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的女人:妺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亡国的王后

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的女人:妺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亡国的王后,第1张

妺喜,又叫末喜,末嬉;有施氏,名妺,姓嬉;夏王朝最后一位王后。妹喜是当时天下独一无二的美女,夏朝已然离我们很遥远了,我们未能见到妹喜的盛世容颜,但是有诗称赞妺喜倾国倾城的容貌,诗中这样形容:“有施妺喜,眉目清兮。妆霓彩衣,袅娜飞兮。晶莹雨露,人之怜兮。” 可见她的美貌,是天下无双的。妺喜创造了中国 历史 上诸多“第一”的女人,“千古第一狐狸精” “中国有 历史 记载以来的第一个亡国的王后”,“中国第一位女间谍”。妺喜与妲己、褒姒、骊姬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妖姬。在男人称霸天下的封建 社会 ,一个柔弱的女子,是怎样创造出这样的声名,她又是怎样从一个宠妃,演变成中国狐狸精的鼻祖、中国第一位女间谍的呢?接下来,就让我带您穿越千年前的夏朝,一起聆听她跌宕起伏的一生!

夏桀代有施氏,也就是如今湖北省恩施市,有施氏是东方小国,重视农业,但国弱力薄,不敢与夏朝为敌,并表示愿意称臣纳贡。年年纳贡,岁岁来朝。后来由于王室衰败,朝廷腐化,夏王贪得无厌,横征暴敛,索要的东西越来越多,无法满足他的私欲。一时天下怨声载道。在这种情况下,有施氏带头不朝不贡。有点想要造反的意思。当时国力强大的夏朝怎能容许这样薄弱的小国造次,于是决定以武力征服有施氏,杀鸡给猴看。

夏桀纠集其他方国,带领数万大军,开始了东征。有施氏虽然是第一个站出来想要反抗的部落,但面对千军万马、国力强盛的夏王朝,他们有点怯懦了。面对的夏王朝和其他方国的攻击,浴血抵抗了几个月之后,不得不放弃抵抗。夏桀仗势欺人,不准有施氏投降,一定要血洗有施氏,让其他部落引以为戒。有施氏探知夏桀是一位好色暴君,投其所好,选了美女妺喜进献请降。

据了解,妹喜是有施氏部落首领的小女儿。当时不满15岁,因为相貌出众,邻邦部落多次想和有施氏联姻,均遭到妹喜父亲的强烈反对。没想到如此视如珍宝的小女儿,竟然帮助整个部落化解了一次重大的危机,让数以万计的族人免去血光之灾。从某种意义上讲,妹喜被进贡到夏朝,也是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全族人的一次壮举。

夏桀见到妺喜貌美,十分高兴,马上罢兵带妺喜回到王都斟鄩,就是现如今河南省偃师二里头。因为父亲的宠爱,妹喜从小就被金尊玉贵的养着,父亲老来得女,更是疼爱的不得了。虽然财力不如夏王朝,但老父亲一定是尽自己的全部,让女儿过得衣食无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点太过于娇气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妺喜觉得王都宫殿陈旧,脸上马上没了笑容,很不高兴。当时的妹喜,一定是被父亲惯坏了。面对这样矫情的小女人,桀王会为她买单吗嗨,您别说桀王不但为妹喜的挑剔买单,而且简直是恩宠不断。也许您想不到,为了讨好妺喜,桀王竟然在刚刚经历完战争的财政赤字的困难时期,为妹喜出巨资建造寝宫,修筑瑶台,甚至用玉石建造华贵的琼室外瑶台,远远望去,高耸入云的亭阁楼台简直犹如天宫般豪华。

据介绍,曾有些史书记载,当时桀王为妹喜修建的宫殿高100尺,但是到了汉朝,一些史书记载的高度,就翻了好几番,从最开始的100尺,一下子长到了100丈!相信这也是迂腐的史学家们,对荒*无度的桀王,一次恶狠狠的抹黑!桀王把这座气派豪华的宫殿命名为离宫,与妹喜终日饮宴*尔,不理政事,就这样桀王和妹喜开始在夏王朝开启了一段腐朽糜烂的宫廷生活。

据史书记载,桀王常常把妹喜她抱到双膝上,日夜不停地陪她饮酒。甚至处理朝政,也要把妹喜放在双膝上,让朝臣尴尬不已!为了陪伴妹喜,桀王将朝廷的大小事宜交给自己信任的大臣,而他自己每天只做一件事,和妹喜腻在一起。望着眼前这位神仙一样的美人儿,桀王已然忘记了自己君王的身份,忘记自己是一国之君,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这样忘乎所以的享乐,注定了让夏朝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如此好色荒*无度的君王,有了美人相伴,桀王从此终日沉溺在歌舞、酒池之中,尽情释放心里开闸的*欲,将朝政大事抛诸脑后。而此时夏朝的朝臣们,要么灰心失望,远走他乡;要么倒戈相向,准备起义;要么跟着桀王、妹喜一起胡混过日。总之,朝堂上下人心尽散,桀王亡国已是注定之事。

一个祸国殃民的绝色美女,似乎总是有一些令人发指的不良嗜好。传说妹喜的特殊癖好有三样:分别是听绢帛撕裂的声音;看人们在酒池里寻欢作乐;戴男人的官帽。这些嗜好成为妹喜被辱骂千年最有利的证据!

据《帝王世纪》记载:“喜好闻裂缯之声而笑,桀为发缯裂之,以顺适其意。”据说妹喜有一次听到绢帛撕裂的声音,便沉迷于此。桀王为了博美人一笑,便从国库里搬出大量的绢帛,命宫女撕给喜听。国库绢帛不够,桀王便横征暴敛,增重百姓的苛捐杂税,弄得百姓怨声载道。一些撕绢帛的宫女,最后手指都撕出了血,可想一天会撕掉多少绢帛。而对于没有织布机的那个年代,要织出大量的绢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以织布为生的农妇,最后都将自家的织布用具砸碎,甚至被迫重新选择其它职业,否则必将活活累死在织布机旁。

妹喜第二个癖好是喜欢看人们挤在酒池喝酒,桀王于是下令在宫内挖了一个大池子,里边注满美酒,源源不断,不会干涸。池子到底有多大, 历史 文献中没有提及,但是有一个形容,就是这个酒池可以同时划好几艘船,同时容纳3000人围绕在池边喝酒。平时,桀王会与妹喜坐于龙船上,在酒池里行驶,又命三千宫女一齐起舞,更甚者,夏桀王还会要求宫女脱衣裸舞,宫廷舞姬会按照夏桀王的喜好,编一些动作下流、妩媚的舞蹈,魅惑君王。然而妹喜并不就此满足,她让桀王找来三千臣仆,在酒池里放纵喝酒。桀王和妹喜还要求他们脱掉衣服,跳进酒池大口饮酒。臣仆一醉,丑态百出,甚至有许多人醉死在酒池边,也有很多不胜酒力的人被活活溺亡在酒池里,妹喜这才莞尔一笑。

至于妹喜喜欢戴男人官帽,恐怕就不是一个习惯那么简单了。妹喜第一次穿戴男人管帽服装时,桀王没有认出妹喜,还对贴身小太监说:“这个宫人男人女相,想必今后会是大富大贵之人吧!”小太监婉然一笑,低着头,唯唯诺诺的对桀王说:“代王,您再仔细看一下,这位相貌端正的小宫人,不是别人,正是您的爱妃”,这个时候桀王猛然抬头仔细端看。哎呦,可不是自己最心爱的女人妹喜嘛!大庭广众之下,夏桀王把持不住了,一把拉过妹喜,坐在自己的双膝上,就是一顿爱抚和亲吻。旁边伺候的宫女、太监无不害羞的转过身去。对于眼前这位行为不太得体的君王,这些伺候着的宫人们心里,也一定非常鄙视吧!想必妹喜喜爱穿着男人的官服、官帽或许是她对命运不公的一种宣泄,其背后隐藏的是渴望政治的男儿心态。这一点十分符合妹喜是间谍的说法,她从出现就带着政治任务,可见骨子里透着一丝舍身忘己的英雄气概。

^ K

  明洪武至永乐年间,为填补豫、鲁、苏、皖北部战乱灾荒人口大量流失死亡,官府下令从山西省泽州、潞州等地向以上数省移民。官府在洪洞县广济祠设立中转站。明朝政府派员驻此,移民无论来自何方,移向何处去,皆汇集在广济祠边的大槐树下,领取川资安家费用,办理签证手续。离别之前,还要在树下倾诉离情,拜奠故土,这些贫苦农民离开家乡后由于受当时历史时代的限制,绝大部份人及其后裔再也没有回到家乡,只有洪洞县、大槐树、大树上的老鹳窝成为他们对家乡的记忆。于是洪洞县、大槐树、大树上的老鹳窝就牢牢地印记在他们的脑海之中,成为这一代又一代移民后裔们的祖居地。

  王氏迁徽始祖王璧唐咸通间自太原迁歙之黄墩苦竹巷。其后裔子孙散居歙县、绩溪、祁门、宣州、婺源、休宁、泾县、旌德等地。族谱所记王希翔唐未自黄墩迁居婺源武口;王云北宋后期自篁墩迁居婺源中云;王瑜号双杉仲舒孙唐光启年间自黄墩迁居婺源龙井墩。清之大臣王茂荫出自该族。天下王氏视太原为发源地,都是自山西往外移民的,而徽州王氏早在唐代就直接从太原迁来篁墩再散居徽州各地的,比明代山西大规模移民外地早上千年。

  古槐后裔姓氏表

  祭祖小屋裏贴著一张“古槐后裔姓氏表”,该表上共有四百五十姓,供奉著他们的牌位,这大大超过了百家姓。他们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国各地的,经过搜集整理,公诸於墙,以便寻根查询。近年来,大陆民众竞修家谱,海外同胞寻根祭祖,纷纷查询自己同大槐树的血缘关系。

  太原王氏族谱

  王 128全国太原王氏会通世谱十三卷首一卷(明)王友瑄等纂明弘治十四年(1501)刻本北图 129 全国王谢世家三十卷(明)韩昌箕撰明天启天年(1622)刻本中央民院华东师大 美国 130 全国太原王氏会通宗谱八卷首一卷明刻本安徽徵州地区博(存二卷) 131全国郎琊三槐王氏宗谱(清)王梁修清道光间槐清堂刻本一册北图132全国陇南王氏族谱钞本一册北图注:卷首有王育德清咸丰癸丑年修谱凡例。该族散居陕西、甘肃等地。 133 全国王氏族谱不分卷(清)王廷诗等总领王廷麟等主修清光绪四年(1878)刊本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 134 全国王氏通谱(清)王庸敬辑清光绪二十年(1894)槐政堂活字本北图历史所中央民院 上海图 吉林大学 美国 日本 135 全国王氏宗谱(清)王国栋修清抄本、北图注:本书包括《太原王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存十二卷;《郎琊王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缺家乘十卷;《本槐王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136全国王谢世表(民国)黄大华编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一册江苏苏州市图 河南图 江西图 陕西图 美国 137 全国锹溪王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清)王氏槐泉局重修清宣统二年(1910)听笙堂木刻本湖北黄罔县档(缺卷1)注:该族散居江西、湖北等地。 138 全国郎琊王氏宗谱七十卷首一卷(民国)王志周王彩国等续修民国元年(1912)木刻本湖北黄罔县档(缺卷首、卷4、6、11、13-16、19-24、26、27、29-31、33、34、36- 39、43-46、48、49、60)注:该族散居江西、湖北等地。 139 全国锹溪王氏宗谱不分卷(民国)三槐局重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听笙堂木刻本四十册湖北黄罔县档注:该族散居江西、湖北等地。 140 北京宛平王氏宗谱不分卷(清)王惺王元凤纂修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王氏青箱堂刻本北图人民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美国 日本 141 北京通县中华民国河北省通县宋家庄王氏族谱一卷(民国)王舫王凤苞撰民国三十七年(1948)钞本北京市通县档 142 天津王氏宗谱不分卷(清)王振钧王守恂等辑清光绪二十年(1894)槐荫堂刻本四册南开大学 143 河北保定清苑王氏家谱九卷(明)王开纂修明万历十一年(1583)钞本四册北图 144 河北滦县郎琊王氏宗谱八卷(民国)王启森修民国八年(1919)铅印本北图科图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145 河北滦县王氏续修宗谱不分卷(民国)王向荣续修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河北唐山市档河北滦南县文管 河北滦南县档 146 河北新城王氏谱八卷(清)王兆弘等纂修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刻本山东图 147 河北新城王氏世谱不分卷(清)王祖灅修清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一册山东济南市博 148 河北抚宁王氏家谱一卷清雍正六年(1728)稿本河宁抚宁县贲坨乡县村(二部) 149 河北抚宁王氏谱图一幅写本河北抚宁县西张庄乡约和庄村 150 河北沧县王氏家谱写本三册河北青县陈嘴乡吴辛庄 151 河北临漳王氏家谱五卷(清)王辛祚等修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刻本五册人民大学 152 河北宁晋王氏族谱十卷(清)王明经修清咸丰五年(1856)刊本十册科图 153 河北宁晋王氏族谱十卷(清)王淑修清交绪十三年(1887)债德堂刻本十册历史所 154 河北宁晋王氏族谱十卷(民国)王凤鸣王树海等续修民国六年(1917)天津华新印刷局铅印本十册科图 河北大学 155 河北阳原西宁王氏家乘不分卷(民国)王仅纂修民国三十四年(1945)钞本十册历史所 156 河北文安王氏宗谱不分卷(民国)王祖绎王祖彝同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一册北图(二部) 首都图 天津图 浙江图 湖北图 157 河北枣强王氏家谱不分卷(清)王锡麟续修清道光十二年(1832)追达堂刊本四册日本 美国 158 河北沧州王氏族谱不分卷(清)王国均述清道光二十年(1840)刊本,一册科图 159 山西灵石王氏族谱二十卷(清)王中辉王中极纂清乾隆三十九年(1744)纂乾隆五十五年(1790)存厚堂刻本辽宁图 山西大学日本 美国注:王攸宁首修于清康熙二十七年。 160 山西临晋王氏族谱二卷(清)王士焱等重修清咸丰元年(1851)刊本八册科图 上海图 161 山西洪洞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董薄里薄村十甲王氏族谱二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王楷苏王楷欧编次清嘉庆二年(1797)刊订刻本十册历史所山西洪洞县档 162 山西洪洞王氏家谱四卷(清)梁卓午撰清光绪十三年(1887)怀德堂钞本历博 163 山西洪洞王氏族谱崇祀乡贤录不分卷(清)王锡国王得时等七修清光绪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二册美国 164 辽宁本溪王氏宗谱书一卷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纂复印本辽宁本溪山城子乡朱石峪 165 辽宁本溪王氏宗族谱书一卷 (民国)王振昌纂民国间铜刻本辽宁本溪连山关镇石哈村 166 上海王氏郎琊世谱不分卷 (清)王镐主编陆於郿编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修钞本一册浙江图 167 上海王氏家谱六卷(清)王寿康纂清咸丰十一年(1861)奉思堂重刻本北图日本 美国 168 上海王氏世谱四卷(民国)王坤增重修民国八年(1919)蓝格钞本一册上海图(缺卷4) 169 上海王氏家谱六卷首一卷(民国)王师曾等续修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河北大学上海市文管 日本 美国 170 上海嘉定王氏续修支谱二卷(民国)王钧善王为丰等续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油印本一册河北大学 171 上海南汇王氏宗谱不分卷(民国)王庆圻编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一册北图 科图 辽宁图 吉林大学 日本美国注:一名《翼经堂家谱》 172 上海松江云间王氏族谱二十二卷(清)王兴尧等三修清嘉庆六年(1801)遂高图刊本十二册美国 173 江苏王氏三沙全谱三卷首一卷(清)王大增等重修(1809)颐和堂刊本八册美国 174 江苏王氏三沙全谱不分卷(清)王钟王锡骥等编清光绪二年(1876)三槐堂活字本北图历史所 上海图 哈雨滨师大 日本美国注:又名《王氏三沙统谱》。 175 江苏王氏三沙统谱不分卷(清)王慰祖总辑王同播协修清宣统三年(1911)三槐堂刊本六册科图 176 江苏南京王氏族谱八卷(清)王明松王有焕等续修清嘉庆四年(1803)木活字本辽宁图注:王松、王廷谦首修於明永乐八年。 177 江苏江宁上元苏庄王氏宗谱八卷(清)王宗庸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孝思堂木活字本八册美国 178 江苏江宁王李郁三宗同家谱不分卷(民国)王厚泉创修民国十一年(1922)春森堂石印本一册日本 美国 179 江苏江宁阐头王氏家乘十四卷(民国)王锡宏王彬彦等主修民国二十四年(1935)燕翼堂活字本十四册历史所注:王梦森始修於清乾隆五十八年。 180 江苏溧水江左王氏宗谱十六卷(民国)王瀣纂民国三十四年(1945)鹅书堂木活字本江苏溧水县群力乡东岗村 181 江苏睢宁王氏三修族谱十二卷(民国)王存质总理民国十七年(1928)石印本江苏睢宁县党史办注:王良辅等始於清雍正六年。 182 江苏丰县王氏族谱一卷清光绪四年(1878)钞本江苏丰县套娄乡小王庄 183 江苏丰县王氏族谱二卷(民国)王开璋重修民国六年(1917)写本江苏丰县孙娄乡张庄村 184 江苏丰县王氏家谱三卷(民国)王军伯纂民国二十一年(1932)钞本江苏丰县顺河乡 185 江苏东海王氏宗谱二卷(民国)王发英纂民国十三年(1924)钞本江苏东海县档 186 江苏东海王氏家谱一卷(清)王元璋王善夫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纂钞本江苏东海县档 187 江苏赣榆朱柳村王氏宗谱一卷洪锡纂钞本江苏赣榆县档 188 江苏赣榆王氏家谱江苏赣榆县金山乡 189 江苏淮阴清河王氏族谱不分卷(清)王琛编辑清同治七年(1868)介福堂刻本一册江苏淮安县图 190 江苏阜宁王氏宗谱三卷(民国)王凤诰等修 191 江苏泰州王氏宗谱六卷(民国)王国麟等修民国十三年(1924)三槐堂木活字本六册南京图 192 江苏江都王氏族谱四卷(清)王建文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三槐堂活字本吉林大学 193 江苏江都王氏族谱六卷(民国)王穆文等修民国七年(1918)木活字本八册美国注:一名《王氏家乘》。 194 江苏江都王氏族谱四卷(民国)王传政总纂民国二十三年(1934)活字本四册历史所注:王士发始修於清道光五年。 195 江苏泰兴王氏族谱十八卷(清)王屏之等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活字本,十八册北图 196 江苏如皋东院王氏家谱十二卷附补遗(清)王兆荃等重修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敦睦堂刻本。北图辽宁图注:王郜等首修於明万历四十一年。 197 江苏海安王氏族谱八卷(清)王业衢等重修清同治二年(1863)王氏家祠刊本八册美国 198 江苏镇江润东王氏宗谱不分卷(清)王文英等纂修清嘉庆三年(1798)刊本八册科图 199 江苏镇江润州开沙王氏重修族谱十卷(清)王元禄王砚农等重修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木活字本历博日本 美国注:一名《开沙王氏重修甲分谱系》。 200 江苏镇江京江开沙王氏族谱十卷 (清)王厚存王桂冬重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活字本 十册科图日本 美国 201 江苏镇江京江开沙王氏族谱十卷 (民国)王昌言纂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活字本十册北图 202江苏镇江沙州王氏宗谱六卷 (清)王言矩等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崇贤里木活字本十册美国 203 江苏镇江润东顺江洲王氏十二修族谱十五卷 (清)王如鋐王崇广等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崇贤里分祠活字本十六册北图历史所注:封签题《润东王氏族谱》,雇页题《王氏家谱》,版心题《崇贤里王氏族谱》。 204 江苏镇江京口顺江王氏家乘二十四卷(清)王秋农等重修清光绪十九年(1893)双柏堂木活字本二十四册美国注:一名《京口王氏家谱》 205 江苏镇江京口顺江洲王氏第十三次增修家乘三十卷(民国)王汝诫等纂修民国十年(1921)双柏堂活字本三十册北图 206 江苏镇江金沙王氏大成宗谱四卷(清)王家羲等重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三槐堂木活字本四册美国 207 苦竹王氏宗谱三十二卷(民国)王振泽修民国二年(1913)宗德堂活字本三十二册历史所注:始修于明嘉靖四十三年安徽太湖王诚意修民国二年(1913)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4541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