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 运动骨学

人体解剖学 运动骨学,第1张

1) 1 C; 2C; 3A; 4 C; 5 B;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

1 ABC; 2 ABC; 3 ABD; 4 BC; 5 AC

第三题、判断题

1、骶管向上与椎管相通。 正确

2、髋骨由三块骨构成,三骨的体部融合形成髋臼。 正确

3、翼点处骨质薄弱,外伤或骨折时易形成颅内出血。 正确

4、鼻旁窦是颅骨内与鼻腔相通的含气空腔。 正确

5、内耳门经内耳道与外耳门相通。 错误

肱骨,典型的长骨(管一体两端)。书本的描述就是按照这个顺序来滴,先看上端,再看体干,最后看下端。所以,掌握和熟悉描述的顺序、原则和方法是很重要的,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上端有什么呢?你想吧……

体干部分又有什么捏?你再想吧……

下端还有什么啊?你继续想吧……

我想,大家按照这个思路大都可以想的七七八八。不过,有些知识点,我来综合说一说。

1关于大小结节与大小结节嵴

这个前面的博文已经有所论述,就是大姐姐和**姐,还有她们的麻花辫。

2关于解剖颈和外科颈。解剖颈是肱股头外下环绕一圈的狭细部分,是相对于肱骨头而言的。而外科颈,顾名思义,肯定与外科有密切联系,提到外科,那肯定没好事,骨折呗。所以,外科颈是整个肱骨上端与体干移行的部分,相对而言比较细,同时也最容易在这个地方骨折。

3关于桡神经沟的走向问题和尺神经沟。……

4关于肱骨大头和小头……

5关于滑车与前后两窝(冠突窝-鹰嘴窝)……

6关于肱骨的外上髁和内上髁。……

注意不叫外侧髁和内侧髁。这是为什么捏?

股骨,这个比肱骨块头更大。大家可以参照肱骨,思考思考就可以了。

下面我把两者的结构类比一下,你就知道应该把这两块骨头放在一起研究了。

肱骨头-股骨头

肱骨颈(解剖颈)-股骨颈

肱骨大小结节-股骨大小转子

肱骨大小结节嵴-股骨转子间线(嵴)

外肱骨科颈-股骨颈干角

肱骨三角肌粗隆-股骨臀肌粗隆

肱骨冠突窝和鹰嘴窝-股骨髁间窝

肱骨内外上髁-股骨内外侧髁、内外上髁

你看,这么一想,多简单啊!

股肱之臣始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

因为对于爬行的动物而言,肱骨和股骨可是支撑起庞大的身躯的啊,哪能不重要呢?推而广之,比如,诸葛亮可谓是后主刘备的股肱之臣,耶稣也是上帝的股肱之臣,呵呵。

不是,他们两个是不同的肌肉。

三角肌俗称"虎头肌",是一个底向上尖向下的三角形肌,位于肩部皮下,从前、后、外侧包裹着肩关节,是一块多羽状肌。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此肌所形成。肌束分前、中、后3部。

斜方肌又称“僧帽肌”是位于上背及中背的表层肌肉,并根据其肌纤维走向分成上、中、下三部分,可使头部抬起和倾斜,并使双肩抬起和稳定的作用。一般看到的斜方肌是属于上部斜方,也就是脖根与肩的连接处,要想成为“倒三角“身材斜方肌也是不能忽略的肌群。

扩展资料:

周围相关组织

该肌的深面,三角肌筋膜深层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有一恒定的较大的黏液囊,叫三角肌下囊。由此囊膨出许多突起,尤其是突入肩峰下面的最明显,称之为肩峰下滑囊。该囊易产生变性、损伤、粘连,因而引起肱骨头向上移位固定,产生肱骨上举困难。从三角肌深面观察,可发现该肌纤维束为多羽状,因此,该肌比较肥厚而有力。

但是它的活动范围有限,肱骨收缩时可以伸展70°前后肌束的结构不同于中间肌束的结构它们是平行的肌肉纤维后部肌束使肱骨后伸及旋外,前部及后部的最下部肌束使肱骨内收。该肌最主要的作用是使肩关节外展。三角肌受腋神经支配。

-三角肌

-斜方肌

  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纲要

  1何谓人体解剖学姿势?

  答:人体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体干两侧,手掌朝前。

  2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3胸骨自上而下依次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4成对的脑颅骨有:顶骨、颞骨,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5鼻旁窦有四对,包括: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6肩胛骨上能触及的骨性标志有:肩峰、上角、下角、肩胛冈、喙突、内侧缘。

  7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8胸廓是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借骨连结构成的。

  9下颌关节由:下颌头与下颌窝构成。其关节腔内有:关节盘。

  10椎间孔:是指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所组成的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1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他平对第二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2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比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处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13椎间盘:椎间盘是上、下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

  14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是指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有一斜贯腹肌和腱膜的裂隙,为男性的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

  15试述椎骨的一般形态。

  答:每块椎骨均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构成。椎体位于前部,呈短圆柱状。椎弓试附在椎体后方的弓状骨板,它与椎体围成椎孔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为椎弓根,其上方有椎上切迹,下方有椎下切迹,相连椎骨的椎上下切迹组成椎间孔。两侧椎弓根向后内侧扩展为宽阔的骨板,称为椎弓板。每个椎弓伸出7个突起,即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伸出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一对下关节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

  16写出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部位。

  答: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下颌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的前、中筛、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筛小房开口于上鼻道。

  17试述肩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

  答:肩关节由肩胛骨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其形态特点:(1)股骨头答,关节盂下而浅,周缘有盂唇加深,因此可作较大运动。(2)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囊的上、后和前部都有肌和肌腱跨越,但前下部缺乏肌和肌腱加强而较薄弱。肩关节为人体最灵活的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换转运动。

  18试述髋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

  答:髋关节有髋臼和股骨头构成。其形态特点:(1)髋臼周缘的髋臼唇增加了髋臼的深度,从而紧抱股骨头。(2)关节囊紧张而坚韧,股骨颈前面全部在囊内,但股骨颈后面的1/3在囊外。股骨颈骨折有囊内、囊外及混合骨折之分。(3)关节囊前方、前下方、后上方均有韧带加固,后下方则较薄弱。(4)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连于关节窝与股骨头之间,内含营养股骨间的血管。髋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换转运动,但运动幅度较肩关节小。

  19试述膝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

  答: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前方的髌骨共同构成。它的形态特点:(1)关节囊广阔松弛,前壁有股四头肌腱、髌骨和髌韧带加强;外侧有腓侧副韧带、内侧有胫侧副韧带加强。(2)关节腔内有前、后交叉韧带,防止胫骨前后移动。(3)关节腔内还有呈“C”形的内侧半月板以及呈“0”形的外侧半月板,半月板有加强关节稳固性和增加灵活性作用,还可以缓冲运动时震荡,膝关节可作屈、伸运动,在半屈膝状态下,可作旋内、旋外运动。

  20试述斜方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答:位置:项部和背上部。起点: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胸椎棘突。止点:锁骨外1/3、肩胛骨的肩峰和肩胛冈。作用:全肌收缩牵引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尚可上提肩胛骨;下部可使肩胛骨下降。

  21试述膈肌的形态、裂孔、作用及通过的结构。

  答:膈肌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向上凸隆呈弓窿形;外周是肌性部,中央部分使腱膜称中心腱。膈上有三个裂孔:(1)主动裂孔:位于第12胸椎前方,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2)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裂孔的左前方,约平第10胸椎,有食管及迷走神经通过;(3)腔静裂孔:位于食道裂孔右前方的中心腱内,约平第8胸椎,有下腔静脉通过。作用:膈是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圆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引起吸气;舒张时,圆顶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引起呼气。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则能增加腹压,可协助排便呕吐及分娩等活动。

  22试述三角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答:位置:肩部。起点: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止点:肱骨三角肌粗隆。作用:使肩关节外展。

  23试述股四头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答:位置:大腿前面。起点:股直肌起自客前下棘,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分别起于股骨粗线内、外侧唇;股中间肌位于股直肌的深面。止点:四个头向下形成一个腱,包括髌骨的前面和两侧缘,向下延续为髌韧带,至于胫骨粗隆。作用:是子关节强有力的伸肌,股直肌还有屈髋关节的作用。

  24试述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答:位置:小腿骨后方。起点:腓肠肌的内、外侧两个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侧髁的后面;比目鱼肌起自腓骨后面上部和胫骨。止点:三个头会合向下续为跟腱,至于跟骨。作用:上提足跟,屈髁关节及屈膝关节。

  25食道全长有三个生理性狭窄,第一个狭窄位于咽与食道相续处,距中切牙15cm处,第二个狭窄位于食道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处,第三个狭窄位于食道穿过膈的食道裂孔处,距中切牙约40cm处。

  26小网膜分两部分,右侧者称肝十二指肠韧带,左侧者成肝胃韧带。

  27咽峡:是口腔通向咽的门户,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

  28麦氏点: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急性阑尾炎时,此点可有压痛。

  29肛瓣: 各肝柱下端由半月形粘膜皱襞相连形成。

  30齿状线:各肝瓣和肝柱的下端共同连成一锯齿状的环形线,是皮肤和粘膜的分界线。

  31肝门:为肝脏面的横沟,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门静脉以及神经和淋巴管由此出入。

  32直肠子宫陷凹:位于直肠、子宫之间,由腹膜在此转折形成是女性腹膜腔的最低点。

  33直肠膀胱陷凹:位于膀胱与直肠之间,由腹膜在此转折形成是男性腹膜腔的最低点。

  34胃的形态、分部、及其位置。

  答:胃的形态:胃有上下两口、前后两壁、大小两弯。上口为入口叫愤门,与食道相接;下口为出口叫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胃前臂朝向前上方;胃后壁朝向后下方。胃的右下缘为凹缘,称为胃小弯,该弯的最低点弯曲成角状,称角切迹;胃的左下缘为凸缘,称为胃大弯。

  胃的分部:胃可分为四部分。靠近愤门的部分叫愤门部;愤门平面以上,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称为胃底;胃的中间大部称为胃体;在角切迹至幽门之间的部分称为幽门部。幽门部紧跟幽门而呈管状的部分称为幽门管;幽门管向左至角切迹之间稍膨大的部分,称为幽门窦。胃小弯和幽门部是溃疡的好发部位。

  胃的位置:胃在中等充盈时,其大部位于左季肋区,小部位于腹上区。愤门位于第11胸椎左侧,幽门位于第1腰椎右侧。当胃特别充盈时,胃大弯可降至脐一下。胃前壁的右侧贴于肝左叶下面;左侧则被膈和左肋弓所掩盖;剑突下,胃部分直接与腹前壁相贴,该处是胃的触诊部位。胃后壁与左肾、左肾上腺及胰相邻。胃底与膈、脾相贴,胃大弯的后下方有横结肠横过。

  35固有鼻腔的粘膜可因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嗅区和呼吸区两部分。

  36喉腔侧壁由二对粘膜皱襞,上一对称前庭壁下一对称声襞,喉腔最窄处在声门襞。

  37两侧声襞之间及两侧杓状软骨之间的裂隙称为声门裂。

  38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在锁骨中线与第8肋相交,在腋中线与第10肋相交,在肩胛线与第11肋相交。

  39肺的位置及形态。

  答:位置:份额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膈的上方,肺尖高出胸廓上口。形态:分为左肺和右肺。左肺因心脏偏左,较右肺窄而长,右肺因膈下有肝,较左肺宽而短。肺的形态略呈圆锥形,可分为一尖、一底、两面和三缘。肺尖钝圆,高出锁骨内侧段上方2-3cm,所以在锁骨上方进针时,要避免损伤肺尖造成气胸。肺底略向上凹陷,贴膈。肋面较凸隆,与胸廓前、后外侧壁的肋和肋间肌接触。内侧面对向纵隔,此面中央为肺门,由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及神经等出入,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成束,策划能够为肺根。肺的前缘锐利,右肺前缘近于垂直,左肺前缘的下半有心切迹。肺的后缘钝圆,贴于脊柱的两侧。份肺的下缘也较锐利伸向膈与胸壁之间。左肺有一条由后上斜向前下方走行的斜裂(叶间裂),此裂深达肺门,将左肺分为上叶和下叶。右肺除由与左肺相应的斜裂外,沿有一水平裂(右肺副肋)它起自斜裂,水平向前。斜裂和水平裂将右肺分为上叶、中叶和下叶。

  40胸膜及肺的体表投影。

  答:左右肺的体表投影:两肺前缘的投影均起自锁骨内侧估上方2-3cm处的肺尖,向内下方斜行,经胸锁关节的后面,至胸骨角之中点处左右则靠拢右肺前缘由此几乎垂直下行,至第6胸肋关节处移行于右肺下缘;左肺前缘略直下行至第4胸肋关节水平,沿肺的心切迹作弧形弯曲,至第6肋软骨中点处移行于左肺下缘。

  胸膜的体表投影:两侧胸膜顶及胸膜前界的投影,与两肺尖的肺前缘的投影基本一致。两侧胸膜下界的投影,比两肺下缘的投影约低两个肋。右侧起自第6胸肋关节,左侧起自第6肋骨,两侧均向外下行,在锁骨中线上与第8肋相交,在腋中线上与第10肋相交,在肩胛线上与第11肋相交,在接近脊柱时则平第12胸椎棘突。

  41肾区:将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称为肾区,当肾有病变时,叩击或触压常引起震痛或压痛。

  42膀胱三角:膀胱底内面的粘膜由一个三角形区域,位于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三者连线之间,称膀胱三角,此区缺少粘膜下组织,粘膜直接与肌层紧密结合,无论在膀胱空虚或膀胱充盈时,粘膜总是保持平滑状态。膀胱三角是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

  43冠装切面上,肾的内部结构可见哪些?

  答:在肾的冠装切面上,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肾皮质位于肾实质的表层,肾髓质位于肾实质的深层。肾皮质深入肾锥体之间的部分称肾柱。肾髓质由15-20个针锥体构成。肾锥体的尖称为肾乳头,伸向肾窦。漏斗状的肾小盏包绕肾乳头,2-3个肾小盏汇合成一个肾大盏,肾大盏再集合成肾盂,肾盂处肾门后移行为输尿管。

  44输尿管的三个狭窄位于何处?有何临床意义。

  答:输尿管第一个狭窄位于起始处,第二狭窄位于小骨盆入口处,第三个狭窄位于膀胱壁内段,这些狭窄部位常是结石易滞留处。

  45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

  答:女性尿道的特点是短、宽、直,易于扩张,所以较易于引起尿道逆行感染。

  46简述肾的外形与位置。

  答:肾的外形似红豆,由前后二面、上下二极和内外二缘,其中内侧缘是肾门,为肾的管道出入的部位。其位置与第12肋关系密切,左第12肋跨过左肾后面中部,右第12肋跨过右肾后面的上部;左肾上极平T11中部,下极平L2中部。

  47心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甫氏纤维。其中窦房结为心的正常起搏点。

  48主动脉弓凸侧自右向左依次发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三大分支。

  49掌深弓由桡动脉终支和尺动脉掌深支吻合而成。

  50腹腔干自腹主动脉发出后,立即分为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脾动脉三支。

  51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之间的心外膜深面,房室结位于房室膈下部右侧心内膜深面。

  52上腔静脉由左头臂静脉、右头臂静脉汇成,注入右心房前还收纳奇静脉。

  53头臂静脉由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而成。

  54静脉角是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成头臂静脉形成的夹角。

  55上肢浅静脉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56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尺侧部,沿前臂内侧上行至肘窝。

  57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之间的心外膜深面,呈椭圆形,是心的正常起搏点。

  58颈动脉窦:颈动脉窦是颈内动脉起始处膨大的部分,壁内有感觉神经末梢,为压力感受器。

  59掌浅弓:掌浅弓位于屈指肌腱表面,由尺动脉的终支与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

  60静脉角: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壁静脉形成。

  61简述肺循环。

  答:右心室→肺动脉→肺动脉各级分支→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肺静脉各级属支→肺静脉→左心房。

  62简述体循环。

  答:左心房→主动脉→主动脉各级分支→各组织器官毛细血管→汇合成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63简述左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分支分布。

  答:左冠状动脉起自升主动脉起始部的左侧,经左心耳与肺动脉干起始部之间左行,立即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下行,分支分布与左室前壁、室间隔前2/3和右室前壁的一部分;旋支沿冠状沟左行,绕过心左缘至膈面,分支分布于左心房和左心室的侧壁和后壁。

  64简述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

  答: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有: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

  65口服药物治疗阑尾炎,已知药物由空肠吸收入血,请应用循环系知识试述该药物依次需经过哪些循环管道,最后到达阑尾。(注意:血液循环必须经过肺循环)

  答:药物由空肠吸收→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肝血窦→肝静脉→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口→右心房→右房室口→右心室→肺动脉口→肺动脉→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肺静脉→肺静脉口→左心房→左房室口→左心室→主动脉口→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回结肠动脉→阑尾动脉→阑尾。

  66左侧臀部肌肉注射药物治疗肺炎,请应用循环系知识试述该药物依次需经过哪些循环管道,最后到达病变部位。

  答:药物→髂内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口→右心房→右房室口→右心室→肺动脉口→肺动脉→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肺静脉→肺静脉口→左心房→左房室口→左心室→主动脉口→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支气管动脉→肺病变处。

  67简述甲状腺形位置。

  答:甲状腺呈H型,由左右侧叶和中间的峡部构成,峡部位于2~4气管软骨环的前方,左右侧叶贴于喉和气管的两侧,后方为颈总动脉,迷走神经颈内动脉,前方为舌下肌群。

  68 眼球血管膜由前向后可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69 眼的房水由睫状体产生,自眼后房经瞳孔至眼前房,然后经虹膜至角膜最后汇入眼静脉。若房水产生经过多或回流受阻,眼内压力升高,影响视力,临床上称为角。

  70 鼓室内的听小骨由内向外依次分为锤骨、占骨、和镫骨。

  71 膜迷路分为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骨迷路包括前庭、骨半规管和耳蜗。

  72 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视网膜的后部,圆形的隆起,视神经管进出的地方,此处无感光能力,为生理盲点。

  73椭圆囊斑、球囊斑:二者为位觉感受器,能接受直线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刺激。

  74螺旋器:基底膜上的听觉感受器。

  75 房水的产生、循环和回流如何?

  答:房水由睫状体产生,眼后房→瞳孔→虹膜角膜角隙→虹膜静脉窦→眼睛脉。

  76 脊神经共有31对,每对脊神经均含有:躯体运动纤维、躯体感觉纤维、内脏运动纤维和内脏感觉纤维四种成分。

  77 颈丛由1-4颈神经前支组成,其皮支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经四组,共同分布一侧颈部的皮肤。

  78臂丛由5-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前支组成,臂丛在锁部下部发出支配上肢的5支主要神经是: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

  79肌皮神经先分布臂前群肌而后分布前臂外侧皮肤,称前臂外侧皮神经。

  80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中,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叶前部,躯体感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及中央旁小叶后部,视觉中枢位于距状沟上下缘皮质,听觉中枢位于颞横回,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

  81内囊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和豆状核之间的上、下行纤维密集而成的白质区内。可分为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和内囊膝三部分。

  82三叉神经节的周围突起形成的三个支:第1支为眼神经,第2支为上颌神经,第3支为下颌神经。

  83喉返神经自迷走神经主干发出后,左侧喉返神经勾绕主动脉弓,右侧喉返神经勾绕右锁骨下动脉。

  84迷走神经入腹腔后由前干分出胃前支和肝支,由迷走神经后干分出胃后支和腹腔支。

  85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胸第一至腰第三脊髓节段的灰质侧角。

  86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内的闹神经副交感核和第二至第四脊髓节段的骶副交感核。

  87交感神经节分为椎前节和椎旁节二类。

  88交感干神经节包括颈交感干神经节、胸交感干神经节、腰交感干神经节、骶交感干神经节和单一的尾节。

  89交感干由椎旁节与节间支共同组成。副交感神经节包括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

  90脑的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91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有眼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

  92大脑动脉环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两侧颈内动脉、两侧后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后动脉共同吻合而成。

  93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由腔隙,此腔隙称为硬膜外隙。

  94皮质脑干束(核束)上神经元胞体位于中央前回下1/3,下神经元位于脑干,称躯体运动核。

  95皮质脊髓束上神经元胞体位于中央前回2/3,中央旁小叶前部,下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前角。

  96视觉传导路感受觉器称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第一级神经元称双极细胞,第二级神经元称神经节细胞,左右视神经鼻侧纤维交叉,颞侧部交叉,其交叉称视交叉、交叉后纤维束称视束,终止于外侧膝状体,第三级神经元发出纤维束称视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距状沟上、下皮质的视觉中枢。

  97脑脊液由脉络丛产生,最后通过蛛网膜粒渗入硬脑膜窦中。

  98 下列对脑室脊液描述何者为错--------------------------------------------------------(ABE)

  A只有左右侧脑室的脉络丛才可产生脑脊液 B左右侧脑室借室间孔直接相通

  C脑脊液可流至脊髓的蛛网膜下隙 D第四脑室与脊髓中央管直接相通

  E脊髓硬膜外隙叶充满脑脊液

  99反射弧:反射的形态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100灰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节及其树突的集聚部位,称灰质。

  101白质:神经的传导纤维在中枢的集聚部位,称白质。

  102神经核:在中枢的髓质秒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脆体聚集成团或柱,称之。

  103马尾:因为脊髓较脊柱短,腰、骶、尾部的脊神经前、后根须在椎管内下行一段距离,才能达各自相应的椎间孔,这些在圆锥下方下行的神经根,称之。

  104简述内囊的位置、分部及通过的投射纤维。

  答:内囊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大脑水平切面上内囊呈

一、头部(一)太阳穴太阳穴是颅骨骨板最薄弱的部位,受到打击或挤压,很容易形成骨折,骨折后可直接影响脑的功能。

打击太阳穴容易破坏人的平衡:太阳穴一旦受暴力打击,首先会震动大脑颞叶的位听中枢,使位听中枢受到强烈刺激,造成一时性的平衡感觉丧失,全身肌紧张调节絮乱,同时,也会刺激太阳穴下的神经,使人头晕、目眩、两眼发黑,平衡不能维持。

太阳穴处的颞骨动脉沟和骨管构成了一个明显的薄弱带,打击太阳穴,往往首先容易在这条骨沟上造成骨折,接着又多容易累及骨沟内的脑膜中动脉损伤,引起颅内血肿。

太阳穴深层颅内有众多的出血来源,当太阳穴遭暴力打击,不仅可以因颅骨颞鳞部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而且常常可以在颅骨完好的情况下损伤脑膜中动、静脉,在中颅窝基底部形成硬膜外血肿。脑膜中动脉破裂形成血肿,不仅十分迅速,而且后果极为严重。脑膜中动脉破裂,可使人立即陷入昏迷,昏迷后的间歇清醒期极短,多则不足1小时,少则只有10分钟,常常在损伤2小时后完全昏迷。如果伤后6小时仍不能有效止血,即可致命。

(二)眼睛眼睛是人体最脆弱的器官,眼球受到钝力打击或钝器从眼球表面划擦而过,可致使眼球外层的角膜破裂或脱落,角膜损伤后,会使人眼部剧痛、怕光、眼睑无法睁开,视功能严重障图1633碍。除剧痛外,还可以因眼球受到外力压迫或肿胀压迫,反射性的引起心跳减慢,进而导致四肢无力,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下降。用拳击打眼部或用指端及其他锐器指戳眼窝,可致使眼球球体破裂,眼内大量出血,眼内容物突出,视力完全丧失。

(三)鼻、面三角区鼻损伤的后果鼻部遭钝性暴力击打,如拳击或钝器击打鼻梁,可将鼻骨击碎,还可累及下眼眶骨折,鼻损伤发生时,疼痛十分剧烈,此外,压迫泪骨,可致使鼻翼酸疼,泪流不止,造成暂时视力障碍。

(1)鼻损伤引发的危险鼻骨损伤常常累及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鼻窦损伤一般比鼻骨损伤更为严重。鼻窦损伤常常形成颅底骨折,使脑脊液从鼻腔外漏,上颌窦顶壁的裂伤,可造成眼球内陷,出现复视,筛窦损伤,可因视神经受到压迫而造成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脑脊液外漏的真正危机在于逆行性颅内感染,导致脑膜发炎,鼻窦裂伤使颅底骨与鼻腔相连通,外界细菌随时可逆行侵入大脑,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2)鼻腔出血引发的危险鼻腔出血的潜在危机并不在于失血本身,其真正的危险在于鼻内出血,流经咽喉,引起误吸。

面三角区破损引发的危险在面三角区内,神经、血管分布极为丰富,尤以静脉血管的分布较多。面部静脉结构特殊,都没有静脉瓣,因此容易造成血液逆行。而面部静脉血液的回流,多要经过面深静脉及眼内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窦。因而,面三角区破损,外界细菌极易通过面部静脉,向整个头、面部扩散,并沿面部静脉上行侵入颅内,引起颅内感染,诱发脑膜发炎,导致生命危险。

(四)耳门耳分为内耳、中耳和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鼓膜3个部分。声波传人耳道,首先要经过耳膜。中耳位于内、外耳之间,起着传导声波的作用。内耳由骨迷路和膜迷路构成,分为感受听觉的部分和感受空间体位变化的部分。

用掌根击打耳门,可以因外力震荡和气浪的冲击造成中耳鼓膜破裂,引起耳内出血、疼痛、耳鸣和听力丧失,有时还会伴有头晕、恶心、休克等症状。

打击严重时,空气在狭小的耳道中形成强大的压力,可以造成内耳迷路震荡,致使内耳迷路出血,出现晕眩、恶心或短暂的昏迷,并使前庭器官的平衡机能遭到破坏,出现感觉偏差、站立不稳、无法掌握平衡。内耳迷路震荡所造成的昏迷,不同于脑震荡,不仅意识容易恢复,而且前庭器官的机能也容易得到代偿。因此,内耳迷路震荡后的昏迷只是暂时性的。

(五)耳根部耳根部即耳垂后根部,在耳垂后、下颌角以上、颞骨乳突以下的凹陷处。耳根部皮下缺少皮下组织,肌肉、皮肤极薄。耳根是从头侧面的部位上接近颅底和延髓。打击耳根部,很容易使颅底受到震荡,颅底震荡必然会波及延髓,使脑干受到震荡、牵拉或发生侧向位移,引起心跳突然减弱、减慢,血压下降,呼吸短促、困难,造成生命垂危,甚至可以出现严重的昏迷或心跳,呼吸骤停,使人立即毙命。严重的颅底震荡有时还会造成颅底骨折,颅底骨折一般都出现昏迷并有脑脊液自耳道漏出。

耳根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部位,掐拿耳根会产生剧烈疼痛,用力掐拿可使人晕厥。

(六)脑枕部脑枕部是指后脑枕骨粗隆上下这一部位。脑枕部与后颅窝相对应,向下与颈部没有明显的界限。外力打击脑枕部,常常造成致命的后果。很早以前,脑后正中的枕骨穴就已被民间列为“致命穴”。

脑枕部是对外力冲击承受力最差的一个部位,脑枕部遭打击极易形成脑震荡。

脑枕部历来被视为人体的要害,打击脑枕部易引起颅内损伤。

(七)颏部颏部又称为颌下三角区,又称颌下角。颏部是下颌底部的下颌骨下缘与下颌支前缘及上部颈根之间围成的一个三角区。颏部向下与颈部相连,向上通过下颌头与颅腔底部相连。下颌两侧的下颌头与颅底部的颞骨下颌窝共同组成下颌关节。由于下颌关节的存在使得颌下角与颅腔底部在骨结构上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在颌下三角区正中,有一个重要的经络穴位,即任脉的廉泉穴。自古民间就将其视为要害穴位,有“击打廉泉穴,气绝一命休”的描绘。由于打击廉泉穴常常因为头部的摆动和震荡使人跌倒,因此民间又有人将它俗称为“跌倒穴”。

打击颌下角可直接形成颅底部损伤。

打击颌下角,引起颅底骨折,往往发生没有直接损伤的口、鼻出血,并有脑脊液耳漏或脑脊液鼻漏;严重的颅底骨折常常合并较为严重的脑挫伤,因此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不同程度的昏迷。

二、颈部(一)颈后枕下三角区颈后枕下三角区是指颈后发际以上、枕骨粗隆以下,颅、颈交界的部位。在这一部位上,头、颈之间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斜坡,深层为颅底的枕骨斜坡。枕骨斜坡上的肌肉在皮下围成图1640了一个三角,因此,这一部位被称为枕下三角区。经络之上的“风府穴”、“天柱穴”和“藏血穴”都在这一区域内。这些穴位早在古代就被民间视为要害穴位。

打击颈后枕下三角区容易引起颈椎损伤,造成颈椎骨折、脱位,压迫脊髓神经,引起四肢麻痹、高位截瘫。

颈后砍切伤可造成难以抑制的大出血。

(二)颈侧颈动脉三角颈动脉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线的颈内侧三角中。颈动脉陷于颈动脉三角处,接近皮下,颈总动脉在此分支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因此,在颈侧的颈动脉三角处,能用手触摸到颈动脉的搏动。

颈侧有一个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当颈动脉三角遭直接打击或压迫时颈动脉窦所承受的压力要远远超过循环血压。这种强大的压力刺激会通过延髓的心血管中枢,反射性地引起心脏功能抑制或心脏功能衰竭,使心率骤减、心力衰弱、血压迅速下降,并因脑供血、供氧不足而很快导致昏厥或死亡。如果同时压迫两侧的颈动脉窦,几秒钟内可以使人昏迷。

迷走神经对心跳、呼吸的双重抑制作用打击或压迫颈动脉三角,会刺激颈部的迷走神经,对心跳和呼吸产生双重的抑制作用。迷走神经受到刺激后,会将兴奋传人延髓的迷走神经中枢,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心力减弱,血压大幅度下降,同时还会引起长时间的反射性闭气,使呼吸突然中止,甚至引起心力衰竭和呼吸骤停而导致死亡。

(三)喉结人的喉结是由11块软骨作支架组成的,其中最主要、最大的一块叫甲状软骨。青春期,男性两侧甲状软骨板的前角上端增大,并向前突出形成成人喉结。

持续压迫喉结可使呼吸、循环受阻锁喉、扼喉、勒颈、以掌指持续地压迫喉结一般并不能使人立即致死,多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死亡速度比较缓慢。无论是压迫呼吸道使肺通气受阻,还是压迫动、静脉血管使脑循环血液受阻,都会由于脑血流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大脑缺氧而导致死亡。

打击喉结可以立即致死强力打击喉结,会刺激喉上神经和食管迷走神经丛产生强烈兴奋,传入延髓,引起反射性闭气、突然窒息、心率锐减、血压下降,甚至引起呼吸、心跳骤停而立即导致昏迷或死亡。

(四)咽喉咽喉是吞咽食物、发音的器官,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咽喉不仅是人体与外界环境沟通的门户,而且是连接大脑中枢与脏腑肢体的桥梁和纽带,它是人体循环系统、传导系统、经络必经的图1643隘口。头部若因咽喉的阻塞而不能及时得到血液的补养,轻者出现头昏眼花、耳鸣失聪,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其中天突穴位于咽喉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用手指持续用力掐拿天突穴,可以使气管、无名静脉、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同时受到压迫,并可因呼吸受阻、静脉回流受阻、脑缺氧和神经反射作用,引起窒息或昏迷。

三、胸部(一)胸壁心前区心前区是整个胸壁最薄弱的部分,肋骨前后端固定,活动度很小,缓冲力极差,遭暴力打击,肋骨骨折很容易发生。

暴力打击可以引起心脏震荡。

轻微的心脏震荡只造成一时性的功能障碍,表现为心传导功能絮乱,心率失常,心跳间歇,心悸无力以及心前区绞痛,可使人晕倒或失去抵抗能力;严重的心脏震动可造成心肌挫伤或心壁破裂,心肌挫伤只是心脏表面淤血,严重心律不齐,甚至伴有呼吸停止和心跳停止。

(二)心后区打击两肩胛骨之间的心后区,可强烈刺激胸椎段的交感神经中枢,并通过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影响心传导系统的功能,使心脏的自律性遭到破坏,导致心律不齐、心悸,甚至引起心力衰竭和闭气、窒息。

四、腹部在腹部要害遭暴力打击的一瞬间,如果腹部肌肉迅速收缩,腹壁就会突然变得坚硬,形成一股强大的抵抗力。如果外界暴力小于腹肌图1646的抵抗力,那就不至于伤及内脏。如果外界暴力大于腹肌的抵抗力,那么外力就会透过胸壁侵及内脏,使内脏发生损伤。如果腹肌在遭外力打击的一瞬间,来不及收缩,依然处于松驰状态,腹壁就无法抵抗外力,在这种情况下,轻微的暴力也可以透过腹壁,传达到腹内脏器,造成内脏损伤。腰腹部要害包括腹前三角区、左软肋、右软肋、腰肾部、腰椎和会阴。

一)腹前三角区在上腹部中区,胸骨剑突以下,形成了一个以两侧肋骨边缘为界,下口开放的三角区。这一三角区被称为胸骨下角或腹上角,通常又被俗称为心窝或心口。腹部神经极其丰富,支配各脏器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彼此交错成神经网络,在腹腔内形成了很多神经丛,其中最主要的神经丛为太阳神经丛,刺激腹腔太阳神经丛,引起强烈的神经反射。因此,以拳、脚打击肚脐以上的上腹部,尤其是打击胸骨剑突下的心窝处,可立即引起剧烈的腹痛,使人不能呼吸、不能直立、腹肌痉挛、瘫倒在地,有力地打击心窝处,可以将胸骨剑突击断,造成大量的腹腔内出血,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二)左软肋左侧肋软骨下,是脾脏的所在部位,脾脏质地缺乏弹性,极为脆弱,而且,脾脏表面被膜又非常薄。因此,以拳、脚直接打击左上腹,可以因突然的暴力作用,使脾脏于腹腔内发生大的移位,引起脾破裂,或使脾韧带和脾被膜发生撕裂,也可以因左上腹8~11肋发生骨折,骨折断端刺伤脾被膜和脾实质,造成脾破裂。脾脏既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又是人体重要的储血器官,同时兼有防御和免疫的功能。

(三)右软肋右软肋是指上腹部肝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体积较大,然而固定较差,而且肝脏本身质地脆弱,缺少弹性,以拳、脚等暴力打击右上腹,可以使肝脏移位,因肝脏发生扭转而破裂,也可以使右侧肋骨骨折。此外,强烈的震荡和牵拉作用,也能造成肝破裂。肝脏首先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不仅直接参与物质代谢,而且是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并有解毒的功能。肝脏又是人体最大的造血和储血器官。

五、会阴又称为裆部广义的会阴系指盆腔底部。盆腔底部是由皮肤、筋膜和肌肉等软组织构成,前方以耻骨联合为界,后方以尾骨尖为界,两侧以坐骨结节为界,外观为一个菱形。两侧坐骨结节的连线将会阴分为前、后两个三角。

前方的三角为生殖三角,后方的三角称肛门三角。狭义的会阴是指肛门与外生殖器之间的部位。会阴是一个特殊部位不仅有人的生殖器官,而且又是神经、血管分布最为密集的地方。会阴的主要神经血管为阴部神经和阴部内动脉。阴部内动脉和阴部神经在会阴深部相互伴行,并于此向表皮发出许多细小的动脉分支神经末梢。

(一)男性外生殖器男性生殖器官在会阴生殖三角暴露于腹腔外。外生殖器包括阴茎和阴囊。阴囊是腹壁的膨出部分,容纳着一对睾丸和附睾。睾丸表面有一层韧性很强的蓝白色被膜,叫做睾丸白膜。白膜对睾丸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使睾丸不致轻易变形。睾丸神经丰富,对外界的温、压触觉极其敏感。以膝顶、脚踢男子裆部或以手揪、掐阴囊,可造成阴囊挫伤或睾丸破裂,轻则疼痛难忍,重则会发生神经性休克,甚至引起死亡。

阴囊受到轻微打击,睾丸便会反射性地向上收缩,以缓冲打击力量。睾丸上缩可以从阴囊内脱离进入腹腔,引起血流中断。长时间的超常温度和缺血,不仅影响精子生成,而且导致睾丸组织坏死。睾丸受打击后上缩,会使人疼痛不堪、弯腰倒地,甚至休克。由于阴囊表皮疏松、血管丰富,遭打击后阴囊血肿常常比较严重,而且出血易于扩散,有时出血能蔓延至腹部及整个会阴。

打击力量较重时,睾丸可以在外力作用下,与耻骨和坐骨相碰撞,发生破裂。以五指用力揪、掐阴囊,也可将睾丸挫碎。睾丸损伤后阴囊及会阴部会产生剧烈疼痛,阴囊持续肿大,并出现恶心、呕吐,以及严重休克,甚至可以当即致死。因此,攻击裆部可以轻易使人失去抵抗能力,束手任人摆布,也可轻易致人于死地。

(二)女性会阴女子会阴也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部位,攻击裆部易致外阴出血,并产生剧烈疼痛,严重的也会引起休克,但后果一般不如男子严重。

六、人体的植物性神经植物性神经一般指分布于内脏、血管和腺体的运动神经。植物性神经根据机能和部位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一)主要的交感神经丛有:颈内外动脉丛(分布于颈动脉、汗腺、唾液腺、瞳孔扩大肌等)、心丛和肺丛(分布于心肺等处)、腹腔神经丛(分布于胃、肠、肝、脾、肾、胰等处)、盆丛(分布于直肠、膀胱和子宫等处)。交感神经的作用是能够使心跳加快、加强,使胃肠的活动减弱,瞳孔扩大。

(二)副交感神经主要分布于泪腺、瞳孔括约肌、睫状肌、心、肺、消化道、肝、脾、肾、胰、膀胱等处。副交感神经中以迷走神经为最大、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使心跳减慢、减弱,使胃肠活动加强,瞳孔缩小。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从表面上看来是互相对立的,实际上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的。这两种神经共同活动,在神经中枢的调节下保证人体更准确地适应环境。在格斗中,人的交感神经兴奋,因而心脏的搏动加快,血液循环加快,呼吸运动加强,汗腺分泌增多,骨胳肌内血管扩张,以便进行肌肉活动;同时,副交感神经也参加活动,它抑制某些不必要器官的活动,以保证人体的运动器官等全力以赴投入工作。一旦人体的某个部位受到重击,会使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产生反应,轻则痛疼,重则引起机能活动性障碍,使人产生暂时性自我保护现象,出现人的肢体或部位运动不便,从而失去战斗力,严重的会出现暂时性休克现象。

七、骨骼(一)锁骨锁骨横于颈部和胸部交界处,全长于皮下均可摸到,是重要的骨性标志。锁骨上面光滑,下面粗糙,形似长骨,但无骨髓腔,可区分为一体两端。中间部分是锁骨体,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内侧端粗大,与胸骨柄相关节,称为胸骨端;外侧端扁平,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称肩峰端。锁骨支持肩胛骨,使上肢骨与胸廓保持一定距离,利于上肢的灵活运动。由于位置表浅,锁骨易骨折,并多见于锁骨中、外1/3交界处。

如跌倒时手或肘部着地或肩部着地,锁骨外端易造成骨折;直接外力对其部位中外1/3处进行撞击,易造成粉碎或横行骨折。肩锁关节脱位的损伤机制与分类肩锁关节损伤最常见的外伤机制是患者侧位摔倒时,上臂内收、患肩直接着地引起,约占70%。外力使肩及锁骨向内下方移位,使锁骨的下缘抵于第一肋骨上。第一肋骨形成支点,从而使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受到牵拉的力量。此时或可发生锁骨或第一肋骨骨折,或可扭伤肩锁韧带(Ⅰ型损伤或轻度扭伤),因韧带纤维结构尚完整,关节仍保持稳定。如外力较大或可使肩锁韧带断裂,造成锁骨外端前后方向不稳,或有轻度向上移位(Ⅱ型损伤或中度损伤)。如果暴力更大,则进一步造成三角肌和斜方肌肌纤维自锁骨及肩峰上撕裂以及喙锁韧带断裂(Ⅲ型损伤或重度损伤)。偶尔喙突受喙锁韧带牵拉发生撕脱骨折,而韧带本身仍保持完整。整个上肢及肩胛骨由于失去在锁骨上的韧带悬吊作用而向下坠。Ⅲ型损伤主要发生在20岁左右青年人身上。

直接暴力作用于锁骨外端或患者摔倒时肩的后外上方首先着地,肩后方受到一向前内方的外力作用时,肩锁关节处形成一向后的应力,可造成锁骨外端向后方移位的特殊类型肩锁关节损伤。因为锁骨不表现出有向上的移位,甚至在应用x线片检查时也不能显示出锁骨外端的移位,因此易于漏诊。

上肢伸展位摔倒时,通过上臂、肱骨头到肩峰传导的间接外力,也可以损伤肩锁关节(约占5%)。由于外力使肩胛骨上移,使喙锁间隙变窄,因此不会损伤喙锁韧带。外力足够大时,可以造成肩锁关节的严重损伤,也可造成肩峰骨折或肩关节向上脱位。个别病例有肩锁关节下方脱位者,锁骨外端移位到喙突以下。

(二)胸骨为细长的扁骨,上宽下窄,位于胸前壁正中,从上至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3部分。胸骨柄的上缘中部有颈静脉切迹,两侧有锁切迹,连接锁骨。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微向前凸的角叫胸骨角。胸骨体两侧缘有与第1~7肋软骨相连接的肋切迹。剑突在胸骨的最下末端游离。

由暴力冲撞或钝器碰击胸骨,轻者可造成胸壁软组织损伤,重者可出现胸骨骨折,多伴有胸膜腔内器官或血管损伤,导致气胸、血胸。开放性损伤造成的开放性伤口直通胸腔,脏器损伤(心、肺、大支气管等),可出现开放性气胸和(或)血胸,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打击胸骨剑突可立即引起剧烈疼痛,使人不能呼吸和直立、腹肌痉挛、昏迷,重则可死亡。

(三)肱骨位于臂部,是典型的长骨,可分为一体二端。上端有半球形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在肱骨头的外侧和前方各有隆起,分别称为大结节和小结节,两者之间的纵沟为结节间沟。

下端处稍细,称外科颈,为较易发生骨折的部位。肱骨体中部外侧有一粗糙的隆起,称三角肌粗隆。在肱骨体的后面有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有桡神经通过,故肱骨中部骨折可能伤及此神经。

肱骨下端前后扁平,末端有两个关节面,靠内侧的是肱骨滑车,靠外侧的是肱骨小头,滑车后面上方有一鹰嘴窝。下端的内、外侧部各有一突起,分别称为内上髁和外上髁。内上髁的背面有一浅沟,为尺神经沟,有尺神经通过,当内上髁骨折时,容易损伤此神经。

肱骨骨折常发生于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髁上。多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引起,如重物撞、挤压、打击及扑倒时,手或肘部着地,暴力经前臂或肘部传至各部位。

(四)尺骨与桡骨尺骨位于前臂的内侧部,上端粗大,下端细小。上端有两个突起,后上方的较大,称鹰嘴,是肘后部的重要体表标志,前下方的较小,称冠突,两突起间半月形的关节面称滑车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

冠突的外侧面有一凹面,称桡切迹,与桡骨相关节。冠突前下方的粗糙突起为尺骨粗隆。尺骨下端稍膨大,称尺骨头,尺骨头的后内侧有一个向下的突起称茎突。尺骨从鹰嘴到茎突在前臂背面的皮下可以摸到。

桡骨位于前臂的外侧,上端细小,下端粗大。上端有圆盘状的桡骨头,其上面有关节凹与肱骨小头相关节。头的周围有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相关节。头下方为缩细的桡骨颈,颈下方的前内侧有桡骨粗隆。桡骨下端外侧缘形成茎突,内侧有凹形关节面称尺切迹,与尺骨头相关节。下端的下面有凹陷的腕关节面,与腕骨相关节。

桡骨下端关节面2~3厘米处是松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即解剖薄弱处,易骨折。当跌倒时,腕关节背伸,手掌着地,前臂旋前,即可发生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当抓握对方手腕极度扭转前臂,也很容易将桡、尺骨折断。

五)足骨足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三部分。

跗骨跗骨位于足的后半部,全部为短骨,共7块,分别为跟骨、距骨、足舟骨、骰骨和3块楔骨。其中跟骨和距骨最大。

(1)跟骨最大,位于足的后下部,在距骨的下方。跟骨的后端突出部分,称为跟结节。跟结节的后部与跟腱相连,下部支撑地面。

(2)距骨位于跟骨上方,小腿骨的下方。距骨上面有滑车形关节面,称为距骨滑车,其特征为前宽后窄。距骨滑车两侧都有关节面,分别与小腿骨的内、外踝关节面相接。距骨的前面和下面的关节面,分别与足舟骨和跟骨相连。

跖骨跖骨共5块,全是小型长骨。跖骨相当于手的掌骨,但比掌骨粗大,尤其是第一跖骨特别粗。趾骨趾骨共14块,与手的指骨相似,但较指骨短小,拇趾骨特别粗壮。

若足部被强力内翻或外翻,也可引起踝内、外侧韧带被牵伸而扭伤,甚或部分撕裂,可使距骨发生骨折或脱位。若距骨颈骨折后,距骨体因循环障碍,可发生缺血性坏死。

附肢骨的组成、结构

一、附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

二、上肢骨

(一)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

(二)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

(1)锁骨:

①皮下可触及,故暴力冲击下可骨折、应在肩关节极度后伸情况下复位固定。

②呈“~”形

③内侧端是胸骨端,外侧端是肩峰端

(2)肩胛骨

①三角:上角、下角、外侧角

②三缘:内侧缘(脊柱缘)、外侧缘(腋缘)、上缘

③二面:腹侧面(肩胛下窝)、背侧面

④背侧面有一横嵴,称肩胛冈,由此横嵴将背侧面分为冈上窝和冈下窝

⑤侧面:肩峰、喙突、关节盂、盂上结节、盂下结节

拓展:

肩胛下角常对应第七肋骨或第七肋间隙,临床常用此作为定位标志

(三)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尺骨、桡骨、腕骨、掌骨、指骨

(1)肱骨

①结构:(自上而下记忆)

上端: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结节间沟、解剖颈、外科颈

干:桡神经沟、三角肌粗隆

下端:内上髁、外上髁、冠突窝、鹰嘴窝、肱骨小头、肱骨滑车

②内上髁的后下方有尺神经沟

拓展:

肱骨骨干有桡神经沟,桡神经走行于此,故肱骨骨干骨折应检查有无垂腕等临床表现,若有,则应切开复位内固定

(2)桡骨

①上小下大,位于解剖学姿势的外侧

②结构:

上端:桡骨头、桡骨颈、桡骨粗隆(肱二头肌终止部位)

下端:桡骨茎突、尺切迹

(3)尺骨

①上大下小,位于解剖学姿势的内侧

②结构

上端:鹰嘴、滑车切迹、桡切迹、冠突

下端:尺骨茎突、尺骨头

(4)腕骨

①腕骨多为短骨(与运动灵活相适应)

②由桡侧到尺侧、由近到远:

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

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记忆口诀: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

③手舟骨、月骨、三角骨与桡骨腕关节面及尺骨下端的关节盘构成桡腕关节

④腕骨骨折以舟骨骨折最为多见

(5)掌骨

分为掌骨底、体、头

(6)指骨

①共14块

②描述:近节指骨、中节指骨、远节指骨

注意:拇指没有中节指骨

三、下肢骨

(一)下肢骨包括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

(二)下肢带骨

①作用:保护盆腔脏器、支持体重

②特点:髂骨、耻骨、坐骨三块骨融合在一起,起稳定作用,三块骨愈合的痕迹在髋臼窝最集中,一般在16岁左右完全融合。

③结构:耻骨结节、耻骨梳、弓状线、髂前上嵴、髂后上嵴、髂嵴、髂窝、髋臼窝、闭孔、坐骨结节。

④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约平第4腰椎棘突,是计数椎骨的标志。

拓展:

《外科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1、检查方法

Allis征、弹入弹出试验(仅用于三周内婴儿)、髋关节屈曲外展试验、Trendelenburg征

2、治疗:

6个月以内:首选Pavlik吊带

6~18个月:首选人字膏固定

18~6岁:骨盆截骨、股骨近端截骨术

>6岁:Chiari术

《妇产科》坐骨结节、坐骨棘常用于产前检查,作为是否难产的测量标志

(三)自由下肢骨

(1)股骨

①结构:

上端: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转子间嵴、转子间线、臀肌粗隆、股骨头凹

下端:内侧髁、外侧髁、髌面、内上髁、外上髁、髁间窝

②股骨是人体最长最结实的长骨,长度约体高的1/4

(2)胫骨

上端:内侧髁、外侧髁、胫骨粗隆

下端:内踝

(3)腓骨

以前认为对支撑体重意义不大,下端有外踝

(4)跗骨

跟骨、距骨、足舟骨、骰骨、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

(5)跖骨5块

(6)趾骨14块

  股骨,这个比肱骨块头更大。大家可以参照肱骨,思考思考就可以了。

  下面我把两者的结构类比一下,你就知道应该把这两块骨头放在一起研究了。

  肱骨头-股骨头

  肱骨颈(解剖颈)-股骨颈

  肱骨大小结节-股骨大小转子

  肱骨大小结节嵴-股骨转子间线(嵴)

  外肱骨科颈-股骨颈干角

  肱骨三角肌粗隆-股骨臀肌粗隆

  肱骨冠突窝和鹰嘴窝-股骨髁间窝

  肱骨内外上髁-股骨内外侧髁、内外上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2077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