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单独考试招生考试医学护理类大纲

2019年浙江单独考试招生考试医学护理类大纲,第1张

#高考# 导语 高考频道了解整理到,2019年浙江单独考试招生考试医学护理类大纲,一起了解下吧:

  2019年浙江单独考试招生医学护理类考试大纲

 医学护理类理论知识

 一、考试大纲说明

 (一)考试形式

 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二)考试时间

 理论知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分值分配

 1必考模块:医学基础综合知识,分值90分。包括人体形态、人体机能。

 2选考模块:相关专业知识,分值60分。考生可根据中职所学专业在三个备选项目中自主选择其中之一。

 (1)项目一护理专业知识:包括走进护理,护理评估,护理技术,内外科护理相关知识。

 (2)项目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知识:包括人体运动学,康复评定,物理治疗相关知识。

 (3)项目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包括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相关知识。

 (四)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

 (五)考试能力要求

 本大纲在考试内容和具体要求中,提出了三个认知能力层次的要求,即了解、熟悉、掌握。

 二、考试内容及范围

 必考模块:医学基础综合知识

 人体形态

 (一)运动系统

 1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骨和骨连结:

 (1)掌握骨的构造;熟悉骨的分类;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2)掌握关节的基本构造;熟悉关节的辅助性结构;了解关节的运动。

 (3)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熟悉颈椎、胸椎、腰椎和骶骨的主要形态特点。

 (4)掌握椎间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熟悉椎骨间的连结概况;熟悉脊柱的整体观和运动;掌握胸廓的组成;了解胸骨和肋骨的形态,肋骨与胸椎、肋软骨与胸骨之间的连结。

 (5)掌握上肢骨、下肢骨的组成、排列;了解各骨的形态。

 (6)掌握肩、肘、髋和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熟悉桡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7)掌握骨盆的组成和分部。

 (8)掌握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名称;熟悉新生儿颅的特征。

 (9)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10)掌握临床常用的骨性标志。

 3肌学

 (1)了解骨骼肌的作用、形态和分布,了解肌的辅助结构;了解躯干肌的分部和各部肌的名称。

 (2)熟悉头肌的分部、主要面肌和咀嚼肌的名称。

 (3)掌握胸锁乳突肌位置与作用。

 (4)掌握膈的裂孔及其所通过的结构、膈的作用;熟悉膈的位置、形态。

 (5)掌握腹前外侧群各肌的名称、位置、层次、形态;熟悉腹直肌鞘的构成。

 (6)掌握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和通过的内容物,了解其临床意义。

 (7)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了解上肢肌的分部;了解前臂肌的分群及作用。

 (8)掌握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了解下肢肌的分部和分群。

 (二)内脏学

 1掌握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消化系统

 (1)消化管

 ①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②掌握咽峡的构成;熟悉舌的形态和舌的名称及功能、颏舌肌的作用。

 ③熟悉牙的形态和构造、牙式及牙周组织。

 ④掌握腮腺、下颌下腺的位置及腺管的开口部位。

 ⑤掌握咽的位置、分部和交通以及腭扁桃体的位置。

 ⑥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食管的狭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⑦掌握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⑧掌握小肠的分部;熟悉十二指肠的位置、形态和分部,熟悉空、回肠的区别。

 ⑨掌握大肠的分部、盲肠和结肠的外形特征、盲肠与阑尾的位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了解回盲瓣的形态、位置及作用。

 ⑩熟悉结肠分部和各部的位置;掌握直肠的位置、弯曲和肛管黏膜的结构特点。

 (2)消化腺

 ①了解消化腺的组成,掌握肝的位置和形态,熟悉肝上、下界的体表投影。

 ②掌握胆囊的位置、形态,熟悉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③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和胆汁的排出途径。

 ④熟悉胰的位置、分部和胰管的开口部位。

 3呼吸系统: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道

 ①掌握呼吸道的组成和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②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其开口部位;了解固有鼻腔黏膜的分部。

 ③熟悉喉的位置和喉软骨的名称、数量,掌握喉腔的形态和分部。

 ④熟悉气管的位置,掌握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及临床意义。

 (2)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掌握肺下界的体表投影;了解肺段的概念。

 (3)掌握胸膜、胸膜腔、肋膈隐窝和纵隔的概念;熟悉壁胸膜的分部,壁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了解纵隔的分部和内容。

 4泌尿系统: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

 (1)掌握肾的形态、位置和冠状(额状)切面的结构,熟悉肾的被膜。

 (2)掌握输尿管的分部和狭窄,熟悉输尿管的行程。

 (3)熟悉膀胱的位置、形态和毗邻;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黏膜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5生殖系统:掌握生殖系统的组成。

 (1)男性生殖器

 ①掌握:男性生殖器的组成;精索的概念、位置和内容;男性尿道的弯曲、狭窄和分部。

 ②熟悉:睾丸、附睾的位置和形态;输精管的分部,射精管的合成及开口部位;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阴茎的构造。

 ③了解:输精管结扎术常选用的部位;精子的排出途径。

 (2)女性生殖器

 ①掌握:女性生殖器的组成;卵巢的形态、位置;输卵管的位置和分部;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

 ②了解:输卵管结扎术的常用部位;阴道穹后部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6腹膜

 (1)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

 (2)熟悉:腹膜与器官的关系;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大网膜的位置与功能;直肠膀胱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三)脉管系统

 1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

 2心血管系统

 (1)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及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概念;

 (2)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及心各腔的形态结构;掌握心传导系统的组成;熟悉心包的构成和心包腔的概念;了解心壁的构造,心的体表投影。

 (3)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重要分支及其分布范围。

 (4)了解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的行程;熟悉动脉韧带的位置及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意义。

 (5)掌握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部,主动脉弓的分支。

 (6)熟悉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和行程,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其分布;了解颈动脉小球、颈动脉窦的位置和作用。

 (7)熟悉上下肢动脉主干的名称和行程,上下腔静脉的合成和收集范围,颈内、颈外和锁骨下静脉的起止、行程。

 (8)熟悉腹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支、分布。

 (9)掌握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下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

 (10)掌握子宫动脉的起始及其与输尿管的位置关系;了解髂内动脉的主要分支。

 (11)掌握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的行程、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

 (12)掌握大隐静脉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了解小隐静脉的起始、行程和注入部位。

 (13)掌握肝门静脉的合成、主要属支和收集范围,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之间的主要吻合和临床意义。

 3淋巴系统

 (1)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掌握胸导管及右淋巴导管的注入部位和收集范围。

 (2)熟悉淋巴干的名称及收集范围;熟悉脾的位置和形态。

 (四)感觉器

 1了解感受器结构的种类和功能。

 2视器

 (1)了解视器的组成。

 (2)掌握眼球壁的层次、各层的分部及形态结构特点;掌握眼球内容物的名称和作用。

 (3)熟悉房水的循环途径;熟悉泪器的组成和鼻泪管的开口部位;熟悉眼球外肌的名称和作用;了解结膜的形态结构。

 3前庭蜗器

 (1)了解前庭蜗器的组成;了解外耳道的走向,内耳的组成,声波传导途径。

 (2)掌握咽鼓管的交通、功能及小儿咽鼓管的结构特点和临床意义;掌握听觉感受器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3)熟悉中耳的组成,骨迷路和膜迷路的分部,鼓膜的位置、分部。

 (五)内分泌系统

 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各内分泌腺的形态。掌握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和胸腺的位置。

 (六)神经系统

 1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分部和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2中枢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

 ①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掌握脊髓灰质、白质的位置。

 ②掌握脑的分部和位置;掌握脑干、小脑、间脑和端脑的位置、组成、功能和临床意义;熟悉下丘脑的组成;了解脑干内纤维束的联系概况及重要纤维束的名称、功能。

 ③了解各脑室的位置和联通。

 (2)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①熟悉脑、脊髓被膜的层次及蛛网膜下隙和硬膜外隙的位置;了解硬脑膜窦的概念。

 ②掌握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③掌握脑脊液的产生及其循环途径。

 3周围神经系统

 (1)脊神经

 ①熟悉:脊神经的组成分支、纤维成分及前、后支的分布规律;膈神经的分布。

 ②掌握: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和腋神经的分布及损伤后的表现;股神经、坐骨神经的行程和分布;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分布。

 ③了解: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和位置;胸神经前支的分布及其节段性。

 (2)脑神经

 掌握12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熟悉其成分、行程和分布;熟悉内脏神经的概念和区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部位;了解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3)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①了解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②掌握浅感觉、躯干和四肢的本体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和行程(各级神经元及纤维束的名称和位置、交叉部位、皮质投射区)。

 ③掌握锥体束的组成,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概念。

 ④熟悉皮质脊髓侧束的行程、皮质核束的的行程及其对脑神经运动核控制的概况。

  骨骼系统

  一中轴骨 (一)椎骨 包括: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块 (二)肋骨(从第一到第十二,共12对) (三)胸骨 (四)胸廓 二颅骨 (一)脑颅骨 包括: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各1块) 顶骨、颞骨(各1对) (二)面颅骨 包括: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各1对) 下颌骨、舌骨、犁骨(各1块) 三附肢骨骼 (一)上肢骨(共64块,每侧各32块) 1肩胛骨 2锁骨 3肱骨 4前臂骨 ①桡骨 ②尺骨 5手骨 ①腕骨(共8块) 包括: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②掌骨(共5块) ③指骨(共14块,除拇指2块其余各指均为3块) (二)下肢骨 1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融合而成)。 2股骨 3髌骨 4小腿骨 ①胫骨 ②腓骨 5足骨 ①跗骨(共7块) 包括: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各1块) 楔骨3块 ②跖骨(共5块) ③趾骨(共14块,除拇趾2块其余各趾均为3块)

  [编辑本段]肌肉系统

  一头部肌 (一)颅面肌 1颅顶肌 2眼周围肌(眼轮匝肌) 3口周围肌(眼轮匝肌) (二)咀嚼肌 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二颈前外侧肌 (一)颈浅层肌和颈外侧肌 包括: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二)舌骨上肌群 包括:二腹肌、茎突舌骨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 (三)舌骨下肌群 包括: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四)椎外侧肌 1前斜角肌 2中斜角肌 3后斜角肌 三躯干肌 (一)背部深层肌 1夹肌 包括:头夹肌、颈夹肌 2竖脊肌 (二)枕下肌 (三)胸部肌 1肋间肌 ①肋间外肌 ②肋间内肌 ③肋间最内肌 2膈肌 (四)腹部肌 1腹前外侧群 ①腹外斜肌 ②腹内斜肌 ③腹横肌 ④腹直肌 2后群 包括:腰大肌、腰方肌 (五)盆部肌 包括:肛提肌、尾骨肌、梨状肌、闭孔内肌 四上肢肌 (一)连接上肢与脊柱的肌 1斜方肌 2背阔肌 3菱形肌 4肩胛提肌 (二)连接上肢与胸壁的肌 1胸大肌 2胸小肌 3前锯肌 (三)肩胛部肌 1三角肌 2冈上肌 3冈下肌 4小圆肌 5大圆肌 6肩胛下肌 (四)上肢肌 1前群 ①喙肱肌 ②肱二头肌 ③肱肌 2后群(为肱三头肌) (五)前臂肌 1前群第一层 ①肱桡肌 ②旋前圆肌 ③桡侧腕屈肌 ④掌长肌 ⑤尺侧腕屈肌 2前群第二层(为指浅屈肌) 3前群第三层 包括:拇长屈肌、指深屈肌 4前群第四层(为旋前方肌) 5后群浅层 ①桡侧腕长伸肌 ②桡侧腕短伸肌 ③指伸肌 ④小指伸肌 ⑤尺侧腕伸肌 6后群深层 ①旋后肌 ②拇长展肌 ③拇短伸肌 ④拇长伸肌 ⑤示指伸肌 (六)手肌 1外侧群(为大鱼肌) 2内侧群(为小鱼肌) 3中间群(包括:骨间肌7块、蚓状肌4块) 五下肢肌 (一)髂区肌 1髂腰肌 2腰小肌 (二)臀肌和大腿肌 1臀肌 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 2大腿肌 ①前群 包括:阔筋膜张肌、缝匠肌、股四头肌 ②内侧群 包括:股薄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 ③后群 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三)小腿肌 1前群 包括: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 2外侧群 包括: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3后群 ①后群浅层 包括: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 ②后群深层 包括: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 (四)足肌 1足背肌 2足底肌 3足固有肌

  [编辑本段]消化系统

  一口腔 (一)口腔黏膜 (二)口唇与颊 (三)牙龈 (四)腭 (五)牙 (六)舌 二唾液腺 (一)腮腺 (二)下颌下腺 (三)舌下腺 三咽 (一)鼻咽 (二)口咽 (三)喉咽 四消化管 (一)食管 (二)胃 (三)小肠 1十二指肠 2空肠 3回肠 4盲肠 5阑尾 6结肠 7直肠 8肛管 五消化腺 (一)胰 (二)肝 (三)肝外胆道 1肝总管 2胆囊 3胆总管 六腹膜 (一)腹膜腔 (二)腹膜隐窝 1肝肾隐窝 2陷凹 (三)网膜 1小网膜 2大网膜 3网膜囊 七系膜 (一)肠系膜 (二)阑尾系膜 (三)横结肠系膜 (四)乙状结肠系膜

  [编辑本段]韧带系统

  (一)肝的韧带 1镰状韧带 2冠状韧带 3三角韧带 4肝圆韧带 (二)脾的韧带 1胃脾韧带 2脾肾韧带

  [编辑本段]呼吸系统

  一鼻 (一)外鼻 (二)鼻腔 1鼻前庭 2固有鼻腔 (三)鼻旁窦 1上颌窦 2额窦 3蝶窦 4筛窦 二喉 (一)喉的软骨 1甲状软骨 2环状软骨 3勺状软骨 4会厌软骨 (二)喉的连接 1环勺关节 2环甲关节 3弹性圆锥 4甲状舌骨膜 (三)喉肌 (四)喉腔 (五)喉黏膜 三气管和主支气管 (一)气管 (二)主支气管 1右主支气管 2左主支气管 四肺(左右各一) 五胸膜 (一)胸膜的分部 1脏胸膜 2壁胸膜 (二)壁胸膜的分部 1胸膜顶 2肋胸膜 3膈胸膜

  [编辑本段]泌尿系统

  一肾(左右各一) (一)结构 1肾小盏 2肾大盏 3肾盂 (二)肾的被膜 1纤维囊 2脂肪囊 3肾筋膜 二输尿管(左右各一) 三膀胱 四尿道

  [编辑本段]脉管系统

  一心血管系统 (一)血管的种类 1动脉 包括: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微动脉 2毛细血管 3静脉 包括: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微静脉 (二)心 1心壁 包括: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 2心骨骼 包括:纤维三角2个(即:左、右纤维三角) 瓣环4个(即:肺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环、二尖瓣环、三尖瓣环) 3心间隔 包括:房间隔、室间隔 4心的内腔 ①右心房 包括:固有心房、腔静脉窦 ②右心室 包括: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流出道 ③左心房 包括:左心耳、左心房窦 ④左心室 包括:左心室流入道、左心室流出道 5心的传导系 ①窦房结 ②房室结 包括:前结间束、中结间束、后结间束 ③房室束 包括:左束支、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 (三)心的血管 1冠状动脉 ①左冠状动脉 包括:前室间支、旋支 ②右冠状动脉 包括:后室间支、左室后支 2心的静脉 ①心最小静脉 ②心前静脉 ③冠状窦 包括: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 (四)心包 1纤维心包 2浆膜心包 3心包窦 (五)动脉 1肺动脉干 ①左肺动脉 ②右肺动脉 2主动脉 ①升主动脉 ②主动脉弓 包括: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③头臂干 包括: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 3头颈部的动脉 ①颈总动脉 包括:颈内动脉、颈外动脉 ②颈外动脉 向前发出: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舌动脉 向后发出:枕动脉、耳后动脉 自内侧壁发出:咽升动脉 终末支是:上颌动脉、颞浅动脉 ③颈内动脉(入颅腔) 4上肢的动脉 ①锁骨下动脉 包括: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 ②腋动脉 包括: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后动脉 ③肱动脉 包括:桡动脉、尺动脉 ④桡动脉 包括:掌浅支、拇主要动脉 ⑤尺动脉 包括:骨间总动脉、掌深支 ⑥掌浅弓、掌深弓 5躯干的动脉 ①胸主动脉 a壁支 包括:肋间后动脉、膈上动脉 b脏支 包括:支气管支、心包支、食管支 ②腹主动脉 a壁支 包括:膈下动脉、腰动脉、骶正中动脉 b脏支 成对的脏支: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 不成对的脏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6盆部的动脉 ①髂总动脉 包括:髂内动脉、髂外动脉 ②髂内动脉 a壁支 包括: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臀上动脉、闭孔动脉 b脏支 包括:膀胱下动脉、直肠下动脉、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 ③髂外动脉 包括:腹壁下动脉、旋髂深动脉 7下肢的动脉 ①股动脉 包括:股深动脉、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 ②腘动脉 包括:胫前动脉、胫后动脉 ③胫前动脉 ④胫后动脉 包括:腓动脉、足底内侧动脉、足底外侧动脉 ⑤足背动脉 包括:弓状动脉、足底深支、第一趾背动脉、足底弓 ⑥足底弓 (六)静脉 1肺循环的静脉 包括:左肺上、下静脉,右肺上、下静脉 2体循环的静脉 ①上腔静脉系 接纳: a头臂静脉(接纳:椎静脉、胸廓内静脉、甲状腺下静脉、肋间最上静脉) b头颈部的静脉 接纳: I 颈内静脉(接纳:颅骨、脑、面、浅部和颈部大部分区域的静脉) 即:颅内属支 颅外属支(接纳:面静脉、下颌后静脉、舌静脉、咽静脉、甲状腺上、中静脉) II 颈外静脉 III锁骨下静脉 C上肢的静脉 包括:上肢的浅静脉(接纳: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上肢的深静脉(接纳:腋静脉) d胸部的静脉 包括:胸腹壁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脊柱的静脉(接纳:椎内静脉丛、椎外静脉丛) ②下腔静脉系 接纳: a下腔静脉 b髂总动脉 接纳:(髂内静脉、髂外静脉) c下肢的静脉 包括:下肢浅静脉(接纳:小隐静脉、大隐静脉) 下肢深静脉(接纳:腘静脉) d下腔静脉的属支 包括:壁支(接纳:膈下静脉、腰静脉) 脏支(接纳:睾丸静脉、卵巢静脉、肾静脉、肾上腺静脉、肝静脉) e肝门静脉系统 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接纳:肠系膜上、下静脉、胃左、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

  [编辑本段]淋巴系统

  (一)淋巴组织 (二)淋巴管道 1毛细淋巴管 2淋巴管 3淋巴干 ①左、右颈干 ②左、右锁骨下干 ③左、右支气管纵隔干 ④左、右腰干 ⑤肠干 4淋巴导管 ①右淋巴导管 包括: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右支气管纵隔干 ②胸导管 (三)淋巴器官 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和胸腺 (四)全身各部的淋巴结 头颈部的淋巴结 1头部的淋巴结 ①枕淋巴结 ②乳突淋巴结 ③腮腺淋巴结 ④下颌下淋巴结 ⑤颏下淋巴结 2颈部的淋巴结 ①颈前淋巴结 ②颈外侧淋巴结 a颈外侧浅淋巴结 b颈外侧深淋巴结 包括:咽后淋巴结、颈内二腹肌淋巴结(角淋巴结)、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上肢的淋巴结 1肘淋巴结 2腋淋巴结 ①外侧淋巴结 ②胸肌淋巴结 ③肩胛下淋巴结 ④中央淋巴结 ⑤尖淋巴结 胸部的淋巴结 1胸壁淋巴结 ①胸骨旁淋巴结 ②肋间淋巴结 ③膈上淋巴结 2胸腔脏器淋巴结 ①纵隔前淋巴结 ②纵隔前淋巴结 ③气管、支气管和肺淋巴结 包括:肺门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 腹部的淋巴结 1腹壁的淋巴结 2腹腔不成对脏器的淋巴结 ①沿腹腔干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②沿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③沿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盆部的淋巴结 1髂外淋巴结 2髂内淋巴结 3骶淋巴结 下肢的淋巴结 1腘淋巴结 2腹股沟淋巴结 包括: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

为什么接种疫苗时采用的是肌肉注射方式?

 

由于新冠疫情,我国近期实行全民打新冠医疗政策。新冠疫苗注射采用的是肌肉注射。那么肌肉注射与平常接触其他疫苗时用的皮下注射法有什么区别?

皮下注射法与静脉注射不同。静脉注射是指的把药物直接注入血管,而皮下注射法是注入脂肪层。但是流感疫苗比较特殊,儿童和成人最长于上臂三角肌,采取肌肉注射直接深入肌肉组织。绝对不能使用静脉注射。流感疫苗,肌肉注射药品很容易进入组织血液当中后进入毛细血管再汇入静脉,或者直接进入小静脉等淋巴细胞。有大静脉心脏右房,经肺循环后回到左房,达到体循环的效果。不需用所有注射的疫苗流体进入肝脏就可以直接循环到全身各处。

肌肉注射是向上臂三角肌垂直90度角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式。把药物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肌肉注射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治疗时效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肌肉注射是小儿患病时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

疫苗主要的这种方式就是肌肉注射,而肌肉注射是我们日常疫苗注射时常用的方法。这也和疫苗中含有一些需要肌肉吸收的物质有关,也就是说为了让疫苗尽快的发挥效果,肌肉注射这种方法最为简单方便,可以避免一些疫苗污染和感染等问题。

新冠疫苗采用的是活性疫苗的方式进行接种的,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更加有利于疫苗在我们的身体内发挥作用。而且比起皮下注射,更加方便。相对来说在注射时起的副作用也更小。所以,在此次疫苗接种时,使用的是肌肉注射法。

你好,左肩MRI平扫结果:左侧肱骨头前方三角肌内可见t1,t2等高信号灶,边界不清,其内可见斑点状低信

灶;相邻肱骨头可见轻度反应性改变;肱骨头髓腔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这是医学术语,实际上是没事的,只不过肌肉钙化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096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2023-1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