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肩动作要领

推肩动作要领,第1张

推肩动作要领

 推肩动作要领,其实健身能够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不仅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可以帮助我们起到一定的塑形作用,对于想要打造出理想的宽肩的朋友来说,那就千万不要错过这篇文章,本文内容是推肩动作要领。

推肩动作要领1

 对于想要改善窄肩的人来说,去健身房训练的好处有很多,那里有许多比较专业的器械,在这些器械的帮助之下,可以让我们的肩部肌肉得到锻炼,从而让肩部看上去有一定的宽度和厚度,从而解决窄肩的问题。对于经常练肩的人来说,对坐姿推肩这个动作一定很熟悉了。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坐姿推肩的动作要领是什么。

  动作要领一:调整器械高度

 对于经常在健身房进行训练的人来说,有个很小的细节容易被忽略掉,那就是调整器械的高度。我们要知道,健身也是一件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事情,每个动作想要精准地练习到想要训练的部位,就绝对不能放过小细节。健身房的器械很多人都在共同使用,而每个人的生理结构都有巨大差异,适合前一个人的不一定就适合自己,所以,调整器械高度很有必要。

  动作要领二:腕关节中立

 我们在做坐姿推肩的时候,主要目的在于锻炼三角肌的前束,在实际训练过程当中,三角肌的中束也能够受到一定的刺激。不过,很多训练者在使用器械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腕关节的正确手法,有的人会内收,而有的人则外翻,这样的话,不利于正确的发力,时间久了,腕关节也会感到格外疼痛,造成运动损伤。正确的做法是一直保持腕关节的中立。

  动作要领三:手臂不用完全伸直

 很多训练者在练习的过程中,以为手臂伸得越直,就越能够锻炼到肩部的肌肉。其实,这样是不正确的。我们的手臂不需要完全伸直,因为发力的部位是三角肌的前束,只要能够锻炼到它,伸到某个程度就可以了,否则容易损伤肩关节。

推肩动作要领2

  要领一:选择适合自己重量的哑铃

 进行肌肉训练,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负重练习,因为不运动,肌肉是不会长出来的,不负重,肌肉也不会变得有型。但是,为了让肌肉饱满,看起来很健壮,有的训练者就比较极端,一味追求大重量。想要练习坐姿推肩,可以选择哑铃,重量方面,其实大重量没有什么好处,动作容易变形,肩部容易受损,小重量多次效果更好。因为三角肌本就不大,用不了大重量来进行刺激。

  要领二:挺直后背

 坐姿推肩,需要借助后背有支撑力的训练椅来完成。有的训练者,坐在上面之后,臀部比较靠前,只有上背部一点点靠着椅背,这样的话,对肩关节、腰椎都是很不好的。正确的做法是,臀部、整个后背都要和凳子贴合,不能含胸,手肘不要外翻,可以微微内扣,推起哑铃之后,手臂也不用完全伸直,不然肘关节容易受伤。

  要领三:动作前后左右对称

 坐姿推肩一定要保证动作前后左右都是对称的,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肩部肌肉不平衡发展,一高一低是很影响美感的,也丧失了练习的意义。所以,初学者最好对着镜子进行练习,可以随时纠正发生偏差的动作。

您的病不可以手术治疗,建议保守治疗结合按摩。

面肌痉挛手术后的康复训练一、自我按摩 现介绍沿着肌肉方向按摩的方法如下: 1、枕额肌额腹 患者或他人用拇指或示指指腹沿着枕额肌额腹的方向从眉弓向头顶及从头顶向眉弓方向轻轻地按摩。按摩时可以轻轻地从眉弓处向头顶发际处推拉,或缓慢地揉搓。 2、眼轮匝肌 大部分患者表现为闭眼功能障碍及流泪。主要原因是眼轮匝肌不能有效地收缩,将眼轮匝肌从凸出的眼球上方拉下闭合。先让患者闭眼后,再用指腹沿着上下眼睑或眶下缘间的凹陷处按摩。在上、下眼睑上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有助于上眼睑功能恢复。这种方法亦有助于闭眼。一般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上眼睑闭合障碍。重度病变型面瘫,可以出现下眼睑上提障碍。个别患者出现下眼睑轻度外翻,主要由于面瘫后下眼睑松驰所致。亦可采用上述手指推拉的方法治疗。嘱患者闭眼,用拇指及示指的指腹,分别沿着下眼睑皮肤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个别的患者在面部表情肌大部分恢复后,遗留上

眼睑闭合不全

,采用此方法按摩治疗,可避免或减轻恢复后的眼睑挛缩。 3、提上唇肌 提上唇肌又称上唇方肌,起源于眶下孔上方、眶下缘的上颌部,此处位于眼轮匝肌的深部。提上唇肌的一部分肌纤维向下进入上唇外侧皮肤,其他纤维与口轮匝肌纤维交织。因此,按摩时应在患侧的上口轮匝肌向鼻翼旁及颧部按摩,然后沿着鼻唇沟或口角上向颧部按摩。用拇指或示指和中指指腹按揉颧部或沿着肌肉方向推拉按摩治疗。 4、颧肌 颧肌分为颧大、小肌,起于颧骨止于口角。主要上提及向外拉口角,可沿着肌纤维,由口角旁向颧骨方向推拉或按揉。 5、口轮匝肌 上口轮匝肌:用示指及拇指的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人中沟方向,然后沿着人中沟向口角方向按摩。下口轮匝肌:用示指及拇指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中心方向,然后再向患侧口角方向按摩。 6、下唇方肌 用拇指指腹从口角下方向内侧及向下轻轻按摩、推拉,有助于下唇方肌、颏肌、三角肌功能的恢复。 二、表情肌康复训练 患侧面部表情肌出现运动后,进行有效的表情肌康复训练可明显地提高疗效。面瘫时主要累及的表情肌为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提上唇肌、颧肌、提口角肌、口轮匝肌和下唇方肌。进行这些主要肌肉的功能训练,可促进整个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在训练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下述的治疗方法,每日训练2~3次,每个动作训练10~20次。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抬眉训练 抬眉动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在失用型、轻、中度病变型面瘫中,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功能最容易恢复。可嘱患者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 2、闭眼训练 闭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成。训练闭眼时,嘱患者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示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的按摩一下,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 3、耸鼻训练 耸鼻运动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耸鼻训练可促进压鼻肌、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恢复。有少数患者不会耸鼻运动,在训练时应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 4、示齿训练 示齿动作主要靠颧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缩来完成。而这四块肌肉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引起口角歪斜的主要原因。嘱患者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避免只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 5、努嘴训练 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口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 6、鼓腮训练 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的恢复。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患者能够进行鼓腮运动,说明口轮匝肌及颊肌的运动功能可恢复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滞症状消失。此方法有助于防治上唇方肌挛缩。

瘦身美人的肩背练习

1.直立,双脚分开略宽于臀部,微微屈膝。双眼直视前方,后背挺直。双手握住一个两磅重的球或其他等重物体,放在臀部。

2.右手持球,双臂伸直上举,在头顶处将球传入左手。

3.双臂下降,回到臀部,重新开始上下传球动作。双臂动作看起来就像转动的风车。

4.重复传球动作20次。动作要慢,不要靠冲力来运动。

注意:不要靠活动手腕来传球,手臂、后背、脖子都要挺直,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传球而不是滚球。

美臂十招

日常生活中手臂是活动最多的部位,但其运动的方向大多 为向前或向侧,由于较少有向后的运动,因而手臂内侧容易造、肌肉松弛、脂肪沉积缺少弹性,尤其是25岁以上的女性, 更能体会到双臂缺少弹力的尴尬。要想拥有富有弹性、体现健康的双臂还须面面俱到,赶快奉献十招,只要每天坚持运动, 即使只学一招也会有令你倍添自信的好效果。

1.双手交叉向前推,至两臂完全伸直,手心向前,保持静 止2-3秒。双手旋转收回。目的是锻炼内臂,使之结实。(10 -20次)

2.双手交叉放于脑后,双臂用力向上伸直、手心向上,保持2-3秒,放松收回。对改善内臂的松弛十分有效。(5-10次).

3 使双臂紧张,一只手放于另一侧肩部垂直下压,被压肩 用力向上耸起。(左右各3-4次,共进行5次)

4.双臂向前伸展,手心向下,手臂肌肉绷紧,同时外旋双 臂至手心朝上,并渐向两侧打开。这组动作有助于锻炼上臂, 使之匀称。(15-20次)

5.双臂自然弯曲、手掌用力伸开,再慢慢握成拳状。动作 一定要缓慢、用力,有利于锻炼小臂。(8-10次) 这组动作(1-5)属静态练习,有助于收紧松弛的肌肉, 减少手臂内侧脂肪堆积下沉,恢复弹性。对于双臂过于纤细, 想增强肌肉感的女性来说,下面的动态练习将帮你"强化"双 臂,毕竟"骨感美"的年代早已过去,健康有活力的美才更加体现女性的魅力。此组动作可借助一些轻重量级的器械,如小 哑铃(2.5磅-5磅),没有器械时,1瓶矿泉水、1本字典也可 任你信手拈来。重量的选择要应人而异,量力而行。如果想练 出比较明显的肌肉就要选择重量略大的器械,练习时次数要相 对减少,而要想拥有流畅紧绷的线条,则要选择轻重量器械, 并增加练习次数。

6.双手共握一重物,垂直上举,以肘为轴向后叠臂,直至 后侧肌肉充分伸展,再用力把臂伸直,目的是锻炼手臂后侧松 弛的肌肉,令其结实有质感。(8-12次)

7.肩侧推举。双手各握重物,肩侧曲臂,手心向前,用力 向上推举,至两重物相碰,再原路收回。此动作集中锻炼臂部 三角肌,以明显改善肩部外观,使双臂挺拔,改变溜肩、窄肩 等不良形体。(10次)

8.双手各握重物,手心向后,双臂微曲,由体前成弧线向 两侧拉开至肘部略高于肩部,返回。(8-10次)

9.双手各握重物,上臂稍贴紧躯干,以肘为轴,两臂交替 向上做弯举动作,至肌肉完全收紧,停2秒后向下伸直。(8- 12次)

10.双手正握或反握重物,双臂自然弯曲,腕部交替屈伸。 (8-10次)动态练习必然要用到一些重物,然而重量越大,动作不规 范的可能性就越大,手臂也容易受到损伤,因此建议用意念和 感觉促使肌肉紧绷,而不是单纯依靠重量刺激肌肉。同时所有 动作都应慢速完成。为防止扭伤,提高身体的灵活性,锻炼前 后都要做伸展运动,避免肌肉紧张结块,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

瘦臂行

哑铃+按摩的运动会帮助你重建露出手臂时的自信。

一、 徒手伸展运动(每日任选其一) 这是简单、有效的结实手臂曲线的运动,它的好处在于:效果显著,容易操作,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

A:伏墙挺身

1. 双脚并拢站立,距离墙面约15公尺;

2. 两手贴于墙面,掌心向下,掌指尖相对,手臂伸直;

3. 身体慢慢往下压,压的同时,向外呼气,停3~5秒后起身,起身时吸气;

4. 重复做此动作30~50次。

B:手臂转圈

1. 两手往左右两侧伸直,掌心向下;

2. 手臂以顺时针方向转圈50下;

3. 手臂以逆时针方向转圈50下。 注意:双臂旋转时,一定不可以弯曲,双臂要尽量向外伸。

二、 哑铃运动(每日任选其一) 这个运动可以强化松弛的臂部肌肉,使纤瘦效果更佳。

A:举手运动

1. 两腿站立,双手握住哑铃,从胸前举至头顶上停留约5秒;

2. 两手从头顶慢慢落至胸前;

3. 两手慢慢从胸前向下、向后举至极限,停留3~5秒;

4. 重复此动作5~10遍。

B:扩胸运动

1. 两腿站立,两手握紧哑铃;

2. 将手臂向身体两侧打开(呼气)、合拢(吸气),如此反复10~15次。 注意:做此运动时,要慢慢移动哑铃,动作很快会使效果很差。

三、 入浴按摩 做完运动后需要赶紧放松,否则容易使臂部产生雄壮的肌肉。入浴按摩可以柔和臂部曲线,且使手臂感觉更结实。

1. 坐在温水浴缸里,让身体微微发热;

2. 将浴盐涂抹在手臂上;

3. 以螺旋状方式由下往上按摩手臂;

4. 再以揉捏的方式,放松运动后的手臂。

注意:抹上浴盐后,要让其在手臂上停留3~5分钟再开始按摩,否则起不到帮助排汗的效果。如果觉得用浴盐直接在手臂上按摩有些刺痛,可以在浴盐里加些乳液或沐浴乳 注意每个动作要用力、到位。

纤瘦的臂

一、 徒手伸展运动(每日任选其一)

这是简单、有效的结实手臂曲线的运动,它的好处在于:效果显著,容易操作,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

A:伏墙挺身

1. 双脚并拢站立,距离墙面约15公尺;

2. 两手贴于墙面,掌心向下,掌指尖相对,手臂伸直;

3. 身体慢慢往下压,压的同时,向外呼气,停3~5秒后起身,起身时吸气;

4. 重复做此动作30~50次。

B:手臂转圈

1. 两手往左右两侧伸直,掌心向下;

2. 手臂以顺时针方向转圈50下;

3. 手臂以逆时针方向转圈50下。

注意:双臂旋转时,一定不可以弯曲,双臂要尽量向外伸。

二、 哑铃运动(每日任选其一)

这个运动可以强化松弛的臂部肌肉,使纤瘦效果更佳。

A:举手运动

1. 两腿站立,双手握住哑铃,从胸前举至头顶上停留约5秒;

2. 两手从头顶慢慢落至胸前;

3. 两手慢慢从胸前向下、向后举至极限,停留3~5秒;

4. 重复此动作5~10遍。

B:扩胸运动

1. 两腿站立,两手握紧哑铃;

2. 将手臂向身体两侧打开(呼气)、合拢(吸气),如此反复10~15次。 注意:做此运动时,要慢慢移动哑铃,动作很快会使效果很差。

三、 入浴按摩

做完运动后需要赶紧放松,否则容易使臂部产生雄壮的肌肉。入浴按摩可以柔和臂部曲线,且使手臂感觉更结实。

1. 坐在温水浴缸里,让身体微微发热;

2. 将浴盐涂抹在手臂上;

3. 以螺旋状方式由下往上按摩手臂;

4. 再以揉捏的方式,放松运动后的手臂。

注意:抹上浴盐后,要让其在手臂上停留3~5分钟再开始按摩,否则起不到帮助排汗的效果。如果觉得用浴盐直接在手臂上按摩有些刺痛,可以在浴盐里加些乳液或沐浴乳。

疤痕性皮肤就是疤痕即使消除了还是会再产生疤痕的。疤痕体质的人不只是留疤痕,而且疤痕还会增生,也就是疤痕会凸起来。定义 疤痕的形成是由于机体炎症反应,胶原的合成与降解不平衡、异常粘多糖的出现以及纤维细胞的增生所造成。增生性疤痕中淋巴回流减少,局部水肿,可导致疤痕的肥厚,是机体创伤修复的必然产物。 [编辑本段]稳定型和不稳定型瘢痕不稳定型瘢痕 指创口愈合早期,瘢痕组织多处于增殖阶段。临床所见为瘢痕高出皮面,色潮红,质坚硬,常有痛痒感觉,瘢痕组织充血,容易起水泡,创面时愈时坏,这一过程常需6个月到一年左右。 稳定型瘢痕 指创口愈合半年以后,瘢痕组织逐渐趋于成熟,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的成份逐渐减少,胶原纤维呈年轮样结节状排列,变成互相平行的束状排列。此时,临床所见瘢痕组织充血消退,色泽变淡,外形也渐趋平整,质地变软,基底日渐松软,痛痒感觉减轻或缓解。这种退行性变化,时间由几个月至数年不等。 [编辑本段]瘢痕增生的影响因素 (1)皮肤张力和部位:人类皮肤有张力松弛线(RSTL)。凡切口平行于RSTL者,所受张力低;而垂直于RSTL时张力高,易引起纤维增生。有人证明,垂直于RSTL的瘢痕宽度是平行于该线切口瘢痕宽度的2倍。手术时应按皮纹或皮肤张力线作切口,以减少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张力不同。下颏、胸骨前、三角肌、上背部、肘、髋、膝、踝和足背等,皮肤张力大,活动多,是瘢痕好发部位。相反,眼睑、前额,腰部、前臂、小腿、外生殖器、乳晕等部位,皮肤张力低,瘢痕轻且发生率低。 (2)年龄:瘢痕疙瘩是青年人的疾病,老年人并不常见。主要是由于青少年处于青春发育期,组织生长旺盛,创伤后反应性强,皮肤张力大,易发生疤痕增生倾向。而老年人皮肤松弛,张力小,胶原纤维反应低下,故发生率低。 (3)皮肤色素:与瘢痕疙瘩有密切关系。 (4)感染:急慢性感染愈合后都有不同程序的瘢痕增生。 (5)创面异物:灰尘、滑石粉、线结等可刺激瘢痕增生。 [编辑本段]瘢痕的类型及其特征 (1)浅表性瘢痕:多见于擦伤和浅度烧伤后,特征是外观稍粗糙,有色素改变,局部平而软,无功能障碍,一般不需处理。 (2)增生性瘢痕:又称肥大性瘢痕,多见于深二度和浅三度烧伤及厚的中厚皮片供皮区的创面自行愈合后。特征是厚(可达1-2厘米)而硬,呈红色或暗紫色,痛且痒,常影响工作和休息。约6个月后,瘢痕渐趋柔软而稍平坦,充血减退,毛细血管减少,痒痛症状渐减轻或消失。 (3)萎缩性瘢痕:又称不稳固瘢痕,常见于头部颅骨电击伤后,大面积烧伤和慢性溃疡愈合后。瘢痕硬,局部血管少,呈淡红色或白色,深部组织紧密粘连,不能耐受摩擦和负重。破溃后常经久不愈,晚期可导致恶性变。 (4)挛缩性瘢痕:多见于深度烧伤创面未行植皮而任其自行愈合者,常严重破坏功能,如睑外翻、唇外翻、颏胸粘连、各关节屈曲挛缩畸形。长期的瘢痕挛缩可影响肌肉、肌腱、神经的发育,引起关节僵硬、脱位、畸形。 (5)瘢痕疙瘩:又称蟹足肿,为结缔组织形成的肿块。多见于烧伤、损伤或未引起患者注意的轻微损伤后形成。瘢痕边缘明显高出皮肤,且超过原病变范围,呈粉红色或紫红色,极硬,无弹性,血供差。瘢痕疙瘩特别好发于身体上半部。头、颈、胸骨正中、肩和上臂是多发部位,而眼睑、乳晕和阴茎等部位则很少发生。 (6)蹼状瘢痕:瘢痕呈皱褶状,形似鸭蹼。此类瘢痕最常见于烧伤,偶见于皮肤的切割撕裂和手术切口位置不当。大型蹼状瘢痕多发于颈前、腋窝、肘窝及会阴部,小型的常见于内外眦、鼻唇沟、口角、鼻孔、指掌侧、指蹼、虎口、尿道口、阴道口等部位。 此外,尚有凹陷性瘢痕,桥状瘢痕和线状瘢痕等类型。 [编辑本段]瘢痕是否会癌变 不稳定性瘢痕,特别是当瘢痕破溃后经久不愈,至晚期常发生溃疡恶性变。这种恶性变溃疡又称Marjolin溃疡。因一位法国外科医师Marjolin在1928年发现陈旧性烧伤瘢痕可呈溃疡性恶变而命名。 (1)发病年龄:国外为12-72岁,国内为21-64岁。 (2)发病时间:短者烧伤后仅3个月,有的长达60年以上才发病,一般平均32年左右。 (3)好发部位:常见于下肢,其它部位也偶有发生。在放射性溃疡的基础上,癌变的发生率较高。 (4)预防:不稳定性瘢痕时愈时坏,特别是溃疡经久不愈,往往是恶变征兆。应将瘢痕连同溃疡一并切除(切除组织应常规送病理检查),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创面,这是预防恶变的最好措施。

 疤痕的存在破坏了美感,看起来很不好看。那么,疤痕什么原因呢疤痕的症状有哪些疤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下面就由我告诉大家吧!

 疤痕什么原因

 疤痕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从广义上来讲,没有疤痕就没有创伤的愈合。疤痕组织的主要成分是纤维蛋白。疤痕组织胶原的产生和沉积增加了伤口的强度,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有益的。如果疤痕组织形成不充分,受损组织得不到正常的张力,由此可以引发许多并发症,如腹壁切口愈合的疤痕薄弱,在腹内压的作用下可使疤痕处重新裂开或腹内容物逐渐向外膨出而形成腹壁疝。相反,如果疤痕过度形成,就可造成严重的外形或功能上的重要问题。疤痕的危害取决于它的本质和特性,以及对深部组织的继发的固定作用。因而疤痕相对于损伤前组织来说,总是一个不完善的替换。从机械角度来看,其抗强性减弱;从营养角度来看,造成了氧和营养物质交流的障碍;从功能角度看,引起受损组织的畸形和功能障碍从美观角度看,造成了外形的破坏。

 疤痕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凹陷性疤痕、凸起性疤痕、平复性疤痕是、瘢痕疙瘩、皮表呈瘤状增生、表面光滑、颜色红润而发亮

 脚部疤痕此类疤痕多发生于深度烧伤的创面愈合后。在Ⅲ度烧伤创面植皮后在皮片四周缝合处也常见网状增殖性疤痕。另外,最常见的是任何切口经缝合后的切口疤痕也属于这一种。

 增生瘢痕表现为突出表面,外形不规则,高低不平,潮红充血,质实韧。有灼痛及瘙痒感。增生瘢痕的表现于环境温度增高,情绪激动,或食辛辣刺激食物时症状加重。增生瘢痕往往延续数月或几年以后,才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这种疤痕的特点是:早期局部肿胀变硬充血,其组织结构为表层是一层萎缩的上皮细胞所盖,中层为血管扩张,并有炎性细胞浸润,底层为较少的胶原纤维和大量的结缔组织增生。这种疤痕高出皮肤表面,早期局部增厚变硬,毛细血管充血呈现红色或暗红色。该疤痕基底部一般不与深组织粘连,可以推动,且收缩性较小,多数不会产生严重功能障碍,但在面部及暴露部位多影响美容,因此也常有治疗的必要。

 疤痕疙瘩

 疤痕疙瘩实质上是皮肤上的一种结缔组织瘤,是以具有持续性强大增生力为特点的瘢痕,常表现为向四周健全皮肤呈蟹足样浸润的形象,病变隆出皮面,高低不平,形状不规则,质硬韧,多感奇痒难忍。

 瘢痕疙瘩的特点:

 ⒈全身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尤其是特异性身体素质因素,这种因素有时还表现出遗传的特点。这些患者的瘢痕疙瘩常与皮肤损伤的轻重程度无明显关系,甚至轻微外伤,如蚊虫叮咬,预防接种等针刺伤都可形成瘢痕疙瘩。

 ⒉种族差异:据统计分析,深肤色较浅肤色人种的瘢痕疙瘩发生率高6~9倍。可能与促黑素细胞激素的异常代谢有关。

 ⒊显著的好发部位:常见于胸骨炳、肩三角肌部、耳廓、下颌、上背部。

 ⒋病变漫长,长势多年不衰,随病变进展,瘢痕超出原有基底逐渐向四周正常皮肤浸润扩大。

 ⒌单纯施行手术切除缝合治疗后,极易复发,且增生力愈强,较原有瘢痕面积更为增大,增长速率也愈快。故不能随意手术切除。

 疤痕疙瘩好发于上颈部、耳朵、胸部、肩部及上臂部等。妇女胸骨部是其好发部位,这与两乳房重量牵拉及呼吸运动有关。

 目前疤痕疙瘩的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个别人体内存在着特异素质有关,即所谓的疤痕体质者。另外慢性感染及化学物质刺激也是一种致痛因素。此外也与家族遗传有关。

 浅表性疤痕

 这是指在皮肤浅表层的一种疤痕,多由于皮肤轻度擦伤或浅表烧伤(真皮浅层)所引起,其外表稍异于正常皮肤,表面粗糙或有色素变化,一般无功能障碍,随着时间的推移,疤痕将逐渐不明显,因此这类疤痕一般不需处理。

 萎缩性疤痕

 是一种最不稳定的疤痕组织,又称不稳定疤痕,常见于大面积的 烧伤,特别是深及脂肪层的创面,在未经植皮而仅靠周边上皮细胞生长而使创面愈合的。另外,在小腿或其他部位的慢性溃疡经久治疗而愈合,也属于这种性质的疤痕。这种疤痕的特点是:疤痕表皮菲薄,表面平坦,局部血液循环差,呈亮白色且基底较坚硬。由于其表层仅覆盖一层萎缩的上皮细胞,经不住外力磨擦,常易破损而形成溃疡,一般很难愈合,经久可导致恶变。因为此类疤痕常与下面肌肉、神经、血管粘连,且有很大收缩性,故可牵拉正常组织而造成或比增殖性疤痕更为严重的功能障碍。

 由于这种疤痕具有很强的破坏性,故应注意预防,应早植皮,勿任其自愈。

 挛缩性疤痕

 挛缩性疤痕是以其引起的功能障碍特征命名的疤痕。多见于深度烧伤愈合后,由于疤痕收缩,常导致外形改变和功能障碍,长期的疤痕挛缩可影响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组织的发育,应及早处理。临床上常见的因疤痕挛缩造成的畸形有睑外翻、唇外翻、颏胸粘连、手部疤痕挛缩畸形及各关节的屈侧或伸侧挛缩畸形等。其中在关节屈面的条索状疤痕挛缩,如经较长时间,挛缩疤痕两侧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可以逐渐伸长,成为蹼状的疤痕挛缩,称蹼状挛缩疤痕。此种蹼状疤痕较大者常见于颈前侧、腋窝、肘窝、踝关节等处,较小者可见于内眦角、外眦角、鼻唇沟、口角、指蹼等部位,部分在体表孔道的开口处呈环状出现,造成其口径狭窄,影响正常功能。蹼状的挛缩疤痕均可采用Z成形术原理进行手术修复。

 凹陷性疤痕

 当疤痕组织在体表造成凹陷畸形时,称之为凹陷疤痕。常见于天花、水痘或痤疮后遗留的疤痕,也可见于外伤及皮肤感染患者。简单的凹陷性疤痕仅是线状疤痕及其区域的低陷,广泛的凹陷性疤痕则可合并有皮下组织、肌肉或骨骼组织缺损。疤痕基底与深部肌肉或肌腱粘连在一起,要纠正这种畸形不但要处理皮肤上的疤痕,而且还要按照凹陷程度的轻重采用不同的 方法 来修复缺损,以恢复正常外形。

 手术疤痕

 术后会留下手术疤痕,这是不可避免的。手术切口的选择会影响手术效果还会影响手术疤痕的形状大小深浅等,因此手术时选择正确的手术切口,还是在为以后消除手术疤痕打下很好的基础。

 疤痕癌

 瘢痕组织可发生恶性变成为瘢痕癌。瘢痕癌多发生于因烧伤所形成的挛缩瘢痕。常发生于关节的邻近部位,因瘢痕不断受到关节活动的牵拉,反复破溃,成年累月,终至癌变,瘢痕癌也可原发于下肢慢性溃疡或慢性骨髓炎窦道部位的瘢痕组织。瘢痕癌多为分化较完全的鳞状细胞癌。一般以淋巴转移为主,血行转移少见。

 疤痕外观分类

 1、凹陷性疤痕主要是由于痤疮、感染、外伤、手术等原因造成的皮肤真皮层缺损。较重的痤疮后可见虫蚀 样、冰锥样凹疤,天花、水痘后可见麻坑样凹疤。

 2、凸起性疤痕大多为烧烫伤、外伤、手术或反复感染后皮肤真皮层中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性病变。可见有红色隆起、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可伴有痒痛,疤痕疙瘩还可呈蟹足样向外扩 张。凸起性疤痕内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并有高出正常皮肤2倍以 上的氧自由基以及增生活跃的成纤维细胞。

 3、平复性疤痕是指在皮肤浅表层的一种疤痕,多因皮肤轻度擦伤或浅表(真皮浅层)烧烫伤所致。其表面粗糙或有色素变化(如皮肤红斑、白斑或色素沉着),一般无功能障碍,但这类疤痕很影响视觉美观。

 4、自发性瘢痕疙瘩:无明显的诱因,在正常皮肤上发生或未察觉轻微擦伤引起,使皮肤出现硬结逐渐长大,边缘不规则,向外周扩展,形成蟹足状或蜈蚣状、蝴蝶状、圆状,质硬,色淡红或暗红,自觉发痒,有时伴有阵发性的剧痛或刺痛。

 5、继发性瘢痕疙瘩:一般多发生于皮肤烧烫伤、感染、外伤、创伤。如:做冷冻、激光、去痣、洗眉、打耳孔、打预防针、手术植皮补皮、剖腹产等各种手术后引起的瘢痕增生,高出皮肤色红或暗红、奇痒、有刺痛感,食用辛辣食物、酒等刺激食物,症状加重。

 疤痕是代表皮肤曾受到创伤后的痕迹,这种创伤可以是外伤造成的,也可能是手术所必须的,只是因创伤程度不同,愈合过程平顺与否,及伤口在人体上位置不同,所形成的疤痕便有明显大小不等程度的差异;尤其是随者现代社会的进步,爱美不仅代表一种权利,也表示一种对自我的尊重,疤痕是美容整形外科门诊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除了外观的影响,事实上有不少的疤痕会有令人难受的瘙痒、疼痛及干裂,若不幸产生疤痕挛缩(scar contracture),更会进一不影响四肢关节活动或五官之正常功能,这些疤痕更是非积极治疗不可。

 疤痕的注意事项

 1、注意皮肤清洁卫生。

 烧伤创面刚愈合时,仍有少量分泌物和药痂,细菌容易快速繁殖,加上表皮薄嫩,结构和功能都不完善,容易发生感染、破溃。在此期间,可使用中性清洁剂进行清洗,清洗后使用抗疤痕药物等治疗。

 2、避免过度磨擦和过度活动。

 由于疤痕表皮结构和功能不完善,表皮较易受到损害,一些不恰当的治疗可能加重损伤。在应用抗疤痕药物时,不宜过度用力按摩,也不宜过长时间按摩,这样会造成表皮与纤维板层分离形成水疱或血疱,关节部位过度活动,同样会导致表皮松动分离,起水疱。

 3、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综合 措施 控制疤痕增生,防止挛缩。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特效方法能完全阻止烧伤后疤痕增生,疤痕防治仍然以综合治疗为主。

 4、早期预防,持之以恒。

 烧伤疤痕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增生期、稳定期、消退期,增生期持续的时间从3个月至2年不等,大多数在半年左右。但由于多种原因,如溃疡、疼痛、没有耐心或方法不当等,某些患者常常不能坚持疤痕康复治疗,引起疤痕增生与挛缩。

 5、正确把握手术整形时机,防止残疾。

 对于功能部位的疤痕挛缩,如手部疤痕、眼部疤痕、颌颈部疤痕,在疤痕稳定后应尽早手术,特别是 儿童 ,更应早治疗,可适当提前整形。否则,可引起关节、骨骼发育异常及血管神经短缩,导致残疾。

你好: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闭锁不全, 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动心脏手术。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药 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 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 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现将常用膏药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伤湿止痛膏(橡皮贴膏):功能驱风散寒,除湿通络, 活血止痛。使用时先将皮肤用温水清洗擦干,贴于患处, 用手掌将膏药按摩,使其粘在皮肤上。凡对橡皮膏过敏, 皮肤糜烂有渗液者及外伤合并化脓者,不宜贴用。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关节止痛膏等。 临床可任选一种使用。 (2)狗皮膏(膏药):功能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止痛。 使用时将膏药加温软化后,贴于患处。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万灵筋骨膏、追风膏、老鹳草膏等,亦可选用。 (3)武力拔寒散(散剂):功能祛风除湿,通阳活血,止痛消肿。 用时取药适量,以鸡蛋清略加温开水或人乳与药调成糊状, 分摊在蜡纸上,贴于穴位或患处。使用时注意忌生冷,不可内服。 皮肤贴药处10天内不可用水洗。脐轮、脚心等处不可贴用。儿童、 体弱及浮肿者忌用。 (4)五虎散(散剂):功能与武力拔寒散相同, 使用时以白酒调匀,敷于患处。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内服。 每次6g,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药敷疗法 外敷疗法:本法是将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散寒祛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盐500g,同炒热,布包, 烫患处。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者。 (2)石蒜、生姜、葱适量捣烂,外敷患处。适用于关节疼痛, 怕风畏寒者。 (3)新鲜骨碎补3~5根捣烂敷患处。适用于关节冷痛者。 每次5~10分钟即可见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细末,用适量蛋清调成糊状, 外敷关节痛处,3~4小时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黄膏涂患处,用纱布盖好,每日换1次。 适用于关节红肿者。 (6)仙人掌适量捣成泥状,涂敷患处。 (7)鲜紫花地丁适量,捣烂敷患处。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药液,用毛巾浸透,湿敷患处。 (9)山栀末、飞罗面各等份,用开水或醋、黄酒、蛋清调成糊状, 敷痛处。敷处现青色,无碍,数日可退。 (10)绿豆粉和鸡蛋清调敷患处。 以上6~10疗法,均适用于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得冷则舒、 屈伸不利者。有较好的清热、消肿、止痛作用。 (11)坎离砂(熨剂):用铁屑和醋混合后,产生温热效应, 直接熨敷局部。已被制成外用熨剂成药。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 重着,或痛处有肿胀者。 针灸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吗 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疗效。治疗中, 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选取相应的穴位。如肩关节痛,取肩前、 三角肌;肘关节痛,取曲池、尺泽、手三里;腕关节痛,取阳池、 外关、合谷;髋关节痛,取秩边、环跳、殷门;膝关节痛, 取阳陵泉、犊鼻、伏兔、足三里;踝关节痛,取丘墟、昆仑、解溪、 太溪、承山。针刺手法,急性期用泻法,强刺激, 甚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放血量为05~10ml。 慢性期用平补平泻,中等刺激,并可酌加温针或艾灸。除手法外, 还可采用电针,以加强刺激,提高疗效。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新针疗法有哪些 疗法1 (1)取穴:外关、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外膝眼、阳陵泉、 血海、风市、环跳、条口、绝骨、昆仑、肾俞、命门、至阴、 阿是穴。 (2)药物及方法:选用复方马钱子注射液,根据患病部位, 每次选穴2~3个,每次注射05 ~1ml药液,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4~7日。 疗法2 (1)取穴:上肢取外关为主穴,配曲池、合谷; 下肢取阳陵泉为主穴,配绝骨、解溪;腰背取大杼为主穴,配大椎、 身柱、至阳、阳关、命门。 (2)药物及方法:用凤仙透骨草、骨碎补注射液,每次选3~ 6个穴位,每穴注药05~08ml。10次为1疗程, 隔日1次,3个疗程后休息2~4周。 疗法3 (1)取穴:①膝眼、鹤顶、阳关、曲泉、委中。②梁丘、血海、 阴陵泉、阳陵泉。③足三里、三阴交、昆仑、照海。 (2)方法:每次取各组的1~3穴,隔日1次,交替取穴。 用28号毫针5~6寸及电针机。用捻转泻法,重刺激,留针20~ 30分钟,5~10分钟行针1次。电针用疏密波20~30分钟, 刺激强度以能耐受为度,10次为1疗程。 推拿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方法 推拿法(一) (1)取穴;指掌关节取合谷、后溪、二间、中渚、劳宫、四缝; 腕关节取曲池、天井、小海、手三里、等;肩关节取肩贞、天宗、 肩井、臂 ;踝关节取昆仑、丘墟、悬钟、解溪、商丘、太溪、 申脉;膝关节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委中、梁丘、丰隆、 足三里;髋关节取环跳、秩边、髀关、承扶;下颌关节取下关、 合谷、翳风、颊车、内庭; 脊柱关节取病变部位相应的督脉和膀胱经有关穴位。 (2)操作手法 ①上肢:a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 继用滚法、揉法,沿指、腕、肘反复施术, 在受累关节处作重点治疗。b捻指间关节;按掐四缝、劳宫; 点阳溪、大陵、曲泽,拿合谷、曲池、肩井。c屈伸、摇、搓、 拔伸各受累关节。d擦热患处再施拍打诸法,使热透入关节。 ②下肢:a患者取卧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沿足太阳经施推、 滚、揉、运诸法。b 拿太溪、昆仑、委中;点承扶、环跳、秩边; 擦热患处再施拍打诸手法,使热透入关节。 ③下颌关节:凡下颌关节受累者可推下关,颊车;按太阳、翳风、 外关;拿合谷、内庭。 以上推拿隔日1次,30次为1疗程。 疗程间休息期内嘱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1月后再进行下1疗程治疗。 推拿法(二) (1)病变在四肢者 ①取穴:以病变关节为治疗重点。常取八邪、阳溪、阳池、阳谷、 内关、外关、后溪、小海、天井、曲池、曲泽、肩贞、天宗、八风、 商丘、解溪、丘墟、照海、昆仑、太溪、申脉、飞扬、承山、悬钟、 阴陵泉、阳陵泉、膝眼、鹤顶、血海、梁丘、秩边、环跳、承扶。 ②操作手法:a患者取坐姿,术者按常规用滚法在患肢手臂内、 外侧施治。从肩至腕部,上下往返3~4遍。b接上势, 术者循患臂上下循经用拿法,同时重点在肩、肘、腕部配合按、 揉曲池、曲泽、手三里、合谷等穴。指间关节作捻法, 然后在病变关节施以按揉局部穴位以痛为俞。 最后再用揉法施于患肢,并配合被动活动有关关节而结束上肢治疗。 时间约10分钟。c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握住患者踝关节上方, 另一手以滚法从大腿前部及内、外侧至小腿外侧施术, 同时被动伸展活动下肢。随即在踝关节处以滚法治疗,同时伸展内、 外翻活动该关节。再循髋、膝关节、踝关节上下先按揉伏兔、梁丘、 丘墟、八风等穴。时间约10分钟。d患者俯卧, 术者以滚法施于臀部至小腿后侧,并重点施术于髋、膝关节, 然后再按揉环跳、秩边、承扶、承山、委中、飞扬、悬钟、太溪、 申脉、昆仑等穴。时间约5分钟。 (2)病变在脊柱者 ①取穴:以脊柱两旁肌肉为治疗重点。常取夹脊、大椎、大杼、 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命门、志室、 腰阳关穴。 ②操作手法:a患者俯卧, 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其两侧用滚法施术,并配合后抬腿活动, 时间约5分钟。b患者取坐姿,术者于后方用滚法、 拿法交替施于颈项两侧及肩部,同时配合颈部左右旋转及俯卧活动, 再拿肩井,时间约2分钟。c接上势, 用按揉法从颈至腰臀部循经施于上述穴位,先取夹脊, 再取其余穴位,最后平推脊柱以热为度(本过程患者坐姿 和俯卧均可),再按肩井结束治疗。时间约10分钟。 以上治疗连续10天为1疗程,每天治疗1次,疗程间休息3~ 6天左右。 药酒能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吗 酒性辛温走窜,有祛风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 用酒将治疗风寒湿痹之有效中药进行炮制, 则药力借酒力通达四肢关节,使气血行而风湿除,筋骨强而痹病愈。 长期饮用对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常用的有虎骨酒、史国公药酒治疗风湿痹痛兼有肝肾亏虚; 冯了性药酒治疗痹证之寒湿偏重者;三蛇药酒治疗风痹肌肤不仁; 丁公藤风湿药酒治疗瘀血痹痛;五加皮酒治疗痹证而有中气不足者。 此外还有虎骨木瓜酒、虎骨追风酒、豹骨木瓜酒,参茸虎骨酒, 蕲蛇药酒等等。也可用威灵仙、牛膝、杜仲、木瓜、桑枝、党参、 黄芪、当归、白芍等中药1~3味,加入酒中浸泡,自制成药酒。 每次10~15ml,每日2次。 服用药酒应注意阴虚有热或外感风热或风湿热痹以及高血压、 孕妇等均应禁服。还应注意药酒内不要兑入其他酒类或就果菜饮用。 除内服外,史国公药酒、虎骨酒、木瓜酒等还可擦患部, 或加点穴按摩,或加用小木棒叩击,亦有一定疗效。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用哪些药酒 (1)三蛇酒 药物组成:乌梢蛇1500g,大白花蛇200g,蝮蛇100g, 生地500g,冰糖5000g,白酒100kg。 将三种蛇剁去头,用酒洗润切成短节干燥,冰糖加热熔化待用。 将白酒装入酒坛。三蛇、生地直接倒入酒中,加盖密闭, 每天搅拌1次,10~15天开坛过滤,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除风祛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 用法:每次5ml,每日3次。 (2)冯了性药酒 药物组成:羌活、威灵仙、五加皮、丁公藤、桂枝、独活、青蒿子、 麻黄、白芷、小茴香、当归、川芎、栀子、防己、白酒。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主治:适用于痹病风湿痹阻证。 用法:每次10ml,每日1次。 (3)除湿酒 药物组成:虎骨(豹骨代)、防己、云苓、杜仲、松节、秦艽、 狗脊、茄根各12g,续断、伸筋草各9g,独活、蚕矢各6g, 木瓜、枸杞、苍耳子、 莶草各12g,桑枝15g,牛膝12g。 将上药浸于粮酒2500g中,过5日即成。 功效:除风散寒,祛湿通络。 主治:风寒湿痹证。 用法:口服,每次10ml,每日1次。 (4)虎骨木瓜酒 药物组成:制虎骨(豹骨代)、当归、川芎、续断、五加皮、 川牛膝、天麻、红花、白茄根各50g,桑枝200g,秦艽、 防风各25g,木瓜150g。 上药共研粗末,以绢盛,浸入好高粱酒10kg中,浸至7日, 滤去渣,澄清后加冰糖1kg。 功效:散寒除风,祛湿通络,活瘀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证。 用法:随量饮用。 (5)木瓜牛膝酒 药物组成:木瓜120g,牛膝60g,桑寄生60g。 将上药浸入大曲酒500ml中7天。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属瘀血痹阻者。 用法:每服10ml,每日2次。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可促进气血运行,舒筋通络,减轻疼痛。 常用的物理疗法有: (1)离子导入:干姜、桂枝、赤芍、当归各2g,羌活、葛根、 川芎、海桐皮、姜黄、乳香各 1g,装入25cm×15cm的袋中, 缝合置蒸锅内加热至气透出布袋,取出稍降温至40℃~42℃ ,热敷患处加直流电导入。 (2)红外线照射:肿痛部位照射,每日1次,每次15~ 20分钟。 (3)蜡疗:将蜡袋加温软化后,置于患处,每日1次,每次15~ 20分钟。 (4)按摩疗法:可先用推、理、揉手法,轻轻按摩, 使患部肌肉松弛,气血畅行;继用点、按、捏、拿手法, 达到舒筋活络止痛的目的;最后用摇、滚、揉手法,作善后处理。 每次30~50分钟,2~3天1次。 以上疗法可单独实施,也可相互结合。如熏洗后加按摩或理疗, 红外线照射后加外敷等。进行各种辅助疗法时,应加注意。 采用热疗时,如熏洗、蜡疗不要烫伤皮肤; 外敷药有不少对皮肤刺激性较大,应每日或及时更换,不可久敷; 按摩时切忌用猛力、暴力,以免造成骨折等。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食疗方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治疗用药的同时,配合饮食疗法, 有相得益彰之功。现将几种食疗方介绍如下: (1)生姜鸡:用刚刚开叫的公鸡1只,生姜100~250g, 切成小块,在锅中爆炒焖熟,不放油盐。会饮酒者可放少量酒, 1天内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用于关节冷痛,喜暖怕寒者。 (2)鹿茸鸡:以当年的公鸡1只,鹿茸3~6g,在锅内焖熟, 不放油盐。吃肉喝汤,两天吃完。 可根据情况每隔1周或半月吃1次。夏天及关节红肿疼痛者勿用。 (3)赤小豆粥: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适量。 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除湿热。 (4)苡米粥:苡米30g、淀粉少许、砂糖、桂花适量。 先煮苡米,米烂熟放入淀粉少许,再加砂糖、桂花。作早餐用, 能清利湿热,健脾除痹。 (5)防风苡米粥:防风10g,苡米30g。水煮,每日1次, 连服1周,能清热除痹。 (6)木瓜汤:木瓜4个,蒸熟去皮,研烂如泥,白蜜1kg炼净。 将两物调匀,放入净瓷器内盛之。每日晨起用开水冲调1~ 2匙饮用。能通痹止痛。 (7)葱白粥;煮米做粥,临熟加入葱白,不拘时食, 食后覆被微汗,能解表散寒。

按照损伤部位或程度分析,脊髓损伤有以下几个原因:

1、脊髓震荡

与脑震荡相似,脊髓震荡是最轻微的脊髓损伤。脊髓遭受强烈震荡后立即发生弛缓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全部丧失。因在组织形态学上并无病理变化发生,只是暂时性功能抑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即可完全恢复。

2、脊髓挫伤与出血

为脊髓的实质性破坏,外观虽完整,但脊髓内部可有出血、水肿、神经细胞破坏和神经传导纤维束的中断。脊髓挫伤的程度有很大的差别,轻的为少量的水肿和点状出血,重者则有成片挫伤、出血,可有脊髓软化及瘢痕的形成,因此预后极不相同。

3、脊髓断裂

脊髓的连续性中断,可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不完全性常伴有挫伤,又称挫裂伤。脊髓断裂后恢复无望,预后恶劣。

4、脊髓受压

骨折移位,碎骨片与破碎的椎间盘挤入椎管内可以直接压迫脊髓,而皱褶的黄韧带与急速形成的血肿亦可以压迫脊髓,使脊髓产生一系列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及时去除压迫物后脊髓的功能可望部分或全部恢复;如果压迫时间过久,脊髓因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软化、萎缩或瘢痕形成,则瘫痪难以恢复。

5、马尾神经损伤

第2腰椎以下骨折脱位可产生马尾神经损伤,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弛缓性瘫痪。马尾神经完全断裂者少见。此外,各种较重的脊髓损伤后均可立即发生损伤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这是失去高级中枢控制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称之为脊髓休克。2~4周后这一现象可根据脊髓实质性损害程度的不同而发生损伤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的痉挛性瘫痪。因此,脊髓休克与脊髓震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6、中医病因病机

该病属中医外伤性病证范畴,由于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损伤,导致脑气震激,髓窍壅塞不通,阳气不能上达于脑,神明失用,而致肢体失司;或血脉损伤,血溢于脉外,阻塞髓窍,日久筋脉失养而致病。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水平的发展,脊髓损伤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脊髓损伤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由于脊髓损伤所导致的社会经济损失,针对脊髓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一大课题。

1脊髓震荡与脊髓休克

(1)脊髓震荡 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大体病理无明显器质性改变,显微镜下仅有少许水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未见破坏现象。临床表现为受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立即出现迟缓性瘫痪,经过数小时至两天,脊髓功能即开始恢复,且日后不留任何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2)脊髓休克 脊髓遭受严重创伤和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能的暂时性完全抑制,临床表现以迟缓性瘫痪为特征,各种脊髓反射包括病理反射消失及二便功能均丧失。其全身性改变,主要可有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

脊髓休克在伤后立即发生,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周。儿童一般持续3~4天,成人多为3~6周。脊髓损伤部位越低,其持续时间越短。如腰、骶段脊髓休克期一般小于24小时。出现球海绵体反射或肛门反射或足底跖反射是脊髓休克结束的标记。脊髓休克期结束后,如果损伤平面以下仍然无运动和感觉,说明是完全性脊髓损伤。

2脊髓损伤的纵向定位

从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平面来判断损伤的节段。

(1)颈脊髓损伤

1)第一、二脊髓损伤 患者多数立即死亡,能到医院就诊者只有下列神经病学改变:①运动改变 第一、二颈神经发出纤维支配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当其受伤时,会影响这些肌肉功能。②感觉改变 第一、二颈神经的前支参与构成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及耳大神经。当寰枢推骨折、脱位、齿状突骨折时,患者可感到耳部及枕部疼痛、麻木。检查时可发现有局部痛觉过敏或减退。

2)第三颈脊髓损伤 该部位的脊髓支配膈肌及肋间肌,损伤后不能进行自主呼吸,伤员多于受伤后立即死亡。常见的损伤原因为绞刑骨折,即第二至第三颈椎脱位,第二颈椎双侧椎弓骨折。这种骨折脱位亦可因上部颈椎于过伸位受伤引起。

3)第四颈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患者为完全性四肢瘫痪。膈肌受第三至第五颈神经支配,第四颈脊髓节段损伤后,创伤性反应也往往波及到第三颈神经,故患者的自主呼吸丧失。创伤性反应消退后,膈肌机能可望恢复而行自主呼吸,但呼吸仍较微弱。②感觉改变 锁骨平面以下的感觉消失,其他如括约肌功能、性机能、血管运动、体温调节机能等均消失。

4)第五颈脊髓损伤 损伤早期因第四至五颈脊髓受到创伤性水肿的影响,患者膈肌功能很差,加之创伤后患者发生肠胀气等更会加重呼吸困难。①运动改变 双上肢完全无自主活动而放置于身体两侧;肩部则因有提肩胛肌、斜方肌的牵拉而能耸肩。②感觉改变 患者除颈部及上臂前方一个三角区以外,所有感觉全部消失。③反射改变 患者除肱二头肌腱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外,其余腱反射全部消失。

5)第六颈脊髓损伤 患者由于脊髓创伤性反应及肠胀气的影响,呼吸功能可受到明显干扰。①运动改变 胸大肌、背阔肌、肩胛下肌、三头肌瘫痪,肘部失去伸展功能。提肩胛肌、斜方肌、三角肌及肱二头肌仍可收缩,因而患者的肩部可抬高,上臂可外展90度,前臂屈曲,手放在头部附近。桡侧伸腕长肌呈下远动单位性损害,而第六颈脊髓节段以下的神经所支配的手指、躯干及下肢肌肉均呈瘫痪状态。②感觉感变 上肢的感觉,除上臂外侧、前臂背外侧的一部分以外,上肢其余部分均有感觉缺失现象。③反射改变 肱二头肌、肱桡肌反射均正常,肱三头肌反射消失。

6)第七颈脊髓损伤 伤后膈神经机能正常,患者腹式呼吸。①远动改变 上肢轻度外展,前臂屈曲于胸前,腕可向桡侧偏位。伸指总肌肌力减弱,其中以伸示指肌的肌力减弱尤为明显;旋前圆肌、桡侧屈腕肌、屈指深肌、屈指浅肌、屈拇长肌均显力弱,故手呈半握状态。肱二头肌肌力正常。②感觉改变 躯干、下肢、上臂、前臂内侧、手的尺侧3个手指、有时示指有感觉障碍。③反射改变 肱二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均存在,三头肌反射消失或减退。

7)第八颈脊髓损伤 患者可见有单侧的或双侧Horner氏征;由卧位改为直立位时,可出现血管运动障碍,即位置性低血压,经过锻炼以后,此种现象可消失。①运动改变 屈拇长肌、伸拇短肌、骨间肌、蚓状肌、对掌肌、对指肌肌力减弱或消失;外展拇短肌完全瘫痪而呈爪形手。②感觉改变 感觉障碍范围包括4—5指、小鱼际及前臂内侧、躯干及下肢。③反射改变 三头肌反射及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有障碍。

8)第一胸脊髓损伤 Horner氏征阳性,面部、颈部、上臂不出汗。①远动改变 拇收肌、骨间肌、蚓状肌部分瘫痪,拇展短肌完全无功能,肋间肌及下肢瘫痪。②感觉改变 感觉障碍发生在上臂远端内侧、前臂之内侧、躯干及下肢。③反射改变 上肢无反射改变,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有障碍。

(2)胸髓损伤 仅影响部分肋间肌,对呼吸功能影响不大,交感神经障碍的平面也相应下降,体温失调也较轻微。主要表现为躯干下半部与两下肢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以及相应部位的感觉障碍和大小便功能紊乱。

1)上胸段(第二至第五)脊髓损伤 患者仍可呈腹式呼吸。损伤平面越低,对肋间肌的影响越小,呼吸功能就越好,除有截瘫及括约肌失控症状以外,尚有血管运动障碍,患者坐起时常因位置性低血压而出现晕厥。①运动改变 损伤平面以下的肋间肌、腹肌、躯干及下肢麻痹,呈截瘫状。②感觉改变损伤平面以下感觉消失。③反射改变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发生障碍。

2)下胸段(第六至第十二)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在第六至第九胸脊髓受伤时,上段腹直肌的神经支配未受损害,具有收缩功能,而中段的和下段的腹直肌则丧失收缩功能。在第十胸脊髓节段以下损伤时,由于腹内斜肌及腹横肌下部的肌纤维瘫痪,患者咳嗽时腹压增高,下腹部向外膨出。下肢呈截瘫状态。②感觉改变 第六胸脊髓受伤时为剑突水平,第七、第八胸脊髓为肋下,第九胸脊髓为上腹部,第十胸脊髓平脐,第十一胸脊髓为下腹部,第十二胸脊髓为腹股沟。③反射改变 上、中、下腹壁反射中枢分别为胸7-8、胸9-10、胸11-12节段。

(3)腰髓及腰膨大损伤

1)第一腰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腰部肌肉力量减弱;下肢肌肉瘫痪,其中包括提睾肌、髂腰肌、缝匠肌以及髋关节的外展肌;膀胱、直肠的括约肌不能自主控制。②感觉改变 整个下肢、腹股沟、臀部及会阴部均有感觉障碍。③反射改变 提睾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足跖反射均消失。

2)第二腰脊髓损伤①运动改变 髂腰肌及缝匠肌肌力减弱,股薄肌隐约可见有收缩,下肢其余肌肉瘫痪。肛门、直肠括约肌失控。②感觉改变 除大腿上1/3感觉改变以外,整个下肢及会阴部鞍区均有感觉缺失。③反射改变 提睾反射、腹壁反射阳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足跖反射障碍。

3)第三腰脊髓损伤①运动改变 下肢呈外旋畸形;股直肌力弱导致伸膝力量弱,膝关节以下肌肉瘫痪。②感觉改变 大腿中下1/3交界处平面以下及鞍区感觉缺失。③反射改变 膝腱反射消失或明显减退,跟腱反射及跖屈反射阴性,提睾反射可引出.

(4)第四腰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患者可勉强站立、行走,但由于臀中肌力弱,患者步态不稳,极似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的鸭步,上楼困难;足的跖屈和外翻功能消失,但背屈和内翻功能存在;膀胱括约肌和直肠括约肌没有功能。②感觉改变 鞍区及小腿以下感觉缺失。③反射改变 膝腱反射消失或减弱。

(5)第五腰脊髓损伤①运动改变 因髂腰肌及内收肌没有拮抗肌,故患者髋关节呈屈曲内收畸形,严重者可脱位。又由于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的肌力弱或瘫痪,可出现膝过伸畸形或者膝反弓弯曲畸形。此外,由于阔筋膜张肌及臀中肌力弱,患者行走时呈摇摆步态。胫前肌及胫后肌力量较强而腓骨肌、小腿三头肌瘫痪,可导致马蹄内翻足。括约肌失控。②感觉改变 足背、小腿外侧及偏后方、鞍区感觉缺失。③反射改变 膝腱反射正常,跟腱反射消失。

(6)第一骶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小腿三头肌及屈趾肌瘫痪而伸肌有力;大腿的股二头肌瘫痪或有少许肌力;半腱肌、半膜肌肌力减弱;膀胱括约肌及直肠括约肌仍无功能。②感觉改变 跖面、足外侧、小腿外侧、大腿后侧及鞍区感觉减退。③反射改变 膝腱反射存在,跟腱反射消失。

(7)第二骶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屈趾长肌及足部小肌肉瘫痪,患者不能用足尖站立。由于足之内在小肌肉瘫痪,足趾呈爪状。括约肌失控。②感觉改变 小腿后上方及大路后外侧,足之跖面及鞍区感觉缺失。③反射改变 跟腱反射可能减弱。

(8)脊髓圆锥损伤 骶髓3-5和尾节称脊髓圆锥。损伤后,会阴部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呈马鞍状分布。由于膀胱逼尿肌受骶2-4支配,可引起逼尿肌麻痹而成无张力性膀胱,形成充盈性尿失禁。大便也失去控制。有性机能障碍。肛门反射和球海绵体反射消失。腰膨大在圆锥以上,故下肢功能无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608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