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是head,脚是foot。
头部由颅和面部两部分组成。颅内包含脑。面部有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和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嘴。
新生儿的头部占其整个身长的四分之一,而成年人则占八分之一。正常人头上都长有头发,以防止热量的散失。人类的头部结构组成都基本相同,但由于头部大小、形状以及面部器官形态的不同,使得人的面貌各不相同,表现出千差万别的面部特征。
首先世上没有什么是最好的,只有最适用你的,那就是你的最好办法。
(一)穴位按摩减肥法
自人体面部起重点穴位,从上至下,自前往后进行按摩推拿,有升阳降阴,振奋十四经经络之气,打通全身经脉的作用。可防止气血瘀滞,活血行气,化痰祛风,因而对于肥胖后的实证病人,即强壮的肥胖人有较好的疗效。
揉睛明20次—30次,摩眼眶10圈,按印堂30次,揉太阳20次—30次,分推前额10遍—20遍,推迎香(沿鼻两侧上推)10次—20次,揉耳捏耳30次—40次,推听宫(中指在耳前、食指在耳后,反复上推)20次—30次,指击头部(两手下指微屈,叩击头部)40次—50次,揉百会30次—50次,上推面颊20次-30次,弹风池(揉擦大椎及肺俞)各20次,按揉脾俞及肾俞各30次-40次,捶擦腰骶至腰热(先握拳捶,再反复下擦,继揉膳中)20次-30次,摩中皖(两手重叠先逆时针再顺时针)各摩50次-60次,下推气海50次,擦胸部(两手配合呼吸先擦胸,再斜擦小腹)各20次—30次,拿按肩井及肩胛20次—30次,按揉尺泽、手三里,对拿外关及合谷各20次—30次,捻抹手指,每指3遍,擦上肢,内外侧各5遍-7遍,下肢还须点风市,指尖叩击点10次—30次,拿按血海、阴阳陵,按揉足三里、三阴交各20次-30次,拳击下肢、搓下肢各7次—10次,全身轻松精神爽。
(二)循经按摩点穴减肥法
循脏腑经络的走向按摩一经或多经的穴位,对于由一经或多经引起的脏腑病变所导致的肥胖有良效,一般重点在肺、脾、肾、胃、膀胱5条经络之中。
①患者取自然仰卧位,术者循肺经、胃经、脾经走向进行按摩推拿,点中府、云门、提胃、升胃、腹结、府舍、气海、关元等穴。换俯卧位,椎拿膀胱经、点脾俞、胃俞、肾俞等穴。有并发症者加相应经络和穴位。
②每日按摩1次,每30次为一疗程。效果不佳者,间歇1周,再行第2个疗程。
治疗期间要求患者限制食量,并逐渐增加体力活动量,让机体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消耗量大于摄入量,从而消耗掉体内过剩的脂肪,达到减肥之目的。
(三)循经摩擦拍打去脂法
采用循经摩擦、拍打、握捻手足肩臂脂肪堆积处皮肤的方法,以达到消除脂肪的目的。适合于出现肥胖,呼吸短促,多汗,腹胀,下肢浮肿等症状的单纯性肥胖症人。
①用鬃毛刷、毛巾或手掌在脂肪丰厚处摩擦,时间不限。
②用毛刷或手掌沿足少阴肾经——大小腿内侧至足心部位,来回做5次螺旋状摩擦。再由小腹向胸部沿肾经支脉循行部位摩擦。支脉循行线由会阴上经腹(正中线旁开15厘米),走胸(正中线旁开2厘米),止于俞府穴。
③将左手甩到背后用手背拍打右肩10次。再用右手背拍打左肩10次。用左手从右臂内侧拍打至颈部10次。再用右手拍打左臂内侧至颈部10次。可消除肩臂部脂肪。
④用左手握、捻右肩、臂脂肪丰满处10次,再用右手握、捻左侧l0次。然后向前、向后旋转双肩各10次。可消除肩臂部脂肪。
(四)全身分部按摩减肥法
适合于各种类型的肥胖症人,可分面部、颈部、上肢、胸部、腰部、腹部、阴部、腿部、膝部、足部等10个部分,视肥胖症人脂肪堆积程度,可以进行调整,因而具有灵活性。
1.按摩腹部减肥
消除“大腹肚”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腹部按摩减肥法,它适用于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的许多疾病,又可作为消除腹部脂肪、强健身体的一种方法,具有简单易学、感觉舒服、见效快等优点。通过有关穴位的刺激和按摩,能调整神经内分泌的功能,促进脂肪代谢和分解,按摩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使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局部的体表温度,从而促进皮下脂肪消耗。腹部按摩不仅可消除腹部脂肪,还可兼治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泌尿生殖系统等多种疾病。
腹部按摩减肥手法可用二指叠按法,即两拇指重叠,按的轻重以手下有脉搏跳动和病人不感觉痛为宜;波浪式推压法即两手手指并拢,自然伸直,左手掌置于右手指背上,有手掌指平贴腹部,用力向前推按,继而左掌用力向后压,一推一回,由上而下慢慢移动,似水中的浪花。
摩腹时,取仰卧位,裸露腹部,双手垂叠按于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摩动50圈,使腹部有发热感及舒适感。以右手中指点按中脘穴、下脘穴、关元穴、两侧天枢穴,每穴持续压1分钟,以不痛为宜。点按天枢穴时,先点右侧后点左侧,重点在左侧,手指下有动脉搏动感,并觉两腰眼处发胀,有寒气循两腰眼下行,松手时,又有一股热气下行至两足。
推腹时,两手手指并拢伸直,左手掌置于右手指背上,右手掌贴腹部用力向前推按,接着左掌用力向后压,一推一回,由上腹移到小腹做3次-4次,再从左向右推3次—4次,以腹部微有痛感为宜。
2.按摩面部减肥法
(1)两手掌心分别按于两腮部,轻用力向上净摩到前额,经耳前(拇指在耳后)再摩到下颌部,最后旋摩到腮部,这样旋摩l0下。再以同样的力量和手法向相反的方向旋摩10下。
(2)用一手的中食指同时放于两眉间的印堂穴上,用力向上直推到发际后再按摩到印堂为一下,共推拉10下。
(3)用双手食中指同时并排耳前发际处,自下向上迎发推搓发根,每侧推20次。
(4)用中食指自目外角向鬓角处,上下来回推拉。每侧推拉10下—20下。并在目外角凹陷处的太阳穴上按揉,每侧各揉5下。
3.按摩颈部减肥法
(1)用一手食中指放于同侧风池穴上,用力向对侧风池穴椎,再拉回原风池穴。来回推摩10下。
(2)用一手中三指放于同侧风池上向下推摩到定喘穴后,再回到风池穴为一下,来回摩动10下。再以同样的动作另一手于同侧来回摩动10下。
(3)双手食中指分别放于对侧耳后高骨处,交替用力分别按摩到同侧缺盆穴。每侧进行10下。
(4)用双手拇指压于双风池穴上,有得气感后齐用力向上提,每穴提5下。
(5)用左手掌心托右下颌骨,向左上方推;右手五指分开于头后左枕部向右下拉,使头颅旋转,带动颈项扭转,扭转到最大限度可发出响声,但不要用力过猛,强求响声。先向左侧旋扳5下,再以同样手法和力量,向右旋扳5下,也可以左右交替进行。
4.按摩胸部减肥法
(1)捏揉胸大肌。端坐位或直立站位,头要正,眼要平视,口轻闭,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双手胸前交叉,用双手拇指和其余四指夹住对侧胸大肌,从上至下进行捏拿按揉30次—50次。再用双手拇指指腹推揉按摩胸骨两侧,自上至下重复10次。
(2)按揉胸部。两前臂胸前交叉,双手掌伸直,用掌面按揉对侧前胸,从锁骨下开始至肋弓为止,旋转按摩l0次。然后再用掌推拿本侧前胸从上至下重复20次-40次。
(3)叩打前胸。将双手掌伸直,适当施力,交替叩打前胸100次-200次。
5.按摩腰臀部减肥法
这是一组连续性的手法,腰臀部减肥早期进行效果最好。产后做这套运动会更快恢复体型。
(1)蹬足收臀:仰卧体位,两足跟用力下蹬,同时提气收臀,2秒钟后放松,然后再蹬足提气收臀放松,往返20次。有收缩臀部皮肤和运动臀腿脂肪的作用。
(2)后伸下肢:俯卧体位,两下肢交替抬举至最大限度,共约20次-30次。可内收皮肉运动脂肪。
(3)拿捏双臀:俯卧体位,两手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并同时拿捏两侧臀部肥胖处,一侧2分钟。可加速皮下组织代谢,化解脂肪。
(4)搓摩双臀:俯卧体位,两掌面用力搓摩两侧臀部2分钟(不隔衣服)。可收紧皮肤分散脂肪。
(5)按揉腰部:俯卧体位,两手提成实拳状,用指掌关节的凸起部位,用力按揉腰椎两侧的软组织,意在舒散皮下脂肪。
(6)提气收腰:站立体位,两手插腰,吸气收腰,两手向内颤推腰部1分钟-2分钟。意在转化脂肪,运动腰部组织。
(7)拍打腰臀:站立体位,两手握成空拳状,适力扣击腰臀2分钟,可加速代谢分化脂肪。
(8)跳跃运动:站立体位,双手下垂,挺胸拔腰,原地跳跃1分钟,可抖动肌群,分化脂肪。
6.按摩上肢减肥法
(1)捏拿肩部、上臂、前臂和腕部。端坐位或直立站位,脱去外衣,头正、目平视,含胸拔背,全身放松。
(2)两前臂胸前交叉,双手拇指和其他四指,同时捏拿对侧肩部,用力捏拿肩部三角肌、上臂和肘部至腕部,内外前后侧都普遍的捏拿5次—10次。
(3)叩打上肢。前臂胸前交叉,双手握空拳,然后有节奏连续不断地叩打上臂、肘部、前臂的内外侧,用力均匀、适用。
7.按康腿部减肥法
(1)两手紧抱大腿根部的前面,用力向下摩擦,经膝盖骨擦到足踝,然后反转到小腿后面向上回擦,经(月国)窝到大腿根部后面为一下,这样如此摩擦36下,再以同样的动作,摩擦另一条腿36下。
(2)两手虎口相对放于大腿根部的两侧,双拇指呈八字形,齐用力向下,左右搓动经膝到踝,再上下搓回到大腿根部为一下,共搓10下。再以同样的手法和力量搓另一条腿10下。
(3)平仰卧,双足尖尽量背屈,屈足直腿向上抬举,双腿交替进行,每腿举20下,施术时以腿后肌筋有酸胀感为度。
(4)平仰卧,左腿屈膝,右膝屈曲重叠于左膝盖骨上,右股四头肌发力将右腿弹直为一下,共弹l0下。再右腿屈膝,左腿以同样动作和力量弹10下。
(5)双手握实拳,用力对叩同侧环跳穴,每侧叩10下,再用力重叩10下。轻叩有得气感为宜,重扣有放散感为佳。
(6)双拇指分别放于同侧的腹股沟动脉上,压下去3秒钟后突然松开,两下肢马上有通热感,每侧压5下。
8.按摩膝部减肥法
(1)两手掌心分别放在同侧膝盖骨上,同时均用力向外施摩于膝盖骨的周围36圈,再齐向内施摩36圈,以膝关节内有热感为佳。
(2)双拇指指尖压于同侧内膝眼上,一齐用力向内外各揉10下。再于同侧外膝眼上,向内外各揉10下。
(3)用拇指指尖在膝盖骨的周缘找压痛点,在压痛点上点按,每一压痛点压5下。
(4)一手将膝盖骨固定,另一手握拳,用拇指的指间关节的背侧高出部压于膝盖骨上,进行环摩,向外内各环摩20圈。再以同样的手法和力量,环摩另一膝盖骨,向外内各环摩20圈。
(5)用双手拇指压膝内侧找压痛点及压痛条,找准后顺筋推压,每压痛点推压3下-5下。再以同样手法推压另一膝侧。
9.按摩肾囊减肥法
(1)身穿柔软轻薄裤头,一手掌面放于肛门的前上方,用力向上兜摩阴茎和睾丸及阴囊到肚脐以下,这样两手交替兜摩36下。
(2)两手掌同时将睾丸和阴茎捧起,用力进行左右来回搓转,搓转的同时向上提拉,由下向上移搓到空手,共捧搓拉10下。
(3)一手将睾丸拿起固定,一手轻轻叩打固定睾丸18下。再拿起并固定另一睾丸以同样的手法和力量叩打18下。叩击的力量可逐日增加,以无肿痛为度。
(4)一手将阴茎拿起,由根部向上轻拉,另一手的拇指揉阴茎的根部,这样拉36下,患阳痿症者可多拉,如无肿痛,力量逐日增加。
(5)按揉三阴交,用双拇指按揉小腿内侧三阴交穴,每拇指左右各按揉20下。
(6)揉膀胱,双手重叠,用四指面压膀胱区,左右各揉36下。
(7)横推下腹,用右手掌根,自右骼骨嵴推至左骼骨嵴为一下,再用左手自左骼骨至右骼骨推一下,这样交叉进行,各推36下。
10.按摩足部减肥法
(1)双手掌心放于同侧双足背上,齐用力由踝关节至足尖来回搓动,每足背搓10下。
(2)用左手掌心放于右足心,开始横搓10下,再竖搓10下。再用右手掌心按同样方法于左足心横竖各搓10下。
(3)左手拇指于右足涌泉穴,向左右各揉10圈。右手拇指于左足涌泉穴上,向左右各揉10圈。
(4)用左手拇指与四指分开,放于右足跟腱上,自上而下的拿捻,向上拿捻20下,向下拿捻20下。然后再用右手拿捻左跟腱各20下。
(5)用拇指尖在两足的太冲穴上,向外内各揉10圈。
(6)足踝充分放松,双手拿住右足趾一齐用力使踝背屈10下,再以同样手法,使左踝背屈10下。
(7)左手握实拳,叩击右足跟底部10下,再以右实拳叩击左足跟底部10下。
(五)特别提醒
凡有内出血,以及受伤24小时内的肥胖者不宜接受按摩,以免加重肿胀。可待伤势稳定,内出血停止后再进行。饭后1小时之内不要按摩,太饥饿时和过度疲劳时也不要按摩,经期、妊娠期和产后恶露未净不要按摩腰、腹部。患有恶性肿瘤、感染性、化脓性疾病和结核性关节炎者均不宜进行按摩
运动系统 骨 一中轴骨 (一)椎骨 包括: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块 (二)肋骨(从第一到第十二,共12对) (三)胸骨 (四)胸廓 二颅骨 (一)脑颅骨 包括: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各1块) 顶骨、颞骨(各1对) (二)面颅骨 包括: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各1对) 下颌骨、舌骨、犁骨(各1块) 三附肢骨骼 (一)上肢骨(共64块,每侧各32块) 1肩胛骨 2锁骨 3肱骨 4前臂骨 ①桡骨 ②尺骨 5手骨 ①腕骨(共8块) 包括: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②掌骨(共5块) ③指骨(共14块,除拇指2块其余各指均为3块) (二)下肢骨 1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融合而成)。 2股骨 3髌骨 4小腿骨 ①胫骨 ②腓骨 5足骨 ①跗骨(共7块) 包括: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各1块) 楔骨3块 ②跖骨(共5块) ③趾骨(共14块,除拇趾2块其余各趾均为3块) 肌肉 一头部肌 (一)颅面肌 1颅顶肌 2眼周围肌(眼轮匝肌) 3口周围肌(眼轮匝肌) (二)咀嚼肌 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二颈前外侧肌 (一)颈浅层肌和颈外侧肌 包括: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二)舌骨上肌群 包括:二腹肌、茎突舌骨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 (三)舌骨下肌群 包括: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四)椎外侧肌 1前斜角肌 2中斜角肌 3后斜角肌 三躯干肌 (一)背部深层肌 1夹肌 包括:头夹肌、颈夹肌 2竖脊肌 (二)枕下肌 (三)胸部肌 1肋间肌 ①肋间外肌 ②肋间内肌 ③肋间最内肌 2膈肌 (四)腹部肌 1腹前外侧群 ①腹外斜肌 ②腹内斜肌 ③腹横肌 ④腹直肌 2后群 包括:腰大肌、腰方肌 (五)盆部肌 包括:肛提肌、尾骨肌、梨状肌、闭孔内肌 四上肢肌 (一)连接上肢与脊柱的肌 1斜方肌 2背阔肌 3菱形肌 4肩胛提肌 (二)连接上肢与胸壁的肌 1胸大肌 2胸小肌 3前锯肌 (三)肩胛部肌 1三角肌 2冈上肌 3冈下肌 4小圆肌 5大圆肌 6肩胛下肌 (四)上肢肌 1前群 ①喙肱肌 ②肱二头肌 ③肱肌 2后群(为肱三头肌) (五)前臂肌 1前群第一层 ①肱桡肌 ②旋前圆肌 ③桡侧腕屈肌 ④掌长肌 ⑤尺侧腕屈肌 2前群第二层(为指浅屈肌) 3前群第三层 包括:拇长屈肌、指深屈肌 4前群第四层(为旋前方肌) 5后群浅层 ①桡侧腕长伸肌 ②桡侧腕短伸肌 ③指伸肌 ④小指伸肌 ⑤尺侧腕伸肌 6后群深层 ①旋后肌 ②拇长展肌 ③拇短伸肌 ④拇长伸肌 ⑤示指伸肌 (六)手肌 1外侧群(为大鱼肌) 2内侧群(为小鱼肌) 3中间群(包括:骨间肌7块、蚓状肌4块) 五下肢肌 (一)髂区肌 1髂腰肌 2腰小肌 (二)臀肌和大腿肌 1臀肌 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 2大腿肌 ①前群 包括:阔筋膜张肌、缝匠肌、股四头肌 ②内侧群 包括:股薄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 ③后群 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三)小腿肌 1前群 包括: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 2外侧群 包括: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3后群 ①后群浅层 包括: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 ②后群深层 包括: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 (四)足肌 1足背肌 2足底肌 3足固有肌 消化系统 一口腔 (一)口腔黏膜 (二)口唇与颊 (三)牙龈 (四)腭 (五)牙 (六)舌 二唾液腺 (一)腮腺 (二)下颌下腺 (三)舌下腺 三咽 (一)鼻咽 (二)口咽 (三)喉咽 四消化管 (一)食管 (二)胃 (三)小肠 1十二指肠 2空肠 3回肠 4盲肠 5阑尾 6结肠 7直肠 8肛管 五消化腺 (一)胰 (二)肝 (三)肝外胆道 1肝总管 2胆囊 3胆总管 六腹膜 (一)腹膜腔 (二)腹膜隐窝 1肝肾隐窝 2陷凹 (三)网膜 1小网膜 2大网膜 3网膜囊 七系膜 (一)肠系膜 (二)阑尾系膜 (三)横结肠系膜 (四)乙状结肠系膜 八韧带 (一)肝的韧带 1镰状韧带 2冠状韧带 3三角韧带 4肝圆韧带 (二)脾的韧带 1胃脾韧带 2脾肾韧带 呼吸系统 一鼻 (一)外鼻 (二)鼻腔 1鼻前庭 2固有鼻腔 (三)鼻旁窦 1上颌窦 2额窦 3蝶窦 4筛窦 二喉 (一)喉的软骨 1甲状软骨 2环状软骨 3勺状软骨 4会厌软骨 (二)喉的连接 1环勺关节 2环甲关节 3弹性圆锥 4甲状舌骨膜 (三)喉肌 (四)喉腔 (五)喉黏膜 三气管和主支气管 (一)气管 (二)主支气管 1右主支气管 2左主支气管 四肺(左右各一) 五胸膜 (一)胸膜的分部 1脏胸膜 2壁胸膜 (二)壁胸膜的分部 1胸膜顶 2肋胸膜 3膈胸膜 泌尿系统 一肾(左右各一) (一)结构 1肾小盏 2肾大盏 3肾盂 (二)肾的被膜 1纤维囊 2脂肪囊 3肾筋膜 二输尿管(左右各一) 三膀胱 四尿道 脉管系统 一心血管系统 (一)血管的种类 1动脉 包括: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微动脉 2毛细血管 3静脉 包括: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微静脉 (二)心 1心壁 包括: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 2心骨骼 包括:纤维三角2个(即:左、右纤维三角) 瓣环4个(即:肺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环、二尖瓣环、三尖瓣环) 3心间隔 包括:房间隔、室间隔 4心的内腔 ①右心房 包括:固有心房、腔静脉窦 ②右心室 包括: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流出道 ③左心房 包括:左心耳、左心房窦 ④左心室 包括:左心室流入道、左心室流出道 5心的传导系 ①窦房结 ②房室结 包括:前结间束、中结间束、后结间束 ③房室束 包括:左束支、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 (三)心的血管 1冠状动脉 ①左冠状动脉 包括:前室间支、旋支 ②右冠状动脉 包括:后室间支、左室后支 2心的静脉 ①心最小静脉 ②心前静脉 ③冠状窦 包括: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 (四)心包 1纤维心包 2浆膜心包 3心包窦 (五)动脉 1肺动脉干 ①左肺动脉 ②右肺动脉 2主动脉 ①升主动脉 ②主动脉弓 包括: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③头臂干 包括: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 3头颈部的动脉 ①颈总动脉 包括:颈内动脉、颈外动脉 ②颈外动脉 向前发出: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舌动脉 向后发出:枕动脉、耳后动脉 自内侧壁发出:咽升动脉 终末支是:上颌动脉、颞浅动脉 ③颈内动脉(入颅腔) 4上肢的动脉 ①锁骨下动脉 包括: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 ②腋动脉 包括: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后动脉 ③肱动脉 包括:桡动脉、尺动脉 ④桡动脉 包括:掌浅支、拇主要动脉 ⑤尺动脉 包括:骨间总动脉、掌深支 ⑥掌浅弓、掌深弓 5躯干的动脉 ①胸主动脉 a壁支 包括:肋间后动脉、膈上动脉 b脏支 包括:支气管支、心包支、食管支 ②腹主动脉 a壁支 包括:膈下动脉、腰动脉、骶正中动脉 b脏支 成对的脏支: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 不成对的脏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6盆部的动脉 ①髂总动脉 包括:髂内动脉、髂外动脉 ②髂内动脉 a壁支 包括: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臀上动脉、闭孔动脉 b脏支 包括:膀胱下动脉、直肠下动脉、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 ③髂外动脉 包括:腹壁下动脉、旋髂深动脉 7下肢的动脉 ①股动脉 包括:股深动脉、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 ②腘动脉 包括:胫前动脉、胫后动脉 ③胫前动脉 ④胫后动脉 包括:腓动脉、足底内侧动脉、足底外侧动脉 ⑤足背动脉 包括:弓状动脉、足底深支、第一趾背动脉、足底弓 ⑥足底弓 (六)静脉 1肺循环的静脉 包括:左肺上、下静脉,右肺上、下静脉 2体循环的静脉 ①上腔静脉系 接纳: a头臂静脉(接纳:椎静脉、胸廓内静脉、甲状腺下静脉、肋间最上静脉) b头颈部的静脉 接纳: I 颈内静脉(接纳:颅骨、脑、面、浅部和颈部大部分区域的静脉) 即:颅内属支 颅外属支(接纳:面静脉、下颌后静脉、舌静脉、咽静脉、甲状腺上、中静脉) II 颈外静脉 III锁骨下静脉 C上肢的静脉 包括:上肢的浅静脉(接纳: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上肢的深静脉(接纳:腋静脉) d胸部的静脉 包括:胸腹壁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脊柱的静脉(接纳:椎内静脉丛、椎外静脉丛) ②下腔静脉系 接纳: a下腔静脉 b髂总动脉 接纳:(髂内静脉、髂外静脉) c下肢的静脉 包括:下肢浅静脉(接纳:小隐静脉、大隐静脉) 下肢深静脉(接纳:腘静脉) d下腔静脉的属支 包括:壁支(接纳:膈下静脉、腰静脉) 脏支(接纳:睾丸静脉、卵巢静脉、肾静脉、肾上腺静脉、肝静脉) e肝门静脉系统 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接纳:肠系膜上、下静脉、胃左、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 二淋巴系统 (一)淋巴组织 (二)淋巴管道 1毛细淋巴管 2淋巴管 3淋巴干 ①左、右颈干 ②左、右锁骨下干 ③左、右支气管纵隔干 ④左、右腰干 ⑤肠干 4淋巴导管 ①右淋巴导管 包括: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右支气管纵隔干 ②胸导管 (三)淋巴器官 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和胸腺 (四)全身各部的淋巴结 头颈部的淋巴结 1头部的淋巴结 ①枕淋巴结 ②乳突淋巴结 ③腮腺淋巴结 ④下颌下淋巴结 ⑤颏下淋巴结 2颈部的淋巴结 ①颈前淋巴结 ②颈外侧淋巴结 a颈外侧浅淋巴结 b颈外侧深淋巴结 包括:咽后淋巴结、颈内二腹肌淋巴结(角淋巴结)、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上肢的淋巴结 1肘淋巴结 2腋淋巴结 ①外侧淋巴结 ②胸肌淋巴结 ③肩胛下淋巴结 ④中央淋巴结 ⑤尖淋巴结 胸部的淋巴结 1胸壁淋巴结 ①胸骨旁淋巴结 ②肋间淋巴结 ③膈上淋巴结 2胸腔脏器淋巴结 ①纵隔前淋巴结 ②纵隔前淋巴结 ③气管、支气管和肺淋巴结 包括:肺门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 腹部的淋巴结 1腹壁的淋巴结 2腹腔不成对脏器的淋巴结 ①沿腹腔干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②沿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③沿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盆部的淋巴结 1髂外淋巴结 2髂内淋巴结 3骶淋巴结 下肢的淋巴结 1腘淋巴结 2腹股沟淋巴结 包括: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
第一篇 人体解剖学
第一章 骨学
Ⅰ考试大纲与历年真题分布
Ⅱ考试大纲精解与历年真题
一、总论(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
二、躯干骨
三、颅(颅的组成和名称)
四、上肢骨
五、下肢骨
Ⅲ历年真题答案及题解
第二章 关节学
Ⅰ考试大纲与历年真题分布
Ⅱ考试大纲精解与历年真题
一、总论
二、脊柱
三、胸廓(胸廓的构成和功能)
四、颅骨的连结(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及运动)
五、四肢骨的连结
Ⅲ历年真题答案及题解
第三章 肌学
Ⅰ考试大纲与历年真题分布
Ⅱ考试大纲精解与历年真题
一、背肌(斜方肌、背阔肌和竖脊肌的位置和功能)
二、胸肌
三、腹肌[腹肌的名称和腹肌形成物(腹直肌鞘、腹股沟韧带)]
四、颈肌
五、咀嚼肌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六、上肢肌(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和功能)
七、下肢肌(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功能)
Ⅲ历年真题答案及题解
第四章 消化系统
Ⅰ考试大纲与历年真题分布
Ⅱ考试大纲精解与历年真题
一、总论(消化系统的组成)
二、消化管
三、消化腺
四、腹膜
Ⅲ历年真题答案及题解
第五章 呼吸系统
Ⅰ考试大纲与历年真题分布
Ⅱ考试大纲精解与历年真题
一、总论(呼吸系统的组成)
二、呼吸道
三、肺和胸膜
四、纵隔(纵隔的概念)
Ⅲ历年真题答案及题解
第六章 泌尿系统
Ⅰ考试大纲与历年真题分布
Ⅱ考试大纲精解与历年真题
一、总论(泌尿系统的组成)
二、肾(肾的形态、结构及被膜)
三、输尿管(输尿管的狭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四、膀胱
五、尿道(女性尿道的形态特征及开口部位)
Ⅲ历年真题答案及题解
第七章 男性生殖系统
第八章 女性生殖系统
第九章 脉管系统
第十章 感觉器官
第十一章 周围神经系统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二篇 生理学
第三篇 内科学基础(诊断学)
第四篇 外科学(外科总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