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针的准确注射部位?

打针的准确注射部位?,第1张

臀大肌注射定位:臀大肌起自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这间,肌纤维平行向外下方至股骨上部。注射时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坐骨神经起自股丛神经,自梨状肌下孔出骨盆至臀部,注射时注意坐骨神经体现投影:自大转子尖至从骨结节中点向下至胭窝

  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三角肌。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对注射部分的精确定位。  臀大肌注射定位:臀大肌起自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这间,肌纤维平行向外下方至股骨上部。注射时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坐骨神经起自股丛神经,自梨状肌下孔出骨盆至臀部,注射时注意坐骨神经体现投影:自大转子尖至从骨结节中点向下至胭窝。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该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较薄,目前使用日趋广泛,定位方法有两种:  a以食指尖和中指类分别置于骼前上棘和骼吟下缘处,在骼峪、食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b骼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应以其手指的宽度为标准。  股外侧股注射定位:位置为大腿中段外侧: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上10cm的一段范围,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部位较广,可供多次注射。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取得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肌肉较臀部肌肉薄,只能做小剂量注射。  体位:可取坐位或卧位。  (1)卧位:臀部肌内注射时,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可彩以下姿势:  侧卧位: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垂,头偏向一侧。  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采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较为方便。  (2)坐位:为门诊病人接受注射时常用体位。可供上臂三角肌头,如注射用药为油剂或混悬液,需备较粗的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排携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帮助病人取适当体位,用2%碘酒和70%乙醇或单独用3%络合碘消毒皮肤,待干。  (3)排尽抽取药物之注射器内空气。  (4)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和注射部位程mp,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进针约25~3cm(针头的2/3,消瘦者及病儿酌减)。  (5)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进针处,同时快速拔针。  (6)帮助病人卧于舒适体位。清理用物。  在肌肉注射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1)需要两种药液同时注射,应注意配伍禁忌。  (2)回抽无回血时,方可注入药物。  (3)注射部位适合于个体。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股注射,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发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4)定位准确,尤其是臀大肌注射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  (5)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头从衔接处折断。一旦针头折断,保持局部及肢体不动,迅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断端全部进入肌肉,则行手术取出。  (6)需要长期肌注的病人,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以防局部形成硬结,若出现硬结,则可采取热水袋或热湿敷、理疗等处理。

1、肌肉注射方法2、肌肉注射的正确操作步骤3、肌注是什么意思肌肉注射方法

肌肉注射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排携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帮助病人取适当体位,用2%碘酒和70%乙醇或单独用3%络合碘消毒皮肤,待干。

(3)排尽抽取药物之注射器内空气。

(4)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和注射部位程mp,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进针约25~3cm(针头的2/3,消瘦者及病儿酌减)。

(5)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进针处,同时快速拔针。

(6)帮助病人卧于舒适体位。清理用物。

在肌肉注射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1)需要两种药液同时注射,应注意配伍禁忌。

(2)回抽无回血时,方可注入药物。

(3)注射部位适合于个体。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发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4)定位准确,尤其是臀大肌注射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

(5)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头从衔接处折断。一旦针头折断,保持局部及肢体不动,迅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断端全部进入肌肉,则行手术取出。

(6)需要长期肌注的病人,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以防局部形成硬结,若出现硬结,则可采取热水袋或热湿敷、理疗等处理。

扩展资料:

概述

临床上进行肌肉注射,一般都采用臀大肌,也有采用三角肌和肱二头肌注射的,但对三角肌进行肌肉注射的具体部位,一般认为在整块肌肉上都能进行注射。但我们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个别病例由肌肉注射位置不当导致桡神经和腋神经的损伤,有的是直接利人挽神经和胶神经干。

方法1:拇指定点:患者俯卧或站立,术者一手中指指腹(注射左侧臀部术者取左手,注射右侧取右手)置于患者髂前上棘,拇指平行向后并弯曲,指尖所触处即注射点(约在大转子内侧上方2~3横指处)。

方法2三线定区:(1)水平线:从髂前上棘绕向背侧至臀裂;(2)垂直线:作平分一侧臀部与水平线相交的垂直线。

注意事项

1肌肉注射的所有步骤,应严格按无菌要求进行操作。

2肌肉注射部位要选择适当,避免伤及坐骨神经和较大的血管。

3进针时切勿用力过猛,以防把针头全部刺入肌肉。

4进针时,如被注射者感到注射部位同侧下肢疼痛、发麻,应立即停止注液。

分析和讨论肌肉注射的部位,通常选在臀部肌肉上部外侧(左右侧均可)1/4处。因为该部位的肌肉发达,又无重要血管、神经通过,注射比较安全。

参考资料:

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的正确操作步骤

肌肉注射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1、携用物至床旁,进行三查七对,向病员作好解释,解除顾虑,以取得合作。

2、准备好注射器,抽吸药液(同皮内注射法)。从安瓿内吸药液法:将安瓿尖端药液弹至体部,用砂轮在安瓿颈部划一痕,用05%碘酊棉签消毒颈部,折断安瓿,用注射器将针头斜面向下放入安瓿内的液面下,左手食、中指增值住安瓿,拇、无名和小指握住针筒,右手拇、食和中指持活塞,吸净药液。

3、消毒皮肤:同皮内注射法。从棉签缸或棉签纸袋内取出棉签两根,夹于左手小指,再从小指里取出一根蘸碘酊消毒皮肤(直径大于5厘米)后,夹于左手无名指。

4、左手拇、食指分开皮肤,右手持针,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和注射部位呈直角,快速刺入肌肉内,进针约为25-3cm,消瘦者和病儿酌减。

5、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注射完毕,以左手小指中的干棉签按压针眼处的同时快速拔针。

6、观察反应。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三查七对是临床和护理上的一个名词,就是要提醒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认真核对。50年代,由我国护理前辈黎秀芳经过临床实践总结,它是我国护理工作的主要制度。

三查是指: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三查内容:

1查药品的有效期,配伍禁忌。

2查药品有无变质、浑浊。

3查药品的安瓿有无破损,瓶盖有无松动。

七对指的是:查对床号、查对姓名、查对药名、查对剂量、查对时间、查对浓度、查对用法。

"三查七对"主要是针对病人服药,注射,输液的查对制度,减少操作差错。及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方法。

一注意:并注意用药前的过敏史、配伍禁忌和用药后的反应。

肌注是什么意思

肌注的解释

[intramascular injection]

肌肉注射的简称

词语分解

肌的解释肌 ī 人或 动物 体内附着在 骨头 上或构成内脏的 柔软 物质 ,由 许多 纤维组成(通称“肌肉”):肌肤。肌理。心肌。随意肌。部首 :月;注的解释注 ù 灌进去:注入。注射。大雨如注。 ( 精神 、力量)集中在一点:注视。注目。 注意 。 用文字来解释词名:注解。注释。注音。夹注。 解释词句所用的文字:注疏(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的合称)。 记载 ,登记:

这是用来预防移植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  注射用低分子量肝素钙  适应症  本品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也可用于血液透析时预防血凝块形成。  规格  (1)02ml:2050AXaIU(2)04ml:4100AXaIU  用法用量  本品给药途径为腹壁皮下注射(以下注射剂量以“AXaIU抗因子Xa活性国际单位IU”表示)。  (1)血液透析时预防血凝块形成应根据患者情况和血透技术条件选用最佳剂量。每次血透开始时应从血管通道动脉注入本品单一剂量。对没有出血危险的患者,可根据其体重使用下列起始剂量:体重小于50kg,50-69kg,大于或等于70kg者分别给予03ml,04ml,06ml。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适当减小上述推荐剂量。若血透时间超过4小时,应根据最初血透观察到的效果进行调整,再给予小剂量本品。  (2)预防血栓形成对于普通手术,每日03ml,皮下注射通常至少持续7天。首剂在术前2-4小时给予(但硬膜下麻醉方式者术前2至4小时慎用)。对于骨科手术(常规麻醉),第一天术前12小时,术后12小时及24小时各皮下注射给药40AXaIu/kg。术后第2,3天每天给药40AXaIu/kg,术后第4天起每天给药60AXaIu/kg。至少持续10天。实际应用时可参考下列剂量。  (3)治疗用药对深部静脉血栓治疗量应根据病人体重及血栓或出血的高危情况确定,一般每日用量为184~200AXaIu/kg,分2次给予(即92~100AXaIu/kgbid),每12小时给药一次,持续10天。实际应用时可参考下述推荐用量。

在近年的乙肝疫苗普种过程中,国外发现在臀部肌内注射疫苗与低应答率有关。为此英国有人立题对疫苗受试者(成人)的接种解剖部位进行研究。

上臂接种部位取距肩峰嵴5cm 的三角肌中间区;臀部接种在外侧角限,针头刺入皮肤后不使皮肤出现凹陷为度。各组采用的乙肝疫苗剂量、时间、次数、收集血清标本时间和检测指标均一样。

结果表明,乙肝疫苗接种的解剖部位影响抗体应答。在上臂三角肌接种者的抗体滴度(在接种后8 ~ 12 个月)比臀部接种者高17倍,而臀部采用254cm(1 英寸)针头则不一定能将疫苗注入肌肉。

因此目前成人接种乙肝疫苗都选用三角肌部位,而婴儿和新生儿则可在腿前外侧肌肉接种。

对多次有过胎停病史的女性,再次怀孕时需要通过注射肝素的方法达到抗凝效果,防止出现凝血障碍导致胎停。孕妇注射肝素选择的位置为三角肌皮下注射,注射肝素时避免在有疤痕或者出血部位注射,防止造成感染。孕妇注射肝素的量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注射,不能够私自停用,以免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孕妇有血栓性疾病的风险时也可以通过注射肝素的方式达到抗凝效果,肝素的注射建议在医生或者护士帮助下进行,以免造成自发性出血。孕妇在怀孕期间做好相应检查,密切观察胎儿发育情况,饮食上以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为主,注意休息,放松心情。

通常肌肉注射采取的位置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和上臂的三角肌,还有股外侧肌注射法。上述方法在医学上的定位分别如下:1、臀大肌注射时,通常应用十字定位法,也就是从臀裂顶点向左和向右分别画一条水平线,然后从最高点作一条垂直平分线,以外上象限的1/4作为注射的部位就可以进行定位了。2、上臂三角肌注射法,取上臂的外侧自肩峰向下2-3cm处,然后进行定位就可以进行上臂三角肌的注射。3、股外侧肌的注射方法,以大腿中段向外侧约7-8横指,位于膝关节上10cm就可以进行股外侧肌的定位注射。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包括十字法和连线法。

①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划一水平线,再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此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定位方法有两种:

①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使示指、中指与骼嵴构成一个三角形,其示指和中指构成的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为注射部位(以病人自己的手指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

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部位范围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定位方法:在大腿中段外侧,取膝关节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约75cm宽的范围为注射部位。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处。该处方便注射,但肌肉分布较薄,适宜作小剂量注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4298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