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糖尿病不是因为吃糖多是因为什么?

得糖尿病不是因为吃糖多是因为什么?,第1张

糖尿病是很常见的慢性疾病。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因为现在有很多人认为是由糖吃多了,其实不然,有很多中老年朋友很少吃糖,甚至不吃糖,但还是会引发糖尿病,有许因素可以引起糖尿病的病发。

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糖尿病可能有家族病史。但是另一部分的原因,主要是环境因素,我国现在发病率迅速增加,事实上与我国的经济转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如高热量、高脂肪的摄入,但坐车出去,上楼坐电梯,活动量减少了,加上工作的压力,相当于多吃少动,超重或肥胖的人逐渐增加。

环境因素最直接的不良影响是我们身体对胰岛素的不敏感,这就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身体里唯一一种降低体内血糖的激素。当它对低血糖不敏感了之后,血糖就会升高,它就必须拼命分泌胰岛素才能正常控制血糖。

但胰岛B细胞是活的,总是处于高负荷分泌的状态,就像拉着车的马一样,总有一天会拉不动的,这个时候,它的分泌减少,这时糖尿病的双重病因就显现出来了,胰岛素抵抗,再加上胰岛素分泌缺陷,这是糖尿病的最重要病因。

如果说是遗传因素,这只是一种遗传倾向,决定我们是否有得糖尿病的可能,但是有一些特定的环境因素会影响他,导致他发病,所以它们之间会相互影响。

 

问题一:如何测定孩子的智商 智商就是IQ(Intelligence Quotient,的简称)。通俗地可以理解为智力,是指数字、空间、逻辑、词汇、创造、记忆等能力。 要测量智力,最简单的方法,当然就是给予一个测验,测验里的问题很明显地要体现到以上能力的运用。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设计世界上第一智力测验。这些测验,每个都共30题,由浅入深,测试人的判断理解及逻辑等能力。这套测验,给当时的法国 采用,用来测试学童的智力,以找出那些智力较低者,为其提供特殊教育服务。 其后不断修正先前设计的测验,得出一个智力年龄的概念。 智力年龄(Mental Age)是指某个年龄组别的孩子,平均而言,所能达到的智力水平。比如,一个8岁的小孩子,他在智力测验的表现,跟普通10岁的孩子一样好,我们就说,这个孩子智力年龄是10岁,虽然他的实际年龄只有8岁。 1916年,心理学家Stern提出一个“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IQ)的概念:如果一个小孩子的智力年龄与他的生理年龄一样,那么他的智力就是一般;但如他的智力年龄高于或低于他的生理年龄,则他的智力便是高于或低于一般水平。 智商(IQ)=(智力年龄/生理年龄)×100% 比如上例中,小孩的智力年龄是10,生理年龄8,故智商=(10÷8)×100=125。

智商(IQ) 智力等级

140以上 天才或近于天才

120-140 智力优异

110-120 智力较高

90-110 普通智力

80-90 迟钝偶为低能

70-80 介乎迟钝与低能之间(每可归入低能)

70以下 确定为低能

问题二:怎样测试小孩的智力是否正常 1、婴儿是否爱笑 一般来讲,出生4~6个星期的婴儿就开始会微笑,有的孩子可能更早一些。刚开始婴儿的微笑往往是在浅睡时出现,再长大一些,婴儿可能会在睡梦中会咯咯地笑出声来。 有些研究儿童心理的专家发现,从婴儿的微笑中可以大致了解其智力发育的情况。爱笑的孩子要比不爱笑的孩子智力发育更好一些。如果婴儿出生8~10个星期后,仍不会笑,那么就可能在智力方面存在着问题。

2、婴儿是否能用眼睛“跟人” 新生儿瞳孔对光有反应,但因视黄斑区细胞较少,眼肌调节不良,故视觉很不敏锐,视力范围最远为60厘米,20厘米内视觉最清楚,并能短暂注视。婴儿4~6周能在水平方向用目光追随活动的物体转动90度,12周时听到母亲说话的声音会转头朝向母亲。12~16周时,看见成人拿奶瓶准备给他(她)喂奶时,会张开嘴等着。如果到了6个月孩子仍然不能用眼睛“跟人”,就有可能智力发育不正常。

3、婴儿睡眠是否太多 新生儿每天绝大部分都在睡觉,随着他的长大,睡眠时间越来越少,清醒时间越来越长。如果婴儿睡眠时间过长,超过了一定限度,整天都在昏睡,连喂奶都有困难,则可能是智力方面有问题。

4、婴儿动作发育是否正常 刚刚出生的婴儿会握住放到他们手里的一切东西,这是人的一种本能的反应。这就是抓握反射。婴儿只有在出生3个月以后抓握反射消失时,婴儿才能有意识地握物。 这时他们往往躺在床上,玩自己的手。但在出生6个月以后,他们大多停止对自己肢体的玩弄。智力发育异常的儿童在6个月以后直到1周岁仍会出现玩弄自己手的现象。6~7个月的婴儿能弯腰拿取离自己较远的物体,并能将物体在自己的两手之间传递; 6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有咀嚼食物的动作,能自己吃饼干。9个月的婴儿能随意放掉或扔下物体,并常常以此为乐。上述这些也可以作为了解婴儿智力发育状况的参考。

5、社会性发展是否正常 婴儿刚出生后,还不会认人,谁抱都一样,一点也不认生。3个月以后,婴儿开始认人了。当父母或亲近的人走近时,他(她)常常以微笑表示愉快,有时还会手舞足蹈。婴儿6个月以后,开始出现怯生现象,对陌生人表现为害怕、躲避,甚至惊哭,常常把脸埋在母亲怀里,而一旦看见亲人,就张开双臂,想让人抱他。这说明孩子此时已能分清熟悉的人和陌生人,有了明显的记忆。如果孩子已满8个月,仍没有怯生现象,则要考虑是智力方面有问题

问题三:怎么检测孩子的智力情况 三岁大的宝宝,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检测孩子的智力情况。1自报名字和住址医生首先会问宝宝的名字和住址,要求陪同的家长只能重复宝宝的话却不能给任何提示。名字比较简单,大名、小名宝宝都能说出来。家里的住址就难度比较高了,如果家里没有跟宝宝说过,很难答得上。如果宝宝不能回答,妈妈可以说一遍,看宝宝马上复述是否会出错。2重复医生的话3数数医生会拿出三块小积木问宝宝:说说有几块呢妈妈常常会对宝宝说数数吧,马上被医生制止:下次不可以。这也算提醒,看来妈妈最好少说话。能不能数正确并不是太重要的,妈妈不要太在乎结果。6精细动作和大动作画画精细动作是用画画来测试的。医生先画个圆圈,让宝宝画一个一模一样的。接下来医生又画了一个只有眉毛和一条腿的小人,让宝宝补充。并脚跳大动作方面是并脚跳,要求跳一定距离。通常胆大的宝宝往往能超常发挥,而胆小的宝宝则可能发挥失常哦。最后,医生会依据宝宝的表现情况打分,并建议家长今后的教养重点,比如数学、猜谜语等。

问题四:怎么测试孩子的智商?? 测试这个 干嘛?!显得比别人聪明些! 小孩子快乐些不就好了

问题五:如何测试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 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儿童的智力处在正常范围之内。有一部分孩子的智力处在超常范围,比一般孩子聪明;还有一小部分孩子智力处在低常范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要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智力是否正常,科学的办法是请心理学专业人员或心理医师进行标准化的智力测验,他们会根据测验结果即智力商数(]Q)或发展商数(DQ)作出判断。

一般说来,如果一个孩子的粗细动作能力、操作物体的能力、言语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与大多数孩子的发展水平相差不大,就没有理巾怀疑孩子的智力不正常。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孩子与孩子之间是有个别差异的,每一个具体的孩子总是按自身的特点在发展着。

不能把自己的孩子与邻居或同事的孩子简单类比,然后来说他的智力是正常还是不正常;也不能用小报、杂志上刊登的智力游戏来测试孩子聪明与否。这些做法都是不负责任的,对孩子的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即使是正规的智力测验的结果,也只能供心理学专业人员或医务丁作者参考,而不可以乱解释、乱下结论。从事心理测晕的专业人员都应遵守职业道德,防止智力测验的结果误导他人,伤害孩子。

问题六:怎样判断孩子的智商 孩子智商高有哪些特点 7.眼睛灵活的孩子 资料表明,人的视觉运动可反映人的智力水平,智商高者视觉加工速度快,质量高,智商低着则视觉反映迟钝。因此,保护好孩子的视力,让其多观察提高视觉的灵敏度,可促进智力发展。 8.爱好音乐的孩子 美国专家一份资料表明,选修音乐专业的学生,大学入学考试中语言和数学考试成绩比一般学生成绩高20~40 分。在中学时代参加过学校乐队或交响乐团的学生,进入大学的可能性也要高50%。这可能是音乐开发了右脑潜能,调整左右脑使其功能趋于平衡的结果。 9.勤于活动的孩子 美国贝鲁奇学院纽索拉博士的一项研究发现,凡每次坚持20 分钟跑步、做健美操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明显优于那些懒于运动者。他认为,锻炼能使大脑处于最初的启动或放松状态,想像力会从各种思维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加机敏,更富于创造力。 10.爱笑的孩子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专家在系统的研究了年龄与智慧之间的关系后得出结论:爱笑的孩子多数较聪明。他们观察到,聪明儿童对外界事物的发笑年龄比一般儿童要早,次数也多。 11.坚持吃好早餐的孩子 其奥妙在于早餐是人体空腹一夜之后,包括大脑在内的上千个器官获得一天所需热量与营养素的第一餐,吃入的蛋白质、唐、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健脑成分,比其他两餐的利用率都高。据英国博比卢萨心理疾病研究会的专家测定,不吃早餐的儿童获得的上述养分比吃早餐者低10%-15%,大脑受损是显而易见的。

可能会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一)一般治疗

1.教育

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2.自我监测血糖

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二)吃蜂胶,

蜂胶对于糖尿病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降低血糖,原理是通过本身的抗炎、免疫、抗氧化的特性,恢复一部分的胰脏功能,使胰岛细胞损伤得到修复,功能有所提高。蜂胶以及其所含的一些物质,对于延迟糖的吸收,以及延迟或者减少餐后血糖的升高,都具有很大的意义。蜂胶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治疗难点在于蜂胶本身的提纯度比较低,所以在临床上应该谨慎的、合理的使用。蜂胶除了控制血糖之外,还可以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以及保护肝脏等一系列对人体有益的作用。

食用量及食用方法每日2次,每次2粒,温开水冲服

在选择上注意两点:1看品牌,选择大品牌,质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资质是否齐全、是否有追溯机制,是否与消费者站在一起,售后有保障

(三)运动治疗

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四)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4391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