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着重虚实转换的锻炼。
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平衡性与灵活性。通过肌肉张弛和关节的屈伸运动,对静脉回流心脏起到促进作用。太极拳还要求“形神合一”,意到、手到、足到、眼到,有助于视觉神经的锻炼与视力的改善等等。
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按摩,能起到类似针刺的作用,活跃经络,激发经气,疏通经络和调整虚实,加强维持并联系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处于协调有序状态。
练太极拳要注意什么
1、打拳时衣服要穿得宽松,裤带要扣得宽紧适度。鞋子要穿得舒适,不宜穿太紧的鞋子。
2早晨空气新鲜,最好到户外打太极拳,这对一天的生活十分有利。晚间打太极拳,就寝时则易入睡。
3打太极拳最好得场所要选择到庭院、走廊、公园、树林、河边、空场、广场等空气清新和安静的场所。在户外打太极拳时要避免在大风、过堂风和雾雨中进行。打完拳后出汗,应立即擦干、穿衣,以防风寒侵袭,着凉、感冒。在室内打拳则要开窗户,使空气流通。
4饥饿或饱食后不宜立即打太极拳,饭后待1小时后再练较为合适。饭后半小时作些轻微的太极拳,虽有助于消化,但必须控制运动量。
5太极拳虽然能够治疗多种慢性病,但当病情不稳定时则不宜操练。健身运动。
6过度疲劳时应该休息或睡眠,疲劳消除后可再打太极拳。如果过度疲劳还继续打太极拳,则有伤于身体。
7要掌握好运动量。初学太极拳的老人,常会感到两腿酸痛。所以,每次锻炼的时间、次数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身体健康的可以打1~2遍太极拳,体弱有病的可做一组或几组动作,也可以打几个动作,主要视自己的情况而定。
8打拳后如果感觉口干,只宜喝温开水润喉,不宜立刻多喝水。
9运动锻炼要持之以恒。打太极拳运动也是如此。打太极拳治病、健身,不是几次或几十次就能显示疗效,因此更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需要坚持数年,才有效果。
大众健身体育的广泛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公园太极拳的发展,公园太极拳作为太极拳传播中的一种独特模式,对太极拳运动的推广具有独特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阅读!
简述
1虚领顶劲
头顶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颈部正直,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2含胸拔背、沉肩垂肘
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而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3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
指做动作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不出声音。
4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
切不可片面理解为不用力。如果打太极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变化,这样就起不到锻炼的作用。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随意念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念而暗用劲的意思。
5意气相合、气沉丹田
就是用意念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6动中求静、动静结合
打太极拳时,肢体动而脑子里要尽可能静,把思想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7式式均匀、连绵不断
这是太极拳的特点,每一招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展协调而紧密衔接。
练太极拳放松对失眠的好处
1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可以使精神上放松。缓解紧张情绪对身体的危害。
2可以使腹式呼吸和横膈运动不受牵制,在疗病保健和技击上,都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3肌肤骨节处处开张以后,气血周流无滞,气行于骨节隙缝之中,能加强节节贯串的作用。
4面板触觉和内体感觉的灵敏性,动作上的顺遂和圆活性都能获得高度的发展。
5全身骨节由于放松而自然下沉,发展了下肢的支撑力,胸背、肋骨节节松下,外向前合,有助于沉气,稳定重心。
6能够发展力量和速度。因为全身处处放松了力量,才能毫无阻碍地、圆活地加快速度。
7稳定的重心有利于动作的灵敏和技击运用时的发力。
8放松用意的练习,有助于提高技术,提高人的情绪,增强人的自信心和力量。
导读:打太极是很多老年人都喜欢的健身运动,可以帮助人体活动筋骨、增强体质,下面一起来看看打太极有什么好处?太极的基本功是什么?
打太极有什么好处打太极的好处是可以增强肺的通气功能,矫正脊柱,预防便秘,消除瘀血和优化大脑等。
1、对呼吸:拥有“开阔”的心胸
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肺组织的弹性好,胸廓的活动度也大,同时还会增强肺的通气功能。
太极拳,多半是以腹式呼吸为主,呼吸深长均匀,在反复的动作中,腹肌和膈肌经常运动,因此可以增加透气功能。又能通过腹压有规律地改变,使体内的血流加速,增进肺泡的换气功能,这些都有助于保持老人的活动能力。
2、对骨骼肌肉:矫正脊柱
习练太极,对我们身体的脊梁骨脊柱,有很明显的锻炼效果。练太极几乎每个招式都会用到腰,长期的积累下来,对脊柱的形态和结构有良好的作用。“很少能看到练太极的老人会发生脊柱畸形的,驼背的也很少。
3、对消化:机械 ,预防便秘
因为中枢神经系统主管着体内的所有系统,因此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达到“隔山打牛”的效果,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能力的提高,改善消化系统的仅能,还能避免因神经系统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运动、分泌、吸收的紊乱。
4、对心血管:消除瘀血的良方
太极拳的动作很多,包括了各组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还包括着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这些动作组合在一起,就能加强血液和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瘀血现象,是一种消除体内瘀血的良方,同时,加快血液的流通,也就改善了血液循环的状况。
5、对中枢:优化大脑“软件系统”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用意”,注意力要集中,对大脑活动都有良好的锻炼作用。从动作上来讲,练太极动作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要上下不乱,前后连贯。因为动作有时较复杂,所以需要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无形中,就一次次地优化我们大脑的“软件系统”,加强了系统的工作能力。
6、对物质代谢:打击胆固醇
太极对身体的影响往往都是潜移默化的,对待胆固醇也是这样。打太极拳对脂类、蛋白质类以及无机盐中钙、磷的代谢,有良好的影响。打太极也会影响物质代谢,可以说是运动防老。
太极的基本功是什么一、活臂
太极拳练得好坏,上肢臂手的操作非常重要。松肩、坠肘、坐腕、舒指、亮掌,这些通常习惯性的要领外,要特别注意把握两点: (1)用意不用力,松活柔顺,舒展自然。 (2)必须以腰带动,不能盲目自动乱动。
四肢乱动,不可能作出上下相随,全体完整而动的现象。上肢松软沉坠这是练下沉功夫,气沉丹田的需要,耸肩擡肘,臂手僵硬,使气上浮,导致心胸紧张与“上虚下实”之道唱反调,下沉功夫就不可能上身,这种机理是浅显易懂的。
上肢臂手从武术技击方面来看还有其特殊的功能。初学练手,通常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乱动僵硬,练活臂就是要改变这些不符合要求的活动习惯,非改不行,因此称为基本功。
二、动腰
初练太极拳常有只见手足动,不见身上动的大毛病,其问题主要就出在不懂不会“动腰”上。每一拳式的完成必须在腰劲的带动下一起完成达到“上下相随”的要求,主宰于腰是指如何动腰,简单来说,主宰于腰就是“动腰”,这里还可以明显看出,全身动作,起动在腰,腰就是火车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动腰”是在全身放松的前提下,提起精神以立身中正为条件,以脊柱为轴,缓缓地进行全身腿足臂手的旋拧带动操作。“动腰”动作主要是拧腰,是以脊柱为轴,在平行于地面的平面内左右旋拧动作。拧腰,就像洗脸拧毛巾一样。不会拧腰就不会就不可能把足手动作相连作好,达不到上下相随,全身动作完整的要求。
三、坐腿
太极拳对下肢足腿的要求,称之谓底盘根基功夫,极为重要,确也相当难练。许多练拳人多年功不上身,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足腿的锻炼不得法造成的。“坐腿”是练底盘功夫的一种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单腿屈膝负重练法”,也难掌握,因此仍应把它看作是一项基本功。
打拳时,屈膝弯腿,身心在大松大软的意含引导下,不断向下松沉,上身躯干好像坐在凳子上一样,增加腿部的负荷,不断延长单腿负重的时间,迈步向前退后仍要轻灵稳当,如履薄冰缓缓移动重心(不能冲)。同时再利用拳式步型、步法的转变,两腿不断地交换着单腿负重的势态来进行拳架的运作。
“坐腿”法用单式教学效果较好,一般都采用打搂膝拗步掌的办法,连续打上几十个搂膝拗步,到出一身汗、腿部酸疼为度,只要酸疼感减少,自感不甚吃力时,下盘功夫就有一定程度了。
太极初学者注意什么1不要迷信所谓“真传”、“秘传”这个架,那个架的。经常有人认为陈拳好,或者杨拳好,什么小架好,低架好等等。其实,是太极拳都好,就看你练不练的对。练的对了,架子打大了,就是大架,打小了,就是小架,打低了就是低架,打快了就是快架。人无非两手两脚,真能做出什么奇怪姿势吗 前提是练的正确。拳架与拳架之间的区别只在于招式。
2练拳速度初时宜缓慢,不可妄自加快,为何 因慢架就是在求放松,求定位,把身体各部位调整好,做到周身一家。久练才能慢的下来,再练才能快的起来。
3初练拳不宜过多发力,这和个人体质有关,但初练拳发力多为“努”气发力,不自然,也不健康,更不是太极拳的发力模式。等到有一定内劲,再发力为好。
4择师不是越有名气的越好,明师能把太极拳说的清楚,能做到舍己从人。没条件的,即使现在身边没有发放极好的老师,但是如果老师拳架打的深合拳理,亦是阶段明师。
5毅力与恒心最重要,想学拳的先问问自己,如果要你20年的苦练才能出功夫,你还学不学太极拳,如果不能下决心,不要寄望能练出太极功夫,只健身养生足矣。
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谈起武术,人们便会联想到武侠电视剧中所说的内功心法,太极拳内功心法与其他武术不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阅读!
太极拳主张用意念运动,要求全神贯注,集中 注意力练习,做到心静体松的状态,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健身功效。
1内功就是意气运动,不以形体手势演示动作,完全依赖意念运动演示。是开发神意气潜能的高成次练法。
2促进人体血液回圈,增强新陈代谢,促进人体机能增强,益寿延年。
人们常说的腹式呼吸,也就是太极拳内功,练太极拳内功能促进血液回圈,提高身体新陈代谢,加快淋巴毒素的排出。
3如何修炼。
1、必须坚持长期松、稳、慢、匀,盘拳走架,循序渐进修炼。
2、必须坚持明理练拳,悟七分,练三分,内外双修。
3、必须坚持心静、意专,用意不用力、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修炼。
习练太极拳贵在坚持,长期坚持练太极拳能达到良好的健身功效,太极拳不仅能增强抵抗力,还能辅助治疗疾病。
4、必须坚持抓住丹田炼内功补充后天之气,滋养扶持先天之气,做到心肾相交刻苦修炼。
太极拳整劲内劲的修炼,内劲是太极拳技击的精髓。没有内劲,太极拳就成了空架子、成了好看不好用的功夫、。太极拳自古以来就是御外抗敌的拳法,它也和其他拳法一样有一定的练习步骤和程式,由简入繁,再由繁入简,法虽不同,但万法归宗。
练内功要有三心
一,恒心,诚心,信心。
二,练内功具备三个条件,松,静,自然。
三,练内功三个基本要素,调形,调息,调心。
太极拳的内功是指以“调形”“调心”“调息”为主要形式修炼;调形,就是调身、调拳架,是练习太极拳中的核心。调形与调息、调心是太极拳术中的核心要素,被称之为“三调”。
调心是调节人的意念,入静入定,最终实现以意领气、以意行功。调息是运用意识调整呼吸。习练太极拳内功,如果没有人指导或不得要领,那将在很长的时间内,是练不出东西来的。
但是我们只要抓住五大要领,很快就能切入,五个要领就是。
一、拳架形体。
二、意念活动。
三、呼吸方法。
四、气劲执行轨迹。
五、习练功效。
关于练拳功效得分三部分内容。
第一是健身效果。
第二是主治什么病,众多人练拳实践和现代科学实验证明,经常习练太极拳,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前列腺、类风溼、脂肪肝、便秘、胃病、失眠、腰腿疼等疾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第三是技击功夫,前二点一般来说是中老年人所追求的,技击功夫是年青人所追求的,但是他们之间有内在的联络。一句话抓住上面五大要领去练,就是在成功的路上走了一条捷径。
练习太极拳内功的两大技巧
1、要高度重视练习站桩
有的太极拳爱好者练拳不站桩,其实站桩是修炼太极拳内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出功夫的关键环节。站桩通过特殊的静态练习可使形体放松、神意安然、内气顺畅。
培养出内劲,从而太极拳才能达到体用兼备。没有内在基础的太极拳架乃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太极拳的桩式很多,可以说式式皆桩,但基本桩式是无极桩、太极桩和技击桩。站桩效果首先是保持中定。
太极拳是一项稳打稳扎的功夫,练好太极内功,首先要有扎实的桩功,站桩也吻合人体骨骼的最佳受力状态。
下肢的气脉就会逐渐开启,气就会经涌泉上下流动。日久功深,身上的气会与地气结合在一起,下盘就会变得非常稳固,身上的内气就会充满,其劲力就会无穷无尽。
2、规范准确地练习拳架
练习拳架务必规范准确,即要对太极拳特别是本人所修炼门派的基本技术规格细致地掌握,这是太极拳内劲生成和提升的前堤和基础。太极拳技术的规范化和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练习太极拳,如若动作规格不正确,技术不规范,不但影响内劲生成和提升,甚至会造成疾病。为了达到拳架的规范准确。
练拳要掌握太极拳的功理,太极拳是文化拳、哲理拳,学太极拳要学一式准一式,练一式牢一式。
想真正学好太极拳,一定要选一位真正懂得太极拳的师傅。在学习了各式太极拳套路之后,应按照技术规格去细化太极拳的技术动作。
各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及技术规格都有不同,在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身型、身法、眼法、呼吸法及技击法等方面有相通和不同之处,练习者一定要认真体会琢磨。
对照拳照,即对照本门公认宗师的拳照。因为任何师傅在传授武功时,都会有意无意加入自己的经验,其基本拳架和动作都会作些微调,这是不可避免的。在师傅的教导下,再对照本门公认宗师的拳照对调整自身的动作的准确性很重要。
太极拳内功心法研究
一、阐述太极拳内功心法
内功心法听起来虽有奥秘,但学习起来并不是那么的神秘。
道家文化法理对太极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过很大的作用。道家讲求修心养性,老子提出了“虚其心,实其腹”的讲法。
这里讲的“心”不是人之肉心,而是说人的精神之内心,需要做到无私无欲,达到复归于婴儿的赤子之心。做到心清静,性空明,方能包容众生;纳天地之正气,方能无嗜欲,无烦恼,与世无争。
不管是道家、佛家,还是儒家,所讲“心”之含义同一,其主要从两个方面去认识:一方面说人心,是指人们的精神和意识活动;另一方面指的是“本心”、“真心”,它是对第一方面含义的进一步深化和抽象。
即是“性命”之“性”的意思,与天道相通。“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心”字在形而上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超出矛盾与对立,照见绝对圆满的心灵世界。由此可知,内家拳的内功心法乃是“心无其心,法无其法,非心非法,即为心法”。
二、放松是练太极拳的真谛
太极拳中的门派虽然多,但是拥有着相同的特点。
首先,对于初学太极拳者,必须具备一个正确的认识——不管你学的是哪个门派,都要端正态度,要从“一”字开始。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学练了一套完整的拳架,就自以为会了,懂了,行了。其实并非真正会了,真正懂了,这只是初级阶段的第一层次。
太极拳讲究全身大松大柔,众多习练太极者将松柔奉为拳的真谛和灵魂,这也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应该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有许多人在习练太极拳时始终贯彻大松大柔的原则,却并没有练出功夫呢
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松柔也有许多窍要。其中最主要的是方法问题,在某一层次上认识理解的问题,也有悟性的问题。练太极拳如果不得其方法和窍要,照样会步入误区。
许多太极拳习练者,只讲松柔,其实只是在肌肉和动作上放松了,自己觉得松开了,实则是懈了,只是自己还不明了而已。 要知道,练太极拳须经历三个阶段,十层功夫和不同的境界体验。
起源于道家的 太极拳 ,运用道家的哲学、养生理念,经过六百余年的实践,对养生、健身有着丰富的 经验 ,是优秀 传统 文化 的代表。是科学健身的典范。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太极拳的健身原理。供您阅读!
太极拳的健身原理
太极拳练习也遵循了传统的中和法则,在意以引气、气以引形的同时,需尽力做到动作协调、连贯圆融、形神合一、内外相济。具体要求是:呼吸自然、意引动作;上下相随、重心稳定;连绵不断、劲力完整。其要点是: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线,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动作的速度要均匀协调。因为只有身体正直,才能气息通畅、气流全身,达到良好的收功效果。太极拳轻松柔和、圆活自然、连贯持续、中正和谐的习练原则,也相应地会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面对社会压力,人们往往有不同的应对方式,这与性格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人善解人意、为他人着想,能够维持正常而积极的人际关系,易于适应环境变化和接受新事物,并且具有积极向上的工作精神与生活态度,有些人则相反。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太极拳不仅可以建立这种基础,而且可以提供天人和谐的心理支柱,培养“心定气和,遇事不惊”的品质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从医学角度而言,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通过调节人体动作,可以导引人体气血的运行和呼吸的变化,并可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太极拳要求身体放松而肢体缓慢适当用力;运行时似有停顿而实则动作内劲不停;起承转合自然而肌肉持续牵引抻拉;闲似行云流水而劲力不减。这种运动方式将阻塞及淤滞的经络疏通,使气血循环进入舒畅的正常状态。为了加快体内病气、浊气、阴气、邪气的清除,人体的穴位必须达到完全洞开的状态,并且通过长期不断地练功而保持它们良好的通透性,防止它们弥合关闭。这是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基础,是传统养生学的根基所在。
太极拳学的养生观太极拳以其博大精深的古典哲学思想和健身、养生、修身、养性等多功能的实效性,在世人面前展示了无限的生命力,展现了它作为东方体育一颗明珠的魅力。太极拳的核心是协调、平衡、和谐。太极拳讲究“三调”——调身、凋心、调息,注重“三兼修”——动静兼修、内外兼修、性命兼修,达到“三合一”——内外合一、形神合一、天人合一,实现“三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观、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伦理观、人体上下内外和谐的养生观。
太极拳顺乎自然,天人相应、相通、合一,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心静、体松、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气沉丹田、抱元守一的呼吸论;树立含而不露、养我浩然之正气的道德观。太极拳属于有氧代谢、低强度的运动,符合养生法则,利于健康长寿。太极拳学是关于动静、虚实、开合、吞吐、刚柔、攻守、奇正、上下、内外、左右、进退、阴阳矛盾的辩证学说。它的运动方式充分反映了“生命的内部矛盾及每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不但对立、排斥、制约和斗争,也相互联结、依存、渗透和转化”这一规律从而证明太极拳是一种“全身运动”和“交替运动”。人体各系统生理机能内部或机能之间,通过动静、虚实、开合、吞吐、刚柔、攻守、奇正、上下、内外、左右、进退、阴阳的交替,进行二元或多元交替运动锻炼,克服失衡的锻炼方式。
它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的身体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不阴盛阳衰,或是阳盛阴衰。
太极拳的总体特点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全面性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汉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适应性
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既可改变人的用力习惯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当和呼吸不当引起的胸闷紧张﹑气血受阻的可能性。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 >>>练太极拳基本动作要求
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哪么,太极拳健身哪种好下面和我一起看看吧。
太极拳健身哪种好
1、太极拳健身哪种好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运动项目,具有健身和延年益寿的功效。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发展创编的。杨露禅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贵族,他们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太极拳老架中的一些高难度动作,如跳跃、跌叉、震脚等,改作不跳、不跌、不速、不震,或缩小动作,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后被推崇为“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朴实、由松入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简洁,深受一般大众的喜爱,故而流传最广。心法上亦要求一气呵成。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练杨氏太极拳有很好的保健和健身作用。
2、杨式太极拳的拳法作用
杨氏太极拳通过改善我们的大脑功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活动,对于白领亚健康产生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头痛、过度疲劳等疾病,有着显着的健脑去病的作用。而且太极拳要求我们全身要放松,使得人体的血管阻力减少,能够加速我们的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太极拳的呼吸是采用的腹式深呼吸,气沉丹田,能够对五脏六腑有着良好的按摩保健作用。
3、练杨氏太极拳的具体健身作用
改善神经系统:太极拳要求整体放松,外示安逸,“动中求静”、“用意不用力”练法,使中枢神经系统获得充分休息,使神经兴奋、抑制作用不断得到调整。
提高呼吸质量:太极拳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逐步做到匀、深、柔、缓的腹式呼吸,使肺部和横膈膜做纵向的舒张、伸缩、提高了肺泡通气换气功能。谚云:“呼吸到脐,寿与天齐”。足见腹式呼吸的功效。
改善脏腑功能:由于“腹式呼吸”的舒张、伸缩形成自主的内脏按摩,有效地促进了全身各组织器官的供血,协调了脏腑之间的功能。因为太极拳非常重视腰胯脊柱锻炼,腰背虚实运动能够强壮肾脏。
增强肢体活动:太极拳要求“势走弧圆、劲走螺旋”,“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一动无有不动”的全身心运动。使全身各大小关节,骨骼、肌肉都参与这种轻柔、舒展、连绵不断的运动。使肌肉富有弹性,各关节、骨骼间的血液供给、新陈代谢得到改善。
疏通经络隧道:太极拳要求向上要“虚领顶颈”,向下要“松到脚底”,“意落涌泉”。中部要求“气沉丹田”,“主宰于腰”。这是锻炼任督二脉以及带脉、冲脉的重要方法。
练习太极拳对人体的好处
1、加强肌肉收缩和骨骼关节之活动。太极拳的圆形动作,正是延缓肌肉、骨骼和关节老化的最好方法;打太极拳就是全身细胞总动员。
2、畅通心脏、血管、经络、淋巴及呼吸系统。使各器官组织的供血供氧充分,改善新陈代谢,从而心脏各种疾病、高血压及动脉硬化便少有发生。
3、使大脑皮层在运动中获得休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最近又有人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研究,发现有人打太极拳六个月后,血中白蛋白含量增加,球蛋白及胆固醇含量减少,动脉硬化症状减轻。
练习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1、忌神不守舍
太极拳是三分形式七分意,十分技巧在神气。招为术,神为势,有招无神招无力,招术神通才灵威。神力透心,神威难测,神光威严赛锐器。练太极拳一定要达到手、眼、身合步,精神气意通。
2、忌松散无力
松是太极拳之门,是太极拳练者入门的第一关,松是使关、节、椎松开,使肌、腱、肤扩张,让气血直达梢端。绝不是松散、松乱、松懈。
3、忌僵硬练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