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臂围测量方法

上臂围测量方法,第1张

1、软尺一副。

2、手臂自然下垂,确定臂肱二头肌最粗的地方。

3、将软尺围绕臂肱二头肌最粗的地方一圈,即得出上臂围的围长。

 

上臂肌肉有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肱肌、三角肌、喙肱肌。具体是手臂从肩到肘的部分。肱、膀子,用法如:肱一般指古人的上臂,或者跟骨头连用,或者作为制造学术名词用。膀子一般指露出的一截大臂。

女士上臂围过宽会看起来人较为粗大,少年儿童精确测量上臂围能够掌握人体脂肪和皮肤的生长发育状况, 五岁下列少年儿童上臂围超过135cm是营养成分比较好的主要表现,而小于这一标值意味着着营养不良,需要提升营养成分。上臂围的标值越大表明肌肉的生长发育状况比较好,能够应用测量尺检验 还可以到医院门诊让技术专业的医师精确测量,实际的测量法是那样的:

上臂围正常值

精确测量时,试验者当然站起,先将右手臂屈式,上臂迟缓挺直并松拳。 精确测量者将带尺里于右手臂肱二头肌处紧紧围绕一周,测定标值即是臂围。精确测量的部位是手臂肱三头肌一部分。

上臂围正常值

臂围的精确测量全过程:

1、胳膊释放压力,把软尺放进肱二头肌绕一圈。

2、手臂弯折用劲,把软尺绕肱二头肌最高点。

简易而言,臂围的精确测量部位以下:

软软尺臂围测的是手臂肱三头肌一部分,也就是手臂正中间的一部分双肩包当然松驰,离肩一公分处精确测量的部位。

要想身型更为极致还需要考虑下列标准:以肚脐眼为界,上下半身占比应是5:8,合乎“黄金比例”基本定律。

颈围在颈的中间较细处。颈围与小腿围相同。

上臂围正常值

上臂围在肩关节脱位与腕关节中间的中间。上臂围相当于大腿围的一半。

胸围尺寸由腋窝下沿胸部的上边最丰腴处。胸围尺寸应是个子的一半。

臀围在一切正常状况下,腰的较细位置。臀围较胸围尺寸小20公分。

髋围在体前趾骨平行面于屁股较大位置。髋围较胸围尺寸大4公分。

大腿围在大腿根部最上层位置的臀曲线下。大腿围较臀围小10厘。在小腿肚最丰腴处。小腿围较大腿围小20公分。

足颈围在足颈的较细位置。足颈围较小腿围小10公分。

1、成年女性的体脂率计算公式:体脂率=(身体脂肪总重量÷体重)×100%。

参数a=腰围(cm)×0.74,参数b=体重(kg)×0.082+34.89,体脂肪重量(kg)=a-b。

2、成年男性的体脂率计算公式:体脂率=(身体脂肪总重量÷体重)×100%。

参数a=腰围(cm)×0.74,参数b=体重(kg)×0.082+44.74,体脂肪重量(kg)=a-b。

扩展资料:

胖瘦具体的测定方法,这里介绍以下三种。诸位看官可以自行选用,以了解自己的胖瘦情况。

一、最简单方法:看腰围。

一般来说正常的腰围是:男性不大于85厘米。如果你的腰围超过了90厘米,就已经属于肥胖了,需要控制。而女性的腰围不大于80厘米都可接受,如果超过了85厘米,就可能会被定义为肥胖了。

二、最常见方法:身体质量指数(BMI)。

这是根据人体身高与体重数据计算得出的数值。其计算方法为:BMI=体重(千克)/身高2(米)。

而其指数与肥胖程度的关系如下:

这个数据可以粗略的反映一个普通人的肥胖程度——只要你的BMI指数在18~24的范围内,就算是正常的,小于18则判定为消瘦,大于24的话,就会被判定为超重了。

不过,BMI指数对于健身爱好这很难有参考意义。因为有健身习惯的人,肌肉和脂肪的比例与不常健身的人有所不同。因为肌肉发达,这些人体重通常比常人要大,因此BMI指数计算结果很容易超过24,但他们却不能被称为“胖子”。

三、最精确方法:体脂率。

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是高端设备的测量结果,用一些简易方法,人们同样可以在家自测体脂率。

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借用皮脂钳来测量身体两个部位的数据,然后代入公式即可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体脂率。

体脂率是较为精确的能反应胖瘦的数据。

具体方法为:用皮脂钳,分别测量上臂部位(肱三头肌肌腹,也就是大臂臂窝上方)以及背部(肩胛角下方),数据单位为毫米。

得出数据后,以测量得的数据计算身体密度,而后就可以用来计算体脂率。

得出体脂率后就可以直观的展现你身体的肥胖情况了。一般来说成年人的体脂率,男性在15%~18%,女性在25%~28%。如果你的体脂率在这个范围之内,说明你的身材是比较标准的,但是如果所得的数值超出了这个范围,可能就真的需要开始减肥了。

中国新闻网-健身小课堂丨你到底胖不胖?自己测一下就知道

-体脂率

一般性快速力量跟绝对力量这两种。

快速力量是肌肉在最短时间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张力,爆发力是其常见的表现形式。

力量练习的运动强度一般用“RM”来表示。RM是指可重复一次的最大重量值。例如2RM表示能重复2次的最大重量值。一般用卧推来测试上肢的力量,假如用尽力量只能推起50千克重的物体一次,那么50千克就是1RM。每个人的肌肉力量不同,1个RM也不相同。

传统快速力量训练方法

该方法强度控制在最大强度的30-50%;负荷数量,每组5-10次,3-6组;间歇时间不易过长;动作要求协调、流畅。传统快速力量训练方法的优点:兼顾力量和速度因素,使运动员体会最大用力感和最大速度感。缺点:首先向中枢神经系统输入的刺激可能还不足以诱发高而强的神经冲动发放频率,完成运动单位的激活。

-快速力量

肌张力是表示肌肉状态的用语,“肌张力”是在安静状态下,肌肉为开始运动做准备,反射性地维持着的紧张状态。所以肌张力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只是正常与否。从临床角度来说,肌张力是牵拉肌肉时所感觉到的抵抗,以及触摸时的硬度。所以常从孩子的关节的活动度、肌肉的硬度来判断。测量肌张力需要在孩子清醒、自然、放松状态下检查。

首先观察孩子的关节活动度,活动度过小说明肌张力增高,活动度过大说明肌张力过低,上肢是观察腕关节和肩、肘关节,下肢是观察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

通过触摸感觉肌肉的硬度与坚实度,肌张力增高是肌肉硬度增加,肌张力低下时触之松软。

肌张力增高的孩子往往会出现异常姿势,并伴有运动发育的异常,不存在肌张力增高但无异常姿势和运动发育正常的情况。

 三级公共营养师考试要点:体格测量的常用指标

 ● 体格测量与评价的常用指标与方法

 1身高(身长)

 (1)身长

 使用器材:为卧式量板(或量床)。由一长120cm的底板及在其一端与之垂直的顶板组成,另有一可以移动于底板纵槽上的足板。考|试/大该足板必须与顶板平行,与底板垂直,在底板中线两侧要嵌有两条与长边平行的量尺,其刻度可读至01cm。

 测定步骤:将量板放在平坦地面或桌面;让母亲脱去小儿鞋帽和厚衣裤,使其仰卧于量板中线上;助手固定小儿头部使其接触头板,小儿面向上,两耳在一水平上,两侧耳廓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与量板垂直;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在确定小儿平卧于板中线后,将左手置于小儿膝部,使其固定,用右手滑动滑板,使之紧贴小儿足跟,然后读取读数至小数点后一位(01cm)。

 (2)身高

 使用器材:为身高坐高计。使用前应校对零点,以钢尺测量基准板平面红色刻线的高是否为100cm,误差不得大于01cm。同时应检查立柱是否垂直,连接处是否紧密,有无晃动,零件有无松脱等情况并及时加以纠正。

 测试方法: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度,足跟、骶骨部及两肩间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右侧,将水平面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轻压于受试者头顶;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压板平面等高进行读数,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01cm)。

 注意事项:身高坐高计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位置,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光源;测试人员每天测试前检查身高坐高计,进行校正;严格掌握“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的测量姿势要求;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松紧要适度,头发蓬松者要压实、头顶的发辫、发结要放开,饰物要取下;读数完毕,立即将水平压板轻轻推向安全高度,以防破坏。

 2体重

 (1)使用器材:杠杆秤

 使用前检验其准确度和灵敏度,准确度要求误差不超过01%。

 准确度检验方法:以备用的10kg、20kg、30kg标准砝码分别进行称量,检查指示读数与标准砝码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

 灵敏度检验方法:置100g重砝码观察刻度尺抬高了3mm或游标向远移动01kg而刻度尺维持水平位时则达到要求。

 (2)测试方法:将杠杆秤放在平坦地面上,调整零点至刻度尺呈水平位;受试者身着短裤短袖衫,站立杆台中央;测试人员放置适当砝码并移动游码至刻度尺平衡;读数以kg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注意事项:每天使用时,要观察杠杆秤是否有螺丝松动,并及时拧紧;每天使用前均需校正杠杆秤;受试者站在秤台中央,上下杠杆秤动作要轻;测量体重前受试者不得进行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3上臂围

 利用上臂紧张围与上臂松驰围二者之差表示肌肉的发育状况。一般此差值越大说明肌肉发育状况越好,反之说明脂肪发育状况良好。

 使用器材:无伸缩性材料制成的卷尺,刻度需读至01cm。

 (1)上臂紧张围:指上臂肱二头肌最大限度收缩时的围度

 测量方法:被测者上臂斜平举约45度角,手掌向上握拳并用力屈肘;测量者站于其侧面或对面,将卷尺在上臂肱二头肌最粗处绕一周进行测量。

 注意事项:测量时被测者要使肌肉充分收缩,卷尺的松紧度要适宜;测量误差不超过05cm。

 (2)上臂松驰围:指上臂肱二头肌最大限度松驰时的围度

 测量方法:在测量上臂紧张围后,将卷尺保持原来的位置不动,令被测者将上臂缓慢伸直,将卷尺在上臂肱二头肌最粗处绕一周进行测量。

 注意事项:测量上臂松驰围时,要注意由紧张变换到放松时,勿使卷尺移动;测量误差不超过05cm。

 4头围

 对3岁以下儿童测量头围。

 使用器材:无伸缩性材料做成的卷尺,刻度需读至01cm。

 测量方法:测量者立于被测者的前方或右方,用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齐眉弓上缘处,软尺从头部右侧经过枕骨粗隆最高处回到零点,读到01cm。测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左右对称,长发者应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

 5皮褶厚度

 是衡量个体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较好的指标。测量部位有上臂肱三头肌部、肩胛下角部、腹部、髂嵴上部等,其中前3个部位最重要,可分别代表个体肢体、躯干、腰腹等部分的皮下脂肪堆积情况,对判断肥胖和营养不良有重要价值。

 使用器材:皮褶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0351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0
下一篇2023-1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