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注射法
一、皮内注射法(ID)
皮内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一)目的
1.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局部反应。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二)部位
1.皮肤试验 取前臂内侧下段。因该处皮肤较薄,皮色较淡,易于注射和辨认。
2.预防接种 常选用三角肌下缘部位注射,如卡介苗、百日咳疫苗等。
(三)用物
注射盘内放无菌1ml注射器和45~5 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四)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做皮试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如对需要注射的药液有过敏史,则不能作皮试,应和医生取得联系,更换其他药物后再作试验。
2.用1ml注射器及针头,抽取药液,排尽空气。
3.选前臂掌侧(或三角肌下缘部位),用70%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5度至15度刺入皮内(图10-5)。
4.待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注入药液01ml, 药量要准确,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
5.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切勿按揉,清理用物,按时观察反应。
图10-5 皮内注射法
6.如需作对照试验,用另一注射器和针头,在另一前臂的相同部位,注入01ml等渗盐水20分钟后,对照观察反应。
(五)注意事项
皮肤消毒忌用碘酊,进针勿过深,拔针不按压,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
二、皮下注射法(H)
皮下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一)目的
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3.预防接种。
(二)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图10-6)。
图10-6 皮下注射部位
(三)用物
注射盘内无菌1-2m注射器和55~6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四)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选择注射部位,用2%碘酊和70%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待干。
2.将药液吸入注射器,排尽空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30度到40度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图10-7),迅速刺入针头的三分之二,放开左手固定针栓,抽吸无回血,即可推注药液。
3.注射完毕,用消毒棉签轻按针刺处,快速拔针,清理用物。
(五)注意事项
1.针头刺入角度不宜大于45度,以免刺入肌层。
2.尽量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皮下注射。
3.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轮流注射。
4.注射少于1ml的药液,必须用1ml注射器,以保证注入药液剂量准确。
图10-7 皮下注射法
三、肌内注射法(IM 或im)
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
(一)目的
1.和皮下注射同,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2.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
(二)部位
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1)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服务员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图10-8)。
(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图10-8)。
作者: 天使也美丽 2006-2-20 22:51 回复此发言
--------------------------------------------------------------------------------
2 第三节 常用注射法
图10-8 臀大肌肌内注射定位法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1)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这样骼嵴、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与中指间构成的角内(图10-9)。此处血管、神经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故被广泛使用。
(2)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病人自体手指宽度)为标准。
为使臀部肌肉松弛,可取以下各种体位。
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 足跟分开。
坐位: 坐位椅要稍高,便于操作。
图10-9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3.股外侧肌注射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约75cm宽。此区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部位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图10-10)
图10-10 股外侧肌内注射区
4.上臂三角肌注射法。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指,此处肌肉分布较臀部少,只能作少剂量注射。
三角肌九区划分法(图10-11);把三角肌的长度和宽度中线都均分为三等分,使三角肌成为九个区,分别为三角肌上、中、下1/3部的前、中、后区。
1.三角肌的上1/3部的前、中、后区为三角肌肌内注射的绝对安全区。
2.三角肌的中1/3部的前、中、区为相对安全区。
3.三角肌的中、下1/3部的后区深面,因有桡神经通过,为三角肌注射的危险区。
4.三角肌的下1/3部的前、中区因肌肉太薄不能作肌内注射。
图10-11 三角肌九区划分法
(三)用物
注射盘内无菌注射器2-5ml,针头6-65号,按医嘱备药液。
(四)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解释,以取得合作,协助病人取适当体位
2.用2%碘酊和70%酒精消毒皮肤,待干。
3.吸取药液排尽空气,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与注射部位呈90度,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约进针25~3cm(消瘦者及儿童酌减)。
4.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进针点,快速拔针(图10-12)。
5.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图10-12 肌内注射法
(五)注意事项
1.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
2.两种药液同时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需长期作肌肉注射者,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避免硬结的发生。
3.两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发育不好,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处注射
(六)病区内集中进行肌内注射
1.在同时间内为多数病人作肌内注射时,可将用物、药物注射本放于治疗车上,治疗车下层放一盆消毒液和治疗碗,内衬纱布,以收集用过的注射器及针头,然后推车到病房,按病床顺序边吸药,边注射。
2.在同一时间内为多数病人作肌内注射时,需准备集体用的治疗盘,内放无菌巾、注射器及针头、药物,治疗碗一只,内放消毒液纱布。
3.操作方法
(1)治疗盘上铺无菌治疗巾(双层)。
(2)核对大、小注射卡,将小卡按床号固定在治疗盘内,准备药物。
(3)吸取药液,套上安瓿,放在无菌治疗盘内,使活塞柄对准小注射卡,最后盖上无菌治疗巾备用。
(4)按床号顺序核对,向病人解释后注射。在另一病人注射前,用消毒液的纱布擦拭双手后,再行注射。
图10-13 集体注射盘
四、静脉注射法(IV或iv)
静脉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静脉的方法。
(一)目的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可采用静脉注射法。
2.药物因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它注射方法。
3.作诊断、试验检查时,由静脉注入药物,如为肝、肾、胆囊等X线摄片。
作者: 天使也美丽 2006-2-20 22:51 回复此发言
--------------------------------------------------------------------------------
3 第三节 常用注射法
4.输液和输血。
5.用于静脉营养治疗。
(二)部位
常用的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手背、足背、踝部等处浅静脉(图10-14)。
(三)用物
注射盘内无菌注射器(根据药液量选用),针头62-7号或头皮针,止血带,治疗巾或一次性纸巾。按医嘱备药物。
(四)操作方法
1.将备齐用物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排尽空气,套上安瓿。
3.选择合适静脉,以手指探明静脉方向及深浅,在穿刺部位的肢体下垫治疗巾或纸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约6cm处扎紧止血带,用2%碘酊消毒皮肤,待干后以70%酒精脱碘,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4.穿刺时,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针头和皮肤呈20度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图10-15),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
5.见回血,证实针头已入静脉,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固定针头,缓慢注入药液(图10-16)。
6.在注射过程中,若局部肿胀疼痛, 提示针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
7.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嘱病人屈肘按压片刻。清理用物。
8.注意事项
(1)注射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注射。
(2)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液的速度,并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体征及其病情变化。
(3)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注射前应先作穿刺,注入少量等渗盐水,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内,再推注药物,以防药液外溢于组织内而发生坏死。
9.静脉注射常见失败的原因(图10-17)。
(1)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回血断断续续,注药时溢出至皮下,皮肤隆起,病人局部疼痛。
(2)针头刺入较深,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见有回血,但推药不畅,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
(3)针头刺入过深,穿透对侧血管壁,药物注入深部组织,有痛感,没有回血,如只推注少量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
图10-14 常用静脉注射部位
图10-15 静脉注射法
图10-16 静脉注射推药法
图10-17 静脉注射常见失败的原因
五、股静脉注射法
(一)目的 常用于急救时作加压输液、输血或采集血标本。
(二)部位 股三角区,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联线的中点为股动脉,股动脉内侧05cm为股静脉(图10-18)。
图10-18 股静脉的解剖位置
(三)用物 注射盘内10ml或20ml无菌干燥注射器、纱布、试管。
(四)操作方法
1.病人平卧,下肢伸直略外展,局部常规消毒,待干。
2.术者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然后于股三角区扪股动脉搏动,或找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联线中点的方法作股动脉定位,再消毒穿刺点及术者手指,并用左手手指加以固定。
3.右手持注射器,针头和皮肤呈90度或45度角,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刺入,见抽出暗红色血提示已达股静脉,固定针头,根据需要采取血标本或注射药物。
4.抽血或注射毕,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3-5分钟,确认无出血,方可离开。清理用物。
(五)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2)抽出为鲜红色血液,即提示穿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紧压穿刺处5-10分钟,直至无出血为至。
六、动脉穿刺注射法
(一)目的 作血液气体分析; 重度休克,须经动脉输入血液以增加有效血容量;施行某些特殊检查(如脑血管造影);施行某些治疗(注射抗癌药物)。
(二)部位 采集血标本常用桡动脉与股动脉。桡动脉穿刺点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上2cm、动脉搏动明显处。股动脉穿刺点见前面。
(三)用物 注射盘内加无菌的5ml或10ml干燥注射器,7号针头及标本容器,手套。若作治疗、检查,另备药液。
(四)操作方法 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常规消毒,范围要广泛,术者立于穿刺侧,戴手套或用2%碘酊与70%乙醇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以固定欲穿刺的动脉,右手持注射器,在两指间垂直或与动脉走向呈40度刺入动脉,见有鲜红色回血,右手固定穿刺针的方向及深度,左手以最快的速度注射药液或采血。操作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局部加压止血5-10分钟。
(五)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以防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谨慎应用。
复习思考题
1请叙述注射原则有哪些?
2注射分哪几种?试述常用的注射部位和操作方法?
3试述皮下和肌内注射在操作上有何不同?
4为什么皮下、肌内、静脉注射前需排尽空气及抽回血?
词目:动脉 动脉
拼音:dòng maì
基本解释
[artery] 将从心脏流出的血液运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详细解释
1 中医学名词。指经脉搏动应手处。 《难经·一难》:“十二经皆有动脉。” 2 中医学 动脉
名词。指脉搏滑数有力,应指跳突如豆,但搏动的部位较狭小,节律不够均匀的脉象。 《脉经》:“动脉见於关上,无头尾,大如豆,厥厥然动摇。” 3 生理学名词。从心脏运送血液到机体各部的血管的总称。
编辑本段动脉(artery)
动脉 大腿动脉
是由心室发出的血管。动脉在行径中不断分支,愈分愈细,小动脉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动脉管壁较厚,平滑肌较发达,弹力纤维较多,管腔断面呈圆形,具有舒缩性和一定的弹性,可随心脏的收缩、血压的高低而明显的搏动。动脉管壁的功能是,心室射血时,管壁扩张;心室舒张时,管壁回缩,促使血液继续向前流动。中小动脉,在神经支配下收缩舒张,以改变管腔的大小,从而影响局部血流量和血液阻力,维持和调节血压。 西医的动脉见如下: 动脉是运送血液离开心的血管,从心室发出后,反复分支,越分越细,最后移行于毛细血管。动脉管壁较厚,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大动脉管壁弹性纤维较多,有较大的弹性,心室射血时管壁扩张,心室舒张时管壁回缩,促使血液继续向前流动。中、小动脉,特别是小动脉管壁的平滑肌较发达,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收缩或舒张,以改变管腔和大小,影响局部血流阻力。血液的流速快。 (1)动脉的结构特点 内膜 冠状动脉
由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组成。内皮下层位于内皮之外,为较薄的疏松结缔组织,内含少量平滑肌纤维。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构成,弹性膜上有许多小孔。在中动脉的横切面上,因血管壁收缩,使内弹性膜呈波浪状,可做为内、中膜的分界线;中膜较厚,主要由10~40层平滑肌组成,故称肌性动脉;在平滑肌之间有少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平滑肌纤维的舒缩可控制管径的大小,调节器官的血流量。此外平滑肌纤维具有产生结缔组织和基质的功能;外膜厚度与中膜相近,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在外膜与中膜交界处有外弹性膜相隔,外膜中有小血管、淋巴管神经分布。 (2)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结构特点 管径在03~1mm之间,为小动脉,管壁结构与中动脉相似,但各层均变薄,内弹 主动脉瘤
性膜明显,中膜含数层平滑肌,外弹性膜不明显,平滑肌舒缩可使管径变小,增加血流阻力,因此小动脉也称外周阻力血管;管径在03mm以下者为微动脉,管壁由内皮和1~2层平滑肌构成,外膜较薄。 (3)大动脉的结构特点 大动脉又称弹性动脉,如主动脉、肺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和髂总动脉等。大动脉与中动脉是渐变的,其间没有明显界限。内膜比中动脉内膜厚,内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续;中膜:最厚,主要由40~70层有孔的弹性膜构成,故又称弹性动脉。在弹性膜之间还有平滑肌及少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外膜较薄,由结缔组织构成,其中有营养血管、淋巴管、神经等。外弹性膜与中弹性膜相连,故分界不清。 中医的动脉: 动乃数脉,见于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
(一)大动脉
大动脉( 冠状动脉
largeartery)包括主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和髂总动脉等。大动脉的管壁中有多层弹性膜和大量弹性纤维,平滑肌则较少,故又称弹性动脉(elasticartery)。大动脉管壁结构特点如下。 1、内膜有较厚的内皮下层,内皮下层之外为多层弹性膜组成的内弹性膜,由于内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故内膜与中膜的分界不清楚。 2、中膜成人大动脉有40~70层弹性膜,各层弹性膜由弹性纤维相连,弹性膜之间有环形平滑肌和少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中膜基质的主要成分为硫酸软骨素。 3、外膜较薄,由结缔组织构成,没有明显的外弹性膜。外膜逐渐移行为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
(二)中动脉
除大 动脉硬化
动脉外,其余凡在解剖学中有名称的动脉大多属中动脉(medium-sizdeartery)。中动脉管壁的平滑肌相当丰富,故又名肌性动脉(muscularartery)。中动脉管壁结构特点如下。 1、内膜内皮下层较薄,内弹性膜明显。 2、中膜中动脉的中膜较厚,由10~40层环形排列的平滑肌组成,肌间有一些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3、外膜厚度与中膜相等,多数中动脉的中膜和外膜交界处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三)小动脉
管径1mm以下至03mm以上的动脉称为小动脉(smallartery)。小动脉包括粗细不等的几级分支,也属肌性动脉。较大的小动脉,内膜有明显的内弹性膜,中膜有几层平滑肌,外膜厚度与中膜相近,一般没有外弹性膜。
(四)微动脉
管径在03mm以下的动脉,称微动脉(arteriole)。内膜无内弹性膜,中膜由1~2层平滑肌组成,外膜较薄。
编辑本段动脉-功能关系
心脏规律地舒缩,将血液断续地射入动脉,心脏收缩时大动脉管径扩张,而心脏舒张时,大动脉管径回缩,故动脉血流是连续的。中动脉中膜平滑肌发达,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血管管径缩小或扩大,要调节分配到身体各部和各器官的血流量。小动脉和微动脉的舒缩,能显著地调节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正常血压的维持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周阻力,而外周阻力的变化主要在于小动脉和微动脉平滑肌收缩的程度。 血管壁内有一些特殊的感受器,如颈动脉体、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颈动脉体位于颈总动脉分支处管壁的外面,是直径约2~3mm的不甚明显的扁平小体,主要由排列不规则的许多上皮细胞团索组成,细胞团或索之间有丰富的血窦。电镜下上皮细胞分为两型:Ⅰ型细胞聚集成群,胞质内含许多致密核芯小泡,许多神经纤维终止于Ⅰ型细胞的表面;Ⅱ型细胞位于Ⅰ型细胞周围,胞质中颗粒少或无。 生理学研究表明,颈动脉体是感受动脉血氧、二氧化碳含量和血液PH值变化的化学感受器,可将该信息传入中枢,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进行调节。主动脉体在结构和功能上与颈动脉体相似。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分支处的一个膨大部,该处中膜薄,外膜中有许多来源于舌咽神经的形态特殊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因血压上升致血管扩张的刺激,将冲动传入中枢,参与血压调节。 动脉管壁结构的发育到成年时才趋完善。可能由于心脏和动脉始终不停地进行着舒缩活动,似较其它器官易发生损伤和衰老变化,其中尤以主动脉、冠状动脉和基底动脉等的变化较明显。中年时,血管壁中结缔组织成份增多,平滑肌减少,使血管壁硬度渐大。老年时,血管管壁增厚,内膜出现钙化和脂类物质等的沉积,血管壁硬度增大。因此,只有在血壁结构的变化已超越该年龄组血管的变化标准时,方能认为是病理现象。
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组成。内皮下层位于内皮之外,为较薄的疏松结缔组织,内含少量平滑肌纤维。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构成,弹性膜上有许多小孔。在中动脉的横切面上,因血管壁收缩,使内弹性膜呈波浪状,可做为内、中膜的分界线;中膜较厚,主要由10~40层平滑肌组成,故称肌性动脉;在平滑肌之间有少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平滑肌纤维的舒缩可控制管径的大小,调节器官的血流量。此外平滑肌纤维具有产生结缔组织和基质的功能;外膜厚度与中膜相近,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在外膜与中膜交界处有外弹性膜相隔,外膜中有小血管、淋巴管神经分布。
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结构特点
管径在03~1mm之间,为小动脉,管壁结构与中动脉相似,但各层均变薄,内弹性膜明显,中膜含数层平滑肌,外弹性膜不明显,平滑肌舒缩可使管径变小,增加血流阻力,因此小动脉也称外周阻力血管;管径在03mm以下者为微动脉,管壁由内皮和1~2层平滑肌构成,外膜较薄。
大动脉的结构特点
大动脉又称弹性动脉,如主动脉、肺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和髂总动脉等。大动脉与中动脉是渐变的,其间没有明显界限。内膜比中动脉内膜厚,内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续;中膜:最厚,主要由40~70层有孔的弹性膜构成,故又称弹性动脉。在弹性膜之间还有平滑肌及少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外膜较薄,由结缔组织构成,其中有营养血管、淋巴管、神经等。外弹性膜与中弹性膜相连,故分界不清。
编辑本段动脉-肺循环动脉
肺 椎动脉
动脉pulmonary artery起于右心室,在主动脉之前向左上后方斜行,在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肺动脉,经肺门入肺。 肺动脉干(truncuspulmonalis)位于心包内,为一粗短的动脉干。起自右心室,在升主动脉前方向左后上方斜行,至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肺动脉。 左肺动脉较短,在左主支气管前方横行,分上、下二支进入左肺上、下叶。 右肺动脉较长而粗,经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后方向右横行,至右肺门处分为上、中、下三支进入右肺上、中、下叶。 在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至主动弓的下缘有一纤维性结缔组织索,称动脉韧带,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动脉导管若在出生后6个月尚未闭锁,则称动脉导管未闭,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在颈总动脉分叉处有两个重要结构: (1)颈动脉窦(carotid sinus)为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窦壁的外膜内含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称为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升高时可引起窦壁扩张,从而刺激窦壁壁内的压力感受器,进而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末梢血管扩张,使血压下降。 (2)颈动脉小球(carotid glomus)是一个扁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后方,为化学感受器。可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和氢离子浓度的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或氧分压降低时,它可反射性地促进呼吸加深、加快,以保持血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平衡。
主动脉分
主动脉分三段即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 降主动脉又可再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升主动脉,起自左心室,在起始部发出左、右冠状动脉营养心脏壁。主动脉弓,是升主动脉的直接延续,在右侧第二胸肋关节后方,呈弓形向左后方弯曲,到第4胸椎椎体的左侧移行为胸主动脉。在主动脉弓的凸侧,自由向左发出头臂干、左侧颈总动脉和左侧锁骨下动脉。胸主动脉,是主动脉弓的直接延续,沿脊柱前方下降,穿过膈肌主动脉裂孔移行为腹主动脉。腹主动脉。是胸主动脉的延续,沿脊柱前方下降,至第四腰椎平面分为左、右髂总动脉而终。
2、头颈部的动脉
左侧颈总动脉直接发自主动脉弓,右侧起于头臂干。在甲状软骨上缘平面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经颅底的颈动脉管入颅,分布于脑和视器。颈外动脉,上行至下颌颈处分为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两个终支。主要分支有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和面动脉等。
3、上肢的动脉
上肢动脉的主干是锁骨下动脉。左锁骨下动脉,直接起于主动脉弓,右锁骨下动脉起于头臂干,在第一肋外缘续于腋动脉。其主要分支有椎动脉,甲状颈干,胸廓内动脉。 腋动脉为锁骨下动脉的延续,至背阔肌下缘,移行于肱动脉,腋动脉分三段,第一段有胸上动脉,第二段有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第三段有旋肱前后动脉和肩胛下动脉。 肱动脉至肘关节前面,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分别沿前臂的桡侧和尺侧下降。至手掌,两动脉的末端和分支在手掌吻合,形成双层的动脉弓即掌浅弓的掌深弓。
4、胸部的动脉
胸部的动脉主要起源于主动脉。其分支有壁支和脏支两类。壁支主要是肋间动脉,共9对,行于第3至11肋间隙内;肋下动脉,沿第12肋下缘行走。脏支供给胸腔脏器,如支气管和肺、食管和心包等。
5、腹部的动脉
腹部的动脉主要发自腹主动脉,也有壁支和脏支两类。壁支分布于腹后壁和膈肌。脏支分为成对脏支和不成对脏支。成对的有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和生殖腺动脉(男性的睾丸动脉或女性的卵巢动脉)。不成对的分支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6、盆部的动脉
腹主动脉在第4腰椎体的左前方,分为左、右髂总动脉。髂总动脉行至骶髂关节处又分为,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髂内动脉,是盆部动脉的主干,沿小骨盆后外侧壁走行。分支有壁支和脏支之分。
7、髂外动脉和下肢的动脉
髂外动脉,是指自起始部至腹股沟韧带深而以上的一段动脉。 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续髂外动脉,在腘窝移行为腘动脉。动脉在腘窝深部下行,在膝关节下方分为胫后动脉和胫前动脉。胫后动脉沿小腿后部深层下行,经内踝后方至足底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胫前动脉起始后经胫腓骨之间穿行向前,至小腿前部下行,越过踝关节前面至足背,移行为足背动脉。
心脏颈部动脉
1、颈内动脉(acarotisinterna)。自颈总动脉分出后,上升达颅底,穿过颈动脉管入颅,分支布于脑与视器。 2、颈外动脉(acarotisexterna)位于颈内动脉前内侧,转向前外侧,上行入腮腺,末端平下颌颈处分为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两个终支。颈外动脉沿途分支很多,主要分布于颅腔以外的头颈各器官和软组织。 其它的重要分支有: 1、甲状腺上动脉:分支布于甲状腺上部和喉; 2、舌动脉:分支布于舌、舌下腺和腭扁桃体; 3、面动脉:分支布于面部软组织、下颌下腺和腭扁桃体等,此动脉的终末端改名为内眦动脉; 4、上颌动脉:在下颌颈深面入颞下窝,向前经翼腭窝达眶下裂,改名为眶下动脉。 上颌动脉发出的分支主要有:①脑膜中动脉:分前、后支分布硬脑膜和颅骨;②下牙槽动脉:分布于下颌牙齿,其末端出颏孔,分布于颏部;③其它分支:布于上颌牙齿和牙龈、咀嚼肌、上颌窦等。5、颞浅动脉:在腮腺内直行上升,经外耳门前方至颞部皮下,分支布于额、颞、顶部软组织及腮腺、眼轮匝肌等。
编辑本段动脉-锁骨下动脉
动脉
锁骨下动脉(asubclavia)左侧起于主动脉弓,右侧起于头臂干,沿肺尖内侧斜越胸膜顶前面,弓形向外穿过斜角肌间隙,至第一肋外缘,移行为腋动脉。 其主要分支有: 1、椎动脉:分支布于脑和脊髓。 2、胸廓内动脉:分布于胸膜、心包及乳房等,该动脉发出终支:(1)肌膈动脉:分布于肋间隙和膈;(2)腹壁上动脉:分布于腹直肌,末端与腹壁下动脉吻合。 3、甲状颈干:为一粗干,分支主要有甲状腺下动脉,除与甲状腺上动脉吻合布于甲状腺外,还布于邻近的肌、食管、气管和喉下部。
动脉
腋动脉(aaxillaris)自第1肋外缘处续于锁骨下动脉,穿过腋窝,至大圆肌和背阔肌的下缘,移行为肱动脉。在腋窝内腋动脉与腋静脉、臂丛相伴。 主要分支有: 1、胸肩峰动脉:(athoracoacromialis)分数支分布于胸大肌,胸小肌,三角肌和肩峰等处。 2、胸外侧动脉:(athoracicalateralis)分布于乳房和前锯肌。 3、肩胛下动脉:(asubscapularis):该动脉分二支,一支为胸背动脉,布于背阔肌和前锯肌,另一支为旋肩胛动脉,分布于冈下窝诸肌。 4、旋肱后动脉:(acircumflexaposteriorhumeri)分布于肩关节和三角肌
动脉
肱动脉(abrachialis)肱动脉自大圆肌下缘处续腋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缘下行至肘窝平桡骨颈处,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肱动脉主要营养臂部和肘关节。主要的分支有肱深动脉,分支布于肱三头肌,并有支参加肘关节动脉网。 桡动脉(aradialis)自肱动脉分出,沿前臂桡侧下行于前臂前群肌间隙内,在行程中除分支参与肘关节网和营养前臂肌外,还发出: 1、掌浅支:在手掌与尺动脉末端吻合成掌浅弓; 2、拇主要动脉:分布于拇指两侧和示指桡侧缘。 尺动脉(aulnaris)沿前臂尺侧下行于前臂前群肌间隙内,除发分支至前臂尺侧诸肌和参加肘关节网外,还发出: 1、骨间总动脉:分支至前臂肌和尺、桡骨; 2、掌深支:在掌深部与桡动脉末端吻合成掌深弓。
编辑本段动脉-胸腹动脉
动脉
胸主动脉(aortaabdominalis)自第4胸椎体下缘左侧续主动脉弓,下降达第12胸椎高度穿膈主动脉裂孔入胸腔,移行为腹主动脉。 胸主动脉分壁支和脏支:壁支主要有9对肋间后动脉和一对肋下动脉。肋间后动脉9对,布于3-11肋间隙,在12肋下缘走行的为肋下动脉,肋间后动脉沿途分支布于第3肋间隙及其以下的胸壁和腹前外侧壁上部的肌肉与皮肤。 脏支均细小,主要有支气管,有数支布于支气管和肺。食管支,有数支布于食管胸段。心包支,布于心包。 腹主动脉(aortaabdominalis)自膈主动脉裂孔处续于胸主动脉,沿脊柱前左侧下行,至第4腰椎体下缘前方,分为左、右髂总动脉。腹主动脉亦分脏支和壁支,布于腹腔脏器和腹壁。 (一)壁支:主要有4对腰动脉,分支分布于腹后壁及背部肌肉和脊髓等处。另有膈下动脉,分布于膈下面,并发出肾上腺动脉,分布于肾上腺上部。 (二)脏支:1.成对的脏支主要有: (1)肾动脉:较粗大,平第2腰椎高度发出,横行向外侧至肾门入肾。右侧比左侧稍长,并发小支至肾上腺称肾上腺下动脉。 (2)肾上腺中动脉:分布于肾上腺,在腺体内分别与肾上腺上、下动脉分支相吻合。 (3)睾丸动脉(卵巢动脉):布于睾丸和附睾或布于卵巢和输卵管。
动脉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密闭”的管道动力系统。动脉始于心室,由大到小,逐级分支,如树枝状遍布全身,将血液输送至毛细血管。动脉血压较高,血流较快,因而管壁较厚,富有弹性和收缩性等特点。按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可分为弹性动脉、肌性动脉和小动脉。 弹性动脉是体内最大的动脉,包括主动脉、头臂动脉、锁骨下动脉和颈总动脉等,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但平滑肌成分较少。心室收缩时射出的血液首先进入弹性动脉,较高的血压使血管被动扩大其容量,暂时贮存一部分血液,以缓冲压力过度升高。心室收缩驱动血液的一部分能量以势能的形式贮存在弹性动脉管壁中,这种动、势能转换沿动脉壁依次传递至肢体的动脉压力,就是临床上通常测得的收缩压;当心室舒张时,被动扩张的血管发生弹性回缩,将射血期多容纳的那部分血液继续向外周推进,此压力传至肢体的动脉,即是临床上测得的舒张压,从而使间断的射血变为连续性血流。 肌性动脉为弹性动脉的续行段及其分支,管壁内弹性纤维有所减少而平滑肌增多。在神经的调节下,平滑肌收缩,可缩小管径。体内大多数动脉属于此型,如腋动脉、桡动脉等。这些动脉将血液输送至全身各处,动脉的分支愈细,管壁内的弹力纤维愈少,平滑肌相对愈多。 小动脉是指直径小于01mm的动脉支,管壁的弹力和胶原纤维成分减少,而环形平滑肌显著增多。平滑肌紧张性的大小受神经性和化学性两种调节机制的控制,当血管平滑肌收缩时,其管径缩小,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故常称这段血管为阻力血管。动脉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小动脉平滑肌张力的程度,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则产生高血压。对微循环部分来讲,这段阻力血管的口径变化又起到控制进入微循环血流量的闸门样作
结核性胸膜炎属于渗出性炎症,是由于结核菌侵入胸膜、或者经过淋巴血管扩散至胸膜而引起的,如患者发现有结核性喜的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避免耽误时机。
结核性胸膜炎的病因
结核性胸膜炎是由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正处于高度过敏状态的机体胸膜腔中所引起的胸膜炎症。为儿童和青少年原发感染或继发结核病累及胸膜的结果。此时肺内可有或无明显结核病灶,结核菌可通过直接蔓延、淋巴播散和血行播散三种途径到达胸膜腔。当机体处于高度变态反应状态,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侵入胸膜,则引起渗出性胸膜炎。当机体对结核菌过敏反应较低,则只形成局限性纤维素性胸膜炎(即干性胸膜炎)。
发病机制:概括而言,结核性胸膜炎的感染途径以下3种:
(1)肺内结核病变通过胸膜直接蔓延;
(2)结核分枝杆菌经肺门、纵隔淋巴结、淋巴管到达胸膜;
(3)通过血行播散到胸膜。结核性胸膜炎多为单侧,少数也可以表现为双侧,甚至累及全身多处浆膜,引起多浆膜腔积液。
多项临床观察显示,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生是结核分枝杆菌或其代谢产物与致敏的CD4+T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CD4+T细胞在胸腔内蓄积,导致多种炎性介质产生并释放,引发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是淋巴细胞介导为主的多种细胞、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综合免疫反应。
病理:结核性胸膜炎病变早期表现为胸膜充血,血管通透性改变,中性粒细胞浸润,随着病情进展,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胸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继而出现浆液渗出。胸膜上可以出现结核结节。
结核性胸膜炎的症状
1、结核性胸膜炎一般急性起病,症状轻重不一。有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盗汗、乏力、胃纳差等全身不适,胸痛、干咳以及咳嗽、局部针刺样胸痛等。
2、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早期主要为轻中度发热、刺激性咳嗽和胸痛。疼痛与呼吸有关,于深呼吸或咳嗽加重时,暂停呼吸可减轻,患者被迫浅呼吸以减轻疼痛。多发生于胸廓扩张度最大的部位,如腋侧胸下部及季肋部。累及膈胸膜时,可放射至颈、肩或上腹部。疼痛的程度不一,其性质视患者的痛阈和个体差异而定。疼痛性质多为剧烈尖锐的针刺样疼痛,于深呼吸时加重。浅吸气、平卧或向患侧卧位,胸廓的扩张度减低,胸痛可减轻。
3、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胸痛减轻,但胸闷、气急进行性加重,严重者呈端坐呼吸。
4、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增多时可有气促、心悸,而局部胸痛可减轻或消失。少量积液时无明显体征,中或大量积液时,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消失,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纵膈均可移向健侧。
结核性胸膜炎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胸腔积液为渗出液,多为草**或初期微带血性,以淋巴细胞为主,或初期为中性粒细胞,以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胸腔积液涂片或集菌较难找到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不高(8%~25%)。测定胸腔积液糖、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增高也有一定价值。
2、X线检查:
(1)干性胸膜炎常无异常x线征,若有广泛纤维蛋白渗出时,则可见肺野透光度普遍降低。病变位于胸下部者,膈肌运动受限制。
(2)浆液渗出性胸膜炎的x线征随积液量多少而不同,少量积液时,仅见肋膈角模糊、变钝。仰卧透视观察,液体散开,肋膈角恢复锐利。中等量积液时肺野下部密度均匀阴影,其上缘外高内低、凸面向肺内,与肺野有明显的分界。叶间积液在后前位胸片上有时误诊为肺炎,侧位胸片显示边缘锐利的梭形阴影,位置与叶间裂有关。肺底积液,在肺底和膈之间,有时误为膈肌升高,当患者卧位时,积液散开,则看到膈影有助于区别。
(3)超声波检查:可以准确地判断有无胸腔积液的存在,并能引导胸腔穿刺定位,尤其是少量或包裹性积液时。此外,对有无胸膜增厚也有一定提示作用。
(4)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多,血沉增快,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
(5)胸穿抽出液体为渗出液。胸腔积液多为草**,透明或微混浊,少数为浅红色或血性。积液比重多在1018以上,粘蛋白试验为阳性,总蛋白含量在3g/L以上,pH值在70~73之间,葡萄糖浓度多在28mmol/L以下,ADA≥401U或积液ADA/血清ADA>1~15。积液中自细胞以淋巴细胞占优势。积液找结核分枝杆菌多为阴性,培养可达30%阳性。胸膜活检多处取材可以看到干酪样或非干酪样肉芽肿组织。
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1、穿刺抽液
胸腔抽液可迅速缓解症状,减少胸膜粘连。每周抽液2~3次,直至胸腔积液基本消失。首次抽液不要超过700 ml,以后每次抽液不宜超过1 000 ml。
2、穿刺注意事项
(1)穿刺点:胸腔积液中等量或以上在常规穿刺点,一般选择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必要时也可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因为后肋膈角比前肋膈角低。但胸腔积液为包裹性或叶间积液应结合x线或超声波检查定位。
(2)坐姿:嘱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双手下垂,肩胛角对应的位置为第7肋间,标记好点;上抬前臂置于椅背上,将肋间隙打开以便进针。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卧位,患侧上臂上举抱于枕部。
(3)器械准备:操作前检查胸穿针是否畅通、针尖是否损坏有倒勾、胶皮管是否老化有裂口、漏气。
(4)左右手配合:术者以左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上下肋骨的皮肤上,两手指反方向用力将皮肤绷紧(尤其老年人皮肤松弛),右手将用止血钳夹住胶皮管的穿刺针沿下一个肋骨的上缘垂直进针,穿过皮肤后,助手将胶皮管抽成负压,再继续进针,负压消失、胶皮管被胸腔积液膨开,刚好到达胸膜腔,左手紧贴皮肤固定穿刺针,右手控制止血钳,抽液开始。
(5)嘱患者避免咳嗽和深吸气,以防刺破肺引起气胸,咳嗽患者提前给予止咳药和(或)含服干草片。
3、化疗
与治疗肺结核一样,需遵循早期、联合、规律、全程、足量的治疗原则。HRE方案,疗程9-12个月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如果结核性胸膜炎同时并发活动性肺结核或肺外结核,疗程可能延长到12个月以上。治疗期间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4、外科干预
当形成结核性脓胸时,需要行胸腔闭式引流,并通过外科手术剥离胸膜纤维板。
二、药物治疗
1、脓胸局部治疗
(1)每周抽脓2—3次,抽出后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胸腔冲洗。冲洗后注入异烟肼400~600 mg或链霉素05-1 g,脓腔可望缩小甚至消失。或地塞米松5 mg胸腔注入。注药后再用5ml的生理盐水冲胸穿针内的药,以确保药物进入胸腔。
(2)病程超过2周胸腔积液无明显减少时,应行闭式引流排脓,每日冲洗2~3次,注入适量扰结核药,临床情况无明显的改变,或者胸腔积液为多房分隔,则推荐使用纤维蛋白溶解制剂,单剂量250 000 U链激酶或100 000 U尿激酶。隔日1次,注药后患者须床上翻滚以便药物与胸腔积液充分混合,注意变成血性胸腔积液时慎用。
2、抗结核药物治疗
异烟肼03 g/d,利福平045-06g/d为基础,可联合应用其他1—2种药物,如链霉素075 g/d,乙胺丁醇075g/d,疗程为6~9个月。
3、糖皮质激素治疗
许多专家认为对于毒性症状严重,胸腔积液量多的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和胸腔穿刺的同时,加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机体的变态反应和炎性反应,使胸腔积液迅速吸收,减少胸膜粘连增厚。通常用泼尼松20~30mg/d,分3次口服。体温正常、全身毒性症状消除、胸腔积液吸收或明显减少时,逐渐减量至停用,疗程4~6周。
结核性胸膜炎的饮食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饮食上宜选择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
1、饮食要富于营养,宜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要多食含维生素多的蔬菜和水果。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动物类食品,如鸡、鸭、鹅肉,瘦猪牛羊肉;植物类食品,如面粉、豆类食物及大豆制品,食用时要煮熟煮烂,切忌生硬不易消化,不利于人体吸收。
2、忌食辛辣。
3、有烟酒嗜好者应坚决戒除。
4、尽量少吃或不吃海鲜,因为抗痨药有增高血尿酸的副作用,而海鲜会加剧血尿酸增高作用。
5、每日按时、按量服用抗结核药物,7-14天左右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6、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调节免疫,避免受凉;
7、抗结核治疗要规范,在医生指导下治疗用药要足量、足疗程,不能过早停药,一般疗程应在9-12个月左右,以免发生远期肺内和肺外结核,或在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有引起复发的可能。
药膳食疗——黄芪百部汤:
原料黄芪15 g,百部20 g,丹参15 g,蜂蜜适量。
制法将前3味药并放入砂罐中煎熬约20分钟后,去渣,取药液,待温加入蜂蜜即成。
功效补气镇咳,润燥止痛。用于阴虚型结核性胸膜炎。
服法1剂l/d。连服半个月以上。
结核性胸膜炎的预防
1、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染机会
结核菌涂片阳性病人是结核主要传染源,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涂片阳性结核病人,是预防结核病的根本措施,婴幼儿患活动性结核,其家庭成员应作详细检查(摄胸片,PPD等),对小学和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源,能有效地减少感染结核的机会。
2、普及卡介苗接种
实践证明,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卡介苗为法国医师Calmette和Guerin在1921年所发明,故又称BCG,我国规定在新生儿期接种卡介苗,按规定卡介苗接种于左上臂三角肌上端,皮内注射,剂量为005mg/次,划痕法现已很少采用,卫生部1997年通知取消7岁和12岁的卡介苗复种计划,但必要时,对该年龄结素试验阴性儿童仍可给予复种,新生儿期卡介苗可与乙肝疫苗分手臂同天注射。
接种卡介苗禁忌证:阳性结素反应;湿疹或皮肤病患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1个月);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症或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患者。
3、预防性化疗
主要用于下列对象:
(1)3岁以下婴幼儿未接种过卡介苗而结素试验阳性者。
(2)与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多系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
(3)结素试验新近由阴性转为阳性者。
(4)结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者。
(5)结素试验阳性需较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者。
护士必备的基础护理知识
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从这一定义引申出:现代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强调"人的行为反应",表现在人们对一件事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诸方面的行为反应。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护士必备的50个基础护理知识,欢迎阅读。
护士的基础护理知识1
1护理程序包括哪几个步骤
护理程序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五个步骤。
2资料收集的方法有哪些
①观察;②交谈;③体格检查;④查阅相关资料。
3病室适宜的温度、湿度应保持在多少
(l)病室温度一般保持在18—22℃为宜。新生儿及老年患者,室温保持在22—24℃为宜。
(2)病室湿度一般保持在50%一60%为宜。
4常用卧位有哪几种各适用于哪些患者
(1)去枕仰卧位:适用于昏迷或全麻未清醒的患者;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患者。
(2)中凹卧位:适用于休克患者。
(3)屈膝仰卧位:适用于腹部检查或接受导尿、会阴冲洗的患者。
(4)侧卧位:适用于灌肠、肛门检查及配合胃镜、肠镜检查的患者;臀部肌内注射的患者。
(5)半坐卧位:适用于心肺疾病所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患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
(6)端坐位:适用于心力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患者。
(7)俯卧位:适用于腰背部检杳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时的患者;脊椎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患者;胃肠胀气导致腹痛的患者。
(8)头低足高位:适用于肺部分泌物引流的患者;行十二指肠引流术的患者;妊娠时胎膜早破的患者;跟骨或胫骨结节牵引的患者。
(9)头高足低位:适用于颈椎骨折作颅骨牵引的患者;颅脑手术后的患者。
(10)膝胸卧位:适用于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的患者;需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后倾的患者;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11)截石位:适用于会阴、肛门部位检查、治疗或手术的患者,产妇分娩。
5特殊患者更换卧位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对有各种导管或输液装置者,l应先将导管安置妥当,翻身后仔细检查,保持导管通畅。
(2)颈椎或颅骨牵引者,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并使头、颈、躯干保持在同一水平位翻动;翻身后注意牵引方向、位置以及牵引力是否正确。
(3)颅脑手术者,应该取健侧卧位或平卧位,在翻身时要注意头部不可剧烈翻动,以免引起脑疝,压迫脑干,导致患者突然死亡。
(4)石膏固定者,应该注意翻身后患处位置及局部肢体的血运情况,防止受压。
(5)一般手术者,翻身时应该先检查敷料是否干燥、有无脱落,如分泌物浸湿敷料,应先更换敷料并固定妥当后再行翻身,翻身后注意伤口不可受压。
6约束具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应用指征,注意维护患者自尊。
(2)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使用约束具的目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以取得理解和配合。
(3)约束具只能短期使用,并定时松解,协助患者经常更换体位。
(4)使用时肢体处于功能位置;约束带下需垫衬垫,松紧适宜;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颜色,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5)记录使用约束具的原因、时间、观察结果、护理措施及解除约束的时间。
7疼痛的评估内容有哪些
①疼痛的部位;
②疼痛的时间;
③疼痛的性质;
④疼痛的程度;
⑤疼痛的表达方式;
⑥影响疼痛的因素;
⑦疼痛对患者的影响,有无伴随症状等。
8,常用的疼痛评估工具有哪些
①数字式评定法;
②文字描述式评定法;
③视觉模拟评定法;
④面部表情测量图。
9如何应用0—5文字描述法评估疼痛
0级无疼痛。
1级轻度疼痛: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
2级中度疼痛:轻度干扰睡眠,需用止痛药。
3级重度疼痛:干扰睡眠,需用麻醉止痛药。
4级剧烈疼痛:干扰睡眠较重,伴有其他症状。
5级无法忍受:严重千扰睡眠,伴有其他症状或被动体位。
10压疮分为哪几期简述其发生的原因。
依据其严重程度和侵害深度,可以分为四期:
①淤血红润期;
②炎性浸润期;
③浅度溃疡期;
④坏死溃疡期。
发生原因:
(1)局部长期受压力、摩擦力或剪切力的作用。
(2)局部经常受潮湿或排泄物刺。
(3)石膏绷带和夹板使用不当。
(4)全身营养不良或水肿。
11简述机体活动能力的分度。
0度:完全能独立,可自由活动。
1度:需要使用设备或器械(如拐杖、轮椅)。
2度:需要他人的帮助、监护和教育。
3度:既需要有人帮助,也需要设备和器械。
4度:完全不能独立,不能参加活动。
12简述肌力的分级。
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1级:可见肌肉轻微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2级:可移动位置但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抬离但不能对抗阻力。
4级:能做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5级:肌力正常。
13如何为脉搏短的患者测量脉率
为脉搏短绌患者测量脉率,应由两人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两人同时开始,由听心率者发出“起”“停”口令,计时l分钟。
14测里血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定期检测、校对血压计。
(2)对需密切观察血压者,应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3)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应重测。
(4)注意测压装置(血压计、听诊器)、测量者、受检者、测量环境等因素引起血压测量的误差,以保证测量血压的准确性。
15测最血压时袖带缠得过松和过紧对血压有何影响
(1)袖带缠得过松,可使气袋呈气球状,有效的测量面积变窄,测得的血压值偏高。
(2)袖带缠得过紧,可使血管在未注气前已受压,测得的血压值偏低。
16何谓潮式呼吸
潮式呼吸是指呼吸由浅慢到深快,然后再由深快到浅慢,经过一段时间的呼吸暂停(5^-3。秒),又重复以上的周期性呼吸,周而复始似潮水起伏。
17冷疗的禁忌部位有哪些为什么
(1)枕后、耳廓、阴囊处:以防冻伤。
(2)心前区:以防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心房纤颤或房室传导阻滞。
(3)腹部:以防腹泻0
(4)足底:以防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而影响散热或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18热疗的禁忌证有哪些
(1)未明确诊断的急性腹痛。
(2)面部危险三角区的感染。
(3)各种脏器出血。
(4)软组织损伤或扭伤的初期(48h内)。
(5)皮肤湿疹。
(6)急性炎症反应,如牙跟炎、中耳炎、结膜炎。
(7)金属移植物部位。
(8)恶性病变部位。
19鼻饲前应评估的内容有哪些
(1)胃管是否在胃内且通畅,确定胃管在胃内后方可注人。
(2)有无胃储留的现象,若抽出的胃内容物>100ml,则暂停鼻饲。
20正常人24h尿量是多少何谓多尿、少尿、无尿
正常人24h尿量约1000一2000ml,平均1500ml
多尿:指24h尿量经常超过2500ml
少尿:指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
无尿:也称尿闭,指24h尿量少于100ml或12h内无尿。
21简述24h尿标本的采集方法。
(1)晨7点排空膀胧,此后的尿液全部收集于一个大的清洁容器内(如干净的痰孟),至次日晨7点,将最后一次尿液排人容器内,测量总量并记于化验单上。
(2)将全部标本混合均匀,从中取出20ml左右的标本,放在洁净干燥的容器内尽快送检。
(3)某些特殊化验,需视具体情况添加防腐剂。
22临床上常见的病理性尿色变化有哪些
(1)血尿:颜色的深浅与尿液中所含红细胞量的多少有关,含红细胞量多时呈洗肉水色。
(2)血红蛋白尿:大量红细胞在血管内破坏,呈浓茶色、酱油样色。
(3)胆红素尿:尿呈深**或黄褐色,振荡尿液后泡沫也呈**。
(4)乳糜尿:尿液中含有淋巴液,呈乳白色。
(5)脓尿:尿液中含有脓液,呈白色絮状浑浊并可见到所含脓丝。
23急性尿储留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1)解除原因。
(2)促进排尿:对于术后尿储留病人给予诱导排尿,必要时在无菌操作下导尿,并做好尿管和尿道口的护理。对行耻骨上膀胱穿刺或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者,做好膀胱造瘘管的护理并保持通畅。
(3)避免膀恍出血:一次放尿量不可超过1000ml,以免引起膀胱出血。
24尿失禁患者的皮肤护理要点有哪些
(1)保持床单清沽、平整、干燥。
(2)及时清洁会阴部皮肤,保持清洁干爽,必要时涂皮肤保护剂。
(3)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男性患者可采用尿套,女性患者可采用尿垫、集尿器或留置尿管。
25给药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按医嘱要求准确给药:严格执行医嘱,对有疑的医嘱应了解清楚后方可给药,避免盲目执行。
(2)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3)安全正确给药:合理掌握给药时间、方法,药物备好后及时分发使用。给药前解释并给予用药指导。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使用前了解过敏史。
(4)观察用药反应: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病人病情变化、对药物的依赖性、情绪反应等。
26口服给药时,注意事项有哪些
(1)需吞服的药物通常用40一60℃温开水服下,不要用茶水服药。
(2)对牙步有腐蚀作用的药物,如酸类和铁剂,应用吸管吸服后漱口以保护牙齿。
(3)缓释片、肠溶片、胶囊吞服时不可嚼碎。
(4)舌下含片应放于舌下或两颊郭膜与牙齿之间待其溶化。
(5)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应准时服药,以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
(6)服用对呼吸道黏膜起安抚作用的药物后不宜立即饮水。信息来自ICU护理之家微信公共号,敬请关注。
(7)某些磺胺类药物经肾脏排出,尿少时易析出结晶堵塞肾小管,服药后要多饮水。
(8)一般情况下,健胃药宜在饭前服,助消化药及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催眠药在睡前服。
27口服铁剂治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为减少胃肠道反应,可在饭后或餐中服用,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至足量。
(2)液体铁剂可使牙齿染黑,可用吸管或滴管服之。
(3)铁剂可与维生素C;、果汁等同服,以利于吸收;忌与抑制铁吸收的食物同服。
(4)服用铁剂后,大便变黑或呈柏油样。停药后恢复,应向患者说明原因,消除顾虑。
(5)按剂量、疗程服药,定期复查相关实验室检查。
28常用的口腔护理溶液有哪几种各有何作用
生理盐水清洁口腔,顶防感染;
1%一3%过氧化氢溶液防腐、防臭,适用于口腔感染有溃烂、坏死组织者
1%一4%碳酸氢钠溶液碱性溶液,适用于真菌感染
002%洗必泰溶液清洁口腔,广谱抗菌
002%呋喃西林溶液清洁口腔,广谱抗菌
01%醋酸溶液适用于绿脓杆菌感染
2%一3%n硼酸溶液酸性防腐剂,抑菌
008%甲硝噢溶液适用于厌氧菌感染
29氧疗分为哪几种类型各适用于哪类患者
(1)低浓度氧疗:吸氧浓度<40%。适用里: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储留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2)中等浓度氧疗:吸氧浓度为40%一60%0适用于有明显通气/灌流比例失调或显著弥散障碍的患者,如肺水肿、心肌梗死、休克等。
(3)高浓度氧疗:吸氧浓度>60%以上。适用于单纯缺氧而无二氧化碳储留的患者,如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肺复苏后的生命支持阶段。
(4)高压氧疗:指在特殊的加压舱内,以2—3kg/平方厘米“的压力给予100%的氧吸入,如一氧化碳中毒、气性坏疽等。
30简述氧疗的注意事项。
(1)重视病因。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
(4)注意湿化和加温。
(5)定时更换和清沾消毒,防止污染和导管堵塞。
(6)氧疗效果评价。
(7)防止爆炸与火灾。
31氧气浓度与氧流量如何进行换算
氧气浓度(%)=21+4氧流量(L/min)
32氧气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拍正确使用供氧装置,注意用氧安全,氧气湿化瓶内勿盛水,以免药液被稀释影响疗效。
(2)雾化时指导患者用嘴深长吸气后屏气1---2秒,用鼻呼气,氧气流量6—8L/min
(3)注意观察患者痰液排出情况,雾化后协助患者清洁口腔。
33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呼吸道阻塞症状:表现为胸闷、气促伴濒死感。
(2)循环衰竭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发给、脉细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头晕眼花、面部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4)其他过敏反应表现:可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与腹泻等。
34简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
(1)立即停药,使患者就地平卧。
(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患者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30min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ml
(3)氧气吸入。当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呼吸麻醉混合剂。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或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4)抗过敏
(5)纠正酸中毒和遵医嘱给子抗组胺类药物。
(6)如发生心搏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
(7)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及其他病情变化,注意保暖,并做好病情动态记录。患者未脱离危险期前不宜搬动。
35静脉穿刺工具如何分类
根据导管置人的血管类型可分为:外周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根据导管的长度可分为:短导管、中等长度导管、长导管。
36静脉留置导管如何进行冲管及封管
(1)冲管方法:冲管液通常为生理盐水,采用脉冲式冲洗方法。外周留置针可使用5ml注射器进行冲管;picc导管应用10ml以上的注射器进行冲管。冲管液的最小量应为导管和附加装置容量的2倍。
(2)封管方法:
①钢针方法:将针尖留在肝素帽内少许,脉冲式推注封管液剩05—1ml时,一边推封管液,一边拔针头(推液速度大于拔针速度),确保留置导管内充满封管液,使导管内无药液或血液。
②无针接头方法:冲管后拔除注射器前将小夹子尽量靠近穿刺点,夹毕小夹子拔除注射器。
37常见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发热反应:多发生厂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2)急性肺水肿: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腔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锣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3)静脉炎: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4)空气栓塞:患者感到胸部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的发给,并伴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音”。
38简述输液中发生急性肺水肿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原因:
(1)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人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
(2)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
处理措施:
(1)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如病情允许可使患者端坐,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2)给子高流量氧气吸人,一般氧流量为6—8L/min同时湿化瓶内加人20%---30%的乙醇溶液。
(3)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
(4)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血流,每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
39输液中发生空气栓塞时患者应采取何种体位为什么
应将患者置于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足高位。该体位有利于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人口,随着心脏舒缩,将空气混成泡沫,分次少量进人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
40甘露醇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l)严禁作肌内或皮下注射,避免药物外漏引起皮下水肿或组织坏死。
(2)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静滴
(3)静脉滴注时,宜用大号针头,250ml液体应在20—30min内静滴完毕。
(4)在应用脱水剂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出人量、血压、脉搏、呼吸,做好记录。
(5)可使血容量迅速增加,心功能不全及急性肺水肿患者禁用。
41根据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种类血型分为哪几种
(1)A型:红细胞膜上只有A抗原者。
(2)B型:红细胞膜上只有B抗原者。
(3)AB型:红细胞膜上有A,B两种抗原者。
(4)o型:红细胞膜上既无A抗原,也无B抗原者。
42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某些成分血,如白细胞、血小板等(红细胞除外),存活期短,以新鲜血为宜,必须在24h内输人体内(从采血开始计时)。
(2)除血浆和白蛋白制剂外,其他各种成分血在输人前均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3)输血前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4)如患者在输成分血的同时,还需输全血则应先输成分血,后输全血,以保证成分血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43常见的输血反应有哪些
①发热反应;
②过敏反应;
③溶血反应;
④大量输血反应;
⑤细菌污染反应;
⑥疾病感染等。
44输血中发生过敏反应如何处理
(1)轻度过敏反应,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
(2)中、重度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静脉注射德沙美松等抗过敏药物。
(3)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人,严重喉头水肿行气管切开。
(4)循环衰竭者给予抗休克治疗。
45输血中发生溶血反应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处理
原因:
(1)输入了异型血。
(2)输入了变质血。
(3)Rh因子所致溶血。
处理措施:
(1)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
(2)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升压药或其他药物治疗。
(3)将余血、患者血标本和尿标木送化验室进行检验。
(4)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解除肾小管痉挛,保护肾脏。
(5)碱化尿液: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溶液。
(6)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插入导尿管,检测每小时尿量,做好记录。
(7)若出现休克症状,应进行抗休克治疗。
(8)心理护理: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
46病情观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一般情况的观察:发育与体型、饮食与营养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姿势与步态、皮肤与黏膜等。
(2)生命体征的观察。
(3)意识状态的观察。
(4)瞳孔的观察。
(5)心理状态的观察。
(6)特殊检查或药物治疗的观察。
(7)分泌物、排泄物及呕吐物的观察。
47如何判断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1)嗜睡:最轻程度的意识障碍。患汽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言语或轻度刺激唤醒,醒后能正确、简单而缓慢地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停止刺激后又很快人睡。
(2)意识模糊:其程度较嗜睡深。表现为定向力障碍,思维和语言不连贯,可有错觉、幻觉、躁动不安、谵语或精神错乱。
(3)昏睡: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但能被压迫眶上神经、摇动身体等强刺激唤醒,醒后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停止刺激后又进入熟睡状态。
(4)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活动,对光、声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可有痛苦的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
(5)深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
48如何判断瞳孔大小
自然光线下,瞳孔直径为2-5mm,平均为3-4mm
病理情况下,瞳孔直径小于2mm为瞳孔缩小,小于Imm为针尖样瞳孔。瞳孔直径大于5mm为瞳孔散大。
49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预防
临床表现:
(1)患肢肿胀,伴皮温升高。
(2)局部剧痛或压痛。
(3)Humans征阳性,作跺关节过度背屈试验可致小腿剧痛。
(4)浅静脉扩张。
预防措施:
(1)适当运动,促进静脉回流。长期卧床和制动患者,加强床上运动;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者,可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
(2)保护静脉:长期输液者,应尽量保护静脉,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尽量避免在下肢静脉输液。
(3)戒烟。
(4)进食低脂、高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50护理文件记录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及时:护理记录必须及时,不得拖延或提早,更不能漏记、
错记,以保证记录的时效性。如因抢救未能及时记录的,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记,并注明抢救完成时问和补记时间。
(2)准确:内容真实、无误,记录的时间应为实际给药、治疗、护理的时间。
(3)完整:眉栏、页码须填写完整。记录连续,不留空自。每项记录后签全名。
(4)简要:重点突出、简洁、流畅,使用医学术语和公认的缩写。
(5)清晰:按要求分别使用红、蓝笔书写,字迹清楚,字体端正,保持整洁,不得涂改、剪贴和滥用简化字
护士的基础护理知识2护士最基本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下列五项:
一、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护理理论及人文科学知识,以及参与护理教育与护理科研的基本知识。能胜任护理工作,并勇于钻研业务技术,保持高水平的护理。
二、具有较强的护理技能,能应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解决病人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三、具有健康的心理,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健壮的体格。工作作风严谨细微、主动、果断、敏捷、实事求是。
四、注重文明礼貌,用语规范,态度和蔼,稳重端庄,服装整洁,仪表大方。
五、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廉洁奉公。不做违反道德良心的不合法操作或不忠于职守的工作,以维护职业的声誉。
扩展资料:
护士的工作内容:
1、不能违章作业,劳保穿戴整齐,执行基础、专科护理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相关规章制度。
2、协助医生做好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咨询、辅导、接诊和治疗工作。对病人要有高度的同情心,体贴爱护、主动热情,表情亲切,说话温和,工作耐心细致,有问必答,不与病人争吵。
3、执行医嘱及护理技术操作。注意巡视、观察病情及输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协助新入、手术、急、危重病人的处理;负责备血、取血,护送危重病人外出检查。
4、经常性地深入病房和病人交流,以获得有关病人病情的信息,了解病人的疑虑,及时解决病人存在的问题,给予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
5、加强医学及护理新知识的学习,重点学习本科室的相关知识。对本科室每个病人的病情用药治疗了如指掌,在进行治疗护理查对时,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出错,能早期发现,准确判断。
6、负责医疗文件和物品管理,做好物品清点交接。工作结束后,做好清洁卫生及次日工作的预先准备,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美观。及时汇报、反映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意见及要求,并做好记录。
;手足皲裂须对证治疗
手足皲裂为常见多发皮肤病,某些病变一年四季均裂,有的在冬季皲裂明显,是由诸多病因所引起,只有对证治疗,方可获效显著。
单纯手足皲裂由于冬季寒冷出汗少,经常摩擦,皮肤失润干燥而形成皲裂。多见于掌面、十指尖、手侧、足侧、足跟等处,可见长短不一,深浅不等的裂隙,深者可有出血,疼痛较剧。治宜滋养肌肤润燥。方药:当归粉15克,白芨粉15克,白凡士林100克调成膏,每晚1次,涂擦患处。
手足癣皲裂患手足癣由于治疗不及时,或不坚持用杀真菌药物外搽,使病程迁延,在冬季手掌、足跖皮肤皲裂,肥厚粗糙,并具干燥鳞屑,痒痛并作。治宜滋润肌肤杀霉菌。方药:苦参30克,黄精50克,白藓皮30克,鹤虱子30克,百部30克,土槿皮30克,大枫子30克。水煎适量浸泡患处,每晚1次,3日1剂。洗后涂硫酸膏(升华硫粉15克,水杨酸粉5克,凡士林100克)。
湿疹皲裂又称皲裂性湿疹,双手掌、足跖呈现显著浸润,增厚干燥皲裂,有鳞屑痂皮附着,或有少许黏液渗出,边缘不清,皮损为棕褐色,痒剧或痒痛俱作。治宜滋润肌肤,除湿止痒。方药:当归30克,何首乌50克,土茯苓30克,苦参30克,黄精30克,白藓皮30克,蛇床子30克,地肤子30克,黄柏30克。水煎适量浸泡患处,每日两次,3日1剂。晚间涂润肤除湿止痒膏(白藓皮粉15克,地肤子粉15克,冰片3克,凡士林100克)。
阴虚内热皲裂有些患者除手掌、足跖肌肤皲裂外,还有肌肤灼热,午后及晚间尤甚,早晨灼热减轻或得凉则舒适,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表现。治宜滋阴清虚热润肤。方药:生地20~30克,沙参20克,玄参20克,麦冬15克,玉竹15克,知母12克,胡黄连10克,黄柏10克,青蒿10克,地骨皮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掌跖角化燥裂双手掌指屈侧、足跖肤色发黄,肌肤增厚,触之坚硬,失去光泽及柔软感,皮损裂隙深浅不一,痛甚。诚如《杂病源流犀烛》云“皮肤皴揭拆裂,血出大痛,燥之甚也”。血虚当濡养,燥裂应滋润,治宜养血滋阴滋燥,佐以疏风。方药:当归15克,白芍20~30克,熟地20~30克,川芎10克,枸杞子10克,桑葚子15克,阿胶10克(烊化),白芨10克,秦艽10克,白蒺藜6克。水煎服,每日1剂。第三煎煎水适量浸泡患处。洗后外用:当归30克,白芨30克,独活30克,香油500克,炸枯后去渣入蜂蜡150克,待凉成膏,涂于干裂角化处,布包。
气血俱虚致裂由于气血虚弱不能正常濡润肌肤,双手掌、足趾肤色淡黄,皮肤粗糙干燥增厚皲裂,或有大小不一裂纹。面色少华,气短懒言,肢体倦怠乏力,纳差。舌质淡,苔薄,脉弱无力。治宜益气养血濡润肌肤。方药:党参20~3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白芍30克,熟地30克,阿胶10克(烊化),龙眼肉10克,防风9克。水煎服,每日1剂。
http://www1zancom/baojian/zhuankezhishi/nakejibing/2006/67056html
裂宁硅霜
主要成份
细胞保护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芦荟萃取液、维生素E
性能功效
促进肌肤聚合酶及胶原酶活性,迅速促使伤口愈合,软化角质,消炎抑菌,对细菌引起的感染脱皮、冻伤后引起的裂口,亦有较好的效果。经常使用可以防止皮肤皲裂、干燥,具有保湿养肤的作用。
适用范围
适合任何肤质使用。
专家意见
长期使用能保持皮肤湿润、细腻、光滑。
产品特点
1 迅速促进伤口愈合。涂抹两次后即可见效,一般情况下三天即可治愈。
2 软化角质。连续使用一周,裂口即可长平,老皮被软化,使皮肤恢复到正常状态。
3 杀菌消炎。对菌类引起的脱皮以致产生皲裂,亦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使用方法
脚裂患者使用较简单,早晚各涂抹一次,晚上热水烫脚效果更好。皮肤恢复到正常状态后,一至两天抹一次即可。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手裂患者:由于每天要多次洗手,所以每次洗手后都要重新涂抹,才能保证效果。待伤口愈合和裂口长平后,每天涂抹两至三次。特别是晚上临睡前,一定要记得抹一次呀!
http://wwwonlyyoucomcn/lnzyaspx
手足皲裂 濡润护肤
手足皲裂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病、多发病 尤其在冬季多见。它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手足皮肤干燥和裂开的疾病.
手足皲裂的发生与局部皮肤的解剖生理学特点及多种外在因素有关,也与全身状况有一定关系。手足解剖生理特点是手掌及足跟等处角质层极厚,可多达100余层,角质细胞排列不规则并且这些部位无毛囊和皮脂腺,就使局部皮肤水分的保持,皮脂对皮肤的濡润受到一定限制,当外界各种因素影响时,容易发生皮肤皲裂。因此,人们在天气十燥季节,尤其是冬天要在手足搽一些润肤保湿的护肤品,以防止手足皲裂。外界不良因素影响是导致手足皮肤皲裂的重要原因。例如冬季气候寒冷干燥 人们在室外作业受冷风刺激,又失于保护,皮肤变得干燥粗糙;或手足经常过度摩擦 皮肤干燥增厚,弹性减低而出现皲裂。人们在工作或生活中过多接触酸、碱有机溶媒等,促使皮脂分解,失去润滑保护作用,皮肤干燥也会出现皲裂。另外 手足癣患者由于真菌在皮肤中的寄生和破坏 促使皮肤角化过度 粗糙无汗容易出现皲裂。全身状况包括生理性的皮肤老化,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鱼鳞癣等使皮肤干燥,当某些外在因素作用时 也容易发生皲裂。
本病好发于手掌、指尖、指屈面及足跟、足外缘等处因此这些部位应是重点保护对象。发病初起皮肤干燥、角化增厚、皮纹明显,沿皮纹出现裂口。严重者裂口可深达皮下,可有出血,自觉疼痛,以活动时更明显。如有细菌侵入.可发生化脓性感染。
中医认为手足皲裂是由于肌肤骤受寒冷风燥 以致血脉阻滞、肤失濡养而造成。治疗方法以濡养润燥为宜。一般不需内服药,如病情严重 可适当予以养血润肤方剂,经验方:
生 地10g 熟地10g 天 冬10g 麦 冬10g
天花粉10g 当归10g 黄 芪12g 升 麻6g
黄 芩10g 桃仁10g 红 花10g
水煎服,每日2次 每次150ml。中成药可选用八珍丸、人参养荣丸治疗。
外治法:中成药可选用愈裂霜、润肌膏、玉黄膏, 紫草油等涂布患处。还可以自制愈裂膏疗效较好 取白及10g,广丹20g 香油50ml。将白及放人香麻油内,文火煎枯,去白及放入广丹,熬至滴水成珠,去火冷却,凝固成膏。用时将膏加热熔化 滴至裂口内,即可止痛, 逐渐使裂隙平复。或取甘油60%、红花油15%、青黛4%、香水1%.75%酒精20%将各药混合调匀外搽,每日3次。
饮食疗法:取肥羊肉500g.当归30g.生姜15g。加调料烹制食用,连服2周。或用猪皮煨煮成厚膏状,加适量红糖或冰糖每次服50g,每日2次。还可以取桂圆肉、黑芝麻各30g(炒熟细研末)阿胶250g。先将阿胶用黄酒浸软并蒸化,加入桂圆肉、冰糖,直至糖化完停火。每次服20g,每日2次。
手足皲裂一症,防重于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洗手足时尽望避免用太多碱性过强的肥皂、碱水及其它洗涤剂。冬季常用温水浸泡手足.浴后擦干,除用护肤品保持皮肤儒润,井要注意保暖。在容易引起职业性手足皲裂的环境中工作时 应加强劳动保护 减少患病的可能性。同时患在手足癣, 湿疹等疾病者要积极予以相应的治疗。裂口处肿痛厉害,甚至周身淋巴结也疼痛者 不能作一般皲裂症自疗须加服消炎药,局部搽百多邦或多维邦等消炎药膏之类。
另外,易发生于手足皲裂的患者在干燥寒冷的季节宜多吃油脂。病程较长或年老患者应该增加营养,滋补气血 适当多吃一些猪肝、猪皮、羊肉、阿胶、鱼肝油丸之类食品也十分必要。
http://www2137ccom/zybk/8/5/4/2005/04/2819095148htm
有皲裂病史的人 ,应当积极预防。冬季宜用温热水浸泡手足 ,随后外涂润肤性油脂 ,加强保暖 ,少用碱性较强的肥皂洗手足。若因职业劳动引起的皲裂 ,应加强劳动防护 ,尽量避免手足直接接触有害的物理性或化学性刺激。如为手足癣引起的皲裂 ,应治疗真菌病。
一旦出现手足皲裂 ,可用 10%~ 20%的尿素霜、0 05%维甲酸软膏或用白芨细粉 10克、凡士林 9克外搽 ,亦可用橡皮膏贴。重者宜先用热水浸泡 ,再用刀片削薄过厚的角质层 ,然后搽药。笔者有用香蕉和开塞露合用治疗手足皲裂方 ,实践表明疗效确切。方法是取熟透的香蕉 1只 ,将其果肉置于一小碗内 ,再取开塞露 1支 ,将其液体挤入碗中 ,与香蕉一同捣成稀糊状 ,待用。使用前 ,先将皲裂处皮肤用温水洗净 ,再将上述糊状物涂在患处 ,反复搓揉。连续使用 3~ 5天即可显效或治愈。
http://wwwgerbbscn/junlie/shouzujunliedefangzhi_19615htm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