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美,每年春节,从正月初六起到十五期间,很多地方都会有庙会,比如正月初六的孙厝庙会上,宋神宗御赐的“真异大师”宋代名医孙惠应的坐像会被抬出来巡游。还有初八霞梧李姓庙会、正月十五张姓二十四社庙会等。
但在侨乡集美大社,正月十五一整天的元宵宗教民俗庙会规模最为宏大,游街队伍经过集美的大街小巷时鞭炮声震天,浓重的烟雾让人窒息,而其场面之壮观、集结人数之多实属罕见。海内外乡亲及当地群众纷纷祀奉先人“船灵公”——“开闽王”王审知,以及“进士祖”陈文瑞,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历史由来
王审知:据史载,王审知原是一位封疆大吏,唐景福元年,奉其兄王潮之命,率军攻打福州,平定全闽。王审知执掌福建军政大权29年,他以史为鉴,以民为本,采取保境息民的政策,轻徭薄赋、劝农兴学;他招抚流亡、选贤任能、扩大开放,特别是十八姓随王入闽,安置了大批中原流民,这是继“永嘉之乱”后,中原入迁入闽南的又一个高潮,这些南下的中原人带来北方的新文化、新技术,促进了福建经济文化发展,使八闽大地在五代十国纷争局面中,不但避免了战乱之苦,政治、经济、文化还得以飞速发展,保持了长达三十年的持续安定繁荣,为两宋之后福建成为富庶之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审知从而成为八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政绩卓著、影响深远的君王,享有“开闽王”之美誉。宋太祖御赐“八闽人祖”横匾。
王审知治理福建,特别注重开发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一带沿海。在开发同安府时,他下榻同安,亲往浔尾(今集美)嘉禾岛(今厦门),后染病逝于同安北辰山。唐末宋初,闽南当地民众在北辰山建广利寺,并为其塑金身,供奉这位“开闽之王”。到了明末,厦门、漳州、泉州一带不少民众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带去了王审知的神像,也带去了大陆的香火。还有许多人漂洋过海移居他乡,其中以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居多,他们也一直供奉着“开闽王”王审知。一千多年过去了,王审知的子孙虽散居各地,但大家对祖宗的德望功勋无不感念在心。
集美当时隶属同安府,陈氏乡亲在祖厝建了王审知庙,并从北辰山引来香火,尊其为“船灵公”,成为北辰山“分炉”。几百年来侨乡集美大社一直祀奉这位先人。到了1913年陈嘉庚先生从南洋回集美大社故乡办学时,陈嘉庚怀念这里“开闽王”,又兴土木扩建陈氏祖厝供奉“开闽王”。 如今东南亚各地和港澳台以及闽南一带供奉“开闽王”的庙宇不下数千座,王审知成为闽台文化重要渊源之一,也成为福建和厦门宗教旅游的一道风景线。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一方面答谢闽王王审知开发福建的功绩,一方面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陈文瑞:集美大社二房角人,乳名九官号应萃字文瑞,晚年别号同凡。生于公元1573年明神宗万历年间,家清寒,父早故,公幼年就很聪敏,沉着,极少言笑,每当与哥哥农耕休息时,总是手不释卷,慈母感到公好学有壮志,便送他进塾堂读书。明朝万历戊午科(公元1618年)戴国章榜公考中举人;明天启乙丑科(公元1625年)余煌榜,进士及第,钦点江苏省苏州府吴县令。大器晚成,时年五十有一。成为集美大社高中进士第一人,被称为“进士祖”。
他在任期间,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不畏权贵,执法公正,刚直不阿;“五载戴星按狱”,“豪贵莫敢挠”。他为民请命、伸张正义的做法,招致当地既得利益阶层的忌恨,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意欲除之而后快。
据载,陈文瑞任期5年届满后,告假还乡探亲,在归途中带了几十个大箱子。吴县土豪劣绅以为里面装的都是金银珠宝,聚众强行阻遏,并联名告以搜刮民脂民膏。上级只得先将箱笼贴上封条飞报朝廷派人前来查办。待开箱检查,没想到里头除了旧衣布鞋、陶盘瓦罐外,还有“冒充”金银的砖块碎石。原来,陈文瑞在任期间,廉洁自律,不贪分文,因而没能衣锦还乡,怕里人见笑,只好“以假乱真”。为嘉奖陈文瑞的廉洁,熹宗皇帝御赐“尊亲堂”匾,下旨十六差役横抬出城,若逢民宅坟墓挡道,恩准拆除通行。陈文瑞为不惊扰沿途百姓,不走陆路,而是乘船从海上返回故乡,留下了一段佳话。
由于陈文瑞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阿权贵,得罪阉党。阉党正面找碴无懈可击,他们就面奏请崇祯,将他调京任用。日后想找机会施以暗箭。后陈文瑞以身体不适,不适宜继续留任,得皇帝准奏。这样,陈文瑞才得以避祸还乡,安度晚年。
陈文瑞荣归社里时,因囊中羞涩,只建了一处简陋栖身之所。抗战时期,大社遭日寇飞机轰炸,该故居夷为平地。后来,陈嘉庚先生为纪念乡贤,按原貌修建后供里人居住。
如今,显示着最高荣耀的“进士” 匾和“尊亲堂”匾,是大社人文鼎盛的明证。但在文革中被烧毁,今祖庙悬挂之匾乃是仿制。集美大社乡亲为纪念并鼓励宗亲子弟能多出人头地、学有所成,将他的神像也在正月十五这天抬出来供奉,大加膜拜,为族人祈福。①②③
庙会过程简介
元宵节前一天,集美沿街商户和住家就纷纷准备贡品,临街摆设桌案,富裕人家准备了整猪整羊,普通人家也会准备鸡、猪肉、新鲜瓜果等丰盛的贡品,贡品不论多少,那份虔诚的心意却是一样的。同时,还在门前屋檐下放上水桶,内置黄豆、地瓜、稻草等物,据老人介绍,这不仅是为“‘开闽王’的兵马”准备食物,也象征了群众对来年丰收年景的美好祈愿。
(当日大社祖厝广场的祭奉场景)
元宵节早上八点,五位先贤的神像(“开闽王”王审知、王审知夫人、王审知妹妹、“进士祖”陈文瑞、黑面祖师)被八抬大轿请出来,由舞龙队和腰鼓队、各角头的旗子领队,持续一整天的巡游由此正式拉开帷幕。一时间鼓乐震天,炮仗齐鸣,在鼓乐和鞭炮声中,沿街转巷,顺着固定的路线巡游,信徒们一路跟随,焚香祈福,队伍越来越长,绵延数里。沿街商户家家兴高采烈,开门迎神。
每年的巡游路线以每个角头的宗祠为连接线,途中路线几乎会把集美文教区这边的主要大街小巷连接起来,具体路线大致是:早上8点从大社祖厝起香开始,途径大社路—集岑路—岑头香点(停香点:集美百货)—岑西路—嘉庚路(经学村大门)—郭厝香点(停香点:郭厝)—嘉庚路—石鼓路—绕过龙舟路—渡头香点(停香点:鳌园停车场)—后尾香点(停香点:归来堂)—尚南路—美西巷—回大社祖厝香点。下午1点从大社祖厝起香开始,途径大社路—渡南路—纪念碑南大门—上厅香点(停香点:上厅角)—环城路—集岑路口—塘青香点(停香点:塘墘榕树)—环城路—塘埔路—盛光路(新区香点)—盛光路—银亭路口—内头香点(停香点:内头)—石鼓路绕集源路—盛光路绕大社路—回大社祖厝香点。各香点停留30分钟,让附近的人们有时间膜拜、祈福。
(“开闽王”王审知、王审知夫人和王审知妹妹坐像)
抬佛像的人要求是陈氏大社里身强体壮的男后生即可。而那些大旗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举的。旗手必须是上一年刚结婚或者上一年刚生男孩的青年后生。
巡游途中,每到一个祭拜点,还要抬着神像奔走数圈,左右摇摆,所到之处,人山人海,鞭炮声更是振耳欲聋,场面热闹非凡。据说,这是因为这些神们一年365天都要待在庙里,一年难得出来一次,因此兴奋到手足舞蹈,以致于抬轿者们都压不住。
一天的巡游结束后,“开闽王”王审知等众神像回到集美大社陈氏宗祠前的广场,接受集美的陈氏族亲,以及来自海内外的乡亲、当地群众的祭拜。期间还会穿插舞龙舞狮、歌仔戏、木偶戏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成为集美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正月十六还要在祖祠广场举行“攻炮城”活动,其热闹程度不及正月十五。
据老人们说,此元宵宗教习俗从古就有,但文革期间停了,有些宗祠牌匾还遭到毁坏。改革开放后又得以恢复。大约几年前,被政府认定为迷信活动而被禁止。据当地人讲,有一年元宵节在要出来巡游的当天,出动警察阻止佛像被抬出来,同时抬佛像的长棍也被居委会没收。当日上午的巡游没有实现。但是,还是无法阻挡当地群众虔诚的信仰,他们派老人家去居委会拿回了长棍,下午不顾阻力,还是把佛像抬了出来。大概到去年春节,此项活动又重新被允许,而当年的活动尤为隆重热闹。
如今,集美大社的男女老少对此项活动十分热衷。因为,在被禁止的那几年,当地有发生过不祥之事,比如车祸等,导致当地百姓对此项活动深信不移。于是,造就了现在一年一度的集美闹元宵热闹非常的习俗。
人物详细链接1:
“开闽王”王审知④
(“开闽王”王审知(公元862-925))
(厦门北辰山开闽王王审知雕像)
“开闽王”王审知(公元862至925),因其在闽期间建树颇多,受到后人的好评,被闽王氏子孙尊为骄傲,是闽王氏祖先。2007年2月4日,海峡两岸合办的首个文化研究机构——闽台王审知研究会在福州成立。世人多知山西太原王氏,有关开闽王的情况,列示以下文献,以备日后整理之用,同时借此平台,宣传闽王氏祖先,寄托对祖先之思。闽王氏后裔多为开闽王王审知第4子王延政所传。
相关文献(1)
“开闽王”其人
王审知(862-925),字信通、祥卿,号白马三郎,河南光州固始人。自光启元年(885年)入闽直到去世,在闽39年,其中在福州32年,先后任福州观察副使、威武军留后、检校刑部尚书、威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右仆射、检校司空、特进检校司徒、检校太保、琅琊王、中书令、福建大都督长史、闽王等。
王审知重视社会的安全、稳定工作。光启二年(886)八月,王审知兄弟带兵攻打泉州,杀了贪赃枉法、无恶不作的泉州刺使廖彦若。在福州的福建观察使陈岩迫于形势,承认王氏兄弟,并疏请唐朝廷委任其为泉州刺史,泉州面貌很快好转。大顺二年(891),陈岩病卒,内弟范晖在福州自称留后。景福元年(892),王审知兄弟为了统一福建作了周密准备,经过一年三个月的苦战,终于在景福二年(893年)五月二十一日,打下了福州城。王氏兄弟入城后,亲自“素服葬陈岩”、“厚抚其家属”,取得安定局面。随后,王氏兄弟还立刘行全庙祀之,大得人心军威大震,传檄四方,建州徐归范、汀州钟全慕,以及山区、沿海等处游散的武装力量都相继归顺,全闽得到统一。王审知采取种种措施,使福建境内的社会秩序得到安定、稳定,为福建的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王审知很重视经济开发,主要表现:第一、发展水陆交通。天复元年(901)他在筑罗城的同时,挖护城濠,建有去思桥、津通门等。天佑三年(906),王审知又在福州正街(今东街口北)毛应桥南筑还珠门,建南关桥(今称安泰桥),还开河通沃桥浦,引潮贯城,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建沙合桥(又名九仙桥)等。第二、扩大内外贸易。他执政时,取消闽江流域的关卡,以便货物畅通,以保山区、沿海城市的物资交流。同时,他在黄岐半岛开辟对外贸易港,史称“甘棠港”。随后福州与朝鲜、印度、苏门答腊的三佛齐等国家,都经常有使者和商旅往来,在福州等地进行经济、文化等贸易活动。舶来品有象牙、犀角、珍珠、香药等应有尽有。第三、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他委派有生产经验的颜仁郁管理农业,又派得力的官吏“出巡州县,劝课农桑”,把因战乱而流亡各地的农民尽数招抚回乡,给予合理安排,鼓励他们开荒造田,发展生产;他为了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决定凡耕种“公田”,其税“什一”,“敛不加暴”、“莫有出征之役”等来减轻农民负担,他还鼓励农民栽种茶树,大量生产出口茶叶等,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他重视兴修水利,如修浚福州西湖,把原来周围20里的西湖,扩展到40里,灌溉闽县、侯官两县民田;他在福清筑海堤,防潮护田,灌溉民田数千亩。第四、发展手工业发展。如闽北山区,办有很多茶厂,官焙有38处,民焙有1336处。在福州西南,王审知建炉治13所,供铸造用。在建阳,陶瓷业也较发达。在汀州置铅场,铸铅钱和铜钱。后来又铸大铁钱,以五百文为贯。当时手工业生产发展很快。王审知任职期间,福建经济建设有很大发展,出现了“时和年丰,家给人足”的现象。
王审知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他重视使用人才,到福建以后,安置了大批的中原流民,特别对文人业士很爱惜,专门设招贤院等机构来接待他们。他采纳了翁承赞的建议,在福州“建四门学(高等学府),以教闽中之秀者”,选知名人士黄滔等担任“四门博士”。在王审知的倡导下,当时州有州学,县有县学,乡僻村间设有私塾,“幼已佩于师训,长者置国庠”,使文化教育事业大大发展。
王审知重视搜求书籍。天佑元年(904),王审知组织了大批知识分子,搜集缮写各家遗书,奉献给唐政府,充实编史资料,又为徐寅刊印《钓矶文集》等,为抢救和保存祖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王审知还修复和创建许多寺和塔,他在主政时,兴建和修复了260座寺和6座塔,这些寺塔有的为后代留下了价值的文物,也就是旅游资源之一。
王审知为唐末五代时期福建的社会安定、稳定、经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显著成绩,受到后人的好评。
相关文献(2)
闽台联合成立研究会纪念“开闽王”王审知
2007-02-03
新华网福州2月3日电 (记者 孟昭丽)海峡两岸合办的首个文化研究机构——闽台王审知研究会于近日成立。此举标志着闽台两地百姓从合作办厂,拓展到联合开办文化研究机构。
台湾著名企业家王建堃出任第一常务副会长,台湾桃园县王氏宗亲会北区分会会长王金荣和台湾成功大学教授王大琛分别出任永远名誉会长和名誉会长。
闽台王审知研究会会长王大盛表示,研究会将弘扬祖德,亲睦宗谊,加强闽台两地民间文化交流,完成“闽王金身”巡安金门、台湾,祈求两岸民众太平安康,并将团结闽台两地和海内外200多万子孙,共同宣传王审知“德政惠民”的历史功绩。
王审知是五代时闽王,河南固始人。五代动乱时期,他在福建采取保境安民政策,努力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被誉为“开闽王”。
为避免卷入战争漩涡,王审知坚持“宁为开门节度使,不做闭门天子”,其维护国家统一的功绩,至今仍为两岸百姓所称道,其子孙也为之引以为豪。
王审知与兄王潮、王审邽的后代后来从福建迁徙到台湾,再从闽台转向全球,现有200多万,其中台湾有50多万。
王大盛告诉记者,研究会还将完成闽王陵、闽王纪念馆配套工程建设,塑造王审知巨型塑像,重建莲花永兴寺等工作。
相关文献(3)
连江县档案馆 珍藏一本百年历史的王氏族谱 “开闽王”王审知的画像里面都有
2007年09月21日 东南快报
昨日,首届海峡百姓论坛暨闽台族谱展在福州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近千部“百家姓族谱”汇聚一堂,公开展出。
展览上,来自福州和台湾等地的王审知后人有些遗憾,因为他们没看到属于自己的族谱。不过,省档案馆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提供了一份连江县档案馆珍藏的王氏族谱,这本有百年历史的族谱可让王氏后人们大开了眼界。
连江县档案馆郑馆长说,这本族谱成书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记载了从“开闽王”王审知到清末民初王氏后人的传承谱系。翻开封面,还可以看见王审知的画像,王审知慈眉善目、气度不凡。“我还是第一次看见王审知画像。”一位来自温州的王先生说。
“这本族谱的珍贵之处,一个是详细介绍了王审知族裔代代相传的情况,内容比较丰富,还有一点是在族谱前有不少古人为王审知及其后裔所写的传、序。”郑馆长说。一位台湾老人说这些传、序大部分在台湾的王氏族谱中看不到。
王审知族谱里还记载了王氏后裔的简要生平、功绩。如果哪位后裔有做过造福一方的好官,或做了其他好事,他们最精彩的事迹都会在族谱中被记录下来。可惜的是,受封建思想影响,女子都不能上族谱。
这本族谱在“文革”时期差点被当作“四旧”烧掉,幸亏县委领导发现了它的价值,当时让档案馆将其收藏保护起来,事后还对族谱进行了修复。“它可以说是我们馆里最珍贵的族谱之一,我也很喜欢它1郑馆长兴奋地说。
“台湾流传下的王氏族谱可都没有这么古老。“台胞王义辉先生说,“现在台湾王氏宗亲基本上是20年翻修一本族谱,最近几年修族谱的工作也渐渐慢下来了。”如今看见了这本族谱,王义辉先生连说了好几遍“真是宝贝”。
省档案馆工作人员小张又带领这些王氏族人参观了另外一套五本王氏族谱。“这套族谱也十分难得,里面有古人题写的王审知传记。”小张说,“包括这套王氏族谱在内,我们展出的尚干林氏、雁门萨氏族谱、北宋名臣李纲等人的族谱,全是族谱里的珍品。”
王氏族人很想现场翻阅这些族谱,但展出条件不允许这样做。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这些台湾客人愿意将族谱带回台湾,可以去档案馆复制一份。
王审知后裔王丽华女士说,目前在福州的王氏后人都有个共同心愿,将福州的王氏族谱尽可能地修复、保护起来,“大量王氏族谱已经在历史劫难中散失,我们现在正在尽力抢救剩下的王氏族谱,并加以翻修。” (本报记者 王进 文/图)
1、厦门理工学院是一本还是二本
厦门理工学院属于二本院校,该校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厦门理工学院简介学校现有集美、思明、厦软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927亩,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973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65个。信息化、数字化校园高起点建设。学校现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峡商贸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新丝路时尚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软件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学院等19个院、部。
学校现有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8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经、管、文、艺、法等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9943人(含研究生330人,留学生138人);专任教师106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524%,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为928%,“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5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闽江学者13人,全国优秀教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5名,省级青年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创新团队5个。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
学校确立了“强工程、厚经管、大文化”的学科专业发展战略布局。紧密对接厦门市“双千亿”工程和重点打造的12条千亿产业链群,布局发展电子信息类、装备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材料应用技术、城乡建设与环保、文化产业、创意与设计、商贸及金融服务等8个学科专业群。现有机械工程省高原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等4个福建省应用型学科和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2个福建省应用型学科培育学科,建有15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紧紧围绕应用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积极开展人才“供给侧”改革,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六联合”、“二元制”、“卓越应用人才”等多种培养方式。2012年以来,在福建省本二批高考文理科录取分数线居省内同批次高校首位;自2013年起部分专业在福建省及江西省列入本一批招生;具有篮球(女子)和健美操两个国家大学生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2018年学校开始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
2016年以来,我校学生在国内外各类学生竞赛中成绩突出,已获得各类学生竞赛奖项近2800项,国家级奖项一千多项,学生获奖人次达7000人次,连续三年全省名列前茅。特别是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中国及世界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世界大学生健美操大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光电设计、结构设计、工程算量、物流设计、机器人、英语竞赛等国家级大赛中获冠军、金奖或一等奖近230项。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大赛、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大学生健美操大赛、光电设计、工程算量等部分赛事更是连续多年蝉联冠军。
毕业生以“务实精神好、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足、外语水平高”等特点广受业界欢迎,一次性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连续多年被评为“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现有特色专业国家级1个,省级9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1个,省级7个;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国家级5个、省级6个;省级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省级精品课程57门;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项目9项,省级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0项(含重大项目5项),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2项;优秀教材国家级4部,省级3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1个,省级1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国家级1个,省级5个;省级示范性校企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235项,省级658个;被评为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智慧教学试点项目”院校。2009年以来,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7项。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了住建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台湾IEET认证。
针对我校办学特点,在广大学生中大力培养与亲产业人才相匹配的人文素质。精心实施“阳光雨露计划”,培育了以“周末文化集市”、“文明班级创建”、“素质养成主题周”为代表的一批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把学生带进舞台中央,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素质养成平台上的主角。积极搭建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服务育人平台,“厦理工e起来”微信公众平台获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大力倡导“守望相助”的校园亲情理念,激发学生自助互助的热情,引导学生亲情体验,完善阳光健康人格。富有厦门理工特色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效保障了学校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科研平台建设扎实推进。现拥有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与安全技术研究院、福建省客车先进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光电技术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功能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医疗数据挖掘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软件评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农村污水处理与用水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数字福建自然灾害监测大数据研究所、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两岸文创研究院等省级科研平台29个,厦门市科研平台19个。
科研水平快速提升。承担科研项目的级别、数量和经费总额连续十年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2015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50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2项、省部级项目315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和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级科研奖励26项、厦门市科技进步奖和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市级科研奖励32项,授权发明专利240件。2018年度,科研经费达10237万元(横向科研活动经费首次突破6000万元)。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在厦高校中率先启动《服务海西/厦门行动计划(2009-2013年)》;制定并实施《服务闽西南产业发展行动纲要(2015-2018年)》;成立厦门市第二家、集美区首家大学科技园,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及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联合共建全国高校首个国际化离岸孵化器——“中美(厦门)国际离岸孵化器”,吸引了上市公司厦门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厦门美亚中敏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企业入园,园区产值超过2个亿。与玉晶光电、宸鸿科技、冠捷集团、联芯电子、麦克奥迪、好慷在家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全球安卓系统研发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中心、触控产品检测中心等校企合作研发中心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获批福建省时尚设计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在龙岩打造了全国首个高校红色孵化器-厦龙筑梦红色孵化器;深度参与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泉州、龙岩、三明等多地承担并实施了农村环境改善项目。积极参加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福州)、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厦门)、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惠州)、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进行项目成果交流,每年发布“两岸创意经济研究年度报告”。2018年与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申报“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成功获批工信部2018年邮轮薄板分段模块化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批准立项,获得工信部资助资金1200万元,本项目总投资达12亿元。2017年与厦门华联电子、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联合申报的“家电智能控制器绿色制造关键工艺系统集成”项目获批工信部2017年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批准立项,项目总投资达8200万元。参与冠捷显示器和中国航天集团联合申报的工信部绿色制造项目“液晶电视绿色制造关键工艺开发与系统集成”共获批1200万项目资助。建设首个福建省高校产学融合系统,实施“先导项目”,2016年以来,共立项 “企业委托型”项目24个,“团队培育型”项目16个,资助3000多万元,由此引导立项的校企合作项目经费达6000余万元,带动350名教师直接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企业产生经济效益超10亿元,得到政府部门和企业的高度认可。
国际交流多元拓展,闽台合作成果丰硕。与美、英、加、新等20多个国家68所高校开展深度合作交流。与密苏里大学合作,成功获批教育部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二级机构——厦门理工学院密苏里学院。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共建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联合共建“中美(厦门)国际离岸孵化器”(中国高校首家)等。与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共同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等10所海外名校共同开展师生交流和本硕士生的联合培养。大力实施海外高端外专引智和海外教授聘请计划,年均聘请40名海外专家到校进行教学与科研合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厦门市陈嘉庚奖学金合作高校,招收优质国际学生及台港澳生到校攻读学位。2010年起成为福建省首批“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试点高校,先后以“3+1分段对接”、“4+0”模式联合培养人才;两岸校校企共建海峡商贸学院、微电子学院;两岸高校共建实验室和研究所;与台湾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元智大学联合设立福建省师资闽台联合培养中心。
学校的快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连续三届获评“省级文明学校”;获评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誉为“地方经济的人才摇篮”,“福建省最受考生欢迎的高校之一”等。2017年5月及2018年1月,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裴金佳等市领导两次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我校深化综合改革、推进产教融合的成效。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泰斗潘懋元先生带队到校考察调研,高度肯定了我校“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以及“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指出学校发展紧贴厦门经济社会和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办学成效显著。在近几年福建省教育厅发布的本科高校内涵建设评价和高校提升办学水平绩效评价中,我校主要指标均居同类高校前列。据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发布的《福建省高校发展潜力监测报告(2018)》显示,我校发展潜力跻身福建省11所重点建设高校第6名。
“诚以待人 毅以处事”
陈嘉庚先生吸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结合自身立身处世的感悟,概括提炼了“诚毅”二字,于1918年立为集美学校校训,用以教育和规范学校师生的言行。陈嘉庚先生曾语重心长地对学生说:“我培养你们,我并不想要你们替我做什么,我更不愿你们是国家的害虫、寄生虫;我希望于你们的只是要你们依照着‘诚毅’校训,努力地读书,好好地做人,好好地替国家民族做事。希望诸位要抱着大公无私的精神,凭着‘诚毅’二字的校训,努力苦干。”
“诚”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对党对人民对祖国无限忠诚,就是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毅”是做事的基本准则,就是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 《集美学校校歌》
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
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
天然位置,惟序与黉;
英才乐育,蔚为国光。
全国士聚一堂,师中实小共提倡。
春风吹和煦,桃李尽成行。
树人需百年,美哉教泽长。
“诚毅”二字中心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 社团类别社团名称理论学术类 英语协会
计算机协会
韩文化协会
闽南语协会
深水港文学社 科学实践类 微博协会
法律践行社
投资理财协会
演讲辩论协会
市场营销协会
科技创业者协会
“路灯”生涯规划社
“诚毅”精神践行社 文化艺术类云跃剧社
吉他协会
摄影协会
魔术协会 诵读协会民俗文化社
棋艺交流协会
墨缘书法协会
诚毅ATF动漫社
I&Movie**社
Magic Star音乐唱作社 体育运动类篮球协会
龙舟协会
武术协会
排球协会
羽毛球协会
健美操协会
CY轮滑协会
毅魂棍道协会 梵梦瑜伽协会 跑步爱好者协会
自行车爱好者协会
云顶山麓,环岛路旁,思明东部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正在冉冉升起。它就是 厦门市 滨海小学!本月,这所海滨之畔的美丽小学迎来了74年办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该校二期扩建工程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全新升级后的滨海小学,不仅颜值在线,内涵也大大提升,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外塑形象
历经近两年扩建旧貌换新颜
办学规模扩大办学条件提升
9月开学,滨海小学的孩子们发现,学校好像在暑假开启了“一键美颜”的模式。校园变大变漂亮了,运动场变多了,还有各种功能室。教室配备空调、多媒体教学设备,无尘白板让大家从此告别粉笔灰。校园里种上了香樟树、桂花树,一座朗读亭掩映在鸟语花香中,漫步其中,处处皆是风景。
看起来,好像是短短两个月,滨海小学就实现了旧貌换新颜。实际上,这是一个持续近两年的“大工程”。扩建后,滨海小学新增2栋教学楼,办学规模从原来的15个班增加到36个班,总共可接纳1800名学生就读。学校不只办学规模扩大,办学条件也进一步提升。学校新增1个200米环形跑道、1个篮球场、1个足球场、1个排球场、3个羽毛球场;科技活动室、舞蹈室、音乐室、录播室、阅览室、劳技室、心理咨询室等一应俱全。一年级教室还配备了护眼灯、午休床等设施。学校精心打造了一处300平方米的“悦读”空间,孩子们可以在此借阅图书,也可以上阅读课。
120平方米的舞蹈室,则是“滨海男团”的专属空间。“这么大的舞蹈室在全市小学中都很少见。”校方介绍,“滨海男团”是目前思明区小学中唯一的纯男生舞蹈团。滨海小学和小白鹭民间舞团合作,后者为其派来专业师资,每周义务给舞蹈团上2节课。
老师们的需求也被学校看在眼里。此次扩建,学校新增了教工食堂、教师午休房,还重新规划停车区,让老师“有饭吃、有床睡、有停车位”,让他们更好地投入教学工作中。
提升内涵
结合学校地理环境和历史积淀
提炼“山海文化”培育品慧少年
整个暑假,滨海小学校长陈俊强几乎天天泡在学校里。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他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两半用。让他特别感动的是,老师们也积极参与其中。“你知道我们的老师有多拼吗?”陈俊强说,有一天他看到总务主任打车来学校,一问才知,总务主任暑假期间做了手术,出院第二天就主动来学校帮忙。
实际上,直到开学后,陈俊强每天走在校园里都还在琢磨,这面墙如何再进一步利用,那个角落怎么再美化。“每个细节都马虎不得。”他说,学校把每层连廊空间都利用起来,设置科技长廊、文学长廊、数学思维长廊等不同墙绘主题,让每面墙都会“说话”。
从学校启动扩建后,陈俊强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充分挖掘历史渊源、地域文化,形成属于滨海小学的校园文化,让学校由内而外全面升级。“我们学校景致特别美,是真正的开门见山、面朝大海。”陈俊强说,有一天,他灵光一现,突然蹦出了一句话“立足山海间,奋发少年时”。他把这句话制作成背景板挂在学校里,接受全校老师的共同审阅。反复推敲一年后,才确定为校训。
结合依山傍海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积淀,最终,学校确立以“山海文化”为办学特色,提出“品如山,慧若海”的办学理念,秉承“山海品格,慧润童心”的自然教育模式,致力于培养“像山一样伟岸,像海一样灵动”的滨海少年。陈俊强解释,“像山一样伟岸”是希望学生志向如山高远,品格如山伟岸;“像海一样灵动”则是希望学生学识如海广博,生命如海灵动。
再上台阶
增派名师壮大师资队伍
联盟合作将开启新征程
学校发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扩建之前,滨海小学就已悄悄变样。早些年,该校许多片内生宁可舍近求远,也要去中心城区学校就读。近几年,片内生基本都回来了。
更让人欣喜的是,学校开始频频在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比如,2015年至2022年,学校7次获厦门市青少年啦啦操一等奖,8次获厦门市青少年健美操一等奖;2019年获厦门市第二十三届少儿文艺汇演金奖、厦门市第二十三届“鹭岛花朵”文艺汇演金奖;2020年获第三届厦门市机器人创客大赛一等奖;2021年获全国模型教育竞赛“优秀组织奖”;2022年获厦门市航海模型锦标赛团体二等奖、思明区模型教育竞赛团体第一名……
“学校扩建大大提振了老师们的信心和精气神。”陈俊强说,上级主管部门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学校大力支持。这学期,区教育局又增派名师、优秀教师,学校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并焕发蓬勃生机。
目前,滨海小学在职教师中约五成是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因此,学校将培养青年教师、发展骨干教师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激发教师团队成长内驱力。学校还积极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同陈俊强一样,副校长许秋端也是市专家型教师、思明区名师发展工作室主持人。开学后,许秋端就带着教务处老师去各个班级听课,手把手指导,助力老师们成长。
接下来,滨海小学有望获得更强有力的支持。据悉,滨海街道正在牵头组建滨海教育联盟。这个联盟集合了辖区内的大中小学、幼儿园,包括厦门大学、科技中学、滨海小学、演武二小、曾厝垵幼儿园、滨海幼儿园。依靠滨海教育联盟,学校将实现优势资源整合、多元文化互助。
链接
滨海小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48年的黄厝小学,由爱国人士陈嘉庚的小婶王碧莲女士创建。2006年,经思明区人民政府同意,迁址于现校区。学校所在的黄厝塔头社曾名“雁塔”,是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村落。据《厦门志》记载,有明一代,塔头林氏的科举之盛为厦门岛上一时之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