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针打哪里 详细03麻烦告诉我

破伤风针打哪里 详细03麻烦告诉我,第1张

本品含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作用,可用于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适应症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已出现破伤风或其可疑症状时,应在进行外科处理及其他疗法

的同时,及时使用抗毒素治疗。开放性外伤(特别是创口深、污染严重者)有感染破伤风的

危险时,应及时进行预防。凡已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注射者,应在受伤后再注射1 针类

毒素加强免疫,不必注射抗毒素;未接受过类毒素免疫或免疫史不清者,须注射抗毒素预防,

但也应同时开始类毒素预防注射,以获得持久免疫。

用法:皮下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同时注射类毒素时,注射部位须分开。肌内注

射应在上臂三角肌中部或臀大肌外上部。只有经过皮下或肌内注射未发生反应者方可作静脉

注射。静脉注射应缓慢,开始每分钟不超过1ml,以后每分钟不宜超过4ml。一次静脉注射不

应超过40ml,儿童每1kg 体重不应超过08ml,亦可将抗毒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

射液等输液中静脉点滴。静脉注射前将安瓿在温水中加热至接近体温,注射中发生异常反应,

应立即停止。

破伤风是一种历史较悠久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etani)侵入人

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

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

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1潜伏期:长短不一,往往与曾否接受过预防注射,创伤的性质和部位及伤口的处理等因素

有关。通常7 ̄8 日,但也有短仅24 小时或长达几个月或数年。

嚼无力、反射亢进,烦躁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牵拉,抽搐及强直,下颌紧张,张口不便。

3发作期:肌肉持续性收缩。最初是咀嚼肌,以后顺序是脸面、颈项、背、腹、四肢、最后

是膈肌、肋间肌。

4对声、光震动、饮水、注射可诱发阵发性痉挛。患者神志始终清楚,感觉也无异常。一般无高热。

分类: 医疗健康 >> 外科

解析: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它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如伤口、骨折、烧伤,甚至木刺或锈针刺伤)而侵入人体,并在伤口深部缺氧环境中生长繁殖,产生大量破伤风杆菌病毒,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全身特异性感染。

另外,有一种特殊的破伤风,是由于新生儿断脐所致,俗称脐风、撮口,因其常在断脐后7日左右发病,故又称“七日风”。

破伤风一般在细菌入侵后1—2周开始出现症状(极少数人有短至24小时或长达几个月才出现症状的)。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

一般在伤后6~10天发病,也有伤后24小时或数周后才发病的。

发病时间短,症状越严重,病人的危险性也就越大。起初先有乏力、头晕、头痛、烦躁不安、打呵欠等前驱症状。接着可出现强烈能的肌肉收缩。首先是面部肌肉开始,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表情肌痉挛,病人出现“苦笑”面容;背部肌肉痉挛,头后仰出现所谓的“角弓反张”;如发生呼吸肌或喷痉挛,可造成呼吸停止,病人窒息死亡。

这种全身肌肉痉挛持续几分钟不等,间隔一段时间又反复发作。任何轻微的 如光线、声响、说话、吹风均可诱发。

● 破伤风的治疗

一旦患了破伤风,应送医院进行枪救,并隔离病人,保持安静环境,必要时作气管切开,保证呼吸道通畅。

应用大剂量破伤风抗毒素,以中和体内毒素。

内治:以祛风定痉为主。先吞服万灵丹2粒以发汗,再用五虎追风散(蝉衣、南星、天麻、全蝎、僵蚕)煎服,另加0.8-15克冲服。服药前先服黄酒60克作药引,或用玉真散2—3克分2次吞服,热陈酒一盅调服;或蝉衣15克(去头足)研末,陈酒吞服。亦可用红蓖麻根(鲜)为主药,每天125—250克,加水1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几次口服,儿童剂量酌减。

外治:对伤口出现感染或引流不畅者,应给予清创。清创应在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之后,或将抗毒血清加入麻药中。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清创后外敷玉真散;创口出脓后,改用三三七丹、生肌玉红膏;脓尽新生,则用生肌散、生肌白玉膏。

破伤风抗毒素--系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血浆所制得的抗毒素球蛋白制剂。用于治疗及预防破伤风。

皮下注射在上臂三角肌处。同时注射类毒素时,注射部位须分开。肌内注射应在上臂三角或臀大肌外上。皮下、肌注无异常者方可静脉注射。

静注应缓慢,开始不超过1ml/分。以后不超过4ml/分,静注1次不超过40ml,儿童不超过08ml/kg,亦可稀释后静滴。

用量:

1预防:皮下或肌注每次1500~3000单位,儿童与成人相同。伤势重者加1~2倍。经5~6日还可重复。

2治疗:第1次肌内或静脉注射5万~20万单位,儿童与成人同,以后视病情而定,伤口周围可注抗毒素。初生儿24小时内肌内或静注2万~10万单位。

●如何预防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脐风"、"七日风"等,是由于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接生时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剪刀剪断脐带,或接生者双手不洁,或出生后不注意脐部的清洁消毒,致使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所致。

本病多发生在出生后4-6天,病初常有烦躁不安、哭闹,以后可出现吸奶不紧、牙关紧闭、抽搐、眼裂变小、面肌痉挛,及出现皱眉、举额、口角向外牵引、口唇皱缩、撅起成苦笑面容;颈部和躯干四肢肌肉痉挛,再现双手握拳、两臂强硬、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状;严重者呼吸肌痉挛,出现口唇青紫,甚至窒息;而且任何轻微 ,如声音、光亮、震动都能引起痉挛发作;多数患儿有发热,但也可以无热或低热。

此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1、孕妇应接受破伤风免疫注射。

2、分娩时应采用新法科学接生。

在接生时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脐带端的清洁处理,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若遇急产而来不及使用消毒接生包,可将剪刀在火上烧红后使用,并把脐带残端多留4-5厘米,并在24小时之内按严格消毒操作将脐带远端再剪去一段,重新消毒结扎。其近端用1:4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再涂以25%碘酒。同时,给新生儿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青霉素,可以预防感染。

一般注射前,先做过敏实验,如果皮丘消失了则证明不过敏,可以一次注射;如果皮丘没有改变或者更大了,则证明是过敏,要分四次给药,时间间隔是半小时。注意注药前不管是阳性还是阴性要准备好一支肾上腺素,以备不时只需!

一旦患了破伤风,应送医院进行枪救,并隔离病人,保持安静环境,必要时作气管切开,保证呼吸道通畅。

应用大剂量破伤风抗毒素,以中和体内毒素。

内治:以祛风定痉为主。先吞服万灵丹2粒以发汗,再用五虎追风散(蝉衣、南星、天麻、全蝎、僵蚕)煎服,另加0.8-15克冲服。服药前先服黄酒60克作药引,或用玉真散2—3克分2次吞服,热陈酒一盅调服;或蝉衣15克(去头足)研末,陈酒吞服。亦可用红蓖麻根(鲜)为主药,每天125—250克,加水1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几次口服,儿童剂量酌减。

外治:对伤口出现感染或引流不畅者,应给予清创。清创应在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之后,或将抗毒血清加入麻药中。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清创后外敷玉真散;创口出脓后,改用三三七丹、生肌玉红膏;脓尽新生,则用生肌散、生肌白玉膏。

破伤风抗毒素--系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血浆所制得的抗毒素球蛋白制剂。用于治疗及预防破伤风。

皮下注射在上臂三角肌处。同时注射类毒素时,注射部位须分开。肌内注射应在上臂三角或臀大肌外上。皮下、肌注无异常者方可静脉注射。

静注应缓慢,开始不超过1ml/分。以后不超过4ml/分,静注1次不超过40ml,儿童不超过08ml/kg,亦可稀释后静滴。

用量:

1预防:皮下或肌注每次1500~3000单位,儿童与成人相同。伤势重者加1~2倍。经5~6日还可重复。

2治疗:第1次肌内或静脉注射5万~20万单位,儿童与成人同,以后视病情而定,伤口周围可注抗毒素。初生儿24小时内肌内或静注2万~10万单位。

大家都知道如果只是被非铁锈器物划伤表皮,或者伤口不深,较干净,只要做好适当的清创,可以不打。当然现在医疗条件比较发达,加之感染破伤风后果严重,更多患者在外伤后大都会选择打破伤风针。那么,破伤风打哪个的部位呢

用法:皮下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同时注射类毒素时,注射部位须分开。肌内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中部或臀大肌外上部。只有经过皮下或肌内注射未发生反应者方可作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应缓慢,开始每分钟不超过1ml,以后每分钟不宜超过4ml。一次静脉注射不应超过40ml,儿童每1kg体重不应超过08ml,亦可将抗毒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等输液中静脉点滴。静脉注射前将安瓿在温水中加热至接近体温,注射中发生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0713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