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患者近两月来,四肢无力,尤以双上肢较重,自觉吞咽轻度困难,进食不受影响【初步诊断为肌炎】

该患者近两月来,四肢无力,尤以双上肢较重,自觉吞咽轻度困难,进食不受影响【初步诊断为肌炎】,第1张

根据提供的化验结果多发性肌炎可能性大,此病要住院治疗,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可以控制病情,必要时可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较好。

(211医院邓伟哲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在力量训练中,想要自己的锻炼效果明显,首先要使自己的训练动作正确,选对动作是进行锻炼的第一步,但是健友们经常在做动作的过程中,往往忽略对动作要领的掌握,盲目的进行锻炼,导致锻炼目标离自己越来越远,没有成效。以上三角肌怎样练都不大的,可能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下面小编通过3个方面给各位做出解释。

1、锻炼三角肌的时候,负重量太轻

懂得健身的人都清楚,想要增大肌肉的体积,就要在重量、组数以及次数上增加强度,一般我们会使用增加运动重量,来提高肌纤维的破坏力,达到增肌的目的。

我们的健友在增加负重量方面,有时会有很大的顾虑,觉得自己力量薄弱,举不起来,让别人看到是很丢脸的是,所以经常采用轻重量、高次数的训练方法,但是肌肉已经适应了这种强度,再怎样锻炼,效果也会很不明显,遇到锻炼的瓶颈期,想要突破这个平台,我们就要增加重量,让自己的肌纤维得到新的刺激,这样增肌的效果才会明显,但是要注意增重要从自身的承受能力出发。

2、锻炼中忽略了对其它角度肌肉的训练

在三角肌的训练中,健友们经常关注最多的是三角肌中束和前束,往往忽略对三角肌后束的训练,这样就会使前束和中束的肌肉发达,而后束看起来比较平,缺乏立体的饱满感,所以想要练成3D感很强的肩膀,就不要忽略对后束的训练,使前束、后束以及中束的肌肉得到锻炼的平衡,这一点尤其重要。

3、锻炼中控制运动的节奏差

有些健友在增肌的方面,有些错误的认识。认为动作做得越快,越能使肌肉刺激度增强,但是你却忘了刺激度和时间的长短也有很大的关系。训练时,肌肉做收缩和拉伸的运动,如果我们做的太快的话,使收缩和拉伸的时间变短,这样使肌肉的刺激度被打了折扣,锻炼效果也会降低。

4、锻炼后没有很好的休息

大家都很清楚,肌肉的修复需要一段时间,在充足的营养下,我们经常熬夜或者持续健身,都会影响肌肉的恢复,肌肉恢复不好,就会导致肌肉的围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想要快速增肌,保证肌肉的休息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4个影响因素,健友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对号入座,适当的调整自己的锻炼计划,让自己的三角肌锻炼出效果,尽早锻炼出饱满的3D肩膀。

病状和体征:

肌营养不良

症呈慢性进行性发病,多起病儿童及

青少年期

。临床特征是四肢近端肌肉缓慢出现进行性无力和萎缩,多从近端开始,呈对称性,由于萎缩肌肉的特征性分布而表现

肌病

面容,翼状肩及鸭步,常与

假性肥大

并存,

面肌萎缩

明显者呈特殊的“肌病面容”表情淡漠,口眼闭合无力,嘴唇因

口轮匝肌

假性肥大而显行增厚而微翘(猫脸)。不能

蹙眉

、皱额、

鼓气

等。肩胛带肌受累以

冈上肌

冈下肌

菱形肌

前锯肌

为显著。检查时可发现垂肩,翼状肩”和“游离肩。

上肢以

三角肌

、肱二

头肌

、肱挠肌受累多见,最早症状常为上臂抬举无力,以

骨盆带

肌肉萎缩

无力为主,初起表现为行走笨拙,

易跌倒

,登楼梯及起立有困难,逐渐表现为走路时腰椎前凸,腹隆起,摇摆,称为“鸭步”。从而

仰卧位

起立时,必先翻身取

俯卧位

,用手和肘支于

床面

,然后再以双手支撑着下肢逐渐将躯干伸直而站起。这种现象称为Gower′S征。这一独特的体征能提示本病的诊断。

腓肠肌

常有肌肉的假性肥大,

臀肌

股四头肌

、三角肌、冈下肌或

肱三头肌

等亦可发生。此外尚有一些少见的患者,主要影响手部小肌肉或仅影响

眼肌

、咽肌。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通常无肌肉

关节疼痛

,无

感觉障碍

肌营养不良的分型:根据起病年龄,病变分布范围,及遗传形式等确定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的类型,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1)假性肥大型:为儿童常见的一类肌病。属

X连锁隐性遗传

,发病主要见于男孩,主要临床特点为早年起病,以骨盆带肌肉的无力为突出症状,可有鸭步和Gower′S征阳性。躯干及四肢近端肌肉萎缩,有“

翼状肩胛

”“游离肩”。腓肠肌、肱四头肌、三角肌等可有肌肉的假性肥大。本病病程进展相当迅速,多数在15岁左右即不能行走,产生肢体挛缩以及骨骼的畸形和萎缩。

良性假性肥大型

肌营养不良症

(Becker型肌病)临床表现与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相类似,但病程进展较慢,预后较好。与DMD的区别在于发病年龄较晚,病情较轻,亦有肌肉的假性肥大。

(2)肢

带型

:呈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常在20岁左右发病,两性均可罹患。肌无力及肌萎缩开始于肩胛带,常不对称。患者通常

两臂上举

无力,梳头困难,经10-20年逐渐蔓延及骨盆带肌肉,但也有骨盆带先受累者。

(3)面肩肱型:属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男女均可见,多在青春期发病,为成年人中最常见的肌营养不良型。通常面部和肩胛带肌肉首先受累,患者面部表情欠佳,双侧

眼睑闭合不全

,唇肌无力,不能作皱额、鼓气及吹口哨等动作。额纹和

鼻唇沟

消失,嘴唇增厚而微翘,称“肌病面容”。肩胛带肌肉的受累表现为肩胛带松驰,肌萎缩和无力以冈上肌、冈下肌、菱形肌和前锯肌等为显著。最早症状常为上臂抬举力弱,三角肌、

肱二头肌

、肱挠肌等多先受累。检查可见垂肩,“翼状肩”和“游离肩”等征象。病情进展缓慢,有的患者数年后可静止发展。经过较长时间可逐渐累及躯干和骨盆带的肌肉,大多不引起严重的行动障碍。

(4)远端型:甚少见,属于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在40-60岁。肌无力和萎缩始于手和足的小肌肉,亦可逐渐向近端发展。

(5)眼肌型:本病较罕见。遗传类型尚不清楚。起病年龄不一,以30岁左右发病多见。单纯眼肌型表现为双侧眼睑下垂及轻度眼外肌无力,无明显复视。眼咽肌型以缓慢进行的眼肌麻痹,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为主要表现,但也可伴有躯干和肢体肌肉受累的表现。少数病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智能低下,视网膜色素变性,性腺萎缩及心肌损害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841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