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闭锁不全, 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动心脏手术。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药 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 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 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现将常用膏药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伤湿止痛膏(橡皮贴膏):功能驱风散寒,除湿通络, 活血止痛。使用时先将皮肤用温水清洗擦干,贴于患处, 用手掌将膏药按摩,使其粘在皮肤上。凡对橡皮膏过敏, 皮肤糜烂有渗液者及外伤合并化脓者,不宜贴用。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关节止痛膏等。 临床可任选一种使用。 (2)狗皮膏(膏药):功能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止痛。 使用时将膏药加温软化后,贴于患处。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万灵筋骨膏、追风膏、老鹳草膏等,亦可选用。 (3)武力拔寒散(散剂):功能祛风除湿,通阳活血,止痛消肿。 用时取药适量,以鸡蛋清略加温开水或人乳与药调成糊状, 分摊在蜡纸上,贴于穴位或患处。使用时注意忌生冷,不可内服。 皮肤贴药处10天内不可用水洗。脐轮、脚心等处不可贴用。儿童、 体弱及浮肿者忌用。 (4)五虎散(散剂):功能与武力拔寒散相同, 使用时以白酒调匀,敷于患处。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内服。 每次6g,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药敷疗法 外敷疗法:本法是将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散寒祛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盐500g,同炒热,布包, 烫患处。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者。 (2)石蒜、生姜、葱适量捣烂,外敷患处。适用于关节疼痛, 怕风畏寒者。 (3)新鲜骨碎补3~5根捣烂敷患处。适用于关节冷痛者。 每次5~10分钟即可见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细末,用适量蛋清调成糊状, 外敷关节痛处,3~4小时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黄膏涂患处,用纱布盖好,每日换1次。 适用于关节红肿者。 (6)仙人掌适量捣成泥状,涂敷患处。 (7)鲜紫花地丁适量,捣烂敷患处。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药液,用毛巾浸透,湿敷患处。 (9)山栀末、飞罗面各等份,用开水或醋、黄酒、蛋清调成糊状, 敷痛处。敷处现青色,无碍,数日可退。 (10)绿豆粉和鸡蛋清调敷患处。 以上6~10疗法,均适用于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得冷则舒、 屈伸不利者。有较好的清热、消肿、止痛作用。 (11)坎离砂(熨剂):用铁屑和醋混合后,产生温热效应, 直接熨敷局部。已被制成外用熨剂成药。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 重着,或痛处有肿胀者。 针灸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吗 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疗效。治疗中, 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选取相应的穴位。如肩关节痛,取肩前、 三角肌;肘关节痛,取曲池、尺泽、手三里;腕关节痛,取阳池、 外关、合谷;髋关节痛,取秩边、环跳、殷门;膝关节痛, 取阳陵泉、犊鼻、伏兔、足三里;踝关节痛,取丘墟、昆仑、解溪、 太溪、承山。针刺手法,急性期用泻法,强刺激, 甚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放血量为05~10ml。 慢性期用平补平泻,中等刺激,并可酌加温针或艾灸。除手法外, 还可采用电针,以加强刺激,提高疗效。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新针疗法有哪些 疗法1 (1)取穴:外关、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外膝眼、阳陵泉、 血海、风市、环跳、条口、绝骨、昆仑、肾俞、命门、至阴、 阿是穴。 (2)药物及方法:选用复方马钱子注射液,根据患病部位, 每次选穴2~3个,每次注射05 ~1ml药液,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4~7日。 疗法2 (1)取穴:上肢取外关为主穴,配曲池、合谷; 下肢取阳陵泉为主穴,配绝骨、解溪;腰背取大杼为主穴,配大椎、 身柱、至阳、阳关、命门。 (2)药物及方法:用凤仙透骨草、骨碎补注射液,每次选3~ 6个穴位,每穴注药05~08ml。10次为1疗程, 隔日1次,3个疗程后休息2~4周。 疗法3 (1)取穴:①膝眼、鹤顶、阳关、曲泉、委中。②梁丘、血海、 阴陵泉、阳陵泉。③足三里、三阴交、昆仑、照海。 (2)方法:每次取各组的1~3穴,隔日1次,交替取穴。 用28号毫针5~6寸及电针机。用捻转泻法,重刺激,留针20~ 30分钟,5~10分钟行针1次。电针用疏密波20~30分钟, 刺激强度以能耐受为度,10次为1疗程。 推拿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方法 推拿法(一) (1)取穴;指掌关节取合谷、后溪、二间、中渚、劳宫、四缝; 腕关节取曲池、天井、小海、手三里、等;肩关节取肩贞、天宗、 肩井、臂 ;踝关节取昆仑、丘墟、悬钟、解溪、商丘、太溪、 申脉;膝关节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委中、梁丘、丰隆、 足三里;髋关节取环跳、秩边、髀关、承扶;下颌关节取下关、 合谷、翳风、颊车、内庭; 脊柱关节取病变部位相应的督脉和膀胱经有关穴位。 (2)操作手法 ①上肢:a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 继用滚法、揉法,沿指、腕、肘反复施术, 在受累关节处作重点治疗。b捻指间关节;按掐四缝、劳宫; 点阳溪、大陵、曲泽,拿合谷、曲池、肩井。c屈伸、摇、搓、 拔伸各受累关节。d擦热患处再施拍打诸法,使热透入关节。 ②下肢:a患者取卧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沿足太阳经施推、 滚、揉、运诸法。b 拿太溪、昆仑、委中;点承扶、环跳、秩边; 擦热患处再施拍打诸手法,使热透入关节。 ③下颌关节:凡下颌关节受累者可推下关,颊车;按太阳、翳风、 外关;拿合谷、内庭。 以上推拿隔日1次,30次为1疗程。 疗程间休息期内嘱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1月后再进行下1疗程治疗。 推拿法(二) (1)病变在四肢者 ①取穴:以病变关节为治疗重点。常取八邪、阳溪、阳池、阳谷、 内关、外关、后溪、小海、天井、曲池、曲泽、肩贞、天宗、八风、 商丘、解溪、丘墟、照海、昆仑、太溪、申脉、飞扬、承山、悬钟、 阴陵泉、阳陵泉、膝眼、鹤顶、血海、梁丘、秩边、环跳、承扶。 ②操作手法:a患者取坐姿,术者按常规用滚法在患肢手臂内、 外侧施治。从肩至腕部,上下往返3~4遍。b接上势, 术者循患臂上下循经用拿法,同时重点在肩、肘、腕部配合按、 揉曲池、曲泽、手三里、合谷等穴。指间关节作捻法, 然后在病变关节施以按揉局部穴位以痛为俞。 最后再用揉法施于患肢,并配合被动活动有关关节而结束上肢治疗。 时间约10分钟。c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握住患者踝关节上方, 另一手以滚法从大腿前部及内、外侧至小腿外侧施术, 同时被动伸展活动下肢。随即在踝关节处以滚法治疗,同时伸展内、 外翻活动该关节。再循髋、膝关节、踝关节上下先按揉伏兔、梁丘、 丘墟、八风等穴。时间约10分钟。d患者俯卧, 术者以滚法施于臀部至小腿后侧,并重点施术于髋、膝关节, 然后再按揉环跳、秩边、承扶、承山、委中、飞扬、悬钟、太溪、 申脉、昆仑等穴。时间约5分钟。 (2)病变在脊柱者 ①取穴:以脊柱两旁肌肉为治疗重点。常取夹脊、大椎、大杼、 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命门、志室、 腰阳关穴。 ②操作手法:a患者俯卧, 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其两侧用滚法施术,并配合后抬腿活动, 时间约5分钟。b患者取坐姿,术者于后方用滚法、 拿法交替施于颈项两侧及肩部,同时配合颈部左右旋转及俯卧活动, 再拿肩井,时间约2分钟。c接上势, 用按揉法从颈至腰臀部循经施于上述穴位,先取夹脊, 再取其余穴位,最后平推脊柱以热为度(本过程患者坐姿 和俯卧均可),再按肩井结束治疗。时间约10分钟。 以上治疗连续10天为1疗程,每天治疗1次,疗程间休息3~ 6天左右。 药酒能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吗 酒性辛温走窜,有祛风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 用酒将治疗风寒湿痹之有效中药进行炮制, 则药力借酒力通达四肢关节,使气血行而风湿除,筋骨强而痹病愈。 长期饮用对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常用的有虎骨酒、史国公药酒治疗风湿痹痛兼有肝肾亏虚; 冯了性药酒治疗痹证之寒湿偏重者;三蛇药酒治疗风痹肌肤不仁; 丁公藤风湿药酒治疗瘀血痹痛;五加皮酒治疗痹证而有中气不足者。 此外还有虎骨木瓜酒、虎骨追风酒、豹骨木瓜酒,参茸虎骨酒, 蕲蛇药酒等等。也可用威灵仙、牛膝、杜仲、木瓜、桑枝、党参、 黄芪、当归、白芍等中药1~3味,加入酒中浸泡,自制成药酒。 每次10~15ml,每日2次。 服用药酒应注意阴虚有热或外感风热或风湿热痹以及高血压、 孕妇等均应禁服。还应注意药酒内不要兑入其他酒类或就果菜饮用。 除内服外,史国公药酒、虎骨酒、木瓜酒等还可擦患部, 或加点穴按摩,或加用小木棒叩击,亦有一定疗效。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用哪些药酒 (1)三蛇酒 药物组成:乌梢蛇1500g,大白花蛇200g,蝮蛇100g, 生地500g,冰糖5000g,白酒100kg。 将三种蛇剁去头,用酒洗润切成短节干燥,冰糖加热熔化待用。 将白酒装入酒坛。三蛇、生地直接倒入酒中,加盖密闭, 每天搅拌1次,10~15天开坛过滤,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除风祛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 用法:每次5ml,每日3次。 (2)冯了性药酒 药物组成:羌活、威灵仙、五加皮、丁公藤、桂枝、独活、青蒿子、 麻黄、白芷、小茴香、当归、川芎、栀子、防己、白酒。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主治:适用于痹病风湿痹阻证。 用法:每次10ml,每日1次。 (3)除湿酒 药物组成:虎骨(豹骨代)、防己、云苓、杜仲、松节、秦艽、 狗脊、茄根各12g,续断、伸筋草各9g,独活、蚕矢各6g, 木瓜、枸杞、苍耳子、 莶草各12g,桑枝15g,牛膝12g。 将上药浸于粮酒2500g中,过5日即成。 功效:除风散寒,祛湿通络。 主治:风寒湿痹证。 用法:口服,每次10ml,每日1次。 (4)虎骨木瓜酒 药物组成:制虎骨(豹骨代)、当归、川芎、续断、五加皮、 川牛膝、天麻、红花、白茄根各50g,桑枝200g,秦艽、 防风各25g,木瓜150g。 上药共研粗末,以绢盛,浸入好高粱酒10kg中,浸至7日, 滤去渣,澄清后加冰糖1kg。 功效:散寒除风,祛湿通络,活瘀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证。 用法:随量饮用。 (5)木瓜牛膝酒 药物组成:木瓜120g,牛膝60g,桑寄生60g。 将上药浸入大曲酒500ml中7天。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属瘀血痹阻者。 用法:每服10ml,每日2次。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可促进气血运行,舒筋通络,减轻疼痛。 常用的物理疗法有: (1)离子导入:干姜、桂枝、赤芍、当归各2g,羌活、葛根、 川芎、海桐皮、姜黄、乳香各 1g,装入25cm×15cm的袋中, 缝合置蒸锅内加热至气透出布袋,取出稍降温至40℃~42℃ ,热敷患处加直流电导入。 (2)红外线照射:肿痛部位照射,每日1次,每次15~ 20分钟。 (3)蜡疗:将蜡袋加温软化后,置于患处,每日1次,每次15~ 20分钟。 (4)按摩疗法:可先用推、理、揉手法,轻轻按摩, 使患部肌肉松弛,气血畅行;继用点、按、捏、拿手法, 达到舒筋活络止痛的目的;最后用摇、滚、揉手法,作善后处理。 每次30~50分钟,2~3天1次。 以上疗法可单独实施,也可相互结合。如熏洗后加按摩或理疗, 红外线照射后加外敷等。进行各种辅助疗法时,应加注意。 采用热疗时,如熏洗、蜡疗不要烫伤皮肤; 外敷药有不少对皮肤刺激性较大,应每日或及时更换,不可久敷; 按摩时切忌用猛力、暴力,以免造成骨折等。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食疗方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治疗用药的同时,配合饮食疗法, 有相得益彰之功。现将几种食疗方介绍如下: (1)生姜鸡:用刚刚开叫的公鸡1只,生姜100~250g, 切成小块,在锅中爆炒焖熟,不放油盐。会饮酒者可放少量酒, 1天内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用于关节冷痛,喜暖怕寒者。 (2)鹿茸鸡:以当年的公鸡1只,鹿茸3~6g,在锅内焖熟, 不放油盐。吃肉喝汤,两天吃完。 可根据情况每隔1周或半月吃1次。夏天及关节红肿疼痛者勿用。 (3)赤小豆粥: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适量。 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除湿热。 (4)苡米粥:苡米30g、淀粉少许、砂糖、桂花适量。 先煮苡米,米烂熟放入淀粉少许,再加砂糖、桂花。作早餐用, 能清利湿热,健脾除痹。 (5)防风苡米粥:防风10g,苡米30g。水煮,每日1次, 连服1周,能清热除痹。 (6)木瓜汤:木瓜4个,蒸熟去皮,研烂如泥,白蜜1kg炼净。 将两物调匀,放入净瓷器内盛之。每日晨起用开水冲调1~ 2匙饮用。能通痹止痛。 (7)葱白粥;煮米做粥,临熟加入葱白,不拘时食, 食后覆被微汗,能解表散寒。
好,我们先讲一下肩部练习三角肌前束的姿势,我们常见的三角肌前束练习有哑铃前平举,有哑铃劲前推举和哑铃阿诺式推举,这些动作呢,都是非常实用,非常简单的,好,所以,这些动作只适合中级或者中级以上更高水平的健身人士使用。
2、哑铃劲前推举(三角肌前束)00:28
好,我们讲到哑铃劲前推举,同样的如果你是初级可以选择把手臂打开,掌心相对,好,在这个时候手肘与肩部相水平,吐气,将双臂举起,在我们额头的上方,而不是正上方,上方,吸气打开,如果你训练了很久我们可以选择掌心向前,在这个时候挺胸收腹,吐气将哑铃向头部斜上方45度角的位置方向推出去,吸气打开,挺胸,你会看到我三角肌的前束会有明显的受力,OK,好的。
3、阿诺式推举(三角肌前束)01:04
如果你把我们前面的一跟二的个动作完全掌握住了,我们可以尝试一下三,阿诺式推举,这个动作有现任州长阿诺德发明的,非常的实用,大家对阿诺德有很多的了解,他的前身是一个健美运动员,这个动作呢是高级动作所以你务必要一跟二完全掌握好,首先将我们的双脚打开,挺胸收腹,慢慢的将双手掌心朝向我们的面部,手肘略抵于肩膀,收腹,当我们吐气的时候手腕旋转向前内推出去,受力的地方仍然是我们三角肌的前束,但是受力的效果要比前面强出一到两倍,呼吸慢落,换另外一只手臂,吐气,好,吸气慢落。这个动作里面我们双臂要交替使用,手臂要交替使用,组数3组到5组之间,数量可以选择20、左一右二,前面两个动作我们是同时进行的,数量12到15之间。好,抓紧时间,训练你的三角肌的前束吧。
4、哑铃侧平举(三角肌中束)02:26
好,下一个环节我们进入到三角肌中束的训练。打开你的双脚,在这个时候我们选择的姿势大多是站姿的,双脚的间距,挺胸收腹,一定要牢记,在这个时候将腹部收紧,如果你是个初学的人士,我们可以将手臂打直,做一个简易的侧平举,手肘不要弯曲肩部不要耸起,吸气将手臂慢慢的落下,非常的简单,选择10磅,选择5磅或者选择更轻的,哪怕一瓶矿泉水都可以,那么我们在这里讲的第二个动作会难一些,手臂微微弯曲,看一下我左边的影像,双腿微微弯曲,头部收紧,挺胸,你可以选择将哑铃放到我们大腿的前侧或者是将哑铃放到大腿的外侧,做靠拢或者是立式,挺胸收腹,吐气时将手臂打开,你会看到我的手臂跟刚才的前侧平举大不相同,我们手肘要弯曲,弯曲的角度如果打直就是90度,再加45度就变成我要求的135度左右,挺胸收腹吸气慢慢向下落,好,吐气的时候将双臂侧平举,手肘一定要记住微微弯曲,手肘的高度与肩部相水平,吸气慢落,你可以将哑铃相接触,然后吐气发力举起,停顿时间大约1秒钟左右,吸气落下来,好,吐气,吸气落下。动作就是这样简单,你可以选择10磅的完成12个,也可以选择5磅的完成20个。
记住这个动作容易出现错误,为什么呢,很多人在练习的过程中先把肩膀耸起来,这样无形中会让我们的斜方肌会先受力,然后是三角肌中束,这样达不到我们的训练的效果。所以呢一定注意挺胸收腹,沉肩,让所以力量集中到我们三角肌的中束,当进行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力量是在我们三角肌的中束里面,好,感觉这里,找到这里酸酸的,胀胀的,好,OK。
5、哑铃俯身划船(三角肌后束)04:45
接下来我们讲三角肌的后束,在我们后臂的后侧你会看到一个小小的三角形的位置,这就是我们三角肌的后束,在这里,OK三肌的后束很容易练习,例如说我们在做俯身向后划船的时候呢,就可以很好的练习,同时这里我要讲一点,我们在练习三角肌的后束的时候,有些时候会选择一个坐姿的器械也可以练习,例如说做引体向上,也可以练习,当然在这里呢,我们用哑铃练习会更方便一些,打开双脚做俯身状,挺胸收腹,臀部向后,好,腹部要收紧,选择一个适合你的重量,将双手掌心相对,或者是掌心向后,打开时手臂弯曲,尽量不要将手肘向外翻,手肘肘关节与我们的肩关节相水平,吸气慢慢落下来,当我们发力的时候吐气将手臂慢慢提起,吸气慢慢落下来,始终保持我们的背部是挺直的,尽量不要出现塌腰的现象,好的,开始吧。让我们起身的时候,以把气吐出去,做一个绕肩,可以放松一下我们的肩部找一下感觉,本组动作可以进行10个到15个,每组之间间隔2分钟,快速找到我们肩部发酸发热发烫的感觉。
疤痕性皮肤就是疤痕即使消除了还是会再产生疤痕的。疤痕体质的人不只是留疤痕,而且疤痕还会增生,也就是疤痕会凸起来。
分享
定义
疤痕的形成是由于机体炎症反应,胶原的合成与降解不平衡、异常粘多糖的出现以及纤维细胞的增生所造成。增生性疤痕中淋巴回流减少,局部水肿,可导致疤痕的肥厚,是机体创伤修复的必然产物。
稳定型和不稳定型瘢痕
不稳定型瘢痕
指创口愈合早期,瘢痕组织多处于增殖阶段。临床所见为瘢痕高出皮面,色潮红,质坚硬,常有痛痒感觉,瘢痕组织充血,容易起水泡,创面时愈时坏,这一过程常需6个月到一年左右。
稳定型瘢痕
指创口愈合半年以后,瘢痕组织逐渐趋于成熟,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的成份逐渐减少,胶原纤维呈年轮样结节状排列,变成互相平行的束状排列。此时,临床所见瘢痕组织充血消退,色泽变淡,外形也渐趋平整,质地变软,基底日渐松软,痛痒感觉减轻或缓解。这种退行性变化,时间由几个月至数年不等。
瘢痕增生的影响因素
(1)皮肤张力和部位:人类皮肤有张力松弛线(RSTL)。凡切口平行于RSTL者,所受张力低;而垂直于RSTL时张力高,易引起纤维增生。有人证明,垂直于RSTL的瘢痕宽度是平行于该线切口瘢痕宽度的2倍。手术时应按皮纹或皮肤张力线作切口,以减少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张力不同。下颏、胸骨前、三角肌、上背部、肘、髋、膝、踝和足背等,皮肤张力大,活动多,是瘢痕好发部位。相反,眼睑、前额,腰部、前臂、小腿、外生殖器、乳晕等部位,皮肤张力低,瘢痕轻且发生率低。
(2)年龄:瘢痕疙瘩是青年人的疾病,老年人并不常见。主要是由于青少年处于青春发育期,组织生长旺盛,创伤后反应性强,皮肤张力大,易发生疤痕增生倾向。而老年人皮肤松弛,张力小,胶原纤维反应低下,故发生率低。
(3)皮肤色素:与瘢痕疙瘩有密切关系。
(4)感染:急慢性感染愈合后都有不同程序的瘢痕增生。
(5)创面异物:灰尘、滑石粉、线结等可刺激瘢痕增生。
瘢痕的类型及其特征
(1)浅表性瘢痕:多见于擦伤和浅度烧伤后,特征是外观稍粗糙,有色素改变,局部平而软,无功能障碍,一般不需处理。
(2)增生性瘢痕:又称肥大性瘢痕,多见于深二度和浅三度烧伤及厚的中厚皮片供皮区的创面自行愈合后。特征是厚(可达1-2厘米)而硬,呈红色或暗紫色,痛且痒,常影响工作和休息。约6个月后,瘢痕渐趋柔软而稍平坦,充血减退,毛细血管减少,痒痛症状渐减轻或消失。
(3)萎缩性瘢痕:又称不稳固瘢痕,常见于头部颅骨电击伤后,大面积烧伤和慢性溃疡愈合后。瘢痕硬,局部血管少,呈淡红色或白色,深部组织紧密粘连,不能耐受摩擦和负重。破溃后常经久不愈,晚期可导致恶性变。
(4)挛缩性瘢痕:多见于深度烧伤创面未行植皮而任其自行愈合者,常严重破坏功能,如睑外翻、唇外翻、颏胸粘连、各关节屈曲挛缩畸形。长期的瘢痕挛缩可影响肌肉、肌腱、神经的发育,引起关节僵硬、脱位、畸形。
(5)瘢痕疙瘩:又称蟹足肿,为结缔组织形成的肿块。多见于烧伤、损伤或未引起患者注意的轻微损伤后形成。瘢痕边缘明显高出皮肤,且超过原病变范围,呈粉红色或紫红色,极硬,无弹性,血供差。瘢痕疙瘩特别好发于身体上半部。头、颈、胸骨正中、肩和上臂是多发部位,而眼睑、乳晕和阴茎等部位则很少发生。
(6)蹼状瘢痕:瘢痕呈皱褶状,形似鸭蹼。此类瘢痕最常见于烧伤,偶见于皮肤的切割撕裂和手术切口位置不当。大型蹼状瘢痕多发于颈前、腋窝、肘窝及会阴部,小型的常见于内外眦、鼻唇沟、口角、鼻孔、指掌侧、指蹼、虎口、尿道口、阴道口等部位。
此外,尚有凹陷性瘢痕,桥状瘢痕和线状瘢痕等类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