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咽、喉、鼻部粘膜充血、肿胀并有不易脱落的灰白色假膜形成。那么,白喉的原因是什么白喉的预防是什么白喉的治疗有哪些 方法 下面就由我告诉大家吧!
白喉的原因是什么
1传染源
许多年前,白喉是造成 儿童 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白喉在发达国家已很少见,主要是因为这种疾病的疫苗已经广泛应用。自1980年以来,美国只有不到5例的白喉发生,但白喉杆菌仍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如果没有广泛接种疫苗,会导致此病的暴发流行。近50年中,最大的一次暴发流行正发生在现在的俄罗斯,以及前苏联的其他国家。
2传播途径
白喉杆菌通常是随咳出的飞沫经空气传播。此种病菌很少会因接触患者日用物品如衣服、玩具等而传染。通常,病菌在口腔及咽喉部粘膜的表面或附近部位繁殖,并引起这些部位感染。有些类型的白喉杆菌可释放毒力极强的毒素,而损伤脑和心脏。
3人群易感性
不同年龄组对白喉杆菌的易感性差别较大。新生儿可通过胎盘及母乳从母体获得免疫,这种免疫生后3个月显著下降1岁时基本消失。隐性感染或预防接种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力逐渐增强。感染本病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4流行情况与流行特征
白喉在全世界各地都发病,高发区为温带。我国建国前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进行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发病季节在秋冬季。实施计划免疫后发病年龄明显推迟。
白喉的发病机制与病理学:
白喉杆菌侵袭力较弱,感染后在局部表层组织内繁殖,往往不侵入血流造成菌血症。感染部位局部血管充血、扩张,纤维蛋白渗出。细菌外毒素致局部粘膜细胞坏死,大量渗出的纤维蛋白与炎性细胞、坏死组织及细菌等凝结形成本病特有的假膜,覆盖在病变表面。假膜周围及其深部组织有明显水肿。咽部的假膜与基部组织粘连很紧,不易脱落。气管粘膜具有纤毛,毒素吸收少,但如假膜脱落可致窒息。外毒素通过血行和淋巴系统扩散到全身导致毒血症,以心肌和神经系统受累为主。
白喉的预防:
隔离治疗病人,在症状消失并停药后,每隔一天行咽拭子培养,连续2次阴性方能解除隔离。密切接触者应观察1周。如未行白喉类毒素全程免疫的接触者需肌注白喉抗毒素血清1000~2000U,保护期3周。
对白喉病人的鼻咽分泌物及所有物品应予消毒。流行期间不携带婴幼儿外出,小学生暂停上课。
必须有计划地进行白喉类毒素预防接种。我国实施的计划免疫程序:应用百白破混合制剂,生后3个月龄开始接种,4、5个月龄各接种一次,每次剂量为0 5ml,皮下注射部位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15~2岁时,加强注射一次百白破制剂0 5ml。成人不需接种。
白喉的治疗:
1针对病原体治疗 需合用抗毒素及抗生素。
(1)抗毒素:治疗白喉的特效药物,尽早使用,因其能中和病变局部和血中游离的外毒素,但不能中和已进入细胞内和组织结合的外毒素。病后1~2天应用最好。用药剂量根据临床型(假膜部位)、中毒症状轻重、治疗早晚而定。普通型咽白喉患者3万~5万U,重型6万~10万U,一次须予足够量;治疗晚者使用剂量须加大;喉白喉通常予2万~3万U。注射抗毒素后须提防假膜脱落到气道致窒息。不同给药途径达到血峰时间不同,肌注为24小时,静注仅需30分钟,故对重症或治疗晚者,须经静脉给药。用药前必须做过敏试验,若过敏须采用脱敏注射治疗,不能不用抗毒素!。肌注前皮试,用量宜大,儿童与成人在用量上可无区别。
(2)脱敏注射法:将10倍稀释的抗毒素血清Iml皮下注射,10分钟后观察有无气促、发绀、脉快、血压变化,如无上述症状,将上述血清2ml、4ml递增注射,若仍无副作用,则将余量全部肌内注射。如有反应则于30分钟后重复原量注射。严重反应者需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 5~1ml。避免过敏反应,在用抗毒素血清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抗生素:可选用青霉素(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Cephazolin,Cephradin),如青霉素过敏可予红霉素,疗程7~10天。应及早足量使用青霉素,以加速杀灭白喉杆菌,控制继发感染。
2白喉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普通型2~4周,重症需4~6周,合并中毒性心肌炎者则须6周以上。另须保证营养,予大量的维生素B、C等。
3白喉对症治疗 如出现中毒症状重或中毒并发症,须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烦躁者予镇静剂,呼吸困难、发绀者给予预防性气管切开。应用抗毒素后脱落的假膜堵塞气道者,应立即气管切开取膜,亦可用喉镜抽取假膜。
4并发症治疗 针对心肌炎、神经麻痹、支气管肺炎予相应处理。
2白喉的局部治疗
(1)吹药:用青吹口散(115)或锡类散(227)吹布于咽部。
(2)含漱:以漱口方(234)含漱或复方硼砂溶液含漱,亦可以明矾10g,溶于200ml冷开水中含漱。
(3)含服六神丸(30)、喉症丸(214)。
(4)外敷:生巴豆、朱砂各05g,研匀,置胶布上,贴于印堂穴处,8h后取出。贴后局部有热感及充血,出现小水泡,可用针挑破,涂以1%甲紫。
3白喉的针灸治疗
取颊车、少商、中冲、关冲、少冲等穴,针刺挤出恶血,以泻疫毒。
中医认为白喉系感受时行疫毒,搏结于咽喉鼻部而成。病初起多属阴虚肺燥,治宜养阴清肺,解毒利咽,方药如养阴清肺汤(150)加土牛膝。如兼恶寒微热等表证者,多属风热白腐,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方药如除瘟化毒汤(152)加土牛膝。咽白喉中毒型者属热毒炽盛,治宜泻火解毒、利咽消肿,方药如龙虎二仙汤(46)加土牛膝。并发心肌炎者,为疫毒凌心,治宜益气养阴、养心复脉、解毒利咽,方药如三甲复脉汤。
流脑乙苗
疫苗简介 用乙脑病毒接种于地鼠肾细胞,培育后至一定浓度收获病毒液,经甲醛灭活,制成疫苗用于预防乙脑。
接种对象
⑴乙脑流行地区6月龄~6周岁儿童。
⑵由非疫区进入疫区的儿童和成人或旅游者。
接种方法 接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接种剂量:
免疫效果 抗体阳转率95%-100%之间,大多数接种者在使用疫苗后10-28天产生抗体。免疫效果可以维持10-20年。地鼠肾组织培养灭活疫苗经 2针基础免疫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在 60%~85%。次年加强注射后中和抗体滴度上升明显,阳转率可达到90%以上,且可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流行病学效果经大量人群调查,其保护率一般在80%左右。
初免针次间隔7~10日。
接种反应禁忌症
⑴接种反应 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 ,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有发热,一般均在38℃以下。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加强注射的对象,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
禁忌症
①发热及急性疾病。
②严重慢性病。
③脑及神经系统疾病。
④过敏性疾病 ,既往对抗生素、疫苗有过敏史者。
注意事项
⑴疫苗混浊、变色〈变黄〉、安瓿有裂纹、有异物者均不可使用。
⑵为减少注射时疼痛 ,在疫苗中加入适量亚硫酸氢钠,疫苗由橘红色变为**,即可注射。
⑶疫苗注射后在现场休息片刻 ,以防副反应发生。
⑷应备有 1:1000肾上腺素,以供偶发休克时急救用。
⑸我国大部分地区为乙脑流行区 ,人群隐性感染率很高。10岁以上人群已普遍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故无必要再接种疫苗。
贮存方法 流行性乙脑灭活疫苗于 2℃~8℃贮运,自效力检定合格之日起有效期2年。
(一)治疗
1保守疗法Ⅰ型肩锁关节脱位者,休息并用三角巾悬吊1~2周即可;Ⅱ型脱位者,可采用背带固定。方法为患者立位,两上肢高举,先上石膏围腰,上缘齐乳头平面,下缘至髂前上棘稍下部,围腰前后各装一铁扣,待石膏干透后,用厚毡一块置锁骨外端隆起部(勿放肩峰上),另用宽3~5cm皮带式帆布带,越过患肩放置的厚毡,将带之两端系于石膏围腰前后的铁扣上,适当用力拴紧,使分离之锁骨外侧端压迫复位(图2)。拍片证实复位,用三角巾兜起伤肢,固定4~6周。亦可在局麻下复位,从锁骨远端经肩锁关节与肩峰作克氏针交叉固定。术后悬吊患肢,6周后拔出钢针,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2手术疗法对肩锁关节全脱位,即Ⅲ型损伤之病人,因其关节囊及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均已断裂,使肩锁关节完全失去稳定,上述外固定效果不满意,对年龄小于45岁者,应手术修复。
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肩锁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喙锁韧带重建或固定术、锁骨外端切除术、肌肉动力重建术等。
(1)肩锁关节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此法适用于Ⅱ型脱位病例。病人取仰卧位,患肩垫高,常规消毒、铺巾,颈路肌间沟麻醉生效后,沿锁骨外端并绕过肩峰做切口,长约8~9cm(图4),骨膜下将斜方肌和三角肌附着处切开分离,显露肩锁关节,清除碎骨片及关节间组织,将上臂向上推,并同时向下压锁骨外端,使肩锁关节复位,两枚克氏针交叉穿过肩锁关节固定;修复肩锁韧带、关节囊和喙肩韧带,剪除多余的克氏针,将远端弯成钩状埋入皮下,以防克氏针发生移位、滑脱,再将斜方肌和三角肌边缘在锁骨及肩峰处褥式缝合,最后缝合皮肤,术后用三角巾悬吊伤肢4~6周。
如用此方法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应在上述操作的同时,经锁骨至喙突加1枚螺丝钉固定,使两骨靠近,以利喙锁韧带修复。术后4~6周拔除钢针,1年后取出螺丝钉(图5)。
(2)锁骨外端切除、喙锁韧带移位术:从锁骨外端经过喙突前面的一个弧形切口。在肩锁韧带上方显露锁骨及外端的关节囊和撕裂的韧带。在分离锁骨外侧1cm处,作斜行截骨。锁骨切除后的末端与喙锁韧带用褥式缝合,但不要立即结扎。用2枚克氏针从肩峰端钻进锁骨末端3~4cm,克氏针尾弯成弧形埋入皮下。修复关节囊和肩锁韧带,在原已作褥式缝合的喙锁韧带处扎紧缝线,逐层缝合各层。术后伤肢悬吊3~4周,可做功能锻炼,但上臂不能抬高到水平位。8周后局麻下取出钢针。
(3)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肩锁关节半脱位,一般无临床症状,不需要手术治疗。全脱位如有疼痛等症状,可做以下手术:①切除锁骨外1/3,其外形和功能均能达到满意;②喙肩韧带移位代喙锁韧带:切断喙肩韧带肩胛端,将此端缝入已切除末端的锁骨髓腔内,拉紧结扎;③肌肉动力移位:肩锁关节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后,将喙突从其底部切断,连同抵止其上的肌腱向上内移植于锁骨,用螺丝钉固定。利用附着于喙突肌肉的拉力保持锁骨整复后的位置。
(二)预后
视类型、就诊时间早晚治疗方法选择不同,疗效差别较大。Ⅰ、Ⅱ型患者大多疗效佳,Ⅲ型患者中约10%~15%病例留有局部后遗症,以疼痛及活动受限为多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