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是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疾病之一,是一种发生在肩袖肌腱内的钙盐(羟基磷灰石晶体)沉积的自限性疾病。早在1907年,Painter首次描述了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钙盐沉积的影像学资料。相关研究表明: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发病率在27%~22%,在有肩痛症状的病人中高达50%。常见的发病年龄为30~60岁,右侧较左侧多见,女性为男性的15倍。其中有10%的患者可见于双侧肩袖,大约有70%的肩袖钙化性肌腱炎发生于冈上肌腱,其次为冈下肌腱,约占20%。
图1 肩袖钙化性肌腱炎典型X线表现
一、病因
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病因仍不清楚,过去一般认为肩袖肌腱过度使用或老龄化所致的退变是该病最先出现的病理变化。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与肩袖退行性改变、肩袖乏血管区、代谢紊乱及细胞介入调节反应等因素有关。
钙化之所以通常发生在冈上肌腱,是因为冈上肌是肩袖肌群中退变发生最早的肌肉。而Codman在1934年提出冈上肌腱在大结节止点近侧1cm 范围是乏血管区,血供最差,受应力作用的影响最大,也是引起退变的主要原因,在退变的基础上,进一步局部钙盐代谢异常导致钙盐沉着,形成冈上肌腱钙化性肌腱炎。
也有学者注意到内分泌疾病与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联系,如患有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患者甲状腺激素及雌激素代谢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超过30%的糖尿病患者患有肩袖钙化性肌腱炎,但是尚不清楚两者之间的联系。
二、临床表现
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期(<6个月)或慢性期(>6个月)。并非所有存在肩袖钙化灶的个体都出现临床症状。
急性期表现为无诱因或轻微外伤及过劳后,出现肩关节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夜间影响睡眠。在多数情况下,在急性严重的肩关节疼痛发作之后,病人疼痛及钙化灶会在数周后自行消失。少数病人局部持续存在少量的钙盐沉积而无症状。但有些钙盐沉积会持续存在多年,导致慢性症状。如果钙化灶大于15cm多有临床症状,肩关节可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伴卡感,导致不同程度的肩关节功能障碍。在一些慢性病例中,可有间断的急性发作伴有疼痛缓解期。
Uhthoff等根据钙化性肌腱炎的病理过程将其分为三期。
第一期为钙化前期,是钙化前的早期阶段,患者通常没有临床症状。
第二期为钙化期,又可分为钙化形成期、静止期和吸收期。
钙化形成期,此时可能无症状或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钙化静止期,提示钙质沉积过程的终结。
钙化吸收期,可出现极度的疼痛,患者多在此时开始寻求治疗。此时的钙沉积有些像奶油或牙膏。
第三期为钙化后期。此期疼痛显著减退。
三、诊断
大多数病人,从X线片上即可清晰地显示钙化影,有时候需要进一步使用螺旋CT扫描来进一步定位钙化灶,或使用MRI来确定是否合并存在肩袖的撕裂、肩关节盂唇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腱炎。
四、治疗
肩袖钙化性肌腱炎属于自限性疾病,而自限性疾病,指的是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的疾病。但这并不代表这个病就不需要治疗了。因为大多数患者,往往在钙化期的急性疼痛吸收阶段来医院寻求诊治。如果不进行治疗,患者通常会因为肩膀的疼痛而减少活动,从而加重肩关节的功能障碍,导致肩关节周围肌肉的萎缩,形成恶性循环。
有90%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效果明显,钙化灶吸收较好。保守治疗也一直作为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一线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的手段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治疗、针刺封闭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中医药治疗、物理治疗等。
调查显示约有10%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或不能明显减轻症状,应考虑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传统的切开病灶清除术,或关节镜微创下行关节清理,钙化灶清除,肩峰成形,肩袖修复术。手术治疗的适应症:①对于肩部疼痛持续存在,经规范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的顽固性肩袖钙化性肌腱炎,而影响正常工作、生活者;②疼痛急性发作,不能耐受保守治疗者;③对于不愿接受较长时间保守治疗,要求尽快恢复日常生活及运动者,近期X线片示钙化灶无明显吸收的患者。
传统的切开手术,手术切口大,需要剥离三角肌,手术视野局限,手术损伤较大。现阶段的关节镜手术技术成熟,可通过数个小切口,进行盂肱关节的探查,明确其他合并损伤,清除肩峰下滑囊,根据术前及术中各种定位手段,精确清理部分或全部钙化灶,对于同时合并肩峰骨质增生者,可同时行肩峰成形术;对于肩袖受浸润、侵犯者,可在镜下进行修复。相对来说,关节镜手术通过特殊的摄像系统,可清晰地看到相应损伤,手术更加微创,术后恢复更快。
五、我科关节与运动医学专业团队的治疗策略
图2 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治疗策略(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骨科 关节与运动医学专业团队)
附典型病例:
女性,51岁,反复右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8年余。否认外伤史,曾有明显的夜间疼痛,影响睡眠,反复多次于外院行针灸、理疗等保守治疗手段无效,到我院就诊。查体:右肩关节无红肿,肤温正常,肱骨大结节压痛(+),右肩关节主动活动受限,被动活动正常,Neer撞击征(+),Hawkins试验(+),疼痛弧(+),Jobe试验(+),右上肢无麻木,肢端感觉及血运良好。
影像学检查如下:
图3 X线片显示:右肩关节退变,肱骨大结节上方钙化灶形成
患者右肩疼痛,活动受限,曾有夜间剧烈疼痛,患者于外院多方保守治疗后,效果欠佳,虽疼痛有所减轻,但症状不能缓解,合并肩峰撞击,可疑肩袖损伤,完善右肩关节CT及MRI检查。术前完善各项检查,评估病情,排除手术禁忌症,予以手术治疗。
图4 右肩螺旋CT平扫+重建显示:钙化灶位于肱骨大结节上方冈上肌腱处(术前CT有利于钙化灶的定位)
图5 右肩MRI平扫显示:右肩袖钙化性肌腱炎,钙化灶位于冈上肌腱处,其他层面可看到合并的肱二头肌长头腱炎,冈上肌腱损伤
图6 关节镜下探查,可见合并肱二头肌长头腱炎
图7 关节镜下清理肩峰下滑囊后,可看到钙化灶形成的“草莓斑”
图8 关节镜下以探明钙化灶位置,挑开表层组织后,可见闪闪发光(BlingBling)的羟基磷灰石晶体,典型的“暴风雪”征象
图9 切开钙化灶表面组织后,牙膏样组织随即现身
图10 镜下彻底清除钙化灶后,见冈上肌腱足印区裸露,冈上肌腱部分组织损伤变性
图11 镜下以铆钉修复损伤的冈上肌腱
图12 术后复查X线,可见钙化灶完全清理,铆钉位置良好
针灸 是传统 中医 里的一种 治疗方法 ,对于很多 疾病 有非常突出的治疗效果,那么常用的针灸 穴位 有哪些呢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有关资料,希望您喜欢。
常用针灸穴位1 尺泽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 咳嗽 、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 性病 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 中暑 、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 孔最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05~1寸。
3 列缺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 自然 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4 鱼际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5少商
井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②昏迷、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6商阳
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7合谷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 妇 产科 病证。
操作: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
8手三里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 腹痛 , 腹泻 ;③齿痛,颊肿。
操作:直刺08~12寸。
9曲池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热病;③高 血压 ;④癫狂;⑤腹痛、吐泻等肠胃病证;⑥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⑦瘾疹、 湿疹 、瘰疬等皮、 外科 疾患。
操作:直刺05~1寸。
10肩髃
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肩、上肢病证;②瘾疹。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肩周炎 宜向肩关节直刺,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
11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① 鼻塞 、鼽衄、口歪等局部病证;②胆道蛔虫症。
操作: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12地仓
定位: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口角歪斜、流涎、三叉 神经 痛等面局部病证。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穴透刺。
13下关
定位: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主治:①牙关不利、三叉 神经痛 、齿痛、口眼歪斜等面口病证;②耳聋、 耳鸣 、聤耳等耳疾。
操作:直刺05~1寸。留针时不可做张口动作,以免折针。
14头维
定位:当额角发际上 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证。
操作:平刺05~1寸。
15天枢
定位:脐中旁开2寸。
主治:①腹痛、腹胀、 便秘 、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② 月经不调 、 痛经 等 妇科 疾患。
操作:直刺1~15寸。《千金》:孕妇不可灸。
16梁丘
定位: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主治:①急性胃病;②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③乳痈、乳痛等乳疾。
操作:直刺1~12寸。
17犊鼻
定位: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又名外膝眼。
主治: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搡作:向后内斜刺05~1寸。
18足三里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主治:① 胃痛 、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②下肢痿痹;③癫狂等神志病;④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⑤虚劳诸证,为强壮 保健 要穴。
操作:直刺1~2寸。强壮保健常用温灸法。
19条口
定位:上巨虚穴下2寸。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①下肢痿痹,转筋;②肩臂痛;③脘腹疼痛。
操作:直刺1~15寸。
20丰隆
定位: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中指)处。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癫狂;③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④下肢痿痹;⑤腹胀,便秘。
操作:直刺1~15寸。
21内庭
定位: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热性病证;②热病;③吐酸、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胃病证;④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
22公孙
定位: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②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③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操作: 直刺06~12寸。
23三阴交
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③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 泌尿 系统疾患;④心悸,失眠,高血压;⑤下肢痿痹;⑥阴虚诸证。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24地机
定位: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主治:①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 妇科病 证;②腹痛、腹泻等脾胃病证;③小便不利、水肿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操作:直刺1~2寸。
25阴陵泉
定位: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②膝痛。
操作:直刺1~2寸。
26血海
定位: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简便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第2~5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妇科病证;②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 皮肤病 。
操作:直刺1~15寸。
27通里
定位: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主治:①心悸、怔忡等心病;②舌强不语,暴喑;③腕臂痛。
操作: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留针时,不可做屈腕动作。
28神门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证;②高血压;③胸胁痛。
操作:直刺03~05寸。
29后溪
定位: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①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②耳聋,目赤;③癫狂痫;④疟疾。
操作:直刺05~1寸。 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30天宗
定位: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当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取穴。
主治:①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②气喘。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
31听宫
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①耳鸣、耳聋、聤耳等耳疾;②齿痛。
操作:张口,直刺1~15寸。留针时应保持一定的张口姿势。
32攒竹
定位: 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
主治: ①头痛,眉棱骨痛;②眼睑 动、眼睑下垂、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等目部病证;③呃逆。
操作: 可向眉中或向眼眶内缘平刺或斜刺05~08寸。禁灸。
33天柱
定位: 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哑门穴),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主治: ①后头痛、项强、肩背腰痛等痹证;②鼻塞 ;③癫狂痫;④热病。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34肺俞
定位: 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疾;②骨蒸潮热、盗汗等阴虚病证。
操作: 斜刺05~08寸。
35膈俞
定位: 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呕吐、呃逆、气喘、吐血等上逆之证;② 贫血 ;③瘾疹,皮肤 瘙痒 ;④潮热,盗汗。
操作: 斜刺05~08寸。
36胃俞
定位: 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胃疾。
操作: 斜刺05~08寸。
37肾俞
定位: 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 头晕 、耳鸣、耳聋、腰酸痛等 肾虚 病证;②遗尿、遗精、阳痿、早泄、不育等生殖泌尿系疾患;③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妇科病证。
操作: 直刺05~1寸。
38大肠俞
定位: 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腰腿痛;②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病证。
操作: 直刺08~12寸。
39次髎
定位: 第2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
主治: ①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病证;②小便不利;③遗精;④疝气;⑤腰骶痛,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15寸。
40委中
定位: 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 ①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②腹痛,急性吐泻;③小便不利,遗尿;④ 丹毒。
操作: 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针刺不宜过快、过强、过深,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41秩边
定位: 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 ①腰骶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②小便不利;③便秘,痔疾;④阴痛。
操作: 直刺15~2寸。
42承山
定位: 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中点。
主治: 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便秘。
操作: 直刺1~2寸。不宜做过强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
43昆仑
定位: 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①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等痛证;② 癫痫 ;③滞产。
操作: 直刺05~08寸。孕妇禁用,经期慎用。
44申脉
定位: 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 ①头痛,眩晕;②癫狂痫证、失眠等神志疾患;③腰腿酸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45至阴
定位: 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主治: ①胎位不正,滞产;②头痛,目痛;③鼻塞,鼻衄。
操作:浅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
46涌泉
定位: 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
主治: ①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疗,及癫狂痫、失眠等神志病患;②头痛,头晕,目眩;③咯血、咽喉肿痛、喉痹等肺系病证;④大便难,小便不利;⑤奔豚气 ;⑥足心热。
操作: 直刺05~08寸。临床常用灸法或药物贴敷。
47太溪
定位: 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主治: ①头痛、目眩、失眠、健忘、遗精、阳痿等肾虚证;②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等阴虚性五官病证;③咳嗽、气喘、咯血、胸痛等肺部疾患;④消渴,小便频数,便秘;⑤月经不调;⑥腰脊痛,下肢厥冷。
操作: 直刺05~08寸。
48照海
定位: 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主治: ①失眠、癫痫等精神、神志疾患;②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疾患;③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病证;④小便频数,癃闭。
操作: 直刺05~08寸
49内关
定位: 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①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疾;②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③中风;④失眠、郁证、癫狂痫等神志病证;⑤眩晕症,如晕车、晕船、耳源性眩晕;⑥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05~1寸。
50大陵
定位: 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①心痛,心悸,胸胁满痛;②胃痛、呕吐、口臭等胃腑病证;③喜笑悲恐、癫狂痫等神志疾患;④臂、手挛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51中冲
定位: 中指尖端的中央。
主治: 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52外关
定位: 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 ①热病;②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③瘰疬;④胁肋痛;⑤上肢痿痹不遂。
操作: 直刺05~1寸。
53支沟
定位: 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 ①便秘;②耳鸣,耳聋;③暴喑;④瘰疬;⑤胁肋疼痛;⑥热病。
操作: 直刺05~1寸。
54翳风
定位: 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 ①耳鸣、耳聋等耳疾;②口眼歪斜、面风、牙关紧闭、颊肿等面、口病证;⑧瘰疬。
操作: 直刺05~1寸。
55风池
定位: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主治: ①中风、癫痫、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内风所致的病证;② 感冒 、鼻塞、鼽衄、目赤肿痛、口眼歪斜等外风所致的病证;③颈项强痛。
操作: 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深部中间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
56肩井
定位: 肩上,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主治: ①颈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②难产、乳痈、乳汁不下、乳癖等妇产科及乳房疾患;③瘰疬。
操作: 直刺05~08寸。内有肺尖,慎不可深刺;孕妇禁针。
57环跳
定位: 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主治: ①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②风疹。
操作: 直刺2~3寸。
58阳陵泉
定位: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 ①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②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疾患;③小儿惊风。
操作: 直刺1~15寸。
59悬钟
定位: 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 ①痴呆、中风等髓海不足疾患;②颈项强痛,胸胁满痛,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05~08寸。
60行间 荥穴
定位: 足背,当第1、2趾间的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主治: ①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歪等肝经风热所致的头目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③阴中痛、疝气;④遗尿、癃闭、五淋等泌尿系病证;⑤胸胁满痛。
操作: 直刺05~08寸。
61太冲
定位: 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 ①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口歪、咽痛等肝经风热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③黄疸、胁痛、腹胀、呕逆等肝胃病证;④癃闭,遗尿;⑤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操作: 直刺05~08寸。
62期门
定位: 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 ①胸胁胀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腹泻等肝胃病证;②奔豚气;③乳痈。
操作: 斜刺或半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
63腰阳关
定位: 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嵴相平。
主治: ①腰骶疼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③遗精、阳痿等 男科 病证。
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64命门
定位: 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①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经闭、不孕等妇科病证;③遗精、阳痿、精冷不育、小便频数等男性肾阳不足性病证;④小腹冷痛,腹泻。
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65大椎
定位: 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①热病、疟疾、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②骨蒸潮热;③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④项强,脊痛;⑤风疹, 痤疮 。
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
66百会
定位: 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 ①痴呆、中风、失语、瘈疭、失眠、健忘、癫狂痫证、癔病等神志病证;②头风、头痛、眩晕、耳鸣等头面病证;④ 脱肛 、阴挺、胃下垂、肾下垂等气失固摄而毁的下陷性病证。
操作: 平刺05~08寸;升阳举陷可用灸法。(灸法壮数不能太多,头顶皮薄)
67神庭
定位: 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 ①癫狂痫、失眠、惊悸;②头痛、目眩、目赤、目翳、鼻渊、鼻衄等头面五官病证;③失眠、惊悸等神志病证。
操作: 平刺05~08寸。
68水沟
定位: 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主治: ①昏迷、晕厥、中风、中暑、休克、 呼吸 衰竭等急危重症,为急救要穴之一;②癔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等神志病证;③鼻塞、鼻衄、面肿、口歪、齿痛、牙关紧闭等面鼻口部病证;③闪挫腰痛。
操作: 向上斜刺03~05寸,强刺激;或指甲掐按。
69中极
定位: 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主治: ①遗尿、小便不利、癃闭等泌尿系病证;②遗精、阳痿、不育等男科病证;③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不孕、 产后 恶露不尽、带下等妇科病证。
操作: 直刺1~15寸;孕妇慎用。
70关元
定位: 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主治: ①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等元气虚损病证;②少腹疼痛,疝气;③腹泻、痢疾、脱肛、便血等肠腑病证;④五淋、尿血、尿闭、尿频等泌尿系病证;⑤遗精、阳痿、早泄、白浊等男科病证;⑥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
操作: 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71气海
定位: 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主治: ①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②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腑病证;③小便不利,遗尿;④遗精,阳痿,疝气;⑤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
操作: 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72神阙
定位: 脐窝中央。
主治: ①虚脱、中风脱证等元阳暴脱;②腹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脱肛等肠腑病证;③水肿,小便不利。
操作: 一般不针,多用艾条灸或艾炷隔盐灸法。
73中脘
定位: 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中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 ①胃痛、腹胀、纳呆、呕吐、吞酸、呃逆、小儿疳积等脾胃病证;②黄疸;②癫狂,脏躁。
操作: 直刺1~15寸。
74膻中
定位: 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或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
主治: ①咳嗽、气喘、胸闷、心痛、噎膈、呃逆等胸中气机不畅的病证;②产后乳少、乳痈、乳癖等胸乳病证。
操作: 平刺03~05寸。
75四神聪
定位: 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主治: ①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等神志病证;②目疾。
操作: 平刺05~08寸。
76印堂
定位: 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主治: ①痴呆、痫证、失眠、健忘等神志病证;②头痛,眩晕;③鼻衄,鼻渊;④小儿惊风,产后血晕,子痫。
操作: 提捏局部皮肤,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77太阳
定位: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 ①头痛;②目疾;③面瘫。
操作: 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
78定喘
定位: 在背上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主治: ① 哮喘 ,咳嗽;②肩背痛,落枕。操作: 直刺05~08寸。
79夹脊
定位: 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
主治: 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操作: 直刺03~05寸,或用梅花针叩刺。
80十宣
定位: 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10穴。
主治: ①昏迷;②癫痫;③高热,咽喉肿痛;④手指麻木。
操作: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手术治疗顽固性冈上肌腱钙化
wwwshouxinet 赵德本 于丹 江劲夫 2004-7-24 15:37:00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3月 第4卷 第5期
关键词:钙化 手术
冈上肌腱钙化,又称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或石灰盐性冈上肌腱炎。是临床常见病,也是引起肩部疼痛和僵直的常见原因。我科于2001年5月~2002年10月收治5例,均行手术治疗,刮除钙化灶,收到了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5例,男1例,女4例,均为单肩。右肩4例,左肩1例。年龄42~47岁,平均44岁。职业:教师3例,工人2例。病史3~5年,病因不明确,否认外伤史。呈反复发作性、持续性肩部锐痛,伴肩凝。影响饮食、睡眠,十分痛苦,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肱骨大结节或肩峰下间隙压痛明显,肩关节活动尤其外展活动受到严重限制。其中2例冈上肌、冈下肌和三角肌呈不同程度萎缩。X光片:在肩峰与大结节间可见不同类型的钙化影。按X线分型 [1〕 :绒毛型3例,长条型1例,球块型1例。
12 手术方法 可行局部浸润麻醉。自肩锁关节向下作4~6cm纵行切口,沿切口方向纵行分开三角肌,显露肩峰下滑囊的顶部并切开,有穿破滑囊者3例,即可见牙膏样“干酪”样钙化沉积物流出。清除后可见冈上肌腱内病灶。否则滑囊内部及囊底尽可显露,将上臂内外旋转,可在囊底看到一个白色隆起2例,即为冈上肌腱内钙盐沉着。沿肌纤维方向切开隆起,即有牙膏样物质向外溢出。刮尽内容物,切除腔壁上的坏死组织,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将肌腱缺损部缝合,再缝合三角肌和切口,术毕。术后即刻疼痛消失安静入眠。术后三角巾悬吊制动1周,之后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13 结果 本组5例病人均获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10个月。肩部疼痛消失,肩峰部无压痛,肩关节活动正常。
2 讨论
冈上肌腱钙化是肌腱损伤、退变及钙盐代谢失常的合并病理变化。冈上肌腱在大结节止点近侧10cm范围内是肌腱的乏血管区,血液供应最差,而受到应力作用的影响最大。因此该部位最易出现损伤或积累性劳损、退变甚至断裂。如此易导致钙盐沉积。开始沉积于肌腱内,再逐渐向 表面发展而破入肩峰下滑囊内。肌腱发生钙化沉积可无症状为“静止期”,当刺激或破入滑囊时出现充血、肿胀、渗出等化学性和异物性反应,出现急性肩痛症状。晚期大块钙化斑浸润冈上肌腱可导致肌腱的完全性断裂〔2〕 。
手术适应证:(1)疾病反复发作,症状持续,功能受限,非手术治疗无效者;(2)急性期钙质沉着范围较大或钙质较硬,采用局部封闭、冲洗和捣碎法治疗效果不满意者;(3)钙质块机械地影响肩关节运动并有疼痛或合并肌腱断裂者。
手术治疗冈上肌腱钙化,可以扼制疾病的反复发作,减轻病人痛苦,避免或减少肩部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实用骨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436
2 马传汉肩关节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22
(编辑 元红)
1、钙盐吸收阶段可出现肩部剧烈疼痛,夜间可痛醒;
2、肱骨大结节处压痛明显;
3、病人通常在钙化阶段的吸收期,疼痛剧烈时寻求治疗,夜间痛醒;也有一部分病人在评估肩袖撞击综合症时偶然发现。
4、患肢无力,手臂上举困难
5x线片肩袖处高密度影
肩峰下滑囊又称三角肌下滑囊,是全身最大的滑囊之一,位于肩峰、喙肩韧带和三角肌深面筋膜的下方。肩袖和肱骨大结节的上方。肩关节外展并内旋时,此滑囊随肱骨大结节滑入肩峰的下方,不能被触摸到。肩峰下滑囊有许多突起,以伸入到肩峰下部分的最明显。另外,此囊附着于冈上肌的囊底较小,而游离缘较大,对肩部的运动很是有利。因此,肩峰下滑囊对肩关节的运动十分重要,被称为第二肩关节。
肩峰下滑囊炎,可因直接或间接外伤引起,但大多数病例是继发于肩关节周围组织的损伤和退行性变,尤以滑囊底部的冈上肌腱的损伤、退行性变、钙盐沉积最为常见。肩峰下滑囊由于损伤或长期受挤压、摩擦等机械性刺激,使滑囊壁发生充血、水肿、渗出、增生、肥厚、粘连等无菌炎症反应。
疼痛、运动受限和局限性压痛是肩峰下滑囊炎的主要症状。疼痛为逐渐加重,夜间痛较著,运动时疼痛加重,尤其在外展和外旋时(挤压滑囊)。疼痛一般位于肩部深处,涉及三角肌的止点等部位,亦可向肩胛部、颈部和手等处放射。
治疗
首先查明原发病因,施以针对性的处理。急性期的治疗包括休息、给以消炎镇痛药、物理治疗、针灸和将患肢置于外展外旋位,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有较好效果。慢性期除了上述疗法外,要强调不增加疼痛的康复治疗,主要恢复肩关节在三个轴上的运动功能。对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包括滑囊切除术、冈上肌腱钙化灶刮除术、肩峰和喙肩韧带切除等成形手术等。
1止痛
治疗原则主要是止痛,防止滑囊粘连和恢复肩关节功能。急性期悬吊前臂制动,也可用支架保持肩关节于外展90°位。局部热敷、理疗、按摩等。可用醋酸氢化可的松加普鲁卡因作滑囊内注射。慢性滑囊炎,在理疗和药物治疗的同时,逐渐增加活动范围,恢复关节功能。
2手术
顽固性疼痛的三角肌下滑囊炎,非手术疗法无效,可考虑手术切除滑囊;但陈旧性腱袖完全撕裂时,修补手术很难奏效。在滑囊增厚严重影响肩关节外展时,可切除肩峰。
3针灸治疗
(1)刺灸
选穴:肩髃、臑俞、肩前、肩贞、肩髎、肩井、合谷、阿是穴。
刺灸方法选用泻法,或加灸,或温针灸等。
(2)穴位注射
在肩外侧局部压痛点作注射治疗,药选当归注射液或威灵仙注射液等。
(3)拔罐法
在患部痛点(阿是穴)点刺出血,加拔火罐,每次留罐10~15分钟。
4推拿治疗
取穴以阿是穴为主,其他基本同针灸处方。
操作手法:滚、按、揉、提拿、弹拨、擦和摇法等。
急性期治疗:患者取坐位。医者在患肩之肩峰下和三角肌部施于按揉法,手法宜柔和缓慢,同时配合患肩部周围轻快的提拿法治疗,以加强局部血液循环。然后在三角肌及其周围施于擦法治疗,以透热为度。
慢性期治疗:患者取坐位。医者在患肩之肩峰下和三角肌部施于滚法治疗,手法宜轻柔,同时配合上臂的内收、外展和旋转活动。其次在患肩施以拿、按、揉法治疗,手法宜深沉而缓和。再在上臂外展30°状态下,肩峰下和三角肌部施以弹拨法治疗,手法宜轻柔。最后患肩及上肢的摇、搓、抖手法治疗。可加用中药热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