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哪个部位可以减去肚子上的赘肉

按摩哪个部位可以减去肚子上的赘肉,第1张

冬天有大衣的包裹,减肥中的人就开始肆无忌惮的吃东西,加上不运动,好不容易减肥成功的小肚子又出来了。肚子是最容易长赘肉的地方,想要减掉肚子上的赘肉可以试试穴位按摩的方法。

减肚子的穴位

穴位一、关元穴: 腹部正中线肚脐下大约3寸处。

穴位二、气海穴: 腹部正中线肚脐以下大约15寸处。

按摩气海、关元穴能有效地抑制食欲,有利于腹部脂肪均匀分布;而按摩天枢穴则可以帮助消化、排气、促进肠胃蠕动、废物排泄,当然更有利于消除小腹赘肉。穴位按摩方法及时间:每天早晚仰卧在床上,先以手法2由上腹部向小腹推压3~4回,再先后以手法1和手法2依次按摩以上7个穴位,每个穴位各按摩2分钟左右。

穴位三、中脘穴: 腹部正中线肚脐以上大约4寸处。调节身体消化机能,通便。

穴位四、水分穴: 腹部正中线肚脐以上大约1寸处。(按摩水分穴有助于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避免水肿,并且可以帮助肠胃蠕动、锻炼腹肌,避免小腹突出)

穴位五、天枢穴: 肚脐左右两侧各向两旁大约2寸处,以左天枢为重点。

穴位六、水道穴:肚脐以下大约3寸,关元穴左右两侧各向两旁大约2寸处。

穴位七、带脉穴:脉穴肚脐水平线上的侧腹处。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

奇经八脉及十二经胳走向

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

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十二经络走向包括:

1、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

2、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嘧呦蛲贰

3、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

4、足三阳经:从腹沿腿外侧走向足。

而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致晕11穴部位

  1脑户穴:位于百会穴后四寸五分。

  2囟门穴(又名囟会):位于百会穴前三寸正中。

  3上星穴(又名神堂):入发际上一寸陷中。

  4前顶穴:百会穴前一寸五分。

  5后顶穴(又名顶门穴):位于百会穴后一寸五分。

  6风府穴(又名天星):项后枕骨下两筋中间。

  7头维穴:位于额角,入发际角尖处。

  8耳后穴:位于耳后静脉中。

  9哑门穴:位于风府穴下一寸正中。

  10通天穴:位于前顶穴后五分,再外开一寸处。

  11玉枕穴:位于脑户穴旁一寸三分。

致残103穴部位

  1心井穴(又名鸠尾):胸剑突骨下缘。

  2对门穴(又名不容):巨阙穴旁开六寸。

  3扇门穴:即男者左对门穴,女者右对门穴。

  4京门穴(又名气俞):第十二肋游离间处。

  5五定穴(又名天枢):平脐中旁开三寸。

  6伯劳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7肺使穴(又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8胆中穴: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之间正中。

  9对心穴(又名至阳):第七胸椎棘突下。

  10风门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11环跳穴:股骨大转子后上方,当大转子与胝骨裂孔连线的内三分之二处。

  12盖膝穴:即膝盖骨。

  13膝眼穴:膑骨尖两旁凹陷处。

  14竹柳穴(又名交信穴):胫骨内侧缘内侧。

  15脚住穴:脚面上的高骨如豆者是也。

  16开腔穴:即两耳。

  17乔空穴:即两耳后根部。

  18左耳尖穴:即左耳尖峰。

  19右耳尖穴:即右耳尖峰。

  20眼角穴:即眼梢。

  21大中穴:即鼻中。

  22人中穴:即鼻沟正中。

  23驾梁穴:即鼻梁。

  24咽空穴:即两个鼻孔。

  25牙关穴:即唇口。

  26咽喉穴:即喉管。

  27将台穴:即咽喉左右。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29童骨穴:位于风膊下处。

  30精灵穴:即两手虎口。

  31曲池穴:屈肘时肘桡侧横纹尽头处。

  32中脘穴:脐上一寸。

  33六宫穴(又名脐中神阙):即肚脐。

  34气关穴(又名气门):左乳下二横指处。

  35血瘦穴(又名血关):右乳下二横指处。

  36挂膀穴:血瘦穴下一分处。

  37肚角穴:位于小腹盆弦之外。

  38命宫穴:位于血关穴之下,气海穴之右。

  39背心穴:即背部的中心点。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八分。

  41粪门穴:即肛门口。

  42冲阳穴:足背的最高点,动脉旁。

  43血囊穴:右侧十二肋骨下缘。

  44气囊穴:即小腹左边。

  45净瓶穴:即脐左肚角血腕下。

  46脊中穴: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骨的中点。

  47山根穴:即鼻梁之上。

  48对口穴:项后的风府与哑门之间。

  49气隔穴:脐下三分稍偏左。

  50血海门穴:右侧十二肋下三横指。

  51膈门穴:左侧十二肋骨下缘。

  52气舍穴:锁骨内侧端上缘。

  53开气穴:即气舍穴偏右。

  54转喉穴:即气舍穴偏左。

  55血仓期门穴:右侧锁骨下八分处。

  56气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

  57督脉穴:枕骨正中。

  58正额穴:头额前正中。

  59后海底穴:肾俞穴下一寸八分。

  60攒竹穴:眉内端陷中。

  61正气穴:左侧乳上一寸三分。

  62上血海乳穴:右侧乳上一寸三分。

  63气血二海穴:左右乳下一寸三分。

  64下血海穴:右乳上一寸四分。

  65藿肺穴:中脘与建里之中点向下一寸三分。

  66翻肚穴:藿肺穴向左一寸三分处。

  67泰山穴:离梭子骨四寸处。

  68天突穴:胸骨柄的上缘凹陷中。

  69劳宫穴:第二三掌骨之间。

  70神门穴:尺侧腕关节横纹头。

  71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二寸。

  72颊车穴:下颔骨前咬肌中。

  73支正穴:尺侧腕上五寸。

  74下关穴:颧弓下与下颔关节切迹间凹陷处。

  75足三里穴:犊鼻穴下三寸,胫骨粗隆外侧陷中。

  76犊鼻穴:屈膝,膑韧带外侧陷中。

  77肩井穴:肩头高处,当大椎与肩峰之间。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缘。

  79风市穴:大腿外侧膝上七寸。

  80阳陵泉穴:腓骨小头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腘窝中动脉外。

  82承山穴:委中与跟腱之间。

  83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

  84血海穴:屈膝,膑骨内上缘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后骨下,两筋间陷中。

  86尾宫上穴:即尾宫上一分许。

  87鹤顶穴:位于膝盖骨上缘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点。

  89内踝尖穴:即足内踝最高点。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泪孔穴:(又名睛明):目内眦头外一分。

  92所闻穴(又名听宫):即耳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间隙外侧近噱突处。

  94绝骨穴(又名悬钟):外踝上三寸。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7太渊:腕关节横纹上,桡动脉外侧。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处。

  99曲骨穴:脐下五寸处。

  100大都穴:足拇趾内侧本节后。

  101魄户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

  102天窗穴:颈侧胸销乳突肌后缘。

  103箕门穴: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

致命36穴部位

  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脐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脐上一寸。

  12中极穴:脐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7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8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9左幽门穴:巨阙穴左开五分。

  20右幽门穴:巨阙穴右开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脐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脐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4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5左腹结穴(又名左七劳):脐左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结穴(又名右七劳):脐右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侧一寸五分。

  28右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侧一寸五分

  29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于命门穴左旁三寸。

  31气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32鹤口穴(又名尾宫穴):位于尾骨宫下两腿骨尽处。

  33海底穴(又名会阴穴):前阴与肛门之间。

  34涌泉穴:位于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蜷足时所现的凹陷处。

  35右志室穴:位于命门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位于脑后右玉枕穴下五分。

  十二经穴气血流注解

  1手太阴肺经(左右共二十二穴)

  穴歌:

  手太阴肺十一穴 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白尺泽孔最存

  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 左右二十二孔穴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中府,终于少商。

  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端。其支者,从腕后列缺穴,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交手阳明也。多气少血,寅时注此。

  2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共四十穴)

  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 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

  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 臂臑肩颙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 鼻旁五分号迎香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商场,终於迎香。

  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终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也。此经气血俱多,卯时气血注此,受手太阴之交。

  3足阳明胃经(左右共九十穴)

  穴歌:

  四十五穴足阳明 头维下关颊车停 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 气户库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延乳根 不容承满梁门起 关门太乙滑肉门

  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次 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 上巨虚连条口位 下巨虚跳上丰隆

  解溪冲阳陷谷中 内庭历兑经穴终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头维,终于历兑。

  脉起於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别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终脾;其直行者,从缺盆下乳内廉,挟脐入气冲中;其支者,起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冲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胻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外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以交于太阴也。多血多气,辰时气血注此。

  4足太阴脾经(左右共四十二穴)

  穴歌:

  二十一穴脾中州 隐白在足大指头 大都太白公孙盛

  商丘三阴交可求 漏谷地机阴陵穴 血海箕门冲门开

  府舍腹结大横排 腹哀食窦连天溪 胸乡周荣大包随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隐白,终于大包。

  脉起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胻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侠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别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少血多气,巳时气血注此。

  5手少阴心经(左右共十八穴)

  穴歌:

  九穴午时手少阴 极泉青灵少海深

  灵道通里阴郄邃 神门少府少冲寻

  流注线:此一经起於极泉,终于少冲。

  脉起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侠咽,系目;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廉,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多气少血,午时气血注此。

  6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共三十八穴)

  穴歌:

  手太阳穴一十九 少泽前谷后溪薮 腕骨阳谷养老绳

  支正小海外辅肘 肩贞臑俞接天宗 髎外秉风曲垣首

  肩外俞连肩中俞 天窗乃与天容偶 锐骨之端上颧髎

  听宫耳前珠上走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少泽,终于听宫。

  脉起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贯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别者,别循颊上,抵鼻,至目内眦也。多血少气,未时气血注此。

  7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共一三四穴)

  穴歌:

  足太阳经六十七 睛明目内红肉藏 攒竹眉冲与曲差

  五处上寸半承光 通天络却玉枕昂 天柱后际大筋外

  大杼背部第二行 风门肺俞厥阴四 心俞督俞膈俞强

  肝胆脾胃俱挨次 三焦肾气海大肠 关元小肠到膀胱

  中膂白环仔细量 自从大杼至白环 各各节外寸半长

  上髎次髎中复下 一空二空腰髁当 会阳阴尾骨外取

  附分侠脊第三行 魄户膏肓与神堂 噫嘻膈关魂门九

  阳纲意舍与胃仓 肓门志室胞肓续 二十椎下秩边场

  承扶臀横纹中央 殷门浮郄到委阳 委中合阳承筋是

  承山飞扬踝附阳 昆仑仆参连申脉 金门京骨束骨忙

  通谷至阴小指旁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睛明,终于至阴。

  脉起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行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别者,从腰中下贯臀,入腘中;其支别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侠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 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端。多血少气,申时气血注此。

  8足少阴肾经(左右共五十四穴)

  穴歌: 足少阴穴二十七 涌泉然谷太溪溢 大钟水泉通照海

  复溜交信筑宾实 阴谷膝内跗骨后 以上从足走至膝

  横骨大赫联气穴 四满中注肓俞脐 商曲石关阴都密

  通谷幽门寸半辟 折量腹上分十一 步廊神封膺灵墟

  神藏中俞府毕

  流注浅:此一经起于涌泉,终于俞府。

  脉起小指之下,斜趋足心,出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上 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行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侠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多气少血,酉时气血注此。

  9手厥阴心包络经(左右共十八穴)

  穴歌:

  九穴心包手厥阴 天池天泉曲泽深 郄门间使内关对

  大陵劳宫中冲侵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天池,终于中冲。

  脉起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别者,从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多血少气,戌时气血注此。

  10手少阳三焦经(左右共四十六穴)

  穴歌:

  二十三穴手少阳 关冲液门中渚旁 阳池外关支沟正

  会宗三阳四渎长 天井清冷渊消泺 臑会肩髎天髎堂

  天牖翳风瘈脉青 颅息角孙丝竹张

  和胶耳门听有常

  流注线:此一经起手关冲,终于耳门。

  脉起手小指次指之端,上出次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侠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至目锐眦。多气少血,亥时气血注此。

  11足少阳胆经(左右共八+八穴)

  穴歌:

  少阳足经瞳子髎 四十四穴行迢迢 听会上关颔厌集

  悬颅悬厘曲鬓翘 率谷天冲浮白次 窍阴完骨本神邀

  阳白临泣目窗辟 正营承灵脑空摇 风池肩井渊液部

  辄筋日月京门标 带脉五枢维道续 居髎环跳风市招

  中渎阳关阳陵穴 阳交外丘光明宵 阳辅悬钟丘墟外

  足临泣地五侠溪 第四指端窍阴毕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瞳子髎,终于窍阴。

  脉起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目锐眦下大迎,合手少阳,抵 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冲,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 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循歧骨内出其端,还贯入爪甲,出三毛。多气少血,子时气血注此。

  12足厥阴肝经(共二十六穴)

  穴歌:

  一十三穴足厥阴 大敦行间太冲侵 中封蠡沟中都近

  膝关曲泉阴包临 五里阴廉羊矢穴 章门常对期门深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大敦,终于期门。

  脉起大指聚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入阴中,环阴器,抵小腹,侠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多血少气,丑时气血注于此。

  (六)点穴指要

  习武点穴,必须熟知气血经行之途径,及按时流注入处。以上所论,仅十二经穴及十二时辰气血循行流注线,不及于全身各穴。凡练点穴者,应知某时气血流注于某经,其经之主穴又属何处,依时辰相距之长短,不难推想而知其所在,此亦如远行者计行程也。习点穴者,若单凭歌诀而诵或刻于脑而不灵其意识,不下苦恒之功探讨研究,则一无所知,难以成才也。所以练习此功者,不仅要熟知各经、各穴之部位,而且要对周身气血循行之理亦作深奥之探讨。然后合并而揣摩之,方能豁然贯通,无论何时何地出手点穴,发无不中,百战百胜。

  取穴歌诀:

  点法必先通其取 骨度分寸皆适应 局部定寸若干份

  长宽一伤亦一寸 无分老幼或男女 骨度分寸取穴存

  一二节间定一寸 指中横宽亦寸半 拇指首节定一寸

  皆用男女定全身 悉知要害点穴位 百击百中功夫真

  血头行走穴道歌:

  周身之血有一头 日夜行走不停留 遇时遇穴若伤损

  一七不治命要休 子时走在心窝穴 丑时需向泉井求

  井口是寅山根卯 辰到天心巳风头 午时却与中原会

  左右蟾宫在未流 风尾属申屈井酉 丹肾俱为戌时位

  六宫直等亥时来 不教乱缚斯为贵

  又曰:

  天门晕在地 尾子不还乡 两肋丢开手 腰眼笑杀人

  太阳并脑后 倏忽命归阴 断梁无接骨 脐下急亡身

  点穴练功指要:

  少林点穴法 妙计威天下 要得此真机 先习运气法

  收气聚气海 出手丹田发 还需调四梢 全身归脑纳

  四两拨千斤 足弹山倒塌 手推铁墙倒 妙在施气法

  莫望苦恒志 练出血汗洒 拨星伴日月 暑寒时不差

  子继亥日来 深夜指插沙 三载穿墙壁 五载石开花

  十载劈碎石 点穴才成家

  十二时辰气血所注之穴:

  子时注人中 丑时注天庭 寅时注齐空 卯时注大杼

  辰时注太阳 巳时注上仓 午时注脉腕 未时注七饮

  申时注丹田 酉时注四海 戌时注下阴 亥时注涌泉

  十二时辰气血流注歌:

  寅时气血注于肺 卯时大肠辰时胃 巳脾午心未小肠

  膀胱申注酉肾注 戌时包络亥三焦 子胆丑肝各定位

  会穴歌:

  腑会中脘 脏会章门 筋会阳陵 髓会绝骨

  血会膈俞 骨会大序 脉会太渊 气会膻中

  五脏募穴歌:

  中府肺之募 巨厥心募栓 期门肝募然 章门脾募关

  京门为肾募 五募主命弦

  致命三十六穴部位

  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脐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脐上一寸。

  12中极穴:脐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7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8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9左幽门穴:巨阙穴左开五分。

  20右幽门穴:巨阙穴右开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脐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脐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4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5左腹结穴(又名左七劳):脐左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结穴(又名右七劳):脐右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侧一寸五分。

  28右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侧一寸五分

  29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于命门穴左旁三寸。

  31气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32鹤口穴(又名尾宫穴):位于尾骨宫下两腿骨尽处。

  33海底穴(又名会阴穴):前阴与肛门之间。

  34涌泉穴:位于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蜷足时所现的凹陷处。

  35右志室穴:位于命门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位于脑后右玉枕穴下五分。

  致晕十一穴部位

  1脑户穴:位于百会穴后四寸五分。

  2囟门穴(又名囟会):位于百会穴前三寸正中。

  3上星穴(又名神堂):入发际上一寸陷中。

  4前顶穴:百会穴前一寸五分。

  5后顶穴(又名顶门穴):位于百会穴后一寸五分。

  6风府穴(又名天星):项后枕骨下两筋中间。

  7头维穴:位于额角,入发际角尖处。

  8耳后穴:位于耳后静脉中。

  9哑门穴:位于风府穴下一寸正中。

  10通天穴:位于前顶穴后五分,再外开一寸处。

  11玉枕穴:位于脑户穴旁一寸三分。

  致残103穴部位

  1心井穴(又名鸠尾):胸剑突骨下缘。

  2对门穴(又名不容):巨阙穴旁开六寸。

  3扇门穴:即男者左对门穴,女者右对门穴。

  4京门穴(又名气俞):第十二肋游离间处。

  5五定穴(又名天枢):平脐中旁开三寸。

  6伯劳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7肺使穴(又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8胆中穴: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之间正中。

  9对心穴(又名至阳):第七胸椎棘突下。

  10风门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11环跳穴:股骨大转子后上方,当大转子与胝骨裂孔连线的内三分之二处。

  12盖膝穴:即膝盖骨。

  13膝眼穴:膑骨尖两旁凹陷处。

  14竹柳穴(又名交信穴):胫骨内侧缘内侧。

  15脚住穴:脚面上的高骨如豆者是也。

  16开腔穴:即两耳。

  17乔空穴:即两耳后根部。

  18左耳尖穴:即左耳尖峰。

  19右耳尖穴:即右耳尖峰。

  20眼角穴:即眼梢。

  21大中穴:即鼻中。

  22人中穴:即鼻沟正中。

  23驾梁穴:即鼻梁。

  24咽空穴:即两个鼻孔。

  25牙关穴:即唇口。

  26咽喉穴:即喉管。

  27将台穴:即咽喉左右。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29童骨穴:位于风膊下处。

  30精灵穴:即两手虎口。

  31曲池穴:屈肘时肘桡侧横纹尽头处。

  32中脘穴:脐上一寸。

  33六宫穴(又名脐中神阙):即肚脐。

  34气关穴(又名气门):左乳下二横指处。

  35血瘦穴(又名血关):右乳下二横指处。

  36挂膀穴:血瘦穴下一分处。

  37肚角穴:位于小腹盆弦之外。

  38命宫穴:位于血关穴之下,气海穴之右。

  39背心穴:即背部的中心点。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八分。

  41粪门穴:即肛门口。

  42冲阳穴:足背的最高点,动脉旁。

  43血囊穴:右侧十二肋骨下缘。

  44气囊穴:即小腹左边。

  45净瓶穴:即脐左肚角血腕下。

  46脊中穴: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骨的中点。

  47山根穴:即鼻梁之上。

  48对口穴:项后的风府与哑门之间。

  49气隔穴:脐下三分稍偏左。

  50血海门穴:右侧十二肋下三横指。

  51膈门穴:左侧十二肋骨下缘。

  52气舍穴:锁骨内侧端上缘。

  53开气穴:即气舍穴偏右。

  54转喉穴:即气舍穴偏左。

  55血仓期门穴:右侧锁骨下八分处。

  56气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

  57督脉穴:枕骨正中。

  58正额穴:头额前正中。

  59后海底穴:肾俞穴下一寸八分。

  60攒竹穴:眉内端陷中。

  61正气穴:左侧乳上一寸三分。

  62上血海乳穴:右侧乳上一寸三分。

  63气血二海穴:左右乳下一寸三分。

  64下血海穴:右乳上一寸四分。

  65藿肺穴:中脘与建里之中点向下一寸三分。

  66翻肚穴:藿肺穴向左一寸三分处。

  67泰山穴:离梭子骨四寸处。

  68天突穴:胸骨柄的上缘凹陷中。

  69劳宫穴:第二三掌骨之间。

  70神门穴:尺侧腕关节横纹头。

  71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二寸。

  72颊车穴:下颔骨前咬肌中。

  73支正穴:尺侧腕上五寸。

  74下关穴:颧弓下与下颔关节切迹间凹陷处。

  75足三里穴:犊鼻穴下三寸,胫骨粗隆外侧陷中。

  76犊鼻穴:屈膝,膑韧带外侧陷中。

  77肩井穴:肩头高处,当大椎与肩峰之间。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缘。

  79风市穴:大腿外侧膝上七寸。

  80阳陵泉穴:腓骨小头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腘窝中动脉外。

  82承山穴:委中与跟腱之间。

  83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

  84血海穴:屈膝,膑骨内上缘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后骨下,两筋间陷中。

  86尾宫上穴:即尾宫上一分许。

  87鹤顶穴:位于膝盖骨上缘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点。

  89内踝尖穴:即足内踝最高点。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泪孔穴:(又名睛明):目内眦头外一分。

  92所闻穴(又名听宫):即耳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间隙外侧近噱突处。

  94绝骨穴(又名悬钟):外踝上三寸。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7太渊:腕关节横纹上,桡动脉外侧。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处。

  99曲骨穴:脐下五寸处。

  100大都穴:足拇趾内侧本节后。

  101魄户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

  102天窗穴:颈侧胸销乳突肌后缘。

  103箕门穴: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

 考研穴位知识点是常考内容,并且知识点很多,记忆起来就会经常搞乱了, 你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技巧考研快速记忆吗下面由我给你带来关于考研穴位按部位记忆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考研穴位按部位记忆方法

 一、颈部:10个腧穴

 1、廉泉(任脉):仰靠坐位,在颈部,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前正中线上。

 2、天容(小肠):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中,下颌角后方。

 3、天牖(三焦):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凹陷中,乳突后方直下,平下颌角。

 4、人迎(胃经):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平喉结,颈总动脉搏动处。

 5、扶突(大肠):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中间,平喉结。

 6、天窗(小肠):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平喉结。

 7、水突(胃经):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人迎与气舍连线中点。

 8、天鼎(大肠):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与缺盆连线中点。

 9、气舍(胃经):在颈部,锁骨胸骨端上缘,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之间凹陷处。

 10、缺盆(胃经):在颈部,锁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旁开4寸。

 二、肩部:12个腧穴

 1、肩髃(大肠):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2、肩髎(三焦):在肩部,肩髃后方,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后下方凹陷处。

 3、肩贞(小肠):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腋后纹头直上1寸。

 4、臑俞(小肠):在肩部,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处。

 5、天宗(小肠):在肩胛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平胸四,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

 6、秉风(小肠):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凹陷处。

 7、曲垣(小肠):在肩胛部,冈上窝内侧端,臑俞与胸二连线中点。

 8、肩外俞(小肠):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9、肩中俞(小肠):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10、肩井(胆经):在肩部,前直乳中,大椎与肩峰端连线中点。

 11、天髎(三焦):在肩胛部,肩胛骨上角处,肩井与曲垣连线中点。

 12、巨骨(大肠):在肩部,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三、背腰部:53个腧穴

 (一)督脉:14个

 1、长强:在会阴部,尾骨端下,尾骨与肛门连线中点。

 2、腰俞:在骶部,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3、腰部:四阳关、二命门、一悬枢

 4、背部:十一脊中、十中枢、九筋缩、七至阳、六灵台、五神道、三身柱、一陶道

 5、大椎: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二)膀胱经一线:25个

 1、背部:一大杼、二风门、肺三、厥四、心五、督六、膈七、九肝、十胆、十一脾、十二胃

 2、腰部:一焦、二肾、三气海、四大肠、五关元

 3、骶部:一小肠、二膀胱、三中膂、四白环,一上、二次、三中、四下髎

 4、会阳: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三)膀胱经二线:14个

 1、背部:二附分、三魄户、四膏肓、五神堂、六譩譆、七膈关、九魂门、十阳刚、十一意舍、十二胃仓

 2、腰部:一肓门、二志室

 3、骶部:二胞肓、四秩边

 四、胸腹部:79个腧穴

 (一)任脉:22个

 1、会阴: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中点。

 2、曲骨: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处,前正中线上。

 3、脐下:四中极、三关元、二石门、寸半气海、一阴交

 4、神阙:在脐区,脐中央。

 5、脐上:一水分、二下脘、三建里、四中脘、五上腕、六巨阙

 6、鸠尾:在上腹部,胸剑结合下1寸,前正中线上。

 7、中庭:在胸部,胸剑结合中点处,前正中线上。

 8、膻中:在胸部,平第四肋间隙,前正中线上。男性当两乳头连线中点。

 9、肋间:三玉堂、二紫宫、一华盖

 10、璇玑:在胸部,胸骨上窝下1寸,前正中线上。

 11、天突:在胸部,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

 (二)旁开半寸:11个

 1、脐下(肾经):五横骨、四大赫、三气穴、二四满、一中注

 2、肓俞(肾经):在腹中部,脐中旁开05寸。

 3、脐上(肾经):二商曲、三石关、四阴都、五通谷、六幽门

 (三)旁开2寸:18个

 1、俞府(肾经):在胸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2、肋间(肾经):五步廊、四神封、三灵墟、二神藏、一彧中

 3、脐上(胃经):六不容、五承满、四梁门、三关门、二太乙、一滑肉

 4、天枢(胃经):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

 5、脐下(胃经):一外陵、二大巨、三水道、四归来、五气冲

 (四)旁开35寸:1个

 1、冲门(脾经):在腹股沟外侧,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旁开35寸,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五)旁开4寸:12个

 1、气户(胃经):在胸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

 2、肋间(胃经):一库房、二屋翳、三膺窗、四乳中、五乳根

 3、期门(肝经):在胸部,乳头直下,平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4、日月(胆经):在胸部,乳头直下,平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5、腹哀(脾经):在上腹部,乳头直下,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6、大横(脾经):在腹中部,乳头直下,脐中旁开4寸。

 7、腹结(脾经):在下腹部,乳头直下,脐中下1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8、府舍(脾经):在下腹部,乳头直下,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六)旁开5寸:1个

 1、天池(心包):在胸部,乳头外1寸,平第四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5寸。

 (七)旁开6寸:6个

 1、中府(肺经):在胸前壁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2、云门(肺经):在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前正中线旁开6寸。

 3、肋间(脾经):五食窦、四天溪、三胸乡、二周荣

 (八)侧胸腹部:8个

 1、渊腋(胆经):在侧胸部,举臂,腋中线下3寸,平第四肋间隙。

 2、辄筋(胆经):在侧胸部,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四肋间隙中。

 3、大包(脾经):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平第六肋间隙。

 4、章门(肝经):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下方。

 5、京门(胆经):在侧腰部,第十二肋游离端下方,章门后18寸。

 6、带脉(胆经):在侧腹部,平脐中,与第十一肋游离端下方垂直,章门下18寸。

 7、五枢(胆经):在侧腹部,髂前上棘前方,脐中下3寸。

 8、维道(胆经):在侧腹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05寸。

 五、手部:17个腧穴

 (一)指甲角:6个

 1、少商(肺经):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2、商阳(大肠):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3、中冲(心包):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4、关冲(三焦):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5、少冲(心经):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6、少泽(小肠):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二)手掌:2个

 1、劳宫(心包):在手掌心,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2、少府(心经):在手掌面,第四、五掌骨之间,握拳屈指时小指尖处。

 (三)手背:9个

 1、鱼际(肺经):在手拇指本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2、合谷(大肠):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

 3、二间(大肠):微握拳,在食指本节前,桡侧凹陷处,赤白肉际。

 4、三间(大肠):微握拳,在食指本节后,桡侧凹陷处。

 5、液门(三焦):在手背部,第四、五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6、中渚(三焦):在手背部,环指本节后,第四、五掌骨间凹陷处。

 7、前谷(小肠):微握拳,在手掌尺侧,小指本节前,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8、后溪(小肠):微握拳,在手掌尺侧,小指本节后,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9、腕骨(小肠):在手掌尺侧,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凹陷处,赤白肉际。

考研穴位按部位记忆技巧

 六、腕横纹:6个腧穴

 1、阳谷(小肠):在腕背横纹尺侧,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凹陷处。

 2、阳池(三焦):在腕背横纹中,指伸肌腱尺侧缘凹陷处。

 3、阳溪(大肠):在腕背横纹桡侧,拇指向上翘起时,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凹陷处。

 4、太渊(肺经):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5、大陵(心包):在腕掌侧横纹中点,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6、神门(心经):在腕掌侧横纹尺侧,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凹陷处。

 七、前臂部:21个腧穴

 (一)前臂内侧:9个

 肺经(3个)

 1、经渠: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2、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3、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心包经(3个)

 1、内关:在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2、间使:在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郄门:在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心经(3个)

 1、阴郄:在前臂掌面尺侧,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2、通里:在前臂掌面尺侧,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3、灵道:在前臂掌面尺侧,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二)前臂外侧:12个

 大肠经(5个)

 1、偏历: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

 2、温溜: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3、下廉: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

 4、上廉: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

 5、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三焦经(5个)

 1、外关:在前臂背侧,阳池与肘尖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2、支沟:在前臂背侧,阳池与肘尖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腕横纹上3寸。

 3、会宗: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桡侧边缘。

 4、三阳络: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5、四渎:在前臂背侧,阳池与肘尖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小肠经(2个)

 1、养老:在前臂背面尺侧,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处。

 2、支正:在前臂背面尺侧,阳谷与小海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八、肘横纹:5个腧穴

 1、曲池(大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2、尺泽(肺经):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3、曲泽(心包):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凹陷处。

 4、少海(心经):屈肘举臂,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

 5、小海(小肠):在肘内侧,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九、臂部:12个腧穴

 (一)臂外侧:7个

 大肠经(3个)

 1、肘髎: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1寸,肱骨边缘处。

 2、手五里:在臂外侧,曲池与肩髎连线上,曲池上3寸。

 3、臂臑:在臂外侧,曲池与肩髎连线上,曲池上7寸,三角肌止点处。

 三焦经(4个)

 1、天井:在臂外侧,屈肘举臂,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2、清冷渊:在臂外侧,屈肘,肘尖直上2寸,天井上1寸。

 3、臑会:在臂外侧,肘尖与肩髎连线上,肩髎下3寸,三角肌后下缘。

 4、消泺:在臂外侧,清冷渊与臑会连线中点。

 (二)臂内侧:5个

 肺经(2个)

 1、天府:在臂内侧,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

 2、侠白:在臂内侧,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

 心包经(1个)

 1、天泉:在臂内侧,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

 心经(2个)

 1、极泉:上臂外展,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2、青灵:在臂内侧,极泉与少海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内侧沟中。

 四环节——即:休克发生的原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其转归。

 五衰竭——即:急性呼衰、心衰、肾衰、脑衰、肝衰

三角肌又称为「虎头肌」,它是人体肩膀上主要的肌群,三角肌是由前、中、后三束组成,三角肌的形状继像是一个三角形,它呈弯曲状的形式并包覆在肩胛棘与锁骨周围,在人体上形成一个V字状,从宽阔的肩膀起端开始向下延伸到手臂。

三角肌

拥有强而有力、厚实的肩膀,是许多男性梦寐以求的梦想,如果想要练出巨大、饱满的肩膀,那么一定需要对三角肌的前、中、后三束都得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才能让肩膀更加强壮,一般来说,有许多训练动作可以练到三角肌,像是有​杠铃胸前推举、坐姿哑铃上举、杠铃颈后推举、俯立侧平举、立姿侧平举等,都可以有效的训练三角肌的强度,进而强化整个肩膀的稳定性。

三角肌位置 ©pinterest <span style="

1 前俯划船

步骤1 :将身体支撑在上斜45度的板凳上,双手握住哑铃,胸部紧靠在垫上。 步骤2 :吸气时,将双手拉起后弯曲手臂,呈现90度,吐气后缓缓放下。

2 ​哑铃仰卧推举

步骤1 :平躺在训练板上,双手握住哑铃。 步骤2 :吸气时,将双手垂直往上举,吐气时再回到起始位置。

3 ​​哑铃划船

步骤1 :采站姿,双脚弯曲,双手握住哑铃,背部打直。 步骤2 :吸气时,将双手垂直往上举,保持手肘靠近身体,吐气时再回到起始位置。

瘦肚子按什么部位图解

 瘦肚子按什么部位图解,以女性而言,腹部是保护重要内脏的部位,因为要保护子宫,但是又容易囤积脂肪,相信不在少数,有‘小腹婆’困扰的朋友。以下分享瘦肚子按什么部位图解。

瘦肚子按什么部位图解1

  1、轻拍腹部减肥

 第一步:手指自然放松张开,轻轻拍打小腹最肥胖的地方20次。

 第二步:大拇指往手心内收,其余四指握空拳,轻轻拍打小腹脂肪堆积的部位20-30次。

  2、画圈法瘦腹部

 第一步:双手伸直,相互重叠摆在肚脐上,大拇指交叉,掌心对准肚脐。男女手法稍微不同,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

 第二步:稍稍吸气后收小腹,双手顺时针揉按36圈,摩擦时手掌腹部会微微发热,可以帮助促进肠胃蠕动。

  3、手抓法瘦腹部

 第一步:双手微微张开如龙爪状,轻轻抓揉腹部赘肉,直到感觉腹部微微发热,并有酸胀感为止。

 第二步:双手抱住小腹最肥胖的地方,快速用力吸气,同时双手向上提,然后吐气放松,重复10-20次。

  4、捏腰腹法瘦肚子

 双手叉腰,四指并拢紧贴腹部,用力捏住腰腹的赘肉往两侧拉伸,力度以能感觉到一定疼痛为宜,然后往中间挤压,挤压时停留3-5秒,反复动作5-10分钟。

  5、挤压按摩腹部

 双手置于左侧腰部,手掌、指腹稍微用力,向内往腰部中间推。重复动作10-15次,再换另一侧重复动作。

  6、瘦肚子的食物

  (1)莲藕

 莲藕的利尿作用,能促进体内废物快速排出藉此净化血液。莲藕冷热食用皆宜,将莲藕打成汁,可加一点蜂蜜调味直接饮用,也可以小火加温,加一点糖,趁温热时喝。

  (2)地瓜

 地瓜所含的纤维质松软易消化,可促进肠胃蠕动,有助排便。最棒的吃法是烤地瓜,而且连皮一起烤、一起吃掉,味道爽口甜美。

  (3)酸奶

 为什么说酸奶能减肚子呢?因为酸奶里面含有大量的活性乳酸菌,它的作用在于能调节体内菌群平衡,肠胃加速蠕动,从而就能消除便秘问题;再者酸奶有很强的饱腹感,稍微有饥饿感的时候喝一杯酸奶能缓解饥饿感,减少你吃下一餐的欲望。

  (4)芹菜

 芹菜是高纤维食物,它不仅可以加快粪便在肠内的运转时间,在经过肠内消化作用后会还会产生一种木质素或肠内脂的物质,这类物质是一种可抑制肠内细菌产生致癌物质的抗氧化剂。因此,多吃芹菜不仅可以瘦小腹,还可预防结肠癌。

  (5)普洱茶

 只要用适量的普洱茶和5朵菊花,然后用热水冲泡,就能制成一份非常有效的瘦肚子饮品。普洱茶能帮助消化,有效刺激人体新陈代谢、加速分解小腹的脂肪,能快速减少肚子上的赘肉。

瘦肚子按什么部位图解2

  减肚子的穴位

  穴位一、关元穴

 腹部正中线肚脐下大约3寸处。

  穴位二、气海穴

 腹部正中线肚脐以下大约15寸处。

 按摩气海、关元穴能有效地抑制食欲,有利于腹部脂肪均匀分布;而按摩天枢穴则可以帮助消化、排气、促进肠胃蠕动、废物排泄,当然更有利于消除小腹赘肉。穴位按摩方法及时间:每天早晚仰卧在床上,先以手法2由上腹部向小腹推压3~4回,再先后以手法1和手法2依次按摩以上7个穴位,每个穴位各按摩2分钟左右。

  穴位三、中脘穴

 腹部正中线肚脐以上大约4寸处。调节身体消化机能,通便。

  穴位四、水分穴

 腹部正中线肚脐以上大约1寸处。(按摩水分穴有助于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避免水肿,并且可以帮助肠胃蠕动、锻炼腹肌,避免小腹突出)

  穴位五、天枢穴

 肚脐左右两侧各向两旁大约2寸处,以左天枢为重点。

  穴位六、水道穴

 肚脐以下大约3寸,关元穴左右两侧各向两旁大约2寸处。

  穴位七、带脉穴

 脉穴肚脐水平线上的侧腹处。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

  减肚子的食物

  1、黄瓜

 跟其它营养丰富的蔬菜比起来,可能黄瓜所含的营养成分要少些,但大家都知道它有不错的美容护肤作用,其实黄瓜中还含有丙醇二酸,这种东西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抑制各种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转化为脂肪。

  2、白萝卜

 最后是白萝卜,萝卜富含一种叫辛辣成分芥子油,可以促进脂肪类物质更好地进行新陈代谢作用,从而避免脂肪在皮下堆积,起到瘦腰减腹的作用。

  3、豆芽

 豆芽含有的水分相当多,所以食后体内产生的热量很少,自然就不易形成脂肪堆积皮下了,所以也是不错的瘦腰减腹部食物。

  4、冬瓜

 和黄瓜一样,冬瓜所含的营养成分也不多,而且还有很强的通便作用,可以去掉体内过剩的脂肪。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穴位按摩减肚子的方法,经常久坐的人要注意多按摩按摩自己的肚子,避免肚子长赘肉,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吃些减肚子的食物。

瘦肚子按什么部位图解3

 肚子减肥穴位有哪些揭秘七大腹部减肥穴位

 1、关元穴。在我们腹部中线上,往肚脐下面大约三寸左右的位置就是这个穴位,这是比较容易找得到的一个穴位,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帮助控制食欲和帮助腹部脂肪均匀分布。

 2、气海穴。这个穴位是在腹部中线肚脐往下大约15寸左右位置,也就是在关元穴跟肚脐的中间,它的作用跟关元穴的作用是一样的,可以帮助抑制食欲和帮助脂肪均匀分布。

 3、中脘穴。这个穴位在中线肚脐往上大约四寸左右的位置,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帮助人体达到调节消化机能和帮助排便的效果。

 4、水分穴。这个穴位是在中线肚脐往上一寸左右位置,按摩这个虚伪能够让身体当中多余的水分被顺利排出体外,可以最大化的避免水肿问题困扰,另外,它还能够帮助肠道蠕动和锻炼腹肌呢,在避免小腹突出方面有明显效果。

 5、天枢穴。它是在肚脐左右两边的,大约是往左和往右2寸左右位置,一般来讲重点是左边的天枢穴,所以,减肥人士在按摩时候要侧重按摩左边的这个穴位帮助自己减肥瘦身。

 6、水道穴。这个穴位在肚脐往下大约三寸左右,然后再往两边大约两寸左右位置,简单来讲也就是关元穴往左右两寸位置就是这个穴位。

 7、带脉穴。这个穴位是在肚脐水平线的侧腹位置上,刺激这个穴位的目的是在于加强全身的新陈代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241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