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形式
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关于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是大家所关心的,尤其是孩子在运动方面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发展部分,以下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形式。
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形式1训练立定跳远
与孩子相对站立,拉着孩子双手,然后告诉孩子向前跳,熟练后可让孩子独自跳远,并练习从最后一级台阶跳下并独立站稳的动作。
训练跑与停
在跑步基础上继续练习能跑能停的平衡能力。
训练上高处够取物品
将玩具放在高处,在父母监护下,看宝宝是否学会先爬上椅子,再爬上桌子站在高处将玩具取下。让宝宝学会四肢协调,身体灵巧。训练前,家长要先检查桌子和椅子是否安放牢靠,并在旁监护不让宝宝摔下来。学会了上高处够取物品之后,家长要注意,洗涤剂、化妆品、药品等凡是有可能让孩子够取下来误吞误服的东西,都应锁入柜子内,不能让宝宝自己取用。当宝宝能取到玩具时应即时表扬:“瞧我们宝宝多捧!真能干!”
练习踢球
用凳子搭个球门,先示范将球踢进球门,然后让孩子试踢,踢进去要给予鼓励。
足尖走路
练习身体平衡,学会单足站稳后开始学习。
方法:先学习提起一个足后跟,学习用一个脚尖走,一只脚学会后再提起另一只脚后跟,学习用两个脚尖走路。
刚学走路的孩子,由于要保持身体平衡,走路时两脚分开到与双肩宽。学习用脚尖走路要求将身体的重心从整个脚底移至脚的前半部,脚后跟提起,练习时要求身体伸直,不能前倾。否则在走路时抬起一足,身体重心就会完全落在孩子另一脚底的前半部分。需要保持身体平衡的小脑、大脑和脊髓运动神经有良好协调。促进各神经系统间的联系和协调动作,为以后更复杂的体能训
练打基础。
走平衡木
练习高空控制身体的平衡能力。
方法:在离地10~15厘米的平衡木上学习行走。可先扶宝宝在平衡木上来回走几次,使宝宝习惯高处行走,渐渐放手让宝宝自己在平衡木上走。鼓励宝宝展开双臂以协助身体的平衡。
大动作的训练
让幼儿自如的走、蹦、跑
让幼儿与小伙伴玩“你来追我”游戏。练习跑跑停停。带幼儿练习长距离走路。
训练上攀登架
锻炼幼儿勇敢的性格,学习四肢协调,身体平衡。学习爬上三层攀登架。
方法:将三层攀登架固定好,每层之间距离为12厘米(不超过15厘米),家庭中可以利用废板材或三个高度相差10~12厘米的大纸箱两面靠墙让宝宝学习攀登。攀登时手足要同时用力支持体重,利用上肢的机会较多,可以锻炼双臂的肌肉支撑自己的体重。同时锻炼脚蹬住一个较细小的面也要支撑全身的平衡。
攀登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不怕摔下来的危险。因此要检查攀登架是否结实可靠,支持点会不会打滑等安全因素。家长要在旁监护。鼓励孩子勇敢攀登。
钻洞训练
使宝宝能钻过比身高矮一半的洞,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
方法:在家庭内可利用写字台的空隙或将床铺下面打扫干净让宝宝练习钻进去。或利用大的管道或天然洞穴。钻洞时必须四肢爬行,低头或侧身才能从洞中钻过。孩子都喜欢钻洞。孩子有时还将一些玩具带到床铺下面钻进去玩。宝宝也喜欢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空间。因此可用一只大纸箱如冰箱、洗衣机的大包装箱,在箱的一侧开“门”,一侧开小窗户透入光线,以满足孩子的需要。
宝宝可以钻进这个小门作为自己的家,将一些小东西带进去玩,也可带小伙伴进去玩。孩子在钻进钻出的同时,锻炼了四肢的爬行和将身子和头部屈曲的本领。四肢轮替是小脑和大脑同时活动的练习。
骑足踏三轮车
练习驾驶平衡和四肢协调。2岁半到3岁的孩子由于平衡和协调能力差,骑老式三轮车更为安全。孩子先学习向前蹬车,家长在旁监护,尽量少扶持,熟练之后,自己会试着左右转动和后退。双足同时踏,配合双手调节方向,身体依照平衡需要而左右倾斜。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协调练习。
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形式2婴幼儿大运动
大运动训练
婴儿运动发育规律
1、由上至下:抬头- 翻身- 坐- 爬- 站- 走
2、由近至远:肩- 臂- 肘- 腕- 手指
3、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手舞足蹈- 视物伸臂- 伸手抓物
4、正向动作先于反向动作:先抓后放,先站后坐,先走后退
婴儿大运动训练的原则
1、按照神经心理发育规律进行;
2、从小儿的实际发育水平开始;
3、坚持长期教育和训练;
4、早教与保健相结合;
5、以儿童为中心,贯彻积极参与的原则;
6、发挥家长的积极主导作用;
7、个别化的早教训练。
3个月婴儿:俯卧抬头90°
目的:抬头训练,锻炼颈背部肌肉,扩大婴儿的视觉范围。
方法:婴儿俯卧位,使婴儿的肘关节屈曲支撑上身,训练者用玩具或语言,鼓励婴儿抬头。如抬头不到900,训练者可轻轻拍击婴儿下巴,或轻托下巴,或在婴儿的胸部下面垫一个小枕,促使婴儿抬头。
注意点:
1、婴儿俯卧的姿势要正确,手不能后伸,也不要压在胸下面。
2、如果婴儿头还不能抬起,甚至婴儿的下巴还不能离开床面,应怀疑存在发育落后,需作进一步检查。
4个月婴儿:手支撑,能左右转头
目的:锻炼婴儿颈、背和上肢部位的肌肉,是爬行、翻身运动的基础动作。
方法:
1、婴儿置俯卧位,训练者帮助其双手放在肩下方,手掌着地。在婴儿头的前上方用玩具逗引,吸引婴儿能用手支撑住身体,肘关节伸直,身体重心落在手上,头完全抬起(900),并能向左、右方向看。
2、可给些帮助(1)轻轻向上扶住婴儿两肩,(2)用双手分别扶住婴儿两手的肘关节部位,使其手臂伸直,逐渐减少帮助。(3)在婴儿胸部下面垫1个小枕或楔形板,促使婴儿用手支撑
5个月婴儿:向前腹爬几步
目的:爬行可以锻炼四肢肌肉,移动身体、扩大活动范围,对智能发展和手脚协调动作非常有利。
方法:
1、俯卧位,用手和腹部支持上身,用玩具逗引,吸引婴儿向前爬行。
2、婴儿俯卧位,训练者用手掌抵住婴儿的两足,玩具逗引,当婴儿向后蹬足时可使婴儿向前移行。
3、婴儿用手和腹部支持上身,训练者和助手各扶住婴儿一侧的上臂和小腿,用玩具逗引,一人扶婴儿的右手向前,另一人扶婴儿的左腿向前移,使其学会手足协调地向前爬行。
注意点:腹爬的前题是手支撑,还不能者可以先训练手支撑,然后再训练爬行。
6个月:前倾坐
目的:坐位时眼睛的视野比卧位时开阔双手的活动多,是运动发育的一个新阶段。
方法:
1、让婴儿坐在地上,双腿伸直,双手向前支撑,呈前倾坐姿势。用玩具吸引他坐稳。
2、婴儿能前倾坐时,在其前方放玩具,训练者可固定婴儿的一手,协助婴儿抬起另一手去拿玩具,使婴儿能单手支撑前倾坐。
3、在婴儿前方放一个皮球,让婴儿双手拿起皮球,逐步能直起后背坐稳。
注意点:
1、刚会坐的婴儿不能坐得过久,开始时可坐5~10分钟,逐步增加,一般每次不超过10~20分钟。
2、坐位时下肢伸直,髋关节应屈曲90°,头部控制要好。
8个月:手膝爬行,能爬行钻过洞
目的:手膝爬行能够更大地扩大婴儿的活动范围,也是训练婴儿空间、距离的概念和身体平衡功能的方法。
方法:
1、手膝爬位训练:婴儿俯卧位,保持手膝爬的姿势,玩具逗引爬行。可将小枕头垫在婴儿胸腹部,或用一条长毛巾从婴儿腹部下方绕过向上吊起婴儿的胸腹部帮助。
2、三点支撑训练:在婴儿保持手膝爬位的姿势时,用玩具在前面逗引,鼓励婴儿伸出一只手取抓玩具,使身体保持在三点支撑(两膝和一手支撑)位置。
3、帮助爬行:一位训练者站在婴儿右侧扶住婴儿的右前臂和右脚,另一位训练者扶住婴儿的左前臂和左脚,按照右手—左脚和左手—右脚前进的次序,帮助婴儿练习手膝爬行。逐步减少帮助,鼓励婴儿自己爬。
4、让婴儿从圆筒隧道的一端爬进,在隧道的另一端放置玩具逗引,引导婴儿爬过隧道。训练者可以在隧道两侧的园孔中注意婴儿爬行的情况,并给以鼓励。
注意点:
1、保持正确的手膝爬姿势和手脚协调动作,及时纠正不正确的爬行姿势
2、婴儿能爬行后父母要随时注意安全保护,特别要防止从床上跌落。
10个月:从跪到站
目的:是一种转变姿势的训练,促进婴儿运动功能发育,是站立和行走的基础训练。
方法:
1、先训练婴儿扶着栏杆从坐位转成跪位,待婴儿能够双手扶住横栏架双足跪稳后,鼓励婴儿一只脚踏向前成半跪位,训练者用玩具或食物逗引,使婴儿逐步放开手,能独立地单足跪,保持身体的平衡。
2、婴儿一手或双手扶住横栏架,单足跪位,训练者用玩具或食物逗引婴儿由单足跪位站起来。
3、训练者用玩具或食物鼓励婴儿从跪位自行站起来。
注意点:婴儿由坐到双足跪,到单足跪,再到站立位,是运动发育的一个过程,在训练时可以分阶段进行,达到一个阶段再训练下一个阶段的内容,逐步地由坐位进步到站立位。
1岁:独走
目的:独走使婴儿活动范围扩大,对外界接触的内容更加丰富及精彩。
方法:
1、宝宝还未能放手自己走,可以让他推小车或在两个大人之间学走。
2、婴儿靠墙站着,训练者蹲在婴儿前面1—2米距离,鼓励婴儿独走2-3步。
注意点:
1、不要利用学步车学走路。
2、12~14个月学会独走都是正常的。
1岁5-6个月:
跑步,并能慢慢停下来
目的:是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训练。
方法:
1、训练者在儿童面前慢慢地退后跑,引导儿童跟着向前跑和停。
2、训练者用肥皂水吹泡泡,鼓励和引导儿童跑着去追肥皂泡。
3、训练者可以用活动玩具引导儿童追赶,也可以利用光线下的影子叫儿童去追赶自己的影子。然后能够扶住物体停下来,直至能够自己减慢速度,不扶物慢慢地停下来。
注意点:
1、儿童头重脚轻,跑步时头向前伸,身体的重心在前面,跑步时容易跌倒,一旦摔跤摔痛了,就会害怕跑步,所以尽量做好保护,室内容易引起碰伤的物件要移开。轻轻的跌倒儿童是不会害怕的。
2、儿童跑步要停下来比较困难,先要训练扶物停下,然后学会减慢速度,慢慢地自己停下来。开始训练时训练者可以扶住儿童的手给以帮助,逐步减少帮助,让儿童自己能够停下来。
1岁7-8个月:双足跳
目的:锻炼儿童的平衡能力和控制方向能力
方法:
1、训练者拉着儿童的双手与他对面站立,先示范双脚跳一次,然后与儿童一同跳。进一步让他自己单独双足跳。能够双足离地,跳起10厘米以上。
2、训练者扶小儿双手或一只手在蹦床上双足跳,可以提高小儿学跳的兴趣。
3、儿童能在第一级台阶由大人牵着双手跳下。
4、在地上划两条线当作“小河”,鼓励儿童跳过“河”或跳过地上的一个小方格。
注意点:在宝宝开始学跳时,尤其在跳高落地站立时,头部往往前倾,不易站稳。大人应在宝宝前方保护,避免摔倒。
1岁9-10个月:过独木桥
目的:控制身体平衡和空间感知觉训练
方法:
1、在地上划间距10cm的两条线,训练者与儿童一前一后,引导儿 童在两线之间走,不能踩线。然后鼓励儿童独自在线中间走。
2、用10cm宽的木板,两端垫上一块砖头,当作平衡木,让儿童在 上面行走。开始时训练者可扶着儿童的一只手,进行保护,逐步让他单独在平衡木上走。反复练习,至行走自如。
3、在离地10cm高的平衡木上行走,鼓励孩子展开双臂保持身体平衡。
注意点:训练时注意安全保护。
1岁11月-2岁:跳跃过障碍
目的:对儿童进行平衡觉和空间距离觉的训练。
方法:
1、训练者在地上放上6~8个纸剪成的脚印,左右两排,相距10~15cm,让小孩踩着脚印走路。
2、在地上平放6块砖或木块,每两块间距5~10cm,让宝宝练习在砖或木块上走,每步踏在一块砖上,家长要在旁保护,以防孩子磕碰在砖头上。
3、在地上画上边长为15~20cm的多个方格,训练者与儿童玩跳方格游戏。
4、在地上放一张16开的纸,鼓励儿童用双足跳或单足跳的方式跳过去。
注意点:
1、注意儿童跳跃时的安全保护。
2、行走和跳跃要保持正确的姿势。
2岁1-3个月:跳远
目的:训练跳跃和弹跳能力以及平衡能力
方法:
1、训练者与小孩相对站立,拉着他的双手,鼓励孩子向前跳跃。
2、在小孩面前的地上放一块20cm宽的泡沫板,鼓励他跳过去。
注意点:
1、训练中注意安全保护。
2、开始时可以用单足跨越跳,然后训练双足跳远。
2岁7-9个月:单足原地跳
目的:身体平衡能力和空间、时间的概念以及协调能力训练。
方法:
1、让儿童双手握住家长或训练者的手,模仿训练者做单脚原地跳跃的活动。
2、训练者和儿童一起握住一个呼啦圈,随着音乐的节奏用单脚跳。
3、训练者喊口令:“一、二、三,跳”, 鼓励儿童用单脚原地跳4-5次。
注意点:开始训练时儿童用单脚跳一次后,就会双脚落地,然后再单脚跳起,这是身体平衡能力还不好的缘故,训练者可以轻轻扶住儿童的一只手鼓励他连续地单足跳,反复地训练能够达到目的。
2岁11个月-3岁:抛远3m
目的:练习投掷动作和上肢动作的协调能力。
方法:
1、用布缝一个小袋,内装玉米粒或豆子。训练者示范投掷小袋,要求屈肘、手过肩用力向前抛出,要求能够把小袋抛过3m线。
2、训练者与儿童“比赛”谁投掷得远,儿童投掷得远时有奖励。
3、在3m远处放一个大筐或纸箱,训练者示范把小布袋投进筐 中,请儿童模仿投掷。
注意点:
1、布袋不要过重,否则儿童投不远。
2、投掷的姿势要正确,要求屈肘过肩抛投,能够抛出3m以上
大运动训练实习:手支撑、腹爬、独立行走、跳过障碍
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形式3一、什么是大运动,具体包括哪些?
大运动是指大肌肉群共同参与的运动,具体包括抬头、抬胸、翻身、坐、爬、站、走、跑等运动。对于0-1岁的宝宝来说,主要是抬头、翻身、坐、爬、站5个环节,且每个环节都必不可少。
宝宝大运动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的顺序,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的动作,其次是躯干,再次是四肢,最后是手和脚。任何一个婴儿在身体动作发展过程中,总是先学会抬头,然后是翻身和坐,接着是使用手臂,最后学会使用手和足部运动,直到能够直立行走。
二、如何训练0-1岁宝宝五大运动
1、抬头、举胸(0-3个月)
大部分宝宝1个月大时,就应该能够做到趴在平面上短暂地抬起头。2-3个月大时,宝宝头能够向上抬45°,4-6个月的`时候,能够做到俯卧时举头90°。
爸爸妈妈们可以这样做:通过一些方式帮助宝宝抬头:比如让宝宝趴在平整的床上,在床头唱歌或者用鲜艳颜色的玩具吸引宝宝,让他抬头;也可以在宝宝背上适度地扰动,让宝宝抬头。
趴着不仅可促进颈背部肌肉的发育,利于抬头,而且通过刺激全身肌肉协调,促进大脑对运动功能的控制。开始训练趴着的时候,一天做2次,每次1-2分钟。
2、翻身(3~7个月)
此时,大多数宝宝已经可以在俯卧时很好地抬起头,胸部也可以逐渐离开床面了。
宝宝的手和腿会有意识地摆动和踢打,当宝宝经常有把双脚抬起,身体自然侧倒后,下半身有扭动的动作,那么这表明你的宝宝已经开始在学习翻身了。这个动作通常发生在4~8个月间,发育较早的宝宝可能会在4个月就学会了翻身,而有些宝宝8个月才学会翻身这些都是正常。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一是可以亲身示范,“教”宝宝如何翻身哦;二是距离宝宝一定距离的地方用宝宝最喜爱的玩具逗引他,让他扭动身体才能触碰到玩具,这样可以帮助宝宝来回转动,顺势将身体翻转过来;三是可以试试将宝宝仰面放在床上,轻轻握着宝宝的两个小腿,将右腿放左腿上面,促使宝宝的腰、肩自然扭过去,练习多了,宝宝就学会翻身了。
3、坐(4~8个月)
新生宝宝因为腰上的肌肉无力,坐起来时候腰背呈弧形;
4个月时宝宝基本就可以把颈部竖起来了,到6个月左右时,宝宝可以靠双手支撑坐稳片刻,7个月的宝宝就可以坐稳了,8-9个月的宝宝完全坐稳后,可以背部竖直,可以左右转动。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当宝宝仰卧时,家长拉住宝宝的双手,感觉到宝宝主动拉大人的手,并可以挺起头离开床面时,说明宝宝就有点想坐起来了。一定要注意,只有在感觉到宝宝主动用力了,才“顺势”拉起宝宝。如果家长在拉宝宝的过程中,感觉宝宝身体没有配合用力,呈现出一种“软绵绵”的状态,那就说明此时宝宝还不适合拉着学坐,家长千万不要仅凭自己的力量拉起宝宝。
4、爬(5~13个月)
爬行对于以后宝宝的行走,平衡性,以及智力发展,精细运动的开展都是有很大好处的,所以,爸爸妈妈不要觉得爬可以一带而过,直接让宝宝学走路,这样做并不合适。
一般来说,5~6 月大的时候,宝宝上下肢力量越来越强,便逐渐可以开始用四肢爬行了。宝宝最初往前爬行的方式通常是匍匐,从匍匐到能用腿部支撑爬行可能需要几个月。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用宝宝喜欢的玩具来吸引他,让宝宝有向前的动力,然后另一位家人可以在宝宝身后用手顶住宝宝的小脚丫,注意是顶住而不是推,以此来训练宝宝下肢的力量。
如果发现宝宝使劲蹬腿,就说明他是在练习腿部力量了!
5、站立(7~16个月)
相比较翻身、爬行,家长更关注宝宝的站、走。一般来说,大部分宝宝的站、走遵循这样的规律:
扶站:宝宝 7~8 月大的时候;
抓着东西自己站:宝宝9~10个月大时;
独自站立:宝宝12~14个月左右时。
但有些家长看见其他孩子都会自己站了,自己家宝宝还不会,就会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帮”宝宝,比如借助学步车。我们已经强调过,不要让宝宝使用学步车,多让宝宝爬一爬,练习站、走,锻炼宝宝的上下肢和腰部的力量,有利于宝宝运动的协调性,学站学走路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宝宝大运动发育的几个要点
1、多趴一趴
宝宝离开妈妈的产道后即可开始俯趴。没错,是“离开妈妈的产道”就可以开始俯趴了。有数据显示,出生后一周内就开始俯趴的宝宝,头颈部发育更好、情绪更平稳、睡眠能力也发展的较快。
抬头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个大运动,但宝宝不是天生就会抬头的,是从趴着这个动作中慢慢发展来的,所以说宝宝大运动的起点应该是趴着。
多趴,不但可以促进大运动的发育,同时也是精细运动的起点。宝宝在趴着的过程中,宝宝为了支撑自己的身体,小手掌也会从握拳状态逐渐打开,为这一打开,小手的精细动作也就开始发展了。
2、少抱一抱
在宝宝不哭闹的前提下,少抱就是最初促进大运动发育的最好方法。因为抱的太多不但不利于宝宝脊柱发育,还会无形中束缚宝宝的手脚,使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运动”。
时间久了,不仅会影响大运动发育的进度,还可能导致宝宝不爱动了。
3、学翻身、爬行
不要觉得翻不翻都一样、爬不爬都一样。
翻身对于身体的左右协调具有重要意义,爬行更是对身体协调、手部发育、视觉发育等都有较大影响。
4、少控制多引导
前面我们讲了大运动发育遵循自上而下的规律,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我们要尊重宝宝原本正常的发育进程,只有宝宝的骨骼和肌肉能够熟练完成某一动作时,我们才能称其为会了,而这一过程必须是宝宝自己经过多次练习并逐渐习得的,而不是外界力量能够控制的,急于求成反而还可能会对宝宝造成损伤。
所以,大人们要做的是,多些引导,少些控制。不要人为控制宝宝训练的时间,更不要过度干预他的发育节奏,让宝宝自己掌控就可以了。让宝宝经过了前面充足的俯趴、翻身和爬行后,自然而然进入独坐、扶站、行走的阶段。
5、尊重宝宝的个体差异性
要尊重宝宝的个体差异,既不盲从某些发育里程,也不盲目与其他宝宝对比。 “三翻六坐八会爬”只是个综合平均数,并不代表你的宝宝一定要按照这个时间节点发展,若宝宝不按照这个时间节点来发育也不代表他就存在什么问题。
有些宝宝先会做后会爬,而有的宝宝却反过来,先会爬后会做,但只要不影响他大运动发育的整体发展,家长就不必太在意,也不用刻意纠正。
总的来说,0-1岁宝宝的大运动发育是一个“从上到下”“水到渠成”的过程,家长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安全又丰富的环境,让宝宝有足够的机会自由锻炼。
对于婴儿的身体情况,家长非常重视,宝宝不满一岁时,家长会定期为宝宝进行体检,掌握宝宝的发育情况,一些家长问,九个月的婴儿坐不稳正常吗,其实宝妈,别担心。每个婴儿都有自己的发育特征,婴儿是不稳定的。
许多婴儿不会爬,很快就会离开。一切正常。通常带宝宝在风中和阳光下外出,以促进钙的吸收。每个婴儿的发盲都有自己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婴儿只是被称为发盲,这是一个稍微慢一点。这可能与双胞胎婴儿营养成分供需矛盾不足有关。通常情况下,没有必要挤满婴儿。你可以在路上刮擦爬行垫,让婴儿在上面自由移动。
9个月儿童生长发育标准,男孩,身高652-805cm;体重,667-1299kg;对于9个月的婴儿,他们应该掌握专业能力,大多数婴儿都能保证,他们能拿东西和站立;会说模棱两可的话;或者一些音调;起初,人们很清楚孩子们的永久性。婴儿抓住和支撑站立的时间顺序为7-9个月左右,女婴的发展趋势早于男婴。
婴儿在九个月的爬行能力一直比较灵活。因此,在这个阶段,在婴儿能够爬起来的范围内,我们必须考虑各个领域可能的风险来源。家里桌子的角落应该包起来,以免伤害婴儿。俗话说,三翻六坐九爬。婴儿九个月大了,仍然坐不稳。宝马一定很着急。但这只能是婴儿的头发有点慢。九爬行只是相对于一般而言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宝宝九个月不能坐,宝妈也不必强迫宝宝。孩子还小。一切都在发展,给孩子更多的时间。
7个月还不会做可以适当练习,例如让孩子趴着抬头练习颈部肌肉,坐着抬头和前倾能够锻炼宝宝的背部。老人们常说七坐八爬,其实就是大部分孩子大动作发展的一个定律。有些孩子7个月还不会坐,家长也心急如焚,生怕孩子存在某些疾病。其实只要没有其他症状就无需担心,因为每个宝宝的发育情况不同,不过7个月如果还不会独立坐,家长可以多带着孩子练习。
大部分孩子7个月还坐不稳,都是由于脊椎没有得到训练,也可能是因为自身存在某种疾病,家长不放心的情况下可以先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查询,排除疾病因素。想让孩子能够独立作文,首先应该练习的就是颈部肌肉,而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趴在那边,利用玩具等物品吸引孩子抬头向上看,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锻炼。而且这个动作还可以锻炼宝宝的腰部腹部肌肉,加快独立坐稳的速度。
孩子刚开始坐肯定会摇头晃脑,有不少家长害怕孩子受伤,会选择让他躺下或者用自己的力量支撑,其实这种做法只会阻碍宝宝锻炼。因为孩子在前倾、抬头、低头的过程中背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如果妈妈确实担心,可以利用靠垫枕头等物品来保证孩子的安全,支撑宝宝的身体。在练习坐的过程中,家长也可以以和孩子做做游戏,一方面能够促进亲子关系,另外一方面可以使孩子坐得更稳。
孩子7个月还不会坐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孩子的体积超重就会导致他们懒得动弹,自然也不愿练习。冬天穿的衣服过多,同样会影响宝宝大动作的发展。所以家长还是应该根据情况而定,不要一上来就强迫孩子练习坐。
9〜10个月宝宝发育指标:爬行的速度提升,开始扶著东西站起来
身体的发育
这个时期宝宝身体的发育非常显著,从会坐到会爬、会站,但因为活动力很强的关系,所以在体重方面并不会增加很多。男宝宝的平均身高为720公分,体重是893公斤;女宝宝的平均身高为705公分,体重是826公斤。在体型方面也开始逐渐产生变化,可以说由婴儿变成幼儿。
行为的发展
爬行方式从原本肚子贴着地面,转变成肚子可以离开地面。而且爬行的速度也变得很快。宝宝会在屋内以惊人的速度四处乱爬,甚至在爸妈要帮他换尿布时逃走,这点可能会让爸妈感到大伤脑筋。不过,看着宝宝成长的可爱模样,的确是一件令人感到非常欣慰的事。
这时期宝宝下半身的肌肉会比较有力量,同时手臂或五根手指也很有力气,因此开始会用手臂来支撑自己的身体,这样就可以自己扶著东西站立。只要宝宝在爬行时可以把腰部抬高,相信在短时间之内,很快就能学会自己扶著东西站起来。
心理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宝宝好奇心会变得更加旺盛,一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便会加快速度前进去触摸或拿来舔。由于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各种不同的事物,因此,家长对此不要过于干涉,只要确实教导他危险的物品不可以触碰,其余的则最好能够尽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人际沟通的发展
这时期的宝宝会跟最喜欢的妈妈撒娇,当他想要某样东西时,会发出充满感情的呢喃语,这是孩子开始学会说话的前兆。只要喊宝宝的名字,他就会回过头来,当问他说:「爸爸呢?」他也会转向爸爸所在的方向,这表示他已经开始懂得语言的意义了。有时宝宝也会发出一些有意义的声音,像是「妈妈」、「噗噗」等等,这表示他已经逐渐做好准备,要开始说话了。
9〜10个月大婴幼儿的主要发展
●会爬行。
●可以扶著东西站起来。
●自己会坐。
●可以用手支撑身体。
●会发出「巴」、「答」之类的声音。
●开始了解语言的意义。
●长出8颗牙齿。
●可以吃的食物变多了。
●会拍手。
●看到想要的东西会用手去指。
脑部发育游戏:会模仿爸妈等人的动作,并记住熟人的脸孔
这个时期的宝宝很会爬,而且会去触碰各式各样的东西,或是把东西放进嘴巴里面,让妈妈的眼睛得时时盯着。此外,这个时期的宝宝会很在意爸妈以及身边的人正在做些什么事,会想要模仿身边亲人的言语或动作等等,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别忘了宝宝的眼睛正在看着您。如果天气不错,最好带宝宝外出,让他可以在沙坑或柔软的草地上爬行,这种新鲜的触感是在家中无法体验的,对婴儿的脑部发展是很好的刺激。
不同年龄段的人适合哪些运动?
3~7岁
3~5岁的孩子,相比婴儿期,身体协调性增加,适合户外运动,比如骑带有辅助轮的平衡车、接抛球;
5~7岁的孩子,处于缓慢发育阶段,尤其是心血管发育比运动系统的发育迟缓,建议尽量选择体力消耗不剧烈的运动,如游泳等,为孩子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
多让孩子运动,能促进其骨量的增长,让其骨骼更强壮。
8~25岁
在这个年龄段建议做一些球类运动。
球类运动能提升反应速度、心肺耐力,有助于肌肉和骨骼发育,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和青少年。
其中,10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多练习乒乓球,羽毛球等小球运动,锻炼身体灵活性;
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多参与篮球、排球等竞技性运动。
在练习时间上,建议每天累计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每周3天肌肉力量和强健骨骼练习,每次静态行为持续不超1个小时,每天看电子屏幕时间少于2小时。
26~45岁
世卫组织发布《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中,对常年久坐的成年人提出一条重要的运动建议:
用任何强度的运动代替久坐,都有好处。
为避免久坐,这个年龄段的人可以选择爬山和慢跑,改善心肺功能,加速新陈代谢,缓解压力。
要注意的是,肥胖者和关节不好的人不建议经常爬山。
45~65岁
这个年龄段的人,体力和肌肉量开始下降,运动应以安全、简便、能稳定肌肉群为主。
建议选择健步走、力量锻炼等运动。
健步走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体脂率;静蹲、举哑铃等力量锻炼能增强肌肉力量。
65岁以上
这个年龄段处于身体衰退期,肌肉加速退化,走路有可能会跌倒,建议老人多做稳定性练习,如太极拳,仰卧举腿,弓步等。
此类运动应由小强度开始,循序渐进。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规律的运动锻炼可以防止认知能力下降。
大家要记得抽点时间去运动,为了身体健康,行动起来!
end
编辑:足康科技
图源:pixabay(侵删)
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部分内容引用或改编自其他公众平台及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