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骨简介

上肢骨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简介 3 上肢带骨 31 锁骨 32 肩胛骨 4 游离上肢骨 41 肱骨 42 桡骨 43 尺骨 44 手骨 441 腕骨是8块短骨 442 掌骨5个 443 指骨 5 上肢骨常见变异与畸形 51 锁骨 52 肩胛骨 53 肱骨 54 桡骨 55 尺骨 56 手骨 1 拼音

shàng zhī gǔ

2 简介

上肢骨左右对称,包括上肢带骨(锁骨与肩胛骨)及游离上肢骨,后者由近及远依次排列,即肱骨、桡骨与尺骨、腕骨8个、掌骨5个和指骨14节;腕骨、掌骨和指骨合称为手骨。除肢带骨和腕骨以外,其余都属于长骨。

3 上肢带骨

上肢带骨包括锁骨与肩胛骨,上肢骨借此与躯干骨相连。

31 锁骨

锁骨横列于颈根皮下,呈“~”形,无髓腔,其全长可在皮外扪触。锁骨是全身发生最早的骨,其内侧部分属于膜内成骨。锁骨内侧端膨大为胸骨端,有胸骨关节面,关节面下方有肋锁韧带压迹;外侧端是扁平的肩峰端,具有小的肩峰关节面,肩峰端下面有锥状结节和斜方线,为喙锁韧带所附着。两端之间呈棒状,即锁骨体。体内侧部为圆柱形,外侧部较扁平,后面有滋养孔,下面有浅沟,为锁骨下肌附着处。整个锁骨的内侧2/3突凹向前,外侧1/3曲凹向后。因间接暴力所致的骨折多出现于锁骨外、中1/3之间,此处是两个弯曲交界处,也是圆柱形与扁平形两部分的交界处,是锁骨的弱点。锁骨骨折可使上肢运动受限制。

32 肩胛骨

肩胛骨是三角形的扁骨,位于胸上分的后外侧,其下角约达第8肋骨。肋面向前,有广而浅的肩胛下窝;背面被横列的肩胛冈分为小的冈上窝与大的冈下窝。肩胛冈向外上延伸为上下扁的肩峰。肩峰前缘有肩峰关节面,接锁骨肩峰端。肩胛骨外侧角肥大,有朝向前外下的关节盂,接肱骨头。盂的上、下方有盂上结节和盂下结节;盂的内侧稍细,即肩胛颈。由颈的上方伸出弯向前外侧的喙突,其根部内侧有肩胛切迹。肩胛骨下角稍厚;上角甚薄。肩胛骨上缘薄;内侧缘即脊柱缘,稍厚; 外侧缘即腋窝缘,最厚。冈盂切迹位于肩胛冈外侧缘与关节盂之间。肩胛骨的滋养孔位于肩胛颈的前面和后面。

4 游离上肢骨

游离上肢骨包括肱骨、桡骨、尺骨和手骨。

41 肱骨

肱骨是典型长骨,分为一体两端。上端包括半球形的肱骨头,有相应的关节面,其周围稍缩细,称为解剖颈。解剖颈外侧有大结节与小结节,两结节向下延伸为大结节嵴与小结节嵴;两结节与两嵴之间有结节间沟,沟内有二头肌长头腱通过。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名为外科颈,是骨折易发部位。肱骨体中分的前外面有“V”形的三角肌粗隆,内侧缘有滋养孔,开口向上;后面有自上内斜向下外的浅沟,称为桡神经沟,桡神经行经此沟。下端微曲向前,其两侧有突出的内上髁及外上髁;前者后方有尺神经沟。两髁向上延伸为内侧髁上嵴与外侧髁上嵴。两髁之间的内侧分是肱骨滑车,滑车的内侧缘更为突出,外侧分是突向前下方的肱骨小头;此两结构都有关节面。滑车上方的前后面及小头上方的前面,分别有冠突窝、鹰嘴窝与桡窝。

42 桡骨

桡骨在前臂居外侧,上端有形似象棋子样的桡骨头,头上面有关节窝,周围有环状关节面。头下接桡骨颈,颈与桡骨体交界处的内侧有桡骨粗隆,其后分是二头肌腱止处。桡骨体上细下粗,体与尺骨的相对缘薄锐,即骨间缘,体的中段向外侧凸曲,前面有滋养孔,开口向下。下端膨大,微曲向前; 其外侧缘突向下构成桡骨茎突;内侧面有尺切迹,接尺骨头; 下面是腕关节面,接腕骨;背侧有数个结节和沟,沟内有肌腱通过。

43 尺骨

尺骨居前臂内侧,其后面的全长位于皮下,易扪及。上端粗大,上方的鹰嘴和下方的冠突突向前,两突之间的凹陷是半月切迹(关节面),接肱骨滑车。尺骨粗隆及桡切迹(关节面)分别位于冠突的下方和内侧。尺骨体上粗下细,其外侧缘薄,即骨间缘。体前面上段有数滋养孔,体的下1/4向内侧凸曲。下端有尺骨头及位于其内侧的尺骨茎突。尺骨头的前、外、后面及下面都有关节面。

44 手骨

手骨包括腕骨、掌骨与指骨,都可在皮外扪及。

441 腕骨是8块短骨

分为近侧列与远侧列。近侧列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豌豆骨是位于三角骨前面的一个籽骨; 远侧列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它们互相连接成一整体,后面凸,前面凹构成腕骨沟。沟的外侧界是舟骨结节和大多角骨结节组成的腕桡侧隆起; 内侧界为豌豆骨和钩骨钩组成的腕尺侧隆起。腕骨的血管由其前面、后面出入于骨。近侧列腕骨的近侧关节面接桡骨,远侧列腕骨远侧的关节面接掌骨。

442 掌骨5个

由外侧向内侧按序号命名为第I~V掌骨。上端是掌骨底,第I掌骨最粗最短,其底有鞍状关节面接大多角骨。其余4个掌骨的底除接腕骨之外,彼此连结;第III掌骨底有突向上的茎突。掌骨下端是掌骨头,下面与前面有半球形关节面,但其前面的关节面较平。掌骨体的前面稍凹,滋养孔在第I掌骨位于内侧,在其他掌骨位于外侧。

443 指骨

指骨共14节。拇指两节,其它四指各3节,依次命名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各指骨上端为指骨底,近节指骨底有凹的关节面。除远指节骨以外,各骨下端称为指骨滑车,与其远侧的指骨底连结。各指的远节指骨末(下)端呈蹄铁状膨大,称为远节指骨粗隆。

5 上肢骨常见变异与畸形 51 锁骨

锁骨肩峰端和部分骨干可能缺如。

52 肩胛骨

肩胛切迹可能因韧带骨化成为一孔;肩峰可能终生不与肩胛冈长合而成为独立的骨。

53 肱骨

可能出现滑车上孔,沟通冠突窝与鹰嘴窝;内上髁上方有时出现弯曲向下的髁上突。

54 桡骨

有时部分地或全部缺如;粗隆可能以籽骨的形式出现。

55 尺骨

除可能部分地或全部缺如之外,有时鹰嘴终生不与尺骨长合,或其上方出现籽骨。

56 手骨

枕骨:斜方肌(上项线内侧1/3、枕骨隆突)、胸锁乳突肌(上项线外侧1/2)、头夹肌(上项线外侧)、头后大直肌(下项线外侧)、头后小直肌(下项线内侧)、头上斜肌(上下项线之间)、棘肌(上下项线之间)

颞骨乳突:胸锁乳突肌(外侧)、头夹肌、最长肌

颈椎关节突:半棘肌(C4-C6)、最长肌(C4-C7)

棘突:斜方肌(C7-T12)、小菱形肌(C7-T1)、大菱形肌(T2-T5)、背阔肌(T5-L5)、头夹肌(C7-T3)、颈夹肌(T3-T6)、半棘肌(C2-T4)、头后大直肌(C2)、头后小直肌(C1后弓结节)、头下斜肌(C2)、棘肌(C2-C4、C7-C8、T11-L2)、上后锯肌(C7-T3)、下后锯肌(T11-L3)、多裂肌(C2-L5)、回旋肌(C1-L5)、棘间肌(C2-T3、T12-L5)

横突:肩胛提肌(C1-C4)、斜角肌(C3-C6横突前结节、C2-C7横突后结节、C5-C7横突后结节)、颈夹肌(C2-C3)、半棘肌(C2-T4)、头上斜肌(C1)、头下斜肌(C1横突下结节)、头侧直肌(C1)、髂肋肌(C4-C7)、最长肌(C2-C6、T1-L5)、腰方肌(L1-L4)、多裂肌(C4-L5)、回旋肌(C1-L5)、横突间肌(C1-L5)、腰肌(T12-L5)

项韧带:斜方肌、头夹肌、棘肌、上后锯肌

肩峰:三角肌、斜方肌

肩胛冈:三角肌、斜方肌、冈上肌(上窝)、冈下肌(下窝)

肩胛上角:肩胛提肌

肩胛内缘:大菱形肌、小菱形肌

肩胛外缘:大圆肌(下缘)、小圆肌(上缘)

肱骨大结节:胸大肌(嵴)、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肱骨小结节:背阔肌(嵴)、大圆肌(嵴)、肩胛下肌

喙突:喙肱肌、胸小肌

肱骨粗隆:三角肌

肱骨外上髁:肱桡肌(嵴近端2/3)、桡侧腕长伸肌(嵴近端1/3)、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旋后肌、肘肌(髁后面)

锁骨:三角肌(外侧)、斜方肌(外侧)、胸大肌(内侧)、胸锁乳突肌(内侧)

肋骨(背部):髂肋肌(1-12)、最长肌(3-12)、腰方肌(12肋下缘)、上后锯肌(2-5)、下后锯肌(9-12)

骶骨(后面):髂肋肌、多裂肌、臀大肌

髂嵴:背阔肌、髂肋肌、腰方肌、多裂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

大转子: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上孖肌、下孖肌

小转子:腰肌、髂肌

胸腰筋膜:最长肌、背阔肌

附着点炎,又称肌腱端炎,是指韧带、肌腱、筋膜、关节囊附着于骨质的部位的炎症。病变初期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伴少数多核细胞,此时病变以关节囊、肌腱、韧带水肿为主要病理表现。随着病程进展,引起附着点的侵蚀,附近骨髓炎症、水肿,进而肉芽组织形成,受累部位钙化、新骨形成,在此基础上,又有新发生的附着点炎和修复,如此反复多次直至韧带骨化。

分类: 医疗健康

问题描述:

也经受过撞击。就是突然一天起床的时候左腿膝盖那里疼痛。不动的时候一点也不痛,就是站起或者蹲下的一瞬间疼痛。用手按下去也有点疼,但不剧烈。

请问这是什么病啊?

哪个兄弟帮忙了我再加分啊,先谢谢了

解析:

“风湿”一般认为风湿病就是关节炎,这是不正确的,其实“风湿”并不是指一种病,风湿是以骨、关节、肌肉、韧带、滑囊、筋膜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我国最常见的且危害性最大的风湿病有:急性风湿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祖国医学认为,风湿就是风寒湿气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致使气血远行不畅引起的肌肉关节麻木疼痛,区伸不利或肿大。

风湿病的病因有哪些?

1 、免疫功能紊乱; 2 、环境因素,如风、寒、湿等; 3 、感染; 4 、创伤与劳损; 5 、退行性改变(老化); 6 、遗传因素; 7 、代谢障碍。

风湿病的常见临床症状有哪些?

1 、疼痛 2 、压痛 3 、僵硬感 4 、肿胀 5 、活动障碍。

什么是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简称风关炎)是一种与 A 组溶血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以成人为多见。典型表现为游走性多关节炎,常不对称累及膝、踝、肩、腕、肘等大关节,局部呈红、肿、热、痛,急性炎症消退后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不留关节强直与畸形。

如何诊断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1 、病前多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

2 、症状。四肢大关节(腕、肘、肩、踝、膝、髋)游走窜痛或肿痛。

3 、体征。受累关节红、肿、热、痛或肿痛,活动功能受限,部分病例可兼有低热、结节性红斑或环形红斑或心脏病变等。

4 、实验室检查。活动期血沉( ESR )一般多增快,非活动期正常,活动期抗 O ( ASO )多阳性( 1:600 单位以上)如抗 O ( ASO )阴性者( 1 : 400 单位以下)必须见有环形红斑或结节形红斑,否则不能诊为风关炎。

5 、 X 线检查。受累关节仅见软组织肿胀,无骨质改变。

6 、预后。缓解期或治愈后受累关节不留畸形。

什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痹证范畴,俗有骨痹、历节风之称。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多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常呈对称性,早期症状为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活动困难及发僵,长久不愈的晚期症状则为关节畸形。本病在我国人中患病率为 03% ,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与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发病一般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发病的高峰年龄 20-40 ,而女性则在 40-60 岁,类风湿关节炎以女性多发,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 2-3 倍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变化和病程?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的病理变化是所谓的滑膜炎。正常状况下,关节腔内面有一层精致的滑膜,可分泌关节滑液,以润滑和保护关节。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时,滑膜产生发炎反应,关节因 发炎细胞的聚积而有红、肿、热、痛的现象。这种发炎反应严重时甚至侵犯整个关节,破坏软骨甚至骨骼。若缺乏适当治疗,关节将变形、僵直而无法活动。此外,活动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中约有 5%-15% 会出现皮下结节,这是一种发生于皮下面,因发炎作用而变性成纤维组织,分布很广,但好发于较敏感部位如关节伸侧、头皮等,通常不会有太大问题,有时则会导致感染。如果发生在肋膜、眼睛等,则会导致较严重的后果。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必备的条件(诊断标准)

诊断类风湿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自觉症状)一般是以远端一个或两个小关节开始疼痛、肿胀、逐渐发展到多个关节,有的呈对称性、游走性、间歇性发作。一半以上病人可出现晨僵(早晨起床时两手发硬胀),活动后消失。

如何鉴别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受累关节

以四肢大关节(膝、髋、踝、肘、肩、腕)为主

以四肢小关节(手指、掌指、足趾)为主

临床表现

急性者发病急、高热、关节红、肿、热、痛,慢性者关节游走窜痛或兼低热

手足小关节肿痛、晨僵,可侵犯大关节,常呈对称性,大小关节皆可变形。

实验室与 X线检查

ASO阳性(1:600以上)若阴性要有结节性或环形红斑现症,血沉多快,类风湿因子阴性

类风湿因子阳性,如中晚期相对稳定,类风湿因子阴性者应以 X线片检查,具典型类风湿性关节X线所见

其他合并症及预后

四肢皮肤伴有结节性或环形红斑,以及心脏病变,四肢关节不留畸形

本病系全身性疾病,多数有贫血,失眠,纳差,关节可僵直变形,甚至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并不可怕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炎症性、进行性、破坏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人体损害性极大的一种疾病,个别病人如治疗不及时,很快发展关节强直、变形、肌肉萎缩,造成终生性残疾,过去有人称为“不死的癌症”,听起来很可怕,实则是,类风湿在目前来说是一种难治之症,但并不是不治之症,也并不是每个患者都发展成终身残疾,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上的很多难题,正在一个一个的攻破,过去在人们想都不敢想的器官移植、换肾、换肝、换心,不都在一例一例的成功吗?何况类风湿呢?近几年人们在类风湿的研究上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挖掘祖国医学宝库,治疗风湿类风湿的新药不断产生。经过我们近几年来大量病人的临床观察来看,很多病人只要坚持正规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良好的心态,正确的对待自己的疾病,坚持功能锻炼,再由家人的密切配合,是完全可以康复和保持正常生理功能的。

哪些因素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有关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复杂,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痹是阻闭不通之意,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瘀滞;或痰浊瘀血,阻于经络,深入关节筋脉,皆可发病。另外痹病的发生还与体质的盛衰以及气侯条件、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我们对内分泌、代谢、营养、地理、职业、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差异等方面,与类风湿关节发病的关系都曾有过研究。细菌和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索,可能与发病也有一定关系。目前公认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有家族遗传性吗

类风湿关节炎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其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我们曾按家谱调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近亲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比一般人群高 2 — 3 倍。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家族中,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 2 — 1D 倍。

类风湿关节炎起病方式有几种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起病方式比较多样,但主要有隐匿性和急性两种方式。

1 .隐匿性起病:约占 60 %一 70 %,病人很难说发病的具体日期。初期症状可有全身不适或局部关节症状,部分病人先有疲乏无力,低热,食欲减退,骨骼肌疼痛。经数周或数月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往往从一个或几个美节受累,呈对称性分布。

2 .急性起病:约 8 %一 15 %的病人为急性起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出现多个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常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或皮下结节等关节外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最常受累的关节有哪些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累及四肢关节,以双手和双足小关节 ( 尤其是近端指问或趾间关节和掌指或跖趾关节 ) ,腕、肘、膝、躁和肩关节多见.此外,也可有颞颌关节炎,表现为咀嚼时疼痛,严重时局部有肿胀、张口困难;还可有颈椎病变,表现为颈部疼痛,并可向锁骨和肩部放散,如颈椎半脱位,严重者造成脊髓受压迫,甚至危及生命。

什么叫晨僵 如何计算晨僵时间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清晨睡醒后感到病变关节或附近肌肉发僵,翻身及下床活动不灵,手握拳不紧,难以完成扣衣动作.以及步行困难等,需要经过肢体缓慢活动后,这种僵感才能得到明显减轻。晨僵时问的计算,应以患者清晨醒后出现僵硬感的时间为起点,至患者僵硬感明显减轻的时间为止点,将这一段时间称为晨僵时间.以分计。

什么是早期类风湿关节炎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从组织学上看,滑膜处于炎症阶段,主要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滑;从临床上看,患者有晨僵,关节疼痛,肿胀、积液或活动受限,但无关节畸形;从 x 线片上看,受累关节的任何结构均无异常。如果每位医生或病人,能把握住类风湿关节炎这仅有 2 年左右的早期阶段,积极应用改变病程药物,这将会极大地避免减少类风湿关节炎晚期的不良结局。

什么是晚期类风湿关节炎

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系列因滑膜增厚.血管翳形成,并侵蚀破坏软骨和软骨下骨质,最终导致关节发生畸形和强直。临床上患者不仅有关节疼痛、肿胀,更重要的是有不可逆的关节严重畸形、强直,或功能完全丧失。关节 x 线检查显示关节结构严重破坏或骨性融合。此期患者往往生活不能自理,行走不便或终日卧床不起。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病变有什么特点

1 .以多关节 (5 个或 5 个以上关节 ) 疼痛或肿胀多见。

2 .以手和足的小关节、如掌指 ( 跖趾 ) 关节,近端指问 ( 趾间 ) 关节及腕、肘、膝和踝关节等多见。

3 对称性病变,即四肢两侧关节均受累。

4 .伴有展僵,即晨起时关节有僵硬感,常持续 30 分以上。

5 .早期表现为持续性关节疼痛肿胀,晚期为关节畸形,强直和功能丧失。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会瘫痪吗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常有一种恐惧心理,认为病情发展会导致瘫痪,因而,思想负担很重。事实上,不会引起瘫痪,因它一般不侵犯中枢神经。人们所指的瘫痪,并非真正的瘫痪,而是由于关节严重破坏后,产生畸形或功能障碍,致使病人行动不便,甚至卧床不起,被误为瘫痪。所以必须将神经系统病变所致肢体麻痹或瘫痪,与类风湿关节炎所致残废区别开。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如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并在关节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畸型和强直并不严重时,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就会减轻关节功能障碍,更不至于长期卧床不起。

哪些因素可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症状加重

环境潮湿、气候寒冷、阴雨天气、过度疲劳、精神 及生活不规律等都可使症状加重。

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炎性疾病,该病先侵犯双侧骶骼关节,然后随着病情发展,逐渐累及腰、胸、颈椎,出现小关节间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体骨质疏松破坏,韧带骨化,终至脊柱强直或固化驼背,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其病变部位主要在骶骼关节、脊柱、脊柱旁软组织。病理改变为椎间盘纤维环和纤维环附近结缔组织的骨化、椎间关节滑膜的炎症和增生,最后骨桥形成。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如何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类风湿关节炎急性炎症控制后。即应开始关节功能锻炼。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受累关节多,各个关节恢复的快慢不一,进行关节锻炼时不能强求一致。关节锻炼.可以增加肌力,防止关节挛缩、强直和肌肉萎缩。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法可依病情灵活确定,可以做床上运动,抗阻力运动,练坐.扶拐站立及步行等。活动量应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活动次数由少到多,活动方式由被动运动变为主动运动,活动量及强度逐渐增加至可以耐受的程度。

如何预防风湿类风湿病?

1 、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以加快血液循环减少局部血液和炎性物质淤滞。

2 、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规律,出汗后不要立即用凉水冲洗和吹电扇,久坐的人要适当运动。

3 、适当的减少性生活次数。

4 、适当加强营养,多吃含蛋白高的和易消化的及热性事物(鱼、蛋、羊肉等)。

5 、同时患有其它疾病时,可同时加用治疗其它病的药物,时间要适当错开 30-60 分钟。

6 、不要有病乱投医,乱用药,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坚持按疗程治疗,不要随意停药

风湿病治疗误区:

风湿病治疗误区一:风湿病虽然难治,但并不是无药可治,有一部分患者道昕途说,认为风湿病是不治之症,往往背上了“死不了,活不旺”、“轻了是懒汉,重了是瘫痪”等思想包袱,产生悲观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了信心,到了谈风湿而色变的地步,不是积极的配合治疗,结果只是耽误治疗而错过最佳、有效的冶疗时期.致使疾病更进一步恶化、发展,增加残疾的程度。

风湿病治疗误区二:与上面的人相反,有些人认为关节、腰腿疼痛不影响吃、不影响穿。不是什么大病,疼痛厉害了,吃些止痛片即可,只能止住疼痛就算了,这种想法更是要不得,风湿病是一种慢性渐进性疾病,得风湿病后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使病情发生迁延。最后使风湿病一步一步恶化、发展而导致残疾。

风湿病治疗误区三:激索治疗是有严格适应症的。一般而言只有不足 5 %的风湿病病人才需要使用激素治疗。但在实际治疗中大部分病人曾经用过激素治疗。病人用药后,表面上疼痛、僵直稍减轻些,活动稍有改善,病情看似有一些缓解。而实际上.激素服用后有诸多毒副作用,如发胖等。长期应用激素,还会产生赖药性和抗药性等,一旦停药.症状会璧新出现并加重,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病人不要滥用澈紊。

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黄柏10g,水煎服。

(3)苍术、黄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怀牛膝10g、汉防己10g、丝瓜络30g,水煎服。

(5)青风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莶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剂。

(8)鲜忍冬藤、根、叶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红糖30g,调服。

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鸡血藤、海风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树根各30g,大枣10枚,水煎服。

(3)郗莶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风藤、秦艽、寻骨风、何首乌各12g,水煎服。

(6)郗莶草90g,生白术、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乘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现介绍几种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使用1个月(《实用中医内科学》方)。

②川、草乌各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5~10天为一疗程(贵州医学院附院方)。

③艾叶、红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鳖虫12g,苏木30g,大戟6g,寻骨风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风、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药

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现将常用膏药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伤湿止痛膏(橡皮贴膏):功能驱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止痛。使用时先将皮肤用温水清洗擦干,贴于患处,用手掌将膏药 ,使其粘在皮肤上。凡对橡皮膏过敏,皮肤糜烂有渗液者及外伤合并化脓者,不宜贴用。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关节止痛膏等。临床可任选一种使用。

(2)狗皮膏(膏药):功能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止痛。使用时将膏药加温软化后,贴于患处。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万灵筋骨膏、追风膏、老鹳草膏等,亦可选用。

(3)武力拔寒散(散剂):功能祛风除湿,通阳活血,止痛消肿。用时取药适量,以鸡蛋清略加温开水或人乳与药调成糊状,分摊在蜡纸上,贴于穴位或患处。使用时注意忌生冷,不可内服。皮肤贴药处10天内不可用水洗。脐轮、脚心等处不可贴用。儿童、体弱及浮肿者忌用。

(4)五虎散(散剂):功能与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时以白酒调匀,敷于患处。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内服。每次6g,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药敷疗法

外敷疗法:本法是将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散寒祛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盐500g,同炒热,布包,烫患处。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者。

(2)石蒜、生姜、葱适量捣烂,外敷患处。适用于关节疼痛,怕风畏寒者。

(3)新鲜骨碎补3~5根捣烂敷患处。适用于关节冷痛者。每次5~10分钟即可见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细末,用适量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关节痛处,3~4小时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黄膏涂患处,用纱布盖好,每日换1次。适用于关节红肿者。

(6)仙人掌适量捣成泥状,涂敷患处。

(7)鲜紫花地丁适量,捣烂敷患处。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药液,用毛巾浸透,湿敷患处。

(9)山栀末、飞罗面各等份,用开水或醋、黄酒、蛋清调成糊状,敷痛处。敷处现青色,无碍,数日可退。

(10)绿豆粉和鸡蛋清调敷患处。

以上6~10疗法,均适用于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得冷则舒、屈伸不利者。有较好的清热、消肿、止痛作用。

(11)坎离砂(熨剂):用铁屑和醋混合后,产生温热效应,直接熨敷局部。已被制成外用熨剂成药。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重着,或痛处有肿胀者。

针灸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吗

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疗效。治疗中,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选取相应的穴位。如肩关节痛,取肩前、三角肌;肘关节痛,取曲池、尺泽、手三里;腕关节痛,取阳池、外关、合谷;髋关节痛,取秩边、环跳、殷门;膝关节痛,取阳陵泉、犊鼻、伏兔、足三里;踝关节痛,取丘墟、昆仑、解溪、太溪、承山。针刺手法,急性期用泻法,强 ,甚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放血量为05~10ml。慢性期用平补平泻,中等 ,并可酌加温针或艾灸。除手法外,还可采用电针,以加强 ,提高疗效。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新针疗法有哪些

疗法1

(1)取穴:外关、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外膝眼、阳陵泉、血海、风市、环跳、条口、绝骨、昆仑、肾俞、命门、至阴、阿是穴。

(2)药物及方法:选用复方马钱子注射液,根据患病部位,每次选穴2~3个,每次注射05 ~1ml药液,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4~7日。

疗法2

(1)取穴:上肢取外关为主穴,配曲池、合谷;下肢取阳陵泉为主穴,配绝骨、解溪;腰背取大杼为主穴,配大椎、身柱、至阳、阳关、命门。

(2)药物及方法:用凤仙透骨草、骨碎补注射液,每次选3~6个穴位,每穴注药05~08ml。10次为1疗程,隔日1次,3个疗程后休息2~4周。

疗法3

(1)取穴:①膝眼、鹤顶、阳关、曲泉、委中。②梁丘、血海、阴陵泉、阳陵泉。③足三里、三阴交、昆仑、照海。

(2)方法:每次取各组的1~3穴,隔日1次,交替取穴。用28号毫针5~6寸及电针机。用捻转泻法,重 ,留针20~30分钟,5~10分钟行针1次。电针用疏密波20~30分钟, 强度以能耐受为度,10次为1疗程。

推拿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方法

推拿法(一)

(1)取穴;指掌关节取合谷、后溪、二间、中渚、劳宫、四缝;腕关节取曲池、天井、小海、手三里、等;肩关节取肩贞、天宗、肩井、臂;踝关节取昆仑、丘墟、悬钟、解溪、商丘、太溪、申脉;膝关节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委中、梁丘、丰隆、足三里;髋关节取环跳、秩边、髀关、承扶;下颌关节取下关、合谷、翳风、颊车、内庭;脊柱关节取病变部位相应的督脉和膀胱经有关穴位。

(2)操作手法

①上肢:a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继用滚法、揉法,沿指、腕、肘反复施术,在受累关节处作重点治疗。b捻指间关节;按掐四缝、劳宫;点阳溪、大陵、曲泽,拿合谷、曲池、肩井。c屈伸、摇、搓、拔伸各受累关节。d擦热患处再施拍打诸法,使热透入关节。

②下肢:a患者取卧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沿足太阳经施推、滚、揉、运诸法。b 拿太溪、昆仑、委中;点承扶、环跳、秩边;擦热患处再施拍打诸手法,使热透入关节。

③下颌关节:凡下颌关节受累者可推下关,颊车;按太阳、翳风、外关;拿合谷、内庭。

以上推拿隔日1次,3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期内嘱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1月后再进行下1疗程治疗。

推拿法(二)

(1)病变在四肢者

①取穴:以病变关节为治疗重点。常取八邪、阳溪、阳池、阳谷、内关、外关、后溪、小海、天井、曲池、曲泽、肩贞、天宗、八风、商丘、解溪、丘墟、照海、昆仑、太溪、申脉、飞扬、承山、悬钟、阴陵泉、阳陵泉、膝眼、鹤顶、血海、梁丘、秩边、环跳、承扶。

②操作手法:a患者取坐姿,术者按常规用滚法在患肢手臂内、外侧施治。从肩至腕部,上下往返3~4遍。b接上势,术者循患臂上下循经用拿法,同时重点在肩、肘、腕部配合按、揉曲池、曲泽、手三里、合谷等穴。指间关节作捻法,然后在病变关节施以按揉局部穴位以痛为俞。最后再用揉法施于患肢,并配合被动活动有关关节而结束上肢治疗。时间约10分钟。c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握住患者踝关节上方,另一手以滚法从大腿前部及内、外侧至小腿外侧施术,同时被动伸展活动下肢。随即在踝关节处以滚法治疗,同时伸展内、外翻活动该关节。再循髋、膝关节、踝关节上下先按揉伏兔、梁丘、丘墟、八风等穴。时间约10分钟。d患者俯卧,术者以滚法施于臀部至小腿后侧,并重点施术于髋、膝关节,然后再按揉环跳、秩边、承扶、承山、委中、飞扬、悬钟、太溪、申脉、昆仑等穴。时间约5分钟。

(2)病变在脊柱者

①取穴:以脊柱两旁肌肉为治疗重点。常取夹脊、大椎、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命门、志室、腰阳关穴。

②操作手法:a患者俯卧,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其两侧用滚法施术,并配合后抬腿活动,时间约5分钟。b患者取坐姿,术者于后方用滚法、拿法交替施于颈项两侧及肩部,同时配合颈部左右旋转及俯卧活动,再拿肩井,时间约2分钟。c接上势,用按揉法从颈至腰臀部循经施于上述穴位,先取夹脊,再取其余穴位,最后平推脊柱以热

治疗风湿病民间有很多偏方,有时候治起来还真见效。以下几种方法不妨试一试:

1.常饮蜂王浆。每天服用5~10m l蜂王浆,连服2~3个月,可使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得到改善。

2.常饮鲜牛奶。每天服用鲜牛奶500ml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因为类风湿病在整个病程中,均缺钙,牛奶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富含钙离子。

3.生姜加葱敷。取鲜生姜、鲜葱白,按1∶3比例配用,混合捣烂如泥,乘热敷于患处,每48小时更换1次。

4.生姜外敷。鲜生姜切片炒热敷于膝上,两个晚上后再将陈小麦打碎,炒热包之。

5.苡仁粥。取苡米仁末,用粳米煮粥常食。对急性期风湿热型或湿热型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6.泥炭疗法。将泥土块在火中烧成黑**,研成粉末与水调和,涂抹全身或患处,亦可将粉末倒入浴盆浴洗。这种疗法对风湿有显著疗效,在欧洲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中德国就有近百个“沁炭医院”用泥炭疗法治疗风湿病。

7.砂浴疗法。在海滨、江河流域或西北沙漠地带,可采用砂浴疗法,即在天气炎热的夏天或三伏天,患者将患肢或全身埋置于烫热的砂中,起热敷作用,亦可通过发汗而祛邪外出。

8.日光浴疗法。夏天中午阳光最强时,可将病变部位暴露于日光下,其余部分可用伞遮挡阳光。一般身体上部一次照射20分钟左右,下部一般照射30分钟左右。

9.矿泉疗法。矿泉疗法分水浴疗法和饮疗法。水浴疗法即在35℃~39℃之间的矿泉水中进行短时间或长时间浸泡,以达治病目的的方法。饮疗法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矿泉水饮用。适用于各种风湿病。

蚂蚁治疗风湿挺好的,如果你那里买不到,可以到易趣搜索一下,有卖一包一包的干蚂蚁我也是想买西洋参看到的我妈妈的朋友就是吃蚂蚁口服液,效果不错蚂蚁应该更好的

枕骨

斜方肌(上项线内侧1/3、枕骨隆突)、胸锁乳突肌(上项线外侧1/2)、头夹肌(上项线外侧)、头后大直肌(下项线外侧)、头后小直肌(下项线内侧)、头上斜肌(上下项线之间)、棘肌(上下项线之间)

颞骨乳突:

胸锁乳突肌(外侧)、头夹肌、最长肌

棘突

斜方肌(C7-T12)、小菱形肌(C7-T1)、大菱形肌(T2-T5)、

背阔肌(T5-L5)、头夹肌(C7-T3)、颈夹肌(T3-T6)、半棘肌(C2-T4)、头后大直肌(C2)、头后小直肌(C1后弓结节)、头下斜肌(C2)、棘肌(C2-C4、C7-C8、T11-L2)、上后锯肌(C7-T3)、下后锯肌(T11-L3)、多裂肌(C2-L5)、回旋肌(C1-L5)、棘间肌(C2-T3、T12-L5)

横突

肩胛提肌(C1-C4)、斜角肌(C3-C6横突前结节、C2-C7横突后结节、C5-C7横突后结节)、颈夹肌(C2-C3)、半棘肌(C2-T4)、头上斜肌(C1)、头下斜肌(C1横突下结节)、头侧直肌(C1)、髂肋肌(C4-C7)、最长肌(C2-C6、T1-L5)、腰方肌(L1-L4)、多裂肌(C4-L5)、回旋肌(C1-L5)、横突间肌(C1-L5)、腰肌(T12-L5)

肱骨外上髁

肱桡肌(嵴近端2/3)、桡侧腕长伸肌(嵴近端1/3)、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旋后肌、肘肌(髁后面)

锁骨

三角肌(外侧)、斜方肌(外侧)、胸大肌(内侧)、胸锁乳突肌(内侧)

肋骨(背部):髂肋肌(1-12)、最长肌(3-12)、腰方肌(12肋下缘)、上后锯肌(2-5)、下后锯肌(9-12)

颈椎关节突:半棘肌(C4-C6)、最长肌(C4-C7)

项韧带:斜方肌、头夹肌、棘肌、上后锯肌

肩峰:三角肌、斜方肌

肩胛冈:三角肌、斜方肌、冈上肌(上窝)、冈下肌(下窝)

肩胛上角:肩胛提肌

肩胛内缘:大菱形肌、小菱形肌

肩胛外缘:大圆肌(下缘)、小圆肌(上缘)

肱骨大结节:胸大肌(嵴)、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肱骨小结节:背阔肌(嵴)、大圆肌(嵴)、肩胛下肌

喙突:喙肱肌、胸小肌

肱骨粗隆:三角肌

骶骨(后面):髂肋肌、多裂肌、臀大肌

髂嵴:背阔肌、髂肋肌、腰方肌、多裂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

大转子: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上孖肌、下孖肌

小转子:腰肌、髂肌

胸腰筋膜:最长肌、背阔肌

附着点炎,又称肌腱端炎,是指韧带、肌腱、筋膜、关节囊附着于骨质的部位的炎症。病变初期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伴少数多核细胞,此时病变以关节囊、肌腱、韧带水肿为主要病理表现。随着病程进展,引起附着点的侵蚀,附近骨髓炎症、水肿,进而肉芽组织形成,受累部位钙化、新骨形成,在此基础上,又有新发生的附着点炎和修复,如此反复多次直至韧带骨化。

斜角肌

斜角肌,位于颈椎侧面,止于第1、2肋骨,关联痛误为心绞痛

1、引起广泛疼痛、麻木、上背部(菱形肌处,误为菱形肌引起),肩膀、臂部(该两处的关联痛,误认为神经根的压迫)和手部异常疼痛,有时会发生于后颈部。

2、触发点常常成为胸部、上背部、肩膀和手部疼痛的根本原因。

3、触发点引起的前臂和手部无力可能与神经损伤有关。无法解释的“幻觉痛”实际上是斜角肌的触发点所引起的一种表现。

4、颈部和肩膀的不安是斜角肌触发点引起的经典症状。

5、急性颈扭伤同时损伤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

6、车祸后持续存在的又难以解释的上背肩部、手臂和手部的一些神经症状可推断病源为斜角肌。

7、上半部身体任何一处的肌筋膜可能均与斜角肌有关。

8、重包袱对斜角肌及斜方肌、胸小肌和胸锁乳突肌尤其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9、管乐器演奏者的斜角肌常会出现问

上背部肌肉

一、菱形肌:颈6、胸4棘突——肩胛骨内侧缘

1、引起沿着肩胛骨内侧缘向的疼痛。

2、引起内侧缘关联痛——菱形肌、上后踞肌、肩胛提肌、中斜方肌、斜角肌、冈下肌、前锯肌、背阔肌、。

注意:斜角肌是引起沿肩胛内侧走向的疼痛的最常见的原因,即原发因素。

3、引起菱形肌问题的一个原因是胸肌紧缩,触发点使得胸肌缩短,肩胛向前,在抵抗胸肌的牵拉时,菱形肌延伸到最大长度。菱形肌同胸肌是拮抗关系。

4、紧缩胸肌的牵拉使肩胛突出于背部,形成削肩,扁平胸的姿势。

二、上后踞肌:附着于脊柱,止于第2-5肋骨角的外侧面

1、引起肩胛下的深部痛,肩背部、肘部、手腕部的桡侧也感到疼痛。

2、引起小指的疼痛。

3、手部的关联痛会感到麻木、超过上臂和前臂的背部,达到胸部。

4、按摩时,将手越过肩部而伸向对侧肩部时能使肩胛移开。

肩部肌肉

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不会引起疼痛,邻近肌肉的触发点才是疼痛的真正原因。四块肩袖肌群的触发点是引起肩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及关节内出现咔嗒音的最常见原因,最有有效发法就是按摩这些肌肉的触发点。

一、冈上肌:起自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1、引起肩部外侧的深度疼痛,可传导上臂和前臂外侧,达到手腕深部。常误诊断为滑囊炎。

2、引起肘外侧的疼痛(关联痛——网球肘),常被疏忽。

3、触发点位于肌腹和V字形骨性结构内。

二、冈下肌:位于冈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1、引起前肩疼痛,深感疼痛位于关节深处,传送到肱二头肌。

2、传送到肩部外侧,转送到后颈部肩胛内侧缘,沿整个上臂和前臂向下传送,可达整个手的尺侧。

3、引发肩膀和手臂的无力和僵硬,变得很容易疲劳,无法向后伸手够到后背。

4、冈下肌引起其他肩袖肌群的代偿性收缩,按摩肩袖肌群的触发点就能够成功治愈“冻结肩”,右冈下肌较左冈下肌更易损伤。冈上肌肩胛下肌是拮抗关系。

三、小圆肌

触发点和关联痛区域

1、引起其与肱骨头附着处的背侧非常局限的疼痛。

2、引起无名指和小指麻木或针刺感,肩背部疼痛(注意:胸小肌触发点也能引起类似的表现),只有无名指和小指的麻木而不感到疼痛,提示疼痛可能来自于背阔肌的触发点。

四、肩胛下肌:位于肩胛下方,止于肱骨头,具有手臂内旋的功能。

1、引发后肩部深处严重疼痛,手腕背侧的疼痛。

2、肩关节想活动自如,四块肌肉的牵拉须保持平衡。触发点使肩胛下肌肌力减弱,使冈上肌失去对手,向上提拉肱骨头,与肩峰对抗,当你活动肩部时听到有咔嗒音或爆破声时,说明肩胛下肌或冈上肌内或两者同时存在触发点,它们是主动肌与拮抗肌关系,影响肌肉的伸长而减少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3、引起的疼痛和僵硬所带来的功能障碍常误诊为滑囊炎、关节炎、肱二头肌腱炎、肩袖损伤和粘连性囊炎。

4、肩胛下肌是引起肩痛的最关键的问题。

五、三角肌群(起自锁骨肩胛冈、肩峰,止于三角肌粗隆)

触发点和关联痛区域

1、活动手臂时疼痛,反之不痛。

2、触发点不会单独存在,常与斜角肌、胸大肌或肩袖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次级触发点,这些肌肉的触发点引起三角肌不同部位的疼痛——肩部的前、后和侧方。

3、臂部有损伤可推测三角肌内会有触发点形成

上臂肌群

一、大圆肌和背阔肌

大圆肌:

1、引起后三角肌的锐痛。

2、引起以肩胛下角为中心的中部后背的疼痛。

背阔肌

1、引起腹部两侧的疼痛,疼痛延伸至手臂内侧并向下至手的尺侧或桡侧和无名指和小指。

2、背阔肌边缘前方的肋骨处触痛的区域,是前锯肌的一个触发点,引起身体侧面产生可怕的疼痛。

二、喙肱肌:位于上臂内侧、肱二、三头肌之间,内收上臂

1、引起三角肌前部、肱三头肌、前臂背侧,手背这些区域的疼痛。

2、引起疼痛转移到达中指末端。

3、引起喙肱肌缩短,挤压养营手臂的神经,进而引起肱三头肌前臂和手的麻木。

三、肱二头肌(肩胛骨喙突——盂上粗隆)

1、触发点位于肩膀前方(误诊为腱鞘炎或活囊炎)和肘关节的皱翼处。

2、两个头的中间区域均可找到触发点。

3、按摩前肩部时,注意肱二头肌也会引起这个区域的关联痛。

四、肱三头肌

1、1号触发点:引起后肩部和外肘部疼痛。

2、2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外侧的疼痛,使“网球肘”的原因之一。

3、3号触发点:引起上臂背侧的局部疼痛,使外侧头紧缩继而压迫桡神经,引起前臂和桡侧的麻木。

4、4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内侧的关联极端的触痛。

5、5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内侧和关联痛,还会累及前臂内侧称作“高尔夫肘”。

6、引起无名指和小指的疼痛(胸小肌也可能引起)

腓深神经: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和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

分类: 医疗健康

解析: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痹证范畴,俗有骨痹、历节风之称。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多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常呈对称性,早期症状为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活动困难及发僵,长久不愈的晚期症状则为关节畸形。本病在我国人中患病率为 03% ,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与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发病一般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发病的高峰年龄 20-40 ,而女性则在 40-60 岁,类风湿关节炎以女性多发,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 2-3 倍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变化和病程?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的病理变化是所谓的滑膜炎。正常状况下,关节腔内面有一层精致的滑膜,可分泌关节滑液,以润滑和保护关节。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时,滑膜产生发炎反应,关节因 发炎细胞的聚积而有红、肿、热、痛的现象。这种发炎反应严重时甚至侵犯整个关节,破坏软骨甚至骨骼。若缺乏适当治疗,关节将变形、僵直而无法活动。此外,活动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中约有 5%-15% 会出现皮下结节,这是一种发生于皮下面,因发炎作用而变性成纤维组织,分布很广,但好发于较敏感部位如关节伸侧、头皮等,通常不会有太大问题,有时则会导致感染。如果发生在肋膜、眼睛等,则会导致较严重的后果。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必备的条件(诊断标准)

诊断类风湿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自觉症状)一般是以远端一个或两个小关节开始疼痛、肿胀、逐渐发展到多个关节,有的呈对称性、游走性、间歇性发作。一半以上病人可出现晨僵(早晨起床时两手发硬胀),活动后消失。

如何鉴别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受累关节

以四肢大关节(膝、髋、踝、肘、肩、腕)为主

以四肢小关节(手指、掌指、足趾)为主

临床表现

急性者发病急、高热、关节红、肿、热、痛,慢性者关节游走窜痛或兼低热

手足小关节肿痛、晨僵,可侵犯大关节,常呈对称性,大小关节皆可变形。

实验室与 X线检查

ASO阳性(1:600以上)若阴性要有结节性或环形红斑现症,血沉多快,类风湿因子阴性

类风湿因子阳性,如中晚期相对稳定,类风湿因子阴性者应以 X线片检查,具典型类风湿性关节X线所见

其他合并症及预后

四肢皮肤伴有结节性或环形红斑,以及心脏病变,四肢关节不留畸形

本病系全身性疾病,多数有贫血,失眠,纳差,关节可僵直变形,甚至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并不可怕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炎症性、进行性、破坏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人体损害性极大的一种疾病,个别病人如治疗不及时,很快发展关节强直、变形、肌肉萎缩,造成终生性残疾,过去有人称为“不死的癌症”,听起来很可怕,实则是,类风湿在目前来说是一种难治之症,但并不是不治之症,也并不是每个患者都发展成终身残疾,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上的很多难题,正在一个一个的攻破,过去在人们想都不敢想的器官移植、换肾、换肝、换心,不都在一例一例的成功吗?何况类风湿呢?近几年人们在类风湿的研究上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挖掘祖国医学宝库,治疗风湿类风湿的新药不断产生。经过我们近几年来大量病人的临床观察来看,很多病人只要坚持正规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良好的心态,正确的对待自己的疾病,坚持功能锻炼,再由家人的密切配合,是完全可以康复和保持正常生理功能的。

哪些因素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有关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复杂,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痹是阻闭不通之意,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瘀滞;或痰浊瘀血,阻于经络,深入关节筋脉,皆可发病。另外痹病的发生还与体质的盛衰以及气侯条件、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我们对内分泌、代谢、营养、地理、职业、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差异等方面,与类风湿关节发病的关系都曾有过研究。细菌和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索,可能与发病也有一定关系。目前公认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有家族遗传性吗

类风湿关节炎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其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我们曾按家谱调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近亲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比一般人群高 2 — 3 倍。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家族中,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 2 — 1D 倍。

类风湿关节炎起病方式有几种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起病方式比较多样,但主要有隐匿性和急性两种方式。

1 .隐匿性起病:约占 60 %一 70 %,病人很难说发病的具体日期。初期症状可有全身不适或局部关节症状,部分病人先有疲乏无力,低热,食欲减退,骨骼肌疼痛。经数周或数月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往往从一个或几个美节受累,呈对称性分布。

2 .急性起病:约 8 %一 15 %的病人为急性起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出现多个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常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或皮下结节等关节外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最常受累的关节有哪些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累及四肢关节,以双手和双足小关节 ( 尤其是近端指问或趾间关节和掌指或跖趾关节 ) ,腕、肘、膝、躁和肩关节多见.此外,也可有颞颌关节炎,表现为咀嚼时疼痛,严重时局部有肿胀、张口困难;还可有颈椎病变,表现为颈部疼痛,并可向锁骨和肩部放散,如颈椎半脱位,严重者造成脊髓受压迫,甚至危及生命。

什么叫晨僵 如何计算晨僵时间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清晨睡醒后感到病变关节或附近肌肉发僵,翻身及下床活动不灵,手握拳不紧,难以完成扣衣动作.以及步行困难等,需要经过肢体缓慢活动后,这种僵感才能得到明显减轻。晨僵时问的计算,应以患者清晨醒后出现僵硬感的时间为起点,至患者僵硬感明显减轻的时间为止点,将这一段时间称为晨僵时间.以分计。

什么是早期类风湿关节炎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从组织学上看,滑膜处于炎症阶段,主要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滑;从临床上看,患者有晨僵,关节疼痛,肿胀、积液或活动受限,但无关节畸形;从 x 线片上看,受累关节的任何结构均无异常。如果每位医生或病人,能把握住类风湿关节炎这仅有 2 年左右的早期阶段,积极应用改变病程药物,这将会极大地避免减少类风湿关节炎晚期的不良结局。

什么是晚期类风湿关节炎

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系列因滑膜增厚.血管翳形成,并侵蚀破坏软骨和软骨下骨质,最终导致关节发生畸形和强直。临床上患者不仅有关节疼痛、肿胀,更重要的是有不可逆的关节严重畸形、强直,或功能完全丧失。关节 x 线检查显示关节结构严重破坏或骨性融合。此期患者往往生活不能自理,行走不便或终日卧床不起。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病变有什么特点

1 .以多关节 (5 个或 5 个以上关节 ) 疼痛或肿胀多见。

2 .以手和足的小关节、如掌指 ( 跖趾 ) 关节,近端指问 ( 趾间 ) 关节及腕、肘、膝和踝关节等多见。

3 对称性病变,即四肢两侧关节均受累。

4 .伴有展僵,即晨起时关节有僵硬感,常持续 30 分以上。

5 .早期表现为持续性关节疼痛肿胀,晚期为关节畸形,强直和功能丧失。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会瘫痪吗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常有一种恐惧心理,认为病情发展会导致瘫痪,因而,思想负担很重。事实上,不会引起瘫痪,因它一般不侵犯中枢神经。人们所指的瘫痪,并非真正的瘫痪,而是由于关节严重破坏后,产生畸形或功能障碍,致使病人行动不便,甚至卧床不起,被误为瘫痪。所以必须将神经系统病变所致肢体麻痹或瘫痪,与类风湿关节炎所致残废区别开。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如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并在关节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畸型和强直并不严重时,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就会减轻关节功能障碍,更不至于长期卧床不起。

哪些因素可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症状加重

环境潮湿、气候寒冷、阴雨天气、过度疲劳、精神 及生活不规律等都可使症状加重。

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炎性疾病,该病先侵犯双侧骶骼关节,然后随着病情发展,逐渐累及腰、胸、颈椎,出现小关节间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体骨质疏松破坏,韧带骨化,终至脊柱强直或固化驼背,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其病变部位主要在骶骼关节、脊柱、脊柱旁软组织。病理改变为椎间盘纤维环和纤维环附近结缔组织的骨化、椎间关节滑膜的炎症和增生,最后骨桥形成。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如何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类风湿关节炎急性炎症控制后。即应开始关节功能锻炼。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受累关节多,各个关节恢复的快慢不一,进行关节锻炼时不能强求一致。关节锻炼.可以增加肌力,防止关节挛缩、强直和肌肉萎缩。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法可依病情灵活确定,可以做床上运动,抗阻力运动,练坐.扶拐站立及步行等。活动量应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活动次数由少到多,活动方式由被动运动变为主动运动,活动量及强度逐渐增加至可以耐受的程度。

如何预防风湿类风湿病?

1 、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以加快血液循环减少局部血液和炎性物质淤滞。

2 、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规律,出汗后不要立即用凉水冲洗和吹电扇,久坐的人要适当运动。

3 、适当的减少性生活次数。

4 、适当加强营养,多吃含蛋白高的和易消化的及热性事物(鱼、蛋、羊肉等)。

5 、同时患有其它疾病时,可同时加用治疗其它病的药物,时间要适当错开 30-60 分钟。

6 、不要有病乱投医,乱用药,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坚持按疗程治疗,不要随意停药

风湿病治疗误区:

风湿病治疗误区一:风湿病虽然难治,但并不是无药可治,有一部分患者道昕途说,认为风湿病是不治之症,往往背上了“死不了,活不旺”、“轻了是懒汉,重了是瘫痪”等思想包袱,产生悲观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了信心,到了谈风湿而色变的地步,不是积极的配合治疗,结果只是耽误治疗而错过最佳、有效的冶疗时期.致使疾病更进一步恶化、发展,增加残疾的程度。

风湿病治疗误区二:与上面的人相反,有些人认为关节、腰腿疼痛不影响吃、不影响穿。不是什么大病,疼痛厉害了,吃些止痛片即可,只能止住疼痛就算了,这种想法更是要不得,风湿病是一种慢性渐进性疾病,得风湿病后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使病情发生迁延。最后使风湿病一步一步恶化、发展而导致残疾。

风湿病治疗误区三:激索治疗是有严格适应症的。一般而言只有不足 5 %的风湿病病人才需要使用激素治疗。但在实际治疗中大部分病人曾经用过激素治疗。病人用药后,表面上疼痛、僵直稍减轻些,活动稍有改善,病情看似有一些缓解。而实际上.激素服用后有诸多毒副作用,如发胖等。长期应用激素,还会产生赖药性和抗药性等,一旦停药.症状会璧新出现并加重,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病人不要滥用澈紊。

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黄柏10g,水煎服。

(3)苍术、黄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怀牛膝10g、汉防己10g、丝瓜络30g,水煎服。

(5)青风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莶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剂。

(8)鲜忍冬藤、根、叶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红糖30g,调服。

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鸡血藤、海风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树根各30g,大枣10枚,水煎服。

(3)郗莶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风藤、秦艽、寻骨风、何首乌各12g,水煎服。

(6)郗莶草90g,生白术、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乘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现介绍几种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使用1个月(《实用中医内科学》方)。

②川、草乌各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5~10天为一疗程(贵州医学院附院方)。

③艾叶、红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鳖虫12g,苏木30g,大戟6g,寻骨风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风、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药

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现将常用膏药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伤湿止痛膏(橡皮贴膏):功能驱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止痛。使用时先将皮肤用温水清洗擦干,贴于患处,用手掌将膏药 ,使其粘在皮肤上。凡对橡皮膏过敏,皮肤糜烂有渗液者及外伤合并化脓者,不宜贴用。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关节止痛膏等。临床可任选一种使用。

(2)狗皮膏(膏药):功能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止痛。使用时将膏药加温软化后,贴于患处。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万灵筋骨膏、追风膏、老鹳草膏等,亦可选用。

(3)武力拔寒散(散剂):功能祛风除湿,通阳活血,止痛消肿。用时取药适量,以鸡蛋清略加温开水或人乳与药调成糊状,分摊在蜡纸上,贴于穴位或患处。使用时注意忌生冷,不可内服。皮肤贴药处10天内不可用水洗。脐轮、脚心等处不可贴用。儿童、体弱及浮肿者忌用。

(4)五虎散(散剂):功能与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时以白酒调匀,敷于患处。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内服。每次6g,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药敷疗法

外敷疗法:本法是将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散寒祛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盐500g,同炒热,布包,烫患处。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者。

(2)石蒜、生姜、葱适量捣烂,外敷患处。适用于关节疼痛,怕风畏寒者。

(3)新鲜骨碎补3~5根捣烂敷患处。适用于关节冷痛者。每次5~10分钟即可见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细末,用适量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关节痛处,3~4小时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黄膏涂患处,用纱布盖好,每日换1次。适用于关节红肿者。

(6)仙人掌适量捣成泥状,涂敷患处。

(7)鲜紫花地丁适量,捣烂敷患处。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药液,用毛巾浸透,湿敷患处。

(9)山栀末、飞罗面各等份,用开水或醋、黄酒、蛋清调成糊状,敷痛处。敷处现青色,无碍,数日可退。

(10)绿豆粉和鸡蛋清调敷患处。

以上6~10疗法,均适用于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得冷则舒、屈伸不利者。有较好的清热、消肿、止痛作用。

(11)坎离砂(熨剂):用铁屑和醋混合后,产生温热效应,直接熨敷局部。已被制成外用熨剂成药。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重着,或痛处有肿胀者。

针灸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吗

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疗效。治疗中,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选取相应的穴位。如肩关节痛,取肩前、三角肌;肘关节痛,取曲池、尺泽、手三里;腕关节痛,取阳池、外关、合谷;髋关节痛,取秩边、环跳、殷门;膝关节痛,取阳陵泉、犊鼻、伏兔、足三里;踝关节痛,取丘墟、昆仑、解溪、太溪、承山。针刺手法,急性期用泻法,强 ,甚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放血量为05~10ml。慢性期用平补平泻,中等 ,并可酌加温针或艾灸。除手法外,还可采用电针,以加强 ,提高疗效。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新针疗法有哪些

疗法1

(1)取穴:外关、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外膝眼、阳陵泉、血海、风市、环跳、条口、绝骨、昆仑、肾俞、命门、至阴、阿是穴。

(2)药物及方法:选用复方马钱子注射液,根据患病部位,每次选穴2~3个,每次注射05 ~1ml药液,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4~7日。

疗法2

(1)取穴:上肢取外关为主穴,配曲池、合谷;下肢取阳陵泉为主穴,配绝骨、解溪;腰背取大杼为主穴,配大椎、身柱、至阳、阳关、命门。

(2)药物及方法:用凤仙透骨草、骨碎补注射液,每次选3~6个穴位,每穴注药05~08ml。10次为1疗程,隔日1次,3个疗程后休息2~4周。

疗法3

(1)取穴:①膝眼、鹤顶、阳关、曲泉、委中。②梁丘、血海、阴陵泉、阳陵泉。③足三里、三阴交、昆仑、照海。

(2)方法:每次取各组的1~3穴,隔日1次,交替取穴。用28号毫针5~6寸及电针机。用捻转泻法,重 ,留针20~30分钟,5~10分钟行针1次。电针用疏密波20~30分钟, 强度以能耐受为度,10次为1疗程。

推拿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方法

推拿法(一)

(1)取穴;指掌关节取合谷、后溪、二间、中渚、劳宫、四缝;腕关节取曲池、天井、小海、手三里、等;肩关节取肩贞、天宗、肩井、臂;踝关节取昆仑、丘墟、悬钟、解溪、商丘、太溪、申脉;膝关节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委中、梁丘、丰隆、足三里;髋关节取环跳、秩边、髀关、承扶;下颌关节取下关、合谷、翳风、颊车、内庭;脊柱关节取病变部位相应的督脉和膀胱经有关穴位。

(2)操作手法

①上肢:a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继用滚法、揉法,沿指、腕、肘反复施术,在受累关节处作重点治疗。b捻指间关节;按掐四缝、劳宫;点阳溪、大陵、曲泽,拿合谷、曲池、肩井。c屈伸、摇、搓、拔伸各受累关节。d擦热患处再施拍打诸法,使热透入关节。

②下肢:a患者取卧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沿足太阳经施推、滚、揉、运诸法。b 拿太溪、昆仑、委中;点承扶、环跳、秩边;擦热患处再施拍打诸手法,使热透入关节。

③下颌关节:凡下颌关节受累者可推下关,颊车;按太阳、翳风、外关;拿合谷、内庭。

以上推拿隔日1次,3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期内嘱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1月后再进行下1疗程治疗。

推拿法(二)

(1)病变在四肢者

①取穴:以病变关节为治疗重点。常取八邪、阳溪、阳池、阳谷、内关、外关、后溪、小海、天井、曲池、曲泽、肩贞、天宗、八风、商丘、解溪、丘墟、照海、昆仑、太溪、申脉、飞扬、承山、悬钟、阴陵泉、阳陵泉、膝眼、鹤顶、血海、梁丘、秩边、环跳、承扶。

②操作手法:a患者取坐姿,术者按常规用滚法在患肢手臂内、外侧施治。从肩至腕部,上下往返3~4遍。b接上势,术者循患臂上下循经用拿法,同时重点在肩、肘、腕部配合按、揉曲池、曲泽、手三里、合谷等穴。指间关节作捻法,然后在病变关节施以按揉局部穴位以痛为俞。最后再用揉法施于患肢,并配合被动活动有关关节而结束上肢治疗。时间约10分钟。c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握住患者踝关节上方,另一手以滚法从大腿前部及内、外侧至小腿外侧施术,同时被动伸展活动下肢。随即在踝关节处以滚法治疗,同时伸展内、外翻活动该关节。再循髋、膝关节、踝关节上下先按揉伏兔、梁丘、丘墟、八风等穴。时间约10分钟。d患者俯卧,术者以滚法施于臀部至小腿后侧,并重点施术于髋、膝关节,然后再按揉环跳、秩边、承扶、承山、委中、飞扬、悬钟、太溪、申脉、昆仑等穴。时间约5分钟。

(2)病变在脊柱者

①取穴:以脊柱两旁肌肉为治疗重点。常取夹脊、大椎、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命门、志室、腰阳关穴。

②操作手法:a患者俯卧,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其两侧用滚法施术,并配合后抬腿活动,时间约5分钟。b患者取坐姿,术者于后方用滚法、拿法交替施于颈项两侧及肩部,同时配合颈部左右旋转及俯卧活动,再拿肩井,时间约2分钟。c接上势,用按揉法从颈至腰臀部循经施于上述穴位,先取夹脊,再取其余穴位,最后平推脊柱以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0905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2023-1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