症状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之前有受伤的病史,要考虑肩周炎和肩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

意见建议:

引起肩周炎的肩部因素主要是软组织退行性病变,对各种外力承受能力减弱是基本的因素,早期应该给予理疗、针灸适度的推拿,痛的地方局限的话还可以局部打打醋酸泼尼松龙,能明显缓解疼痛。

运动肌肉会发生拉伤的原因是在运动过程中,肌肉急剧地收缩或者过度牵拉所引起的伤痛,肌肉拉伤比较多出现的位置是大腿后侧的的肌肉群,还有就是大腿内收肌、腰背肌、腹直肌、小腿三头肌和上臂肌也是容易发生肌肉拉伤的位置,跑步时大腿肌肉拉伤该如何恢复呢?

最方便的方法是拿一个塑料袋,内放冰块冷敷20分钟左右,冷敷过程中局部可能有些刺痛;冰敷后用绷带适当用力包扎损伤部位,防止肿胀。此时最好让肌肉在伸展的状态下包扎固定,以防影响肌肉收缩,这是防止受伤的肌肉反复损伤最关键的一步;较严重者要抬高伤肢,同时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类药物。24小时至48小时后拆除包扎。根据伤情,可外用活血消肿的中药,可理疗、针灸或用较轻的手法对损伤局部进行按摩,大家知道大腿肌肉拉伤能做针灸吗?

肌肉拉伤是由于过度体力劳动导致的体内乳酸堆积,可以采用按摩来辅助治疗,针灸也是可以的,但是要去正规医院的理疗科,不要去小的按摩院。

肌肉拉伤的处理方法:

1、放松肌肉

发生肌肉拉伤的时候,应立即停止引起拉伤的活动。肌肉拉伤其实就是肌肉纤维的断裂,所以如果发生肌肉拉伤后继续运动,那么裂口就会越来越大,最终造成重伤。疼痛就是休息的信号。如果你在跑步或是做其他运动的过程中发生了肌肉拉伤,那么剧烈的疼痛可能会迫使你停下来喘口气,其实这时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彻底休息,别再继续运动了。肌肉拉伤后,要休息几天,才能再做同样的运动。

2、冰敷肌肉

冰敷有助于消除肿胀、减轻疼痛。找一个大一点的食品袋,在里面装满冰块,然后用薄毛巾包起来,这样能够防止皮肤与冰块直接接触而受伤。用冰袋在酸痛的地方敷20分钟,每天这样敷几次,肿胀就会慢慢消退。冰冻的袋装豌豆或其他蔬菜也可以当做冰袋来用。不要热敷,热敷对消除拉伤引起的红肿无效。

3、包扎拉伤部位

把拉伤部位包扎起来可以消除红肿,防止进一步损伤。找一根绷带,把手臂或大腿肌肉拉伤的地方包扎起来吧。但是包扎不能太紧,否则会阻碍血液循环。如果家里没有布绷带,也可以把旧枕套剪成布条,当成绷带来用。

4、抬高受伤部位

抬高受伤部位有助于消除肿胀,并使其充分放松。如果是腿部肌肉拉伤,那么坐着的时候就可以用椅子或板凳叠着腿。如果是手臂肌肉拉伤,那么就可以用绷带把手臂吊起来。

5、吃止痛药

阿司匹林及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有止痛作用,这样你就能比较自由地活动。当然服药一定要按照规定的剂量来,另外,儿童不宜服用阿司匹林。

通过佰佰安全网小编的介绍,大腿肌肉拉伤是能做针灸的,不过最好还是通过按摩来辅助治疗,本网跑步安全小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大腿肌肉拉伤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哟!

人体关节活动时发出响声,恐怕每个成年人都偶而发生过。那么,关节的响声是从何而来呢?关节发生响声,一类是生理性的,另一类是病理性的。 一般来说,仅有弹响、不伴疼痛活动障碍者属于生理性弹响。关节活动时,关节面之间、软骨垫与关节面之间、肌腱和关节囊之间、肌腱和骨骼之间、肌腱与肌腱之间,无不发生相对运动,它们互相碰撞或磨擦,就会发出声音。这种由关节生理活动所引起的弹响即为生理性弹响。在大部分人身上,这种声音不明显,听不到,而在有些人身上则比较明显,听起来比较清楚。这是个体差别的缘故。你这样的情况应该属于生理性的,不必特殊处理,更不必为此惶恐不安,必要时可以到医院检查一下,做一些物理治疗。 病理性的关节弹响一般都伴有肩关节周围的疼痛和活动受限,年轻人一般和外伤有关,年纪大的要考虑局部的韧带劳损、关节囊松弛、骨刺、骨质疏松等原因,一般要尽早到正规医院检查,找到原因,进行理疗或局部封闭治疗

你在网上问没用,这种情况要看了医生才能确诊!

别再犹豫了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病因病理病机 5 诊断要点 6 临床表现 7 检查 8 治疗 9 针灸治疗 10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桡神经损伤的穴位 1 拼音

ráo shén jīng sǔn shāng

2 英文参考

radial nerve injury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桡神经损伤为病症名。周围神经损伤的一种。[1]

桡神经在肱骨中下1/3贴近骨质,此处肱骨骨折时,桡神经易受损伤。骨痂生长过多或桡骨头脱臼也可压迫桡神经,手术不慎也可损伤此神经。

4 病因病理病机

1、肱骨骨折。

2、手术不慎。

3、骨痂生长过多或桡骨头脱臼也可压迫桡神经。

5 诊断要点

本病诊断要点:①有外伤史。②肘上完全性损伤,不能伸腕、伸拇、伸指,不能外展拇指,呈垂腕畸形。手背及虎口处感觉障碍。③肘以下完全性损伤,感觉无影响,不能伸拇、伸指及外展拇指无垂腕畸形。④电 及肌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1]

6 临床表现

(1)运动:上臂桡神经损伤时,各伸肌属广泛瘫痪,肱三头肌、肱桡肌、桡侧腕长短伸肌、旋后肌、伸指总肌、尺侧腕伸肌及食指、小指固有伸肌均瘫痪。故出现腕下垂,拇指及各手指下垂,不能伸掌指关节,前臂有旋前畸形,不能旋后,拇指内收畸形。

检查肱三头肌及伸腕肌时,均应在反地心引力方向进行。拇指失去外展作用,不能稳定掌指关节,拇指功能严重障碍。因尺侧腕伸肌与桡侧伸腕长短肌瘫痪,腕部向两侧活动困难。前臂背侧肌肉萎缩明显。在前臂背侧桡神经伤多为骨间背神经损伤,感觉及肱三头肌,肘后肌不受影响,桡侧腕长伸肌良好。其他伸肌均瘫痪。

(2)感觉:桡神经损伤后,手背桡侧半、桡侧两个半指、上臂及前臂后部感觉障碍。

7 检查

常规物理检查。

8 治疗

根据伤情采用神经减压、松解或缝合术。必要时用屈肘,肩内收前屈及神经前移等法克服缺损。如缺损多则作神经移植术。神经吻合后效果较正中神经尺神经为好。

如不能修复神经,可施行前臂屈肌属肌腱转移伸肌功能重建术,效果较好,肱三头肌瘫痪影响不甚严重,因屈肘肌放松和地心引力可使肘关节伸直。

神经未恢复前可使用悬吊弹簧夹板,以减少伸肌过度牵拉,影响疗效。

9 针灸治疗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阴脉·阴经 5 归属于六脏的经脉·阴经 6 经穴别名·阴经 61 阴经的别名 62 出处 63 穴名解 64 所属部位 65 漏谷穴的定位 66 取法 67 穴位解剖 671 层次解剖 672 穴区神经、血管 68 漏谷穴的功效与作用 69 主治病症 610 刺灸法 6101 刺法 6102 灸法 611 配伍 612 文献摘要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阴经 1 拼音

yīn jīng

2 英文参考

YIN meridia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òugǔ SP7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阴经:1阴脉;2归属于六脉的经脉;3经穴别名。

4 阴脉·阴经

阴经又称阴脉[1]。指经脉之中属阴者[1]。包括手足三阴经、任脉、冲脉、阴维脉、阴蹻脉等[1]。

5 归属于六脏的经脉·阴经

阴经指归属于心、肝、脾、肺、肾、心包六脏的经脉[2]。

太阴经:有阴气旺盛之意义,因为其位于三阴经之最表层,故有太阴为开之称。

少阴经:有阴气减弱之意义,其位置在太阴与厥阴之中间,故有少阴为枢之称,亦即本经在两阴经之间,起著枢纽之作用。

厥阴经:是阴气发展之最后阶段,开始重新向阳之方面转化过程,亦即是在太阴和少阴两经阴气交尽之际,其位置在太阴与少阴之里面,故有厥阴为合之称。

在中医学上五脏属阴属里故为内,六腑属阳属表故为外,有相互表里配偶之意,而阴经属阴、属内,阳经属阳、属外相对,所以阴经和阳经同脏腑表里关系一样,配成一对一对,其配对情形如下:

手太阴肺经(里) 配对 手阳明大肠经(表) 足阳明胃经(表) 配对 足太阴脾经(里) 手少阴心经(里) 配对 手太阳小肠经(表) 足太阳膀胱经(表) 配对 足少阴肾经(里) 手厥阴心包经(里) 配对 手少阳三焦经(表) 足少阳胆经(表) 配对 足厥阴肝经(里) 6 经穴别名·阴经

阴经为经穴别名[2]。见《针灸学》(南京)。即漏谷[2]。

穴位 漏谷 汉语拼音 Lougu 罗马拼音 Louku 美国英译名 Leaking Valley 各

号 中国 SP7 日本 7 法

国 莫兰特氏 RP7 富耶氏 德国 MP7 英国 Sp7 美国 Sp7

漏谷为经穴名(Lòugǔ SP7)[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太阴络[4]。属足太阴脾经[4][3]。漏即漏下,谷指五谷,本穴善治泄泻痢疾,故名漏谷[3]。主治腹胀,脘腹胀满,肠鸣切痛,腹胀腹鸣,急性肠胃炎,慢性肠胃炎,肠鸣音亢进,饮食不化,消化不良,疝气,腹痛,少腹疼痛,泄泻,赤白痢,腰膝厥冷,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下肢湿痹,足胫肿痛,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癔病,脚气,丹毒,偏坠,腿膝厥冷,膝踝肿痛,肩胛部疼痛,下肢麻痹,精神病等。

61 阴经的别名

太阴络(《备急千金要方》)。

62 出处

《针灸甲乙经》:漏谷,在内踝上六寸,骨下陷者中。

63 穴名解

漏即漏下,谷指五谷,本穴善治泄泻痢疾,故名漏谷[3]。

漏,是渗泄和穴洞的意思。谷即山洼无水之地,又指肌肉之结合处,《内经》谓:“肉之大会为谷。”穴在三阴交上3寸处,胫腓二骨夹隙中。《医宗金鉴》谓:“在夹骨隙中”,故喻之为谷。又以胫骨有漏血孔,与本穴遥相关通,故名之为“漏谷”。[5]

本穴外表部位与足阳明络穴“丰隆”部位相对,或与足阳明经有所沟通,故名“太阴络”也[5]。

64 所属部位

小腿[6]

65 漏谷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漏谷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7][8]。

漏谷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6寸,胫骨内侧缘后际。正坐或仰卧取穴[3]。

漏谷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6寸,胫骨后缘处[4]。

漏谷穴在足太阴脾经中的位置

漏谷穴的位置

漏谷穴的位置(足太阴脾经)

漏谷穴的位置(肌肉)

漏谷穴的位置(骨骼)

66 取法

漏谷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6寸,胫骨内侧缘后际[3]。正坐或仰卧取穴[3]。

正坐或仰卧位,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连线的中点稍下(05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取穴[9]。

正坐或仰卧位,在内踝高点上6寸,胫骨后缘,当阴陵泉和三阴交的连线上取穴。

67 穴位解剖

漏谷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头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血管、神经分布同三阴交。(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分布著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皮肤由隐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的脂肪组织增多,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伴行经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小腿深筋膜,在小腿三头肌(腱)前方进入趾长屈肌和胫骨后肌。在趾长屈肌的后方有径后动、静脉和胫神经并行经过,营养并支配以上诸肌。

6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3]。

皮肤→皮下组织→胫骺肌[8]。

6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分布;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的分支分布[8]。

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为胫神经;并有大隐静脉及胫后动、静脉通过[4]。

68 漏谷穴的功效与作用

漏谷有健脾化湿、理气宣痹的作用[3]。

漏谷有健脾和胃,利尿除湿的作用。

《备急千金要方》:“漏谷主久湿、痹不能行,主小便不利。”《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湿痹不能久立”,以该穴有通阳助热、渗湿利尿作用,治肠鸣、逆气、痃癖、冷气在腹、膝痹等症[5]。

69 主治病症

漏谷穴主治腹胀,脘腹胀满,肠鸣切痛,腹胀腹鸣,急性肠胃炎,慢性肠胃炎,肠鸣音亢进,饮食不化,消化不良,疝气,腹痛,少腹疼痛,泄泻,赤白痢,腰膝厥冷,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下肢湿痹,足胫肿痛,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癔病,脚气,丹毒,偏坠,腿膝厥冷,膝踝肿痛,肩胛部疼痛,下肢麻痹,精神病等。

漏谷穴主治腹胀、肠鸣、腰膝厥冷、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8]。

漏谷主治脾胃、肝肾、少腹等疾患:如脘腹胀满、肠鸣切痛、泄泻、赤白痢、饮食不化、小便不利、遗精、疝气、少腹疼痛、下肢湿痹、足胫肿痛等[3]。

现代又多用漏谷治疗消化不良、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癔病、脚气等[3]。

漏谷主治腹胀腹鸣,消化不良,小便不利,丹毒,脚气,偏坠,腿膝厥冷等[4]。

漏谷穴主治腹痛,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膝踝肿痛,脚气[9]。

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肠胃炎,肠鸣音亢进,消化不良;

运动系统疾病:肩胛部疼痛,下肢麻痹;

其它:尿路感染,精神病。

610 刺灸法 6101 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3]。

直刺1~15寸[4][8][9],局部有酸胀感[9],可扩散至小腿外侧[9]。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小腿外侧。 深刺时须防刺伤胫后动、静脉。

6102 灸法

可灸[3][9]。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4]。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禁灸。

611 配伍

漏谷配曲泉,有活血祛瘀的作用,主治血瘕。

漏谷配阴陵泉、三阴交,有温经通络除湿的作用,治下肢重病[9]。

漏谷配中极、太溪、三阴交,治遗尿[9]。

612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腹中热,若寒腹善鸣,强欠时内痛,心悲,气逆,腹满,漏谷主之。少腹胀急,小便不利,厥气上头颠,漏谷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痃癖冷气,心腹胀满,食饮不为肌肤,湿痹不能久立。

《类经图翼》:主治膝痹脚冷不仁,肠鸣腹胀,痃癖冷气,小腹痛,饮食不为肌肤,小便不利失精。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清冷渊的别名 4 出处 5 穴名解 6 所属部位 7 清吴穴的定位 8 清吴穴的取法 9 清吴穴穴位解剖 91 层次解剖 92 穴区神经、血管 10 清吴穴的功效与作用 11 清冷渊穴主治病证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122 灸法 13 清吴穴的配伍 14 文献摘要 1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清吴 1 拼音

qīng wú

2 概述

清吴为经穴别名,即清冷渊[1]。见《西方子明堂灸经》。

穴位 清冷渊 汉语拼音 Qinglengyuan 罗马拼音 Chinglengyuan 美国英译名 Bitter Cold Abyss 各

号 中国 TE11 日本 11 法

国 莫兰特氏 TR11 富耶氏 德国 3E11 英国 T11 美国 TB11

清冷渊为经穴名(Qīnglěngyuān TE11)[2]。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清冷泉[3]。“清冷渊”又作“清泠渊”,冷与泠通,冷仍读泠音[4]。《针灸全书》收录为清泠渊(Qīnglíngyuān TE11)。属手少阳三焦经[2]。清即清凉,冷即寒冷,渊即深潭,此穴能解三焦之热,如入清凉之深水,故名清冷渊[2]。清冷渊穴主要治疗头目疾患:如头痛,项强,目黄,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胁痛,肩臂痛,上肢痹痛,癫痫,目痛,肩臂痛不能举,肘痛不能屈伸,颈项强急肿痛,头晕头痛,目痛目赤等。

3 清冷渊的别名

清冷泉(《备急千金要方》),清吴(《西方子明堂灸经》),清灵(《普济方》),清泠渊(《针灸甲乙经》)[1]。

4 出处

《针灸甲乙经》:清冷渊在肘上一寸,伸肘举臂取之。

5 穴名解

清即清凉,冷即寒冷,渊即深潭,此穴能解三焦之热,如入清凉之深水,故名清冷渊[2]。

清,有去浊远秽,其色如青之义。《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论语·微子》:“身中清。”冷,清凉貌。《楚辞·七谏·初放》:“下冷冷而来风。”清冷,水名。“泠“与“清泠”均为水名。泠水有四,分别在宣城、关中、零陵、桂阳。《文选·西京赋》:“耕父扬光于清泠之渊。”注:“清泠水在南阳西鄂山上。”按“清泠渊”一作“清冷渊”。冷与泠通,冷仍读泠音。此穴在肘后,天井穴上1寸陷凹中,此穴名形容寒泉凛冽,凡诸毒热之病,均可选此穴。主治水液清冷、三焦火热之疾。[4]

6 所属部位

上臂[5]

7 清吴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清冷渊穴在臂外侧,屈肘,当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6]。

清冷渊穴位于臂后区,肘尖(EXUE1)与肩峰角连线上,肘尖(EXUE1)上2寸。屈肘取穴[2]。

清冷渊穴位于肘尖(尺骨鹰咀)上方2寸处;或于天井穴直上1寸取穴[3]。

一说“肘上三寸”(《备急千金要方》)。

清冷渊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

清冷渊穴在上臂的位置

清冷渊穴在上臂的位置

清冷渊穴在上臂的位置(肌肉)

清冷渊穴在上臂的位置(骨骼)

8 清吴穴的取法

清冷渊穴位于臂后区,肘尖(EXUE1)与肩峰角连线上,肘尖(EXUE1)上2寸。屈肘取穴[2]。

以手插腰,于肘尖(尺骨鹰嘴)后上方2寸,与天井穴相直处取穴。

以手叉腰,于肘尖后上方2寸,与天井穴相直处取穴[7]。

9 清吴穴穴位解剖

清冷渊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有中侧副动、静脉末支。分布著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皮肤由桡神经发出的臂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中副动、静脉,桡神经肌支等。

9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2]。

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8]。

9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臂背侧皮神经和臂内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肌支和肱深动脉分布[8]。

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和中侧副动、静脉末支[3]。

10 清吴穴的功效与作用

清冷渊穴有疏通经气、清利湿热作用[2]。

清冷渊穴具有疏散风寒,通经止痛的功效。

凡诸毒热之病,可以取清冷渊穴,言穴能清热泻火,有如入清泠之深渊也,有透解郁热、舒筋活络之功。主治肩臂痛不举,偏头痛。[4]

古法种痘,取清冷渊、消泺2穴,以其能透解郁热之毒也,主治肩臂痛,臑肿不能举[4]。

11 清冷渊穴主治病证

清冷渊穴主要治疗头目疾患:如头痛,项强,目黄,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胁痛,肩臂痛,上肢痹痛,癫痫,目痛,肩臂痛不能举,肘痛不能屈伸,颈项强急肿痛,头晕头痛,目痛目赤等。

清冷渊穴主要治疗头目疾患:如头痛、项强、目黄及肩臂疼痛不举、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胁痛等[2]。

清冷渊穴主治头痛,项强,目黄,肩臂痛等[3]。

清冷渊穴主治头痛、目黄、上肢痹痛[8]。

清冷渊穴主治癫痫,头痛,目痛,目黄;胁痛,肩臂痛不能举,肘痛不能屈伸,颈项强急肿痛[7]。

头晕头痛,目痛目赤,肩臂痛不能举,肘痛不能屈伸等。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直刺05~1寸[7][8][3][2],局部有酸胀感[7]。

122 灸法

可灸[2][7][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3]。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3 清吴穴的配伍

清冷渊穴配肝俞、胆俞、阳陵泉治目黄[2]。

清冷渊穴配支沟治胁痛[2]。

清冷渊穴配臂臑治臂不能举[2]。

清冷渊配肩髃、曲池、巨骨,治肩不可举[7]。

清冷渊配天井、曲池、少海,治肘关节痛[7]。

清冷渊配太阳、风池,治头痛[7]。

清冷渊配肩髃、曲池,有行气通络的作用,主治肩臂痛。

清冷渊配太阳、率谷,有疏风通络的作用,主治头痛。

清冷渊配内关、期门,有舒肝止痛的作用,主治胁痛。

14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头痛振寒,清冷渊主之。肩不可举,不能带农,清冷渊主之。

《针灸大成》:主肩痹痛,臂臑不能举,不能带衣。

《胜玉歌》:眼痛须觅清冷渊。

《备急千金要方》:清冷渊、阳谷,主肩不举不得带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4937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0
下一篇2023-09-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